大学化学课后知识题目解析(吉林大学版)第123章

合集下载

吉林大学无机化学答案

吉林大学无机化学答案

吉林大学无机化学答案【篇一:吉大《无机化学》试卷答案】--- 〇--- --- --- - -----名线姓 --- --- --- --- --- --- --订 - 〇 ---号 ---学-- -- - -- - -- - -- - --装- -- - -- - -- - -- - -- - ---〇-级 -班档 - -- - -- - -- - -- - -- - -----院存学---程---工---与---学〇科---子---电- -- ----: -- ---院---学- ---2012 - 2013 学年第一学期《无机化学》试卷-----------= -373.2 kj/mol,若提高有毒气体no和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b)----a) 低温低压; b) 低温高压; c) 高温高压; d) 高温低压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线a) 因为p轨道是“8”字形的,所以p电子走“8”字形;-----1)实验测得h-2的扩散速率是一种未知气体扩散速率的2.9倍。

则该气体的相对分 b) 主量子数为2时,有2s,2p两个轨道;---子量约为(c)c) 氢原子中只有一个电子,故氢原子只有一个原子轨道;在空间分布的图像。

------封2) 合成氨的原料中氢气和氮气的体积比为3:1,若原料气体中含有其他杂质气体的9)下列原子半径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c) -〇体积分数为4%,原料气总压为15198.75 kpa,则氮气的分压是(c) a) mg b si; b) si mg b; c) mg si b; d) b si mg。

-----a) 3799.688 kpa b) 10943.1 kpa c) 3647.7 kpad) 11399.06 kpa---10)具有下列电子构型的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b)--3242526a) nsnp b) nsnp c) nsnp d) nsnp-----(c, 金刚石)为(kj/mol)(b)---密a) -789.5 b) 1.9 c) -1.9d) 789.5---为166.5 kj/mol,则该---〇--卷5) 下列势能-反应历程图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c)2)在26.6 g氯仿(chcl3)中溶解0.402 g萘(c10h8),其沸点比氯仿的沸点高0.455 k,则氯仿的沸点- a) 1和3 b) 2和3 c) 1和4 d) 2和4----- 5) 42号元素mo的电子构型为51其最外层电子的四个量子数为---〇(或-1/2);价层d轨道的符号位4d2,4d,4d,4d,4d。

武大吉大第三版无机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18-23[2]

武大吉大第三版无机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18-23[2]

第十八章1.用反应方程式说明下列现象:(1)铜器在潮湿空气中会慢慢生成一层铜绿;(2)金溶于王水中;(3)在CuCl2浓溶液逐渐加入稀释时,溶液颜色有黄棕色经绿色而变为蓝色。

(4)当SO2通入CuSO4与NaCl的浓溶液时析出白色沉淀;(5)往AgNO3溶液滴加KCN溶液时,先生成白色沉淀而后溶解,再加入NaCl 溶液时并无AgCl沉淀生成,但加入少许Na2S溶液时却析出黑色Ag2S沉淀。

答(1) 2Cu + O2 + H2O + CO2 = Cu2(OH)2CO3(2) Au + 4HCl + HNO3 = HAuCl4 + NO + 2H2O(3) [CuCl4]2- + 4H2O = [Cu(H2O)4]2+ + 4Cl-[CuCl4]2-为黄色[Cu(H2O)4]2+为蓝色,而当这两种离子共存时溶液呈绿色(4)2Cu2+ + 2Cl- + SO2 + 2H2O = 2CuCl + 4H+ + SO42-(5) Ag+ + CN- = AgCNAgCN + CN-=[Ag(CN)2]-2[Ag(CN)2]- + S2- = Ag2S + 4CN-2.解释下列实验事实:(1)焊接铁皮时,常先用浓ZnCl2溶液处理铁皮表面;(2)HgS不溶于HCl,HNO3和(NH4)2S中而能溶于王水或Na2S中,(3)HgC2O4难溶于水,但可溶于含有Cl 离子的溶液中;(4)热分解CuCl2·2H2O时得不到无水CuCl2;(5)HgCl2溶液中有NH4Cl存在时,加入NH3水得不到白色沉淀NH2HgCl。

答(1)ZnCl2 + H2O = H[ZnCl2(OH)]H[ZnCl2(OH)]有显著的酸性能清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而不损害金属表面如:FeO + 2H[ZnCl2(OH)]2 + H2O(2)HgS不溶于HCl溶液中是因为HgS的容度积常数太小HgS不溶于HNO3是因为它与HNO3反应生成难溶的Hg(NO3)2HgSHgS不溶于(NH4)2S是因为(NH4)2S溶液水解为HS-,因而S2-浓度很低,不能形成配合物HgS溶于王水,它与王水反应生成HgCl42-和S3 HgS + 8H+ + 2NO3- + 12Cl- = 3HgCl42- + 3S + 2NO + 4H2OHgS溶于Na2S溶液反应生成可溶性的HgS22-HgS + S2- = HgS22-(3)为H2C2O4酸性比HCl 弱得多;而Cl-与Hg2+生成的配合物较稳定,因而HgC2O4溶于盐酸HgC2O4 + 4HCl = H2HgCl4 + H2C2O4(4)Cu2+离子极化能力很强,HCl又为挥发性酸,CuCl22H2O 热分解时发生水解,得不到无水CuCl22H2Cl + H2O↑ + HCl↑(5)NH4Cl存在抑制了生成NH2-,且NH2HgCl 溶解度较大,因而不能生成NH2HgCl沉淀HgCl2 + 4NH3 = Hg(NH3)42+ + 2Cl-3.试选用配合剂分别将下列各种沉淀溶解掉,并写出相应得方程式。

大学化学教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大学化学教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大学化学教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P32思考题1.1 a)主量子数(n)决定电子在核外空间离核的远近,即电子出现概率密度大的地方离核远近。

n的取值为除零以外的正整数。

b)角动量量子数(l i)决定电子运动的轨道角动量,确定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形状。

角动量量子数的取值可为正整数和零,受主量子数的影响。

c)磁量子数(m i)决定原子轨道和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磁量子数(m i)的取值可为整数。

d)自旋量子数(s i)决定电子自身固有的运动状态。

自旋量子数(s i)的取值为±½。

n、l i和m i的关系为:n=1,2,3,…,n; l i=0,1,2,3…,n-1; m i=0, ±1, ±2,…, ±l i1.2 1)错电子云图中黑点越密的地方代表电子出现的机会多,概率大。

2)错。

3)错角量子数l i=0的轨道为s轨道4)对保里不相容原理1.3 不相同,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是没有轨道的,按照能量的不同,在原子核外各处的出现的概率不同。

而行星围绕太阳运动是有固定轨道的。

1.4主量子数角量子数磁量子数轨道符号轨道数最多容纳电子数总轨道数总电子数4 0 0 4s 1 216 32 1+14p 3 6-12+24d 5 10+1-1-23+34f 7 14+2+1-1-2-31.5 (1)p区元素(2)Fe(3)Cu1.6 (1)4s (2)3p (3)3d (4)3d (5)3s能量由高到低:(1)﹥(2)﹥(3)=(4) ﹥(5)1.7 元素的电负性指的是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的能力,电负性越大说明原子在分子中得到电子的能力越强。

习题1.1(1)2s n=2 l i=0,1 m i=0,±1 存在2s,2p轨道,轨道数3个(2)3f n=3 l i=0,1,2 m i=0,±1,±2 存在3s,3p,3d轨道,不存在3f轨道(3)1p n=1 l i=0 m i=0 故只存在1s轨道,不存在1p 轨道(4)5d n=5 l i=0,1,2,3,4 m i=0,±1,±2,±3, ±4 故存在5s,5p,5d,5f轨道,轨道数为9个(5)4f n=4 l i=0,1,2,3 m i=0,±1,±2,±3 故存在4s,4p,4d,4f轨道,轨道数7个(6)3p n=3 l i=0,1,2 m i=0,±1,±2 存在3s,3p,3d轨道,轨道数为5个1.2(1)(3,2,2,1/2)存在(2)(3,0,-1,1/2)不存在,若l i=0则m i=0,不可能为-1 (3)(2,2,2,2)不存在,若n=2则l i=0,1(4)(1,0,0,0)不存在,自旋量子数(s i)的取值为±½(5)(2,-1,0,1/2)不存在,l i的取值为零和正整数(6)(2,0,-2,1/2)不存在,若l i=0则m i=0,不可能为-2 1.3(1)硼1s22s3违背保里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2个电子,正确的为1s22s22p1(2)氮1s22s22p x32p y1违背洪德规则,正确的为1s22s22p3(3)铍1s22p2违背能量最低原理,正确的为1s22s21.4周期区族号Ca [Ar]4s10 4 s ⅡA20Br [Ar] 3d104s24p5 5 p ⅦA35Mo [Kr]4d55s1 5 d ⅥB42Ag [Kr]4d105s1 5 ds ⅠB47Hg [Xe]4f145d106s2 6 ds ⅡB801.5(1)Be>Mg>Ca (2)Ge>Ga>In (3)He>Ne>Ar (4)N>O>C>Be>B1.6得电子:O,I,S失电子:Na,B,Sr,Al,Cs,Ba,Se1.7最高氧化态最低氧化态cl 1s22s22p63s23p5+7 -1Mn [Ar]3d54s2+7 -3P54思考题2.1(1)ZnO>ZnS (2)HF>Hcl>HBr>HI (3)H2S>H2Se> H2Te(4)NH3<HF (5)F2O<H2O2.2 (1)SiH4 sp3杂化(2)Hgcl2 sp杂化(3)Bcl3sp2杂化(4)CS2 sp杂化(5)Ncl3 sp3杂化2.3 (1)SiF4等性sp3杂化(2)Pcl3不等性sp3杂化(3)CHcl3不等性sp3杂化(4)H2S 不等性sp3杂化(5)CCl2F2等性sp3杂化2.4几何构型杂化轨道偶极距SiCl4正四面体sp30H2Te v形sp3不等于0 Bcl3平面三角形sp20BeCl2直线sp 0PBr3 三角锥形sp3 不等于0 2.5BBr3中心原子B的外围电子构型为1s22s22p1,故BBr3应为sp2杂化,几何构型为平面三角形,Ncl3中心原子N的外围电子构型为1s22s22p3,故Ncl3应为不等性sp3杂化,几何构型为三角锥形2.6(1)由非极性键组成的分子不一定为非极性分子,如O3为极性分子,反之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如CO2,O=C=0,是非极性分子(2)色散力存在于极性分子、分极性分子以及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间。

武大吉大第三版无机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武大吉大第三版无机化学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1.卤素中哪些元素最开朗?为何有氟至氯开朗性变化有一个突变?答:单质的开朗性序次为:F2>>Cl 2>Br 2>I 2—从 F2到 Cl 2开朗性突变,其原由归纳为 F 原子和 F 离子的半径特别小。

r/pmF Cl Br I F64 99 114 133 136181—Cl —195216Br—I—(1)因为 F 的原子半径特别小,F—F原子间的斥力和非键电子对的斥力较大,使解离能( 155KJ/mol )远小于Cl 2的解离能( 240KJ/mol )。

F2的(2)因为 F-离子半径特别小,所以在形成化合物时,氟化物的离子键更强,键能或晶格能更大。

因为 F-离子半径特别小,F-的水合放热比其余卤素离子多。

2.举例说明卤素单质氧化性和卤离子X-复原性递变规律,并说明原由。

答:氧化性次序为:F2> Cl 2 >Br2>I 2; 复原性次序为:I ->Br- >Cl - >F- .只管在同族中氯的电子亲合能最高,但最强的氧化剂倒是氟卤素单质是很强的氧化剂, 跟着原子半径的增大, 卤素的氧化能力挨次减弱。

只管在同族中氯的电子亲合能最高, 但最强的氧化剂倒是氟。

一种氧化剂在常温下, 在水溶液中氧化能力的强弱 , 可用其标准电极电势值来表示,值的大小和以下过程相关(见课本P524)3.写出氯气与钛、铝、氢、水和碳酸钾作用的反响式,并注明必需的反响条件。

答:( 1) 2Cl 2+Ti =TiCl4( 2) 3Cl 2+2Al =2AlCl3( 3) Cl 2+H2 =2HCl( 4) 3Cl 2+2P(过度 )=2PCl 35Cl 2( 过度 )+2P=2PCl 5加热,干燥加热,干燥点燃干燥干燥(5) Cl 2+H2O=HClO +HCl(6)Cl 2+2KCO3+H2O=KCl+KClO+2KHCO34.试解说以下现象:( 1)I 2溶解在 CCl4中获取紫色溶液,而I 2在乙醚中倒是红棕色。

大学化学课后题答案

大学化学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 物质结构基础1.de Bloglie 关系式:hmv λ=又 22J kg m s -=⋅⋅ 已知319.109510m kg -=⨯;615.010v m s -=⨯⋅;346.62610h J s -=⨯⋅;代入,34342210316131616.62610 6.62610 1.45510145.59.109510 5.0109.109510 5.010J s kg m s sm pm kg m s kg m sλ--------⨯⋅⨯⋅⋅⋅===⨯=⨯⨯⨯⋅⨯⨯⨯⋅2. (1) 3d ;n=3, l=2, m=0,±1, ±2,共5个轨道,每一轨道至多两个电子,即:3,2,0, ±1/2;3,2,1,±1/2;3,2,-1, ±1/2;3,2,+2, ±1/2;3,2,-2, ±1/2; (2) 4s ;n=4, l=0, 即4,0,0 (±1/2);(3) 氧原子中的4个p 电子:n=2, l=1, m=0, ±1, 即2,1,0, ±1/2;2,1,1, +1/2(或-1/2);2,1,-1,+1/2(或-1/2);(4) 4s 1电子,4,0,0,+1/2或4,0,0,-1/2。

3.根据周期数、族序数和主、副族规律:(1)第3周期,零族,主族;(2)第5周期,ⅣA 族,主族;(3)第4周期ⅣB ,副族; (4)第4周期,ⅠB ,副族。

5. (1)②, (2)③;②;④, (3)①②, (4)⑤6. (1)Ga 价电子构型为4s 24p 1,价电子数为3; (2)W 原子的电子构型为[Xe] 4f 145d 46s 2; (3)最外层有6个电子的元素应为ⅥA ;(4) Sb 原子的电子构型为[Kr]4d 105s 25p 3,未成对电子数为3。

7.(1)该元素属于ⅡA ;(2)金属性强,电负性小;(3)一般氧化值为+2,其氧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XO 。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

大学基础化学课后习题解答第一章溶液和胶体溶液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基础2-1什么是状态函数?它有什么重要特点?θθθ2-2什么叫热力学能、焓、熵和自由能?符号H、S、G、H、S、G、fHm、cHm、fGm、θθθθ、Sm、rSm、rGm各代表什么意义?rHm2-3什么是自由能判据?其应用条件是什么?2-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θθθ(1)指定单质的fGm、fHm、Sm皆为零。

θθθ(2)298.15K时,反应O2(g)+S(g)=SO2(g)的rGm、rHm、rSm分别等于SO2(g)的θθθ、fHm、Sm。

fGmθ(3)rGm<0的反应必能自发进行。

2-5298.15K和标准状态下,HgO在开口容器中加热分解,若吸热22.7kJ可形成Hg(l)θ50.10g,求该反应的rHm。

若在密闭的容器中反应,生成同样量的Hg(l)需吸热多少?解:HgO=Hg(l)+1/2O2(g)θ=22.73200.6/50.1=90.89kJ·mol-1Qv=Qp-nRT=89.65kJ·mol-1rHm2-6随温度升高,反应(1):2M()+O2(g)=2MO()和反应(2):2C()+O2(g)=2CO(g)的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升高的为(1),降低的为(2),因此,金属氧化物MO被硫还原反应2MO()+C()=M()+CO(g)在高温条件下正向自发。

2-7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明热力学能变化与热和功的关系。

此关系只适用于:A.理想气体;B.封闭系统;C.孤立系统;D.敞开系统2-8纯液体在其正常沸点时气化,该过程中增大的量是:A.蒸气压;B.汽化热;C.熵;D.吉布斯自由能θ2-9在298K时,反应N2(g)+3H2(g)=2NH3(g),rHm<0则标准状态下该反应A.任何温度下均自发进行;B.任何温度下均不能自发进行;C.高温自发;D.低温自发2-10298K,标准状态下,1.00g金属镁在定压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MgO(),放热24.7kJ。

武汉大学 吉林大学 无机化学 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武汉大学 吉林大学 无机化学 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校编第三版答案全解第二章1.某气体在293K与9.97×104Pa时占有体积1.910-1dm3其质量为0.132g,试求这种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它可能是何种气体?解2.一敝口烧瓶在280K时所盛的气体,需加热到什么温度时,才能使其三分之一逸出?解3.温度下,将1.013105Pa的N2 2dm3和0.5065Pa的O23 dm3放入6 dm3的真空容器中,求O2和N2的分压及混合气体的总压。

解4.容器中有4.4 g CO2,14 g N2,12.8g O2,总压为2.026105Pa,求各组分的分压。

解5.在300K,1.013105Pa时,加热一敝口细颈瓶到500K,然后封闭其细颈口,并冷却至原来的温度,求这时瓶内的压强。

解6.在273K和1.013×105Pa下,将1.0 dm3洁净干燥的空气缓慢通过H3C—O—CH3液体,在此过程中,液体损失0.0335 g,求此种液体273K时的饱和蒸汽压。

解7.有一混合气体,总压为150Pa,其中N2和H2的体积分数为0.25和0.75,求H2和N2的分压。

解8.在291K和总压为1.013×105Pa时,2.70 dm3含饱和水蒸汽的空气,通过CaCl2干燥管,完全吸水后,干燥空气为3.21 g,求291K时水的饱和蒸汽压。

解9.有一高压气瓶,容积为30 dm3,能承受2.6×107Pa,问在293K时可装入多少千克O2而不致发生危险?解10.在273K时,将同一初压的4.0 dm3 N2和1.0dm3 O2压缩到一个容积为2 dm3的真空容器中,混合气体的总压为3.26×105 Pa,试求(1)两种气体的初压;(2)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3)各气体的物质的量。

解P/105 1.013 0.675 0.507 0.338 0.253ρ/g·dm3- 2.3074 1.5263 1.1401 0.75713 0.56660用作图外推法(p对ρ/p)得到的数据求一氯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

武汉大学、吉林大学《无机化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碳族元素(圣才出品)

武汉大学、吉林大学《无机化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碳族元素(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15 章 碳族元素
15.1 复习笔记
碳族元素包括碳、硅、锗、锡和铅 5 种元素,价电子层结构为 ns2np2。其碳和硅是非 金属元素,其余三种是金属元素。
一、碳族元素通性
1.惰性电子对效应:C、Si +4 氧化态稳定,Pb 是+2 氧化态稳定。
2.碳族元素的单质 (1)碳的同素异形体 ①金刚石属立方晶系,是典型的原子晶体,其中 C 以 sp3 杂化轨道与其它原子相连,形 成了牢固的 C-C 键。金刚石晶体透明、折光、耐腐蚀且不导电,室温下,金刚石对所有的化 学试剂都显惰性。其硬度是所有物质中最大的,可达 10000 kg/mm2,俗称钻石,除用作 装饰品外,还用于制造钻探用的钻头和磨削工具。 ②石墨很软,呈灰黑色,密度较金刚石小,熔点比金刚石略低,具有层向的良好导电导 热性,容易沿层方向滑动裂开,常用来制作电极、润滑剂、铅笔等。 (2)硅、锗、锡、铅单质
③锡有三种同素异形体:
灰锡(α) ⎯286⎯K→白锡(β) ⎯434⎯K→脆锡(γ)
性质活泼, Sn + 2HCl(热、浓) = SnCl2 + H2↑
3Sn + 8HNO3(冷、稀) = 3Sn(NO3)2 + 2NO↑+ 4H2O Sn + 4HNO3(浓) = H2SnO3(SnO2·H2O)↓+ 4NO2↑+ H2O
2 / 2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①单质硅的晶体结构类似于金刚石,熔点 1683 K,呈灰黑色,有金属外貌,性硬脆; 低温下稳定,不与水、空气和酸作用,但与强氧化剂和强碱溶液作用。
②锗是灰白色的脆性金属,结构为金刚石型,原子晶体,比 Si 活泼,能溶于氧化性酸 得到 Ge(Ⅳ),难溶于 NaOH,不与空气中的 O2、H2O、非氧化性酸作用。高纯锗也是较 好的半导体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 化学反应基本规律1.2 习题及详解一.判断题1. 状态函数都具有加和性。

(×)2. 系统的状态发生改变时,至少有一个状态函数发生了改变 。

(√)3. 由于CaCO 3固体的分解反应是吸热的,故CaCO 3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是负值 。

(×)4. 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效应时,其热效应与过程无关,这表明任何情况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反应的起,始状态有关,而与反应途径无关。

(×)5. 因为物质的绝对熵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温度升高可使各种化学反应的ΔS 大大增加 。

(×)6. ΔH, ΔS 受温度影响很小,所以ΔG 受温度的影响不大 。

(×)7. 凡ΔG θ大于零的过程都不能自发进行。

(×) 8. 273K ,101.325KPa 下,水凝结为冰,其过程的ΔS<0, ΔG=0 。

(√)9.反应Fe 3O 4(s)+4H 2(g) → 3Fe(s)+4 H 2O(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2244(/)(/)H O T H p p K p p θθθ=。

(√)10.反应2NO+O 2→2NO 2的速率方程式是:)()(22O c NO kc v ⋅=,该反应一定是基元反应。

(×)二.选择题1. 某气体系统经途径1和2膨胀到相同的终态,两个变化过程所作的体积功相等且无非体积功,则两过程( B )A. 因变化过程的温度未知,依吉布斯公式无法判断ΔG 是否相等B. ΔH 相等C. 系统与环境间的热交换不相等D. 以上选项均正确 2. 已知CuCl 2(s)+Cu(s)→2CuCl(s) Δr H m Θ(1) =170KJ •mol -1 Cu(s)+Cl 2(g) → CuCl 2(s) Δr H m Θ(2) =-206KJ •mol -1 则Δf H m Θ(CuCl,s )应为( D )KJ.mol -1A.36B. -36C.18D.-18 3. 下列方程式中,能正确表示AgBr(s)的Δf H m Θ的是( B )A.Ag(s)+1/2Br2(g)→AgBr(s)B.Ag(s)+1/2Br2(l)→AgBr(s)C.2Ag(s)+Br2(l)→2AgBr(s)D.Ag+(aq)+Br-(aq)→AgBr(s)4. 298K下,对参考态元素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C )A.Δf H mΘ≠0,Δf G mΘ=0,S mΘ=0B.Δf H mΘ≠0,Δf G mΘ≠0,S mΘ≠0C.Δf H mΘ=0,Δf G mΘ=0,S mΘ≠0D.Δf H mΘ=0,Δf G mΘ=0,S mΘ=05. 某反应在高温时能自发进行,低温时不能自发进行,则其(B )A.ΔH>0, ΔS<0 ;B. ΔH>0, ΔS>0C.ΔH<0, ΔS<0 ;D.ΔH<0, ΔS>06. 1mol气态化合物AB和1mol气态化合物CD按下式反应:AB(g)+CD(g)→AD(g)+BC(g),平衡时,每一种反应物AB 和CD都有3/4mol转化为AD和BC,但是体积没有变化,则反应平衡常数为( B )A.16B.9C.1/9D.16/97. 400℃时,反应3H2(g)+N2(g)→2NH3(g)的K673Θ=1.66×10-4。

同温同压下,3/2H2(g)+1/2N2(g)→NH3(g)的Δr G mΘ为(D )KJ.mol-1。

A.-10.57 B.10.57 C.-24.35 D.24.358. 已知下列反应的标准Gibbs函数和标准平衡常数:(1)C(s)+O2(g) →CO2(g) ΔG1Θ,K1Θ(2)CO2(g) →CO(g)+1/2O2(g) ΔG2Θ,K2Θ(3)C(s)+1/2O2(g) →CO(g) ΔG3Θ,K3Θ则它的ΔGΘ,KΘ之间的关系分别是( A )A.ΔG3Θ=ΔG1Θ+ΔG2ΘB.ΔG3Θ=ΔG1Θ×ΔG2ΘC.K3Θ= K1Θ- K2ΘD.K3Θ= K1Θ+ K2Θ9. 若反应A+B →C对A,B来说都是一级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该反应是一级反应B.该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可以用min-1C.两种反应物中,无论哪一种物质的浓度增加1倍,都将使反应速率增加一倍D.两反应物的浓度同时减半时,其反应速率也相应减半.10. 对一个化学反应来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ΔGΘ越小,反应速率越快B.ΔHΘ越小,反应速率越快C.活化能越小,反应速率越快D.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快11. 化学反应中,加入催化剂的作用是( C )A.促使反应正向进行B.增加反应活化能C.改变反应途径D.增加反应平衡常数12. 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常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 )A.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B.活化熵增加C.活化能增加D.压力增加13. 某反应298K时, Δr GΘ=130KJ•mol-1, Δr HΘ=150KJ•mol-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可以求得298K时反应的Δr SΘB.可以求得298K时反应的平衡常数C.可以求得反应的活化能D.可以近似求得反应达平衡时的温度14. 某基元反应2A(g)+B(g)→C(g),其速率常数为k.当2molA与1molB在1L容器中混合时,反应速率是( A )A.4kB.2kC.1/4kD.1/2k15. 某反应在370K时反应速率常数是300K时的4倍,则这个反应的活化能近似值是( A )KJ·mol-1A.18.3B.-9.3C.9.3D.数值不够,不能计算三.填空题1. 对于一封闭系统,定温定容且不做非体积功的条件下,系统热力学能的变化,数值上等于恒容反应热;定温定压且不做非体积功的条件下,系统的焓变,数值上等于恒压反应热。

2. 一种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其熵值减小,纯碳与氧气反应生成CO,其熵值增加。

3. 定温定压下, ΔG 可以作为过程自发性的判据。

4. 当ΔH<0,ΔS<0时,低温下反应可能是自发进行,高温下反应可能是非自发进行。

5. U、S、H、G是状态函数,其改变量只取决于系统的始态和终态,而与变化的途径无关,它们都是容量性质,其数值大小与参与变化的物质的量有关。

6. 在300K,101.3KPa条件下,100cm3煤气中CO的体积百分数为60% ,此时CO的分压为60.78 KPa,CO的物质的量是 2.437×10-3mol。

7.在一固定体积的容器中放置一定量的NH4Cl,发生反应NH4Cl(s) →NH3(g)+HCl(g),Δr HΘ=177KJ•mol-1,360℃达平衡时测得P(NH3)=1.50KPa.则该反应在360℃时的KΘ= 2.25×10-4 ,当温度不变时,加压使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2, KΘ值不变,平衡向左移动;温度不变时,向容器内充入一定量的氮气, KΘ值不变,平衡不移动;升高温度, KΘ值增大,平衡向右移动。

8. 反应A(g)+B(g)→AB(g),根据下列每一种情况的反应速率数据,写出反应速率方程式: (1)当A浓度为原来的2倍时,反应速率也为原来的2倍;B浓度为原来的2倍时,反应速率为原来的4倍.则V= kC A C B2。

(2)当A浓度为原来的2倍时,反应速率也为原来的2倍;B浓度为原来的2倍时,反应速率为原来的1/2倍.则V= kC A C B-1。

(3)反应速率与A的浓度成正比,而与B浓度无关.则V= kC A。

9. 非基元反应是由若干基元反应组成的.质量作用定律不适合非基元反应(复杂反应)。

10.指出下列过程的ΔSΘ大于零还是小于零:(1)NH4NO3爆炸ΔSΘ>0 ;(2)KNO3从溶液中结晶ΔSΘ<0 ;(3)水煤气转化为CO2及H2ΔSΘ>0 ;(4)臭氧的生成:3O3(g)→2O3(g) ΔSΘ<0 ;(5)向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氯化钠溶液ΔSΘ<0 ;(6)打开啤酒瓶盖的过程ΔSΘ>0 。

四.计算题1. 标准状态下,下列物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1)2C2H2(g)+5O2(g) →4CO2(g)+2H2O(l) ΔH1=-2602 KJ(2)2C2H6(g)+7O2(g) →4CO2(g)+6H2O(l) ΔH2=-3123 KJ(3)H2(g)+1/2O2(g) →H2O(l) ΔH3=-286 KJ根据以上反应焓变,计算乙炔(C2H2)氢化反应:C2H2(g)+2H2(g) →C2H6(g)的焓变。

(ΔH= -312 KJ)2. 在100℃,101.3KPa时,2.00molH2(g)与1.00molO2(g)反应生成2.00molH2O(g),反应中释放出484.5KJ热量。

计算生成每mol H2O(g)时的焓变ΔH和热力学能的变化ΔU。

(ΔH=-242.3KJ·mol-1ΔU=-240.7KJ·mol-1)3. 已知下列物质的生成焓:NH3(g) NO(g) H2O(g)ΔH f(KJ/mol) -46.11 90.25 -241.818试计算在25℃标态时,5molNH3(g)氧化为NO(g)及H2O(g)的反应热效应。

(5molNH3(g)的热效应为: ΔH=(-226.376×5)KJ=-1131.85KJ)4. 计算说明用以下反应合成乙醇的条件(标准状态下):4CO2(g)+6H2O(l)→2C2H5OH(l)+6O2(g)(如此高的温度,无实际意义。

)5由锡石(SnO2)冶炼制金属锡(Sn)有以下三种方法,请从热力学原理讨论应推荐哪一种方法。

实际上应用什么方法更好?为什么?(1) SnO2(s)→Sn(s)+O2(g)(2) SnO2(s)+C(s) →Sn(s)+CO2(g)(3) SnO2(s)+2H2(g) →Sn(s)+2H2O(g)6. Ag2O遇热分解:2Ag2O(s)→4Ag(s)+O2(g), 已知在298K时,Ag2O的Δf HΘ=-31.1KJ ·mol -1,Δf G m Θ=-11.2 KJ ·mol -1,试求在298K 时P(O 2)的压力是多少(Pa )?Ag 2O 的最低分解温度?(p(O 2)=11.9Pa T> 465.6 K)7. 反应CaCO 3(s)→CaO(s)+CO 2(g)在973K 时K θ=2.92×10-2,900℃时K θ=1.04,试由此计算该反应的9731173,r r G G θθ∆∆及r m r m H S θθ∆∆,。

(r m H θ∆=169.5 KJ ·mol -Δr S m Θ=144.8 J ·mol -1·K -1Δr G 973Θ=28.6 KJ ·mol -1Δr G 1173Θ=-0.382 KJ ·mol -1)8. 金属钙极易与空气中的氧反应:Ca(s)+1/2O 2(g)→CaO(s) Δf G Θ=-604 KJ ·mol -1 欲使钙不被氧化,在298K 空气中氧气的分压不能超过多少Pa ? ( p<1.2×10-207Pa)9. 气体混合物中的氢气,可以让它在200℃下与氧化铜反应而较好的除去: CuO(s)+H 2(g)→Cu(s)+H 2O(g) 在298K 时,查表计算反应的ΔG Θ, ΔH Θ, ΔS Θ,和K 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