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2第一章测试题

化学必修2第一章测试题
化学必修2第一章测试题

一、我会选

1.下列元素中,最高正化合价数值最大的是( )。

A .C

B .F

C .S

D .Ne

2.已知某粒子 n A Z R

,则元素R 的原子序数是( )。 A .Z B .A-Z C .Z-n D .Z+n

3.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 )。

A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B .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C .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D .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4.下列粒子半径之比小于1的是( )。

A .r (Na +)/ r (Na)

B .r (Cl -)/ r (Cl)

C .r (Na)/ r (Mg)

D .r (Ca)/ r (Mg)

5.有A 、B 、C 、D 四种金属,投入水中只有D 反应放出氢气,将A 投入C 的盐溶液中可置换出金属C ,B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比A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则四种金属的金属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

A .A >

B >

C >

D B .D >B >A >C

C .B >A >C >

D D .C >A >B >D

6.下列事实不能..

说明非金属性Cl >I 的是( )。 A .Cl 2+2I -==2Cl -+I 2 B .稳定性:HCl >HI

C .酸性:HClO 4>HIO 4

D .酸性:HClO 3>HIO 3

7.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 .原子半径:F <Mg <K B .稳定性:PH 3>H 2S >NH 3

C .酸性:H 3PO 4<H 2SO 4<HClO 4

D .碱性:Al(OH)3<Mg(OH)2<KOH

8.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不正确...

的是( )。 A .锂(Li )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剧烈

B .砹(At )为有色固体,AgAt 难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C .在氧气中,铷(Rb )的燃烧产物比钠的燃烧产物更复杂

D .HBrO 4的酸性比HIO 4的酸性强

9.X 元素的阳离子和Y 元素的阴离子都具有与Ar 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X 的原子序数比Y 小

B .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 大

C .X 的原子半径比Y 大

D .X 元素的最高正价比Y 大

10.已知下列反应:Cu+X CuX 2、Cu 2Y 、2X -+Z 2 2Z -+X 2,X 2、Y 、Z 2为三种元素的单质,在Cu 2Y 中,Y 为-2价。下列关于X 、Y 、Z 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顺序正确的是( )。

A .HXO 4>H 2YO 4>HZO 4

B .HZO 4>HXO 4>H 2YO 4

C .HZO 4>H 2YO 4>HXO 4

D .H 2YO 4>HZO 4>HXO 4

11.A 、B 、C 三种元素的核电荷数都小于18,A 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B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得到1个电子就达到稳定结构,C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可能...

的是( )。 A .A 2BC 3 B .ABC 3 C .ABC 4 D .ABC

12.某元素R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子式是H n RO 2 n-2,则在气态氢化物中R 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3n -10

B .12-3n

C .3n -4

D .3n -12

13.R 、W 、X 、Y 、Z 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11~18号元素中的五种元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m 、n 均为正整数)( )。

A .若R(OH)n 为强碱,则W(OH)m 也为强碱

B .若H n XO m 为强酸,则Y 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C .若Y 的最低化合价是-2,则Z 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

D .若X 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则五种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14.已知1~18号元素的离子a W 3+、b X +、c Y 2-、d Z -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质子数:c >b

B .离子的还原性:Y 2->Z -

C .氢化物的稳定性:H 2Y >HZ

D .原子半径:X <W

15.已知某元素的原子序数,则不能推出该元素原子的( )。

A .质子数

B .中子数

C .电子数

D .核电荷数

16.O 188和F 189的原子半径,前者和后者的关系是( )

。 A .前者大 B .后者大 C .两者相等 D .不能确定

17.下列物质中,碱性最强的是( )。

A.NaOH B.Mg(OH)2C.Al(OH)3D.KOH

18.下列各组指定原子序数的元素,能形成A2B3型化合物的是()。

A.6和8 B.11和9 C.12和17 D.13和8

19.已知核电荷数均小于18的X、Y、Z、W四种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而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则下列物质中酸性最强的是()。

A.HXO4B.H2YO4C.H3ZO4D.H4WO4

20.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有3个电子,它能与元素B形成A2B3型化合物,则B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

A.B(OH)3B.H2BO3C.H2BO4D.H3BO4

21. 下列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

A.HI B. NaOH C. Br2 D. NaCl

22. 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2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O2分子间存在着非极性共价键

B.CO2分子内存在着极性共价键

C.SO2与H2O反应的产物是离子化合物

D.盐酸中含有H+和Cl-,故HCl为离子化合物

24.含有下列键型的物质,可能为单质的是()

A.只有离子键的物质 B.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键的物质

C.既有极性键,又有离子键的物质 D.只有非极性键的物质

25.下列不是离子化合物的是()

A. H2O

B. CaI2

C. KOH

D. NaNO3

二、我会答

1.原子序数11~17的元素,自钠到氯,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从增加到,随着核电荷数依次递增,原子半径依次,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失电子能力逐渐,得电子能力逐渐,因此,金属性逐渐,非金属性逐渐。

2.元素金属性的强弱,可以从它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程度,以及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强弱来判断。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可以从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强弱,或它的单质跟H2生成气态氢化物的及氢化物的来判断。

3.具有双核10个电子的共价化合物的化学式是,三核10个电子的共价化合物的化学式是,四核10个电子的共价化合物的化学式是,五核10个电子的共价化合物的化学式是。以上四种化合物的热稳定性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4.已知非金属单质硫(S)是淡黄色固体粉末,难溶于水。为了验证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的分液漏斗中盛装的试剂是,烧瓶中加入的试剂是。

(2)画出虚线框内的实验装置图,并注明所加试剂,说明装置的作用。

(3)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是(选填下列所给试剂的代码),实验现象为,化学反应方程式是,该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

A.Na2S溶液B.Na2SO3溶液C.Na2SO4溶液

(4)从原子结构的角度简要分析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原因。。

(5)还有哪些事实能够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试

举一例)。。

(6)装置C中盛放烧碱溶液,目的是吸收反应后剩余的气体,防止污染空气。在该反应中,Cl元素的化合价既有升高又有降低,即在反应中Cl元素的原子既能获得电子也能失去电子,能否说氯元素既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简述你的理由。。

5.已知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X和Y 两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元素的阳离子半径比Y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Z和Y两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Z元素的原子半径小于Y元素的原子半径。X、Y、Z三种元素原子序数的关系是。

6.A、B、C、D、E、F六种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均小于18,且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已知:A、C、F三种原子的最外层共有11个电子,且这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两两皆能反应,均生成盐和水。11.5g A单质恰好与100mL 5mol/L的盐酸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呈中性。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4个,E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3个。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D的元素符号,E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分子式。

(2)画出B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若构成F元素的一种原子的质量数为35,写出其原子符号,它原子核内的中子数是。

(4)A与F、C与F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依次为:、、。

7.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这个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8.通过简单地推理或计算填空:

(1)X原子有两个电子层,它能与最活泼的金属Y形成Y3X的化合物,X是元素。

(2)若某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和Na原子的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与F原子相同,则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3)6C元素能够与某非金属元素R形成化合物CR x,已知CR x分子中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总数为32,核外电子数总和为74。则R是元素,x= 。

9.根据元素周期律填空:

(1)已知SiH4能够在空气中自燃,H2S可燃,试推测PH3应;

(2)已知H2SiO3为弱酸,H2SO4为强酸,则H3PO4为;

(3)已知氢氧化铝又称为铝酸(H3AlO3),当其失去水后变成HAlO2称为偏铝酸,则H3PO4称为,而HPO3称为。

(4)已知NaOH为强碱,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则Mg(OH)2为。

10.下表给出14~17号元素的一些性质,请回答:

(1)它们所形成的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差的是,还原性最差的是。

(2)四种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逐渐,试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加以解释。。

(3)一定条件下,反应H2S+Cl2=2HCl+S能否发生简述理由。

11.A、B、C三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B的核电荷数比A大两个单位,C的质子数比B多4个。1mol A的单质与酸反应,能置换出1g H2,这时A转化为具有与氖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请回答:

(1)写出B元素的化学名称,画出C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

图。

(2)若构成A元素的一种原子的质量数是23,写出其原子符号。

(3)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及其对应的水化物具有性。

12.某元素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中子数,该元素的单质2.8g与氧气充分反应,生成6.0g的化合物RO2。请回答:

(1)元素R的原子序数是。

(2)元素R的原子共有个电子层,能量最低的电子层中共有个电子。

(3)写出元素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它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

答案:一、我会选

1.C 2.A 3.A 4.A 5.B 6.D 7.B 8.A 9.C 10.B 11.A

12.C 13.B 14.B 15.B 16.A 17.D 18.D 19.A 20.C

22. D 23 .A 24. D 25. A

二、我会答

1.1 7 减小 增大 减弱 增强 减弱 增强

2.难易 碱性 酸性 难易 稳定性

3.HF H 2O NH 3 CH 4 CH 4<NH 3<H 2O <HF

4.(1)浓盐酸 MnO 2

(2) 除去Cl 2中的HCl 气体

(3)A 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Na 2S+Cl 2=2NaCl+S ↓ 置换

(4)Cl 原子、S 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但最外层电子数Cl 原子是7,S 原子是6,且原子半径Cl <S ,因此,在反应中Cl 原子比S 原子更容易获得电子达稳定结构,故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

(5)HCl 的稳定性比H 2S 的稳定性强或者HClO 4的酸性比H 2SO 4的酸性强。(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6)不能,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以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程度,以及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为依据。非金属性的强弱以它与氢气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或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来判断。(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5.X <Y <Z

6.(1)Si H 3PO 4 (2)

(3)Cl 3517

18 (4)H ++OH -= H 2O Al(OH)3+3H +=Al 3++3H 2O

7.原子序数 核外电子排布

8.(1)N (2)17 (3)Cl 4

9.(1)易燃 (2)中强酸 (3)磷酸;偏磷酸 (4)中强碱

10.(1)SiH 4 HCl

(2)增强 四种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虽相同,但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随着核电荷数依次递增,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因此,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3)能够发生,因非金属性Cl >S ,氧化性Cl 2>S ,故Cl 2能置换出H 2S 的硫。

11.(1)铝

(2)Na 2311 (3)两

12.(1)14 (2)3 2 (3)H 4SiO 4(或H 2SiO 3) 弱,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练习题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复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13C-NMR(核磁共振)、15N-NM R可用于测定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空间结构,Kurt Wu thrich 等人为此获得200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下面有关13C、15N的叙述正确的是() A. 13C与15N有相同的中子数 B. 13C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C. 15N与14N互为同位素 D. 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 2.下列叙述中能肯定说明金属A比金属B的活泼性强的是() A.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A原子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C.1molA从酸中置换生成的H2比1mol B从酸中置换生成的H2多 D.常温时, A能从酸中置换出氢,而B不能 3.下列递变情况中,正确的是() A.Na、Mg、A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减少 B.Si、P、S元素的最高正价依次降低 C.C、N、O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D.Li、Na、K的金属性依次减弱 4.某主族元素R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由此可以判断() A.R一定是第四周期元素 B.R一定是ⅣA族元素 C.R的气态氢化物比同周期其他元素气态氢化物稳定 D.R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H2R 5.A、B、C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为a、b、c,它们的离子A n+、B n-、C m-具有 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且n > m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a > b > c B. a > c > b C.a = b + m + n D.a = c – n - m 6.下列A、B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其中可以组成AB2型离子化合物的是() A.6和8 B.19和16 C.12和17 D.10和8 7.同周期的X、Y、Z三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H3ZO4<H2YO4<HX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X>Y>Z B.非金属性:X>Y>Z C.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由强到弱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由弱到强 8.下列各组中化合物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A.酸性:HClO4>HBrO4>HIO4 B.碱性:NaOH>Mg(OH)2>A l(O H)3 C.稳定性:PH3>H2S> HCl D.非金属性:F>O>S 9. .关于离子键、共价键的各种叙述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离子化合物里,只存在离子键,没有共价键 B.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的单质分子(如Cl2)中 C.在共价化合物分子内,一定不存在离子键 D.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一定只存在极性键 10.X元素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2XO4,则它对应的气态氢化物为() A.HX B.H2X C.XH4 D.XH3 11. 医学研究证明,用135 53I治疗肿瘤可收到一定疗效,下列有关135 53I I叙述正确的是() A.135 53I是碘的一种同素异形体B.135 53I是一种新发现的元素 C.135 53I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4周期ⅦA族D.135 53I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29 12.下列物质是共价化合物的是() A.H2O2B.NH4Cl C.N2 D.Na2O2

最新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测验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在众多的环境污染中,废旧电池的污染可谓让人触目惊心,废电池中对环境形成污染的主要物质是( ) A .镉 B .锌 C .石墨 D .二氧化锰 【答案】A 【解析】镉是致癌物质,是对环境形成污染的主要物质。 2.有如下两个反应: ①2HCl=====高温H 2↑+Cl 2↑ ②2HCl=====电解 H 2↑+Cl 2↑ 关于这两个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②两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 .①②两反应中的能量转换方式都是热能转变为化学能 C .①反应是热能转变为化学能 D .②反应是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答案】B 【解析】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A 项正确;反应②是电能转变为化学能;B 项错误,D 项正确;反应①是吸热反应,是热能转变为化学能,C 项正确。 3.面粉厂必须严禁烟火的主要原因是( ) A .防止火灾发生 B .防止污染面粉 C .吸烟有害健康 D .防止面粉爆炸 【答案】D 【解析】面粉颗粒极小,当其扩散在空气中与空气充分接触,导致氧气与面粉的接触面面积增大一旦引发反应,极易发生剧烈的氧化还原反应——爆炸。 4.化学电池可以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电池的本质是( ) A .化合价的升降 B .电子的转移 C .氧化还原反应 D .电能的储存 【答案】B 【解析】化合价的升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现形式,而电子转移则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实

质,而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为原电池。 5.某同学做完铜、锌原电池的实验后得到了下列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构成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材料必须是两种金属 B .由铜、锌电极与硫酸铜溶液组成的原电池铜是正极 C .电子沿导线由锌流向铜,在铜极上氢离子得到电子而放出氢气 D .铜锌原电池工作时,锌溶解,所以才产生电子 【答案】A 【解析】一般构成原电池负极的是金属,而且是活泼性的金属,而正极可以是导电的非金属,如石墨碳棒;但负极也不一定是金属 6.锌电池可代替铅蓄电池,它的构成材料是锌、空气、某种电解质溶液,发生的总反应是2Zn +O 2===2ZnO 。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锌为电池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 .电池工作时,氧气与锌直接化合,生成氧化锌 C .正极发生的反应是:12O 2+2e -+2H + ===H 2O D .负极发生的反应是:Zn -2e - +H 2O===ZnO +2H + 【答案】B 【解析】负极发生的反应是:Zn -2e -+H 2O===ZnO +2H + 7.“西气东输”工程中,需要地下埋入铸铁管道。在下列情况下,铸铁管道被腐蚀速率最慢的是( ) A .在含铁元素较多的酸性土壤中 B .在潮湿疏松的碱性土壤中 C .在干燥致密的不透气的土壤中 D .在含碳粒较多,潮湿透气的中性土壤中 【答案】C 【解析】在酸性较强的环境中钢铁发生析氢腐蚀,而在中性或者微碱性土壤中则发生吸氧腐蚀,在含有碳粒的土壤中会形成原电池,造成腐蚀。 8.“嫦娥一号”发射所用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中装的液氢和四氧化二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火箭中装入的液氢和四氧化二氮都是燃料 B .火箭中装入的液氢和四氧化二氮形成原电池,即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使火箭上天 C .液氢燃烧,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及机械能使火箭上天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2010 年哈三中高一上学期模块考试)关于反应3NO2+H2O===2HNO3+NO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氧化剂是水B.该反应的还原剂是NO2 C.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2∶1 D.若有3molNO2反应,则转移电子4mol 2.阿波罗宇宙飞船以N2H4(联氨)和N2O4为推力源,反应温度达2 700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2H4+N2O4===3N2+4H2O。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属于置换反应 B.联氨是氧化剂 C.联氨是还原剂 D.氮气是氧化产物,不是还原产物 3.(2010 年梅州高一质检)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 ) A.Na2CO3B.Cu2(OH)2CO3C.NaCl D.NaHCO3 4.下列树状分类法正确的是( ) A.纯净物Error! B.物质Error! C.化合物Error! D.纯净物Error! 5.已知:还原性A-<B-<C-,则下列反应能够进行的是( ) ①A2+2B-===B2+2A-②B2+2A-===A2+2B- ③B2+2C-===C2+2B-④C2+2A-===A2+2C-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③④ 6.下列物质属于常见氧化剂的一组是( ) A.Cl2、O2、FeCl3、KMnO4B.O2、KMnO4、C、H2 C.Na、K、FeCl2、H2、CO D.CuO、CO、Fe2O3、H2 7.在含有Cu(NO3)2、Mg(NO3)2和AgNO3的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首先置换出来的是 ( ) A.Mg B.Cu C.Ag D.H2 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稀硫酸滴在银片上:2Ag+2H+===2Ag++H2↑ B.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CO2-3+2H+===H2O+CO2↑ C.Mg(OH)2与盐酸的反应:H++OH-===H2O D.铜片放入ZnSO4溶液中:Cu+Zn2+===Cu2++Zn 9.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元素中,最高正化合价数值最大的是( )。 A .C B .F C .S D .Ne 2.已知某粒子 n A Z R ,则元素R 的原子序数是( )。 A .Z B .A-Z C .Z-n D .Z+n 3.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 )。 A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B .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C .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D .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4.下列粒子半径之比小于1的是( )。 A .r (Na +)/ r (Na) B .r (Cl -)/ r (Cl) C .r (Na)/ r (Mg) D .r (Ca)/ r (Mg) 5.有A 、B 、C 、D 四种金属,投入水中只有D 反应放出氢气,将A 投入C 的盐溶液中可置换出金属C ,B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比A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则四种金属的金属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 A .A > B > C > D B .D >B >A >C C .B >A >C >D D .C >A >B >D 6.下列事实不能.. 说明非金属性Cl >I 的是( )。 A .Cl 2+2I -==2Cl -+I 2 B .稳定性:HCl >HI C .酸性:HClO 4>HIO 4 D .酸性:HClO 3>HIO 3 7.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 .原子半径:F <Mg <K B .稳定性:PH 3>H 2S >NH 3 C .酸性:H 3PO 4<H 2SO 4<HClO 4 D .碱性:Al(OH)3<Mg(OH)2<KOH 8.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锂(Li )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剧烈 B .砹(At )为有色固体,AgAt 难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C .在氧气中,铷(Rb )的燃烧产物比钠的燃烧产物更复杂 D .HBrO 4的酸性比HIO 4的酸性强 9.X 元素的阳离子和Y 元素的阴离子都具有与Ar 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X 的原子序数比Y 小 B .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 大 C .X 的原子半径比Y 大 D .X 元素的最高正价比Y 大 10.已知下列反应:Cu+X 22、2Y 、2X -+Z 2 2Z - +X 2,X 2、Y 、Z 2为三种元素的单

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单元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__-_金台教研网AnUAnn

金台区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单元测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学校:卧龙寺中学命题人:夏晓彬 班别座号姓名评分_____ ___ 相对原子质量:Na 23 Al 27 Fe 56 Cu 64 H 1 O 16 C 12 S 16 Cl 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3小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9题每小题 3分,10-13题,每小题4分,共 43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Na2O C.NaClO D.FeSO4 2.下列物质属于钠盐的是 A.Na2O B.CH3COONa C.NaOH D.Na2O2 3.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胶体外观不均匀B.胶体能通过半透膜 C.胶体微粒做不停的无秩序运动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 4.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B.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D.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 5.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3+2HCl=CaCl2+CO2↑+ H2O B.CaO+H2O=Ca(OH)2 C.2H2O22H2O+O2↑D.CaCO3CaO+CO2↑ 6.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 A.Cl2→Cl- B.Zn→ Zn2+ C.H2→H2O D.CuO→CuCl2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否电离 B.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其水溶液导电性的减弱 C.酸、碱和盐类都属于电解质,其他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 D.常见的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都是强电解质,其他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 8.关于氧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中不一定含有氧元素B.分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C.在反应中易失电子的物质D.在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物质 9.在无色透明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Cu2+、Na+、SO42-、Cl- B.K+、Na+、HCO3-、NO3- C.OH-、HCO3-、Ca2+、Na+ D.Ba2+、Na+、OH-、NO3- 10.在强酸性溶液中,下列离子组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A.Na+、K+、OH-、Cl- B.Na+、Cu2+、SO42-、NO3- C.Mg2+、Na+、SO42-、Cl-D.Ba2+、HCO3-、NO3-、K+ 1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Cu2++Fe=Fe2++Cu B.稀 H2SO4与铁粉反应:2Fe+6H+=2Fe3++3H2↑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 H2SO4反应:Ba2++SO42-=BaSO4↓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 12.某溶液中只含有Na+、Al3+、Cl-、SO42-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3∶2∶1,则溶液中Al3+和 SO42-的离子个数比为 A.1∶2 B.1∶4 C.3∶4 D.3∶2 13.从海水中提取溴有如下反应:5NaBr+NaBrO3+3H2SO4=3Br2+Na2SO4+3H2O,与该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上最相似的是 A.2NaBr+Cl2=2CaCl+Br2 B.AlCl3+3NaAlO2+6H2O=4Al(OH)3↓+3NaCl C.2H2S+SO2=2H2O+3S↓ D.C+CO22CO 二、填空题:(28分) 14.(9分)下列物质:⑴Na⑵ Br2⑶Na2O ⑷NO2 ⑸CO2⑹ SO3⑺NH3 ⑻H2S ⑼HCl ⑽ H2SO4⑾Ba(OH)2⑿NaCl ⒀蔗糖⒁NaCl溶液。 属于电解质的是,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能导电的是。 15.(8分)在Fe3O4 +4CO3Fe+4CO2的的中,是氧化剂,是还原剂,元素被氧化,元素被还原。

(完整版)化学必修二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测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 A .氧 B .氟 C .碳 D . 氮 2.X 元素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 3XO 4,则它对应的气态氢化物为( ) A .HX B .H 2X C .XH 4 D . XH 3 3.下列物质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 A .N 2 B .CO 2 C .NaOH D .CH 4 4.已知某粒子 n A Z R ,则元素R 的原子序数是( )。 A .Z B .A-Z C .Z-n D .Z+n 5.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 )。 A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B .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C .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D .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6.下列粒子半径之比小于1的是( )。 A .r (Na +)/ r (Na) B .r (Cl -)/ r (Cl) C .r (Na)/ r (Mg) D .r (Ca)/ r (Mg) 7.X 元素的阳离子和Y 元素的阴离子都具有与Ar 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X 的原子序数比Y 小 B .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 大 C .X 的原子半径比Y 大 D .X 元素的最高正价比Y 大 8.下列关于3 2He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3 2He 原子核内含有2个中子 B .3 2He 原子核内含有3个质子 C .3 2He 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 D .3 2He 和4 2He 是两种不同的核素 9.下列有关元素周期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氧化性强弱:F 2<Cl 2 B .金属性强弱:K <Na

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新课标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单元测试题(A)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班别座号姓名评分_____ ___ 相对原子质量:Na 23 Al 27 Fe 56 Cu 64 H 1 O 16 C 12 S 16 Cl 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 小题,1-9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10-13题每题有1-2个答案,每小题4分,共43 分。) 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Na2O C.NaClO D.FeSO4 2.根据我省中心气象台报道,近年每到春季,我省沿海一些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 3.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B.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4.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 A.Cl2→Cl-B.Zn→ Zn2+C.H2→H2O D.CuO→CuCl2 5.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A.冷水B.沸水C.NaOH溶液D.NaCl溶液 6.某溶液中只含有Na+、Al3+、Cl-、SO42-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3∶2∶1,则溶液中Al3+和SO42-的离子个数比为 A.1∶2B.1∶4C.3∶4D.3∶2 7.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A.K+、MnO4-、Na+、Cl-B.K+、Na+、NO3-、CO32- C.Na+、H+、NO3-、SO42-D.Fe3+、Na+、Cl-、SO42- 8.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下列说法:①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②只能是复分解反应;③可能是置换反应;④不能有分子参加。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③C.①②D.③④ 9.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3+2HCl=CaCl2+CO2↑+ H2O B.CaO+H2O=Ca(OH)2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测试卷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测试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各物质的分类、名称(或俗名)、化学式都正确的是( ) A 、碱性氧化物 氧化铁 FeO B 、酸性氧化物 碳酸气 CO 2 C 、酸 硫酸 H 2S D 、盐 纯碱 NaOH 2.下列有关氧化、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得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 B .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 C .微粒中元素处于最高价态,该微粒一定是强氧化剂 D .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不一定是被氧化 3.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NaCl 溶液 B .液态 HCl C .熔融的KOH D .铜 4.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进行的是( ) A .2Cl -→Cl 2 B .Fe 3+→ Fe 2+ C .SO 42-→SO 2 D .CuO→Cu 5.下列反应中,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的是( ) A .2Na +2H 2O =2NaOH +H 2↑ B .2F 2+2H 2O =4HF +O 2 C . NaH +H 2O =NaOH +H 2↑( NaH 中H 为-1价) D . Cl 2+H 2O =HCl +HClO 6.在酸性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NH 4+、Na +、CO 32-、NO 3- B .Ag +、Na +、NO 3-、Cl - C .Na +、Cu 2+、Cl -、SO 42- D .K +、Na +、NO 3-、SO 42- 7.可用H ++OH - =H 2O 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 A .H 2SO 4+Ba(OH)2 B .CH 3COOH +KOH C .HCl +Al(OH)3 D .HCl +NaOH 8. 在一定条件下,RO 3n -和I -可发生如下反应:RO 3n - +6I -+6H + = R -+ 3I 2 +3H 2O ,则 RO 3n -中R 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1 B 、+3 C 、+5 D 、+7 9.仅能表示唯一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 .Zn+2H + = Zn 2++H 2↑ B .CH 3COOH+OH ―= CH 3COO ―+H 2O C .Ba 2++ 2OH ―+ 2H ++ SO 42―= BaSO 4↓+2H 2O D .CH 3COOH + NH 3·H 2O = CH 3COO ―+ NH 4+ + H 2O 10.在强碱性的无色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 .NH 4+、NO 3— 、K +、SO 42— B .CO 32_、NO 3—、HCO 3—、Na + C .Na +、K +、CO 23- 、 NO 3— D .MnO 4-、K +、Na +、SO 42—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一章测试试题和答案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选择题 1.某粒子含有 6 个电子、 7 个中子,呈电中性,则它的化学符号可能是 ( )。 A . 13Al B . 13Al 2.下列粒子半径最小的是 ( )。 + A . Na + B . Na 3.下列各组中属于同位素关系的是 ( A . 1409K 与 4200Ca B .T 2O 与 H 2O C . 13C D . 13C C . CI D . CI - )。 C . 4109 K 与 3196 7 8 9K D .金刚石与石墨 A. 制催化剂的材料 C.制农药的材料 5.下列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 )。 A. Na 、Mg 、 Al 还原性依次减弱 C . C 、N 、O 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 ) 。 B. 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D .半导体材料 B. I 2、Br 2、Cl 2 氧化性依次增强 D . P 、 S 、 Cl 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6 下列各组微粒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的是 ( )。 A. OH - 、 H 2O 、 F - B . NH 3、 NH + 4 、 NH - 2 C. H 3O +、 NH + 4 、 NH - 2 D . HCl 、 F 2、 H 2S 7 X 元素的阳离子和 Y 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原子序数:X V Y C. 离子半径:X > Y 8. 下列各组化合物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A. 酸性:HCIO 4 > HBrO 4> HI04 C.稳定性:PH 3> H 2S > HCI 9. 同周期的 X 、 Y 、 Z 三种元素,已知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 HX04 > H 2YO > H 3Z04,则下列各判断中正确的是 ( )。 4.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交界处最容易找到的材料是 B.原子半径:X V Y D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X V Y ( ) 。 B .碱性:NaOH > Mg(0H )2> AI(OH)a D .非金属性:F > 0> S A .原子半径:X > Y > Z B .单质的非金属性:X > Y > Z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测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O -16 Cl -35.5 Na -23 Li -7 K -39 Rb -85 Cs -133 Ag -108 一. 选择题 1.19世纪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 ) A.提出了原子学说 B.提出了分子学说 C.发现了稀有气体 D.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2.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四、五、六周期元素的数目分别是 ( ) A .8、8、18、32 B .8、18、18、32 C .8、18、18、18 D .8、8、18、18 3.某些建筑材料含有放射性元素氡( 22286 Rn ),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危害。该原子中中子数 和质子数之差是( ) A .136 B .50 C .86 D .222 4.下列表达方式错误.. 的是 ( ) A .H ∶Cl B . C .O 188 D .O =C =O 5.下列物质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是( ) A .Na 2O B .NH 3 C .Ca(OH)2 D .CaBr 2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5分) 6.我国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已发射成功,“嫦娥”探月工程也已正式启动。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He 32,每百吨He 32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目 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在地球上,氮元素主要以He 4 2 的形式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e 4 2 原子核内含有4个质子 B .He 32和He 4 2 互为同位素 C .He 32 原子核内含有3个中子 D .He 42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所以He 42具有较强的金属性 7.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 ) A .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依次递增 B .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C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 .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素的种类由核外电子数决定 B .原子的种类由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共同决定 C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两个原子一定是同种原子 D .某元素的原子核内有m 个质子,n 个中子,则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 + n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周期表中的主族都有非金属元素 B .周期表中的主族都有金属元素 C .周期表中的非金属元素都位于短周期 D .周期表中的非金属元素都位于主族和0族 10.下列各组中前者的碱性比后者强的是( ) A. KOH 和Al(OH)3 B. Mg(OH)2 和NaOH C. Al(OH)3和Mg(OH)2 D. Mg(OH)2和Ca(OH)2 11.下列有关碱金属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锂与过量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锂 B .从锂到铯,密度由小到大 C .从锂到铯,熔沸点依次升高 D .钠与水反应不如钾与水反应剧烈 12.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通常元素的化合价与其原子的质量数有密切的关系 B.14 6C 和17 7N 的质量数相同,但质子数不同,所以互称为同位素 C .已知铱的一种核素是191 77Ir ,则其核内的中子数是114 D .钾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13.下列氢化物中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CH 4>NH 3>H 2O >HF B .SiH 4>NH 3>H 2S >HCl C .HF >H 2O >NH 3>PH 3 D .NH 3>PH 3>H 2S >HBr 14.下列叙述中能肯定说明金属A 比金属B 的活泼性强的是( ) A .A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 B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 .A 原子电子层数比B 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C .1molA 从酸中置换生成的H 2比1mol B 从酸中置换生成的H 2多 D .常温时,A 能从酸中置换出氢,而B 不能 15.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B. 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C. 原子核外各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D. 核电荷数为17的元素容易失去1个电子 16.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和乙形成的气态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乙位于第V A 族,甲个与丙同主族,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则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丙>丁>乙 B .单质的还原性:丁>丙>甲

高一化学必修1_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含详细解答)1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 (9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纯净物一定由分子构成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混合物肯定是由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 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 2.(2009-2010豫南七校期末)用下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之间的从属或包含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3 A.氧化物:CO2、NO、SO2、H2O B.碱:NaOH、KOH、Ba(OH)2、Na2CO3 C.铵盐:NH4Cl、NH4NO3、(NH4)2SO4、NH3·H2O D.碱性氧化物:Na2O、CaO、Mn2O7、Al2O3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与胶体 B.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C.O3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D.CuSO4·5H2O是一种混合物 5.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分散质粒子大小都在1~100nm之间 B.有丁达尔效应 C.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 D.呈红褐色 6.离子方程式H++OH-===H2O所表示的反应是() A.所有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B.所有强酸和强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C.所有可溶性酸和可溶性碱之间的中和反应

D.强酸溶液与强碱溶液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反应 7.下列化学方程式中,能用离子方程式SO2-4+Ba2+===BaSO4↓来表示的是() A.BaCO3+H2SO4===BaSO4↓+H2O+CO2↑ B.BaCl2+Na2CO3===BaCO3↓+2NaCl C.Ba(OH)2+CuSO4===Cu(OH)2↓+BaSO4↓ D.BaCl2+Na2SO4===BaSO4↓+2NaCl 8.下列各组离子因为生成难溶物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Cl-、Fe3+、NO-3、OH- B.HCO-3、Cl-、Na+、H+ C.Ba2+、Cl-、CO2-3、K+ D.NH+4、K+、OH-、Cl- 。 9.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A.铁和稀硫酸反应: 2Fe+6H+===2Fe3++3H2↑ B.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a2++CO2↑+H2O C.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Cu+Ag+===Cu2++Ag D.硫酸镁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Mg2++2OH-===Mg(OH)2↓ 10.离子检验的常用方法有三种: A.NH+4—气体法B.I-—沉淀法 C.Fe3+—显色法D.Ca2+—气体法 11.(贵州兴义市第九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次月考,17)下列关于氧化还原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肯定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B.某元素从化合态变成游离态,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C.在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D.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 12.向含有下列离子的溶液中分别加入烧碱固体(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能引起下列离子浓度减小的是() A.HCO-3B.Cl-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与醋酸反应:HCO3-+H+=CO2↑+H2O B.等物质的量的硫酸氢钠与氢氧化钡溶液:SO42-+H++Ba2++OH-=H2O+BaSO4↓ C.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OH-=Al(OH)3↓ D.金属钠与H2O反应:Na+H2O=Na++OH-+H2↑ 2.属于纯净物的物质是( ) A.矿泉水 B.干冰 C.浓硫酸 D.盐酸 3.“灰霾加重光化学烟雾污染珠三角臭氧浓度严重超标” 光化学烟雾主要有害物质是O3。它是由排放到大气中的氮的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污染物。O3有较强的氧化性,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3+2KI+H2O = 2KOH+I2+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城市中的氮的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主要是汽车排出的废气造成 B.根据O3和KI溶液反应反可知,有1molO3参加反应,转移电子为6mol C.光化学污染属二次污染。 D.O3和KI溶液反应中O2既不是氧化产物又不是还原产物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盐酸 B.液氯 C.生理盐水 D.漂白粉 5.下列各反应中,水只做还原剂的是() A.2F2+2H2O=O2+4HF B.2H2O2H2↑+O2↑ C.Na2O+H2O=2NaOH D.C+H2O CO+H2 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盐酸与碳酸钡反应:CO32-+2H+===CO2↑+H2O B.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Ba2++2OH-+Cu2++SO42-===BaSO4↓+Cu(OH)2↓C.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粉:Ag++Cu===Cu2++Ag↓ D.铁与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 7.金属铜的提炼多从黄铜矿开始,黄铜矿的熔烧过程主要反应之一为: 2CuFeS2+ O2=+2FeS+ S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uFeS2仅作还原剂 B.若有1mol O2参加反应,则反应中有4mol电子转移 C.方框中的物质应是CuS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练习题

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A.氧B.氟C.碳D.氮 2.X元素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3XO4,则它对应的气态氢化物为 A.HX B.H2X C.XH4 D.XH3 3.医学研究证明,用放射性135 53I治疗肿瘤可收到一定疗效,下列有关135 53I叙述正确的是 A.135 53I是碘的一种同素异形体B.135 53I是一种新发现的元素 C.135 53I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4周期ⅦA族D.135 53 I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29 4.下列关于3 2He的说法正确的是 A.3 2He原子核内含有2个中子B.3 2He原子核内含有3个质子 C.3 2He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D.3 2He和4 2He是两种不同的核素 5.下列有关元素周期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氧化性强弱:F2<Cl2B.金属性强弱:K<Na C.酸性强弱:H3PO4<H2SO4 D.碱性强弱:NaOH<Mg(OH)2 6.X、Y、Z为短周期元素,这些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4、6,则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XYZ B.X3YZ C.XYZ2D.X2YZ3 7.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生成碱的金属元素都在ⅠA族 B.原子序数为14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3周期ⅣA族 C.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6 8.已知同周期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元素非金属性按X、Y、Z的顺序减弱B.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减弱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增强D.单质的氧化性按X、Y、Z的顺序增强9.下列关于ⅦA族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 B.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弱的元素C.ⅦA族元素的最高正价都是+7价 D.ⅦA族元素其简单阴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10.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A.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B.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依次递增 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11.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情况错误 ..的是 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B.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C.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D.Li、Na、K、R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12.雷雨天闪电时空气中有臭氧(O3)生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2和O3互为同位素B.O2和O3的相互转化是化学变化 C.O3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D.等物质的量O2和O3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13.含硒(Se)的保健品已开始进入市场。已知硒与氧、硫同主族,与溴同周期,则下列关于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非金属性比硫强B.氢化物比HBr稳定 C.原子序数为34 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显碱性 14.已知质量为数为A的某阳离子R n+,核外有X个电子,则核内中子数为 A.A-x B.A-x-n C.A-x+n D.A+x-n 15. 对于 A Z X和A+1 Z X+ 两种粒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一定相同,质量数和中子数一定不同 B.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C.一定都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D.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一定相同 16、某粒子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电荷为0,则它的化学符号是C A.13Al B.13Al C.13 C D.13 C 17、对于A Z X和A+1 Z X+两种粒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一定相同,质量数和中子数一定不同 B.化学性质及乎相同 C.一定都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 D.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一定相同 18、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A.原子半径:Cl>S>O B.还原性:Na>Mg>Al C.稳定性:HF>HCl>HBr D.酸性:HClO4>H2SO4>H3PO4 19、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B 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B.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C.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D.Li、Za、K、R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 20、H218O和D2O分子中的中子数,前者和后者的关系是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确定 21、X元素的阳离子与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XY 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 22、某元素X气态氢化物与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盐,则该元素: A.在周期表中处于第三周期ⅦA族, B.在周期表中处于第2周期ⅤA族

(完整)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练习题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物质的分类 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基本方法,它不仅可以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交叉分类和树状分类是常用的分类方法。 2.分散系及其分类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质粒子大小/nm 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 溶液小于1 均匀、透明、稳定能没有NaCl、蔗糖溶液 胶体在1—100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能有Fe(OH)3胶体 浊液大于100 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没有泥水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 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⑴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 + B = AB)B.分解反应(AB = A + B)C.置换反应(A + BC = AC + B)D.复分解反应(AB + CD = AD + CB)。 ⑵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 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 ⑶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 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B.非氧化还原反应 2.离子反应 ⑴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能否导电。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⑵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书写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化学必修二第一章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测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微粒中,中子数和质子数相等的是( ) ①18O ;②12C ;③26Mg ;④40K ;⑤40Ca A.①② B.②⑤ C.只有④ D.③④ 2.X 元素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 3XO 4,则它对应的气态氢化物为( ) A .HX B .H 2X C .XH 4 D . XH 3 3.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的类型相同的是( ) A HCl MgCl 2 NH 4Cl B H 2O Na 2O CO 2 C CaCl 2 NaOH H 2O D NH 3 H 2O CO 2 4.已知某粒子 n A Z R ,则元素R 的原子序数是( )。 A .Z B .A-Z C .Z-n D .Z+n 5.下图是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A 、B 、C 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B 的质量数,B ) A. B 为第二周期的元素 B. C 为V A 族元素 C. 三种元素都为金属元素 D . C 是化学性质最活泼的非金属 6.下列粒子半径之比小于1的是( )。 A .r (Na +)/ r (Na) B .r (Cl -)/ r (Cl) C .r (Na)/ r (Mg) D .r (Ca)/ r (Mg) 7.下列关于3 2He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3 2He 原子核内含有2个中子 B .3 2He 原子核内含有3个质子 C .3 2He 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 D .3 2He 和4 2He 是两种不同的核素

8.下列有关元素周期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氧化性强弱:F2<Cl2B.金属性强弱:K<Na C.酸性强弱:H3PO4<H2SO4 D.碱性强弱:NaOH<Mg(OH)2 9.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生成碱的金属元素都在ⅠA族 B.原子序数为14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3周期ⅣA族 C.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6 10.已知同周期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元素非金属性按X、Y、Z的顺序减弱 B.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减弱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增强 D.单质的氧化性按X、Y、Z的顺序增强 11. 下列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12.下列关于ⅦA族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 B.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弱的元素 C.ⅦA族元素的最高正价都是+7价 D.ⅦA族元素其简单阴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13.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情况错误 ..的是() 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B.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