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对水生动物生存的威胁
水污染对水生生物生态系统的影响

水污染对水生生物生态系统的影响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而水生生物生态系统是维持自然平衡的关键环节之一。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水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严重问题。
水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也对水生生物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水污染使得水中的有机物浓度上升,导致水中溶氧量降低。
这对于鱼类等水生生物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因为它们需要足够的溶氧来进行呼吸。
当水中溶氧量下降时,鱼类的呼吸系统受到限制,容易窒息而死亡。
这不仅对水生生物的存活造成了威胁,也会破坏整个水生生物食物链的稳定。
其次,水污染会引起水质中的重金属和有毒化学物质浓度的升高。
这些有毒物质对于水生生物来说是极为危险的。
它们会被水生生物摄取,进入其体内并慢慢积累,最终导致疾病甚至死亡。
同时,这些有毒物质还可能通过食物链作用,影响到其他生物群体,造成生态系统的不稳定。
此外,水污染还会导致水生生物的栖息地破坏。
例如,在水体中大量的农药和化肥排放会导致水中浮游植物暴增,形成富营养化现象。
这会导致水生植物过多生长,并消耗大量的水中溶氧,造成水中的物质循环紊乱。
这不仅威胁到水生植物的生存状况,也会对其他生物的栖息环境造成破坏。
除了对水生生物直接造成的影响,水污染还会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间接的影响。
比如,水质的恶化会导致许多水生生物的数量急剧减少,这将进一步导致捕食者的数量下降。
捕食者的减少又会导致中间营养带(例如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数量的增加,进而对其他生物产生不利影响。
这种连锁反应将扰乱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的退化。
面对水污染带来的威胁,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和保护。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水污染源头的管控,控制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排放。
同时,进行合理的农业生产,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此外,我们还应加强对水质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水污染问题。
另外,宣传教育也是解决水污染问题的关键。
水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与保护

水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与保护水是生命之源,对于水生生物而言,水质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它们的生存和繁衍。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水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给水生生物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和影响。
本文将就水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保护水生生物的方法。
一、水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1. 水质恶化水污染导致水质恶化,其中最常见的是水中化学物质的超标。
化学物质的超标会破坏水生生物的生理平衡,干扰它们的生活活动和繁殖过程。
例如,水中重金属超标会导致鱼类生长发育异常,甚至死亡。
2.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过度富营养化是指水中营养盐浓度过高,造成藻类等植物过度繁殖。
这些过度繁殖的植物会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水中溶解氧含量下降,造成水生生物窒息死亡。
3. 水体温度升高工业废水和农业排泄物的排放会导致水体温度升高。
水温的升高会增加水中溶解氧的消耗速率,进而对鱼类等冷水性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胁。
一些冷水性鱼类的繁殖需要水温稳定在一定范围内,若水温波动过大,将对它们的繁殖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二、水生生物保护的方法1. 加强监测与治理建立完善的水体监测网络,对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和防范水污染问题的发生。
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加强水污染的防治工作。
2. 提倡绿色生产与生活方式采用环境友好型的生产工艺和生活方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形成人人关注水生生物保护的良好氛围。
3. 加强生态修复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水域,开展相应的生态修复工作。
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建立湿地等措施,恢复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提高水质。
4. 引入生物治理技术生物治理是一种利用具有生物修复能力的微生物、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来净化水体的技术。
通过引入适宜的生物,可以有效分解和吸收水中的污染物,提高水质。
结语:水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不容忽视,保护水生生物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水体监测与治理、提倡绿色生产与生活方式、加强生态修复和引入生物治理技术等措施,才能保护好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让它们能够继续在我们的水域中繁衍和生息。
水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水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水生生物包括浮游生物、自游生物、漂浮生物和底栖生物等不同类群,这些生物类群和周围水体环境条件,共同组成了水域生态系统。
因此,水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十分复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直接毒害水体中的各种重金属、游离氯、硫化物、酚等有害物,在水中达到一定浓度时,便可引起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急性中毒。
(1)氰化物的毒害作用。
氰化物是影响水生生物呼吸作用的毒物。
当水中CN-含量达到0.1毫克/升时,浮游生物和甲壳类便开始中毒受害;当含量达到0.15~0.5毫克/升时,很多鱼类开始死亡。
(2)酚类的毒害作用。
酚的毒性大大抑制了水中细菌、藻类、软体动物等低等生物的生长。
浓度高时能引起鱼类的大量死亡。
(3)重金属等毒物的毒害作用。
汞、镉、银、铜、硫化物等有毒物质在水中达到一定浓度时,便会引起某些鱼类发育不良或死亡。
减少水体的溶氧量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中常含有大量耗氧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分解,消耗掉大量氧气。
在一般情况下,每分解1克分子(162克)碳水化合物,需消耗6克分子(192克)氧气。
另外,当水体中植物营养素过多成为富营养化状态时,兰藻、硅藻等藻类大量繁殖,在水面形成“水华”。
随着这些藻类的陆续分解,水中的溶解氧也要被大量消耗。
在正常大气压下、气温20℃时,水中溶解氧为9.17毫克/升,水中氧的这一含量完全能满足水生动物呼吸的需要,如果水中耗氧污染物和植物营养素数量过多,势必造成溶解氧缺乏,使水生动物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
一些鱼类对水中溶解氧的要求很严格,如河流鱼要求氧含量为8~12毫克/升,鲤鱼6~8毫克/升,家养青鱼、草鱼、鲢鱼等要求5毫克/升以上,当水体中的溶解氧不能满足鱼类要求时,鱼类便纷纷逃离,当下降到1毫克/升时,大部分鱼类窒息死亡。
改变水生生物群落类型在被耗氧污染物严重污染的水体中,各种鱼类、甲壳类、水生昆虫和藻类等生物基本绝迹,而适应污水坏境的细菌和原生动物却发展起来。
水质对淡水生态系统和水生生物的影响

水质对淡水生态系统和水生生物的影响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然而,水资源的污染和过度利用等问题越来越严重,水质成为了淡水生态系统和水生生物的关键问题。
水质对淡水生态系统和水生生物的影响十分显著,下面我们从多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水质对淡水生态系统的影响淡水生态系统是由水、光、土壤和生物四个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生态系统。
水的质量是维持淡水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因素。
水污染是破坏淡水生态系统平衡的主要原因之一。
水污染会对淡水生态系统中的多个因素造成影响:1、植物和浮游生物水污染会破坏植物和浮游生物的生存条件,导致它们的数量和种类发生变化,这会进一步影响整个淡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污染物会使水中悬浮物增加,降低水的透明度,降低光合作用的强度和覆盖范围,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而污染物也会对浮游生物造成危害,导致数量变少或死亡。
2、底栖生物底栖生物是淡水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其中起着重要的生态作用。
有研究表明,底栖生物对水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起着很大的作用。
但是,水污染会影响底栖生物的数量和种类,甚至会导致一些物种的灭绝。
这些影响会进一步破坏淡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演替受到影响。
3、鱼类水质对鱼类的生长和繁殖有着直接的影响。
水体中的污染物会降低水的氧气含量,影响鱼类的呼吸和生活,导致鱼类死亡。
污染还会导致鱼类患上各种疾病,并影响鱼类的繁殖。
二、水质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水生生物是指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和植物。
水质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生命活动水质对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具有直接影响。
水体中存在的有机化合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过度富集,容易诱发水生生物的寄生虫病毒等疾病。
水中的污染物质在进入水生生物体内后会影响它们的呼吸和生长,甚至导致死亡。
2、影响水生生物的生态环境水的污染不仅影响单个水生生物,它们还会对整个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从而影响水生物的生态平衡。
环境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环境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环境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尤其是水污染,对水生生物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讨论环境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1. 水生生物多样性减少水是许多生物的栖息地,包括鱼类、海洋生物和其他水生生物。
然而,环境污染导致水中的有害物质浓度增加,会破坏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导致物种多样性减少。
例如,水中的化学物质和重金属会使得鱼类繁殖困难、生活受限,甚至引发鱼类暴发性死亡。
此外,污染还会对水中的浮游生物和植物产生负面影响,破坏食物链和生态平衡。
2. 水生生物健康问题环境污染会对水生生物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水中的有毒物质和化学品会被生物摄入,导致疾病和异常发育。
例如,水体中的农药和化肥残留物会进入水生生物的体内,影响它们的生长和免疫系统,从而使它们更容易感染疾病。
此外,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排放也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爆发性增长。
藻类过度繁殖会耗尽水中的氧气,造成缺氧环境,对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造成窒息和死亡。
3. 水生生态系统受损环境污染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水体中的污染物质会破坏水生植物的生长,减少底栖动物数量,打乱生态链条。
这会进一步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的生存和繁殖。
此外,污染物质也会堆积在河底或海洋底质上,导致栖息地的破坏,使水生生物无法正常生活和繁衍。
4. 解决方案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4.1 加强监管和法律保护。
政府应加强对工业和农业废水排放的监管,并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
违反者应受到严厉处罚,以确保水体的清洁和健康。
4.2 推广环保技术和减少有害物质使用。
工业和农业部门应采用环保技术,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
例如,使用更环保的农药和肥料,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4.3 加强环境教育和意识提高。
公众教育和意识提高是防止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
可以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宣传环保知识等方式,增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促使每个人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水污染对水生动物生存的威胁汇总

水污染对水生动物生存的威胁汇总水生动物是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水污染对水生动物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这篇文章将概述一些水污染对水生动物生存的威胁。
水污染类型水污染分为很多类型,包括有机和无机物质、营养物质、微粒和化学物质等。
这些污染物质会对水生生物造成各种各样的危害,包括毒性、窒息和营养不良等。
有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和农药等源头。
这些污染物会导致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的生殖系统受损,从而降低其繁殖能力。
有机污染物也会导致捕食动物的神经系统损伤,可能会导致行动不协调和死亡。
无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来自许多不同的源头,包括农业、工业和废物处理厂等。
其中最常见的无机污染物是金属和氨氮。
金属污染是由于工厂和化学实验室的漏洞或废水被排放而导致的。
氨氮是动物废物和化肥污染的结果。
无机污染物会对水生动物的生长和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营养物质营养物质是导致蓝藻水华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蓝藻水华在水体中繁殖时,会对水生生物造成毒性和窒息的影响。
细菌和其他微生物也可以从这些营养物中获得能量,从而导致其他水生生物数量或种类的变化。
水生物的生存威胁下面是一些水生生物在遭受不同类型的水污染物的影响时可能受到的威胁:鱼类鱼类是水生生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不良的水质可能会导致鱼类有以下问题:- 缺乏氧气 - 中毒 - 营养不良 - 窒息 - 接触到有害物质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鱼类数量减少、繁殖能力下降并影响种群的多样性,以及对人类健康产生危险。
鸟类鸟类是水生动物群体中的另一大类。
毒性污染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鸟类,因为它们的食物链之间很容易传递污染物。
鸟类可能受到以下污染物质的影响:- 油污 - 有机氯化合物 - PCB和有机汞 - 灰尘和化学物质鸟类的数量和种类受到影响,对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的危害。
水生哺乳动物水生哺乳动物是水生生物系统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受到的影响包括接触毒性污染物、营养不良和身体结构损伤等。
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全球亟需解决的重要议题。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持续增加,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具体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水污染对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水污染是当前最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它直接威胁到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首先,水体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如重金属、农药等,会直接毒害水生动植物,导致物种的减少和灭绝。
其次,过量的养分排放,如氮、磷等,使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生植物过度繁殖,抑制其他物种的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解决方案:加强对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水的治理,建立完善的水污染防控体系;推广生态修复技术,如湿地的建设和水生植物的引种,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二、大气污染对陆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大气污染主要表现为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和有害气体的排放,对陆地生物多样性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首先,悬浮颗粒物的沉降破坏了植被的光合作用,影响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其次,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与雨水反应生成酸雨,损害了土壤的酸碱平衡,危害了土壤微生物和植物。
解决方案: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控制工业和汽车尾气的排放;加强植被恢复和植树造林,提高陆地生态系统的抗污染能力。
三、土壤污染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土壤污染是一种隐形的环境污染问题,它对土壤生物多样性产生了严重破坏。
土壤中常见的有害物质包括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它们会积累在土壤中,造成土壤质量的下降,破坏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生存环境。
解决方案:开展土壤污染调查评估,对污染严重的土地实施修复措施;提倡有机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推广微生物修复技术,利用土壤微生物分解有害物质。
四、声音污染对动物多样性的影响声音污染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环境污染问题。
它主要来自交通、工厂、建筑施工等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噪音。
动物对于声音的敏感度比人类更高,因此噪音对于动物的影响更为显著。
噪音污染会扰乱动物的生活节律,干扰它们的沟通和繁殖行为,导致动物种群数量的减少。
水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危害

水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危害水是生命之源,但如今,水污染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水生生物是水体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污染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危害。
本文将探讨水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危害,并提出解决办法。
首先,水污染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能力造成直接威胁。
重金属、农药、工业废水等污染物进入水中,会破坏水生生物的生态系统。
例如,重金属污染会削弱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降低它们的生长速度和繁殖能力;农药残留会导致水生动物的生长发育异常,甚至引起免疫系统的疾病。
这些污染物不仅直接对水生生物造成伤害,还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水污染会导致水生生物栖息地的破坏。
水污染不仅会影响水体本身,还会对水生生物的栖息地产生破坏性影响。
废水排放、砂石开采和河流改道等人类活动都会改变水体的流动状态和水域的水质。
这些变化会导致水生植物和动物失去原有的适应环境,无法正常生长。
生态环境的不断退化,会进一步加大水生生物的生存压力。
再次,水污染对水生生物的生态平衡造成破坏。
水生生物之间的生态关系是一个微妙的平衡系统。
水污染会打破这种平衡,导致某些物种的过度繁衍或灭绝。
例如,过量的有机肥料和农药进入水体,会导致水中富营养化,引发大量藻类的繁殖,形成赤潮现象。
赤潮会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窒息死亡。
这种损失会进一步阻碍食物链的传递,最终影响整个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尽管水污染对水生生物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但我们还是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减少这种危害。
首先,应加强水污染的防控。
各国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立法并加强执行,控制水体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可以利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和生态修复手段,来净化水体,恢复水生生物的生态环境。
其次,大力推广环境友好型农业和工业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和废水的排放。
鼓励人们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塑料制品和化学药品的使用,避免进一步污染水体。
最后,教育公众,提高他们对水生生物保护的意识。
包括向学生普及水生生物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污染对水生动物生存的威胁摘要:水环境是水生动物生存的基础,水环境的破坏对于水生动物的生存繁衍和生长发育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就介绍了引起水生生物生存的水环境污染的诸多因素及由此而引起的水生生物生存威胁。
最后针对目前水体污染提出一些简单的建议。
关键词:水生动物水环境水污染地球作为一切生物生存繁衍的场所,为所有生物的存在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了食物、生存空间和环境因子等。
从食物而言,地球为不同的食物链的形成和延续提供了可能,任何生物的存在都需要自己独特的生存空间,而地球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则成功的承担了这一任务,环境因子则为物种的延续和生物多样性的存在提供保障。
根据地球的构成特点,可以将地球的环境划分为陆地环境和水环境,从构成比例上而言,地球的表面面积中有71%是由水占据着,虽然这些水域中不可能都有生物存在,但其中所供养的生物无论是对地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还是对地球其他生物的生存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水生动物作为其中重要的一份子,它们一方面依赖于水环境而求得生存,另一方面则又对水环境的平衡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所要求的水环境的改变必然会对其生存和生长形成威胁,本文即以此为出发点做简单讨论。
一、水环境和水生动物首先,我们需要对水环境和水生动物的概念进行解释。
水环境是指自然界中水的形成、分布和转化所处空间的环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以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所处空间的环境。
在地球表面,水体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水是由海洋水和陆地水二部分组成,分别占总水量的97.28%和2.72%。
后者所占总量比例很小,且所处空间的环境十分复杂。
另一方面,水在地球上处于不断循环的动态平衡状态。
水环境主要由地表水环境和地下水环境两部分组成。
地表水环境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海洋、池塘、沼泽、冰川等,地下水环境包括泉水、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等。
这里所说的水环境的水通常为天然水,天然水的基本化学成分和含量,反映了它在不同自然环境循环过程中的原始物理化学性质,是研究水环境中元素存在、迁移和转化和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与水质评价的基本依据。
水生动物通常是指在水中生活的动物,这其中大多数是在物种进化中未曾脱离水中生活的一级水生动物,但是也包括像鲸鱼和水生昆虫之类由陆生动物转化成的二级水生生物,后者有的并不靠水中的溶解氧来呼吸。
按照上面所划分的水环境可以将水生动物划分为海洋动物和淡水动物两种。
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腔肠动物,如海葵、海蜇、珊瑚虫;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甲壳动物,如虾、蟹;其他动物,如哺乳动物的海豚、爬行动物的龟等。
正是由于水生动物对水的依赖性太强,水环境中某些因素的改变都会对其生存繁衍和生长发育产生重要影响。
而近年来不断呈扩大趋势的水污染则是当前水生动物面临的一大危机。
二、水污染作为三大污染之一的水污染呈现出愈演愈烈的形势,这直接威胁到了水生生物的生存及其与之相关联的其他生物的生长发育。
我们通常所说的水污染是指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中,使水质和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功能的现象。
这些污染物通常都为有害化学物质,它们可以造成造成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污染环境。
如酸、碱、氧化剂,以及铜、镉、汞、砷等化合物,苯、酚、二氯乙烷、乙二醇等有机毒物,会直接毒死水生生物,。
而进入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时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影响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命,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硫醇等难闻气体,使水质进一步恶化。
水污染主要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而造成的,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
随着工业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工业废水成为水域的重要污染源。
由于工业的发展迅速,生产量大,而工业生产又难免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而当前对废水的处理措施又不是十分完善,这就使得大量的工业废水不得不向环境排出,同时工业生产中又会用到一些特殊的物质,如重金属元素、有极高分子有毒物质等,从而产生了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的废水。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粮食问题首当其冲,提高粮食产量是十分重要的措施,而就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而言最主要的措施还是大量施用农药和化肥,同时畜禽养殖业的粪便又会形成大量的污染。
而根据2010年2月份的一项调查表明,,农业污染源实际上已经成为水环境的一个主要破坏者,其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明显多于工业源,同时也是总氮和总磷排放的主要来源。
化学需氧量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利用强氧化剂(如重铬酸钾)处理污水中有机物,所消耗氧化剂对应的需氧量,它是反映水体有机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
从调查中了解到,农业源污染中比较突出的是畜禽养殖业污染,,禽畜粪便中大量的氮和磷会进入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降低了水中的氧溶解量。
另外大量化肥和农药被不合理使用和滥用,同样会造成污染。
水污染的另外一个重要来源是生活污染源,这些污染物主要是城市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洗涤剂和污水、垃圾、粪便等,多为无毒的无机盐类,生活污水中含氮、磷、硫多,致病细菌多。
这些污染物进入水体后所引起的水质的变化不容小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仍然重大。
大量的污染物涌入水中,破坏了水环境中原有的成分和平衡,改变了水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严重威胁到了水生生物的生存。
三、水污染对水生动物的影响水生动物活动的空间和环境被大量的污染物所侵入后,在不同程度上都会对动物的生存和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下面就一个方面的影响进行简单介绍。
1.产生直接毒害效果的污染物污染物中有大量的物质可以直接使得动物的存活受到威胁,如酸、碱、氧化剂,以及铜、镉、汞、砷等化合物,苯、酚、二氯乙烷、乙二醇等有机毒物,这些物质进入动物体内会直接破坏动物体内某些小分子物质的结构和特性,损坏动物体的组织和结构机能。
这方面我们就以环境激素为例进行说明。
环境激素是指干扰动物与人体正常内分泌机能的外源性化学物质,由于它往往具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因此被称为环境雌激素。
它包括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和植物天然雌激素。
由于工业污水的大量排放使得这些物质大量涌入水体中,从己烯雌酚到“反应停”(胺呱啶酮)、滴滴涕、多氯联苯、二恶英及许多有机氯化合物,到双酚A、邻苯二甲酸酯类等,都是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的环境激素。
它们对水生动物的影响主要是对其生殖系统的影响。
它会造成水生动物性腺的不正常和生殖力的低下;促使性腺出现卵黄磷脂蛋白水平和卵子重量下降;卵母细胞畸形增加;雄体精液减少、甚至出现雌雄同体等现象。
另一方面,相关研究表明,环境激素从进入鱼体到排出体外对各相关器官都会造成危害,特别是对鱼类与外界接触的器官及和解毒相关器官的损伤特别明显。
同时,环境激素进入血液运输到鱼体各处,对血液电解质有影响。
生物体中电解质的平衡是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及内环境稳定的必要条件,它一方面将直接影响其生理变化及健康状况,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机体受有机污染物损害的程度。
2.污染物引起环境物理因素的变化大量的污染物进入后会引起水体一些物理因子的变化,而对水生动物的生存和生长有重要影响的因子有水温、光照和悬浮物等。
水温与水生动物的摄食、生长、繁殖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每种水生动物都有其适宜的生存水温和最适生长、繁殖水温范围。
一般来说,水生动物在其最适生长水温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摄食量也逐渐增大,生长速度也逐渐加快。
这个范围的水温维持时间越长,水生动物的个体增长越快。
水温对水生动物的繁殖也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
首先,决定了变温水生动物性成熟的早晚和性腺发育速度以及开始产卵的时期。
其次,水温对性成熟后的水生动物的繁殖力也有影响。
第三,水温对变温水生动物的胚胎发育同样能产生巨大影响。
另外,水温的急剧变化(温差过大),不仅可以造成对变温水生动物的热、冷应激,从而降低其抗病能力,而且还能造成孵化中的鱼类胚胎大批死亡。
由于大量污染物的排入,使得水体的比热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某些污染物可能会使水温发生急剧的变化,从而影响到水生动物的发育生长。
光照对水生动物尤其是鱼类的主要影响是其体表色素的沉积和性腺及胚胎发育。
相关实验证明,人工延长光照时间,还可使春季产卵的鱼提早成熟产卵;而缩短光照时间则可使秋、冬季产卵的鱼类提早成熟产卵。
龟、鳖类对光照具有依赖性,它们有晒盖的习性。
通过晒盖(即日光照射背部),不仅能杀死其体表的病原体,而且可以取暖并且增加钙质沉积;增加光照还能够促进龟、鳖的性腺发育,也能增加其产卵量。
而工业废水中的大量泡沫浸入水体后会在水的表面形成一层似遮阳伞的泡沫层,阻挡光线的透射,从而影响水生动物对光线的接受,影响到它们的繁衍和生殖。
在水生动生存的水体中存在有大量的悬浮物,这些悬浮物主要包括浮游生物、胶体颗粒、泥沙颗粒及腐殖质颗粒等。
池水中悬浮物的多少直接影响池水的透明度.在池水中悬浮物浓度适宜的情况下,不仅有利于水生动物的活动和摄食,而且为水生动物逃避敌害创造了条件。
而大量污染物的浸入,如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污染物,则会改变原有的透明度,尤其不利于用腮呼吸的动物获取氧气的行为,同时某些污染物则会对水体中一些对水生动物有益的物质有絮凝效果,这样也不利于它们获得生长必需物质,对其生长影响较大。
3.污染物引起环境化学因素的变化水体坏境中化学因子是水生动物生长和繁殖的至为关键的条件,这其中主要包括溶解氧和酸碱度。
水中的溶解氧主要来源是依靠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
水体中溶解氧的多与少,对鳃呼吸水生动物有着致命的影响,但对用肺呼吸的水生动物的影响相对较小。
低溶氧环境不仅可使大部分水生动物(包括用肺呼吸的水生动物)食欲减退,体质下降,甚至会导致鳃呼吸水生动物窒息死亡,而且也为有害的厌氧菌提供了繁殖的条件,从而分解有机物生成硫化氢、氨等有害气体,严重时可引起水质恶化,导致水生动物中毒。
不但如此,池中溶氧量充足还可以改善鱼类栖息的生活环境,降低氨氮、亚硝酸态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浓度。
溶解氧对鱼类的胚胎发育也有较大影响。
而污染物中某些物质的遮蔽作用使得浮游植物的光合效率降低,造成低氧环境,很可能引起大量水生动物的死亡,对于水生动物的生长十分不利。
水体的酸碱度必须维持在一个适宜的范围之内,在弱酸性水环境中,水生动物活动力下降,摄食能力下降,酸性水体可以使水生动物血液的pH值下降,鱼类对氧的亲和力降低,削弱血液的载氧能力,使血液中的氧分压变小,造成缺氧症。
而在碱性水环境中,鱼类的鳃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水生动物的表皮粘膜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灼伤。
PH值对水生动物的繁殖和胚胎发育也有较大影响。
pH 值对水生动物的影响还在于改变池水的pH值可以改变池水中某些物质的化学形式,从而增加了毒性。
工业生产中的大量带有不同酸碱性的物质会直接改变水体的pH,直接影响到水生动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