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总结

合集下载

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不仅反映了古人的情感和思想,也体现了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

古代诗歌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深刻的意境和卓越的艺术创作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以几个经典的古代诗歌作品为例,对其进行鉴赏和解读。

一、《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登上高楼,俯瞰群山起伏和黄河壮丽奔流的景象。

诗中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广阔的自然景观,通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不断追求。

作者运用了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让读者一眼就能抓住诗意,感受到壮丽景色背后蕴含的情感。

二、《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唐代文学家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首诗以清静的夜晚为背景,通过对明月光线的描写和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之情。

通过简短的诗句,李白巧妙地将内心情感与外部自然景物相结合,使读者在沉静的夜晚感受到作者的思乡之情。

三、《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以登高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动物的描绘,表达了杜甫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未来的思考。

诗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沉浸在美景中的深深忧虑之情。

杜甫运用生动的描写手法和富有节奏的词句使整首诗情感丰富而雄浑,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表达了古人对自然、人生、情感的感悟和思考,是中华民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诗歌的鉴赏,不仅需要了解其意境和文化背景,更需要掌握其表达技巧。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介绍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古代诗歌通常采用动人的、形象化的词语来描绘景物、抒发感情。

如唐代诗人杜甫在《登高》中对登高望远的感受进行描写,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来表现秋景的美妙。

同时,他也用“峨峨翠嶂,凌云壁立”、“青山挂翠,绿水潺湲”等生动的词语来描绘山水景色。

在诗歌中,形象、生动的表达不仅可以增加表达的动人程度,也更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使诗歌更具有感染力。

二、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古代诗歌中常常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比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比喻友情的坚韧。

这里的野火和春风就是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更加形象生动。

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增加诗歌的文化内涵和意境,但也要适度运用,不能过度渲染,否则就会削弱诗歌的感染力。

三、采用对仗和韵律的手法古代诗歌中对仗和韵律的运用也是一种表达技巧。

对仗和韵律结合在一起,可以增加诗歌的韵味和音律美感。

如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里的“尽”和“流”、“目”和“楼”都是对仗,使整首诗歌在读起来更有节奏感。

对仗和韵律的运用可以增加诗歌的声韵之美,使诗歌更加流畅和动人。

四、通过节奏和排比的手法增加感染力古代诗歌中的节奏和排比的运用也是表达技巧之一。

节奏是指诗歌中的重音和轻音的组合方式,排比则是指诗歌中句子句式、结构相同的修辞手法。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就有节奏和排比的运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种节奏和排比的运用可以使诗歌更具音乐性和韵律美感,增加诗歌的感染力。

古代诗歌鉴赏情感归纳

古代诗歌鉴赏情感归纳

古代诗歌鉴赏情感归纳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情感归纳如下:
爱情:表达对爱人的思念、爱慕和眷恋之情。

思乡:抒发对故乡、家乡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忧伤:反映诗人内心的忧愁、苦闷和痛苦。

欢乐:描绘生活中的美好、欢乐和幸福。

自然:赞美大自然的美丽、神奇和伟大。

人生:对人生的思考、感悟和反思。

怀古:怀念古代的英雄、文化和历史。

离别:表达与亲人、朋友分别时的伤感和不舍。

壮志:抒发诗人的雄心壮志、理想和抱负。

闲适:描绘宁静、安逸的生活情趣和心境。

这只是一些常见的情感类型,实际上古代诗歌的情感表达非常丰富多样,每首诗歌都有其独特的情感内涵。

在欣赏古代诗歌时,需要结合具体作品,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以及诗歌的意境,来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诗词鉴赏期末总结与反思

诗词鉴赏期末总结与反思

诗词鉴赏期末总结与反思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凝结着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智慧和情感。

在课堂上学习诗词鉴赏已是大学阶段的必修课程,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和分析,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审美风格。

课程结束后,我对自己的诗词鉴赏能力和收获有了一些总结和反思。

首先,我觉得这门课程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和锻炼机会。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大量的古诗词,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明传,从五言绝句到七言律诗,从近体到豪放派,从诗歌到辞章散文。

这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变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我逐渐明白了古人创作诗词的艰辛和创作背后的深刻思考。

他们通过形象的描写、丰富的比喻、含蓄的表达,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寄托其中,使诗词作品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其次,通过课堂上的学习,我逐渐培养了一定的诗词鉴赏能力。

以前,我对古诗词只是停留在朗读和理解文字表面的阶段,很多时候也只是抓住其中的词句来背诵,没有真正深入思考其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而在课程中,我学会了通过韵律、押韵、修辞等手法来分析和解读诗词作品。

在学习中,我开始重视每个字句的把握和表达,注意字句之间的联系和意境的构建。

通过分析作品的结构、意象以及作者的用词和表达方式,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魅力。

但是,总结之后,我也发现了自己在诗词鉴赏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

首先,我在对古诗词的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虽然通过学习,我了解了一些古代文人的生活和背景,但在面对新的诗词作品时,我往往还是不能准确地把握其意境和内涵。

这与我平时阅读的范围和水平有关,需要我通过更广泛的阅读和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修养。

其次,我在对作品表达方式的理解上还不够深入。

有时候,我会过于局限于作者的字句和表达,忽略了作品的整体结构和意义所在。

这需要我通过更多的思考和分析来提升我在诗词鉴赏方面的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诗词鉴赏能力。

古代诗歌的鉴赏心得体会

古代诗歌的鉴赏心得体会

古代诗歌的鉴赏心得体会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化瑰宝的一部分,是中国古人智慧和情感的结晶。

通过鉴赏古代诗歌,我深深地被其意境、音韵和美感所感动,同时也对古人的追求和情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古代诗歌给人一种独特的意境感。

无论是山水、花鸟、人情还是季节变化,古人都能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味的诗句传递出一种深远的意境。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简短的四句话勾勒出层层迭迭的山水景色,给人以登高远望之感,激发人们对壮丽景色的向往和努力追求。

通过古代诗歌,我们仿佛置身于古人情景之中,感受到他们的情感和思绪。

其次,古代诗歌的音韵美给人带来深深的享受。

古代诗歌强调音韵的和谐,追求平仄搭配合宜。

诗句之间的对仗、押韵和平仄变化,使诗歌朗朗上口、意境更为丰富。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这首诗通过对仗和平仄的运用,形成了铮铮铁鼓与气势磅礴的戍卒、哀怨的雁声以及明亮的月光之间的对比和和谐,给人一种悲壮而又美丽的感觉。

古代诗歌的音韵之美也是其与其他文学形式不可比拟之处。

古代诗歌的美感也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

诗歌是古人挖掘自然和人生智慧的杰作,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思考和丰富的情感。

通过古代诗歌我们能够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对人生的疑问、对爱情的渴望等等。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这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感慨,使人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产生深深的思考。

通过古代诗歌,我们可以通过古人的诗句和表达方式,感受到古人对人生的感悟和理解,从而启迪我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美的追求。

在鉴赏古代诗歌的过程中,我不仅对其艺术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古代诗歌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的窗口。

通过鉴赏古代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对美的追求,同时也能够获得一种内心的安宁和愉悦。

古代诗歌鉴赏意象总结(共7篇)

古代诗歌鉴赏意象总结(共7篇)

古代诗歌鉴赏意象总结(共7篇):意象鉴赏诗歌古代古代诗歌鉴赏常见意象古代诗歌鉴赏意象教案动物类意象篇一:古代诗词意象总结17.红豆——爱情、相思1.月——思乡,怀人、思亲、思人、乡愁、18.豆蔻——少女美貌、清纯、风华绰约无奈、圆满、缺憾,边愁19.竹——正直、坚贞、顽强、不屈不挠、不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畏逆境、高洁、谦虚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用的笔法。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日20.黍离——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乡的代名词。

情。

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高尚、纯洁、高21.丁香——愁思或情结洁、坚贞、坚强、顽强22.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隐者高士的象征23.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传递情感与祝福的媒介24.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借指以诗传情。

4.松——孤直、顽强、高洁傲岸,岁寒三友25.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之一26.花落——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5.莲——爱的象征和哀愁。

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莲与怜谐音,所以可借以表达爱情。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6.梧桐——凄凉悲伤27.桃花——象征美人如崔护《题都城南庄》7.杜鹃鸟——悲苦、哀怨、凄凉、悲苦、乡“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愁乡思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相传,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之事联系在一起。

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28.鹧鸪——乡思、羁旅行役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

另外,杜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

鹧鸪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

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8.秋蝉——高洁,悲凉凄切,人生短暂,怜2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孤独、书惜生命信、消息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

秋后的蝉是活不久的,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一番秋雨后,蝉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

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鉴赏篇1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赏析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开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小巧精致、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没有一点声音;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明暗斑驳,清晰可见。

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 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

三、四两句,诗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摄影师,用快镜拍摄了一个妙趣横生的镜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杨万里写诗主张师法自然,他对自然景物有浓厚的'兴趣,常用清新活泼的笔调,平易通俗的语言,描绘日常所见的平凡景物,尤其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及稍纵即逝的变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画面,因而诗中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古代诗歌鉴赏篇2梅花何处花先放?向南三两村。

未春天似梦,彻夜月无言。

且喜昏鸦散,毋嫌翠羽喧。

众芳久寂寞,赖汝照乾坤。

鉴赏诗人对梅花采取一种比较客观的观察、欣赏和描写的态度,是一种欣赏自然美景的.态度,物与我基本上是分离的。

这首咏梅诗是写形传神的神来之笔。

神似的高妙之处,在于虽然难以确指梅花的色如何艳、香如何郁,但闭目凝想,可得其神韵,拂之不去。

古代诗歌鉴赏篇3送别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赏析:这是一首送友人归隐的诗。

表面看来语句平淡无奇,然而细细无味,却是词浅情深,含义深刻。

诗的开头两句叙事、写饮酒饯别,以问话引起下文。

诗词鉴赏与解读

诗词鉴赏与解读

诗词鉴赏与解读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承载了丰富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表达。

通过鉴赏与解读诗词作品,我们能够领略到诗人的情感世界,进一步理解其中的深意。

本文将对几首经典诗词进行鉴赏与解读,从中探索出其独特之处。

一、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李白最著名的短诗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首诗以简约而富有音韵美的文字,抒发了李白在寂静的夜晚思念故乡的情感。

通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一句,诗人直接描绘了月光的明亮和凉爽,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接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展示了李白远离家乡的孤独之情,诗人以宏大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二、苏轼的《东篱乐府》一蓑烟雨任平生,满招领月又西风。

芳草几时闻?黄鸟有时鸣。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夜寒苦雨过倾城,千树万树梨花开。

《东篱乐府》是苏轼晚年创作的乐府词作,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

苏轼以细腻的表达和独特的意象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词中的“一蓑烟雨任平生”是苏轼对自己生活态度的总结,他不愿被外界所困扰,以一蓑烟雨来形容自己任意自由。

接着的“满招领月又西风”表达了秋天的到来以及自然界的变化。

之后的几句描述了秋天的特点,如芳草凋零、黄鸟鸣叫等,展示了词人对季节的深入观察和感知。

三、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是杜甫写给自己的一首诗,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著名的山水诗之一。

诗中以岱宗为象征,表达了杜甫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首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表达了对名山岱宗的思念与向往。

接下来的几句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等类比手法,描绘了山峦之间的壮丽景色。

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则展示了诗人的豪情壮志,意味着杜甫渴望凌驾于众山之巅,俯瞰世界。

鉴赏与解读诗词作品是一项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鉴赏总结————————————————————————————————作者:————————————————————————————————日期:古代诗歌鉴赏总结表达技巧“表达技巧”从广义上看,可以包括下面内容: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②修辞手法(辞格、修辞格):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

③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想象、联想、烘托、渲染、对比、衬托、讽刺、象征、托物言志、抑扬褒贬、动静相衬、虚实相生等。

一、表达方式中国古典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纵观历年高考,描写、抒情是其中的考查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我们将这部分内容放到“表现手法”中进行介绍。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朝发白帝城》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2.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相》杜甫)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杜牧)3.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类直接抒情: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目吟留别》李白)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ﻫ(《将进酒》李白)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得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李清照间接抒情: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就是间接抒情。

中国古典诗歌追求含蓄,所以往往是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春行即兴》李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雨霖铃》柳永)田园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2.托物言志: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多见于咏物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石灰吟》于谦)龚自珍《病梅馆记》、周敦颐《爱莲说》、刘禹锡《陋室铭》等散文都是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二、修辞手法为了增强诗歌的艺术表现力,诗中常常运用对偶、排比、反复、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互文、叠词等修辞方法。

修辞格本来是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经十分熟悉,但是,由于用于诗词中的修辞格更灵活、更巧妙、更形象、更丰富、更具有艺术性,因而也就增加了识别鉴赏的困难。

1.夸张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蜀道难》)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2.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刘攽《雨后池上》)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3.比拟(拟人、拟物)把甲事物模拟做乙事物来写。

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是拟人,把人当作事物来写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的是拟物。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杜牧《齐安郡中偶题》)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4.借代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它并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5.反语就是说反话(正话反说,反话正说)的方式来加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法。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杜甫《旅夜抒怀》)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曹雪芹《红楼梦·西江月》)6.互文在诗文中,拆开一个完整的意思,放在前后两处表达,以求内涵的扩充和升华,获得更好的艺术效果。

是为互文,也叫“互文见义”。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杜甫《客至》)7.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柳中庸《征人怨》)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注:对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

8.叠音双声叠音,增强音韵美。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戚戚惨惨凄凄。

(李清照《声声慢》)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8.反复减字木兰花春词苏轼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乞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同字重复间隔使用,错落有致,音调明快。

加强对“春”的渲染,别有一番情趣。

9.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谐音双关、语意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文天祥《过零丁洋》)10.反问也叫反诘。

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战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题乌江亭》)11.设问为了引起别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紧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元曲小令,阿鲁威作)12.对比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进行相对比较,是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杜甫《春夜喜雨》)13 通感自由调动各种感官并使他们相通,给人以无穷尽的联想。

听邻家吹笙郎士元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各种修辞主要的表达效果比喻:使描写之物形象可感、具体生动。

对比:在比较中鲜明表达情感、态度和观点。

拟人:形象生动、使物有人之情态。

映衬:使被衬托的事物特征更加鲜明。

夸张:更强烈的再现事物,表达情感。

通感:自由调动各种感官并使他们相通,给人以无穷尽的联想。

各种修辞主要的表达效果❖用典:寄意含蓄,讽喻悠远。

❖互文:文句内容相互补充,扩展语句内容,使意义丰满。

❖反复:形成错落有致的音节,给人以音乐之美,在内容上起强调突出、渲染氛围的作用。

三、表现手法在一首诗中,“表达技巧”的使用显得最丰富、最灵活;对于一首诗的理解,“表达技巧”常常最关键、最重要;高考中,“表达技巧”的考查“设点”较多、“考频”较高借景抒情❖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 ❖寒鸦飞尽水悠悠。

托物言志❖马诗ﻩ❖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借物喻人❖咏柳❖曾巩❖乱条尤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喻理于景❖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1 联想与想象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依虚幌,双照泪痕干。

2.衬托与烘托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

绝句杜甫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3.用典在诗歌中运用古代的素材。

忆昔韦庄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秋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描写的主要手法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田家》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描写的主要手法渲染: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约客描写方法:虚与实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从“梦回”句起到“赢得”句止,通过写梦,从各个角度来想象抗金军队的雄壮军容和自己为国家立下不朽功勋。

结句笔锋急转,“可怜白发生”是梦醒后的叹息,梦中、梦醒虚实结合,表达了雄志未筹而年纪已老的境况描写方法:动与静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诗歌主要的艺术手法(一)表达方式:叙事、抒情、议论、描写(二)表现手法:象征、联想、想象、烘托、渲染、用典、双关(三)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四)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即事说理、借古讽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