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第七章[23页]

合集下载

发展经济学_Microsoft_Word_文档

发展经济学_Microsoft_Word_文档

发展经济学第一章发展中国家和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为主要对象。

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用性,又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边缘性的新兴经济学科。

过去发展中国家被西方国家称为落后国家或传统国家,与之相对的是所谓的先进国家或现代国家。

落后国家又称欠发达国家。

与发展中国家这个称谓同时经常使用的还有第三世界国家。

所以也把发展中国家称作南方国家,而把发达国家称作北方国家。

贫困无疑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经济特征。

那就是穷。

发展中国家的特征?发展中国家普遍生活水平低,收入差距大。

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低下。

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高,平均寿命低。

发展中国家的失业率高,劳动力利用不充分。

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经济中存在着严重的发展不平衡现象。

发展经济学核心:传统的发展概念基本上把发展当作一种经济现象,认为人均收入的增长和迅速的工业化是发展的最重要的涵义。

论述题。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二者关系。

经济发展涵义。

如何发展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两个相互联系但又相互区别的概念。

没有经济增长就不能取得经济发展,所以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但是有了经济增长并不能保证一个国家获得经济上的发展。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商品和劳务的增长,但是经济发展在发展经济学中一般是指不发达国家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实现现代化的过程,是除了经济增长以外,伴随着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文化法律的发展变化,思想观念更新的伟大变革,是国民经济发生的质的飞跃。

发展中国家获得经济发展必须发生多方面的变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收入分配的改善;随着经济增长,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文教卫生事业发生了显著变化,预期寿命有所延长,医疗卫生设施和服务进一步扩大,适龄青少年入学率提高,成人识字率提高等等;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失衡的状况有所改善。

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和衡量比较有代表性的经济发展指标之一是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

三个指标分别为人们在一岁时的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识字人数的比率。

发展经济学整理(完整版)

发展经济学整理(完整版)

第一章和第二章:开展国家的主要特征:1、低下的生活水平。

〔低下的人均收入水平、悬殊的收入差距、大范围贫困、恶劣的卫生保健状况、低下的教育水平〕2、低下的生产率水平。

3、人口的高速增长和沉重的赡养负担4、高失业低就业5、对农业生产的严重依赖6、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7、不兴旺的市场经济经济增长与经济开展的区别和联系〔一〕两者的联系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于就业人数的增加、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

经济开展,那么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量的增长与经济结构的优化,包括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一定速度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升级换代在内的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与综合国力的提高。

从理论上讲,经济开展是基于经济增长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及政治结构的变化,基于有效益的增长的前提下开展,因此经济增长是经济开展的根底,没有经济数量的增长就没有经济开展。

产生经济效益的增长意味着经济开展,经济开展最终是依托于经济增长的。

如果经济增长并未带来效益和相应结构的变化,那么增长就是“无开展的增长〞。

如果经济增长导致了结构的失衡或者人类生存质量的下降,那么这种增长就是开展的倒退。

〔二〕两者的区别第一,经济增长和经济开展的含义不一样。

从新的开展观看,经济开展既包含产生有效益的经济增长,同时也包含经济与社会的协调持续开展,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开展等含义。

可以说,经济开展是经济较快增长与较好效益的统一,持续、快速、健康是其本质涵义。

显然,经济开展与经济增长的含义是不同的。

第二,经济增长和经济开展的衡量指标不一样。

GDP是单纯的经济增长指标,它只反映国民经济收入总量,它不统计也不可能统计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要素。

衡量经济开展的核算指标是“绿色GDP〞,它是一套符合可持续开展的经济增长指标,即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本钱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费用,其计算结果即绿色GDP。

相对而言,经济开展是一个衡量国民经济的综合指标,而经济增长那么是衡量国民经济增长快慢的单一指标。

发展经济学第7章

发展经济学第7章

CH.7 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这一章的内容自己看书。

我以下所讲仅仅是补充。

通常所说的科学技术,从经济学意义上讲,是除去主要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和企业家才能以外的,对经济增长有重大贡献的因素。

在使用生产方程时,Y=f(L,K,t),t为时间因素,在衡量科学技术因素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时,t代表除去K,L以外的技术因素。

稍后我们再考察。

1.知识——包含科学知识与技术知识a.知识——包括科学知识与技术知识。

*知识——分为四种类型:Know-what——事实知识、是什么,信息Know-why——为什么是,典型的科学难题、科学原理(科学)Know-how——知道如何做,属技术领域Know-who——知道是谁的知识,属技术领域与人力资源管理(为进一步改善、改良技术;或为使用某人的技术)(技术)科学知识是对于世界的认识,科学进步则是认识能力的提高。

技术是改造世界的手段;与生产力直接相关,可以直接促进生产力的提高。

科学不能直接形成生产力;但科学与技术是一个体系,不可以截然分开。

人们更为关注技术进步、生产力的提高,但由于处于同一个体系之中,必须予以整体关注。

(1)科学知识是一种公共产品,——非竞争性(MC 0),额外增加一个消费者,生产成本不会明显增加。

多一个人学习科学知识,怎么样?——非排它性。

——无专门所有权,非消耗性产品。

一个人、一个企业掌握某种知识,并不妨碍其他人、其他企业继续掌握、使用,可以无数次地使用,不会因使用次数多而减少。

——它区别于其它公共产品的特点是,生产成本极为高昂,不仅需要巨额投入,而且需要年复一年不间断地投入。

倘若中断投入,对于一个国家的损失,通常在短期内不易察觉,但将使这个国家在一个长时期内科学技术水平落后。

我国科技水平的全面落后应该说与10年“文革动乱”中断高等教育及科学研究密切相关。

(其它成本大多是一次性投入,即使维护,也无需“年复一年”)——知识的生产成本高昂,但传播的费用低。

2024年发展经济学课件(含多款)

2024年发展经济学课件(含多款)

发展经济学课件(含多款)发展经济学课件引言发展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学科,旨在探讨如何通过经济手段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和繁荣。

本课件将介绍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主要议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发展经济学的知识。

第一部分:发展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1发展与发展经济学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进步和改善。

发展经济学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问题的学科,关注的是如何通过经济手段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和繁荣。

1.2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规模的扩大,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社会福利的提高、教育和技术进步等方面的进步。

1.3贫困和不平等贫困是指个人或家庭缺乏基本生活需求的状态,如食物、住所、教育和医疗等。

不平等是指收入、财富、教育、机会等方面的差异。

发展经济学关注如何减少贫困和不平等,实现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发展。

第二部分: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框架2.1结构主义理论结构主义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是由于经济结构的僵化和不平衡导致的。

因此,应该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来实现经济发展。

2.2依赖理论依赖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是由于对外部发达国家的依赖和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导致的。

因此,应该通过减少对外部发达国家的依赖、推动南南合作和建立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来实现经济发展。

2.3新古典主义理论新古典主义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是由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不当导致的。

因此,应该通过市场化和私有化改革、加强产权保护和推动自由贸易来实现经济发展。

第三部分:发展经济学的主要议题3.1贸易与全球化贸易和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应该通过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和加强国际合作来促进经济发展。

3.2农业、农村发展与城市化农业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发展对于减少贫困和提高社会福利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经济学5—9章

发展经济学5—9章

在1943年提出
罗森斯坦一罗 认为基础设施和需求的不可分性,微小投资根本无法启动停滞 丹大推进理论 的经济。
投资必须一次性的达到一个较大的规模,而且要对国民经济各 个部门同时进行投资,才能实现工业化。
9
(二)对资本重要性的实证分析
自1960年代以来,由于物质资本使用效率较低,经济增长并未达到预定 目标,发展经济学家开始对上述“唯资本论”展开了批评与质疑。
平,这样,就出现了一个低水平陷阱。
要从这个陷阱跳出来,必须作出最低限度努力,或所谓“临界 的最低努力”,
即通过大规模投资以跳出贫困恶性循环,使提高人均收入的力 量超过降低人均收入的力量,使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与人口 增长的速度。
8
罗斯托起飞理 论
1960年。要实现经济起飞,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具有10 %以上的投资增长率,二是要建立主导产业部门,三是工农业 要平衡增长。第一个条件是首要的。
发展中国家的资本积累不重要的看法是非常错误的。
希克斯(John Hicks)
对西方国家增长来源的计量研究低估了资本形成的贡献。
因为知识重要进步是凝结在新资本中,把资本形成与技术进步 区分开来可能会导致对资本形成贡献的低估。
安德森(
Dennis Anderson)
说技术进步是一个“余值”没有证明,在缺乏投资的情况下, 发展中国家是怎样能够实现技术进步的。
10
发展中国家的生产函数研究
麦迪逊(A. Maddison)
纳迪利(M. Nadiri)
将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人力资源、资源配置效率和资本资 源三大类。
22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1950—1965年的15年间,经济增长率 平均为5.55%,
其中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35%,资源配置效率对经济增长 的贡献是10%,而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55%。

发展经济学-整本书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ppt(最新)

发展经济学-整本书课件完整版电子教案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ppt(最新)

哈罗德-多马模型: 均衡的稳定性问题
“刀刃上的均衡”
– 实际的资本-产出比率与企业家意愿的资本-产出比率 不一致。
– 实际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不一致。 – 当实际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发生偏离时,不但不
能自行纠正,反而会产生更大的偏离,使经济过度扩 张或收缩。
决定的自然增长率与有保证的 增长率不一致。
哪些国家是发展中国家
要确定哪些国家是发展中国家,一个比较方便的 办法是先弄清楚哪些国家是发达国家。 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OECD)常被人们称为 “发达国家俱乐部”。不过有些发达国家(地区) 并不是OECD成员,也并非所有OECD成员都是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 经济中并不存在任何一种机制使这两种增长率必然相 等。
哈罗德-多马模型:政策含义
以简洁的方式强调了储蓄和资本形成对经 济增长的决定作用。 仅靠市场的作用很难达到经济的动态稳定 和充分就业增长。 被广泛用于发展中国家的增长计划中。
哈罗德-多马模型:局限
固定要素比例生产函数假设
– 资本与劳动能否相互替代,并非技术问题而是经济问 题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综合发展指标
优点:较为全面地反映发展状况 缺点:
– 计算起来较为困难 – 子指标的选择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 各项子指标的权重并无理论根据
– 市场分割 – 交易成本过高 – 缺乏法律和其他制度的支持
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较高, 压抑了市场发育。

发展经济学郭熙保

发展经济学郭熙保
• 2.农业比重大是经济不发达的一个 重要标志。
• 3.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 是二元经济结构,即规模较小的先 进工业和规模巨大的传统农业部门 并存。 – 发达国家不存在二元经济结构, 农业和工业都现代化了。
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
先进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较高;落后的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和收入 水平较低。

在这么短时间里,连2010续年按跨汇率上折算两,个中国收人均入GN台I大约阶相当, 创造了经济发展史于中开45始0国0跨美入元奇上以中上迹等。收。入经济体的门槛。
2009年按照购买力平价方法估算,中国的人均GNI达 到了6890美元,排在第119位,比按汇率位次上升了6位 。
2009年按汇率计算,中国人均GNI是3650美元,属于下中等收入 经济体,排在213个经济体中的125位。
• 地区分布:发展中国家主要集中在非洲、 南亚和拉丁美洲。
• 通常把低收入国家称为最不发达国家。
– 主要集中在撒哈拉以南非洲。
– 其次是南亚。 地区
低收入 下中等收 上中等收 高收入 经济体 入经济体 入经济体 经济体
世• 界富裕地区4是0 拉美56 和加48勒比。69
其中:OECD 成员国
30
合计 213
发展经济学
Development Economics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郭熙保教授
1
总目录
第一篇 1 第一章 发展中国家与发展经济学
导论
2 第二章 经济发展的含义与度量
第二篇
增长与 分配
3 第三章 经济增长理论 4 第四章 收入分配与贫困
5 第五章 资本形成
6 第六章 人口与发展 第三篇
发展要 素
• 4.污染的国际转移。为保护本国环境,发达 17

第七章 工业化与信息化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2)

第七章  工业化与信息化  (《发展经济学》PPT课件) (2)
各方面的关系紧张。 采取这种战略必然要使经济管理体制走向高度集中,而这种管理体制由于信
息不充分,很难准确计算出各部门合理的资源使用比例,会造成资源利用和 配置效率低下。 这种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会压制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使价格机制失灵,市场 难以发育,导致经济逐渐失去活力。
第二节 工业化的发展战略
以 业尤其是 现代服务 业为主导 的阶段
以信息产 业为主导 的阶段
农业



工业

服务 业
第一节 工业化与产业结构的转变
工业化是产业结构演变的结果,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衡 量一个国家富裕和强大的重要标志。现在发达国家是成熟的工业化国家。
二、不平衡增长与联系效应理论
不平衡增长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他在1958年 出版的《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批判平衡增长战略的不可行性,并提出 了不平衡增长战略。
主要观点:发展中国家应当集中有限 的资本和资源优先发展一部分产业, 通过优先发展的产业的强大联系效应 带动其他产业的投资,从而带动整个 经济的发展。赫希曼用“引致投资最 大化”和“联系效应”原理论证了不 平衡增长的合理性与适用性。
由于发展中国家贫穷落后,市场机制不完善,产业体系不健全,各产业部门的自给 性很强,联系并不太紧密,几乎没有太大的联系效应,这就为究竟选择哪个部门作 为优先发展的对象增加了难度。
第二节 工业化的发展战略
三、主导部门优先发展战略
主导部门是指在各产业部门中具有高创新率和高速增长能力,且具有很强的带动其他 产业部门发展的能力,在工业化过程中起着最主要作用的产业部门。一般来说,主导 部门不是单个的部门,而是由几个产业部门组成的一个主导部门综合体。
➢ 产业结构作为以往经济发展的结果和未来经济发展 的基础,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