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感觉的适应视觉适应暗适应解析
暗适应和明适应

⼈从亮处进⼊暗室时,最初看不清楚任何东西,经过⼀定时间,视觉敏感度才逐渐增主,恢复了在暗处的视⼒,这称为暗适应。
相反,从暗处初来到亮光处,最初感到⼀⽚耀眼的光亮,不能看清物体,只有稍待⽚刻才能恢复视觉,这称为明适应。
暗适应是⼈眼对光的敏感度在暗光处逐渐提⾼的过程。
在进⼊暗室后的不同时间,连续测定⼈的视觉阈值,亦即测定⼈眼刚能感知的光刺激强度,可以看到此阈逐渐变⼩、亦即视觉的敏感度在暗处逐渐提⾼的过程。
⼀般是在进⼊暗室后的最初约7分钟内,有⼀个阈值的明显下降期,以后⼜出现阈值的量明显下降;于进⼊暗室后的⼤约25-30分钟时,阈值下降到最低点,并稳定于这⼀状态。
暗适应的产⽣机制与视膜中感光⾊素在暗处时再合成增加,因⽽增加了视膜中处于未分解状态的⾊素的量有关。
据分析,暗适应的第⼀阶段主要与视锥细胞⾊素的合成量增加相⼀致;第⼆阶段亦即暗适应的主要构成部分,则与视杆细胞中视紫红质的合成增强有关。
明适应出现较快,约需⼀分钟即可完成。
耀眼的光感主要是由于在暗处蓄积起来的合成状态的视紫红质在进⼊亮处时先迅速分解,因为它对光的敏感性较视锥细胞中的感光⾊素为⾼;只有在较多的视杆细胞⾊素迅速分解之后,对光较不敏感的视锥细胞⾊素才能在亮光环境中感光。
心理学课件--感觉的适应

在美国,1965年,18%的电视观众能准确回 忆出刚刚播放的广告中宣传的品牌,到20世纪 80年代,这一数字降到7%。观众已经习惯于 电视机的存在,因而在做其他事情时越来越习 惯于把它作为背景。
刚刚走进花店的感觉和在里面呆一天的感觉是
不同的。
人具有很高的适应性,适应机制使人能够在变动 的环境中分析和反应复杂的事物,顺利的开展工 作。
温度觉适应实验
假如将一只青蛙扔进一盆开水里,它 会立刻跳出来。 假如将一只青蛙扔进一盆凉水里,将 水慢慢加热,青蛙不会跳出来。等到水很 热的时候,青蛙再想跳的时候,却没力气 跳出来了。
三、感觉适应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感觉适应现象,利害兼具。 从有利的一面看,我们对刺激敏锐度减低的 感觉适应,有助于减少身心的负担。也可以 在变化的环境中不断感知外界事物,进而调 整自己的行为, 以便更好的生活、工作。
主要内容:
一、感觉适应的涵义 二、感觉适应的规律
三、感觉适应的意义
一、感觉适应的涵义
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发
生变化的现象叫做适应(adaptation) 。
感受性发生变化是由于同一刺激物在刺激强度 不变的条件下持续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而导 致的。 戴着眼镜---触压觉的变化
触圧觉适应:适应性高(实验证明,只要经过3
秒钟,触压觉的感受性会下降到原始值25%左 右)。 刚刚戴上近视眼镜觉得不适应,戴久了就感觉不
到了(强刺激降低了人的感受性)。 我们刚进入冬天的时候觉得穿毛衣和棉衣很累赘, 过一个月就不觉得重了 (强刺激降低了人的感受 性) 。
为什么人们往往“戴着手表找手表”?
暗适应名词解释

暗适应名词解释
暗适应是指在黑暗环境中,眼球通过对光线的调节和视网膜的光感受器的激活,逐渐适应环境的能力。
当眼睛从明亮的环境进入黑暗的环境时,会出现短暂的黑暗视觉适应期。
在这个过程中,眼睛需要适应黑暗环境的光线条件才能看清周围的事物。
暗适应主要涉及到两个过程:瞳孔扩大和视红蛋白的产生。
瞳孔是通过调节大小来控制进入眼球的光线量的,当眼睛从明亮环境进入黑暗环境时,瞳孔会迅速扩大,以增加进入眼球的光线量。
这样可以帮助眼睛更好地适应黑暗环境。
视红蛋白是视网膜中的一种感觉色素,它在黑暗环境中可以被激活并吸收更多的光线。
当眼睛暴露在黑暗环境中时,视红蛋白会逐渐积累并变得敏感,从而提高眼球对黑暗环境中微弱光线的感受能力。
这种适应过程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来完成。
随着暗适应的进行,眼睛会逐渐适应黑暗环境,视觉逐渐变得明亮。
当我们在黑暗中停留一段时间后,眼睛已经适应了黑暗环境,我们能够辨别出更多的细节和物体。
这种适应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允许我们在黑暗中保持较好的视觉能力。
暗适应的时间和效果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年龄、眼睛健康状况和黑暗环境的明暗程度等。
老年人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适应黑暗环境,同时他们的暗适应能力也会下降。
近视、远视等眼睛问题也会影响暗适应的效果。
总之,暗适应是眼睛在黑暗环境中逐渐适应光线条件的能力。
这种适应过程涉及调节瞳孔大小和激活视红蛋白的产生,使眼睛能够在黑暗中更好地感知和辨别事物。
它是人眼能够适应不同环境的重要能力之一。
1.3感觉的适应--视觉适应、暗适应解析

人具有很高的适应性,适应机制使人能够在变动 的环境中分析和反应复杂的事物,顺利的开展工 作。
长期在严寒环境下工作的人能适应低温作业
但适应是有限度的,不断的适应和过度的适应则 易使人疲劳,降低感受性。
长期在噪音环境下工作的人听力会降低
二、感觉适应的规律
适应既可以表现为感受性的降低,也可以表现为 感受性的提高。 强刺激的持续作用会降低人的感受性,而弱刺激 的持续作用会提高人的感受性。 各种感觉都有适应现象,但其表现和速度是不同 的。
触圧觉适应:适应性高(实验证明,只要经过3
秒钟,触压觉的感受性会下降到原始值25%左 右)。 刚刚戴上近视眼镜觉得不适应,戴久了就感觉不
到了(强刺激降低了人的感受性)。 我们刚进入冬天的时候觉得穿毛衣和棉衣很累赘, 过一个月就不觉得重了 (强刺激降低了人的感受 性) 。
为什么人们往往“戴着手表找手表”?
感觉的适应
我们刚进入冬天的时候觉得穿毛衣和棉衣
很累赘,过不久就不觉得重了;
“久住兰室,不闻其香”
;
“戴着手表找手表”
why?
一、感觉适应的涵义
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发
生变化的现象叫做适应(adaptation) 。
感受性发生变化是由于同一刺激物在刺激强度 不变的条件下持续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而导 致的。 戴着眼镜---触压觉的变化
暗适应是视觉在环境强烈变化的一种重要适 应功能,表现为人眼由明亮处马上转入黑暗 处视觉有一个逐步恢复和适应的过程。由于 瞳孔受到由亮到暗的刺激大小随之变化,视 神经和视网膜也随之产生生物化学变化,这 需要一个时间过程,使视觉逐步适应暗环境 ,这个过程称为暗适应。暗适应与人眼受到 强光刺激的程度和时间都有关系,受到刺激 的光强度越大时间越长达到完全适应所需的 时间越长。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感觉和知觉》考点特训最新版(二)_2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感觉和知觉》考点特训最新版(二)1、简答题在军事上,为避免敌人发现目标,要对物体进行伪装。
二战期间,为保卫莫斯科,在城市上空和四周放起了成千上万的彩色气球;战车和军营用绿色帐篷和绿色树枝遮掩。
用知觉的原理解释。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这是利用了影响知觉的因素,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客观因素有:1、刺激物的绝对强度。
阈限范围内越强烈的刺激,越易被选择的知觉。
2、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
差别越大,越容易优先选择,如教师批改作业,用红笔最明显。
3、对象的活动性。
夜空中的流量、霓虹灯广告、音响、幻灯等都易吸引人的知觉。
4、刺激物的新颖性、奇特性、也容易引起人们优先知觉。
知觉选择的对象和背景区别越小越能区分,越相似越难区分。
2、判断题把一个人的优点不加分析的扩大到其他方面称为刻板效应。
_____参考答案: 错误本题解释:【答案】错误。
这是晕轮效应。
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
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刻板效应。
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这就是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
3、多选题知觉的恒常性包括_____。
A : 气味恒常性B : 温度恒常性C : 大小恒常性D : 颜色恒常性E : 形状恒常性参考答案: CDE本题解释:【答案】CDE。
解析: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方向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4、单选题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事物加以处理并作出解释或判断的组织加工过程是_____A : 知觉整体性B : 知觉选择性C : 知觉理解性D : 知觉恒常性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知觉理解性即人们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去理解和解释事物,并用词语加标志的特性,以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5、多选题依赖知觉所反映的事物的特征,可以分出_____几种比较复杂的知觉。
普通心理学(北师大精品课程)13 色觉理论

2.后像
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现象 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 象叫后像。
后像分两种:正后像和负后像。后像的品质 与刺激物相同叫正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 反,叫负后像。
例如,在注视电灯光之后,闭上眼睛,眼前 会出现灯的一个光亮形象,这是正后像,以后可 能看到一个黑色形象,出现在光亮背景之上,这 就是负后像。
颜色视觉也有后像,一般为负后像。如用 眼睛注视一个红色正方形,约一分钟,然后将 视线转向身边的白墙那么在白墙上将看到一个 绿色正方形后像。
3.闪光融合
连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人们会得到融合 的感觉,这种现象叫闪光融合。
(三)视觉中的空间因素
1.视觉对比:视觉对比是由光刺激在空间 上的不同分布引起的视觉经验。可分成明暗对 比与颜色对比两种。
明暗对比:是由光强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 造成的。例如,在白色背景上放一个黑色正方 形,由于视野的不同区域的反射系数不同,因 而形成黑白的对比。
意义:我们能够看清物体的轮廓或能够区 别它们,正是由于物体的明度间存在着对比。 漆黑一团的房间内,伸手不见五指,是由于对 比消失的结果。
如何解释:可以用侧抑制来解释马赫带的 产生。由于相邻细胞间存在侧抑制的现象,较 亮一条所引起的神经细胞的兴奋,抑制了较暗 一条所引起的兴奋,使其兴奋水平下降,因而 使暗区的边界显得更暗;同样,来自暗明交界 处暗区一侧的抑制加强可亮区的兴奋,因而使 亮区的边界显得更亮。
3. 视敏度:
视敏度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 的能力,也叫视力。
医师三基基本理论(感觉器官的功能)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医师三基基本理论(感觉器官的功能)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名词解释题 2. 简答题 3. 填空题 4. 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各题正误。
5. A1型题 6. B1型题1.感受器的适应正确答案:当某一个恒定强度的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虽然刺激仍在继续作用,但其感觉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频率已开始逐渐下降,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
涉及知识点:感觉器官的功能2.瞳孔对光反射正确答案:瞳孔的大小可随八射光线的强弱而改变,弱光下瞳孔散大,强光下瞳孔缩小,称为瞳孔对光反射。
涉及知识点:感觉器官的功能3.暗适应正确答案:人从亮光处突然进入暗室时,最初看不清楚任何东西,经过一定时间,视觉敏感度才逐渐增高,恢复了在暗处的视力,这种现象称为暗适应。
涉及知识点:感觉器官的功能4.视野正确答案:单眼固定地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范围,称为视野。
涉及知识点:感觉器官的功能5.色盲正确答案:色盲是一种色觉障碍,即对全部颜色或某些颜色缺乏分辨能力,色盲可分为全色盲和部分色盲。
涉及知识点:感觉器官的功能6.听阈正确答案:对于每一种频率的声波,都有一个刚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强度,称为听阈。
涉及知识点:感觉器官的功能7.眼震颤正确答案:前庭反应中最特殊的是躯体旋转运动时引起的眼球运动,称为眼震颤。
常用来判定前庭功能是否正常。
涉及知识点:感觉器官的功能8.何谓视力?检测视力有何意义?正确答案:视力又称为视敏度,是指眼分辨一定距离物体微细结构的最大能力,即能分辨距离最小的两点的能力。
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均可导致视力下降,因此视力测定是检测视觉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涉及知识点:感觉器官的功能9.简述屈光不正的类型及其纠正方法。
正确答案:(1)近视:即焦点落在视网膜前。
配戴凹透镜以纠正。
(2)远视:即焦点落在视网膜后。
配戴凸透镜以纠正。
(3)散光:即角膜经纬线曲率不一致,不能清晰成像。
配戴与角膜经纬线曲率相反的圆柱形透镜以纠正。
视觉明适应与暗适应过程的测定

视觉明适应与暗适应过程的测定1 背景知识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到暗处时视觉感受性发生变化的过程。
在人的视网膜上,有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两种视觉细胞参与了暗适应过程,其作用的大小及起作用的阶段有所不同,一般在暗适应的最初7-10分钟内,暗适应是由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共同完成的,以后的暗适应过程是主要由棒体细胞的继续作用来完成的,整个暗适应过程大约持续30-40分钟,30-40分钟后感受性就不再提高了。
一般认为暗适应的机制视觉感受器内光化学物质(视色素)的漂白和还原过程。
当视色素吸收光线时,视色素内的视黄醛脱离原来的视蛋白,视网膜的颜色由红→橙→黄→无色,这个过程叫漂白。
当光线停止作用时,视黄醛重新与视蛋白结合。
此外,除视觉感受器的光化学效应外,还有神经过程参了与视觉暗适应过程。
2 实验目的2.1 学习暗适应仪的操作,测定视觉细胞的暗适应过程。
2.2 学习和掌握视觉细胞的暗适应过程的变化规律。
3 实验程序3.1 被试:视觉或矫正视觉正常的被试。
3.2 实验仪器:暗适应仪。
3.2.1 暗适应仪的构造:电源开并、明灯刺激键(用于呈现明灯刺激)、间适应反应键(用于暗适应过程中被试作出反应)、视标键(用于改变暗适应过程中的视标)、被试反应看到视标后报告“看到”的反应)、暗适应换档键(改变暗适应窗口内光线的强度,0档-6档光强度逐渐减弱)、时商记录屏幕(记录被试报告时看到视标时,暗适应过程睥累加时间)。
3.3 实验步骤:3.3.1 关闭实验室的所有光源,调试好暗适应仪,整个实验过程睚没有光线的黑暗环境中进行。
让被试坐在暗适应仪窗口的一面,罩上头部,防止外界光线影响暗适应过程。
3.3.2 主试按下“明灯”按钮,被试注视窗口内的明灯环境,同时,记时器开始自动记录时,明灯刺激持续5分钟,到5分钟时关掉明灯,同时把暗适应按钮打到第一档(标0档),并告诉被试,如若看到窗口内视标,按反应键报告,并说明视标形状。
如反应正确,记录下持续的时间,按着马上把暗适应键打到第二档,如果被试反应错误则仍用该档继续实验,直到被试正确判断为止,结果累加时间记录在下表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应能力。
❖ 实验原理
❖ 暗适应是视觉在环境强烈变化的一种重要适 应功能,表现为人眼由明亮处马上转入黑暗 处视觉有一个逐步恢复和适应的过程。由于 瞳孔受到由亮到暗的刺激大小随之变化,视 神经和视网膜也随之产生生物化学变化,这 需要一个时间过程,使视觉逐步适应暗环境 ,这个过程称为暗适应。暗适应与人眼受到 强光刺激的程度和时间都有关系,受到刺激 的光强度越大时间越长达到完全适应所需的 时间越长。
❖ 本仪器主要用于心理学教 学实验,也可用于驾驶员 适宜性检测等领域的测试 应用。仪器设计为固定强 光光源作为亮环境,被试 在强光环境适应30秒后突 然熄灭,呈现弱光环境下 的数字示标,通过测试被 试者的视觉灵敏度反映其 暗适应能力。
❖ 本仪器由微电脑控制, 控制时间准确。主机包括 :控制电路,主试操作面 板,被试观察窗,强光照 明,弱光照明等。
觉就降低了对其的感受性,适应了兰花的 味道,对其不敏感了。
❖ 触圧觉适应:适应性高(实验证明,只要经过3
秒钟,触压觉的感受性会下降到原始值25%左 右)。
刚刚戴上近视眼镜觉得不适应,戴久了就感觉不 到了(强刺激降低了人的感受性)。 我们刚进入冬天的时候觉得穿毛衣和棉衣很累赘, 过一个月就不觉得重了 (强刺激降低了人的感受 性) 。
感觉适应,有助于减少身心的负担。也可以 在变化的环境中不断感知外界事物,进而调 整自己的行为, 以便更好的生活、工作。
感觉适应的意义
❖ 从有害的一面看,对刺激敏锐度减低的感觉 适应,难免使人丧失警觉性。 长期在化工车间工作的人中毒而不自觉 麻风病人由于对疼痛感觉的丧失,易导致 更加严重的伤害。
实验:暗适应实验
❖ 主要技术指标:
❖ 强光设定时间为30秒; ❖ 弱光下的测试时间:5、10、15、20、25、30秒,
6档,由电机控制其窗口挡板; 力0.1、0.15、0.2、
0.25、0.3、0.4、0.5、0.6、0.8、1.0; ❖ 明适应应用视野亮度:2000 Lux; ❖ 暗示标亮度:0~1.5 Lux,线性分8档; ❖ 电源电压:交流220 V,50Hz; ❖ 外型尺寸:750×370×465mm; ❖ 重量:15 kg;
夏天从空调房间出来,感觉外面特别炎热,过一会儿就 不那么热了。
温度觉适应实验
❖ 假如将一只青蛙扔进一盆开水里,它 会立刻跳出来。
❖ 假如将一只青蛙扔进一盆凉水里,将 水慢慢加热,青蛙不会跳出来。等到水很 热的时候,青蛙再想跳的时候,却没力气 跳出来了。
三、感觉适应的意义
❖ 在日常生活中,感觉适应现象,利害兼具。 ❖ 从有利的一面看,我们对刺激敏锐度减低的
在5分钟左右,明适应就全部完成了。
(二)其他感觉的适应
❖ 听觉适应 ❖ 嗅觉适应 ❖ 味觉适应 ❖ 触圧觉适应 ❖ 温度觉适应
❖ 听觉适应:不太明显,具有选择性,较难发生,
强烈的刺激会降低听力。
在吵吵嚷嚷的声音中,人们能听到自己熟悉的 声音。
刚到舞会现场时会觉得音乐声很强,呆一会儿后, 会觉得音乐声没有刚开始听起来那么大。
❖ 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 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我们从阳光直射的室外进入电影院 在夜晚由明亮的室内走到室外
❖ 暗适应过程
开始时觉得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 经过一段时间,眼睛开始能看清黑暗中的物体,说明视觉
感受性提高了。
❖ 整个暗适应持续大约30分钟-40分钟,以后感受性就 不再继续提高了。
工人对车间噪声的适应
❖ 嗅觉适应:适应速度以刺激物的性质为转移, 带有选择性。
新装修的房子甲醛气味很浓,置身其中一 段时间就感觉不明显了。(强刺激降低了人 的感受性) ❖ 味觉适应:较为明显
“小孩不觉糖甜,老病号不觉药苦” 。 (强刺激降低了人的感受性)
为什么“久住兰室不闻其香”?
❖ 强刺激降低了人的感受性 ❖ 兰花的香味持续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嗅
感觉的适应
❖ 我们刚进入冬天的时候觉得穿毛衣和棉衣 很累赘,过不久就不觉得重了;
❖ “久住兰室,不闻其香” ; ❖ “戴着手表找手表”
why?
一、感觉适应的涵义
❖ 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发
生变化的现象叫做适应(adaptation) 。
❖ 感受性发生变化是由于同一刺激物在刺激强度 不变的条件下持续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而导 致的。 戴着眼镜---触压觉的变化
为什么人们往往“戴着手表找手表”?
❖ 因为强刺激降低了人的感受性,手表的压 力降低了触压觉对其的感受性,手腕已经 适应了手表的压力。一些人手表戴久了甚 至连什么时候丢的都不知道。
❖ 温度觉适应:较为明显(从觉得水冷、水热到不 觉,只需要三四分钟),但是对特别冷和特别热 的刺激很难适应。
雨雪初降时,觉得寒冷异常,过一段时间就适应了。
❖ 强刺激的持续作用会降低人的感受性,而弱刺激 的持续作用会提高人的感受性。
❖ 各种感觉都有适应现象,但其表现和速度是不同 的。
(一)视觉适应
视觉适应现象:白天进出电影院
• 进来:“伸手不见五指” 境
弱光
能辨别环
• 出去:刺眼
能睁开眼
• 视觉适应可以分为明适应与暗适应。
暗适应(dark adaptation)
❖ 人具有很高的适应性,适应机制使人能够在变动 的环境中分析和反应复杂的事物,顺利的开展工 作。
长期在严寒环境下工作的人能适应低温作业
❖ 但适应是有限度的,不断的适应和过度的适应则 易使人疲劳,降低感受性。
长期在噪音环境下工作的人听力会降低
二、感觉适应的规律
❖ 适应既可以表现为感受性的降低,也可以表现为 感受性的提高。
❖ 暗适应的实际应用是很广泛的,汽车 驾驶员对道路上不同的照明度的适应, 对提高安全性,减少行车事故关系十 分密切。
明适应(bright adaptation)
❖ 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 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 暗适应时间较长,而明适应进行很快,时间 很短暂。
在一秒钟的时间内,由明适应引起的阈限值上升, 就已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