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城市自然生态及历史文化特色区步行系统规划

合集下载

浅谈城市绿道规划设计

浅谈城市绿道规划设计

浅谈城市绿道规划设计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浅谈城市绿道规划设计——以广州市为例摘要城市是人类进步发展的体现,城市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安逸的休憩,热闹的社交等许多便利;但也同样出现了很多城市“病”,人们开始关注城市生态发展。

城市绿道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一部分,它的出现表明了人们对改善城市环境的希求。

因此,国内的绿道也是一片蓬勃发展中,广州市绿道也是在如火如荼的建设着,但关于绿道规划设计还是有一点缺失,这对我们发展绿道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本文旨在提示城市绿道的认知和重要性,使大家认知城市绿道的发展性并注重;通过国内外案例的研究分析对广州市的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绿道城市绿道规划设计广州市On urban green road planning and Design -- a casestudy of Guangzhou CityAbstractCity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progress, and the city brought a rare opportunity for people's life, easy and comfortable rest, busy social and many other facilities; But also the appearance of many cities \"disease\", people begin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urban ecological development. City green way as part of the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it is something people want to improve urban green environment for this common wishes. Domestic green way, therefore, is a vigorous development, guangzhou green road is under construction, but still have a little on the greenway planning and design is miss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reen way caused some trouble to u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mpt the cognitive and importance of urban green road, make everybody the cognitive development of city green way and pay attention to; Through the case study of guangzhou city at home and abroad the greenway planning and design to provide beneficial help.Key Words:Urban Green Road Green Road Planning and design Guangzhou City目录摘要----------------------------------------------------------------------------------------------ⅠAbstract-----------------------------------------------------------------------------------------Ⅱ目录----------------------------------------------------------------------------------------------Ⅲ1、绪论-------------------------------------------------------------------------- ----------------1研究背景-----------------------------------------------------1.研究目的和意义----------------------------------------------1.研究内容和方案----------------------------------------------22、绿道的相关概念------------------------------------------------------------------------ ---3 .绿道的出现与概念--------------------------------------------3.绿道的特征--------------------------------------------------3.绿道的分级与分类--------------------------------------------3.城市绿道的相关概念------------------------------------------43、国内外相关案例分析---------------------------------------------------------------------6 .国外案例----------------------------------------------------7.国内案例----------------------------------------------------84、广州市绿道规划设计----------------------------------------------8 .广州市绿道发展-----------------------------------------------------------------------8.广州市绿道的布局和选线-----------------------------------------------------------8.广州市城市绿道的组成与分类-----------------------------------------------------8.广州市城市绿道发展的一些好处-------------------------------------------------9.广州市城市绿道存在的一些问题--------------------------------------------------9.针对广州市城市绿道的一些建议-------------------------------------------------105、结论------------------------------------------------------------------------------------ -------12参考文献------------------------------------------------------------13 致谢------------------------------------------------------------------141、绪论.研究背景伴随着1978年国家对外开放以来,社会经济不停地发展,我国发展城市化的脚步也越来越快,但在这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比如环境的严重污染、交通堵塞和事故、资源的浪费与缺乏等问题[1]。

广州的历史风貌与文化传承一座古老城市的独特力

广州的历史风貌与文化传承一座古老城市的独特力

广州的历史风貌与文化传承一座古老城市的独特力广州,作为中国南方的重要城市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承。

从古至今,广州的历史风貌一直在变迁中展现着这座古老城市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建筑风格、文化传统等方面,探讨广州的历史风貌与文化传承。

一、城市规划与布局广州的城市规划与布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时期就已经开始,经历了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的演变和发展。

古代广州城的规划以城墙为主体,城内设有街道、宫殿、庙宇、市场等功能区域,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格局。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化的城市规划与建设逐渐取代了古代城墙的功能。

如今的广州城市规划更加注重灵活性和可持续发展,充分考虑了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建立起了现代化的城市布局。

这种改变既保留了古老城市风貌的传统特色,又为广州市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二、建筑风格的演变广州的建筑风格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多次的演变和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承。

古代广州的建筑多以木结构为主,富有岭南地区独特的风格。

传统岭南建筑注重空间布局和装饰细节,常常以暖色调为主,给人以温馨和舒适的感觉。

而随着西方建筑的影响,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陆续在广州的天际线中拔地而起,使得广州的建筑风格更加多样化。

然而,尽管现代建筑发展迅猛,广州依然在城市更新中保留了部分传统建筑,如陈家祠、光孝寺等,这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成为了广州独特风貌的一部分。

三、文化传统的延续广州是中国南方的重要文化中心之一,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

自秦朝以来,广州便成为了南方的商贸重镇,吸引了大量商人和移民。

这些人们带来了各自的语言、宗教信仰、饮食文化等,深刻影响了广州的文化传统。

广州的文化传统以岭南文化为主导,融合了道教、佛教和儒家思想,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文化体系。

广府话作为岭南地区的方言,在广州得到了广泛使用,成为了广州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此外,广州的饮食文化也非常有名,粤菜以其独特的口味和烹饪技巧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的美食之都。

广东省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指引(粤建规函[2011]460号)

广东省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指引(粤建规函[2011]460号)

广东省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指引PlanningGuideesloiUnfrbanGreenwayi nGuangdongProvince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1 年7 月目录1 总则 (1)2 涵义及构成 (2)3 目标和原则 (3)4 选线方法 (6)5 基本要求 (8)6 典型地段城市绿道规划指引 (12)7 城市绿道构成要素规划指引 (20)1 总则1.1 为明确城市绿道内涵、规划目标和原则、选线方法与基本要求,指导全省城市绿道规划编制工作,形成城市绿色生活网络,制定本指引。

1.2 广东省城市绿道的规划设计,应符合国家、广东省及各城市与绿道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等。

1.3 本指引适用于广东省内城市绿道规划编制工作。

1.4 本指引由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解释。

2 涵义及构成2.1 涵义广东省绿道网对应于是否穿越地级(以上)城市行政区域,由省立绿道和城市绿道两级网络构成。

城市绿道主要串联城市行政区域范围内(不限于城市建成区)的各类绿色开敞空间和重要的自然与人文节点,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自然节点,人文遗迹、历史村落、传统街区等人文节点,以及居住社区、中心商业区、大型文娱体育区、公共交通枢纽等人流量较大的区域。

建设城市绿道对于保护与优化城市生态系统、引导形成合理的城乡空间格局、提供休闲游憩和慢行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2.2 构成城市绿道由绿廊系统和人工系统两部分构成。

2.2.1 绿廊系统绿廊系统是城市绿道的绿色基底,主要由地带性植物群落、野生动物、水体、土壤等生态要素构成,包括自然本底环境与人工恢复的自然环境,具有生态维育、景观美化等功能。

2.2.2 人工系统人工系统由慢行系统、交通衔接系统、服务设施系统和标识系统等构成,具有休闲游憩、慢行交通等功能。

慢行系统: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综合慢行道。

交通衔接系统:包括绿道停车设施、绿道与城市其他交通系统的接驳设施等。

中轴线南段将打造成为岭南印象花城绿轴——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

中轴线南段将打造成为岭南印象花城绿轴——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

中轴线南段将打造成为岭南印象花城绿轴——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6月8日下午,万庆良市长主持召开市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了《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以下简称“中轴线南段地区”)北接珠江新城、南望番禺洛溪岛,是广州市实现“中调”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地区。

为把该区域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城市中轴线和滨水地区,优化提升广州中心区核心功能,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塑造具有岭南特色和国际风貌特色的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一、为何要选择中轴线南段地区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一是落实广州“国家中心城市”新定位的要求。

中轴线南段地区是实现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地区,该地区将建设成为具有岭南特色的行政中心,为广大市民提供绿色、休闲的旅游好去处,塑造富有活力的滨水空间,使新城市中轴线成为引领城市空间布局的导向线。

二是落实市政府五大功能区规划建设战略部署的要求。

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广州新时期“加强中心城区职能的优化、集聚与提升,从区域、市域向中心城区的重点功能区集聚高端服务职能,建设服务中心、金融中心、决策管理中心、消费中心和文化创新中心”的重点发展战略,并决定在中心城区,重点规划建设珠江新城-员村地区、琶洲地区、白云新城地区、白鹅潭地区、中轴线南段地区等集聚高端职能的五大功能区。

三是落实建设“首善之区,宜居城市”示范区的要求。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宜居城市是广州新一轮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而高标准规划建设五大功能区,实现城市核心功能的进一步集聚和一般性功能有机疏解,是对城市发展战略的深化落实和具体实践。

通过率先建设五大功能区,进一步集聚高端服务职能,强化城市核心功能,提高空间品质,改善生态环境,打造广州“首善之区,宜居城市”的示范区。

新城市中轴线南段地区正是按照上述要求,以努力打造示范区为目标,有条不紊地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根据广州市政府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市规划局、市土地开发中心和市规划编研中心联合组织开展五大功能区的城市设计竞赛和深化工作,邀请国内外高水平规划师为广州发展献计献策。

031、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关于历史村落的乡愁萦思——以增城市新塘镇西洲村为例

031、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关于历史村落的乡愁萦思——以增城市新塘镇西洲村为例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关于历史村落的乡愁萦思——以增城市新塘镇西洲村为例战永祥王超颖摘要:当前国内的一些涉及历史城区的城市规划项目研究更多的把目光关注在历史名城中的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等层面,而事实上,历史古村落的乡愁规划更具有重要意义。

依此,本文主要在现行的一般城市地区控制规划体系的基础上,从感性与理性两个层面进行阐述乡愁规划的实际意义与内涵,并着重分析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历史村落部分的控制指标体系与城市设计引导方法,从而引发规划师们对于有一定历史的古村落、古镇甚至具有保留价值的老城区的规划方法思考,避免“大拆大建”的盲目性城镇发展,妥善保留具有历史和地域特色的古建筑群,改善“千城一面”的城市风貌,逐步还原古村落的传统模样,在城乡大迁徙的今天为广大离乡游子保留一份最朴实、最美好的回忆。

关键词:乡愁规划历史村落控制性详细规划风貌保护归属感1.乡愁规划——被忽视的规划之魂当儿时的记忆已被抹去,当青春的美好不复存在,城市发展的意义何在?城市的发展是否必须以记忆的消除为代价?难道彻底的以新替旧才能证明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当旧城面临发展时,如何和谐地将“新”与“旧”的矛盾化解?如何在保留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将现代的公共配套有机地结合,形成旧貌新颜的效果?能够解决这一系列疑问的,就是“乡愁规划”!蕴涵人文情怀与历史追思的村庄,当然能让游子“记起乡愁”。

但在近些年的城镇化过程中,过度的开发使得新建设的城镇割断了和历史、文化、记忆、精神生活的联系,忽视了对居民应有的情感尊重、精神观照、人文体恤,从而让充满了乡愁情怀的规划更加稀缺。

“乡愁规划”能够让我们不会失去故乡的牵挂,不会变成无根浮萍,或无源之水,无所依托,四处漂零。

古人常说“情以物兴”,即情感往往因物而兴生,有时本无自觉的意念,忽然触景,从而生发出了缕缕情思,“乡愁”即是如此。

所以规划师不能也没有权利剥夺人们对故乡的景象追思,去一味地大拆大建。

可见,“乡愁”离不开景致,一方景观,一缕乡愁。

广州城市规划发展史

广州城市规划发展史

广州城市规划发展史
广州,作为中国南方的一个重要城市,其城市规划的发展历史十分丰富多彩。

下面将概述广州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

1. 清代规划:清朝时期,广州的城市规划主要以保护城市的安全和经济发展为目标。

在这个时期,广州城内外的城墙得到了加固和扩建,以保护城市免受外敌的侵害。

此外,还规划了一些集市和商业区,推动了城市的商业繁荣。

2. 近代规划:进入近代,广州开始面临着城市化、工业化带来的挑战。

为了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广州进行了一系列规划和改造。

其中最著名的是中轴线规划,即从南沙河到珠江河口的一条纵贯城市的道路。

这一规划带动了城市的整体发展,并对后来的城市规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现代规划:进入现代,广州的城市规划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限制城市扩张和加强资源保护,广州成功创建了一些生态公园和绿化带,改善了市民的生活环境。

同时,城市规划还重点发展了交通系统,提高了城市的交通效率和便利性。

4. 未来展望:未来,广州将继续致力于城市规划和发展。

预计
将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功能的提升。

此外,关
注人居环境和社会公共服务的建设也将是未来规划的重点。

总结起来,广州城市规划的发展经历了清代的保护和商业发展、近代的规划和改造,以及现代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未来,广
州将继续追求城市规划和发展的目标,为市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和未来发展机会。

2024年广州市岭南文化产业园策划纲要

2024年广州市岭南文化产业园策划纲要

2024年广州市岭南文化产业园策划纲要一、项目背景与目标广州市作为中国岭南地区的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

为了进一步推动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高广州的文化产业影响力,计划在2024年打造一个集文化、旅游、创意、科技等多元素于一体的岭南文化产业园。

二、项目范围项目范围涵盖岭南文化产业园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全过程。

具体包括:1、产业园规划:明确产业园的功能分区、空间布局、交通组织等。

在2024年广州市岭南文化产业园策划纲要中,我们将致力于打造一个功能完善、空间布局合理、交通组织便捷的文化产业园区。

首先,我们将明确产业园的功能分区。

在规划过程中,我们将根据各功能区的特点将其分为以下几个区域:(1)生产区:该区域将集中容纳各类文化产业的生产企业,如创意设计、影视制作、艺术创作等。

同时,还将设立技术研发中心和培训基地,以提升整个产业园的创新能力。

(2)生活区:为满足园区内企业和员工的日常生活需求,我们将规划一定面积的生活区,包括公寓、超市、餐厅、健身房等设施。

此外,生活区还将设置休闲广场和公园,提供宜人的居住环境。

(3)办公区:为了便于企业和机构开展业务,我们将规划一个宽敞的办公区,提供充足的办公空间和先进的办公设施。

同时,办公区还将设立商务中心和会议设施,以满足各种商务活动和会议的需求。

(4)研发区:为了加强产业园的研发能力,我们将设立一个专门的研发区,吸引各类科研机构和高端人才入驻。

研发区将配备先进的科研设施,为科技创新提供充足的保障。

其次,我们将对产业园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

在规划过程中,我们将充分考虑各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确保功能分区明确且相互联系便捷。

我们将合理规划用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并在各个区域设置足够的绿化带,营造宜人的工作环境。

最后,我们将建立健全的交通组织系统。

产业园将设有多个出入口,确保交通畅通。

内部道路将按照人车分流的原则进行设计,确保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历史_风景_街市_生活_广州传统城市中轴线概念城市设计

历史_风景_街市_生活_广州传统城市中轴线概念城市设计

独具特色的广州古城风貌, 挖掘
部城区、北部城区、南部城区。
和发扬历史名城的传统文化, 协
由此可见, 传统城市中轴线
调保护更新、发展旅游、改善生
城市设计不仅仅是一条 / 线0 的
活的关系, 制定具有可持续发展
设计, 而是一个 / 区0 的设计,

意义的城市设计。
中轴线 则是该 地区的一 条关键

(2) 对现存的自然生态、古
2 传统城市中轴线的历史分析 21 1 古城轴线) )) 明清以前
明清以前的广州城, 大体上 存在三条实轴线和一条虚轴线。
三条实轴线, 即南北向的大 北门直街 ( 今解放路) 、大南门 直街 (今北京路) 以及东西向的 惠爱街 ( 今中山路) 。
一条 虚轴 线, 即自 镇 海楼 ) )) 观 音 阁 ( 今 中 山 纪 念 碑) )) ) 箭道 ( 今纪念堂) ) )) 广东巡 抚部院 ( 今人 民公园 ), 其意象类似于明清北京城的传统
山体, 珠江岸线绿化及滨水步道
Ó风景, 创建城市文脉和传
( 图 3, 见彩页)
狭窄, 空间平铺直叙, 缺乏序列
统轴线紧密扣连的景观画面。
31 1 传统城市中轴线沿线地段
和高潮。
Ó街市, 延 续原 有的 商业
的现状特点
( 3) 交通系统和结构不尽合
街、步行街、夜市和商贸场所。
(1) 历史文物古迹丰富, 集
(6) 力 , 包括 / 文化0 与
山脉, 包括越秀山、瘦狗岭。
/ 规划0 二力, 即自然之力以及
(2) / 一水0 , 指珠江, 包括
民众、经济、政治与学识之力。
南北两航道。
(7) 意义, 创造出具有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局编制完成《广州市城市自然生态及历史文化特色区步行系统规划》
资料摘自:广州市规划局网站——/pages/news/bjxw/2009/3908.shtml
一、规划背景介绍
为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突出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根据省市委、政府关于打造城市环境亮点工程、建设宜人步行系统的工作指示精神,按照市委、政府有关工作安排,市规划局通过借鉴、学习新加坡、香港等国内外城市先进经验,结合广州城市风貌和广州战略规划编制,近期组织开展了城市自然生态及历史文化特色区步行系统的规划研究工作。

该规划是我市营造世界文化名城及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环节,目标为:依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建设可串接城市自然生态区及历史文化特色地区的步行系统,彰显广州“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的自然生态格局及“千年商都”和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等历史文化特色。

该规划主要涉及范围为环城高速以内的中心城区,实施完成后,将根据实施情况逐步扩展至全市域范围。

该规划的建设实施,由市有关部门近期予以落实。

二、规划编制原则
一是以人为本;二是自然和人文相结合;三是景观主题导向;四是近期建设为主,适度超前。

三、步行系统规划介绍
该规划选取白云山等山林绿地、越秀公园等主要城市公园,石牌、大学城等高校园区,珠江滨水区等,构成山水相依的生态化大格局;选取古代历史地区、近现代革命纪念地、文物古迹所在地,以及古代与近代城市中轴线等,构成接续城市文脉的特色分区,主要包括:传统城市文化风貌区、近代革命历史风貌区、近现代工业遗址风貌区等;重点以珠江新城城市新中轴线、白云新城与琶洲岛等作为新城市形象以及现代金融会展商务特色风貌区。

在上述分区的基础上,沿着道路、河涌、江岸用生态廊道联系各个分区,形成步行系统,实施环境整治与改造,建成11条总长约145公里的富有特色的步行生态连廊,各分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设计逐步营造主题特色风貌区氛围。

(1)旧城市中轴线步径。

线路总长:14.25公里。

线路走向:白云山山顶公园——白云山南门——云台花园——麓湖公园(麓湖路)——广州市艺术博物院(麓景东路)——麓景西路——下塘西路——金麓山庄——雕塑公园——越秀公园(越秀公园站)——中山纪念堂(连新路、吉祥路、中山纪念堂站)——人民公园(公园前站)——中山五路——北京路商业步行街——天字码头——海珠广场(海珠广场站)——海珠桥——海珠南广场——江南大道(市二宫站)——江南西商业街(江南西站)。

(2)新城市中轴线步径。

线路总长:22.45公里。

线路走向:白云山山顶公园——五仙桥街——瑞兴街——沙河涌——兴华路——燕岭公园——广州火车东站(火车东站地铁站)——东站广场——天河体育中心(体育中心站)——天河城\正佳广场(体育西路站)——天河南居住区——新城市中轴线广场(珠江新城站)——东塔、西塔、四大文化建筑——海心沙市民广场——新电视塔及南广场(赤岗塔站)——海珠湖公园(大塘站)——沥滘客运中心(沥滘站)。

(3)岭南历史文化步径。

线路总长:主线:11.8公里;支线:5.82公里。

主线走向:荔湾湖公园\仁威祖庙——泮塘路——龙津东路——恩宁路——第十铺路——上下九商业步行街——杨巷路——文化公园\十三行路——人民路——
一德路\圣心教堂——海珠广场——起义路——高第街——北京路——文明路\中山图书馆——东华西路——东华东路——新河浦历史文化保护区——龟岗大马路——庙前直街——烟墩路——保安前街——寺右新马路——花城大道——新城市中轴线广场(珠江新城站)。

支线走向:新河浦历史文化保护区——农林下路——区庄立交——先烈路——黄花岗公园——广州动物园——水荫路——十九路军陵园——东风公园——林和西横路——东站广场。

(4)西关风情步径。

线路总长:5.05公里。

线路走向:沙面公园(黄沙站)——十八铺路——文昌南路——文昌北路——龙津中路——康王中路——陈家祠(陈家祠站)——康王北路——流花湖公园——流花路——广交会旧址\南越王墓博物馆\兰圃公园——越秀公园(越秀公园站)。

(5)珠江前航道北步径。

线路总长:22.1公里。

线路走向:青年公园——广州南站旧址——沙面公园(黄沙地铁站) ——西堤\沙基惨案纪念碑\广州海关旧址——长堤\南方大厦\爱群大厦——海珠广场(海珠广场站)——天字码头——港湾公园——东山湖公园(东湖站)——大通路——广东省体育馆——烟雨路——潭月街——晴波路\广东美术馆\星海音乐厅——宏城公园——海心沙市民广场——临江大道(员村站)——东圃大桥。

(6)珠江前航道南步径。

线路总长:24.40公里。

主线走向:工业大道(沙园站)——榕景路——太谷仓——大阪仓——洲头咀公园——滨江西路——海幢公园——海珠南广场——滨江中路——大元帅府——海印公园——滨江东——中山大学——新电视塔及南广场\琶洲塔公园(赤岗塔站)——琶洲公园——珠江啤酒博物馆——阅江路——琶洲国际会展中心(新港东站、琶洲站)——琶洲塔公园。

支线走向:琶洲公园——黄埔涌——高教花园——广东省轻工业学校(磨碟沙站)——凤浦中路\琶洲国际会展中心三期(新港东站、琶洲站)——黄埔涌——雅郡花园(万盛围站)——黄埔古港。

(7)珠江前航道西步径。

线路总长:7.88公里。

线路走向:青年公园——珠江大桥——双桥公园——塞坝口——石围塘——花地河——白鹅潭风情酒吧街——信义会馆——渣甸仓——日清仓。

(8)花地河生活步径。

线路总长:8.32公里。

线路走向:沿花地河进行选线。

(9)海珠涌生活步径。

线路总长:5.69公里。

线路走向:沿海珠涌进行选线。

(10)沙河涌生活步径。

线路总长:12.89公里。

线路走向:沿沙河涌进行选线。

(11)猎德涌生活步径。

线路总长:4.34公里。

线路走向:沿猎德涌进行选线。

四、规划的实施
近期我局将此规划成果提交市建委组织实施,并结合综合整治人居环境工程,深化标识系统、路面处理、休憩设施、绿化种植等设计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