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种玉米技术要点
玉米杂交种制种技术

割除父本
父本散粉后最好割除。一方面可以避免混杂,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母本行通风透光状况,减少母本空秆率,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
收 获
收获前最好扒皮晾晒,可以提高成熟度,降低水分。有条件可以在植株上搭挂晾晒。 成熟后及时收获,果穗经过晾晒,水分低于16%时脱粒。在脱粒前根据穗型、粒型、粒色、穗 轴色去除杂穗。籽粒经晾晒、清选后,装袋入库。
思考题
在玉米杂交种制种时,如何设置隔离区?
在制种田播种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玉米制种田如何进行去杂?
父本散粉后割去有哪些好处?
如何对母本去雄?应注意哪些问题?
辅助授粉
母本去雄
母本抽雄前就要经常到地里检查,以便及时去雄。去雄要求及时、干净、彻底。及时指在雄穗散粉前去雄;干净指将母本雄穗整个拔除;彻底指全田所有雄穗一株不漏拔除。坚持每天至少去雄一遍,风雨无阻,对紧凑型自交系采取带1~2叶去雄的办法。拔除的雄穗埋入地下或带出制种田妥善处理。全区有不到5%未去雄时,应一次拔完。
玉米杂交种制种技术
思考题
教学重点
播种方法
去杂方法
母本去雄
教学目标: 掌握玉米杂交种制种的基本技能。
Ⅰ
选地隔离
点击添加正文
Ⅱ
规格播种
点击添加正文
Ⅲ
严格去杂、去劣
点击添加正文
Ⅳ
母本去雄、辅助授粉
点击添加正文
Ⅴ
割除父本
点击添加正文
Ⅵ
收获
点击添加正文
玉米杂交种制种技术
选地隔离
选地 土壤肥沃、地力均匀、排灌方便、地势平坦、旱涝保收的地块。 隔离方法 1、空间隔离 自交系繁殖区,隔离不少于500米,制种区隔离不少于300米。 2、屏障隔离 利用村庄、树林、山岭、山林、高杆作物等作为隔离。 3、时间隔离
玉米制种技术

玉米制种技术玉米制种技术要求1.制种基地选择好的地块是落实制种面积与保障种子质量的根本。
基地要选择土地肥沃、地势平坦、自然隔离安全(300米以上)、交通方便的地区,农民制种热情高、科技素质好、有一定的制种经验、地理位臵优越的地区,而且是集中连片的生产基地,便于统一指导和管理。
2.种子处理及播种技术1)种子处理亲本种子应用包衣剂或高效、低毒药剂处理,以提高种子活力,预防或减轻病虫害,保证苗齐、苗壮,为去杂抽雄打好基础。
2)播种期调节技术根据制种基地气候特点及自交系种子特性,选择适宜的播种期,使玉米授粉期处于最有利的气候条件。
3)覆膜可起到保水、除草的作用,并可提前播种,有利于提高父本花粉的活性,提高受精率,并可延长灌浆时间,增加千粒重,保证种子成熟,为种子晾晒脱水做好准备。
4)错期播种提高授粉结实率是制种玉米高产的关键。
父母本错期播种的时间不是以亲本间的生育期相差天数确定的,而是依据两亲本的花期确定的(一般5天左右)。
3.制种田的管理技术1水、肥管理玉米需肥量较大,基施优质农家肥5000公斤/亩、磷二铵40公斤/亩、尿素25公斤/亩、硫酸锌1公斤/亩。
追肥分3次进行。
第1次在拔节期,追施尿素15公斤/亩;第2次在大嗽叭口期,追施尿素25公斤/亩;第3次在抽雄结束后,追施碳铵50公斤/亩。
可根据花期,对父母本追肥适当调控。
注意肥水结合施用,尤其是灌好孕穗水,以利于防高温,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提高产量。
2综合防治病虫害采用拌种与生育期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严防病虫危害,重点推广播前包衣拌种防治黑粉病技术、化学药剂防治黏虫技术。
3去杂去劣去杂是制种工作中的一个主要环节,去杂是否达标直接影响种子质量。
为了搞好该项工作,田间去杂去劣要分3次进行。
第1次结合间定苗,根据幼苗的长相、叶色、叶型、生长势等特征特性,先将整块地的肥、大、弱和怀疑苗去掉,再进行定苗。
定苗掌握去大去小留中间苗的原则。
第2次在拔节后,根据叶色、叶型、株高、株型及叶片宽窄等特征特性去掉优势株、杂株,保留性状一致的典型株,要做到去杂彻底。
简述杂交玉米制种应掌握的技术要点

Z h o n g f e i n o n g y a o佳木斯地区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地区,应不断加强对农业技术的改进与应用。
特别对于玉米种植而言,要从制种环节出发,提高作物的原始抗性,以适应多变的外界环境。
为此,应掌握技术要点,以期促进农业种植技术的改善与发展,真正实现作物的高质高产。
一、播种前准备1、选好制种田,做好安全隔离制种田是完成玉米杂交制种的基础,因此要严格控制,一般选用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块。
与此同时,为了防止受到其他品种的影响,还要在实际经营中进行种植范围的规划隔离。
常见的隔离方法有空间隔离、障碍物隔离以及时间隔离等。
首先,对于空间隔离来说,要控制制种田远离其他田区,通常在500米以上;其次,时间隔离是指以春播、夏播的形式错开播种期;最后,障碍物隔离是指通过天然环境以及人工栽植隔离带的方式进行区域控制。
2、选种选种是控制播种质量的关键环节,一般要先经过筛选分离,通过外观检查,确保种子颗粒饱满。
然后再经过2至3天的晾晒,以保证出芽率。
与此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气候环境和土壤状态,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品种,以提高整体的抗害能力和环境适应性。
3、田地施肥施肥是针对性补充土壤肥效、促进作物生长的必要措施,但如果没有做好浓度和用量控制,则很容易烧伤玉米的根系。
因此,在施肥过程中,种植户既要考虑气候环境影响,又要借助科学探测手段,了解土壤的微量元素含量,以提高施肥的有效性。
一般情况下,会进行氮磷钾等元素的补充,并结合灌溉工作配合施肥,提高营养物质的转运效率、吸收效果以及均衡性。
二、确定父母本播种期1、播种期确定一般种植户在进行播种期选择时,通常坚持“母本雌花抽穗,父本雄花散粉”的原则,通俗来说就是确保母本和父本的关键盛期环节同时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播种过程中,上述两个花期会相差5至7天,因此,要进行必要的调节控制。
如果父本开花早就先种植母本,反之亦然。
与此同时,还可以进行分期播种,以有效延长父本的散粉时间,提高母本授粉率,为最终的结实率提供保障。
制种玉米种植技术

制种玉米种植技术1精细整地我省制种玉米都为春玉米。
为了防止早春的干旱及春寒的气候条件,就要深耕整地,冬前完成。
基本作法是前茬收后,立即浅耕茬,深度以2530厘米为宜。
并且及时耙耱保墒,一般在立冬前冬溉,以达到蓄水保墒的作用。
为防止病虫害,玉米应实行23年的轮作。
并确定好明确的隔离区,隔离区的空间隔离距离300米以上,不宜选择零星地块和垄数不多的地块,地块要集中连片,旱涝保收。
2.玉米施用基肥所需肥料量大。
施肥应以基肥为基础。
入冬前,结合深耕整地,分层施有机肥3000.6万公斤,过磷酸钙2530公斤,氮肥1520公斤。
氮、磷、钾的比例为3:2:1。
3覆膜3.1薄膜选择目前生产中常用的厚度约为0.008mm,宽度为7090cm,以无色透明的超薄薄膜为宜。
用量为每亩34公斤。
3.2覆膜铺膜要求作到“平、展,严,实”,即垄面、畦面必须耙细整平。
清除残茬,大土块,膜紧贴地面,无皱折。
地膜两侧开沟压土各56厘米,为防大风,可每隔35米压一小土地。
为防止病害虫害,可在铺膜前用50%克菌丹200倍液,每亩100千克进行表土喷雾。
4.适时播种播种时按满天星加行比法种植父本,母本易宽窄行种植,宽行60厘米窄行50厘米打穴点播法播种,要求穴距2022厘米,穴深23厘米,每次23粒种子,上覆湿土按照宁可母等父,不可父等母的原则,确定父母本播期。
一般当土壤温度稳定通过10℃开始播种,父本分二次种植,相隔时间57天,父本播种量0.601千克/亩,两期父本播量各占50%。
母本播种量每亩34千克,父母本比例1:4。
5.生育管理5.1苗期管理5.1.1覆膜玉米田间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及时出苗。
出苗时间应避开晴朗正午和大风天气。
因为幼苗在薄膜下有一定的空间,所以在种植34片真叶时可以释放幼苗,以防烫伤。
三叶齐心,五叶齐心,定苗。
病苗、弱苗、幼苗、丛生苗和畸形苗在定植时应及时清除,并留有强壮均匀的苗木,保证每亩母本苗约45005000株,父本苗约10001200株。
玉米制种栽培技术

玉米制种栽培技术
甜玉米
1.整地及播种:畦带沟约1.2米,基肥用复合肥40公斤/亩,株行距0.6米*0.25米,密度约4500株/亩。
2.错期:
30*29:
30号先播5天(种子出苗50%后),再播29号,父母本比例1:7-8 53*54:可同期播种。
150F*29:可同期播种。
3.田间管理:5-6片叶定苗,去除杂苗和病弱苗,根据父母本长势去除杂株。
同时标记叶片,大喇叭口期采用剥叶法判定花期是否相遇,以便进行调节。
母本去雄需彻底(根据父本长势决定去雄是否带叶),去雄时必须完全拔除,不能折断或留有分支,小苗弱苗一律清除。
灌浆期内田间应保持充足的水分。
4.施肥:适合合理追肥,增强穗肥,补施攻粒肥。
苗期以氮肥为主,在玉米7片叶是追施尿素8-10公斤/亩,促苗快发,大喇叭口追施尿素和复合肥25-30公斤/亩。
授粉结束后喷叶面肥(磷酸二氢钾150g+尿素50g兑水50kg),可增加光合能力,提高千粒重。
5.病虫害防治:苗期用甲胺磷喷雾防治粘虫。
拔节期用杀螨灵1号防治玉米螟。
父本感染蚜虫可用氧化乐果或者吡虫啉防治蚜虫。
6.收获:收获后要及时晾晒进行脱粒,种子水分控制在11.0%。
玉米制种技术

玉米制种技术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种子的质量和种植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种子是玉米种植中最基础的环节,种植技术则是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玉米种子的选育、储存、处理和玉米种植技术等方面,探讨玉米制种技术。
一、玉米种子选育玉米种子的选育是种植玉米的第一步,良种选育是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手段。
良种选育的目的是选出适应当地环境和生态条件、抗病虫害、高产、优质的玉米品种。
玉米种子选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优良材料的选择。
玉米种子选育需要优良的材料作为基础,包括优良的亲本、育种材料等。
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抗病虫害、高产、优质的种质是选育优良玉米品种的前提。
2、合理的杂交组合。
玉米种子选育需要进行杂交组合,选出优良的杂交种。
合理的杂交组合可以增加种子的遗传变异性,提高种子的品质和产量。
3、良种的筛选。
通过对杂交种进行田间筛选和室内检测,选出具有良好性状的玉米品种。
筛选的重点包括产量、耐旱、耐病、耐虫等性状。
二、玉米种子储存玉米种子的储存是种子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储存好的种子可以保证种子的品质和产量。
玉米种子的储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储存条件的控制。
玉米种子的储存需要在相对湿度低、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进行。
一般来说,玉米种子的储存温度应控制在5℃-10℃之间,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0%-60%之间。
2、储存容器的选择。
储存玉米种子需要选择透气性好、防潮、防虫、防霉的容器。
一般来说,玉米种子的储存容器可以选择带有密封性能的塑料袋、塑料桶等。
3、储存期限的控制。
玉米种子的储存期限一般为1-2年。
在储存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种子的品质,一旦发现种子出现变质、霉变等情况,需要及时更换种子。
三、玉米种子处理玉米种子处理是指在种子生产、收获、储存、运输等环节中,对种子进行清洁、消毒、保护等处理。
玉米种子处理的目的是保证种子的品质和产量,防止病虫害的侵害,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存活率。
玉米杂交种制种技术

简介玉米杂交种制种技术是指通过选育、种植、采收和加工,将优良的双亲本杂交,制造出一代新的杂种玉米种子。
这种技术是现代农业种植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玉米产量、品质和抗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玉米杂交种制种技术,包括选育双亲本、种植管理、采收收获和加工等方面的内容。
1. 选育双亲本玉米的杂交种制种技术首先需要选育出适合杂交的双亲本。
选育双亲本的主要目标是选择具有高产、耐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的优良品种。
1.1 基本要求选育双亲本的基本要求包括:•高产性:选择高产的品种作为双亲本,以保证后代的产量潜力。
•耐逆性:选择对干旱、高温等逆境条件有一定抗性的品种,以提高玉米植株的适应能力。
•抗病虫害能力:选择对常见病虫害有较好抗性的品种,以减少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
1.2 选育方法选育双亲本的方法主要包括传统育种方法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传统育种方法包括通过选择后代中具有优良性状的植株进行配组,逐代选择,最终获得优良双亲本。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是利用分子标记对植株基因组进行分析,辅助选择具有目标性状的植株。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选育效率和准确度。
2. 种植管理种植管理是确保玉米生长发育正常、产量稳定的关键环节。
种植管理主要包括土壤选择、施肥、病虫害防治和灌溉等方面。
2.1 土壤选择选择适宜的土壤是玉米生长的基础。
通常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作为种植基质。
土壤PH值应在6.0-7.5之间,富含有机质和养分元素。
2.2 施肥玉米对氮、磷、钾等养分的需求较高,因此施肥是种植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氮肥:适量施用氮肥可以促进植株生长和光合作用,但过量会导致营养失衡和农田环境污染。
•磷肥:磷是促进植物生长的重要元素,适量施用磷肥可以增加产量。
•钾肥:适量施用钾肥可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
2.3 病虫害防治玉米常见的病虫害包括褐飞虱、玉米花叶病毒病等。
种植过程中需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预防措施:合理轮作、留种消除病毒源、健康种子处理等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杂交玉米制种高产技术

杂交玉米制种高产技术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杂交玉米制种高产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杂交玉米种植的高产技术主要包括种子选配、育种技术、种植管理和生长调控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一、种子选配1. 良种选配良种选配是杂交玉米种植高产技术的基础。
选择优质良种对于提高玉米产量至关重要。
一般而言,选配杂交种子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抗性、产量、品质和适应性等。
具体操作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选择适合的杂交种子,以确保种植效果。
2. 纯度检验纯度检验是确保杂交种子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选配种子时,必须对种子进行严格的检验,确保种子的纯度、产量和抗病性等指标符合标准要求。
只有达到一定的纯度标准才能确保杂交玉米种植的高产。
二、育种技术1. 杂交育种杂交玉米种植的高产离不开良好的育种技术。
杂交育种是通过不同品种的杂交,选配出更具优势的杂交品种。
通过杂交育种可以获得具有优异产量、抗病抗旱、适应性强的杂交种子,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2. 基因编辑近年来,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基因编辑技术被运用于杂交玉米的育种中。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针对性地编辑玉米的基因,增强其抗性、产量和品质,从而提高玉米的生产效率。
三、种植管理1. 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保证高产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种植杂交玉米前,必须对土壤进行测试和改良,确保土壤的酸碱度、养分含量和透气性等指标符合要求。
只有良好的土壤环境才能满足玉米的生长需求,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
2. 施肥技术在种植杂交玉米时,适当的施肥技术可以帮助提高玉米的产量。
一般而言,适当提供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对于促进玉米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具体的施肥技术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进行调整,以确保玉米获得足够的养分。
3. 灌溉管理灌溉管理是提高杂交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合理的灌溉技术可以保证玉米的生长需要得到充分满足,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在灌溉管理中,一定要根据玉米的生长阶段和气候条件进行合理的灌溉计划,避免因灌溉不足或过量造成玉米的减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种玉米技术要点
一、选地隔离
杂交制种田与生产田不同,它的四周必须有严格的隔离区,这是保证杂交种子纯度的前提。
隔离分为空间隔离、时间隔离和障碍隔离。
1、空间隔离在生产实践中,多数利用山区等自然条件,进行空间隔离,保证了种子纯度上更安全更可靠。
隔离应严格按标准进行,根据国家标准,采用空间隔离时,杂交玉米制种田与其它玉米花粉来源地水平距离应不少于300米;甜、糯玉米和白玉米应在400米以上。
在多风地区,特别是隔离区设在其他玉米的下风处或地势低洼处,应适当加大隔离区。
2、时间隔离时间隔离就是采用提前或延迟播种的方法错开制种田母本的吐丝期和邻近玉米的散粉期,以达到安全隔离的目的。
一般情况下,春播玉米约需错期40天,夏播玉米错期25—30天左右。
3、屏障隔离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高杆作物隔离,即在四周种植高杆作物(如高粱、红麻)形成人工屏障进行隔离。
制种区应在50米以上,自交系繁殖区100米以上,高杆作物应比制种田早播10—15天。
另一种是自然屏障隔离。
如利用山岭、房屋、林带等自然障碍物作隔离,达到防止外来
花粉串粉混杂的目的。
二、整地施肥,
1、整地、施肥是播种前的必备工作,也是基础性工作。
制种田应选择无检疫病害、地势平坦、地力均匀、土质肥沃、排灌方便、集中连片的耕地。
充分了解土壤养分情况,进行测土配方施肥,确定施肥种类和数量。
近年来,玉米制种田重茬较严重,土壤中某些营养元素严重缺乏,施肥应当注重针对性,避免盲目性。
三、规格播种
玉米制种的播种工作是整个制种工作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严格按技术要求进行。
(1)调节父母本花期:制种区父母本花期相遇是制种成败的关键,花期相遇是指母本的吐丝期与父本的散粉期相遇,如果双亲花期相同或母本花期比父本早2—3天,父母本可同期播种,两亲的花期相差在5天以上就需要调节播期,先播花期较晚的亲本,隔一定天数,再播另一亲本。
如果母本吐丝盛期比父本散粉盛期早2—3天,则是最理想的花期相遇,这是因为母本花丝的生活力一般可以保持6 天,掌握“宁可母等父,不要父等母”的原则。
应当注意的是,双亲花期相差的天数,并不等于播种期相差的天数,因为早播的亲本,由于前期温度低,生长慢,所以错期的天数应比花期相差的天数多几天,一般是父母本播期相差的天数是花期相差
天数的1—1.5倍,如果双亲花期相差6--7天,则播期要错开12--14天。
(2)规定父母本行比:在不影响授粉结实的基础上,应尽量增加母本行数,以提高制种产量.
(3)严把播种关;播种是保证制种成功的关键,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A..核对父母本自交系种子是否准确无误;B.播种时要严格分清父、母本行,保证做到不重播、漏播、不种错;C..当父母本分期播种时,要将晚播亲本行的位置在田间预作标记,以免播种该亲本时发生重播、漏播、或交叉等现象。
(4)、确保播种密度;根据密度确定播量,做到苗全、苗壮,通过扩大群体提高制种产。
四、严格去杂去劣
玉米制种田间去杂去劣一般进行3次。
第一次在苗期,结合间苗、定苗,去掉小苗、大苗、病苗、异性苗和杂苗,留整齐一致苗;第二次是拔节期,根据父母本自交系的长相、叶色、叶形叶鞘色、生长势等特征,进一步严格去杂去劣;第三次在去雄散粉前,是去杂去劣,确保制种质量的关键时期。
对杂株、怀疑株,特壮株彻底砍掉,在去雄时发现杂株要随时去掉。
对父本行杂、劣株要特别重视,做到逐株检查,彻底去杂,以保证制种质量。
收获及脱粒前要对母本果穗认真进行穗选,去除杂穗、劣穗。
五、做好母本去雄
严格进行制种区母本去雄,是保证制种质量,获得优质杂交种的中心环节,必须固定专人负责,实际操作时贯彻“及时、彻底、干净”的原则。
对母本去雄的时间要严格掌握,以抽穗后散粉前去净为原则,在抽穗初期,一般在母本雄穗露出顶叶1/3即可去雄,做到逐行逐株检查及时去雄,去雄时不带顶叶,不留分枝,以1次拔除为好,可隔天去雄1次,抽雄盛期和后期必须每天去1次,一般在上午7--8时进行,做到风雨无阻。
六、搞好人工辅助授粉
搞好人工辅助授粉,是提高结实率,增加制种产量有效的手段。
一般应在开花盛期连续进行2—3次。
方法一般可采用布粉法,即在授粉期,特别是在始花期的上午,采集父本雄穗上的花粉,在2—3小时内,用细面箩除去花药,然后置于底部有纱布的竹筒内,一手拿盛有花粉的竹筒,一手拿一小木棍,在雌穗上方轻敲,使花粉均匀地洒落在花丝上。
或振动父本株散粉,以提高结实率。
辅助时间最好在上午8—11点,雨后天晴可等雄穗上水珠蒸发后再进行。
七、加强病虫害防治
玉米制种田要根据田间各个生长阶段,及时防治病虫害,尤其是去雄中后期要及时对玉米螟、红蜘蛛、蚜虫等病虫害进行防治,以确保母本植株、花丝不受病虫害危害。
八、严格分收分藏
父母本同时成熟的制种区,应收一亲本果穗,再收另一亲本果穗,要特别注意不要错行收获。
落在地上的果穗如不能分清父、母本应单独收作粮食处理,运回的果穗要严格分堆分晒,去杂穗劣穗脱粒。
不同隔离区收获的果穗从收获、运输、翻晒、脱粒、包装等全过程要严格分开,防止机械混杂,种子装袋时,袋内外应加放标签,注明种子名称、收获年份、制种单位、等级和数量等,登记后专库贮放,专人保管,定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