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中的数学
数学活动 扑克牌魔术中的数学知识

数学活动扑克牌魔术中的数学知识扑克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娱乐工具,除了用于传统的游戏玩法,还能成为神奇魔术的道具。
在扑克牌魔术中,看似神奇莫测的效果背后,其实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扑克牌的基本构成和排列组合是理解魔术的基础。
一副标准的扑克牌共有 54 张牌,包括 52 张正牌和 2 张副牌(大王和小王)。
52 张正牌又分为 4 种花色:黑桃、红桃、梅花和方块,每种花色有 13 张牌,分别是 A、2、3、4、5、6、7、8、9、10、J、Q、K。
在一些扑克牌魔术中,魔术师会巧妙地利用排列组合的原理。
比如,让观众随意抽取几张牌,然后通过巧妙的排列和组合,最终呈现出令人惊讶的结果。
这背后的数学原理是,从54 张牌中抽取特定数量的牌,其组合方式是有限的,而魔术师通过巧妙的设计和计算,能够掌控这些可能的组合。
再来说说数学中的概率知识在扑克牌魔术中的应用。
假设魔术师让观众从一副洗乱的牌中随意抽取一张牌,然后放回并重新洗牌。
那么观众再次抽到同一张牌的概率是非常低的。
但魔术师却可以通过一些手法和技巧,改变这个概率,或者让观众产生一种概率被改变的错觉。
例如,魔术师可能会在洗牌过程中偷偷记住某些关键牌的位置,或者通过特定的洗牌方式,将某些牌控制在特定的区域。
这样,当观众抽取牌时,魔术师能够大致预测到可能的结果,从而营造出神奇的效果。
还有一种常见的扑克牌魔术是猜牌。
魔术师让观众在心里默默记住一张牌,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和询问,最终准确猜出观众记住的牌。
这其中运用到了逻辑推理和排除法。
比如说,魔术师先将牌分成几堆,通过观察观众的反应,逐步排除不可能的牌。
又或者通过巧妙的提问,比如“你的牌是红色的吗?”“它是大于 10 的牌吗?”等等,根据观众的回答,不断缩小范围,最终确定观众心中所想的牌。
另外,数学中的数列知识也能在扑克牌魔术中发挥作用。
魔术师可以设计一个与数列相关的规律,然后让观众按照特定的方式抽取或排列牌。
由于观众不知道这个数列规律,所以会觉得整个过程充满了神秘色彩。
数学魔力揭示数学在魔术中的秘密

数学魔力揭示数学在魔术中的秘密数学和魔术似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但事实上,数学在魔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数学的运算和逻辑推理,魔术师们能够创造出许多惊人的魔术效果,给观众带来无尽的惊喜。
在本文中,我们将揭示数学在魔术中的秘密,探讨数学如何赋予魔术以更大的魔力。
首先,数学在魔术中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概率论。
许多魔术表演都涉及到观众的选择和可能性,而这些选择和可能性正是通过数学中的概率计算来实现的。
例如,当魔术师要求观众随机选择一张扑克牌时,通过概率计算,魔术师可以准确预测观众所选择的牌是什么,从而完成一系列惊艳的魔术效果。
其次,数学在魔术中还有着重要的排列组合应用。
通过排列组合的原理,魔术师可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排列方式,使观众产生错觉,从而达到欺骗的目的。
比如,魔术师可以通过排列组合的方法将观众所选择的扑克牌藏在特定位置,然后在不经意间将其揭示出来,让观众感到不可思议。
此外,数学的几何知识也在魔术表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许多魔术效果都基于空间的错觉和几何形状的变化,这些效果正是通过数学几何知识的运用来实现的。
例如,当魔术师进行折纸魔术时,通过几何图形的变化和错位,魔术师可以让观众产生看似不可能的效果,增加魔术表演的神秘感和趣味性。
总之,数学在魔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魔术效果的产生和实现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保障。
通过概率计算、排列组合和几何知识的运用,魔术师们能够创造出各种令人叹为观止的魔术效果,给观众带来无限惊喜和乐趣。
数学的魔力在于揭示事物背后的规律和规则,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个神奇的世界。
2024年范玉碧数学文化课精彩教案魔术中的数学

2024年范玉碧数学文化课精彩教案魔术中的数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文化》教材第四章“数学游戏与魔术”中的第2节“魔术中的数学”。
详细内容包括概率论的基础知识、魔术中概率的应用、数学悖论和视觉错觉在魔术中的作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概率论的基本概念,掌握概率计算方法。
2. 通过分析魔术中的数学原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概率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概率论基本概念的理解和魔术中数学原理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骰子、扑克牌、硬币。
2. 学具:笔记本、铅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简单的魔术,让学生思考其中的数学原理。
2. 例题讲解:(1)抛硬币实验:计算正面朝上的概率,引导学生理解概率的概念。
(2)骰子游戏:计算点数为6的概率,巩固概率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魔术中概率的应用,并计算相关概率。
4. 知识拓展:介绍数学悖论和视觉错觉在魔术中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1. 魔术中的数学2. 内容:(1)概率论基本概念(2)概率计算方法(3)魔术中的数学原理(4)数学悖论与视觉错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抛硬币10次,记录正面朝上的次数,计算概率。
(2)一副扑克牌中随机抽取一张,计算抽到红桃的概率。
(3)观察生活中的魔术,分析其中所涉及的数学原理。
2. 答案:(1)概率约为0.5。
(2)概率约为0.25。
(3)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魔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
但在讲解概率计算时,要注意学生的掌握程度,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数学魔术比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推荐阅读相关书籍,深入了解数学文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魔术选择和操作。
简单魔术套路与数学原理

简单魔术套路与数学原理魔术一直以来都是一种引人入胜的表演艺术,而其中的很多魔术套路背后,隐藏着许多巧妙的数学原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简单魔术套路,并揭示这些魔术背后的数学原理。
1. 扑克魔术套路:洗牌原理与排列组合扑克魔术是最常见也是较为简单的魔术之一。
其中,一个常见的魔术套路是“猜牌”。
魔术师会请观众选取一张牌,并把它放回到整副牌中,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最后准确地猜出观众选取的是哪张牌。
这个魔术的关键就在于洗牌和排列组合的原理。
魔术师在要求观众选取牌时,暗中记住了这张牌,并在接下来的洗牌过程中,控制了这张牌的位置。
最后,通过一系列的花式洗牌和排列组合,魔术师能够在观众选择结束后,准确地找到这张牌。
2. 数字预测魔术套路:数学运算与隐藏数字数字预测魔术是另一种常见的魔术套路。
在这种魔术中,魔术师会请观众进行一系列的数字运算,并最终预测出观众心中的数字。
实际上,这个魔术套路背后涉及了一些数学的技巧和原理。
在这个魔术中,魔术师会请观众进行一系列的计算。
通过对观众的回答进行一些数学运算,魔术师可以推算出观众心中的数字。
这其中,常用的数学原理包括倒序计算、数位之和等。
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数学原理,魔术师能够在观众眼前轻松地预测数字。
3. 物体变换魔术套路:几何变换与视错觉物体变换魔术常常令人惊叹不已。
其中一个典型的魔术套路是“杯子和球的魔术”。
在这个魔术中,魔术师会让观众看到一个球放在一个杯子下面,然后几次几何变换后,观众会发现球已经消失或移位。
这个魔术的关键就在于几何变换和视错觉的原理。
通过巧妙地控制杯子的位置和角度,魔术师能够在观众的眼前实现球的消失或移位。
这种魔术同样供奉了几何变换中的错觉效应,使观众产生一种虚假的感知。
4. 折纸魔术套路:几何学与折叠技巧折纸魔术是一种有趣而具有挑战性的魔术形式。
其中一个经典的折纸魔术套路是“变形纸牌”。
魔术师会拿着一张普通的纸牌,在观众眼前进行几次折叠后,纸牌神奇地变形成了另一种形状。
2024春晚魔术的数学知识

2024春晚魔术的数学知识
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中的魔术表演涉及了多个数学知识点,具体分析如下:
1. 几何学:在魔术中,魔术师经常使用几何学的原理来制造视觉错觉。
例如,魔术师可以利用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知识,通过改变物体的角度、位置和形状,让观众产生视觉上的错觉。
2. 概率学:在魔术表演中,概率学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魔术师经常使用概率学的原理来选择观众或者预测观众的反应。
例如,在一些纸牌魔术中,魔术师会根据概率学的原理来选择最合适的纸牌,以达到预期的表演效果。
3. 拓扑学:拓扑学是研究图形和形状的数学分支,与魔术表演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魔术中,魔术师可以利用拓扑学的原理来创造一些看似不可能的表演效果。
例如,魔术师可以使用拓扑学的原理来改变纸牌的形状,或者创造一些看似神奇的绳结。
4. 线性代数:线性代数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向量和矩阵等线性变换。
在魔术表演中,魔术师可以利用线性代数的知识来创造出一些神奇的表演效果。
例如,在一些舞台表演中,魔术师会利用线性代数的知识来控制灯光和道具的移动,以达到预期的表演效果。
总的来说,数学知识在魔术表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掌握这些数学知识,魔术师可以创造出更加神奇和有趣的表演效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2024年春晚的魔术表演视频或者相关解析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数学的魔法数学在魔术中的应用与原理解析

数学的魔法数学在魔术中的应用与原理解析数学的魔法:数学在魔术中的应用与原理解析魔术是一门神秘而令人着迷的艺术形式,它通过巧妙的手法和表演技巧来展现出超乎寻常的效果,令人目瞪口呆。
然而,魔术并非只是凭借魔术师的敏捷和技巧,数学也是魔术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数学在魔术中的应用与原理,揭示数学与魔术的奇妙联系。
一、随机性与概率论在魔术中,观众经常涉及到选择一个卡片、纸牌或物品等,而后魔术师却能准确地预测出其选择。
这样的效果常常令人不解,但其实背后蕴含着概率论和统计学的原理。
概率论告诉我们,当随机选择的选项足够多时,准确地预测出某个选项的几率是非常小的。
通过对观众选择的卡片、纸牌等数量和概率进行精确计算,魔术师能够在大多数情况下准确地猜测出观众的选择,从而展现出“神奇”的效果。
二、数学运算与计算力另一个令人惊叹的魔术效果是,魔术师能够迅速、准确地完成复杂的数学计算。
无论是心算、矩阵运算还是立即计算出观众选择的数字总和,这些看似超人能力的表演实际上是通过深厚的数学知识和灵活的计算力来实现的。
数学可以帮助魔术师通过特定的技巧和算法来快速推导出观众的结果,从而使整个过程显得轻松而流畅。
通过数学的辅助,魔术师能够在面对各种难题时快速找到解决方法,给观众带来极具震撼力的表演效果。
三、几何学与图形变换几何学在魔术中的应用同样十分广泛。
魔术师常常通过几何学的原理来完成精巧的图形变换,给观众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魔术师可以通过不同的图形变换来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或位置,令观众感到不可思议。
这些变换背后蕴含着几何学的原理,魔术师通过对几何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才能完成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幻。
四、数列与推理数列的规律推理也是魔术中常见的一种手法。
魔术师通过观众的选择和回答,利用数列的规律来预测下一步的结果,从而给观众带来惊喜和震撼。
数学中的数列理论非常丰富,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斐波那契数列等等。
魔术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数列规律来设计出令人难以预料的效果,充分展现数学的魔力和影响力。
数字魔术用数学技巧进行魔术表演

数字魔术用数学技巧进行魔术表演数字魔术是一种结合了数学技巧和表演艺术的独特形式。
通过巧妙运用数学原理和技巧,魔术师能够创造出令观众难以置信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数字魔术的背后原理以及一些常见的数字魔术表演。
一、数字魔术的原理数字魔术的原理是基于数学中的概率、几何以及数列等概念。
魔术师运用这些原理,通过巧妙的操作和表演手法,制造出观众无法解释的神奇效果。
下面我们将具体介绍几个常见的数字魔术原理。
1. 概率原理概率原理是数字魔术中常用的原理之一。
这种原理基于概率的计算,通过巧妙的手法引导观众做出特定的选择,以达到预测的效果。
例如,魔术师可以让观众从一副牌中随机选择一张,然后通过概率计算和洗牌技巧预测观众选择的牌。
这种魔术常常给观众一种超自然的感觉。
2. 数列原理数列原理是数字魔术中另一个常用的原理。
数列原理基于数学中的数列概念,通过合理设计数列的规律性,魔术师可以达到准确地预测观众所做选择的效果。
例如,魔术师可以让观众选择一个数字,并通过数列计算和表演手法,神奇地知道观众选择的是哪个数字。
这种表演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惊讶和挑战。
3. 几何原理几何原理是一些数字魔术中的技巧之一。
魔术师通过巧妙的几何构造和手法,制造出观众眼前的错觉。
例如,魔术师可以在观众眼前折叠一个纸盒子,然后再打开时却变成了一个纸飞机。
这种数字魔术通过几何形状和构造的变化,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和惊奇。
二、数字魔术的表演数字魔术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表演,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常见的数字魔术表演。
1. 扑克牌魔术扑克牌魔术是数字魔术中最常见的表演方式之一。
魔术师利用概率原理、洗牌技巧以及花式发牌等手法,创造出令观众难以置信的效果。
他们可以在洗牌后准确地猜测观众所选的牌,或者将一张牌变为另一张牌。
扑克牌魔术常常给观众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和震撼。
2. 数字预测数字预测是数字魔术中常见的表演方式之一。
魔术师通过数学原理和技巧,准确地预测观众所做的选择。
2024年范玉碧数学文化课教案魔术中的数学

2024年范玉碧数学文化课教案魔术中的数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文化》教材第四章“数学游戏与魔术”中的第2节“魔术中的数学”。
具体内容包括:魔术的基本原理、数学原理在魔术中的应用、经典数学魔术案例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魔术中蕴含的数学原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数学魔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学原理在魔术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魔术中的数学原理,学会设计简单的数学魔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扑克牌、骰子、计算器、教学PPT。
学具:学生自备扑克牌、骰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几个经典的数学魔术,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数学原理。
2. 理论讲解(15分钟)讲解魔术的基本原理,分析数学原理在魔术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个经典数学魔术案例,详细讲解其操作步骤及数学原理。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尝试设计并表演简单的数学魔术。
5. 课堂小结(5分钟)6.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互相分享自己设计的数学魔术,讨论其中的数学原理。
强调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乐趣。
六、板书设计1. 魔术中的数学2. 内容:1)魔术的基本原理2)数学原理在魔术中的应用3)经典数学魔术案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设计一个简单的数学魔术,并写出其数学原理。
2. 答案:(1)文章:见附件。
(2)数学魔术示例:利用扑克牌,让参与者任意选择一张,然后将其放回牌堆。
再次抽取,展示给参与者看,证明自己能猜到他们刚才选择的是哪张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数学魔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划掉的数字魔术师让观众任意想一多位自然数(大于3位),然后再把此数的每位数字顺序随意打乱,组一新数,再两数相减(大减小),再让观众在结果中划掉一位不为0的数,其余的数报给魔术师。
只见魔术师略一思索,马上就说出观众划掉了的数字。
奇怪,难道魔术师有透视眼?其实,两数相减后,结果每位数相加,一直到最后一位都等于9(如:652413-123456=528957,5+2+8+9+5+7=36, 3+6=9),根据这个规律,可很快推算出观众划掉的那位不为0的数,会了吗?手称扑克牌魔术师将两副扑克牌合在一起,交给一位现场的观众,魔术师请观众从中任意取出一叠牌,但不得少于10张,数一下有多少张,记在心里。
观众数出78张牌交给魔术师。
魔术师又让那位观众将张数的十位数与个位数加在一起,并从78张中再数出相应的张数。
那位观众背过身去取出了15张牌,把剩下的还给魔术师。
魔术师把牌放在手掌上,掂了一掂,就说:“这是63张牌。
”观众点头表示魔术师猜对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魔术师的手真的像秤一样吗?这套魔术利用了一个简单的数学原理,即任何一个两位数减去它个位数与十位数的和,结果一定是9的倍数。
例如:13-(1+3)=9=1×925-(2+5)=18=2×937-(3+7)=27=3×9……99-(9+9)=81=9×9魔术师就是应用这个原理和根据经验估算出来的。
他将剩下的牌放在手掌上称的同时,根据经验估算一下手中牌的大约张数,然后说出一个与它接近的9的倍数,这个数就是牌的张数。
心中的数字魔术师对观众说:“我有五张卡片,上面写着数字。
你心中想一个0~31中的一个数字。
告诉我这个数字在那几张卡片上有(不能多也不能少有的全说上),我便会知道你想的是什么数字。
”果然按照魔术师说的,他猜出了观众选的数字。
这个魔术利用的是二进制的原理。
这五张卡片看似没有什么规律,其实:将0-31这32个数字化为二进制数后,分别为0,1,l0,11,……,11110,11111。
凡是在第n张卡片上存在的数,将它化为二进制数后,从右往左数第n位数一定是1。
反之,凡是在第n张卡片上不存在的数,将它化为二进制数后,从右往左数第n位数一定是0。
例如:13在第1,3,4张卡片上都存在,也就是说,将13化为二进制数后,从右往左数第1,3,4位数上都是1,其余位上都是零。
所以13(10)=1101(2)(注:括号中的数代表采取几进制),1101(2)=2的三次方+2的平方+0+2的零次方(任何数的零次方均为1)=13。
又如:0在任何卡片上都没有,所以0(10)=0(2),这个数为零。
又如:31在任何卡片上都有,所以31(10)=11111(2)=16+8+4+2+1 =31。
奥秘就是这个。
明白了吧。
召之即来表演者说:“新学期开始,大家都喜欢一些吉祥话语,互相祝贺,是吧?”众人齐声说:“当然啦!吉利话让人听起来愉快、舒畅!”“我可以用数学语言把大家喜欢的吉祥语呼唤出来!”表演者说。
有人说:“我想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你能召来吗?”“万事如意!好!”表演者说,“数学语言就叫做3451吧!”接着表演者要求:“凡是要求这个祝贺语的人,都把自己年龄告诉俐俐(魔术师助手),由俐俐算出大家年龄的和。
”一会儿.俐俐回答:“算好了!”表演者说:“请男同学将这个和用3乘,再加上自己的出生年、月、日数,比如1982年7月5日生,便在年龄和上加1982,7和5,再将自己身高的整厘米数(零头不计)也加上。
“女同学将年龄和用2乘,也加上自己的出生年、月、日数和身高的整厘米数。
”不一会,各人都说:“也算好啦!”表演者接着说:“因为数字9最大,9本身就是吉祥数,请各人将自己的得数用9乘,最后把积的各位数字加起来,直到得出一位数为止。
”按照要求,俐俐的计算过程:1.全部参加人的年龄和:67岁。
2.用2乘这个和(俐俐是女的),再加自己的出生年月日和身高:67×2+1983+6+13+143=22793.乘以9:2279×9=205114.积的各位数字和:2+0+5+1+1=9表演者说:“算好了,我们便请‘万事如意’出来:请各人将得数再乘以300,加上751!算好的,请报结果!”俐俐计算得最快:5.9×300+751=3451紧接着,人人都异口同声地说:“得数是3451!"这个魔术仍是根据被9整除的数的特征设计出来的。
在得出"9”之前的各种运算:年龄和,出生年月日……都是表演者故意设计的迷魂阵,实质是要把得数乘以9,再求积的数字和。
一旦求出了积的数字和(也必然最终得9),便可根据需要,随心所欲地安排算式,直至使它得出预定的数字。
如:可以要各人用加得的9去除27000,得到的商再加451,这样,同样可以得到3451。
猜出你心中的牌(一)首先将牌发成三列,每列七张(纵向方式发排)。
(二)让对方利用目光选定一张底牌,并告诉该牌所在的列数。
(三)将对方所选定的底牌的那一列牌放置第二顺位后按顺序将三列的牌收起排在一起。
(四)将牌第一次重新发成三列,每列七张,并请对方告诉刚才所定的那一张底牌排在哪一列。
(五)重复(三)及(四)的动作,做第二次的重新发牌,等对方告之所选定的底牌所在第几列后,将牌重复(三)及(四)的动作。
(六)此次发牌并不亮牌而是将牌盖住。
(七)翻开第二列的正中间一张牌就就是原先对方心中所选定的底牌。
1.在研究一开始先了解牌数与列数及位置的关系,发现如下:第1张牌1÷3=0……1——第一列第1张牌第2张牌2÷3=0……2——第二列第1张牌第3张牌3÷3=1……0——第三列第1张牌第4张牌4÷3=1……1——第一列第2张牌第5张牌5÷3=1……2——第二列第2张牌第6张牌6÷3=2……0——第三列第2张牌从以上演算发现:(l)在算式中余数决定该牌在第几列:如余数是1时则在第一列;余数是2时则在第二列;余数是0时则在第三列。
(2)商决定该牌在列上的位置,但必须是(商+1):如商是0则(0+1)是该列的第1张牌,商是1则(1+l)是该列的第2张牌;但是若能整除时,则商不需要加1(如3÷3=1……0,6÷3=2……0分别在第三列的第1张牌及第三列的第2张牌)。
有了以上的总论,我们就很容易知道牌数所在的位置了。
2.第一次共发三列,每列七张牌,让对方利用目光选定一张底牌后,若将该列牌以第二顺位放人时,则此列的第一只牌到最后一只牌分别是总牌数的8,9,10,11,12,13,14共七张牌,当第二次发牌时它们所在的位置分别如下:8÷3=2……2——第二列第3张9÷3=3……0——第三列第3张10÷3=3……1——第一列第4张11÷3=3……2——第二列第4张12÷3=4……0——第三列第4张13÷3=4……1——第一列第5张14÷3=4……2——第二列第5张第二次发牌后原先第二列的七张牌会落在三列的第3,4,5张牌中(虽然第3张和第5张并不是三列都有,但可以假设全在可能之范围),再经过对方告知在哪一列后,该牌以第二顺位收牌后在总牌数的第10,11,12张牌。
3.第三次发牌后第10,1I,12三张牌会落在一、二、三列的第4张牌:10÷3=3……1——第一列第4张11÷3=3……2——第二列第4张12÷3=4……0——第三列第4张此时对方所选择的底牌的范围在一、二、三列的第4张牌,就是各列的中间那张牌。
当对方再告知所选择的底牌位于哪一列时,该列在放置第二顺位后收起时,第4张再加上前一列的7张是总张数的第11张,也就是第二列的正中间那张牌。
11÷3=3……2——第二列第4张4.第四次发牌时,不必亮牌,直接发牌,而对方所选择的底牌必定是第二列的正中间牌(第4张)。
数学猜牌术表演者将一副牌交给观众,然后背过脸去,请观众按他的口令去做。
1.在桌上摆3堆牌,每堆牌的张数要相等(假定是15张),但是不要告诉表演者。
2.从第2堆牌中拿出4张牌放到第1堆里。
3.从第3堆牌中拿出8张牌放在第1堆里。
4.数一下第2堆还有多少牌(本例中还有11张牌),从第1堆牌中取出与第2堆相同数的牌放在第3堆。
5.从第2堆中拿出5张牌放在第1堆中。
表演者转过脸来,现在说:“把第2堆牌、第3堆牌拿开,那么第1堆中还有21张,对不对?”观众数一下,果然还有21张。
这是一个利用数学中的恒等变换原理来设计的魔术。
必须记住:一是每堆牌的开始的张数必须相等。
二是第3次从第1堆牌中移去现在和第2堆牌中相等的牌数。
在本例中的数学式为4×2+8+5=21。
这是一个完全靠数学规律来表演的魔术,在这个魔术中的观众应该是比较“老实”的观众。
如果他不完全按你告诉他的做,你最后的魔术将会失败。
不过这种魔术最大的迷惑人的地方就是完全是由观众在控制牌,而且它的互动性很强。
当然不是所有的观众都是这种“老实人”,对付他们就要用到一些“强给性牌”的魔术了。
四重迷惑1.魔术师交给观众一副扑克牌,让观众从上面拿一小叠牌,然后偷偷数拿了多少张,不让魔术师知道。
2.魔术师然后从剩下的扑克牌中抽出20张,正面朝上,摆成一列。
3.接着魔术师说:“现在开始数这20张牌,如果观众拿了5张牌,请记住第5张牌,如果拿了8张,记住第8张牌。
不用告诉我。
”4.数完后,观众默默记住那张牌,然后魔术师突然说出那张牌的点数。
5.接着,魔术师又说:“其实我早知道,你会记住这张牌。
”然后把20张牌翻过来,只有观众记住的那张牌,牌背是红色,其他的都是蓝色。
6.最后,魔术师又说:“你还不相信我,好,看看你刚才拿的那叠牌,第一张和你记的牌一样。
”观众一看,真的一样。
1.这其实是一个数学魔术,准备一副扑克牌(例如54张):1,2,3,……19,20,21,22,23,……54。
如上面排列,先找出第21张牌,并把牌背颜色弄得与其他的不一样(例如画个笑脸,一个爱心),让观众拿牌时,一定要说只拿一小叠,如果拿了20张或超过20张,你就表演失败。
2.你把牌面朝上(第54张牌此时在最上面,但是你要摸下面的牌来发),从左到右发20张牌。
数数时从右往左数。
3.如果观众拿的是3张牌,你发的20张牌就是第4到第24,从第24张牌往回数到3,就是第21张牌。
如果观众拿的是5张牌,你发的20张牌就是第6到第26,从第26张牌往回数到5,也是第21张牌。
如果观众拿的是8张牌,你发的20张牌就是第9到第29,从第29张牌往回数到8,也是第21张牌。
所以,无论如何,观众记住的都是第21张牌。
翅味拓展:神奇的数学魔术生活中我们常常相信亲眼所见的,但又常常被自己的眼睛所骗,魔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