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测试题

合集下载

初一语文基础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基础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基础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é jiàng)B. 蹒跚(pán shān)C. 徜徉(cháng yáng)D. 踌躇(chóu ch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提升。

B.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品德高尚。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令人爱不释手。

D.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有来上课。

3.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不拘一格,让人捉摸不透。

B. 她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真是独树一帜,令人佩服。

C. 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老气横秋,让人敬佩。

D. 他们俩的友谊真是如胶似漆,让人羡慕。

二、填空题4.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其中“啼鸟”指的是______。

三、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略)6. 文章中提到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7. 文章中“他”做了哪些事情?四、作文题8. 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答案:1. D2. B3. B4. 王维5. 早晨的鸟叫声6. (根据文章内容填写)7. (根据文章内容填写)8. (作文题答案略,需根据学生自己的创作填写)注:以上内容为示例,实际测试题和答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来制定。

初一语文测试卷

初一语文测试卷

初一语文测试卷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确凿(záo)脑髓(suǐ)气氛(fèn)倜傥(tì tǎng)B. 殷红(yīn)骊歌(lí)讪笑(shàn)炽痛(zhì)C. 澎湃(pài)屏障(zhàng)诧异(chà)祈祷(qí dǎo)D. 崎岖(qū)污秽(suì)深邃(suì)荒谬(miù)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 锋芒必露妇孺皆知心会神凝。

B. 一反既往慷慨淋漓群蚁排衙。

C. 望闻问切杂乱无张一拍即合。

D. 忘乎所以博学多识契而不舍。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说话总给人一股咄咄逼人之感,令人很不舒服。

B.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C. 元宵节到了,街头人声鼎沸,大家都急着看花灯呢!D. 他平时学习刻苦认真,这次期中考试取得好成绩是可歌可泣的。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循循善诱的教导,时时出现在我眼前。

C. 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地球。

D. 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改进了。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6.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7. 默写(每空1分,共5分)二、阅读理解(30分)8.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2分)不亦说乎()吾日三省吾身()9. 翻译下列句子。

(4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 从“吾日三省吾身”的内容来看,在学习和做人方面你得到了哪些启示?(4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初一词性测试题及答案语文

初一词性测试题及答案语文

初一词性测试题及答案语文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面哪个词是名词?A. 快乐B. 唱C. 书D. 跑答案:C2. “美丽”是下列哪个词性的词?A. 动词B. 形容词C. 副词D. 名词答案:B3. “飞快”通常用作什么词性?A. 动词B. 形容词C. 副词D. 名词答案:C4. “我们”是第几人称代词?A. 第一人称B. 第二人称C. 第三人称D. 不定代词答案:A5. “虽然”和“但是”通常用作什么词性?A. 连词B. 介词C. 助词D. 副词答案:A6. “桌子”是单数名词还是复数名词?A. 单数B. 复数C. 不可数名词D. 集合名词答案:A7. “非常”是副词,用来修饰什么词?A. 名词B. 动词C. 形容词D. 副词答案:C8. “他们”是复数代词,用来指代什么?A. 男性B. 女性C. 动物D. 人或事物答案:D9. “在”通常用作什么词性?A. 动词B. 介词C. 助词D. 副词答案:B10. “跑得快”中的“快”是什么词性?A. 动词B. 形容词C. 副词D. 名词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孩子们”是复数名词,用来指代_________的人。

答案:多个年轻的2. “他”是第三人称单数代词,用来指代_________。

答案:一个男性3. “非常”是_________,用来加强_________的程度。

答案:副词;形容词或动词4. “虽然”是_________,用来连接两个_________的句子。

答案:连词;有转折关系5. “美丽”是形容词,用来描述_________。

答案:事物的外观6. “桌子”是单数名词,用来指代_________。

答案:一个家具7. “飞快”是副词,用来修饰_________。

答案:动作的速度8. “我们”是第一人称复数代词,用来指代_________。

答案:说话人和说话人一方的人9. “在”是介词,用来表示_________。

初一上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上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上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眺望懈懈踌躇徜徉B. 缭绕缄默徜徉眺望C. 缭绕缄默徜徉眺望懈懈D. 眺望缭绕踌躇徜徉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哪位诗人的笔下?()A. 李白B. 杜甫C. 王勃D. 李清照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他像一只小鹿一样在草地上奔跑。

C. 太阳高高挂在天空。

D.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烁。

4. 《岳阳楼记》的作者是()A. 范仲淹B. 苏轼C. 李白D. 杜甫5.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哪首诗?()A. 《静夜思》B. 《春望》C. 《望岳》D. 《登高》二、填空题6.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下一句:“春眠不觉晓,________________。

”7. 《木兰诗》中,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她的__________精神。

8. 《论语》中,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

”9.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苏轼的《_________》。

10.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故人”指的是__________。

三、简答题11. 请简述《桃花源记》中陶渊明描绘的桃花源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四、阅读理解题12.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内容略)问题:a. 文章中提到的“他”为什么决定去旅行?b. “他”在旅行中遇到了哪些困难?c. 旅行结束后,“他”有哪些收获?五、作文题13. 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答案:1. D2. C3. B4. A5. A6. 处处闻啼鸟7. 孝顺、勇敢8. 其不善者而改之9. 《水调歌头》10. 孟浩然11. 桃花源是一个与世隔绝、人们生活和谐、自给自足、没有战乱和贫富差距的理想化乡村。

12. a. 他决定去旅行是因为他想探索未知的世界,寻找生活的意义。

b. 他在旅行中遇到了语言障碍、资金短缺和文化差异等困难。

初一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é)蹒跚(pán)咫尺(zhǐ)踌躇(chú)B. 镌刻(juān)缄默(jiān)翩跹(xiān)诘难(jié)C. 踌躇(chú)咫尺(zhǐ)缄默(jiān)镌刻(juān)D. 倔强(jué)蹒跚(pán)翩跹(xiān)诘难(jié)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增长了见识。

B.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是人品却很好。

C. 我们一定要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D. 他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因此获得了老师的表扬。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马到成功,从不拖泥带水。

B.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是人品却很好。

C. 他总是喜欢唱反调,真是不可理喻。

D. 他做事总是马马虎虎,从不精益求精。

5. 下列关于《论语》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

B. 《论语》是孔子本人所著。

C.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子贡所著。

D.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颜回所著。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是唐代诗人______的诗句。

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出自王勃的《______》。

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是杜甫的《______》中的名句。

4.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出自苏轼的《______》。

5.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出自曹操的《______》。

三、阅读理解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初一学生语文测试题目及答案

初一学生语文测试题目及答案

初一学生语文测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é jiàng)B. 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C.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D. 迥然不同(jiǒng rán bù tóng)答案:B2.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虽然失败了,但锲而不舍,终于取得了成功。

B.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真是鹤立鸡群。

C. 他做事总是马马虎虎,真是栩栩如生。

D. 他虽然年纪大了,但仍然精力充沛,真是老当益壮。

答案:A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B. 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不要浪费时间。

C. 他虽然学习刻苦,但是成绩一直不理想。

D. 这篇文章的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D4-10题略。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中的名句。

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

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是《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名句。

4-10题略。

三、阅读理解(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文章内容略。

1.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答案:文章通过描述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命的赞美。

2. 文章中“春回大地”一词的含义是什么?答案:“春回大地”形象地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3-5题略。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10题。

文章内容略。

6. 文章的作者是谁?答案:文章的作者是[作者名]。

7. 文章中提到的“他”是如何看待自己所取得的成就的?答案:文章中的“他”对自己的成就保持谦虚的态度,认为这是团队努力的结果。

初一语文测试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测试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测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瞠目结舌(chēng)B. 揠苗助长(yà)C. 囫囵吞枣(hú) D. 蹑手蹑脚(niè)2.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以下哪部作品?()A. 《论语》B. 《左传》C. 《史记》D. 《诗经》3.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苏轼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乐于助人。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 他虽然年轻,但是很有才华。

5.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B. 诗人表达了对春天的厌恶之情。

C. 诗人表达了对春天的无奈之情。

D. 诗人表达了对春天的冷漠之情。

6.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孟子·离娄上》。

这句话的含义是()。

A. 没有规矩就无法画出圆形和方形。

B. 没有规矩就无法建立一个完整的社会。

C. 没有规矩就无法制作出精美的工艺品。

D. 没有规矩就无法培养出良好的习惯。

7. “一日看尽长安花”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

这句话的意思是()。

A. 一天之内就看完了长安的所有花朵。

B. 一天之内就欣赏完了长安的所有美景。

C. 一天之内就体验完了长安的所有繁华。

D. 一天之内就感受到了长安的所有变化。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9.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

这句话的意思是()。

A. 站在山顶上,可以看到所有的山都显得小了。

初一语文十分钟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十分钟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十分钟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应和(hè)倔强(jué)迸溅(bèng)累赘(léi)B. 哽咽(yè)踌躇(chóu)恣意(zì)缄默(jiān)C. 蹒跚(pán)踌躇(chú)锲而不舍(qiè)缄默(jiān)D. 应和(hè)倔强(jué)迸溅(bèng)缄默(jiā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B.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篮球也打得非常好。

C.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D.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有参加今天的活动。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D.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B. 他的成绩一落千丈。

C. 他的心像石头一样坚硬。

D. 他的笑声震耳欲聋。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品德高尚。

B.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回春。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好,还乐于助人。

D. 他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B. 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C. 他学习好,品德好,乐于助人。

D. 他学习好,品德好,难道不乐于助人吗?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因为知识能改变命运。

B. 知识能改变命运,这是众所周知的。

C. 他为什么要学习?因为他知道知识能改变命运。

D. 知识能改变命运,这是不争的事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奢望 毕竟 流露
D. 渴望 究竟 显露
初一语文测试题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语言运用。

( 34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3 分)
A 、克制 闲暇 宽恕 婉转
B 、酝酿 梦寐 魁悟 伶仃
C 、挑逗 聒燥 寒喧 诱惑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B 、“神舟 ”七号载人飞船把我国航天员成功送入浩瀚的太空并实现太空行走,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
又一空前绝后的成就。

C 、尽管计算机是高科技工具,但拥有它并不意味着工作都可以事倍功半。

D 、从风格看,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各有千秋。

4.下列句子空缺处填上最恰当的词语是( )(3 分)
⑴我的惟一 是在一个自由的国家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 ⑵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
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

⑶自古文人大多在笔下给秋季染上了几许凄凉和寂寞,往往 的是伤感的诗句
A. 渴望 毕竟 流露
B. 奢望 究竟 显露
A 、嶙峋( l
níg ) B 、诅咒 (zǔ) C 、栖息
( qī)
啜泣 (chu ò) 收 敛 (niǎn) 玷污 (zh ā n)
禀告(b ǐng)
猝然 (ch 地窖(g ào) 贮蓄 (zh ù ) 雏形 凝望 (n íng)
枯涸 (h é ) 蹂躏 (l nì)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D 、藐小 懊脑 澄清 奢望
A. 每一个有志气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B. 我多么想重回故乡寻觅童年的足迹啊
C. 在遇到困难时,他听见了老师柔和的声音和关爱的眼神。

D. 我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6、选出与其他句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 )( 3 分)
A.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B.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C. 我们是一行忧愁而快乐的树。

D.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7、初一年级的你,已经有着至少六年的读书生涯了,你喜欢读一些课外名著吗?名著会把我们带入一个全新的世界,让我们在 知识的海洋里徜徉。

那么,请按照示例,说说你读了什么名著?最吸引你的情节是哪里,请概括出来?(不能再使用示例的内容)( 4 分)示例:我读的名著是《西游记》;最吸引我的情节是:孙悟空大闹天宫。

答:我读的名著是: ;最吸引我的情节是:
8. 学校举办 “推广普通话活动周 ”,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 6 分)
( 1)请你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标语。

( 3 分)
( 2)你认为在活动周中可以开展哪些活动?请列举三项。

( 3 分)
9 、综合性实践活动( 6 分)
昨天, 我还是一名天真幼稚的小学生。

今天我已自信地跨进了中学大门。

但刚进中学大门的你, 对一切都是陌生的:陌生的老师,
陌生的同学,陌生的环境,陌生的生活 ⋯⋯班上准备开展一次以自我介绍 ——这就是我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请完成以下活动内容:
( 1) 你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开场白是:。

( 3 分)
( 2) 为了让同学了解你,你可以介绍你的性格特点、爱好、人生理想或自己最喜欢的名言等,你会这样对同学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
句是( )(3 分)
说:
3 分)
10、古诗文默写( 20 分)
(1)《过故人庄》中描写出农村优美风光的诗句是
(2)《龟虽寿》中体现曹操抱负远大的诗句是
(3)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常以月寄情。

如唐代诗人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两句,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

( 4)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5)《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表达诗人因环境的幽静,山光的怡然,而俗念尽除的诗句是:山光悦鸟性,
(6)《论语十则》中,告诉我们学习要善于思考,要学会动用脑筋,将学和思结合起来的句子
是,。

(7)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
,?
(8)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 _______ , ______ ________ ”,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论语》十则的语句填空)
( 9)孔子认为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是,。

( 10)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相近的《论语》中的句子是:,。

二、文言文阅读,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 11--16 题。

( 18 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
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1、请你说说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2 分)
(1)作青云白鹤观(2 )鞭数十
12、请你翻译下面语句。

( 4 分)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译文: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译文:
13、第三段中具体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是
( 2 分)
14、第四段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所拔的“山”指的是:,所倒之“树”指的是:(3 分)
15、文中出现了几个成语,请写出两个来( 2 分)
16、《童趣》一文的作者是( 1 分),选自《》( 1 分)。

作者在童年时对着蚊子“徐喷以烟”,让蚊子“冲
烟而飞鸣”。

从这些物外之趣中,你感到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 3 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理解,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7— 21 题( 18 分)
八月的一天下午,天气暖洋洋的,一群小孩在十分卖力地捕捉那些色彩斑斓的蝴蝶。

这时,我不由自主地想起童年时代发生的一件印象很深的事情。

那时我才十二岁,住在南卡罗来纳州,常常把一些野生的活物捉来放到笼子里,而那件事发生以后,我这种兴致就被抛得无影无踪了。

我家在林子边上,每当日落黄昏,便有一群美洲画眉来到林间歇息和歌唱。

那歌声美妙绝伦,没有一件人间的乐器能奏出那么优美的曲调来。

果然,我成功了。

它先是拍打着翅膀,在笼中飞来扑去,十分恐惧。

但后来它安静下来,承认了这个新家。

站在笼子前,聆听我的小音乐家美妙的歌唱,我感到万分高兴,真是喜从天降。

我把鸟笼放到我家后院。

第二天,它那慈爱的妈妈口含食物飞到笼子跟前。

画眉妈妈让小画眉把食物一口一口吞咽下
去。

当然,画眉妈妈是知道这样比我来喂它的孩子要好得多。

看来,这是件皆大欢喜的好事情
接下来的一天早晨,我去看我的小俘虏在干什么,结果发现它已经无声无息地躺在笼子底层,死了。

我对此迷惑不解,不知发生
了什么事情。

我想,我的小鸟不是已得到了精心的照料吗?
那时,正逢著名的鸟类学家阿瑟·威利来看望我的父亲,在我家小住。

于是,我就把那小可怜儿的可怕厄运告诉了他,听后,他作了精辟的解释:“当一只美洲画眉鸟妈妈发现它的孩子被关进笼子后,就一定喂小画眉足以致死的毒莓,它似乎坚信它的孩子死了总比活着做囚徒好些。

”我听了,大吃一惊。

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捕捉任何活物来关进笼子里。

因为我知道:任何生物都有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而这种追求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17、给加点的字注音:( 2 分)
厄运()精辟()
18、第一段中,有一句话:“那件事发生后,我这种兴致就被抛得无影无踪了。

”请问:
“那件事”是指。

(2 分)
“这种兴致”是指。

(2 分)
19、阅读二、三自然段,“我”为什么要捕获一只小画眉放到笼子里?( 2分)请你评价一下“我”的这种做法。

(2分)答:
20、作者为什么“再也不捕捉任何活物来关在笼子里”?( 4 分)
答:
21 、读过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想法?现在依然有人捕鸟,请你对他们说几句话。

( 4 分)
答:
四、作文( 60 分)
25 、题目:,我想对你说
刚跨入中学大门的你,对老师、同学以及家长又有了新的认识;你渴望得到大家的理解,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同 , 也许有许多心理话想向他们说,请用你真诚的笔,写出你最真诚的心。

以“ ,我想对你说”为题 ,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作文。

要求: 600 字左右,要有真情实感,写出自己的心理话。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