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管桩试桩报告 静压
预应力管桩试桩报告计划记录静压.docx

预应力管桩试桩报告计划记录静压.docx 模板一:说明书本说明书将详细介绍预应力管桩试桩报告计划记录静压的相关内容,包括试桩报告计划记录的编制方法、静压试验的步骤及数据处理等。
以下是具体内容:1. 引言1.1 目的1.2 背景和范围1.3 参考文件2. 试桩报告计划记录编制方法2.1 试桩报告计划记录的目的和重要性2.2 试桩报告计划记录的编制步骤2.3 试桩报告计划记录的格式和内容要求3. 静压试验的步骤3.1 试桩前的准备工作3.2 静压试验的现场操作3.3 静压试验的数据采集和记录4. 静压试验数据的处理4.1 数据的整理和筛选4.2 数据的计算和分析4.3 数据结果的评价和判断5. 结论和建议5.1 试桩的合格性评价5.2 针对试桩结果的建议6. 附录6.1 试桩报告计划记录模板6.2 静压试验数据表格附件:1. 试桩报告计划记录模板2. 静压试验数据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 预应力管桩:一种通过施加预应力力,控制土层变形,增加地基承载力的桩基工法。
2. 试桩报告计划记录:对预应力管桩试验进行记录与分析的文件。
3. 静压试验:在试桩过程中,施加压力进行的一种测试方法,用于评估管桩的承载能力。
模板二:工程报告本报告将详细描述预应力管桩试桩报告计划记录静压的相关内容,包括试桩报告计划记录编制方法、静压试验的步骤及数据处理等。
以下是具体内容:1. 引言1.1 目的该报告的目的是对预应力管桩试桩进行静压试验,评估管桩的承载能力,并提供有关试桩报告计划记录的详细信息。
1.2 背景和范围预应力管桩是一种常用的桩基工法,通过施加预应力力,控制土层变形,增加地基承载力。
1.3 参考文件列出与本报告相关的参考文件。
2. 试桩报告计划记录编制方法2.1 试桩报告计划记录的目的和重要性试桩报告计划记录对预应力管桩试验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对试验过程进行记录与分析,提供有力的依据。
2.2 试桩报告计划记录的编制步骤对试桩报告计划记录的编制过程进行详细描述。
xxx工程静压管桩试桩总结【范本模板】

一、试验情况介绍1、工程概况本项目工程主要包括(1)、xx-xx段(左辅道:ZK2+565.689~ZK3+400.985,右辅道:YK2+576.590~YK3+222。
100)、xx-xx段(xx段(B段)、连接线(L段)、xx段(D段)的路面、安全、设施、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和绿化工程。
(2)、xx及xx段(左辅道:ZK9+100~ZK9+919,右辅道:YK9+100~YK9+927)的路基、路面、桥涵、排水工程、安全设施、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和绿化工程。
对xx及xx段的路基软基处理主要采用静压预应力管桩。
本次试桩位置根据设计及现场实际情况,选取在里程ZK9+318~ZK9+550段,编号分别为ZG—61—1、ZG—65-2、ZG—65-4、ZH-48—3、ZH—50—3、ZH-51—3;管桩型号C80—PHC-A400,直径d=40cm;管桩间距2。
0米至2。
5米不等,管桩桩长由23-36米不等,设计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300kN,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20kpa.压桩力为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2.0倍.2、试验目的(1)、试压桩后,全面了解该工程桩的所需终压力值桩长、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及贯入度情况.(2)、核实设计水文地质资料;(3)、确定有关各项施工工艺及参数;(4)、确定施工设备性能、工艺。
3、施工时间试桩时间:2013年6月20日~2013年6月21日4、施工人员安排:本次试桩主要人员安排情况如表1:试桩人员配备表表1二、试桩工艺及流程1、施工方法及工艺本次试桩全部采用YZY700型液压静力压桩机静压成桩的施工工艺。
(1)、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图1:预应力管桩施工工艺流程图2、试桩过程(1)、测量放线:测量组用全站仪精确放样出管桩处理范围边线控制桩.中间桩位拉钢尺准确定位,插竹钎标识.(2)、桩机就位:利用桩机上行走装置、移动行走就位,行走过程中要保持架底盘平稳,桩机就位后将行走油门关闭,然后将机架底盘调到水平固定。
预应力锚杆桩试桩报告(静压)

预应力锚杆桩试桩报告(静压)
1. 试验目的
本试验旨在通过静压试验对预应力锚杆桩进行检验,以评估其承载力和变形特性,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2. 试验方法
本次试验采用静压试验方法对预应力锚杆桩进行测试。
具体步骤如下:
1. 安装静压试验设备,包括静力计、载荷施加器等。
2. 在预应力锚杆桩上选择适当位置,确定试验点。
3. 开始施加荷载,逐渐增加荷载大小,记录相应的荷载和桩身变形数据。
4. 在达到预定的荷载值后,维持荷载持续一段时间,以测试桩身的变形稳定性。
5. 结束试验,拆卸静压试验设备。
3. 试验结果
根据试验数据和观测记录,得出以下结论:
1. 对于所测试的预应力锚杆桩,其承载力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在施加荷载过程中,桩身的变形稳定,未发生明显的沉降或位移。
2. 经过静压试验,我们对预应力锚杆桩的性能和稳定性有了更
深入的了解,可以为后续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4. 结论
本次预应力锚杆桩的静压试验结果表明,所测试的桩具有良好
的承载力和变形稳定性,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试验结果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控制。
预应力管桩试桩报告静压修订版

预应力管桩试桩报告静压修订版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目录1.工程概况 (1)2.地质岩性及水文地质 (1)3.试桩目的 (2)4.试桩工艺及方法 (2)4.1工艺流程 (2)4.2 工艺方法 (3)4.3成桩质量检验 (10)4.4人员及机械配置表 (11)5.结论 (12)6.附件 (12)预应力管桩静压法试桩工艺性总结报告1.工程概况根据设计要求,DK64+358.6~DK64+661范围内路基主体地基加固处理方式采用预应力管桩加固。
管桩布置方式为:桩径0.5m,桩间距 2.4m,正方形布置;DK64+436.5、DK64+623涵洞影响范围内桩顶设C35钢筋混凝土桩帽,桩帽尺寸1.6×1.6×0.45m,其上设0.5m厚碎石+0.1m中粗砂垫层,中粗砂内铺设一层单向塑料聚丙烯土工格栅(TGDG260型,选用一次拉伸成型,无焊接点的土工格栅),两端回折不少于 2.0m,其下铺设一层土工布。
其余预应力管桩加固范围内桩顶设C35钢筋混凝土筏板,厚0.6m。
筏板下设0.2m厚C15混凝土找平层。
管桩采用 PHC-AB500-100 型预应力管桩,桩径 0.5m,管桩直接购买合格成品运输至施工现场。
2.地质岩性及水文地质(1)1-1:人工填土;(2)2-1:淤泥,软塑,Ⅱ级,σ0=40kpa;(2)3-1:粉质黏土,褐黄色,软塑,Ⅱ级,σ0=120kpa;(2)3-2:粉质黏土,硬塑,Ⅱ级,σ0=150kpa;(2)6-3:细砂,饱和,中密,Ⅰ级,σ0=120kpa;(2)8-3:中砂,稍密~中密,饱和,Ⅰ级,γ=20kpa/?,Cu=0kpa,φu=35°,Es=20MPa, σ0=180kpa;(2)10-3细圆砾土,中密,饱和,Ⅲ级,σ0=300kpa。
(20)2-2,泥质砂岩,Ex,强风化,Ⅳ级;σ0=300kpa。
预应力管桩静压力计算

预应力管桩静压力计算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关于预应力管桩静压力计算计算参数:PHC管桩,A型,Ф500×125;Ф400×95Ф500设计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2600KN;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2600KN×2=4600KNФ400设计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1300KN;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1300KN×2=2600KN一、计算桩身允许抱压力:(规程5.2.4)PHC管桩:P≤(fce-σpc)Ajmax:桩身允许抱压力;fce:管桩离心砼抗压强度,PHC管桩为Pjmax80MPA;σpc:管桩砼有效应力,合格证显示该批桩Ф500×125为;Ф400×95为A:桩身横截面面积S=(R2-r2)Ф500管桩的桩身允许抱压力:××{(5002-2502)×}/4=(主副缸14Mpa)Ф400管桩的桩身允许抱压力××{(4002-1052)×}/4=(主副缸)规范5.2.5Ф500管桩允许最大压力小于×=(主副缸15Mpa)Ф400管桩允许最大压力小于×=(主副缸)二、计算终压力:Q=βPzeUL:静压桩的入土深度;:入土部分的静压桩竖向极限承载力;QUβ:静压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与终压力的相关系数;Pze:静压桩的终压值。
=βPze =~Pze当桩长:6米≤L≤8米 QUФ500管桩终压力:4600KN/~=(~5750)KN,取最大压力值Ф400管桩终压力:2600KN /~~3250) KN,取最大压力值=βPze =~Pze8米<L≤15米 QUФ500管桩终压力:4600KN/~=(~4600)KN,取最大压力值Ф400管桩终压力:2600KN /~=~2600) KN,取最大压力值=βPze =~Pze15米<L≤23米 QUФ500管桩终压力:4600KN/~=(~4600)KN,取最大压力值Ф400管桩终压力:2600KN /~=~2600) KN,取最大压力值 L>23米 Q=βPze =~PzeUФ500管桩终压力:4600KN/~=(4600~)KN,取最小压力值Ф400管桩终压力:2600KN /~=(2600~ KN,取最大压力值。
预应力管桩试桩报告材料

预应力管桩试桩报告材料
一、试验目的
本次试验目的是为了验证预应力管桩静压试桩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检测其在承载荷载下的变形情况,为实际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二、试验材料与设备
1.试验材料:预应力钢束、混凝土、预应力钢筋、钢管。
2.试验设备:静压试验机、沉降规测仪器、荷载计、应变计等。
三、试验方法
1.预制管桩:按设计要求预制管桩,保证管桩的质量和尺寸。
2.现场施工:将预制的管桩按照设计要求安装到地基中,保持管桩的垂直度和对中度,然后灌注混凝土。
3.现场试验:针对每个试验桩进行静压试验,先按设计要求加压到规定值,然后保持一段时间,记录不同阶段的载荷与沉降数据。
4.数据处理:根据试验数据进行分析,计算试验桩的承载力、变形等参数。
四、试验结果与分析
1.承载力分析:
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出每个试验桩的承载力,并与设计要求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试验桩的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满足工程需要。
2.沉降分析:
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出试验桩在不同阶段的沉降情况,并与设计要求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试验桩在加载过程中的沉降较小,变形符合要求。
3.变形分析:
通过应变计测量试验桩不同部位的应变变化情况,计算出试验桩的变形参数。
结果显示,试验桩的变形较小,满足工程要求。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通过本次试验,验证了预应力管桩的静压试桩可行性和有效性,证明了其在承载荷载下的变形情况符合要求。
2.建议:
在实际施工中,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预应力管桩的制作和安装,确保其质量和尺寸的准确性。
同时,应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压浆工艺,确保灌注混凝土质量。
预应力管桩试桩报告

目录1.工程概况 (1)2.地质岩性及水文地质 (1)3.试桩目的 (2)4.试桩工艺及方法 (2)工艺流程 (2)工艺方法 (3)成桩质量检验 (8)人员及机械配置表 (8)5.结论 (10)6.附件 (10)预应力管桩静压法试桩工艺性总结报告1.工程概况根据设计要求,DK64+~DK64+661范围内路基主体地基加固处理方式采用预应力管桩加固。
管桩布置方式为:桩径,桩间距,正方形布置;DK64+、DK64+623涵洞影响范围内桩顶设C35钢筋混凝土桩帽,桩帽尺寸××,其上设厚碎石+中粗砂垫层,中粗砂内铺设一层单向塑料聚丙烯土工格栅(TGDG260型,选用一次拉伸成型,无焊接点的土工格栅),两端回折不少于,其下铺设一层土工布。
其余预应力管桩加固范围内桩顶设C35钢筋混凝土筏板,厚。
筏板下设厚C15混凝土找平层。
管桩采用 PHC-AB500-100 型预应力管桩,桩径,管桩直接购买合格成品运输至施工现场。
2.地质岩性及水文地质(1)1-1:人工填土;(2)2-1:淤泥,软塑,Ⅱ级,σ0=40kpa;(2)3-1:粉质黏土,褐黄色,软塑,Ⅱ级,σ0=120kpa;(2)3-2:粉质黏土,硬塑,Ⅱ级,σ0=150kpa;(2)6-3:细砂,饱和,中密,Ⅰ级,σ0=120kpa;(2)8-3:中砂,稍密~中密,饱和,Ⅰ级,γ=20kpa/?,Cu=0kpa,φu=35°,Es=20MPa, σ0=180kpa;(2)10-3细圆砾土,中密,饱和,Ⅲ级,σ0=300kpa。
(20)2-2,泥质砂岩,Ex,强风化,Ⅳ级;σ0=300kpa。
(20)2-3,泥质砂岩,Ex,弱风化,Ⅳ级;σ0=400kpa。
本工点地处,河流一级阶地,地势平坦,海拔高度一般以21m-25m 为主,沿线地表水系发育,沟渠密布,多堤埦、鱼塘,具有明显的水网化特点。
沿线均开辟为村舍、稻田。
有村级道路相通。
预应力管桩试桩总结报告

管桩施工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平铁路FPZQ-4标DK82+380-DK82+450段预应力管桩试桩总结报告编制:审核:批准:日期:目录一、编制依据 (2)二、工程概况 (2)1、总体概况 (2)我分部主要承担FPZQ-4标段平潭岛内线下工程,分部起点里程DK76+901.095,终点为本项目终点DK88+099.55,全长11.2km。
在DK85+700~DK88+850段设平潭车站,长3150m,DK85+700前接区间路基工地,DK88+850后接平潭站维修工区。
区间段路基及站场段路基软基加固主要采用CFG桩、预应力管桩、高压旋喷桩三种方法。
预应力管桩规格有PHC-AB-500-100型和PHC-AB-400-95型两种,其中路基采用PHC-AB-500-100型总数量为250374m,框架涵采用PHC-AB-400-95型总数量为5328m,框架桥下采用PHC-AB-500-100型总数量为39935m。
路基桩顶设置1.6×1.6×0.45m(厚)的钢筋混凝土桩帽,桩帽之间采用钢筋连接,桩顶帽设0.6m厚碎石垫层,内铺两层单向拉伸高强度土工格栅,其极限抗拉强度不小于260KN/m,毎侧回折不小于3.0m;框架桥涵桩顶直接伸入承台0.8m。
(2)2、试桩概况 (3)三、试验目的 (4)四、资源配置 (4)1、施工组织机构 (4)根据施工情况,分部按照职能明确、精干实效、运转灵活、指挥有力、确保安全的原则,专门成立预应力管桩试桩施工领导小组,配备业务能力强、具有经验丰富的一线施工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专业的施工队伍,按照上级单位施工文件的要求组织进场施工。
预应力管桩施工配备人员见表1。
(4)2、施工队伍及人员安排 (5)3、试桩测量仪器设备 (6)五、试桩施工流程 (6)1、试桩控制 (6)(1)场地平整:在机械设备进场前平整好场地,标记处理场地范围内地下构筑物及管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地质岩性及水文地质 (1)
3.试桩目的 (2)
4.试桩工艺及方法 (2)
4.1工艺流程 (2)
4.2 工艺方法 (3)
4.3成桩质量检验 (5)
4.4人员及机械配置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结论 (7)
6.附件 (7)
预应力管桩静压法试桩工艺性总结报告
1.工程概况
根据设计要求,DK64+358.6~DK64+661范围内路基主体地基加固处理方式采用预应力管桩加固。
管桩布置方式为:桩径0.5m,桩间距2.4m,正方形布置;DK64+436.5、DK64+623涵洞影响范围内桩顶设C35钢筋混凝土桩帽,桩帽尺寸1.6×1.6×0.45m,其上设0.5m 厚碎石+0.1m中粗砂垫层,中粗砂内铺设一层单向塑料聚丙烯土工格栅(TGDG260型,选用一次拉伸成型,无焊接点的土工格栅),两端回折不少于 2.0m,其下铺设一层土工布。
其余预应力管桩加固范围内桩顶设C35钢筋混凝土筏板,厚0.6m。
筏板下设0.2m厚C15混凝土找平层。
管桩采用 PHC-AB500-100 型预应力管桩,桩径 0.5m,管桩直接购买合格成品运输至施工现场。
2.地质岩性及水文地质
(1)1-1:人工填土;
(2)2-1:淤泥,软塑,Ⅱ级,σ0=40kpa;
(2)3-1:粉质黏土,褐黄色,软塑,Ⅱ级,σ0=120kpa;
(2)3-2:粉质黏土,硬塑,Ⅱ级,σ0=150kpa;
(2)6-3:细砂,饱和,中密,Ⅰ级,σ0=120kpa;
(2)8-3:中砂,稍密~中密,饱和,Ⅰ级,γ=20kpa/?,Cu=0kpa,φu=35°,Es=20MPa, σ0=180kpa;
(2)10-3细圆砾土,中密,饱和,Ⅲ级,σ0=300kpa。
(20)2-2,泥质砂岩,Ex,强风化,Ⅳ级;σ0=300kpa。
(20)2-3,泥质砂岩,Ex,弱风化,Ⅳ级;σ0=400kpa。
本工点地处,河流一级阶地,地势平坦,海拔高度一般以21m-25m 为主,沿线地表水系发育,沟渠密布,多堤埦、鱼塘,具有明显的水网化特点。
沿线均开辟为村舍、稻田。
有村级道路相通。
地层岩性及
工程地质特征如下: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3.试桩目的
①核实设计水文地质资料;
②确定有关各项施工工艺及参数;
③确定施工设备性能、工艺和施打顺序;
④确定停止沉桩的控制标准。
试桩范围:
DK64+364.27(桩号:S1,S2)设计桩长16.5m、DK64+450(桩号:S3)设计桩长16m、DK64+470(桩号:S4)设计桩长16m,作为此段预应力管桩成桩工艺性试验桩。
4.试桩工艺及方法
4.1工艺流程
本次试桩使用静压法沉桩的施工方法,工艺流程详见《施工工艺流程图》,施工顺序是:
施工准备→原地面处理→测量放样(定位布孔)→打桩机就位→吊桩→插桩→沉桩→沉入下一节→沉桩至设计标高→验收→打桩机移位
管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4.2 工艺方法
4.2.1 施工准备
编制试桩方案并报审,编制试桩工艺作业指导书及技术交底,并分级完成现场交底;
预应力管桩选用C80预制管桩,型号为 PHC-AB-500-100,进场材料报验、检测报告手续完善;根据桩位平面图进行施工测量放样,详见图 1
图1
设备选型:试桩选用JVY800H静压桩机,静压法沉桩,配重800吨,并完成设备的进场报验、检修及标定工作。
试桩参数:压桩力以最后三次不小于2倍单桩设计承载力(维荷3分钟),累积下沉≤10mm为停压控制标准。
试桩时间:2016年 7月15日
4.2.2 原地面处理
对预应力管桩原地面处理。
施工前清除地表种植土、垃圾土等,回填素土至设计桩顶标高以上,进行平整场地并压实。
对现场进行布置,规划施工设备移动、作业的线路。
在作业区域外设置临时排水系统,确保作业场地无积水,试桩作业场地详见图2。
图2
4.2.3 测量放样
按照设计图纸的桩位在现场进行布桩,使用全站仪精确放样出桩
位中心和量测边桩位置,并用灰线标示。
预应力管桩布桩详见图3。
图3
4.2.4 机械就位
JVY800H静压桩机,利用桩机上行走装置、移动行走就位,行走过程中保持桩架底盘平稳,桩机就位后将行走油门关闭,然后将机架底盘调到水平固定。
采用打桩机自带垂直度调整器控制护臂垂直度,确保了预应力管桩桩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
JVY800H静压桩机就位调整平衡。
图4
4.2.5 桩起吊就位
管桩运至现场存放在场地坚实、平整的场地内,桩堆放底层在距两端2m(0.2L)吊点位置垫放枕木垫枕,垫枕支撑点在同一平面上堆放层数不超过三层,不同规格的桩分开堆放,并采用钢管架支撑外缘方式防止管桩滚动。
2016年7月15日沉桩时采用单点捆绑法,绑点位于桩头1.8米处(0.2L),管桩在起吊、装卸时保持平稳,轻起轻放。
当管桩桩头插入地下0.5m后,由现场专职测量人员采用水平靠尺进行监控,监测沉桩机上的水平仪的气泡居中。
观测时,上端与下端的垂直度偏差≤0.5%。
通过桩机操作室水准泡调平机身,须保持位置及方向正确。
附加水平靠尺进行检查,详见图5
图5
桩在入土前,在桩机上每间隔1m画出标示线,以便在施工中观测、记录各类地层的贯入度和压桩力。
对准桩位后,开始沉桩,保证桩的垂直度,入土达到2m深度,确认方向无误后,开始正常沉桩,试桩S1设计桩长13m,S2设计桩长14m,S3设计桩长14m,选用现场为13m、14m、15m。
其中S1连续贯入11m,沉桩过程连续进行,中
途未停顿,过程中未出现异常情况最终压力值达到9Mpa,对应压桩力295.3t,并复压3次,维荷3分钟,累积贯入度为2mm。
S2连续贯入11.2m,沉桩过程连续进行,中途未停顿,过程中未出现异常情况最终压力值达到9Mpa,对应压桩力295.3t,并复压3次,维荷3分钟,累积贯入度为3mm。
S3连续贯入11.3m,沉桩过程连续进行,中途未停顿,过程中未出现异常情况最终压力值达到9Mpa,对应压桩力295.3t,并复压3次,维荷3分钟,累积贯入度为3mm。
图 7
JVY800H静压桩机,逐排进行施做。
试桩S1和S2、S3最终贯入度为11m,11.2m,11.3m ;压桩力以最后三次不小于2倍单桩设计承载力(维荷3分钟),累积下沉≤10mm为停压控制标准。
均达到规范要求。
施工前结合设计桩长和实际单桩长度进行配桩,配桩按设计长度将设计长度小数收整,取整米数。
打入桩时直接将桩头打至设计标高,减少截桩数量。
2016年5月4日,截桩采用环切工艺,采用截桩机截桩。
截桩详见图10、图11。
桩头处理后,进行桩基完整性检测和单桩承载力检测准备。
图10 图11
4.3成桩质量检验
采用低应变检测方法进行桩身完整性进行检验,采用平板荷载试验检测单桩承载力,荷载采用混凝土预制块,总重 205吨,大于设计83.9吨的 2.4 倍,检测结果分别为(S1)桩长11m、单桩承载力满足设计承载力839KN、(S2)桩长11.1m、单桩承载力满足设计承载力839KN、(S3)桩长11.2m;单桩承载力满足设计承载力839KN,试验报告详见附件,试验照片见图12、图13。
图 12 图13
4.4人员及机械配置表
施工机具配置表
辅助设施与机具:小推车、重锤、水准仪、全站仪、测绳、钢尺等。
现场管理人员配置表
现场作业人员配置表
5.质量检测结果
2016年7月15日至2016年7月18日,现场进行低应变动力试验和单桩载荷试验,桩身完整性较好,承载力和沉降量为(S1)1678KN,2.35mm;(S2)1678KN,3.19mm;(S3)1678KN,5.23mm满足承载力不小于839KN,沉降量不大于40mm,符合设计要求。
6.试桩成果总结
6.1施打顺序:试桩S1和S2试打完毕后,地面有轻微隆起情况,根据S1和S2地面隆起情况,为避免此情况,可采取跳桩施工。
6.2根据试桩结果,确定静压机可满足设计要求。
6.3根据试桩结果,。
6.4贯入度:
PHC 桩压桩力确定:(S1)终压值为9Mpa;(S2)终压值为9Mpa;(S3)终压值为9Mpa,(
最后3次复压,并维荷三分钟的累积贯入度:(S1)1mm;(S2)3mm;(S3)3mm,均小于10mm。
通过该段预应力管桩试桩试验,确定并验证了我部在施工时采用的机械设备、管桩材质、最终贯入度取值及施工工艺是切实可行的,JVY800H静压桩静压沉桩施工方法,成桩的速度快、质量符合要求,且扰动土较少,对附近建筑物影响较小,可以指导本段路基以后大规模预应力管桩桩施工。
7.附件
附件 1 原材料合格证
附件 2 设备报审
附件 3 施工记录
附件 4 桩检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