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大桥斜拉桥补充初步设计汇报系统

合集下载

东海大桥主通航孔斜拉桥施工介绍

东海大桥主通航孔斜拉桥施工介绍

钢管桩
-40.0
导管架结构示意图
上海建工集团
导管
斜撑
水平撑
导管架结构示意图
上海建工集团
2、导管架法和常规法方案比较:
施工工艺 比较项目 1、适用范围 导管架法 常规散打散拼法 备注
比较适用于海比较适用于风平浪静、导管架法减少了海上的施工强度和施工和 况恶劣的海域 流速不大的海域 周期。 整体定位,插、 导管架法是装配式施工,可以整体吊装、 单根桩定位,桩位较 2、沉桩 打桩方便,易 定位; 难控制 控制 常规法只能散打散拼。 导管架着地,钢管桩水下部分通过导管架 也相互连接,大大缩小了桩的自由长度; 3、结构受力 整体性好 整体性较差 常规法钢管桩水下部分无法连接,自由长 度长,受弯矩大。 导管架法在岸上制作焊接,沉桩时导管架 4、施工安全、 依靠自身稳定; 容易保证 较难保证 质量 常规法全部在海上现场进行焊接,沉桩时 单桩稳定较难保证。 5、材料用量 较多 较少 导管架法受海况自然条件影响少,能大大 缩短工期; 6、施工工期 工期短 工期长 常规法受海况自然条件影响大,很难缩短 工期。
上海建工集团
3、导管架的制作安装
每个导管架平台由两个导管架组成,导管架在船厂制作完成后 用船运输到桥位。 导管架安装时将起吊钢丝绳、调节钢丝绳和GPS天线系到导管 架上,并进行调试,然后起吊;当起吊到预定位置后,移动浮 吊进行导管架的精确定位,满足要求后进行进行导管架下沉安 装;当导管架底部距海床面0.5米时暂停下沉,进行导管架的第 二次测量定位,满足要求后下沉就位。就位后立即进行四个角 点钢管桩的插打,然后再进行其它部位钢管桩的插打。
上海建工集团
东海大桥主通航孔
斜拉桥施工
上海建工集团
工程概况

东海大桥_标主桥斜拉桥预应力混凝土桥面板的施工技术

东海大桥_标主桥斜拉桥预应力混凝土桥面板的施工技术

墩从 0 号块对称地向中跨和边跨方向安装, 中跨和 边跨方向各设一组龙门, 每组龙门分左右幅 2 台, 在 横桥向交错前后布置。 311 预制场内至桥面的转运
对于西主桥, 桥面板由平板车转运至 PM 472 墩
取出橡胶棒。
加宽平台后, 由墩位起吊龙门提升至桥面上。提升龙
(7) 混凝土强度达到015 M Pa 后, 拆除堵头板, 用 毛刷或水枪清洗预制板接缝连接面的砂浆, 露出石子。
图 4 桥面板安装流程 © 1994-2006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006 年 第 3 期 刘国波等: 东海大桥 标主桥斜拉桥预应力混凝土桥面板的施工技术
预制场预制及存梁区场地需先经过硬化, 要求 场地地基承载力不小于 011 M Pa, 台座与场地接触 表面施工前凿除表面松散层并清理干净。 台座均采 用混凝土扩大基础, 混凝土强度等级统一为C25。
预 制台座平面尺寸为 744 cm ×423 cm , 厚为 30 cm , 混凝土一次浇筑完成, 要求混凝土表面收浆 次数不少于 2 次, 并在混凝土初凝后再收浆 1 次, 表
关键词: 东海大桥; 颗珠山大桥; 桥面板; 预制; 施工技术
1 工程概况 东海大桥 标主桥—— 颗珠山大桥, 主桥上部
结构采用钢混凝土叠合梁, 与钢梁结合成一体的钢 筋混凝土桥面板分预制板和现浇缝两大部分。 预制 桥面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60, 共 536 片, 206 种规 格。桥面板设纵向及横向预应力束, 桥面板间钢筋以 焊接形式连接, 接缝用C60 混凝土现浇。桥面板存放 龄期不少于 5 个月。
(8) 预制板采用覆盖薄膜或土工布并洒水养护。 预制板养护期不小于 7 d。 216 桥面板的预制顺序

东海大桥斜拉索吊装方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东海大桥斜拉索吊装方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一、工程概况:东海大桥V标主航道桥为双塔单面扇形双索斜拉桥,主塔为花瓶式。

主跨420米,全桥长度(73+132+420+132+73)830米。

塔高150米,桥面宽33米,主梁为钢箱梁结构,全桥标准段共24×4段,非标段10段,中跨合拢段1段,标准段长8米。

斜拉索采用塑包平行钢丝束,钢丝采用Φ7镀锌钢丝,护套采用双层,内层为黑色高密度聚乙烯,外层为白色高密度聚乙烯。

斜拉索共有192根,单索最短为NMC1索,索长59.3米,重2.168吨。

最长索为NSC24索,索长227.606米,重19.4吨。

本桥塔上锚固为单塔双孔式,锚固端支座分为两种:齿块锚固端和钢锚梁锚固端。

斜拉索锚具均采用张拉端冷铸锚,锚具按钢丝丝数编排分别为121Φ7,139Φ7,163Φ7,187Φ7,211Φ7,223Φ7,241Φ7,265Φ7,283Φ7,共九类。

二、施工流程安装钢锚梁→软牵引系统与索头连接→挂索→展索→桥面索头锚固→软牵引张拉完成斜拉索安装→张拉→成桥后索力调整1、钢锚梁安装(一)、概况东海大桥V标斜拉桥主塔塔上锚固为单塔双孔式,锚固端支座分为两种,即齿块锚固端和钢锚梁锚固端,本桥钢锚梁总数为64件,种类为16种,施工时,每一对钢锚梁安装完成后,挂上相应的斜拉索,自下而上依次进行。

(二)、施工流程分类→清理→起吊→安装→焊接1)、分类未起吊前,应按图纸要求将16种钢锚梁的规格与塔内支座索道孔号对号入座,挂上标牌,避免错装。

2)、清理找出需要安装的锚固梁后对其进行清理,清除表面油污浮锈,以保证焊接时的质量。

3)、起吊挂索前,先安装对应的锚固梁,梁自重在0.6吨,塔吊起吊后从塔顶的人孔放进塔柱内,然后转换给塔顶5吨卷扬机,由卷扬机吊到相应的牛腿上。

4)、安装钢锚梁放置在牛腿上后,利用撬杠或手拉葫芦调整钢锚梁位置,使塔上索道孔与钢锚梁上锚座孔同心,然后点焊固定位置,验收合格后,按设计要求进行焊接。

东海大桥施工汇报2

东海大桥施工汇报2
中铁大桥局集团二公司东海大桥Ⅲ-1标段项目部
⑷导管架基础栈桥、平台施工
①导管架制造:导管架考虑平躺制造。 ②导管架运输:a.岛上制造的导管架由浮吊翻
身起吊,直接吊运到墩位下放;b.委外加工 导管架由大型驳船运制墩位,再由浮吊起吊 下放。 ③钢桩制造与运输:在芦潮港卷制,岛上接 长,由驳船运至墩位。
中铁大桥局集团二公司东海大桥Ⅲ-1标段项目部
②PM445护筒群导管架实施 PM445墩设计为两个独立的护筒群导管架,综合各方 面因素,制造场地选择在距乌龟岛7海里的沈家湾墩 身出海码头。护筒群A平面尺寸为20 m (长) x18.125 m (宽)x30(高)m;护筒群B平面尺寸20 m (长)x 14.0(宽) m x30(高)m。护筒群导管 架单重达700~800多吨。围堰侧板底部按照实测地 形进行放样。
⑤保证导管架的下沉垂直度的几点措施:
a. 超声波测深,绘制海底地形图,根据海 底地形确定每根导管的底部标高。
b.覆盖层深的区域,由浮吊进行调平。 c.覆盖层浅的区域,提出水面,割除底部 高出部分导管,重新下放。
⑸导管架基础的优点
①导管架减少了桩与桩之间海上连接的工作 量,绝大部分连接系可在陆上完成,进行 工厂化生产。施工速度快。
㈢顶推箱梁施工
• 1、工程概况 • 东海大桥Ⅲ-1标段顶推梁部分上部构造为8×50m
双幅等跨连续箱梁。该顶推箱梁位于R=2500m的 圆曲线上。箱梁顶板宽15.25m,底板宽7.25m,梁 高均为3.5m。梁体每幅平均重为28.81t/m,每幅桥 预制梁共分为17个节段梁体采用C50海工混凝土。 • 钢导梁全长37.5m,为不等高、变截面钢板梁结构, 两片主梁中心距为6.27 m, 主梁与箱梁腹板对齐, 主 梁前端高2.05 m, 后端高3.57 m,单幅总重约90t。

东海大桥健康监测系统初步设计

东海大桥健康监测系统初步设计
监测内容可扩展性;
软件功能模块具有扩展和升级性; 硬件设备具有可更换、扩展性。
20
三、监测区段、内容及监测点的确定
1.实时监测区段的确定 2.定期监测区段的确定 3.监测内容的确定 4.监测断面及监测点的确定

主航道斜拉桥 颗珠山斜拉桥 混凝土连续梁桥
21
三. 监测区段、内容及监测点的确定
8
一. 项目概述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是一个以桥梁结构为平台, 应用现代传感器、通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优化 组合环境监测、结构监测、交通监测、设备监测、 综合报警、数据分析处理、桥梁结构评估各功能子 系统为一体的综合监测系统,它实时或定期监测桥 梁在各种环境、荷载等因素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并 能有效地提供桥梁养护的科学依据,显著提高桥梁 的整体管理水平,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桥梁安 全运营、预诊断桥梁病害和延长桥梁使用寿命。
28
监测方式
实时监测
人工检测
定期监测
大 风 钢 结 气 构 温 疲 度 劳
索 结 梁 力 构 塔 温 位 度 移
差 异 沉 降
梁 梁 梁 整 应 、 体 力 塔 变 动 形 力
水 文 波 浪
基 索 础 力 冲 刷
桥 面 变 形
氯 离 子 侵 蚀
29
三、监测区段、内容及监测点的确定
4. 监测断面及监测点的确定
4区段
1000吨级辅助航道桥 (80+140+140+ 80米变高度连续梁)
6区段
第四非通航孔区(570米跨等高度连续梁)
7区段
500吨级辅助航道桥 (90+160+160+90 米变高度连续梁)
23
三. 监测区段、内容及监测点的确定

跨海大桥(双索面斜拉桥)总体施工方案

跨海大桥(双索面斜拉桥)总体施工方案
5、海底管线的影响
本工程桥址区海域附近有多条用于供电、通讯的电缆和光缆,且还有来自东海大陆架的油气管道通过,大桥施工过程中,必须根据海底电缆及油气管线安全工作运行要求,采取切实可靠的安全保护措施,确保管线的安全。

1、道路等级标准:高速公路
2、设计速度:80km/h
3、桥面宽:六车道+紧急停车带,桥面总宽不小于31.5m
(三)水文
1、潮汐、水位
本海区潮汐类型属非正规半日浅海潮型,每个潮汐日有两次涨潮和两次落潮的过程、日不等现象较为明显。桥区潮汐特征值见下表:
站位
潮汐特征值
芦潮港站
(1978~1994)
小洋山测站
(1997.8~1999.8)
平均海平面(m)
0.23
0.30
平均高潮位(m)
1.86
1.66
平均低潮位(m)
(五)施工环境
1、工程地理位置
拟建####跨海大桥北端的芦潮港镇为一港口城镇,位于南汇县东南,南芦公路直达,交通方便。小乌龟位于舟山群岛西北部的崎岖列岛,长江口和杭州湾的汇合处,行政区划隶属于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大洋镇。地理概略位置为东经121º58′06″~122º09′23″,北纬30º33′52″~30º39′42″,南距宁波北仑港约90km,北距长江口灯船约65km。大洋山有轮船航班通往上海、宁波、嵊泗等地。
总体施工方案
一、编制范围、依据及原则
(一)编制范围
本次施工方案投标范围为里程K0+000~K26+700的桥梁工程,即始于芦潮港处旧大堤,终至浙江嵊泗县崎岖列岛的小乌龟岛,全长26.7km。
施工方案编制的工程内容为上述范围内全桥的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包括钻孔桩桩基、桥梁承台、墩身帽、车行道梁,不包括打入桩桩基、桥面系、照明、监控、桥墩防撞设施等,但工期安排应予以考虑。

中国第一座外海跨海大桥-东海大桥工程的技术创新

中国第一座外海跨海大桥-东海大桥工程的技术创新

中国第一座外海跨海大桥-东海大桥工程的技术创新黄融提要:本文通过对东海大桥工程概况的简要介绍,以及对东海大桥工程中的主要技术创新作了简要的描述,着重提出了外海跨海大桥的建设所需要重点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

目前,在跨海大桥建设领域,我国无论是在设计理论、技术规范还是施工技术、施工设备等方面均还存在欠缺,需要在技术创新方面不断加大力度,以全面提升我国桥梁建设的水平。

关键词:东海大桥概况工程特点工程技术创新东海大桥工程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集装箱深水枢纽港区的重要配套工程,建成后为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的陆路集疏运和供水、供电、通讯等提供服务。

连接远离陆域逾31km的外海孤岛,地处海洋环境,是我国目前最长、也是我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外海跨海大桥。

东海大桥工程的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桥梁建设真正从江河跨向了海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未知领域,体现了中国桥梁建设者的胆略和水平。

东海大桥工程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创新和实践:一是从设计施工的技术方案上进行了创新,二是从施工所用的成套设备上进行了创新,三是从海上施工安全的措施上进行了创新。

我们的体会是,只有依靠不断技术创新,通过组织攻关形成技术优势,才能解决在海洋环境中桥梁施工的关键问题,最终实现快速、安全、高质量地建设好我国第一座外海跨海大桥的目标。

东海大桥工程的建成,充分体现了我国二十一世纪的建桥水平,同时也为今后我国跨海工程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东海大桥工程概况东海大桥工程起始于上海南汇芦潮港,跨越杭州湾北部海域,在浙江省嵊泗县崎岖列岛的小洋山岛登陆,全长约32.5km。

大桥标准桥宽31.5m,分上下行双幅桥面,采用双向六车道加紧急停车带的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80km/h,设计荷载等级为汽车-超20级、挂车-120,并按全桥集装箱重车满布,车辆轴距为10m 进行计算复核。

大桥设计基准期为100年,按地震烈度7度进行抗震设防。

大桥浅滩段上部结构以30m多跨连续预应力混凝土等高度箱梁结构为主,梁高1.6m。

东海大桥主航道斜拉桥总体设计

东海大桥主航道斜拉桥总体设计

由于结构处于腐蚀强烈的海洋环境, 因而需采 取高标准的防腐措施以确保结构在设计使用寿命年 限内的安全和满足正常的使用功能。本桥在方案构 思时即从设计概念上采用有利于提高耐久性的结构 形式和构造细节, 并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 以使施工 容易达到设计要求。 钢 2 混箱形结合梁钢结构部分外表面采用电弧 喷铝长效防腐, 其组成为电弧喷铝底层、 环氧云铁封 闭漆和聚氨酯面漆。钢箱梁内表面采用重防腐涂料 涂装体系, 同时将钢箱梁封闭起来使其成为一个密 封的空间, 安装抽湿系统来控制内部湿度, 以有效阻 止钢箱梁内表面的腐蚀。混凝土桥面板同时采用高 性能混凝土和保证最外层钢筋净保护层等措施进行 防腐。钢和混凝土的结合界面是主梁防腐的薄弱地 方, 除采用预应力结构和高配筋率等措施提高混凝
图 !" 主塔布置示意
土板自身的抗裂、 抗冲击能力外, 在结合界面涂刷环 氧涂层以提高结合面钢结构的耐久性, 并沿所有结 合面周边在混凝土上切缝, 填充高强防水密封材料, 以确保结合部位的密封。 主塔墩、 边墩和辅助墩墩身及承台的防腐采用 与混凝土桥面板同样的措施。上塔柱内有锚固斜拉 索用的钢锚梁, 和主梁内部一样, 除自身采用重防腐 涂料涂装外, 还在上塔柱内采用抽湿防腐。 钻孔灌注桩采取提高混凝土密实性和加大最外 层钢筋的混凝土净保护层厚度等措施进行防腐, 钢 管桩采取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3 环氧重防护涂层 3 钢管桩富裕厚度 3 桩内混凝土填芯等措施防腐。 $" 结" 语 东海大桥主航道桥作为我国第一座真正在外海 建造的大跨度斜拉桥, 其设计及工程实践也就具有 开拓性的意义。为满足东海大桥特定条件而提出的 钢 2 混箱形结合梁, 丰富了斜拉桥的结构形式。 东 ( 下转第 $1 页)
主塔上塔柱约 - " . 斜拉索锚固在与塔壁刚接的 钢锚梁上, 其余直接锚固在塔壁上。为了平衡斜拉 索在塔壁上产生的拉力或边、 中跨斜拉索间不平衡 水平分力, 在整个上塔柱均布置有环向预应力钢筋。 ! & # ’ 斜拉索 斜拉索采用扇形中央平行索面, 索面横桥向间 距 -& % !, 每塔每索面共 -) 对斜拉索, 梁端索距 + !, 塔端索距约 -& - !, 全桥共 $0- 根斜拉索。斜拉 斜拉索规格共 0 种, 索采用 !, !! 镀锌平行钢丝, 最小规格 $-$ !, !!, 最大规格 -+. !, !!。 ! & $ ’ 下部结构 主塔墩及辅助墩均采用钻孔桩基础, 主塔墩每 墩设 .+ 根 !-& * ! 钻孔桩, 桩长为 $$% !; 辅助墩设 $) 根 !-& * ! 钻孔桩, 桩长为 +* !。为提高钻孔桩 桩底承载力, 桩底设置注浆盘, 桩身混凝土灌注完毕 后利用探测管实施桩底压浆。边墩采用钢管桩基 础, 每墩设 -- 根 !$& * ! 钢管桩, 桩长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加劲梁采用全钢箱断面的斜拉桥方 案为例说明孔跨布置优化情况。
跨度布置方案 项目
中跨挠跨比
塔 根 弯 距 ( Mmax 、 Mmin ) 集 单位: t.m
卡 斜拉索最大应 力幅 Mpa
边跨
中跨
中跨挠跨比
汽 超
塔 根 弯 距 ( Mmax 、 Mmin ) 单位: t.m
20 斜拉索最大应
边跨
力幅 Mpa
第二章:建桥条件
工程地质 桥位第四纪松散地层厚度约160~220m。工程地质条 件相对简单,根据详勘中间报告可选择⑦1、⑦2层作桩 基持力层,深度 -50~-56m左右。
• 气象 多 年 平 均 气 温 在 15.8℃ 左 右 , 历 年 最 高 气 温 37.5℃,历年最低气温-7.9℃,最热月平均气温 27.0℃,最冷月平均气温6.0℃。降水日数:134 天 / 年 , 降 雪 日 数 :5 天 / 年 。 实 测 最 大 风 速 35.0m/s(风向NNE)。大风日数年平均24.3天。
力线传递有转折,不顺 畅,有时无法与周围环 境很好地协调,特别是 当桥下净空较高时。
力线传递顺畅, 通过不断地向上 收缩,给人以稳 定和向上的感觉。 拉索面与塔柱的 倾斜方面一致, 给人以静态的稳 定感。仅适用双 索面
基础尺寸较大。 需要设置中横梁, 施工复杂。是属 于很大众化的一 种,给人以较普 通的感觉。
过桥管线
水管在斜拉桥区段因受主梁的限制,无论采用单索面还是双索面, 水管只能从桥面通过,但中央分隔带宽度仅一米因此需要加宽桥面。 如下图所示。
第五章:桥型方案比较
孔跨布置优化:
斜拉桥边跨、锚跨的跨度可进行相应 的调整。经计算分析比较,锚跨由94m 调整到70m左右跨度,对斜拉桥结构受 力有力,提高结构刚度效果明显。
• 桥渡水文及冲刷计算
芦潮港站年最大落潮差频率计算成果图
桥址断面潮位和流速过程套绘图
桥址两端潮位对比图
水 文 综 合 成 果 表
水文冲刷计算成果表
位置
主航道桥岸侧辅助墩 主航道桥主墩
主航道桥岛侧辅助墩
一般冲刷线 高程(m)
-14.00 -14.00 -16.96
局部冲刷线高程 (m)
-21.64 -23.08 -25.14
190
300
通航净空高度 (m) 40
考虑桥轴线与水流夹角及设施等因素,实际取用主孔跨 度420m, 经船模试验验证,主孔跨度420米是合适的。
(10)船撞力
船舶撞击力表
单位:吨
桥孔 主通航孔 主通航孔
DWT P 顺 P 横 10000 2000 4000 5000 1500 3000
(11)地震烈度 按地震烈度Ⅶ度进行抗震设计。通航孔重要系数采用 1.7。
• 5.2.1 主塔外形
5.2 主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塔形
H形
钻石形
A字形
倒Y形
优点 缺点
完全竖直的塔 柱时,十分便 于施工。可以 保证斜拉索均 在同一个平面 内,大大简化 锚固系统的设 计。
其缺点是拉索 不能对主梁的 抗扭刚度提供 帮助。
优雅美观,给人以苗条 轻盈的感觉美。桥面以 下的塔柱,通过向内收 缩,可以大大地减小基 础的尺寸。目前较广泛 地使用于斜拉桥中。
3. 合理的边、中跨比值,应使得斜拉桥舒展、美观。
承台标高:
承台高程的确定要综合考虑下列因素: a. 潮位 b.桩基础受力 c.桩基防腐蚀 d.防撞 e.桥梁景观 经综合比较,将承台底高程置于-2.0米。在平均低潮 位-1.34米以下,承台封底混凝土厚度1.5米,桩顶距浪 溅区尚有一定距离;承台上设墩座,对防撞也有利。
中跨
94+111+420+111+94m
1/506 +40412/-5218
241.6 231.3 1/906 +20846/-4420 146.5 146
73.5+131.5+420+131.5+73.5m
1/550 +39249/-9464
226.9 214.3 1/973 +20558/-7237 103.5 116.6
主航道斜拉桥方案补充研究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
汇报内容
(1) 概述 (2) 建桥条件 (3) 技术标准及设计规范 (4) 总体设计 (5) 桥型方案比选 (6) 斜拉桥结构耐久性设计 (7) 设计概算 (8) 主要计算分析 (9) 施工方案及工艺 (10)主墩防撞设计 (11)附属设施 (12)科研项目
拖挂重车密集型排列(前后车辆轴距10m)进行校验。 (6)最大纵坡:≤3%
(7)桥面横坡:2% (8)设计洪水频率:1/100 (9)通航标准
主航道和辅助航道的最高设计通航水位为4.02m。 通航净空一览表
通航孔 主通航孔
船舶吨级 ( DWT)
5000
通 航 净 空 宽 度 ( m)
单向通航 双向通航
桥址位置
起点里程:K18+219 终点里程:K19+049
第一章:概述
• 设计范围:K18+219~K19+049,共830米。 • 初步设计专家评审意见
专家们认为主通航孔采用倒Y型双塔单索面斜拉桥、跨 径布置合适。上部结构主梁采用钢砼叠合箱梁和全钢 箱梁都是可行的。建议进一步对叠合梁的钢与砼连接 部位的受力、防腐问题和全钢结构桥面铺装的耐久性 问题等作进一步深入的比较之后选定。 • 补充研究方案概要: 1.全钢箱断面和钢-混凝土结合断面的综合比较; 2.钢-混凝土结合箱梁结合部的耐久性设计 3.主航道桥施工方案 4.主墩防撞 5.主航道桥抗风、抗震研究 6.科研项目
第三章: 主要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港区对外集疏运专用道路,按高速公路标准设计。 (2)设计行车速度:80km/h (3)设计车道:双向六车道、行车道宽度3×3.75m(单向),两
侧紧急停车带宽度均为2.5m。 (4)斜拉桥桥面宽度:桥面全宽33.0m,中间分隔带2.5米。 (5)设计荷载:按汽车-超20级设计,挂车-120验算,并以集装箱
(12)设计风速:百年一遇设计。V10=42.16m/s
横断面设计:
第四章:总体设计
桥跨布置:
主孔跨径:420米。
边跨跨径:
1.合理的边跨、锚跨跨度使得斜拉桥结构合理,具有 良好的刚度,较小的主塔及基础规模。
2. 紧临主通航孔,受大型船只撞击几率较大,因此, 要求结构抵抗撞击的能力较高,下部结构工程规模 较大,边墩、辅助墩基础规模不受跨度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