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方并购 背景

合集下载

企业并购的背景

企业并购的背景

企业并购的背景企业并购是指在现有公司之间发生的兼并或收购事情,兼并是指两个公司随后合并为一个新的公司,而收购是指一个公司购买另一个公司的股份或全部资产。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并购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商业策略。

接下来,本文将探讨企业并购的背景及其产生的动机。

一、企业并购背景和概念企业并购是指企业为扩大规模,节约成本,想要进入新市场或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技术,而选择采用并购的方式。

企业并购的目的和意图是多方面的,比如企业想要增加营收,提高市场份额,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加投资回报率。

此外,企业并购还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风险,获得新的客户,提高技术水平和知识产权等。

企业并购的概念是多元化的,通常可以分为以下类型:1.垂直整合:指企业通过收购或兼并下游或上游的业务,实现产品生产或销售的一体化,以降低成本或提高效率。

2.横向整合:指企业收购或兼并同一行业的同等级企业,目的是扩大市场份额,促进企业差异化竞争,实现更大范围的经济规模。

3.地理整合:指企业开拓新市场,收购或兼并外地的企业,通过全球化战略来拓展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方向。

4.集团化整合:指企业将多个相关联的公司合并为一个集团,实现资源共享、成本节约和商业交叉利用。

5.财务整合:指企业通过收购或兼并来进行财务整合,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和资本结构,降低财务成本,提高投资者的投资回报率。

6.利益整合:指企业为了获取政府支持、获得行业协会认可或者提高品牌形象,通过收购或兼并与之相关的企业,实现共同利益的整合和提高企业在政府和社会方面的知名度。

总的来说,企业并购可以带来经济效益、提高竞争力、增加品牌价值、提升企业形象等多个方面的利润。

二、企业并购的产生动机企业并购是由公司经营的不同形式和环境所产生的。

典型的企业并购动机不仅在经济、法律和社会方面存在诸多不同,而且受到行业和市场发展的影响。

下面针对企业并购的动机进行分析。

1.扩大规模、节约成本随着全球化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想要保持其成长和市场地位,一种常见的策略是通过并购的方式来实现规模的扩大和成本的节约。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融资新范式_京东方杠杆融资案的启示_姜秀珍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融资新范式_京东方杠杆融资案的启示_姜秀珍

第31卷第3期2006年6月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Jour nal ofK un m ing Un i versity of Sci ence a nd Technology (S cience and Technolo gy )V o.l 31 N o .3 Jun .2006收稿日期:2005-04-25.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课题基金资助项目.作者简介:姜秀珍(1973~),女,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战略管理,公司理财.E -ma il :pink _jiang @163.co m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融资新范式———京东方杠杆融资案的启示姜秀珍(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200063)摘要:跨国并购实施阶段所涉及的融资决策是并购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然而,中国企业在“走出去”并购进行融资时由于企业自身、外部市场与制度原因而普遍缺乏创新模式,大大影响了企业跨国并购的规模与发展.论文在阐述这些现状的基础上,着重通过对京东方典型个案的剖析,由此指出“战略定位+财务杠杆”这种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新型结合模式,是我国企业未来跨国并购融资的新范式.关键词:跨国并购;并购融资;财务杠杆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5X (2006)03-0090-05N e w Fi nanci ngM ode of Chi nese Corporate Internati ona lM &A———The R eve lation of BOE Leverage F i n anc i n g CaseJI A NG X i u -zhen(Business Schoo l o f Shang H a i Instit u t e o f F oreign T rade ,Shangha i 200063,Ch i na )Abst ract :F i n ancing decision that involved i n the internationalM &A is a key link .Bu tChinese co r po rations are unive rsall y absent of innova tive mode w hen t h ey fi n ance ,because these corporations have so m e proble m s on it -self ,m a r ke t and syste m s ,w hich deepl y affect t h e size and developm en t in t h e interna tiona lM &A.O n t h e basis of t h ese sit u ation ,the typica lB OE case is ana l y zed i n t h is paper ,and "strateg ic +financia l leverage "is po i n t e d out --t h is ne w m ode ofm ixing industry capita l and financia l capita l is new fi n ancing m ode o fCh i n ese corpora -tion i n ter nationalM &A.K ey w ords :inter nationalM &A ;m e r ger acquisition financ i n g ;financia l leverage1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兴起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跨国并购得到空前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直接投资高速增长的最主要推动力,并成为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1].从整体来看,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起步较晚,规模也较小,但随着中国加入W TO 与国力的强劲发展,近几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声势日益高涨.根据邓宁(J OHN H D )投资发展周期理论,一国的人均净对外投资额随着该国人均GDP 的增长而变化,对该理论曲线分析表明,中国正处于曲线底部的上升阶段.从这些方面来看,中国企业在未来进行跨国并购的发展潜力巨大.2跨国并购融资策略理论分析2.1融资决策的核心问题企业购并是一项有风险的业务,没有充分的前期计划准备和谨慎的决策过程以及合理的工作步骤,往DOI 牶牨牥牣牨牰牨牨牪牤j 牣cn ki 牣牭牫牠牨牪牪牫牤n 牣牪牥牥牰牣牥牫牣牥牪牬往将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企业购并的步骤一般可以分为3个阶段:购并计划阶段、购并实施阶段和购并后整合阶段.在实施阶段,并购支付方式的选择和比较是一宗并购交易最终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这样就必然涉及到融资问题.企业进行融资决策活动,其核心在于:企业选择最佳的融资途径及资金组合,以使资金成本最低.因此,在正确计算资金成本和资金利润率后,只有后者大于前者,其融资与投资才构成良性循环,最终给企业带来利润.因此,无论选择哪种融资方式,实际上其核心问题是融资成本与收益的分析与比较.2.2融资策略类型企业融资的渠道可以分为两类[2]:债务性融资和权益性融资.前者包括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后者主要指股票融资.债务性融资构成负债,企业要按期偿还约定的本息,债权人一般不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对资金的运用也没有决策权.权益性融资构成企业的自有资金,投资者有权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有权获得企业的红利,但无权撤退资金.由此,企业融资的详细策略有以下几种:2.2.1银行贷款银行是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按资金性质,分为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和专项贷款3类.专项贷款通常有特定的用途,其贷款利率一般比较优惠,贷款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票据贴现.2.2.2股票筹资股票具有永久性,无到期日,不需归还,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等特点,因而筹资风险较小.股票市场可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同时,股票市场为资产重组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提高企业的整合能力.2.2.3债券融资企业债券,也称公司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表示发债企业和投资人之间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券持有人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但有权按期收回约定的本息.在企业破产清算时,债权人优先于股东享有对企业剩余财产的索取权.企业债券与股票一样,同属有价证券,可以自由转让.2.2.4融资租赁融资租赁,是通过融资与融物的结合,兼具金融与贸易的双重职能,对提高企业的筹资融资效益,推动与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有着十分明显的作用.融资租赁有直接购买租赁、售出后回租以及杠杆租赁.此外,还有租赁与补偿贸易相结合、租赁与加工装配相结合、租赁与包销相结合等多种租赁形式.融资租赁业务为企业技术改造开辟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采取融资融物相结合的新形式,提高了生产设备和技术的引进速度,还可以节约资金使用,提高资金利用率.2.2.5海外融资[3]企业可供利用的海外融资方式包括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和海外上市.国际商业银行贷款,是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一家或几家国际商业银行向工商企业提供的贷款.贷款的主要形式是期限贷款和转期循环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是国际金融组织按章程及其自身运作规定要求,向会员国家提供的各种贷款.目前与我国关系密切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海外上市一般通过适当控股架构,使控股主体于海外上市.又可分为:初次公开发行(I PO ,I n itia l Pub lic O ffe ring ),借壳上市、买壳上市、与海外上市公司交换股权或资产,以提升股权价值及流动性.过去几年来香港许多上市公司市值不断缩水,所以有许多国内企业以优惠价格取得控股权,再逐次配股并注入国内资产,进而提升股价.3中国企业跨国收购融资模式分析全球金融资本一体化和加入WTO ,促进了中国在金融领域的开放.在这种背景下,中资企业实施跨国并购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浪潮.目前,全球资本市场非常关注中国内地良好企业资源,较高素质的中资企业91第3期 姜秀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融资新范式———京东方杠杆融资案的启示也成为国际资本关注的对象.然而,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融资决策中存在突出现实问题,使得我国企业的融资方式受到较多制约.3.1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融资策略现状企业跨国并购是企业经营行为国际化的体现,它包括企业的投资、融资、生产、销售等方面的国际化,但我国企业在这其中遇到融资方面的困难.这主要表现在:在跨国并购活动中,由于受自身规模及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的约束,企业很难进行有规模的对外投资,阻碍了开展国际化经营的步伐;承包劳务企业自有资金严重不足,难以获得进出口银行贷款,受国际市场带资承包要求的限制,影响了业务的开展和扩大.即使企业进行海外上市,但由于海外融资的资金与国内融资比较有很多不同的特点,比如金额较大,常须整合多种金融工具,使用期限较长,涉及专业机构多,对企业财务透明度要求高.因此,在海外上市之前,企业要仔细考量这些因素.拿在美国上市为例,我国企业在美国通过I PO 上市的平均成本达15%,如此高的成本让许多已实现境外上市的企业为此付出过多,而且每年还有一笔不菲的年费及上市的维护费用.海外上市本已不易,要维护上市公司的地位则更难,收益与付出不成比例导致巨大的市场压力,致使企业持续经营陷入困境.3.2我国企业跨国并购融资经典案例:京东方杠杆收购由上述可见,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融资渠道的不通畅必然影响并购的规模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灵活创新的融资策略成为企业必然的内在要求.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浪潮中,京东方的融资方式非常具有典型性.京东方的海外渊源可追溯至1987年,当时公司开始尝试通过与外企合资的方式来发展健全自己的产业体系.2001年8月,公司正式更名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公司商号与品牌的统一,为海外并购及进入国际市场提前做好准备.2001~2004年,3年之中京东方进行了3次海外并购,其中2002年11月的第2次跨国并购融资模式最为典型,而第3次收购是对第2次的收购活动中融资模式的如法炮制与进一步的诠释,第2次并购融资模式堪称对中国企业具有强烈的创新示范效应,它的具体范式是采用杠杆收购,本文着重对此进行分析.3.2.1第2次杠杆收购过程描述借鉴2001年第1次海外并购的成功经验,京东方在韩国设立子公司BOE -HYD I S 作为收购主体.2002年11月,B OE -HYDIS 收购了韩国现代半导体株式会社(HYN I X )及其子公司韩国现代显示株式会社(HYD I S )全部与TFT -LCD (薄膜晶体管彩色液晶显示器件)业务持续进行有关的资产、房产和权益.用于收购的3.8亿美元资金来自4个方面如图1所示:92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第31卷1)京东方筹集15000万美元资金用于投资BOE -HYDI S.其中公司自有资金及自有资金购汇6000万美元,通过国内银行借款9000万美元,借款期限均为1a ,利率为1.69%~1.985%.2)BOE -HYD I S 以资产抵押方式,向韩国产业银行、韩国外换银行、W oori 银行以及现代海商保险借款折合1.883亿美元,利息率由提款日前一天的市场利率决定.该笔贷款从2005年10月22日开始按季度分10次等额偿还本金.3)BOE -HYD I S 以资产向HYD I S 再抵押方式获得卖方信贷,B OE -H YD I S 向HYN I X ,HYD I S 签发了长期票据A 和票据B ,金额分别为3590万美元(5年期)和373万美元(6年期).4)根据《托管协议》规定,京东方的BOE -HYD I S 股权证交由中国工商银行汉城分行托管.3.2.2京东方杠杆收购分析1)设立收购主体控制风险.京东方在收购前,根据所掌握的情况,对收购的风险逐项进行了评估,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文化风险、技术风险、经营风险、市场风险、行业风险和资金风险等.研究表明,京东方的这次海外收购风险很大,因此在杠杆收购模式中创新性地设立一个新企业作为收购主体,以起到防火墙的作用.这样,京东方不直接收购,并把收购的主要风险留给新设企业,京东方只需承担投入资金的风险.2)采用连续抵押方式.作为杠杆收购的具体运用,基本有9种可供选择的方式,包括背债控股、连续抵押、合资加兼并、与猎物企业股东互利共生、甜头加时间差、借势、以猎物企业作抵押发行垃圾债券、将猎物企业的资产重置后到海外上市、分期付款.此次京东方对韩国现代TFT -LCD 业务虽不能完全简单的用以上其中的某一种单独方式来概括,但从整个收购过程来看,这次杠杆收购所采用的是9种策略当中的连续抵押方式.京东方不是用本企业的资产或收入作为担保对外负债的,而是利用本身自有资金6000万美元及向国内银行贷得的9000万美元,全部投入成立了一家全资子公司作为收购主体,即“子公司兼并”,将风险完全转嫁以保护母公司的利益,这里扮演防火墙的就是BOE -HYD I S 技术株式会社.另外,BOE -HYDI S 以资产抵押方式,先向韩国外换银行为首的银团借款合1.883亿美元,然后通过B OE -HYD I S 以资产向HY -DI S 再抵押方式,获得来自HYD I S 的卖方信贷.3)融资特点分析.首先,此次杠杆收购符合投入少量的自有资金便可获得较大金额的银行贷款用以收购目标企业的特点,同时高比例的负债给公司本身以鞭策动力,促使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京东方收购的资本来自于不代表企业控制权的借贷资金,即以BOE -HYD I S 为资产抵押的银行借贷款,占了超出收购总额的80%.另外,并购的组织过程中不能没有中介机构的参与,尤其是海外并购.在此次收购中,尽管京东方当时对韩国的法律、文化都不是很了解,但投资银行等市场中介组织组成了强大的顾问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这是一次相当成功的资本运作.京东方2001年的销售收入是54.8亿元人民币,如果以3.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2亿)现金进行海外收购,无疑是行不通也是不明智的.因此,采用杠杆收购模式,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财务杠杆作用,最大程度地避免财务风险,最快速度完成收购计划.对并购后公司财务的进一步分析可看出,公司总资产、负债及资产负债率、营业规模、投资收益、利润、净资产收益率较去年同期都有较大增加,表明企业并购后综合实力增强,股东收益增加,企业并没有因为并购负债而资金紧张,并购达到了预期目的.3.3我国企业跨国收购融资新范式:战略定位+财务杠杆历来的经济学都强调要用最小的投入去取得最大的产出,从来也没有哪种经济学说过不投入就会有产出.尽管现在的问题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并购融资途径十分狭窄,但许多企业并没有创新性地充分运用金融杠杆,这也是一个重大的遗憾.前面已经提过,在资本的来源上,就其大类来看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企业募集的资本;一是企业借入的资本.资本与债务的关系形成了资本的组合,因而,任何企业都会遇到这93第3期 姜秀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融资新范式———京东方杠杆融资案的启示94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第31卷一对关系.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高度发达的经济,一个成熟的企业必须学会充分利用债权债务实现自己的经营目标.完全没有债务或不会利用债务就是对资本运作没有真正把握.而从上面京东方的资本运作手段可知,该企业是在创业时期便懂得了合法合理利用债务这一财务杠杆进行融资迅速发展自己的极具金融意识的企业.由于中国企业的整体规模较小,可融通资金少,并购的融资就成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瓶颈,很多企业因无法筹集并购所需资金而只能望“洋”兴叹,这是我们应从京东方跨国并购的案例中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另外,全球产业格局调整为中国企业带来了重大机遇,中国企业悄悄开始了第三次创新浪潮,这次浪潮以开放状态下自主创新为特征.优秀的中国企业在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后,获取了对产业发展方向的深刻理解,努力抢占战略制高点,充分利用全球开放市场的条件,通过掌握构架性软技术整合全球资源,快速进入产业分工的高增加值环节.京东方正是通过“境外收购-海外融资-国内建设-带动配套”这样的方式,展现出中国企业在防守中出击的“走出去”战略.这对于目前国内许多企业在“走出去”时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方向和规划,出去之后面临较高的经营风险,无疑是个很好的借鉴.因此,只有明晰战略目标,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才能敢冒该冒之险,并能起到以小博大,四两拨千斤的功效,这种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新型结合模式,是我国企业未来跨国并购融资的新范式.参考文献:[1]UNCTAD(2003)W o rl d Invest m en tR epo r.t FD I Po licie s for D eve l op m en t:N a tiona l and In t e rnational Pe rs pecti ve s[R].U nitedN ati ons,2003.[2]吴晓求.公司并购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3]郭杰,肖善.企业跨国并购问题分析[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4,4:20-25.[4][美]唐纳德德帕姆菲利斯(DEPAM PH ILIS D).兼并、收购和重组:过程、工具、案例和解决方案综合指南[M].黄瑞蓉,罗雨泽,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5]原松华.融资并购经营战略———“京东方”杠杆收购凸显财技[J].中国投资,2005.[6]王礼.京东方3.8亿美元成功收购韩企TFT-LCD业务(第二版)[N].国际金融报,2003-02-13.[7]王一.企业并购[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京东物流并购德邦股份案例分析

京东物流并购德邦股份案例分析

一、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和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选择并购这一方式,来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以期达到扩大市场占有率和稳固企业优势地位的目的。

在此背景之下,京东物流也不甘落后,其于2022年正式启动并完成对德邦股份的相关并购活动,而本次并购活动的圆满完成也正式揭开了物流行业竞争格局的新篇章。

二、并购双方(一)京东物流。

京东物流于2017年正式成立,是国内领先的技术驱动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及物流服务商。

多年来,京东物流始终坚持“客户为先”的理念,并且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的服务模式和业务范围,以满足不同顾客提出的服务要求。

经多年努力和发展,京东物流于2021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二)德邦股份。

德邦股份于1996年设立,是国内知名的综合性物流供应商。

其以大件快递为业务核心,主要业务由快运、整车、仓储和供应链等几大板块共同构成。

经过多年发展,德邦股份已在全国多个省级行政区建立服务机构,形成成熟且稳定的网络格局,并于2018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三、并购动因近年来,京东物流曾多次进行收购活动,以期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从而达到稳固企业优势地位的目的。

据悉,本次京东物流并购德邦股份的主要动因在于抵抗物流行业的激烈竞争、应对消费者的观念转变以及提高企业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具体分析如下。

(一)物流业竞争激烈。

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网络购物已然成为一种主流消费方式,这也在无形中促进了我国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

在此背景之下,大量资本涌入物流市场,试图分享这一市场红利,据此形形色色大同小异的物流企业层出不穷。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热度的消散,物流行业的资源和市场份额终归是有限的,这也就导致许多物流企业或被吞并收购或被排挤淘汰,进而大大加剧了我国物流企业间的竞争。

基于此,京东物流试图通过并购德邦股份来获得强大的推动力,以帮助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京东方并购

京东方并购

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HYDIS)案1 背景介绍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3年4月,是一家由管理层和员工出资650万元,在连续亏损七年的传统国企——北京电子管厂的基础上,按现代企业制度共同发起设立的民营化机制的股份制公司,于1997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目前公司注册资本5.5亿元人民币,总资产67.8亿元人民币。

2002年集团营业额达91.1亿元人民币。

北京市政府一直希望将京东方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液晶显示器生产厂商。

HYNIX(韩国现代电子产业株式会社)创立于1983年,于1996年上市,主营业务包括半导体、通讯、LCD三大部分。

被收购方HYDIS(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是HYNIX 的全资子公司(100%持股) 。

从事TFT-LCD 业务(薄膜晶体管彩色液晶显示器件)。

TFT-LCD目前广泛应用于台式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车载导航系统、PDA及移动电话等产业。

2003年2月京东方终于成功地抱得美人归——收购HYNIX所属的HYDIS 的TFT-LCD业务,收购价格约为3.8亿美元收购到手的HYDIS的资产是一块诱人的蛋糕:包括三条完整的TFT-LCD生产线和其他固定资产,以及HYDIS的各项TFT-LCD技术、专利、无形资产以及包括IBM、夏普等跨国企业在内的广泛客户群。

3.8亿美元的代价也十分合算。

因为,截止至2002年上半年,HYDIS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8819亿美元,实现利润4592万美元,总资产6.8904亿美元。

只要能追加投资,至少短时间内仍可盈利。

另一方面,通常来说,新建一条TFT-LCD的全部费用大约需要12亿美元,相比之下,全盘收购的好处是不言自明的。

2 收购过程幕后策划者至少有两个,一个是京东方的财务顾问花旗银行,一个是其独立财务顾问南方证券.最终由京东方设立在韩国的全资子公司BOE-HYDIS 来完成收购京东方2001年的销售收入是54.8亿元人民币,如果以3.8亿美元现金进行海外收购,不明智纵观整个收购案,京东方的出资为3.8亿美元,自筹的资金只有1.5亿美元其中自有资金及自有资金购汇6000万美元,通过国内银行借款9000万美元,全部用于投资BOE-HYDIS如何实现剩余的2.3亿美元的融资?京东方的资金来源渠道1.来自HYNIX最大的债权银行韩国汇兑银行联合其他3家银行和一家保险公司提供的贷款,由BOE-HYDIS以HYDIS的资产抵押方式获得,折合1.8亿美元2.由于HYNIX已经无力追加对HYDIS的投资,如果这块资产不及时转卖出去,必将难以为继,从而给其债权银行带来更大的风险。

工业领域的《创业史》(上)——评路风著《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

工业领域的《创业史》(上)——评路风著《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

工业领域的《创业史》(上)——评路风著《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陈硕颖【期刊名称】《企业研究》【年(卷),期】2017(000)002【总页数】4页(P44-47)【作者】陈硕颖【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半个世纪前,柳青以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创业史》讲述了中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历程。

小说主人公梁宝生的原型王家斌及其所在的皇甫村是新中国革命建设年代的缩影。

然而,随着那个火红年代的逝去,《创业史》及其所表征的价值追求似乎都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当整个知识界都在哀叹这种价值追求的消散时,中国以京东方为代表的一部分产业人却在默默坚守着社会主义的创业事业,誓要在中国创造出世界领先的高科技产业。

路风所著的《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以下简称《光变》)正是一部纪录这群产业人及其创业史的著作。

虽然一部是长篇小说,一部是经济学管理学纪实;一部的主题是农村农业,一部的主题是企业工业——《创业史》和《光变》看似并无交集,但是两部著作所要反映的精神内核是一致的,也即“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这种精神是贯穿《光变》一书始终的主线,它解释了京东方为何会在缺少人才储备、政府扶持、融资来源的情况下选择进入半导体显示产业(液晶显示器工业)这样一个高投资强度、高风险的高新技术产业,并在进入该产业十年后就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企业并驾齐驱,创造了一个中国大陆过去并不存在的高新技术产业。

从这个角度来说,《光变》就是一部工业领域的《创业史》。

虽然《光变》的研究对象是企业产业,但是不同于往常经济学著作那种结构化的研究逻辑和表述方式,《光变》以平实的语言忠实地还原了京东方从一个陷入困境的老国企蜕变为液晶显示工业领先企业的真实的历史过程。

《光变》最吸引笔者的地方正是有血有肉的人物刻画和他们鲜活的事迹——京东方人在各个时期都面临什么困难,他们都是怎么解决的。

尽管这样的写作方法使《光变》看上去不像学术著作(路风在序中说明此书定位于大众读者,尤其是年轻人),但这丝毫不减少本书的学术价值(尽管有可能因此而掩盖它的学术价值,因为理论观点都散落在各处叙事中)。

京东方

京东方

京东方发展历程一.公司创立1993年4月,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立(2001年8月,公司更名为京东方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京东方现任董事长王东升有一个精辟见解: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1993年划线,前15年以价格改革为突破口,重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后15年以企业改革为切入点,重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把企业逼向市场,直至参与国际竞争。

而京东方的创立正式处于这个中国企业发展关键点中。

京东方科技集团前身是北京电子管厂,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国有军工企业,曾在建国后的几十年中为中国电子管技术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被誉为“中国电子工业的摇篮”。

中国第一只电子管、晶体管、显像管和第一块集成电路、液晶面板均诞生于此。

应该说,这家企业最具技术和创新的基因。

由于产品、技术、体制等种种原因,该厂从1986年到1992年期间连续亏损,年均亏损额达3200 万元。

从无钱扩大生产到无钱发工资、无钱报销医药费,从举债补亏、举债发工资到无债可举,企业濒于破产的边缘。

王东升正是在这个时候接下了这个烫手的山芋。

年仅35岁的他被选择接任该厂的厂长。

王东升上任仅一年,病入膏肓的电子管厂便在他手中妙手回春,这家积重难返的万人国企起死回生。

他选择以债务重组剥离烂账,以人员重组剥离冗员,以产品重组止血养生。

1993 年4月,他决定北京电子管厂以其经营性资产出资,内部管理层和员工2600余人共同出资650万元,说服银行将长期停息挂账的银行借款的本金和利息转成股份,从而组建了一个混合所有制的新型股份制企业——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993 年京东方成立之后,逐步进入CRT 显示领域,但与当时的八大彩管厂不同的是,京东方干着CRT,想着下一步。

其董事长王东升断定CRT必将被淘汰,(转折点之一)开始寻找下一代显示技术。

经过考察,在当时显示领域中的三种技术趋向——PDP、TFT和LED 中,京东方决定押赌TFT-LCD,从1995 年开始技术和资金准备,成立TFT-LCD项目预研小组。

京东方

京东方

目标企业的选择?
本案例中,目标企业韩国现代下 TFT-LCD 主要是 由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那么我们可以思考一下这 种目标企业的确定对企业的税负会有何影响? 1.本次收购属于横向收购。并购后企业的经营行业 、经营范围一般不发生变化,一般不改变并购企业 的纳税税种与纳税环节的多少。但是企业并购后规 模的变化,其适用的增值税税率和所得税税率可能 会相应提高。 2.其他考虑。目标企业所在地税收优惠 目标企业财务状况的考虑
现金收购的涉税情况
杠杆收购的利用
杠杆收购的利用 银行贷款成本是可在税前列支的利息,具有税收挡板作 用,只要息税前收益率大于负债成本率,负债比例越高 ,节税效应越明显。这也是杠杆收购曾被广泛采纳的主 要原因,杠杆收购中负债比率相当大,能扣除的债务利 息和抵免的税收是相当可观的。
资产收购的涉税问题
9
现状:
大陆显示领域最具综合实力的高科技企业。 中国大陆唯一完整掌握TFT-LCD核心技术的本土企业 中国液晶显示产业中唯一全面覆盖各尺寸主流电子产品 应用领域的企业, 营销和服务体系覆盖欧、美、亚等全球主要地区。2011 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达127.41亿元。 目前,在全球平板显示产业中,京东方在产业规模上位 居全球第五位。
11
内容一、收购过程ຫໍສະໝຸດ 二、 收购特点三、收购分析
四、 研究计划
一、收购过程
1 台湾剑度( 52.1% )与 京东方联手( 28% ) 台湾剑度单独收购 (4亿美元) 京东方单独收购 (3.8亿美元)
2
3
收购模式图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00%
6000万美元自由资金 9000万美元国内贷款
HYDIS
2003年1月收购韩国现代电子TFT-LCD业务,进入薄膜 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领域。 2005年5月京东方第5代TFT-LCD生产线于北京正式量产。 2009年10月京东方第4.5代TFT-LCD生产线正式量产。 2010年10月京东方第6代TFT-LCD生产线量产。 2011年9月京东方北京第8.5代TFT-LCD生产线量产。 2012年8月京东方合肥投建8.5代线。 2012年8月京东方建鄂尔多斯第5.5代AMOLED生产线, 计划2013年四季度投产。

名人演讲稿易基刚:结构转型下资本市场助推中小企业(精简版)

名人演讲稿易基刚:结构转型下资本市场助推中小企业(精简版)

名人演讲稿易基刚:结构转型下资本市场助推中小企业名人演讲稿易基刚:结构转型下资本市场助推中小企业各位上午好,我给大家做一个基天职享是关于结构转型危机下的资本市场如何助推中小企业的成长。

经过过往30年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中国从上到下都深进熟悉到转型期已完全的到来,未来30年中国的发展应当说走出一条新的成长道路,应当是所有社会主流的共叫。

我们看***的经济的转型与新兴企业的发展,美国伴随着过往的新兴产业发展有三次转型,1910年1937年和1976年,每次大约延续20年左右,转型期间诞生大量的产业和领域。

我们看看日本和韩国,日本和韩国从七几年,转型周期缩短了十几年左右。

转型期有几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主要是在出口和投资,转型结束以后,需求终究的消费占到GDP的比重大幅上升,服务产业激素上升,城市化率和产业化率快速提升。

我们国家这一次转型应当维持到2016年完成,经过这次转型,我们终究消费率将会得到急速的提升,应当到达接近60%,由现在接近50%到60%,服务业、第三产业也将快速成长,区域方面来讲,城镇化、产业化是为的助推力。

当前全球新兴产业发展远景像美国,生命科学与科技新能源做了大量的布局,我们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这几个领域,我们以为在2020年左右,在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产业他们所提供的产量,经过一个经济转型,我们以为传统产业格式是未来必须要掌控的两大主线。

从需求的角度来讲,我们看好消费与传统产业的发展。

从传统产业来讲,我们看好的是消费领域,我们现在占的GDP较低,所以我们以为这批会诞生比较具有世界竞争上风的企业。

第二个看看技术进步,每次技术进步都是与当时的技术生产水平和科技水平分不开的,这是过往50年革命性的成果,包括核能,这是每个阶段上,资本上在发展阶段或是PE,或是EVC,这是跟当时 { 本.文,来.源,于.范,文.之,家.网,易基刚:结构转型下资本市场助推中小企业】的调剂背景分不开的。

由于中国的特点受二元制的经济结构,所以中国特点的成长道路有所不一样,成长型的企业,特别是新兴产业发展周期比较短,经过十年的发展,多晶硅也面临着这样的格式,我们的主流还是国有体系,地方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不对称的结构,会掌控周期性的规律,会很轻易被大量的政府主导所抛弃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东方海外并购的背景
①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京东方成立于1950年,前身为北京电子管厂,是20世纪50年代初前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之一,到1993年,电子管厂已经连续7年亏损,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

1993年4月,北京东方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文简称“京东方”,英文简称“BOE”)正式成立,由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政府投资的公司)间接控股,成为一家由管理层和员工共同筹集部分种子基金,按现代企业制度发起设立的股份制企业,并正式在中国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京东方A:000725;京东方B:200725)。

2001年8月,公司更名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经过13年的创业,京东方已发展成为中国大陆显示领域综合实力较强的高科技企业。

2005年,公司合并收入548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达134.6亿元。

截至目前,公司注册资本为28.7亿元,总资产209亿元。

2006年位列中国电子百强企业第3位。

京东方业务聚焦于显示科技、产品与服务领域,主要产品在各自领域均保持国内或世界领先地位,涵盖业务有: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显示器与平板电视、移动显示系统、专业应用显示CRT(彩色显象管)、显示应用系统和精密电子零件与材料等业务。

从京东方的主营业务来看,其重心放在了TFT-LCD业务上面,因为伴随着光电产业的不断进步,代表先进技术的TFT-LCD是今后的消费主流。

②并购行为的背景分析
2001年前,京东方的主营业务CRT业务在新型显示技术的夹击下显得愈发黯淡,当年该业务出现亏损,其销量不断呈下降趋势。

在市场的压力下,京东方提出了给公司带来重大影响的战略决策:进军TFT-LCD市场。

虽然TFT-LCD取代CRT的主流地位是不容置疑的趋势,但投身其中则需要面对不少大问题:首先,TFT-LCD研发和生产技术掌握在日本、韩国以及我国台湾三地企业手中,京东方必须在技术和市场方面取得突破,否则难以获取长远发展;其次,创办TFT-LCD生产线面对的资金缺口也是巨大的。

TFT-LCD面板制造业巨头LG、PhilipsLCD公司在全球率先建构第五代TFT-LCD 生产线时,计划投资额就达到了1.6万亿韩元(约12.4亿美元)。

当然,京东方也有机会。

从北京地区的发展战略来说,亟需有这样的前端科技企业带动整个北京地区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为此,政府会对京东方的创新事业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

此外,京东方以前与日韩企业建立的良好关系也可以在这项技术投资中起到积极影响。

京东方最终做出了进入该领域的决策。

公司期望围绕"打造显示领域世界级企业"的战略目标,通过海外收购方式进入TFT-LCD领域,占领显示领域的制高点,形成独具特色的“境外收购———海外融资———国内建设———带动配套”模式。

接下来,京东方的目光投在了那些拥有TFT-LCD生产技术的企业上,并同时关注着那些供应链上的供应商,公司期望在获得国外技术建造生产线后,打造完整的产业链,从而完成技术的提升和产业战略的完整布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