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之传统节日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节日与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与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与文化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拥有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

这些节日不仅代表着中国人民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旗帜,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道德观念。

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谈谈中国传统节日和文化。

一、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这是因为春节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春节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

其次,春节也是中国人民传统习俗的体现,代表着中国人民对于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此外,春节还带有深厚的宗教意义,代表着人们对祖先、神灵的敬仰和谢意。

春节期间,人们家家户户都要张贴春联、贴窗花、贴年画等喜庆的装饰品。

此外,人们还要走亲访友、喝茶品茗、燃放烟火等等。

这些习俗充分体现了人们对于喜庆和祈福的美好愿望。

同时,春节也是人们传统的祭祖、拜神活动,代表着人们在物质生活之外,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

二、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又一重要节日。

从古代起,端午节作为一种保健身心的节日,已经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中。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是吃粽子、赛龙舟等等。

吃粽子是端午节最重要的传统习俗。

在中国民间,粽子是一种以糯米为主要原料,以芋头、肉、豆沙等馅料为辅的食品。

在端午节期间,各地还会组织龙舟比赛。

依照传统,赛龙舟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化名流,他广泛收集民间文化,与普通百姓交流,为传承中华文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端午节的文化意义,相当于一场风雨无阻的文化盛宴。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其作为一种民俗,早已融入到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并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三、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又一重要节日。

中秋节是中国农历八月十五,在中国民间被誉为“团圆节”。

中秋节的习俗主要是吃月饼、赏月等等。

吃月饼是中秋节最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

在中秋节期间,各地还会举办各种表演、提灯游园等庆祝活动。

中秋节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是一个知名度极高的节日,代表着团结和圆满。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 “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 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 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 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 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 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 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 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 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 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 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 “年”兽的办法。(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 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 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 “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 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 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 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就已有吃年夜饭的 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 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 好希望之意。
给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 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 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 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 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 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奶奶的卧房, 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 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 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老人家 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过 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 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初中语文必背传统文化知识之传统节日

初中语文必背传统文化知识之传统节日

初中语文必背传统文化知识之传统节日初中语文必背传统文化知识之传统节日汇总传统节日基本内容以下节日未特定说明皆按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来算:1,正月初一春节,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2,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3,正月初五路神生日4,二月初二"春龙节"又叫龙抬头青龙节5,二月十五,花朝节6,寒食节:清明节的前一天7,三月初三上巳节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8,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现在一般定在阳历四月五日9,四月初八日佛诞日,又有牛节之称过了这天牛就要下地了.10,五月初五端午节11,夏至节12,六月六: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

""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13,七月七日,习称七夕、七月七,乞巧节14,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15,七月三十"地藏节"16,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17,九月九日为重阳节18,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19,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20冬至21,十二月八日为腊八节22,祭灶节:腊月二十三日为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23,年除日,腊月的最后一天为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还有几位圣贤的诞辰日:关帝诞:六月廿四至圣先师孔子诞:八月二十七苍颉至圣先师诞:三月廿八鲁班公诞:六月十三日(五月初七):伏羲诞辰:五月十三日(传说中龙的生日)炎帝神农诞:四月二十六日黄帝诞辰:二月初二诸葛孔明诞辰:七月二十三日孟子诞辰:四月初二岳飞诞辰;二月十五老子诞辰:二月十五日释迦佛陀诞辰:四月初八屈原诞辰:正月二十一六祖慧能诞辰:二月初八附1: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祭灶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浴腊月二十九小除夕正月初二祭财神正月初三烧门神纸/谷子生日/小年朝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正月初七人日/摊煎饼/吃七宝羹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正月初八谷日/顺星众星下界之日也称“祭星”、“接星”正月初十石头生日“石不动”“十不动”老鼠嫁女半年节”有六月十五日的六月十四的六月六的六月五日的也有六月初一日之说!观音诞: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十一月十九观音菩萨的信仰已经超出了佛教的范围,他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愿望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三日为妈祖的诞辰日!七月初一日,俗称开息门填仓节中国汉族民间传统祭祀节日,在农历正月二十五日。

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

端午节
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 )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 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 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 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 遗产名录。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 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 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 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 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 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 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 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清明节的习俗
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 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 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 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 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 育活动,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 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 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 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 宅。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 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 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 日。
龙抬头
寒食节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 ”、“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 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 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 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 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 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 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 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 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
谢谢观赏!
春节是中华民族阖家团圆的节日, 人们在春节这一天都尽可能地 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 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 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春节不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仅是一个节日, 同时也是中国
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 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 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 精神支柱。
元宵节

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切相关。
02 03
月饼的种类和制作
月饼的种类繁多,包括传统的手工制作和现代的机械化生产。月饼的 制作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和严格的选材,以其精美的外观和美味的口感 而闻名。
月饼的象征意义
月饼象征着团圆和美满,是中秋节期间的传统礼品。在中秋节这天, 人们会与家人一起分享月饼,共同欣赏明月,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 念之情。
赏月习俗
赏月的起源和习俗
赏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古代的月亮崇拜 密切相关。在中秋节这天,人们会登高、赏月、玩月等,形 成了一系列的赏月习俗。
赏月的方式和感受
赏月是一种富有诗意的活动,能够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的美妙 和宇宙的神秘。在赏月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与天地万 物相融合的境界,达到心灵上的愉悦和放松。
03
端午节
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为镇压邪 佞避邪驱瘟,同时纪念屈原。
重阳节
起源于上古时代的重阳节,有着悠久 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05
04
中秋节
源自对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 祭月演变而来,祭月作为民间做节的 重要礼俗逐渐扩散。
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家庭和睦
尊敬祖先
传统节日强调家庭和睦、团圆和孝道等传统 美德,春节、中秋节等节日都是以家庭团聚 为主题。
• 爬山赏菊:重阳节是祭祖和登高远眺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 亲近自然、踏青游玩、赏菊的节日。
08
总结与反思
传统节日的起源
春节
起源于上古时代的腊祭、年终岁末祭 祀祖先和神灵的习俗,是中华民族最 隆重的传统佳节。
01
02
清明节
源于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和春祭礼俗 ,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 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体验传统文化:赏析中国传统节日

体验传统文化:赏析中国传统节日

体验传统文化:赏析中国传统节日引言中国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文化传承和历史沿革。

赏析中国传统节日不仅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还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美妙。

本文将向您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节日,以及在这些节日中可以体验到的独特文化魅力。

元宵节:民间花灯与汤圆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也是春节的最后一个重要节点。

这一天,人们会点亮各种精美的花灯,并举办热闹的游园活动。

在元宵节中最受欢迎的当属汤圆了,汤圆是由糯米制成的圆形食品,象征团圆和幸福。

可以尝试自己包一颗汤圆,在家里或者社区庆祝元宵佳节。

清明节:扫墓与祭祖清明是春季重要的传统节气之一,也是祭祖和扫墓的主要日子。

在清明节,人们会前去祭拜祖先和扫墓,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

这个时候,可以体验一下中国传统的祭祖习俗,并且深入了解中国人对祖先和家族的尊重和感恩之情。

端午节:龙舟赛与粽子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也是中国传统的民族节日之一。

这一天,人们会观看盛大的龙舟比赛,并且品尝美味可口的粽子。

可以参加现场观看龙舟比赛,或者自己制作和品尝手工粽子,在过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秋节:赏月与吃月饼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中秋佳节。

在中秋之夜,人们会聚集在一起欣赏明亮圆润的月亮,并且品尝各种口味的月饼。

可以参加当地举办的中秋晚会或者自己外出远足寻找一个宁静而有美景的地方以享受美丽的月色和品味传统食物。

元旦节:欢庆新年与联欢晚会元旦是新年伊始的重要日子,在这一天人们通常举行盛大的联欢晚会以庆贺新的一年。

可以参加当地举办的元旦晚会,观看精彩绝伦的文艺表演,并且与家人、朋友一起度过一个充满欢乐气息的晚上。

结语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赏析这些传统节日,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到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几个中国传统节日能够激发您体验和探索更多有关于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热情。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有着许多传统文化节日。

这些节日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和特殊的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中国传统文化节日。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被称为中国新年。

与西方的新年庆祝方式不同,中国的春节是一个为期15天的庆祝活动。

庆祝活动的开始是除夕夜,人们会整个家庭聚在一起共进晚餐,同时欢迎新年的到来。

在这个特殊的夜晚,人们还会放鞭炮和观看烟花表演,以驱散邪灵,并迎来幸福和好运。

春节期间,人们还会互相赠送红包,这是一种象征着好运的钱袋。

其他传统庆祝活动还包括舞狮和舞龙表演,以及观看花灯展。

清明节是中国另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去墓地祭拜祖先,同时也是悼念逝去的亲人的时刻。

一些人还会扫墓并献上花束和食品作为祭品。

这个节日也象征着新的开始和新的生机。

在清明节期间,人们通常会享受春游,欣赏春天的美景,以及品尝特色的清明食品,如寿面和清明粥。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被称为龙舟节。

这个节日一般在农历五月初五庆祝。

人们会参加龙舟比赛和吃粽子。

龙舟比赛是一项古老的传统运动,人们划着精美装饰的龙舟在河流或湖泊上竞速。

吃粽子是这个节日的一个重要传统。

粽子是一种以糯米为主料制成的三角形食品,其中包裹着肉馅、豆沙或其他馅料。

人们相信吃粽子可以驱邪和避灾。

中秋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被称为月饼节。

这个节日一般在农历八月十五庆祝。

中秋节的主要庆祝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

人们会围坐在一起赏月,同时品尝各种口味的月饼。

月饼是一种圆形的糕点,内陷可以是蛋黄、豆沙、核桃或其他馅料,象征着团圆和富饶。

中秋节也是家庭团聚的日子,人们会回家和亲人一起庆祝这个特殊的节日。

另一个重要的中国传统节日是国庆节,这是中国的国家节日。

国庆节庆祝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纪念日,也是对国家独立和自由的庆祝。

国庆节一般在每年的10月1日举行,为期7天。

教资综合素质:传统文化之传统节日(讲义+笔记)

教资综合素质:传统文化之传统节日(讲义+笔记)

传统文化之传统节日(讲义)古代传统节日01-有哪些传统节日?02-有什么节日习俗?03-诗词中描写的是哪个节日?(一)春节(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二)元宵节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欧阳修《生查子》(三)寒食节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

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

——卢象《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翃《寒食日即事》(四)清明节(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四大祭祖节日之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五)端午节(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六)乞巧节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七)中元节(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

(八)中秋节(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九)重阳节(四大祭祖节日之一)《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十)腊八节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陆游《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十一)除夕(四大祭祖节日之一)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除夜作》真题回顾(幼儿、中学 2012 下)1.下列节日中,“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所描写的是()。

A.清明节B.端午节C.中秋节D.重阳节(中学2012 上)2.在下列传统节日中,有吃粽子、赛龙舟习俗的是()。

A.清明节B.重阳节C.端午节D.元宵节(小学2016 上)3.古诗“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中,“元夜”所指的传统节日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守岁、放烟花、吃团圆饭。

 诗句:
 (唐)范成大《卖痴呆词》: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二、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

 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

 来历:
 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
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

 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直到 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的新年定为春节,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年:
 人们常把过春节说成过年,而年的最初含义与今天根本不同。

 据说,在很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最凶恶的野兽叫年。

 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人们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

 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

 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

 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

 上元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因有张灯、看灯习俗,民间又称灯节。

 风俗活动:
 吃元宵、踩高跷、挂花灯、猜灯谜。

 诗句:
 (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四、立春:
 每年的第一个节气就是立春,人们通常叫打春。

 来历:
 我国历史上每年立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服装,抬着一头纸糊的大耕牛,载歌载舞上街游行。

 游行后,把纸糊的耕牛抬到县衙的公堂上,由县官亲自执鞭打
念。

 风俗活动:
 不生火、吃寒食、扫墓。

 诗句:
 韩翃《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六、清明节:
 来历:
 农历三月初八是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风俗活动:
 除了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蹴鞠、打马球、荡秋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诗句: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
 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

 来历:
 民间传说牛郎织女阴历七月七日在天河鹊桥相会,后有妇女于此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

 所谓乞巧,即在月光下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

 风俗活动:
 妇女比赛针线活。

 诗句:
 五代后唐的杨璞《七夕》: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九、中秋节: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

 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

 来历:
 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

 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

 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做茱萸袋、吃重阳糕、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

 诗句:
 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十一、冬至:
 农历十一月二十二是冬至节。

 来历: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汉书》中说:
 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

 人们认为:
 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风俗活动:
 北方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诗句:
 (唐)白居易《邯郸冬至夜》: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日子。

 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

 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的民谚。

 上巳节:
 农历三月初三来历:
 古称上巳(si)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

 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

 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

 不少专家倡议将轩辕黄帝诞辰三月三日、上巳节设立中华圣诞节,以增强民族凝聚力。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

 上元也就是天官大帝诞辰,唐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
官解厄。

整理于 2019 年 8 月 30 日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