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认识各种各样的树木
幼儿园中班教案《认识树》含反思-幼儿园科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教案《认识树》含反思-幼儿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树的基本特征,如树干、树枝、树叶等。
2.能够认识常见的树木,如柳树、杨树、枫树等。
3.能够理解树的重要性,如提供氧气、控制水土流失等。
二、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本次教学以《认识树》为主题,主要介绍了树的基本特征、常见树木及树的重要性。
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树的基本特征和常见树木,第二部分介绍了树的重要性。
整个教材内容生动、具体,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材分析本次教材以认识树为主题,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了解树的基本特征和常见树木,从而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教材设置情境、富有感染力,使孩子们愿意、乐意参与其中。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认识树的基本特征和常见树木。
2.理解树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1.让孩子们了解并记忆树的分类和特征。
2.让孩子们理解树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教学方式通过讲解、示范、观察和实验等方式,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孩子们在参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和体验。
2. 学习方法通过观察、听讲、交流、实践等方式,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到生活和学习的联系,从而能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准备活动1.教师引出本次活动主题,先让小朋友们回忆一下自己是否见过树,有什么特征等。
2.教师提供柳树、杨树、枫树等三种树叶样本,让小朋友们观察、比较,了解树叶的差异和特征。
2. 教学活动步骤一:认识树的基本特征1.教师出示图画,向小朋友们介绍树的基本特征,如树干、树枝、树叶等。
2.小朋友们用手指指认图画中的树干、树枝、树叶等。
3.教师带领小朋友们进入校园,观察校园里的树木,了解树的形态和生长环境。
步骤二:认识常见树木1.教师出示柳树、杨树、枫树等三种树木的图片,让小朋友们比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师为小朋友们展示这三种树木的树叶,让小朋友们尝试辨认出这三种树木。
幼儿园的树木中班教案

幼儿园的树木中班教案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树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培养幼儿对树木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树木的实物或图片。
2. 树的不同部分的图片。
3. 导览树木的录像或PPT。
教学步骤:1. 导入(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们观察教室中的一株植物或窗外的一棵树木,并进行提问:- 这是什么?幼儿们认出来后回答树木。
- 树木有什么用?引导幼儿思考并提出答案。
2. 观察树木的结构(15分钟)教师展示实物或图片,指出树木的根、茎、叶和枝,并简单介绍它们的功能。
- 若要展示实物,可让幼儿们触摸并描述树木的不同部分和触感。
- 若要展示图片,可以通过PPT或者相册的形式展示给幼儿们观察。
3. 树木的功能探索(1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者录像介绍树木的各种功能,如提供氧气、吸收二氧化碳、调节气温、防止水土流失、提供栖息地等。
并与幼儿共同讨论和分享对树木功能的理解和认识。
4. 制作树木图画(20分钟)教师给每个幼儿发放纸张和绘画工具,要求他们画出自己心目中的一株树木,并尽量在图画中反映出树木的结构和功能。
鼓励幼儿动手实践,并辅导他们绘制。
5. 完成树木图画展示(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们将自己的树木图画展示给大家,并要求他们做一个简单的口头介绍,介绍自己画的树木的功能和特点。
6. 综合活动(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外出校园,带领他们实地观察周围的树木,并鼓励他们主动发现树木的特点和功能,并与之前学习的内容进行关联。
7. 总结(5分钟)教师与幼儿们共同回顾学习的内容,提问幼儿们对树木的认识和想法,并强调树木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拓展活动:1. 给幼儿们分发树苗,指导他们一起种植,并形成观察记录,观察树苗的生长变化。
2. 带领幼儿们参观附近的公园或植物园,深入了解不同种类的树木并记录下来。
3. 在班级中设置一个“树木角”,引导幼儿参与树木相关的游戏和工艺活动,如拼图、制作树叶等。
保护大自然:《我喜欢的树》中班科学教案

保护大自然是当代社会非常重要的议题,因为人们的活动和经济发展常常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伤害。
为了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对自然环境有更好的认识和意识,教师可以通过《我喜欢的树》这个教材引导幼儿保护自然、爱护环境。
《我喜欢的树》这个教材,针对中班孩子们的认知特点,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和形象的插图,带领他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树木,比如大树、冬青树、槐树、枫树等等。
孩子们在故事中有机会看到不同的树木的形态、特点和生态环境,并且感受到它们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这样,我们可以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他们从小就对自然有着深刻的认识、热爱和保护意识。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树木知识教育针对不同种类的树木,可以逐一给孩子们介绍它们的外形、生长习性、产地以及能給我们带来哪些好处等等。
可以通过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在课堂上呈现,尽可能地让孩子们具体感受和理解不的树木。
二、环保教育在树木知识教育之后,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这些树木生长的环境和能够为我们人类提供哪些帮助。
通过比较和分析,帮助孩子们认识到树木对我们人类生存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建立起环保意识和行动。
同时,在课堂上也可以借助各种游戏、拼图等方式,动手参与环保活动,增加孩子们对环境保护的体验和理解。
三、自然观察和探究除了在故事和图片中感受树木,我们也可以到学校附近或者校园内,让孩子们亲眼观察各种树木。
学生可以带手电筒、显微镜等工具,实地观察树木树皮、叶子、花朵、果实等等,探究树木的生长规律和特点。
这样的观察和探究,既有助于孩子们科学探究,又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社区环保实践我们可以邀请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参加社区里的环保活动。
孩子们可以在小区内种植树木、养护花草,学会环境保护的实际操作。
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孩子们认识环境问题,掌握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对环境保护的积极态度。
通过《我喜欢的树》这份教材,在树木知识、环保教育、自然观察和社区环保实践等方面,引导孩子们走进自然,感受自然、肯定自然,培养他们的自然关怀、责任感和情感体验。
探索大自然:《我喜欢的树》中班科学教案

作为一名中班教师,我相信大自然的探索应该从幼儿园就开始。
在我教授科学知识的课程中,其中一节课是关于《我喜欢的树》这个主题。
我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幼儿从小就能开始了解和感悟大自然,去爱和关心它。
我向孩子们展示了一些不同种类的树,比如柳树、樟树、松树等等。
然后我引导他们用五官去感受树的不同特点,比如树干的质感、叶子的形状、树枝的奇异等等。
在提到树叶时,我还让孩子们品尝了不同树叶的味道,例如薄荷叶、桉树叶等等,这样孩子们就能够通过自己的五官去体验大自然中的美好。
接着,我借助一些生动的图片,介绍了每一种树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比如,松树适合生长在北方,而樟树则适合在热带生长。
在介绍的时候,我还与孩子们互动,询问他们对于不同树木的生长环境的看法,让他们能够展开自己的思考。
我引导孩子们去参观校园里的树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在树木参观的时候,我还会引导孩子们去观察或者验证一些科学知识,例如为什么树叶会变成不同的颜色,会掉落等等。
透过这些实地观察和实验,孩子们会更好的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
我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用自己的方式去创作,比如用颜色画绘制一棵自己喜欢的树、根据自己想象中的树木进行描述或者用自己的话表达对于大自然最深的感悟等等。
这样的创作,可以让孩子们更清晰地理解和感悟大自然,并且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在实践中。
《我喜欢的树》这节课不仅能够引导孩子们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更能引导他们去爱和关心自然,从而自觉护护自然、保护自然。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只有爱和保护大自然,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
幼儿中班教案树医生

幼儿中班教案树医生篇一: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树活动目标:1、知道树在外形特征上是多种多样的。
2、学习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的技能,使幼儿掌握有的树粗、有的树细,有的树高、有的树矮的特征。
3、了解树木的好处,教育幼儿爱护树木,保护树木。
活动准备:1、寻找有各种各样树木的园林,为幼儿观察时用。
2、准备各种可作测量用的工具(如尺、绳子、布条等)。
活动过程:1、观察各种各样的树的外形特征。
带领幼儿到小树林中。
“看看我们的周围。
哪些树是你认识的?它的名字叫什么?长得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说出各种各样树木的名称和主要外形特征。
)2、比较认识各种树的异同处。
“这些树长得都是一样的吗?哪里相同?哪里不同?”(相同点:都有根、树干、树枝、树叶;不同点:常绿树、落叶树等。
)“它们高矮、粗细也一样吗?怎么不一样?你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不同点。
)“这些树有的粗有的细,有的直有的弯,有的高有的矮,叶子有的厚有的薄,树是多种多样的。
”3、学习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树的粗细、高矮除了用眼睛目测以外,还有其它的方法来测量吗?”(引导幼儿借助绳、树枝、尺、布条等东西辅助测量。
)请小朋友每人选择一样工具去量量树的粗细、高矮,量好以后,告诉大家,你是用什么工具,怎样量出树的高矮、粗细来的?幼儿分散自由测量,个别辅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有没有跟别人不同的测量方法?”4、了解树木给动物、人带来的好处,教育幼儿爱护树木。
“今天,我们认识和测量了各种各样的树,为什么人们要种这么多的树?”(美化、绿化环境。
)“这些树木给动物和人带来什么好处?”(可作为动物的食物,可以给人遮阴,美化环境,木材可以供建筑、制家具用。
)“我们小朋友应该怎样来保护这些树木呢?”(不攀折树枝,给树木浇水等。
)活动延伸:画各种各样的树,画出各种树木的明显特征来。
篇二:中班主题《树的秘密》中班主题活动:《树的秘密》班级:任课时间:执教人:活动目标1.了解年轮与树龄之间的关系,能通过点数年轮得出树龄。
中班科学关于树的教案.docx

中班科学关于树的教案篇一:中班主题活动:神奇的树中班主题活动:神奇的树一、主题背景秋天到了,一片片树叶从树上落下来。
孩子们看到各种不同形状的落叶,提出“树叶为什么会掉下来?是太多了吗?是没有营养吗?这两片树叶为什么不一样?”等等问题,听到孩子们兴趣盎然的议论,不禁想起有位教育家说过:为了儿童的健康,我们必须让儿童接触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力量;为了儿童的精神生命,也必须让儿童的心灵与自然界的包罗万象接触。
是的,大自然中又许多的植物让孩子陶醉,让孩子好奇,到处都有让幼儿悠游其中、快乐学习的素材,我们可以借助于大自然中可见的树木,让孩子探索不同树木的形状、大小、颜色及用途上的差异,培养他们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引导幼儿在与树木、叶子的游戏过程中感受自然界的美,表现他们的创意,让孩子在领略自然的过程中发现大自然中的植物是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的。
因此,我们围绕着对树的探究活动,设计了“神奇的树”这一主题。
、主题总目标1、通过对树的探究,激发幼儿产生兴趣,并学会提问、学会观察、学会发现。
2、让幼儿掌握一些树的名称,知道树生长的简单常识,会区别常青树和落叶树。
3、知道树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懂得爱护树木,初步萌发环保意识。
4、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学会照料自然角里的各种植物。
三、主题网络1、社区资源:大家对环境的绿化程度一直十分注重,马路、小区、公园、学校,到处能见到绿化环境的功臣一一树,因此,带孩子走出家门,去看看这些树,通过看、接触能了解到更多的关于树的知识,另外每年3月的植树节社会上都会举办植树活动,这些活动会让孩子获得更多的经验。
2、信息资源:关于本主题的一些VCD、录象等资料。
3、家长资源:家长可以带孩子上公园或在小区附近带孩子认识一些树及名称,给孩子一些简单的知识点。
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在自己家种植一些小盆栽,教孩子怎样种植、打理。
4、物质资源:各种各样树木的图片、与树有关的环保故事、各式各样的木制品、音乐、奇特树的资料。
中班大自然动植物的科学教案:认识树木的分类及特征

中班大自然动植物的科学教案:认识树木的分类及特征一、教学目标1.认识树木的基本分类和特征。
2.了解树木对我们生活的重要作用。
3.培养幼儿对自然生物的认识和热爱,并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二、教学准备1.幼儿自己收集的植物图片。
2.专业的树木图片和简介。
3.制作大儿童型树干、树枝、叶子的模型。
4.一些书籍和视频资料。
三、教学过程1.开播引入(1)野外进行树木采集。
带着孩子们一起去野外寻找不同大小、颜色、形态的树木和叶子,并让幼儿看到其形状、大小、颜色等外观特征。
(2)组织观察:通过给树木拍照或画出草图的方式,让幼儿记录下所观察到的特点,并同学之间交流展示,进一步激发孩子的自然好奇心。
(3)先后播放两段关于树木重要性的视频,引导幼儿们认识到树木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大树可以防风遮雨、为我们提供阴凉等。
2.分类探索(1)带领幼儿们认识不同的树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们能够将所观察到的树木合理进行分类。
(2)介绍不同种类树的特征:如菠萝蜜是常年常绿乔木,绿色亮丽,叶片形态独特,不易掉叶,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中华槐是株高可达30米,多种用途,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工业原材料树种。
(3)教育孩子树的分类方法:根据外观特征和树木习性多方位进行分类,比如颜色、形状、结构、高度、采光情况等等,让孩子们通过判断树的特点来归类。
3.互动体验(1)带领孩子们到公园或树林里观察不同的树木,让孩子们学会如何观察树木的特征。
(2)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树干、树枝及其叶子的模型,并将不同的模型进行排列,体验到树木的形态和高度的不同性质。
(3)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话语来描述各种树木的特征,加深对树木的理解。
四、教学总结(1)将班级分为2组,每组学生为有一种树木表演秀。
他们可以做相关道具,表演对于树木的喜爱和了解。
(2)学生背诵一些有关植物生长的诗歌歌曲等,通过该方式、五、教学效果(1)培养了幼儿的环境意识,增强了他们对自然和守护环境的认识。
树的朋友中班教案

树的朋友中班教案树的朋友中班教案1活动背景:中班下学期主题中,有一个科学活动《我的树朋友》,需要幼儿认识周边环境中的树朋友,与树建立亲近感。
为了让幼儿有一个直观的教学情境,我带着孩子们走出课堂,走进学校旁边的老干部局里,因为在那里有一大片的树林子,各种各样真实存在的树肯定比简单的看几张图片,更能激发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活动目标:1.认识各种树木,能用各种方法观察和比较各类树的不同特征。
2.与同伴交流、探讨中,加深对树朋友的亲近感和喜爱之情。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事先选择便于幼儿观察的老干部局树林子,测量粗细的标尺。
活动过程:一、认识树朋友,感知各类树的不同特征。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树,你能向我们介绍认识的树朋友吗?(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描述自己知道的树朋友)2.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隔壁的老干部局,去那里的树林子认识下各种各样的树朋友,让我们出发吧。
3.带领幼儿来到树朋友身边,认识树林子里的树朋友。
(说说树的名字,对于幼儿不认识的树木,教师给予介绍。
)二、我的树朋友1.引导幼儿用直接接触的方法,集体观察树朋友的特征。
(如用脸颊贴一贴树皮,用手摸一摸树皮,看看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闻一闻树和树叶的气味,等等。
)2.重点选取两颗树进行粗细的比较,先引导幼儿进行目测,后教师用标尺进行测量验证。
3.树会呼吸吗?有心跳吗?爱吃什么?4.你还想了解树朋友的什么?三、夸夸树朋友1.这里还有许多树朋友,它们都很可爱,请你们每个组找一棵树朋友。
2.幼儿分组寻找自己的树朋友,用各种感官感知树的特征。
3.引导幼儿边观察边和同伴交流树朋友的特征。
4.个别小组比一比,你们的树朋友有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5.引导幼儿以夸赞的口吻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树朋友。
(教师小结,树是人类的好朋友,有净化空气,防风固沙,减弱噪音等功效)6.我们怎样和树交朋友?(带领幼儿用茶杯接水,给树朋友浇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认识各种各样的树木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里有好多树木,平时小朋友们都不知道爱护树木,老是去
爬树。
因此,为了能让幼儿更好的认识各种各样的树木,我就设计这
节活动课。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树木,比较树木的异同。
2、知道树木的作用,懂得爱护树木。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懂得爱护树木
活动准备
幼儿和教师一起收集各种树木的图片及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教师和幼儿一起随音乐做手指操《小草》。
二、教师拿出绿房子图片,幼儿欣赏《绿房子》,谈话导入主题。
1、教师:“今天,蓝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想
听吗?”(幼儿答)“那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吧”(教师讲故事)
2、教师:“小朋友们,故事好听吗?谁能告诉我故事叫什么名字啊?”(幼儿答)“绿房子真的是一座房子吗?是什么呀?”(幼儿答)“对,是一棵又粗又壮的大树,那小朋友们喜欢树吗?(幼儿答)老师也很喜欢树,这节活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树。
”
三、认识各种各样的树,比较树木的异同。
1、幼儿介绍交流树木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教师:“前几天,老师让你们收集的树木图片和资料都带来了吗?谁愿意到前面介绍一下。
”
2、欣赏教师收集的树木图片,教师简单介绍。
教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树木图片,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想听吗?”(幼儿答)“那就跟随老师一起看看吧。
”
3、幼儿再次欣赏树木的图片,说出树木的名称。
4、比较树木的异同。
教师:“看到这么多的树,你们发没发现,树木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呢?”(教师启发引导幼儿回答)
相同:树叶、树枝、树干、树根。
不同:(1)树叶的形状。
(2)有的开花,有的不开花,有的结果,有的不结果。
(3)有的是落叶树,有的是常青树。
四、联系实际生活,请幼儿说一说在哪儿见过树?
五、讨论:树木的作用。
教师:“人们为什么要栽树呢?树木对我们有什么用处呢?”
(教师引导幼儿回答)
作用(1)树木可以美化环境。
(2)树木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3)树木长大后可以做家具、盖房子等。
(4)树木还可以遮阴凉……
六、思考:“我们该怎么做?”教育幼儿懂得爱护树木。
教师:“树木对我们有这么多的用处,我们该怎么做呢?”(教
师引导幼儿回答)
八、游戏:“大风与小树”,幼儿进一步感知树木的作用,同时
培养了幼儿从小就爱护树木,保护环境,保护家园的情感!
九、学习歌曲《爱护小树苗》
教学反思
从本课教学活动来看,生活中的树为幼儿提供了很好的观察条件,幼儿对树的认识是全面的,幼儿即认识了生活中的树又认识了树木的作用及如何爱护树木,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课堂上对爱护树木这环节由于我的引导不到位,导致幼儿在课堂上不能很好的表达和交流。
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准备了许多树的图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学习,参与活动,在小组学习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