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古诗二首
11古诗二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1.软硬件资源: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2.课程平台: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料。
3.信息化资源:与本节课相关的古诗动画视频、图片、音频等资料。
4.教学手段:讲解、问答、朗读、背诵、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5.教具:投影仪、幻灯片、古诗文复印件、文具等。
教学实施过程
最后,在课后,我注重拓展学生的应用。通过布置作业和提供拓展资源,我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点和技能。同时,我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我在讲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时,可以更加生动和具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想象。其次,我可以在课堂上增加更多的互动和讨论,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最后,我可以在课后提供更多的反馈和指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2.点评:在批改作业时,对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进行点评,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例如,对学生的背诵和理解能力给予肯定,对需要改进的地方给予建议。
3.及时反馈:及时将作业评价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进步空间。例如,通过作业批改和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对古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两首古诗的意境、情感和韵律,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古诗的欣赏和解读技巧。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体验古诗的欣赏和解读技巧。
-《春晓》中的关键词句,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古诗二首》名篇名家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素材冀教版(最新整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洲。
与君别离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1、城阙:唐代的都城长安.阙,宫门前的望楼。
2、辅:护卫。
3、三秦:此泛指陕西一带。
3、风烟:风尘烟岚,指极目远望时所见到的景象。
4、五津:这里以五津代指蜀地.5、津:渡口。
6、、宦游:因仕宦而漂泊。
7、比邻:近邻。
古时五家相连为比。
8、无为:不要。
释义: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歧路上,伤心地痛哭;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11 古诗二首 优质教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

11 古诗二首【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热爱古诗,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语言运用:能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思维能力: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审美创造: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课前解析】关注课文构成:本课由两首古诗构成,描绘的都是诗人在夏天的所见,前者叙事,后者写景。
《池上》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又不知藏匿踪迹的顽皮、可爱的形象。
《小池》把大自然中极平常的细小事物写得相亲相依,和谐自然,极富情趣。
这两首诗语言浅显易懂,内容贴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夏天”。
配合古诗,文中配以的两幅中国画清新雅致、意境悠远,画中景物与古诗景物一一对应,诗画的美妙融合,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感悟诗情,还给学生以传统文化的熏陶。
关注字词学习:本课要求会认12个生字,可采用加一加、声旁加形旁、结合图片、联系生活实际、借助生活经验组词、字理识字等多种方法来识记。
要求会写的字有七个:“首、无”都是独体字,“采、尖、角”都是上下结构的字,“爱”是上中下结构的字,“树”是第一个要求写的左中右结构的字,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左中右各部件的位置,做到“两边高,中间低,三个部件要靠紧”,再观察部件间的穿插避让。
在学习写字的同时要提醒学生,独体字变成部件后,笔画要有变化。
关注背诵:古诗背诵要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在朗读、背诵的过程中感受古诗的音韵美、意境美,受到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并积累古诗词。
【教学目标】1.认识“首、踪”等12个生字;会写“首、无”等7个生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首、浮、萍、踪、迹”5个生字,正确书写“首”和“采”。
能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理解“浮萍、踪迹”等词语的意思。
11古诗二首 小池 课件(共21张PPT)

反复朗读!
走进古诗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珍惜,爱惜。 细流:细小的流水。 阴:同“荫”,树荫。 照水:倒映在水面。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走进古诗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荷:刚生长出来又细又小的荷叶。 尖尖角:新长出的荷叶卷曲而形成的尖角。 上头:上面。
赏析古诗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惜”字将泉写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爱”字把树荫写活了,它好像喜欢着风光, 所以把水面当作镜子来照。
赏析古诗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惜”字和“爱”字侧面表达了诗人对初夏池 塘的喜爱之情。
赏析古诗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才露”、“早立”,前后照应, 这两句诗生动描写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关于夏天的古诗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宋)范成大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 花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
板书设计
池旁 泉眼
惜
小
树荫
爱
池
小荷
露
池内
蜻蜓
立
生生 机动 勃有 勃趣
谢Hale Waihona Puke 观看走进古诗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诗意 泉眼无声无息仿佛爱惜着涓涓细流,树木的绿荫 倒映在水面,喜爱晴朗柔和的风光。
走进古诗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诗意
新长出的荷叶细细嫩嫩,才露出尖尖小角,却早 有蜻蜓立在上面了。
赏析古诗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前一句描写了泉眼对泉水的珍爱,后一 句描写了小池旁的绿树。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古诗二首》

书写指导
爪字头,要写好。 中间秃宝盖把友包, 一横直直压中线。 友好才能把爱传。
左中右,要谦让, 彼此紧挨不分离。 三点变化需注意, 一笔一画写端正。
长撇左伸, 末笔外展。
上窄下宽, 撇捺舒展。
上小下大, 里横悬空。
板书设计 泉眼
小池
细流
蜻蜓
树阴
小荷
主题概括
《小池》从“小”处入手,把大自然中 极平常的细小事物池、泉、流、荷和蜻蜓写 得相亲相依,和谐自然,犹如一幅色彩明丽 的水墨画。
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 偷采白莲回( ② )
①小偷去采 ②偷偷地采摘
➢ 不解藏踪迹( ② )
①解开
②知道,懂得
选自《状元作业本》
拓展延伸 分别猜一猜这三幅图是谁的脚印?
小猫
小鸡
小马
跟水有关
植物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一种水生植物,叶片悬浮在水面,随水浮动。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写好爪字头,要注意 三个点笔画的方向。
板书设计 偷采
池上
撑
踪迹 浮萍
主题概括
《池上》用白描的手法,勾勒 出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又不知隐藏 踪迹的顽皮、可爱的形象。
新课导入
第2课时
背诵《春晓》《咏柳》这两首古诗。
春晓
咏柳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11 古诗二首
第1课时 第2课时
新课导入
第1课时
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为什么?
碧绿的荷叶挨挨挤 挤的,亭亭玉立的荷花 娇媚动人,鲜嫩的莲蓬 清香诱人,真是一个赏 心悦目的季节啊!
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古诗二首》别董大诗歌解析素材 冀教版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董大:大约是董庭兰,一位颇有名的音乐家。
原诗共二首,这是第一首。
“千里”二句的意思是说:千里黄云把太阳遮得昏昏暗暗;北风卷着大雪送走了南去的大雁。
曛(xūn):天色昏黄。
“莫愁”二句的意思是说:不要发愁前边的路上没有知己,天下的人有谁不了解你董大的啊!
译文:
一望无际的黄云搞得日光昏昏,北风呼呼,雁声凄凄,大雪纷纷。
不必担心前边的路上没有知己,天下的人有谁不了解身怀绝技的董大您呢!
解析:
《别董大》共两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此诗作与天宝六年(747),当时高适在睢(su ī)阳。
这首送别诗别开生面,诗人劝当时不得志的董庭兰不要气馁,只要有才能就会得到社会承认,在未来人生道路上就会遇到知己。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金子在哪儿都能闪光。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纭”,写送别的情景。
千里黄云,日光昏暗,北风吹雁,大雪纷飞。
在这样荒寒而又壮阔的背景下,诗人为好友送别。
离别在即,两情依依,身怀绝艺的董庭兰还要在这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奔波,诗人自己也是飘泊不定,二人可以说是惺惺(xīng xīng)相惜。
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惆怅,是没有什么豪言壮语的,但是诗人却笔锋一转,“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不要担心前边路途上没有知己,像您这样有才能的人,全天下的人谁不知道呢?这是对友人的宽慰和劝勉,在这寒冷的风雪中无疑飘荡一缕缕暖融融的春意,给友人以温暖,使友人坚强。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1课《古诗二首》生字讲解课件

“大”撇、捺舒展, 撑起整个字。
断了。
jué
角色
首采
jiǎo 部首:角 结构:上下
无树 爱尖 角
组词:角度 角落
形近字:鱼
上小下大。“用”中 造句:牛的两只角弯弯的。
间的两条短横不能碰 到左右两边。
笔顺:
11 古诗二首
首采无树 爱尖角
翘舌音
首采
shǒu 部首:首 结构:独体
无树 爱尖 角
组词:首先 首领
形近字:自
造句:我会朗诵《唐诗三百
下方的“自”中间两条
短横不能碰到右边的竖。
首》。
笔顺:
平舌音
首采
cǎi 部首:爫 结构:上下
无树 爱尖 角
组词:采用 开采
形近字:菜
上小下大。“木”的 造句:我们采了许多野菊花。
横略往右上倾斜,撇、 捺左右舒展。
笔顺:Βιβλιοθήκη 首采 无树 爱尖 角笔顺:
wú
部首:无 结构:独体
组词:无比 无声
形近字:天
两横上短下长, 造句:大海一望无边。
竖弯钩伸展, 略超出第二横。
首采 无树 爱尖 角
笔顺:
翘舌音
shù 部首:木 结构:左右
组词:树木 小树
形近字:村
各部件之间穿插避 造句:这棵桃树上结满了
让,中间低,两边 高。“木”捺改点。
桃子。
首采 无树 爱尖 角
笔顺:
ài
部首:爫 结构:上下
组词:可爱 热爱
形近字:选
“爫”较小,“冖” 造句:我爱我的祖国——
扁而宽;“友”横撇 较短,捺长而舒展。
中国。
首采 无树 爱尖 角
笔顺:
jiān 部首:小 结构:上下
一年级11课古诗二首

一年级11课古诗二首1. 原文呈现。
-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 解析。
- 这首诗就像一个小小的故事。
你看啊,有个小娃娃,划着个小船就出去了。
“小娃撑小艇”,这个小娃多可爱呀,小小的人儿,撑着小小的船。
他去干啥呢?原来是“偷采白莲回”,他偷偷地去采白莲了。
这里的“偷”可不是真的做坏事的那种偷哦,就是小娃娃调皮,没有经过大人同意就去采白莲了。
- 然后呢,这小娃呀,他还不太懂得怎么隐藏自己的踪迹。
“不解藏踪迹”,他不知道自己在水上划船,船划过去会把浮萍分开,留下一道长长的痕迹。
“浮萍一道开”就像是他调皮的证据,被诗人一下子就发现了。
整首诗把小娃的天真、调皮写得活灵活现的,就好像这个小娃就在我们眼前,在池塘里划船采莲呢。
1. 原文呈现。
-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 赏析。
- 先看第一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泉眼就像是一个很温柔的家伙,它舍不得让泉水一下子就流走,所以是“无声惜细流”,水就慢慢地、细细地流着。
就好像泉眼在小心翼翼地对待自己的泉水,多有趣的想法呀。
- “树阴照水爱晴柔”呢,树的影子倒映在水里,就好像树也很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忍不住把自己的影子投到水里去凑个热闹。
- 再看后面两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画面可美啦!刚刚冒出来的小荷叶,才露出一点点尖尖的角,就有蜻蜓发现了这个好地方,早早地站在上面了。
这就像是一场小小的比赛,小荷叶刚刚冒头,蜻蜓就赶紧占领了这个好位置。
诗人把这个小小的场景写得这么生动,让我们好像看到了一个小小的、充满生机的池塘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黄云:黄沙漫天而使云变成了黄色。 曛:日落时的余光,指夕阳西沉时 的昏黄景色。 莫愁:不要发愁 知己:彼此相互了解而情深意切的 人 君:这里指董大
千里黄沙笼罩着昏暗的天地,北风呼啸, 北雁南飞,大雪纷飞
为探 什究 么思 是考 黄: 云在 呢这 ?里
渭城早上的春 雨湿润了道路上的 尘埃,旅店两旁的 柳树,被雨水冲洗 得焕然一新。 这句诗点明了送别的 地点 、 时间 和 环境
。
者这 客 看两 舍 到句 青 的诗 青 景描 柳 物写 色 。了 新 作。
渭 城 朝 雨 浥 轻 ,
尘
西 出 阳 关 无 故 人 。
劝 君 更 尽 一 杯 酒 ,
劝:请。
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 。
更尽:再饮完。 西:向西行走。
阳关:古代通向西域的要道。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朋友,请你再 喝完这一杯酒吧, 等你西行出了阳关 之后,就再也见不 到我这样的老朋友 了。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诗中从哪体现出来了? 表达了作者和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海 内 存天 知涯 己若 ,比 邻 。
课课清:
一、按要求回答问 1.作者在诗中都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 2.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重点) 3.这两首诗的相同于不同之处是? 二、背默《渭城曲》和《别董大》。
古 诗 二 首
[王维简介]
(701--761),字摩诘,唐朝著名诗人, 世称“王右丞” ,和孟浩然并称“王孟”。 作品特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代表作: 《 送元二使安西》《鸟鸣涧 》 《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渭城曲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高适 ,渤海蓨县人 (今河北沧县人)唐代 著名诗人,青年时代仕 途失意,高适送别董大, 也可能正是诗人失意的 时候。
这首诗是高适在塞外送别董大
天莫 北 千 下愁 风 里 谁前 吹 黄 人路 雁 云 不无 雪 白 识知 纷 日 君己 纷 曛
别 董 大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地点 朝:时间早上。 浥:湿润。 轻尘:尘埃。 客舍:旅店。 新:焕然一新。
注释:
渭城:地名 青青:青翠的样子 柳色:古人常以“折柳”表示送别,所以“柳色” 象征离愁别绪 更:再 尽:这里指饮完、喝光 阳关:古代边关名 故人:老朋友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你不要担心 前方的路遇不到 知心朋友,天下 哪个人不知道你 董大啊!
通过学习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 样的感情?
作者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了慷慨豪迈的离别 之情。
《 赋 得 古 原 草 送 别 》 唐 代 白 居 易
又远 送芳 王侵 孙古 去道 ,, 萋晴 萋翠 满接 别荒 情城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送杜少府之任蜀 州》[唐] 王勃
从后两句体现出来。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古诗二首——别董大
生平简介: 高适(约700-765),唐代边塞诗人。 字达夫,今河北景县人。官至封渤海县侯, 世称高渤海。 主要作品:《燕歌行》《别董大》 《塞下曲》
董庭兰,是玄宗时代 的著名琴手,曾经得 到宰相房琯的赏识和 宠信,他善古琴,当 时盛行胡乐,他受到 冷落。
他们是在塞外分别,那里大部分 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 了黄色。
文中的景物能反衬出当时什么样 的心情呢?
黄沙千里、北风呼啸、日光暗淡、 大雪纷飞、大雁南飞这样荒寒的环境为 他们的离别增添了哀伤和不舍。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莫:不要。 前路:前方的路。 知己:知心的朋友。 谁人:哪个人。 君:好朋友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