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古诗两首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5 古诗两首—江雪|苏教版 (共22张PPT)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5 古诗两首—江雪|苏教版 (共22张PPT)

江雪
【唐】柳宗元
题秋江独钓图
[清] 王士祯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1.千山:周围
的群山。
江雪
【唐】·柳宗元
6.孤舟:孤单
单的一条小
2.绝:绝迹,不
存在。
千山鸟飞绝,7.蓑船。笠翁:
3.万径:数量 万径人踪灭。 身披蓑衣,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孤千 舟山 蓑鸟 笠飞 翁绝 ,, 独万 钓径 寒人 江踪 雪灭
课后作业
运用学习 《江雪》的方 法学习王士祯 的《题秋江独 钓图》,比较 两首诗的异同。
题秋江独钓图
[清] 王士祯(zh ē n)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樽(z ū n);酒杯。 丝纶:即丝织编成的 钓鱼的绳子。
题秋江独钓图
[清] 王士祯(zh ē n)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樽(z ū n);酒杯。 丝纶:即丝织编成的钓鱼的绳子。
王士祯,清代诗人,不仅文学成 就高,为政也颇有政绩,康熙皇帝曾 赐他亲笔书画,人生几乎可谓是一帆 风顺。带着一份悠然自得的洒脱,一 种对生活的满足与感激,一种陶醉于 自然的情趣,王士祯应朋友邀请,为 一幅古代名画《秋江独钓图》题诗。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5课《古诗两首》
江 雪
鹅毛大雪 茫茫大雪 狂风暴雪 大雪纷飞 大雪封门 冰天雪地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25古诗两首

25古诗两首

万径人踪灭。 ﹒ ﹒
径:路。 人踪:人的踪迹。 灭:消失,没有了。
路上一点行人的踪迹 也没有。
孤舟蓑笠翁, ﹒﹒﹒ ﹒
孤:孤零零。 舟:小船。 蓑:蓑衣。 笠:斗笠。
独钓寒江雪。
江面的孤舟上,一位 披着蓑衣的老人,独自在 寒冷的江心垂钓。
《江雪》表达了诗 人不屈的精神和孤独的 情怀。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声中一岁除,
一岁:一年。 除:去。

在阵阵爆竹声中送走旧岁 迎来新年,
春风送暖入屠苏。
屠苏:药酒名。
人们迎着和煦(xù)的春 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千门万户曈曈日,
曈曈:太阳初升时光亮耀 眼的样子。 千家万户被太阳的光辉普 照着,
总把新桃换旧符。

桃:桃符。
每年春节总要拿新春联 换掉旧春联。
《元日》写了春节热 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 景象,抒发了作者除旧布 新、强国富民的思想感情。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飞鸟也没有,

语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古诗两首》注释、译文及创作背景

语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古诗两首》注释、译文及创作背景

【江雪】千山鳥飛絕①,萬徑②人蹤③滅。

孤④舟蓑笠⑤翁,獨⑥釣寒江雪。

注釋譯文編輯注釋:①絕:無,沒有。

②萬徑:虛指,指千萬條路。

③人蹤:人的腳印。

④孤:孤零零。

⑤蓑笠(suōlì):蓑衣和斗笠。

蓑:古代用來防雨的衣服;笠:古代用來防雨的帽子,用竹篾編成。

⑥獨:獨自。

譯文:群山中的鳥兒飛得不見蹤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跡。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的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釣魚。

創作背景:《江雪》這首詩作於柳宗元謫居永州期間(805—815)。

唐順宗永貞元年(805),柳宗元參加了王叔文集團發動的永貞革新運動,推行內抑宦官、外制藩鎮、維護國家統一的政治措施。

但由於反動勢力的聯合反對,改革很快失敗,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流放十年,實際上過著被管制、軟禁的“拘囚”生活。

險惡的環境壓迫,並沒有把他壓垮。

在政治上不利,他就把人生的價值和理想志趣,通過詩歌來加以展現。

這首詩便是其中一首代表作。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劉長卿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注釋:逢:遇上。

宿:投宿;借宿。

芙蓉山主人:芙蓉山,各地以芙蓉命山名者甚多,這裏大約是指湖南桂陽或寧鄉的芙蓉山。

主人,即指留詩人借宿者。

這首詩通過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寫出山村景象與農家生活。

日暮:傍晚的時候。

蒼山遠: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綽綽顯得很遠。

蒼:青色。

白屋:未加修飾的簡陋茅草房。

一般指貧苦人家。

犬吠:狗叫。

夜歸人:夜間回來的人。

譯文:暮色降山蒼茫愈覺路途遠,天寒冷茅草屋顯得更貧困。

柴門外忽傳來犬吠聲聲,風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來了。

創作背景:大約在唐代宗大曆八年(773)至十二年(777)間的一個秋天,劉長卿受鄂嶽觀察使吳仲儒的誣陷獲罪,因監察禦史苗丕明鏡高懸,才從輕發落,貶為睦州司馬。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寫的是嚴冬,應在遭貶之後。

上半首似言自己被害得走投無路,希望獲得一席淨土,可是,在冷酷的現實之中,哪有自己的立身之所。

下半首似言絕望中遇上救星苗丕,給自己帶來了一點可以喘息的光明,當然也包含無限的感激之情。

25古诗两首ppt课件

25古诗两首ppt课件
题 解
“江雪”,顾名思义是指江上的雪。 由此可以看出本诗的创作季节是 冬季,给人一种寒冷凄凉的感觉。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周围的群山

千山 鸟 飞 绝
所有的山上,都看不到一只飞鸟的影子,
小路 足迹 消失(没有了)
万径人 踪 灭
所有的小路上,都没有了人的踪影。
在柴门里,听到主人家的狗汪汪的叫 起来。
回来
风雪夜归人。
大概是芙蓉山主人在风雪之夜回来了 吧。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 苍山/远, 天寒/ 白屋/贫。 柴门/ 闻/犬吠, 风雪/ 夜/归人。
【唐】刘长卿
孤零零的一条小船
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
孤 舟 蓑 笠 翁
一条孤零零的小船上,坐着一个 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渔翁,
寒冷的江面
独 钓 寒 江 雪
独自一人冒着漫天飞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语言特色
《江雪》在语言上很有特色, 请找出诗中 的近义词: 绝——灭 孤——独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 苍山/远, 天寒/ 白屋/贫。 柴门/ 闻/犬吠, 风雪/ 夜/归人。
【唐】刘长卿
青黑色的山,指芙蓉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日暮苍山远,
太阳落山了,远处的山灰蒙蒙的一片。
天寒白屋贫。
贫苦人家住 的房子
在寒冷的风雪中,从眼前那破旧的茅舍可 以知道主人家非常贫穷。
柴门闻犬吠,
狗叫

二年级语文上册25《古诗两首》ppt课件

二年级语文上册25《古诗两首》ppt课件

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
资料来源于人民教育电子影像出版 社,欢迎再次使用人教版义务教育 实验教科课件。/来自第一首回乡偶书
请 你 把 这 首 古 诗 读 三 遍
想一想,这首古诗的 诗名是什么意思?
小朋友,你知道贺知 章有哪些古诗?
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 号四明狂客,汉族,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越 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少时就以诗文知名。武 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 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 太子宾客等职。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 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 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属于盛唐前期诗人, 又是著名书法家。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 中四士"。作品大多散佚,现仅存二十首。 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 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 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
第二首
赠汪伦
请 你 把 这 首 古 诗 读 三 遍
想一想,这首古诗的 诗名是什么意思?
小朋友,你知道李白 有哪些古诗?
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 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 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 “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 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 《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 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 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 “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25古诗两首

25古诗两首

在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
头戴斗笠的老翁,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 独自垂钓。
寒江独钓图
在这样一个大雪纷飞、天寒 地冻的日子里,没有飞鸟,不 见行人,渔翁为什么不呆在家 中取暖,偏要出来钓鱼呢?
柳宗元21岁中进士,当时国家政治腐败 黑暗,柳宗元和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立 志改革腐败的政治,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 中,却遭到皇帝和权臣的反对迫害,被贬到 永州,当时的永州非常偏远,极度贫穷,柳 宗元无职无权,无能为力。他想到自己报国 的崇高理想不能实现而又无人理解,心里非 常难过,非常悲愤。《江雪》这首诗,就是 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写的。这首诗是他 当时所处的寒冷凄凉的环境的真实写照,是 他孤独寂寞的心情的自然流露,是他身处逆 境而顽强不屈的精神的再现。
唐\文秀《端午诗》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5、古诗两首
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 (1)开始的,第一。
(2)为首。
(3)主要、根本。
( 4)元素。 (5)构成一个整体的。 (6)货币单位。(指名读) 元日就是一年的开始,农历正月初一,也就 是春节。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坚强 凛然无畏 坚韧不拔 不怕困难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诗两首课文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诗两首课文

⼆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课⽂ ⼆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分别是《回乡偶书》和《赠汪伦》。

店铺在此整理了⼆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课⽂,供⼤家参阅,希望⼤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课⽂-原⽂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离家⽼⼤回, 乡⾳⽆改鬓⽑衰。

⼉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赠汪伦 李⽩ 李百乘⾈将欲⾏,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课⽂-教学设计 【教学⽬的】 1、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能背诵两⾸古诗。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课⽂。

【教具准备】 ⽣字卡⽚。

【教学⽬的】 第⼀课时 ⼀、看图激趣,揭⽰课题 1、图上都有些什么? 2、仔细看图,猜猜图上的⼈在⼲什么?他们之间发⽣了⼀件什么事? 3、揭⽰课题:有⼀个叫贺知章的⼈,他很⼩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到了⽼了才回来,这⾸诗就是他回到家乡后写的。

(出⽰课题:“回乡偶书”齐读。

) ⼆、初读课⽂,认记⽣字 1、⾃由读课⽂,⽤“□”标出⽣字,注意要读准字⾳,读通顺。

2、出⽰⽣字卡⽚,学⽣⾃由观察⽣字,为喜欢的⽣字组词。

3、抽⽣说说记住了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 4、游戏: 教师读⼀个⽣字的⾳,学⽣从卡⽚中找出这个字读三遍。

三、再读课⽂,了解诗歌⼤意 1、⾃由读课⽂,圈出不理解的地⽅。

2、⼩组合作学习,通过读⽂,看图,理解诗词⼤意。

(教师适当点拨) 鬓⽑衰:头发都⽩了。

3、教师范读,学⽣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

4、抽⽣说说。

5、⽣根据理解⾃由读课⽂。

四、试背课⽂ 1、⽼师叙述诗意,学⽣根据诗意练习背诵。

2、学⽣互背古诗。

3、抽⽣背、齐背古诗。

第⼆课时 ⼀、指导看图,揭⽰课题 1、出⽰图⽚,说说看到了什么? 2、李⽩将要离开了,汪伦特地赶来送他,李⽩⼗分感动,写下这⾸《赠汪伦》。

25 古诗两首

25 古诗两首
千山:虚指所有的山。 绝:绝迹。 万径:虚指所有的路。 人踪:人的踪迹。 灭:消失,没有了。 注:这里的“千”“万”是虚指,不表示实数。在诗中表 示很多很多。你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吗?

山 鸟 飞 绝,万 径 人 踪 灭 。
诗句意思:
所有的山上,都看不到飞鸟的影 子, 所有的小路,都没有人的踪影。

元日、元旦: 这两个词的意思区别 在哪里 ?
“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以下六种,你 认为在这里是哪种解释? (1)开始的,第一。 (2)为首。 (3)主要、根本。 (4)元素。 (5)构成一个整体的。 (6)货币单位。

元日: 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元旦:公历一月一日。
王安石 宋朝著名的政治家、诗人。20 岁以前,随父亲南北各地游历,了解老百姓 的疾苦。21岁中进士,当பைடு நூலகம்十年地方官,做 了很多有利于国家和老百姓的事情。49岁时 被任命位宰相,不顾大地主的反对实行改革, 推行新的政法,这样,农民可以不再受大地 主的剥削,日子比较好过一些,巩固宋王朝 的统治、增加国家收入。后来受到保守派的 攻击,被迫辞职,新法就被废除,不久就怀 着悲愤的心情死去。 《元日》这首诗就是他做宰相推行新法 时写的。
元日 北宋 王安石 1 1、爆竹声中一岁除,紧扣题目,渲染出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2描写人们迎着和煦 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2、春风送暖入屠苏。 3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象征无限光明 3、千门万户曈曈日, 美好的前景。 4、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北宋 王安石 1 1、爆竹声中一岁除,紧扣题目,渲染出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2描写人们迎着和煦 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2、春风送暖入屠苏。 3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象征无限光明 3、千门万户曈曈日, 美好的前景。 4、总把新桃换旧符。 4既是写当时的民间风俗,又寓含除旧布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精读品味,合作探究问题
再读古诗,针对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出示自探提示:
⑴李白将要离开了,为什么说是“忽闻岸上踏歌声”?
⑵为什么说桃花潭水深千尺,比不上汪伦送别李白之情?
⑶汪伦为什么要用踏歌的形式为李白送行?不能用其他方法吗?汪伦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汪伦与李白的情谊特别深)
二次备课




25古诗两首
课后
反思
二次
反思
课题
25古诗两首
课时
二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第一首古诗中的生字,会写本首古诗中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过程与方法
1、调动生活体验识字;反复朗读诗句,感悟意境。
2、可将两首诗改编成简单的情景剧,由学生自主表演。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懂得要热爱家乡,珍惜友情。
重点
(1)在小组内进行编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演出,师生评议。
5、师模仿“记者”,采访“贺知章”。
6、感情朗读、想象情景。
三、质疑再探: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
四、拓展练习
“我”回到了故乡,见到了亲人会说些什么?
五、小结: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能不能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②试着读出你的感受。(练读-指读-齐读)
3、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出问题:
“如果你的好朋友到了外地,你要怎么联系他呢?”
师:“如果你也生活在唐朝,你怎样与朋友联系呢?”
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而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生活在古代的人们,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设施都极为落后,分开后很难再联系上,一别往往就是一生。所以说,李白和汪伦离别时心情是那样的依依不舍、那样的留恋万分。
六、安排作业。(任选一题)
1.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2.编故事。
第二课时
一、设疑自探
1、板书“李白”(旁打)师:谁能把想到的告诉大家?
2、师:孩子们知道今天要学什么吗?生齐呼:《赠—汪—伦》(给“伦”注音,并教读)
师: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生:“赠”就是“送”,“汪伦”是“人名”。
3、自读课文,感知诗文内容
出示自探提示:
⑴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⑵借助工具书等解决不认识和不理解的字词。
⑶与同学交流课前所了解的相关信息。
⑷试着背诵课文。
4、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二、解疑合探:1、读诗悟境,想象送别情景
整体默读古诗,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披文入情,领悟诗文之情
再读古诗,想想:从诗文中的哪些字词你看到了你刚才所说的情景?
识字、写字。
难点
体会情感。
教法
三疑三探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具
生字卡片、挂图、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自探:导入
1、这节课我们学习贺知章写的另一首《回乡偶书》。
2、板书课题、解题。
那么谁来介绍一下这首的作者?
3、齐读、指名读。
出示自探提示:考虑: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解疑合探
1、借助课文注释和自学诗句,记下不懂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同学自学讨论}
2、同学们学得真起劲,那么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首诗,高不高兴?那么放学回家后把这首诗给家长讲一讲好不好?
(1)分角色试练扮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扮演。
3、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4、《回乡偶书》描绘了诗人告老返乡不被相认的情景,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身的想象。试着将《回乡偶书》编成故事,再演一演。
师:请同学们怀着这种依依难舍的心情齐读诗句。
三、质疑再探再读课文,看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四、适时拓展,生成新的资源
1、学生回顾自己所看到过的有关送别的古诗,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出示一,你打算把你选学的这首诗送给谁?为什么?
4、交流学习体会,展现乐观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