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幼儿园)》专用教材-公共基础知识-第1章~第3章【圣才出品】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网友回忆版)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网友回忆版)[单选题]1.《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内容包括()、(江南博哥)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三大维度的内容。
A.专业技能B.专业素养C.专业理念D.专业理念与师德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内容,分三大模块: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专业理念与师德确定了“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四个领域;专业知识确定了“幼儿发展的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通识性知识”三个领域;专业能力确定了“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七个领域。
[单选题]2.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和必备道德品质。
A.行为准则B.教育规律C.社会公德D.社会规则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社会、集体、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单选题]3.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包括影响的深远性、行为的典范性、意识的自觉性及()。
A.知识的专业性B.境界的高层次性C.道德的高尚性D.技能的示范性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社会、集体、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其特点表现为境界的高层次性、意识的自觉性、行为的典范性和影响的深远性四个方面。
[单选题]4.幼儿园、家庭、()是幼儿发展的三大环境和可利用资源。
A.社区B.社会C.学习D.大自然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幼儿园)》专用教材考点精讲及典型题详解(幼儿学习的动机与学习的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幼儿园)》专用教材考点精讲+典型题详解第4章幼儿学习的动机与学习的迁移4.1考点精讲一、幼儿学习的动机及其有效激发(一)幼儿学习动机及其分类1.动机的定义动机(Motivation),是指激发、引起个体活动,引导、维持已引发的活动,并促进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作用。
2.幼儿学习动机的分类(1)普遍型学习动机与偏重型学习动机①普遍型学习动机:指幼儿对各项学习活动均有较强的内在学习动力;②偏重型学习动机:指幼儿只对某一或几项领域的学习有较强的动机,而对其他领域的学习缺乏强烈的动机。
(2)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①内在动机:指幼儿对学习本身感兴趣,由此而引发的动机。
②外在动机:指幼儿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3.幼儿学习动机的内容(1)好奇(curiosity)。
好奇是指幼儿去观察、探索、操作、询问新奇、有趣的事物,从而获得对事物了解的一种原始性的内在冲动。
(2)兴趣(Interest)。
兴趣指幼儿对某人、某物或某事所表现出来的选择性注意的内在心向。
它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幼儿认识事物、探求现象的一种重要动机,也是幼儿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
(3)诱因(Incentive)。
诱因指诱发个体行为的外在原因。
诱因按其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正诱因(Positive Incentive)和负诱因(Negative Incentive)。
(二)动机理论与幼儿的学习1.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Reinforcement Theory)与幼儿的学习(1)行为主义对动机的理解行为主义认为动机只是儿童强化后的产物。
行为主义的动机理论在性质上是外控的,属于外在动机,而不关注儿童学习的内部动机。
(2)行为主义强化理论的不足①只重外部控制难以有效激发、培养幼儿的求知欲。
②将手段目的化不利于幼儿良好人格的形成。
2.人本主义的需要理论(Need Theory)与幼儿的学习(1)人本主义对动机的理解人本主义心理学者把教育视为发展个体内在潜能的过程。
江西教师招考《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全书笔记及重点详解

江西教师招考《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全书笔记及重点详解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中外教育名言①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教育”一词最早载于《孟子·尽心上》②教导,上死而复生,下所效也,嘏,养子并使脚踏实地也————《说文解字》③教育就是发展完善的个性——捷克教育学家夸赞美纽斯④教育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的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裴斯泰洛齐⑤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德国思想家康德2:教育的概念①教育就是一种培育人的社会活动。
这就是教育质的规定性,也就是教育与其他一切社会现象的显然区别②广义教育: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③狭义教育:即为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建议,遵从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特定的教育场所,存有目的,存有计划,存有非政府的对受教育者实行影响,并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希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和过程3.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①教育者②受教育者③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4.教育起源的学说观点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观点:教育起源归为本能.严重不足:驳斥了教育的社会性心里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观点:对成人无意识的恶搞严重不足:驳斥了人就是有意识的。
劳动起源论: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和生产劳动结合。
5.学校教育的产生1.原始社会有学校教育的萌芽,作为独立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教育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2.我国经考证的最早学校在殷朝。
未经考证夏朝就有学校成为“痒序”。
周朝的乡学分为:塾痒序校我国古代的学制萌芽于西周,如最早设的立的“痒、序、校”等,形成于西汉,到唐宋时期才比较完备。
3.教育系统的产生,是制度化教育形成的前提4.最早设立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职业是——商代5.欧洲封建社会教育内容:七艺包含:三科(文法修辞学实事求是之术)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四书所指的就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所指的就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缩写为“诗、书、礼、极易、春秋”,6.学校产生须要具有的条件①社会劳动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②具备相当数量的经验累积,为学校教育提供更多特定的教育内容③文字等记述和传达文化的工具达至了一定水平7奴隶社会教育的发生的条件整体表现:①经济上,由于铁质工具的使用,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②政治上,在体脑分工的基础上,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③文化上,人们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8.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①教育的非独立性②教育的原始性③教育的平等性和普及型9古代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教育的特点①教育从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劳动中分离出,学校轻视体力劳动轻视生产经验的传授②学校教育为奴隶主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阶级性等级性。
2020年江西省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幼儿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真题与解析

2020年江西省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幼儿教育综合基础知识》真题与解析第一部分客观题一、单选题1.《纲要》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通过(B )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A.有机结合B.互相渗透C.有机整合D.相互衔接2.(C )中指出,幼儿园的设备设施、装修装饰材料、用品用具和玩教具材料等,应当符合国家相关的安全质量标准和环保要求。
A.《幼儿园管理条例》B.《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C.《幼儿园工作规程》D.《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3.幼儿园应当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注重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要保持幼儿积极的情绪状态,让幼儿感受到(B)A.关爱和接纳B.尊重和接纳C.关爱和尊重D.愉悦和满足中支持与引导方面应具备的能力主要有(D)①提供符合幼儿兴趣需要、年龄特点和发展目标的游戏条件②充分利用与合理设计游戏活动空间,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支持、引发和促进幼儿的游戏③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伙伴和材料,支持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满足④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⑤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5.《发展指南》中例举出(A)的做法能让幼儿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①早起早睡②每天午睡③按时进餐④定量进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幼儿喜欢自己摆弄物品,在活动时不希望被别人打扰,即使碰到问题也会自己想办法解决,因此教学中必须了解幼儿,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这说明幼儿教师职业具有( B )特点。
A.工作对象的幼稚性B.工作对象的主体性C.工作过程的创造性D.工作过程的灵活性7.幼儿园教师的(A)有关于其在幼儿教育工作中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选择最优教育行为。
A.职业义务B.职业理想C.职业良心D.职业幸福8.园长请李老师策划大班毕业典礼活动,李老师积极沟通,多次征求意见,加班加点也毫无怨言,最终拿出了一份令大家都满意的活动方案,李老师的这一做法体现了其(B)的职业观。
江西省赣州市幼儿园《公共基础知识》国考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

江西省赣州市幼儿园《公共基础知识》教师教育含答案《说明:全方面的收集整理历年及近期公务员(国考)考试真题》本卷共150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1. 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
A、预见性B、目的性C、创造性D、选择性【参考答案】C2. 张老师的班级看起来是自己在运转,他把他的大部分时间花在教学上而非纪律管理上,当学生上课时比较吵闹时,他一个简单的提醒即可解决问题以上所描述的课堂类型是()。
A、无法应对型B、贿赂学生型C、铁腕手段型D、与学生合作型【参考答案】D3. 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
A、时快时慢B、不快不慢C、先慢后快D、先快后慢【参考答案】D4. 对单一研究对象的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的方法是()。
5. 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并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是()。
A、课程实施B、教学过程C、课程评价D、课程标准【参考答案】A6. 良心中最一般、最基础和最普遍的内容就是()。
A、特殊良心B、个人良心C、职业良心D、一般良心【参考答案】D7. 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
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8. 教师的()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一种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产生积极效果的感召力和震撼力。
A、权威B、威信C、角色D、社会地位【参考答案】B9.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A、行为系统B、意识特点C、综合心理特征D、品德与修养【参考答案】C10. 一位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还是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
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其()。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1. 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
江西省教师招聘《教育综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 教育理论公共基础知识

江西省教师招聘《教育综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教育理论公共基础知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教育综合基础知识主要考查作为一个合格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教育理论基本素养,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即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德育和师德教育、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班主任工作常识、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与应用、时事政治等,是中小学各学段各学科教师招聘考试的内容。
一、教育与教育学概述(一)教育的起源与发展1.教育的概念。
2.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3.教育的起源和学校教育的产生。
4.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3.教育学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
(三)教师与教育学1.教育学的价值。
2.教师与教育学的学习。
二、教育与社会发展(一)教育与社会经济1.经济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
2.教育的经济功能。
(二)教育与政治制度的关系1.社会的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2.教育的政治功能。
(三)教育与社会文化1.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2.教育的文化功能。
(四)教育与社会人口1.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2.教育优化人口的功能。
(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三、教育与个体发展(一)人的发展概述(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1.遗传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环境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育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1.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与教育。
2.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与教育。
3.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4.儿童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及其对教育的要求。
四、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述1.教育目的的概念。
2.教育目的的功能。
(二)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1.几种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观。
2.在确立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1.我国教育目的的沿革及其精神实质。
2.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幼儿园)》专用教材考点精讲及典型题详解(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幼儿园)》专用教材考点精讲+典型题详解第1章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1.1考点精讲一、幼儿教育的概念和意义1.幼儿教育与幼儿教育学(1)幼儿教育幼儿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①广义的幼儿教育是指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发展的活动,如幼儿在家看电视、看图书、帮父母做家务劳动,或随成人去旅游、参观、看电影、参加社会活动等。
②狭义的幼儿教育是指幼儿园(或其他名称的幼儿教育机构)教育。
(2)幼儿教育学幼儿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3~6岁幼儿的教育,探索其特点和规律。
2.幼儿教育的意义(1)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幼儿身体尚不成熟,动作发展不协调,自我保护能力差,易受到伤害。
根据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着眼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幼儿教育为幼儿创设一个让其身心愉快的环境,帮助幼儿增强体质,健康地成长。
(2)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幼儿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幼儿阶段开发大脑的潜力,充分发展智力,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研究证明,幼儿期是语言、形状知觉、音感等发展的敏感期,在这时期施以适宜的教育,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人的个性、性格、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都是在一定的教育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幼儿期如果受到良好教育,就能形成许多好习惯,形成良好的性格、个性和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规范。
(4)培育美感,促进想像力、创造力的发展由于幼儿思维、情感的特点,他们喜欢用形象、声音、色彩、身体动作等来思考和表达。
从这一特点出发,幼儿教育以美熏陶、感染幼儿,满足其爱美的天性,萌发其美感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发展他们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幼儿教育事业的产生和发展1.幼儿教育的发展历程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幼儿教育始终与人类社会一起产生和发展。
(1)在原始社会中,生产力低下,没有阶级性,每个幼儿受到的教育是平等的,幼儿教育融于生产生活中,其主要任务是保证幼儿的存活。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幼儿园)》专用教材考点精讲及典型题详解(幼儿感知觉的发展)【圣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①听觉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 a.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b.依靠听觉辨认周围事物特点; c.与成人交往; d.对智力、个性发展也有影响。 ②听觉感受性:包括听觉的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 a.绝对感受性是指分辨最小声音的能力,差别感受性则指分辨不同声音的最小差别的 能力; b.幼儿的听觉感受性有很大的个别差异。有的幼儿感受性高些,有的则低些。这种个 别差异并非天生不变,实际上,幼儿的听觉是在生活条件和教育影响下不断发展的,听觉感 受性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完善。 ③言语听觉: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幼儿中期可以辨别语音的微小差别,到幼儿晚期,几乎可以毫无困难地辨明本族语言包 含的各种语音。教师要注意幼儿听觉方面的缺陷,尤其注意“重听”现象。“重听”是指有 些幼儿虽然对别人所说的话听得不清楚,不完全,但是,他们常常能根据说话者的面部表情、 嘴唇的动作及当时说话的情境,正确地猜到别人所说的内容。 ④听力的保护和培养 a.注意避免噪音污染; b.通过语言训练来训练听力。 (3)触觉 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 ①视触觉的协调:主要表现为眼手探索活动的协调;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幼儿园)》专用教材考点精讲+典型题详解 第 3 章 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3.1 考点精讲
一、幼儿感知觉发展的主要特征 1.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1)感觉 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 知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2.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感知觉在幼儿的认识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 (2)幼儿的记忆,也直接依赖于感知的具体材料; (3)幼儿的情绪和意志行为,也常受直接感知的影响而变化。 3.幼儿感知觉发展中的主要特征 (1)视觉 ①视敏度: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处于具有一定距离的物体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 ②颜色视觉:区别颜色细致差异的能力,亦称辨色力; ③影响婴幼儿视力的因素:受遗传和环境影响; ④色盲:颜色视觉异常,大体可分为全色盲、全色弱、红绿色盲、红绿色弱等 4 种。 (2)听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 8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4.三皇五帝形成的原因 可能是某一社会阶段的概括和象征,也有可能是某些氏族部落的名称或部落联盟首领的 名称。儒家以天、地、人为“三才”,故以三皇相配;以金、木、水、火、土为“五行”,故 以五帝相配。正是由于儒家的大力推崇,从秦汉时起,三皇五帝就被奉为神明,列入祀典, 进行祭祀。 (1)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反映了人类最早改造自然的愿望。 (2)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5.远祖划分 大体可分为西北的“华夏集团”、东方的“东夷集团”和南方的“苗蛮集团”。 (1)华夏集团由黄帝和炎帝两大部落组成,起于陕甘地区,主要活动在黄河流域,即 仰韶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的分布区,三皇中的炎、黄二帝和五帝中的颛顼、帝喾、尧、舜都 属于这个集团。 (2)东夷集团的活动区域在今山东、河南东部及安徽中部一带,即大汶口文化、山东 龙山文化的分布区,五帝中的少昊属于这个集团。 (3)苗蛮集团主要活动在今湖北、湖南、江西一带,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是这个集 团的历史表现,太昊伏羲氏可说是这个集团的代表。 6.三大集团间的互动 这三大集团之间,其活动地域互相交错,曾发生过剧烈的冲突,也发生过不同形式的联 合。据先秦文献记载,炎、黄二族曾联合在涿鹿打败东夷族的蚩尤,奠定了黄河中下游部落 大联盟的基础。其后,三大集团在斗争中相互交融,逐步形成了我们今天的中华民族。
5 / 8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二里头文化就是文献记载中的夏文化。二里头遗址是迄今可确认的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 遗址,发现有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宫殿建筑群、最早的宫城、最早的青铜礼器群及铸铜 作坊。在那里还发现了最早的车辙痕迹,将中国发明双轮车辆的年代向前推了三百多年。
【考点二】夏、商、周奴隶社会时期
4 / 8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表 1-2 夏商周时期
1.夏代文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大禹死后,其子夏后启继位,在钧台(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大会诸侯,建立了中国历史 上的第一个王朝,中国也由此进入了奴隶制时代。夏王朝共传十七君,至桀为商所灭,合计 四百三十余年。 2.夏代社会的情形 (1)社会生产力已有很大提高,农业生产已有明显发展。 (2)夏代已出现了私有财产。那时的人们已经“货力为己”,并且出现了罚人为奴以 及将战俘变为奴隶的现象,可见夏代已形成了奴隶制度。 (3)夏代已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国家统治系统,其中包括:①王位世袭制度,即人们通 常所说的“家天下”;②国家官吏制度,即设职分官,形成一个官僚群体;③行政区划制度, 即将全国领土分为“九州”,在每个州设立地方官,称为“九牧”。 3.二里头文化
表 1-1 旧石器时期与新石器时期
1 / 8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 / 89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四大区域说 (1)黄河流域文化区 这是中国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在这个广大的区域内,先后发现了“裴李岗文化” (河南新郑市)、“仰韶文化”(河南渑池县)、“大汶口文化”(山东省泰安市)、“龙山文化” (山东章丘市)、“马家窑文化”(甘肃临洮县)、“齐家文化”(甘肃省政和县)、“二里头文化” (河南偃师市),其时代与夏代吻合,已被认定就是夏文化。 (2)长江流域文化区 长江流域文化区包括江汉流域、太湖流域和巴蜀地区。已经发现的原始文化有“河姆渡 文化”(浙江余姚市)、“马家浜文化”(浙江嘉兴市)、“良渚文化”(浙江余杭市)、“屈家岭 文化”(湖北京山县)。 (3)珠江流域文化区 已发现多处原始文化遗址,“石峡遗址”(广东韶关市)距今已有四五千年,其发现地正 好在马坝人头骨附近,证明珠江流域确是中国文明发祥地之一。 (4)北方和东北文化区 其代表性文化是近年来发现的“红山文化”(内蒙古赤峰市),年代约与仰韶文化的中、 晚期相当,即五千年左右。 3.历代王朝所崇祀的三皇五帝的序列 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少吴、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皇”的本义是“大”, 而“帝”的本义是“王的称号”。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1.1 考点精讲
一、中国历史知识 【考点一】原始社会时期 1.氏族社会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由使用石器到发明、制造陶器和铜器,由渔猎发展到农耕,由氏族分 化出家庭,由公有财产分离出私有财产,由氏族社会进入了阶级社会。 (1)前期是母系氏族社会。最能反映母系氏族公社文化的是广泛分布在黄河流域的“仰 韶文化”(又称为“彩陶文化”)。 (2)后期是父系氏族社会。其文化遗址广泛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具有代表性 的是最早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市龙山镇的“龙山文化”。龙山文化的陶器制作精美,黝黑而光 亮,称为“黑陶”,故龙山文化又称为“黑陶文化”。 (3)考古发现证明,中国文明的发祥地不仅仅是黄河流域,而是分布于 960 万平方公 里的神州大地上;中国文明的流向也不仅仅是由西向东,而是四面八方融合交汇,互相渗透, 彼此影响,形成秦汉以来延续两千余年的大一统的多元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