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变更细则 代码见 份

合集下载

林地变更细则(代码见附件3)(1份)

林地变更细则(代码见附件3)(1份)

附件3贵州省2013年林地年度变更调查试点工作实施细则(试行)贵州省林业厅二〇一三年七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目标任务 (1)第二条技术路线 (1)第三条变更时点 (2)第四条变更内容 (3)第二章技术要求 (6)第五条参照标准 (6)第六条地类划分 (6)第七条地类变化原因 (7)第八条遥感判读地类 (9)第九条数据库结构 (9)第十条其他要求 (9)第三章变更方法 (11)第十一条资料收集 (11)第十二条林业经营管理资料处理 (12)第十三条遥感影像处理 (12)第十四条遥感影像判读区划 (12)第十五条核实调查 (13)第十六条属性因子记载 (14)第十七条林地变化数据库结构 (14)第十八条数据汇总 (15)第四章质量检查 (16)第十九条组织方式 (16)第二十条检查内容 (16)第二十一条检查数量 (16)第二十二条质量评定 (17)第五章统计汇总 (18)第二十三条统计汇总要求 (18)第二十四条成果统计 (18)第六章成果要求 (21)第二十五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数据 (21)第二十六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统计表 (21)第二十七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告 (22)附件一林地年度变更调查统计表 (23)表1 各类林地面积变更统计表 (23)表2 公益林地面积变更统计表 (24)表3 商品林地面积变更统计表 (25)表4 林地与非林地动态转移统计表 (26)表5 林地变化原因分析统计表 (27)附件二 (28)表1 林地数据库属性结构表 (28)表2 林地变化图斑属性因子填写要求 (30)表3 林地变化图斑核实调查属性记录表 (33)表4 林地变化数据库增加的属性字段结构表 (34)附件三因子代码表 (35)表1 地类代码表 (35)表2 地形因子代码表 (36)表3 森林(林地)类别代码表 (36)表4 公益林事权等级代码表 (36)表5 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等级代码表 (36)表6 林地质量等级代码表 (37)表7 林地权属代码表 (37)表8 起源代码表 (37)表9 林种代码表 (37)表10 龄组代码表 (38)表11 工程类别代码表 (38)表12 土地退化类型代码表 (39)表13 森林灾害类型代码表 (39)表14 森林灾害等级评定标准与代码表 (39)表15 交通区位代码表 (39)表16 林地保护代码表 (39)表17 优势树种(组)代码表 (40)表18 土壤类型(名称)代码表 (41)表19 主体功能区代码表 (41)表20 是否为补充林地代码表 (41)表21 林地利用方向代码表 (41)表22 变化小班类型代码表 (41)表23 用地性质代码表 (41)表24 行政区代码表 (42)贵州省2013年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实施细则(试行)为全面完成2013年全省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工作,确保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质量,依据《全国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技术方案》(试行)和《贵州省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工作方案》,制定本实施细则。

林地变更代码表

林地变更代码表

91
1
2
林地质量等级
3
4
5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20
121
122
123
124
林种
125
126
127
230
231
232
233
240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1
2
龄组
3
4
5
1
2
判读类型
3
4
5
10
20
判断变化原因
30 40
50
60
1
2
坡度
3
4
5
6
1
坡位
无变化 I级 II级 III级 IV级 V级 防护林 水源涵养林 水土保持林 防风固沙林 农田牧场防护林 护岸林 护路林 其他防护林 特种用途林 国防林 实验林 母树林 环境保护林 风景林 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 自然保护林 用材林 短轮伐期工业原料用材林 速生丰产用材林 一般用材林 薪炭林 经济林 果树林 食用原料林 林化工业原料林 药用林 其他经济林 幼龄林 中龄林 近熟林 成熟林 过熟林 有林地 灌木林地 无立木林地 其它林地 非林地 建设项目使用林地 采伐 开垦林地 灾害等引起的林地地类或林相变化 可识别的因造林更新等营林活动引起的林地地类或林相变化 其他变化 平 缓 斜 陡 急 险 脊
调查级别
705000 706000 707000 708000 709000 710000 711000 712000 713000 714000 715000 716000 749000 751000 752000 753000 754000 755000 756000 757000 758000 759000 760000 761000 799000 801000 804000 805000 819000 821000 822000 823000 824000 825000 826000 827000 828000 849000 851000 852000 859000 901000 902000 903000 904000 941000 942000 943000 944000 961000 971000 981000 999000 1 2 3

林地变更细则代码见份

林地变更细则代码见份

林地变更细则代码见份
森林地变更细则
一、定义
森林地变更(以下简称变更),是指个体或单位,针对森林地的现状,为达到更加合理化的利用和管护,在专业施工团队的指导下,对森林地上
全部或部分要素(包括:森林地的资源种类、规格、数量、位置及其方式
或权利要求)进行改变的管理活动。

二、范围
森林地变更范围包括:
1.土地使用权的变更(如,林地承包经营权的变更);
2.土地管理方式的变更(如,林地公益性植被管理方式的变更);
3.林地结构形态的变更(如,改变林地形态的造林和伐木);
4.林地用途的变更(如,改变林地设施用途的设施建设);
5.林地现状的变更(如,改变林地处置现状,经营行为等)。

三、申请条件
1.在森林地变更受理服务处提出申请;
2.个体或单位准备好针对森林地变更的申请材料,包括:变更报告、
经营权证、相关受理文件等;
3.森林地变更申请报告,应当涵盖受理服务处要求的内容,并根据各
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出详尽说明;
4.经受理服务处审查通过,申请人有权享受森林地变更服务。

四、审批流程
1.提出申请:个体或单位携带申请材料。

林地变更细则(代码见附件3)(1份)

林地变更细则(代码见附件3)(1份)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林地变更细则(代码见附件3)(1份)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附件3贵州省2013年林地年度变更调查试点工作实施细则(试行)贵州省林业厅二〇一三年七月目录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365540931" 第一章总则 PAGEREF _Toc365540931 \h 1HYPERLINK \l "_Toc365540932" 第一条目标任务 PAGEREF_Toc365540932 \h 1HYPERLINK \l "_Toc365540933" 第二条技术路线 PAGEREF_Toc365540933 \h 1HYPERLINK \l "_Toc365540934" 第三条变更时点 PAGEREF_Toc365540934 \h 2HYPERLINK \l "_Toc365540935" 第四条变更内容 PAGEREF_Toc365540935 \h 3HYPERLINK \l "_Toc365540936" 第二章技术要求 PAGEREF_Toc365540936 \h 6HYPERLINK \l "_Toc365540937" 第五条参照标准 PAGEREF_Toc365540937 \h 6HYPERLINK \l "_Toc365540938" 第六条地类划分 PAGEREF_Toc365540938 \h 6HYPERLINK \l "_Toc365540939" 第七条地类变化原因 PAGEREF _Toc365540939 \h 7HYPERLINK \l "_Toc365540940" 第八条遥感判读地类 PAGEREF _Toc365540940 \h 9HYPERLINK \l "_Toc365540941" 第九条数据库结构 PAGEREF _Toc365540941 \h 9HYPERLINK \l "_Toc365540942" 第十条其他要求 PAGEREF_Toc365540942 \h 9HYPERLINK \l "_Toc365540943" 第三章变更方法 PAGEREF_Toc365540943 \h 11HYPERLINK \l "_Toc365540944" 第十一条资料收集 PAGEREF _Toc365540944 \h 11HYPERLINK \l "_Toc365540945" 第十二条林业经营管理资料处理 PAGEREF _Toc365540945 \h 12HYPERLINK \l "_Toc365540946" 第十三条遥感影像处理 PAGEREF _Toc365540946 \h 12HYPERLINK \l "_Toc365540947" 第十四条遥感影像判读区划PAGEREF _Toc365540947 \h 12HYPERLINK \l "_Toc365540948" 第十五条核实调查 PAGEREF _Toc365540948 \h 13HYPERLINK \l "_Toc365540949" 第十六条属性因子记载 PAGEREF _Toc365540949 \h 14HYPERLINK \l "_Toc365540950" 第十七条林地变化数据库结构PAGEREF _Toc365540950 \h 14HYPERLINK \l "_Toc365540951" 第十八条数据汇总 PAGEREF _Toc365540951 \h 15HYPERLINK \l "_Toc365540952" 第四章质量检查 PAGEREF_Toc365540952 \h 16HYPERLINK \l "_Toc365540953" 第十九条组织方式 PAGEREF _Toc365540953 \h 16HYPERLINK \l "_Toc365540954" 第二十条检查内容 PAGEREF _Toc365540954 \h 16HYPERLINK \l "_Toc365540955" 第二十一条检查数量 PAGEREF _Toc365540955 \h 16HYPERLINK \l "_Toc365540956" 第二十二条质量评定 PAGEREF _Toc365540956 \h 17HYPERLINK \l "_Toc365540957" 第五章统计汇总 PAGEREF_Toc365540957 \h 18HYPERLINK \l "_Toc365540958" 第二十三条统计汇总要求PAGEREF _Toc365540958 \h 18HYPERLINK \l "_Toc365540959" 第二十四条成果统计 PAGEREF _Toc365540959 \h 18HYPERLINK \l "_Toc365540960" 第六章成果要求 PAGEREF_Toc365540960 \h 21HYPERLINK \l "_Toc365540961" 第二十五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数据 PAGEREF _Toc365540961 \h 21HYPERLINK \l "_Toc365540962" 第二十六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统计表 PAGEREF _Toc365540962 \h 21HYPERLINK \l "_Toc365540963" 第二十七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告 PAGEREF _Toc365540963 \h 22HYPERLINK \l "_Toc365540964" 附件一林地年度变更调查统计表PAGEREF _Toc365540964 \h 23HYPERLINK \l "_Toc365540965" 表1 各类林地面积变更统计表PAGEREF _Toc365540965 \h 23HYPERLINK \l "_Toc365540966" 表2 公益林地面积变更统计表PAGEREF _Toc365540966 \h 24HYPERLINK \l "_Toc365540967" 表3 商品林地面积变更统计表PAGEREF _Toc365540967 \h 25HYPERLINK \l "_Toc365540968" 表4 林地与非林地动态转移统计表 PAGEREF _Toc365540968 \h 26HYPERLINK \l "_Toc365540969" 表5 林地变化原因分析统计表PAGEREF _Toc365540969 \h 27HYPERLINK \l "_Toc365540970" 附件二 PAGEREF_Toc365540970 \h 28HYPERLINK \l "_Toc365540971" 表1 林地数据库属性结构表PAGEREF _Toc365540971 \h 28HYPERLINK \l "_Toc365540972" 表2 林地变化图斑属性因子填写要求 PAGEREF _Toc365540972 \h 30HYPERLINK \l "_Toc365540973" 表3 林地变化图斑核实调查属性记录表 PAGEREF _Toc365540973 \h 33HYPERLINK \l "_Toc365540974" 表4 林地变化数据库增加的属性字段结构表 PAGEREF _Toc365540974 \h 34HYPERLINK \l "_Toc365540975" 附件三因子代码表 PAGEREF_Toc365540975 \h 35HYPERLINK \l "_Toc365540976" 表1 地类代码表 PAGEREF_Toc365540976 \h 35HYPERLINK \l "_Toc365540977" 表2 地形因子代码表 PAGEREF _Toc365540977 \h 36HYPERLINK \l "_Toc365540978" 表3 森林(林地)类别代码表PAGEREF _Toc365540978 \h 36HYPERLINK \l "_Toc365540979" 表4 公益林事权等级代码表PAGEREF _Toc365540979 \h 36HYPERLINK \l "_Toc365540980" 表5 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等级代码表 PAGEREF _Toc365540980 \h 36HYPERLINK \l "_Toc365540981" 表6 林地质量等级代码表 PAGEREF _Toc365540981 \h 37HYPERLINK \l "_Toc365540982" 表7 林地权属代码表 PAGEREF _Toc365540982 \h 37HYPERLINK \l "_Toc365540983" 表8 起源代码表 PAGEREF_Toc365540983 \h 37HYPERLINK \l "_Toc365540984" 表9 林种代码表 PAGEREF_Toc365540984 \h 37HYPERLINK \l "_Toc365540985" 表10 龄组代码表 PAGEREF_Toc365540985 \h 38HYPERLINK \l "_Toc365540986" 表11 工程类别代码表 PAGEREF _Toc365540986 \h 38HYPERLINK \l "_Toc365540987" 表12 土地退化类型代码表 PAGEREF _Toc365540987 \h 39HYPERLINK \l "_Toc365540988" 表13 森林灾害类型代码表 PAGEREF _Toc365540988 \h 39HYPERLINK \l "_Toc365540989" 表14 森林灾害等级评定标准与代码表 PAGEREF _Toc365540989 \h 39HYPERLINK \l "_Toc365540990" 表15 交通区位代码表 PAGEREF _Toc365540990 \h 39HYPERLINK \l "_Toc365540991" 表16 林地保护代码表 PAGEREF _Toc365540991 \h 39HYPERLINK \l "_Toc365540992" 表17 优势树种(组)代码表PAGEREF _Toc365540992 \h 40HYPERLINK \l "_Toc365540993" 表18 土壤类型(名称)代码表PAGEREF _Toc365540993 \h 41HYPERLINK \l "_Toc365540994" 表19 主体功能区代码表 PAGEREF _Toc365540994 \h 41HYPERLINK \l "_Toc365540995" 表20 是否为补充林地代码表PAGEREF _Toc365540995 \h 41HYPERLINK \l "_Toc365540996" 表21 林地利用方向代码表 PAGEREF _Toc365540996 \h 41HYPERLINK \l "_Toc365540997" 表22 变化小班类型代码表 PAGEREF _Toc365540997 \h 41HYPERLINK \l "_Toc365540998" 表23 用地性质代码表 PAGEREF _Toc365540998 \h 41HYPERLINK \l "_Toc365540999" 表24 行政区代码表 PAGEREF_Toc365540999 \h 42贵州省2013年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实施细则(试行)为全面完成2013年全省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工作,确保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质量,依据《全国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技术方案》(试行)和《贵州省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工作方案》,制定本实施细则。

河南省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操作细则 定稿

河南省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操作细则  定稿

第二章 技术要求 ......................................... 8
第六条 依据和标准............................................................................................................... 8 第七条 地类划分................................................................................................................... 9 第八条 地类变化原因......................................................................................................... 10 第九条 新增因子标准......................................................................................................... 11 第十条 遥感判读................................................................................................................. 23 第十一条 数据库结构......................................................................................................... 23 第十二条 其他要求............................................................................................................. 24

土地利用变更表(三类表总表)

土地利用变更表(三类表总表)

总计
39
风景 冰川 名胜 港口 管道 水工 合计 建制 采矿 铁路 公路 机场 水库 河流 湖泊 沿海 内陆 及永 小计 小计 城市 村庄 及特 小计 码头 运输 小计 建筑 镇 用地 用地 用地 用地 水面 水面 水面 滩涂 滩涂 久积 殊用 用地 用地 用地 雪 地
其它 盐碱 沼泽 沙地 裸地 地 草地 地
表H.7
单位代码: 单位名称:
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表(“三大类”总表) ( 年)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交通运输用地′ 水利设施用地 水域 小计 其他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单 园地 林地 牧草地 其他农用地
天然 人工 设施 合计 合计 水浇 其它 有林 灌木 其它 农村 坑塘 小计 牧草 牧草 小计 小计 水田 旱地 小计 果园 茶园 小计 沟渠 农用 田坎 地 园地 地 林地 林地 道路 水面 地 地 地
农 用 地
建 设 用 地
未 利 用 地
年初面积 年内减少 年内增加 年末面积 合计 小计 水田 耕地 水浇地 旱地 小计 果园 园地 茶园 其它园地 小计 有林地 林地 灌木林地 其它林地 小计 牧草 天然牧草地 地 人工牧草地 小计 农村道路 其他 坑塘水面 农用 沟渠 地 设施农用地 田坎 合计 小计 城市 城镇 建制镇 村及 工矿 村庄 用地 采矿用地 风景名胜及特 殊用地 小计 铁路用地 交通 公路用地 运输 用地 机场用地 ′ 港口码头用地 管道运输用地 水利 小计 设施 水库水面 用地 水工建筑用地 合计 小计 河流水面 湖泊水面 水域 沿海滩涂 内陆滩涂 冰川及永久积 雪 小计 其它草地 盐碱地 其他 沼泽地 沙地 裸地

xx林地变更代码

xx林地变更代码
地类代码 地类名 A11111 针叶林 A11112 阔叶林 A11121 针阔混交林 A11122 针针混交林 A11123 阔阔混交林 A11200 红树林 A11310 大径竹 A11320 小径竹
A12000 A13100 A13200 A14100 A14200 A15000 A16100 A16200 A16310 A16320 A16330 A16340 A17100 A17200 A17300 A18000 A21110 A21120 A21200 A21300 A22000 A23000 A24000 A25000
91 30 92 41 42 10 20 71 72 73 81 82 93 43 50 96 99
漏划 规划调整 错划 经审批 未审批 造林更新 森林采伐 火灾 地质灾害 其它灾害因 素 封山育林 其它自然因 素 其它调查因 素 临时使用林 地 毁林开垦 行政界线调 整 地类未变因他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 未成林封育地 苗圃地 采伐迹地 火烧迹地 其他无林木林地 临时占用 毁林开垦 地震、塌方、泥石流 宜林荒山荒地 宜林沙荒地 其他宜林地 辅助生产林地 旱地 水田 草地 其他农用地 建设用地 水域 难利用地 其他非林地

甘肃省2019年森林督查暨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操作细则.doc

甘肃省2019年森林督查暨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操作细则.doc

甘肃省2019年森林督查暨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操作细则(送审稿)甘肃省林草局甘肃省2019年森林督查暨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操作细则(送审稿)甘肃省林草局二〇一九年四月目录第一章总则1第一条目的和任务1第二条森林督查和更新内容3第三条更新时点4第二章技术标准与要求5第四条技术依据及有关文件5第五条地类划分5第六条地类变化原因7第七条林地管理属性更新要求9第八条数据库结构10第九条其他要求11第三章准备工作14第十条资料收集与处理14第十一条遥感判读图斑内业核实16第四章森林督查17第十二条森林督查范围17第十三条森林督查内容17第十四条森林督查方法18第五章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25第十五条森林资源管理年度更新方法25第十六条森林资源管理年度更新成果生成31第六章统计汇总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十七条年度更新成果33第十八条统计汇总要求34第十九条成果统计35第七章成果要求37第二十条森林督查和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报告37第二十一条森林督查和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成果数据库38第二十二条森林督查和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成果统计表40第八章质量检查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十三条组织方式42第二十四条检查内容42第二十五条检查数量44第二十六条检查方法45第二十七条质量评定45附件一林地变更调查统计表47附件表1-1各类林地面积变化统计表47附件表1-3商品林地面积变化统计表49附件表1-4林地与非林地动态转移统计表50附件表1-5林地变化原因分析统计表51附件表1-6林地保护等级变化分析统计表52附件表1-7森林类别化原因分析统计表54附件表1-8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地类面积变化统计表56附件二森林督查数据库属性结构表58附件表2-1遥感判读区划图斑数据库结构58附件表2-2森林督查数据库属性结构表59附件三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更新属性因子及相关结构表63附件表3-1森林资源数据库属性结构表63附件表3-2森林资源数据库属性填写要求71附件表3-3遥感判读区划图斑数据库结构表77附件表3-4林地变化图斑现地核实调查记录表78附件表3-5变化数据库属性字段结构表79附件四甘肃省林地变更调查“林业经营管理”工程数据库结构 81附件五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更新属性因子代码82附件表5-1地形因子代码表82附件表5-2森林(林地)类别代码表82附件表5-3公益林区划落界相关代码表82附件表5-4优势树种(组)代码90附件表5-5甘肃省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沙漠公园代码表92附件表5-6湿地因子代码表94附件表5-7与国土地类衔接情况代码94附件表5-8相关因子数量化等级值表100附件表5-9坡向对比表100附件表5-10坡度级及代码表101附件表5-11交通区位划分标准表101附件表5-12甘肃省林地功能分区(甘肃省林业发展区划分区)表102附件表5-13甘肃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功能分区表104附件六检查验收记录及报告105附件表6-1森林资源管理年度更新成果检查情况记录表 105附件表6-2森林资源管理年度更新成果检查表106附件表6-3森林资源管理年度更新成果县级自检表107附件表6-4森林资源管理年度更新成果市级检查表108附件文6-5森林资源管理年度更新成果省级检查验收报告109附件七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报告编写细纲110甘肃省2019年森林督查暨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操作细则按照国家林草局《关于开展2019年森林督查暨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工作的通知》(林资发〔2019〕30号)要求,为推进森林督查和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工作,加强国家级公益林建设成效监测与评价,统一技术方法,明确成果要求,确保成果质量,依据《林地变更调查技术规程》(LY/T 2893-2017)、《2019年森林督查暨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工作方案》、《森林督查暨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技术规定》和《甘肃省2019年森林督查暨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工作方案》,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操作细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3贵州省2013年林地年度变更调查试点工作实施细则(试行)贵州省林业厅二〇一三年七月目录贵州省2013年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实施细则(试行)为全面完成2013年全省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工作,确保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质量,依据《全国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技术方案》(试行)和《贵州省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工作方案》,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标任务全省2013年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工作,按照国家林业局安排,是在全省2012年林地年度变更调查试点成果的基础上,用2012年度遥感影像,对2012年度全省林地范围、林地保护利用以及林地管理属性等变化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复核和调查分析,同时补充区划调查非林地上森林资源,以更加全面准确地掌握林地变化、森林的空间分布和管理属性变化信息,更新林地数据库,产出林地变更调查成果。

第二条技术路线全省2013年林地年度变更调查的技术路线是以县为变更调查单位,以2012年为变更调查期,收集掌握2012年度内的林地范围、地类和管理属性变更资料,应用前后期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进行对比分析,判读区划变化图斑及补充区划非林地上森林资源。

通过调查核实后,确定林地变化情况,产出本期林地变更调查成果,经逐级汇总,更新全省林地数据库。

主要包括资料收集处理、核实调查、成果生成3个主要技术环节。

工序流程见图1。

图1全省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工序流程第三条变更时点变更时点2012年12月31日。

第四条变更内容林地年度变更调查重点是对林地范围、林地利用状况(地类)、林地管理属性以及非林地上的森林资源等内容的变更调查。

(一)林地范围变化调查1.新增林地。

在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基础上,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将非林地调整为林地的地块。

新增林地的地类,按现状情况进行调查确认,调查记载相关因子。

2.减少林地。

指因占用征收减少的林地。

依照有关土地(林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审批,办理占用征收林地手续,建设项目实施后变为非林地而减少的林地。

对于没经过审批已确实变为建设用地、且无法恢复林业生产条件的,按建设用地记载,并做备注说明。

(二) 林地范围内地类变化调查1. 新增森林地块。

由非森林的地类转为有林地或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而新增的森林地块。

2. 减少森林地块。

由有林地或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转为非森林的地类而减少的森林地块。

3. 其他林地地类变化的地块。

包括疏林地、一般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林业辅助生产用地之间地类变化的林地地块。

临时占用的林地地块,尽管暂时(2年内)改变了林地用途,但仍属林地范围。

毁林开垦种植农作物,从土地利用现状看改变了林地用途,但仍属于林地的范围。

地震、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导致林业生产条件完全丧失的林地地块,在规划调整前也属林地范围。

这3种情况在林地变更调查中地类因子按其他无立木林地记载。

(三) 管理属性变更调查1. 林地权属。

国有和集体所有林地之间的变更,以及集体所有林地的农户家庭承包经营、联户合作经营和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林地之间的变更,依据有关权属证明核实确认。

2. 森林类别。

国家级公益林地、地方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之间的变更,依据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成果核实确认。

3.事权等级。

国家公益林、地方公益林的变更,依据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核实确认。

4. 林种。

按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用材林、经济林和薪炭林进行变更调查,核实确认记载到二级林种。

5. 工程类别。

根据林业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核实确认。

上述地类或管理属性发生变化的林地图斑,除了核实调查记载地类、管理属性及其变化原因外,还应核实基础因子等其他相关因子是否有变化,并做相应变更。

(四)非林地上的森林资源调查。

对非林地上连续面积达到公顷,同时满足有林地、灌木林地区划标准的乔木林、竹林或经济型灌木林,按现状调查确认地类,并在“用地性质”字段中填写非林地代码(20),变化原因填写其它调查因素代码(93)。

(五)公益林落界要求调查单位要切实将国家级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小班落实到林地“一张图”小班地块,面积总数应与前期林地年度变更时国家林业局、省财政厅批准的公益林补偿面积一致。

此外,县界内的公益林小班应调整到与林地数据库小班边界一致。

第二章技术要求第五条参照标准林地变更调查技术要求参照以下技术标准:(一)《森林资源调查卫星遥感影像图制作技术规程》(LY/T 1954-2011)。

(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LY/T1954-2011)。

(三)《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成果验收检查办法》(资地函[2012]2号)。

(四)《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国家林业局,2004)。

(五)《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GB/T 26424-2010)。

(六)《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资发[2009] 214号)。

(七)《全国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技术方案(试行)》(国家林业局,2013)(八)《贵州省以县为单位开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森林覆盖率指标统计监测实施细则(试行)》(黔林资通〔2013〕58号)第六条地类划分土地类型(以下简称地类)划分为林地和非林地2个一级地类。

其中,林地划分为8个二级地类,12个三级地类,见表1。

表1 地类划分表临时占用、毁林开垦以及地震、塌方、泥石流造成的林地变化,按“其他无立木林地”记载,为了区别于原范围的“其他无立木林地”,代码分别记为临时占用(1632)、毁林开垦(1633)和地震、塌方、泥石流(1634)。

原范围的“其他无林木林地”代码记为1631。

对于没经过审批但确已变为建设用地、且无法恢复林业生产条件的,按建设用地记载,并做备注说明。

第七条地类变化原因林地变化原因包括造林更新、森林采伐、规划调整、占用征收、毁林开垦、灾害因素、自然因素、调查因素8个一级变化原因19个二级变化原因,具体见表2。

表2 林地变化原因划分标准及代码填写,并在备注中说明变化过程;变化年度填写发生变化原因的年度。

因行政界线改变而引起图斑发生变化,在变化原因属性字段标注代码96;地类、5类管理因子(即林地权属、森林类别、事权等级、林种、工程类别)未发生变化,但其它调查因子发生变化的变化原因属性字段填写代码98;地类未发生变化,管理因子发生变化的在变化原因属性字段填写代码99。

第八条遥感判读地类根据前期林地数据库中的地类属性以及前后期遥感影像变化情况,判读区划林地地类变化图斑,在本期林地数据库中进行地类修改,并在“变化小班类型”中进行标注。

根据本期遥感影像,在本期林地数据库中补充区划非林地上的森林资源小班,并在“变化小班类型”中进行标注。

第九条数据库结构林地数据库结构增加了“变化原因”、“变化年度”、“变化小班类型”、“用地性质”、“调查人员”和“调查时间”6个字段,共47个字段。

数据库结构见附件二表1。

第十条其他要求(一)最小变更图斑面积最小变更图斑面积为公顷(含非林地小班),公益林(地)最小变更图斑面积可小于公顷。

(二)变更图斑区划要求1.在相应遥感底图的比例尺上,变更图斑界线与DOM 上同名地物的偏移不得大于图上0.5mm,不明显界线不得大于图上1.0mm。

2.前期区划图斑界线与DOM 上同名地物的偏移大于图上0.5mm,不明显界线大于图上1.0mm,应修改前期区划界线。

当两次区划图斑面积误差大于5%时,需调整面积,并对涉及图斑面积进行平差处理。

3.图斑发生合并、分割等变更时,应保持与原图斑面积一致。

(三)面积控制要求省级和县级行政区域界线和土地总面积不得擅自改变。

确经省级以上民政管理部门批准变更的,须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报国家林业局备案。

(四)错划或漏划要求1.错划:图斑界线区划不符合本方案第十条第二款区划要求的图斑。

但因季节性涨水、影像校正产生位移等导致的影像边界变化不予修改。

2.漏划:属于林地范围,但前期未区划成林地的图斑。

第三章变更方法第十一条资料收集(一)林地变更调查基础资料。

包括:1.前期林地数据库以及遥感影像图。

2.本期遥感影像。

本期遥感影像由国家林业局统一处理提供。

其中,南方地区购置9-12月份的高分辨率(不低于5米)遥感影像。

上述时间内遥感影像覆盖不全的,报经省级技术负责部门同意后,可采用当年度植被生长季节时的遥感影像作为补充。

(二)林业经营管理资料。

收集变更期间的林业经营管理资料,包括:1.人工造林、人工更新和飞播造林等造林设计(图)和验收资料,以及其他可能引起林地范围和林地利用状况(地类)变化的林业工程建设的设计(图)和验收资料。

2.引起林地地类变化的森林主伐、低产(效)林改造和更新性采伐等森林采伐设计(图)和验收资料。

3.勘察、开采矿藏、修建道路、水利、电力、通讯以及商业开发等工程建设项目占用征收林地的可研报告以及相关审核审批资料和设计图,以及可能引起林地范围变化的其他规划实施的相关资料。

4.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成果(图)、林地权属发生变化的证明材料、林业工程建设项目实施资料等可能引起林地图斑管理属性变化的相关资料。

5.引起林地利用状况(地类)变化的林政案件或刑事案件的卷宗和相关勘查资料。

6.森林火灾、地质灾害、病虫害等灾害调查资料。

7.其他能证明林地范围变化及林地利用状况和管理属性变化的材料。

第十二条林业经营管理资料处理参照林业经营管理资料,与前期林地数据对比分析,在本期林地数据库上区划林地发生变化的图斑。

在使用林业经营管理资料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需要进行叠加对比分析的,则将资料进行扫描、空间校正或进行投影变换后使用;也可直接参照纸质资料在本期林地数据库中勾绘变化小班。

第十三条遥感影像处理对遥感影像进行正射校正、波段融合、影像增强和裁切分幅等处理。

遥感影像处理执行《森林资源调查卫星遥感影像图制作技术规程》(LY/T 1954-2011)的标准和要求,统一处理。

第十四条遥感影像判读区划将本期遥感影像与前期遥感影像叠加对比分析,判读区划林地发生变化的图斑,对前期林地数据库进行更新。

(一)将本期遥感影像特征对照林地数据库,按有林地、灌木林地、无立木林地、其他林地及非林地5种类型建立判读标志。

(二)对照两期遥感影像,判读区划出林地发生变化的图斑。

(三)根据本期遥感影像,参考二类调查成果等资料,在本期林地数据库中补充区划非林地上的森林资源小班。

(四)遥感判读区划采取双轨制判读,1人判读区划后,由另1人结合第1人的判读结果再次判读。

两人判读结果不一致的,根据遥感影像变化特征共同商定,最终形成遥感判读区划矢量图层。

(五)判读时遥感影像图的比例尺原则上不低于林地落界的遥感底图比例尺。

第十五条核实调查林地变化图斑核实调查可采用内业核实与现地核实两种方式,首先通过遥感影像与林业经营管理等资料内业核实变化图斑及其属性因子,内业无法核实的再进行现地核实调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