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框架结构设计计算书

毕业设计框架结构设计计算书
毕业设计框架结构设计计算书

结构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概况

1.建设项目名称:星海国际花园住宅楼(B 栋)

2.建设地点:深圳市某地

3.设计资料:

3.1.地质水文资料:根据工程地质勘测报告,拟建场地地势平坦,表面为平均厚度0.5m

左右的杂填土,以下为1.0m 左右的淤泥质粘土,承载力的特征值为80 kN/m 2

,再下面为较厚的

垂直及水平分布比较均匀的粉质粘土层,其承载力的特征值为180kN/m 2

,可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

地下水位距地表最低为-0.8m,对建筑物基础无影响。 3.2.气象资料:

全年主导风向:偏南风 夏季主导风向:东南风 冬季主导风向:北偏西风

常年降雨量为:1283.70mm

基本风压为:0.36kN/m 2

(B 类场地)

基本雪压为:0.20kN/m

2

3.3.抗震设防要求:七度二级设防

3.4.底层室内主要地坪标高为±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31.45m 。

二.结构计算书

1.结构布置方案及结构选型 1.1.结构承重方案选择

根据建筑功能要求以及建筑施工的布置图,本工程确定采用框架承重方案,框架梁、柱布置参见结构平面图。

1.2.主要构件选型及尺寸初步估算 1.2.1. 主要构件选型

(1)梁﹑板﹑柱结构形式: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2)墙体采用:粉煤灰轻质砌块

(3)墙体厚度:外墙:250mm ,内墙:200mm (4)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1.2.2. 梁﹑柱截面尺寸估算 (1) 主要承重框架:

因为梁的跨度较接近(4500mm ﹑4200mm ),可取跨度较大者进行计算. 取L=4500mm h=(1/8~1/12)L=562.5mm~375mm 取h=450mm.

447.94504260>==h l n ==h b )31~21(225mm~150mm 取b=250mm 满足b>200mm 且b 500/2=250mm

故主要框架梁初选截面尺寸为:b ×h=250mm ×450mm

(2) 次要承重框架:

取L=3900mm h=(1/12~1/15)L=325mm~260mm 取h=400mm

415.74003660>==h l n ==h b )3

1~21(200mm~133mm 取b=250mm 故次要框架梁初选截面尺寸为:b ×h=250mm ×400mm

(3)楼面连续梁

(4)框架柱:

)20

1

~151()201~151(==H h ×3000=374.7mm~281mm b=(1~2/3)h 取b=h

① 按轴力估算:C '列柱: No=9×15.66m 2×(10~14)KN/m 2=1409.4KN~1973.16KN A '﹑E '列柱: No=9×8.1m 2×(10~14)KN/m 2=729KN~1020.6KN ② 按轴压比验算:此建筑抗震等级为二级,μ=0.8

选C 30型混凝土 c f =14.3 N=(1.2~1.4)No C '列柱: mm mm mm f N A c 4744742242233

.148.0100011.25652?==??=≥

μ A '﹑E '列柱: mm mm mm f N A c 3533531248993

.148.01000

84.14282?==??=≥

μ 故初选柱截面尺寸为:C '列柱: b ×h=500mm ×500mm A '﹑E '列柱:b ×h=450mm ×450mm

1.3. 确定结构计算简图

⑴.三个假设:

①平面结构假定:认为每一方向的水平力只由该方向的抗侧力结构承担,垂直于该方向的抗侧力结构不受力;

②楼板在自身平面内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之间不产生相对位移; ③不考虑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扭转作用。 ⑵.计算简图

根据结构平面布置图,选定第(2-1)轴线作为计算单元. 如图1所示

框架梁跨度(按柱中心线确定): A 'C '跨: 4200mm C 'E '跨: 4500mm 框架柱高度:

取底层:H 1=4200+450+(1900-900)-30 =5620mm (如图2)

其它层:H 2=H 3=H 4=H 5=H 6=H 7=H 8=H 9 =3000mm

框架计算简图如图

1

C C A 0

A 1

(1.52)

(2.86)

(1.39)

(1.00)

(1.87)

(1.49)

1

E E (1.00)

(1.87)

(2.86)

(1.87)(1.87)

3

2

6

5

4

C C C C C A 2

A 3

A 4

A 5

A 6

(2.86)

(2.86)

(2.86)

(2.86)

(1.39)(1.39)

(1.39)(1.39)

(1.39)(1.87)

(1.87)

(1.87)

(1.87)

(1.49)(1.49)(1.49)(1.49)(1.49)3

2

6

5

4

E E E E E (1.87)(1.87)

(1.87)(1.87)

8

7

C C A 7

A 8

9

9

A C (2.86)

(2.86)

(1.39)

(1.39)(1.39)

(1.87)

(1.87)

(1.49)(1.49)(1.49)8

7

E E 9

E (1.87)

(1.87)图3 框架计算简图

42004500

1.4

梁﹑柱惯性矩,线刚度,相对线刚度计算 1.4.1 梁﹑柱惯性矩计算

主要框架梁: 493

310898.11245025012mm bh I b ?=?==

次要框架梁: 493

310333.112

40025012mm bh I b ?=?==

边框架梁: 499110848.210898.15.15.1mm I I b ?=??== 中框架梁: 499210797.310898.15.10.2mm I I b ?=??==

内柱493

31021.512

50050012mm bh I o ?=?==

外柱: 493

310417.312

45045012mm bh I o ?=?==

1.4.2 梁﹑柱线刚度计算

根据公式 i=EI/l,可以得出梁﹑柱的线刚度如下(E=E C )

梁:i A 9'C 9'=3.417×109E/4200=9.04×105E i C 9'E 9'=3.417×109E/4500=8.438×105E 柱:i A 1'A 0'=3.417×109E/5620=6.08×105E i C 1'C 0'=5.21×109E/5620=9.27×105E i A 9'A 8'=3.417×109E/3000=11.39×105E i C 9'C 8'=5.21×109E/3000=17.367×105E 1.4.3 梁﹑柱相对线刚度计算

取i A 1'A 0'值作为基准值1.算得梁﹑柱的相对线刚度标于图3中 2. 荷载标准值计算 2.1 永久荷载

2.1.1 作用于框架梁上的荷载 2.1.1.1 屋面恒载

小瓷砖层 0.55kN/m 2

三毡四油屋面防水层 0.4kN/m 2

1:3水泥沙浆找平层 20mm 0.4kN/m 2

水泥蛭石板保温层 60mm 0.12kN/m 2

1:8水泥炉渣找坡 80mm 1.44kN/m 2

1:3水泥沙浆找平层 20mm 0.4kN/m 2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100mm 2.5kN/m 2

板底抹灰 20mm 0.4kN/m 2

合计6.21kN/m 2

2.1.1.2 楼面恒载

水磨石地面 0.65kN/m 2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100mm 2.5kN/m 2

板底抹灰 20mm 0.4kN/m 2

合计3.55kN/m 2

2.1.1.3 梁自重

主要框架梁:0.45 0.25 25=2.812kN/m 次要框架梁:0.4 0.25 25=2.5kN/m

2.1.1.4 柱自重

上层柱: 外柱: 0.45 0.45 25 3=15.19kN /根

内柱: 0. 5 0.5 25 3=18.75kN /根

底层柱: 外柱: 0.45 0.45 25 5.62=28.45kN /根

内柱: 0. 5 0.5 25 5.62=35.13kN /根

2.1.1.5墙自重及两面抹灰

女儿墙:0.25 1.5 8=3KN/m 两面抹灰: 0.8kN/m

2~8层: 内墙: 0.2 (3-0.45) 8=4.08kN/m 0.2 (3-0.4) 8=4.16kN/m

外墙: 0.25 (3-0.45) 8=5.1kN/m 0.25 (3-0.4) 8=5.2kN/m 底层: 0.25 (4.2-0.4) 8=7.6kN/m 0.25 (4.2-0.45) 8=7.5kN 2.1.2.1 作用在框架梁上的恒载

楼面荷载分配按双向板进行荷载等效分配

短向分配:5aq/8

长向分配:aq b

a

b a ])2()2(

21[32+-(参见图3)

A 1'=

21 (3-2 0.9+3) 0.9=1.89m 2 A 1'=21

1.8 0.9=0.8m 2=A 3 B 1'=21 (3-1.5+3) 0.75=1.69m 2 B 1'=2

1

1.5 0.75=0.56m 2=B 3

顶层:G A 1'=6.21 1.89=11.74KN= G A 3' G B 1'=6.21 1.69=10.49 KN

G L 1'=0.35 0.25 25 3=6.56KN G A 2'=6.21 0.81=5.03 KN= G A 4'

G B 2'=6.21 0.56=3.48 KN= G B 3' G F 1'=6.21 0.75 3.3=15.37 KN= G F 2' G L 2'=0.4 0.25 25 3.3=8.25KN G C 1'=6.21 4.97=30.86 KN G D 1'=6.21 4.39=27.26 KN G E 1'=6.21 4.21=26.14 KN

F M '=21 [2

1

( G A 1'+ G B 1'+ G L 1')+ G A 2'+ G B 2'+ G F 1'+ G L 2']=23.26 KN

q L 3'=0.45 0.25 25=2.81KN/m

C 1: 7058.0)5

.495.1()5.495.1(21)()(213

232=+?-=+?-l a l a

q C 1'=0. 7058 1.95 6.21=8.547N/m q C 'M =q c 1'+ q L 3'=8.547+2.81=11.357KN/m

A 3: 847.0)3

9

.0()39.0(21)()(213232=+?-=+?-l a l a

q A 3'=0. 847 0.9 6.21=4.734N/m q ME'=q C'M +q A3'=11.357+4.734=16.091KN/m

D 1:669.0)2

.495.1()2.495.1(21)()(213

232=+?-=+?-l a l a

q D1'=0.669×1.95×6.21=8.1KN/m q L4'=0.45×0.25×25=2.81KN/m

E 1:752.0)2

.465.1()2.465.1(21)()(213

232=+?-=+?-l a l a

q E1'=0.752×1.65×6.21=7.705KN/m q A9'C9'= q D1'+ q E1'+ q L4'=18.615KN/m

标准层:

G A1= G A3=3.55×1.89=6.71KN G A2=3.55×0.81=2.88KN= G A4 G B2 =G B3=3.55×0.56=1.99KN G F1=3.55×0.75×3.3=8.79KN G L1=6.56+0.2×(3-0.35)×3×8=19.28KN G B1=3.55×1.69=6KN G L2=8.25+0.2×(3-0.4)×3×8=20.73KN G D1=3.55×4.39=15.58KN q L3=2.81+0.2×(3-0.45)×8=6.89KN/m G E1 =3.55×4.21=14.95KN G L2 =3.55×4.97=17.64KN

F M =[(

G A1+ G B1+ G L1)/2+ G A2 +G B2 +G F1 +G L2]/2=25.19 q A8'C8'= q D1 +q E1 +q L4=4.631+4.405.6.89=15.926KN/m

q CM =q C1+ q L3′=4.886+2.81=7.696KN/m q l3=6.89KN/m= q L4 q C1=0.7058×1.95×3.55=4.886KN/m q D1=0.669×1.95×3.55=4.631KN/m q A3=0.847×0.9×3.55=2.706KN/m q E1=0.752×1.65×3.55=4.405KN/m q ME =q C1+q A3 +q L3=4.886+2.706+6.89=14.482KN/m

2.1.2.2 恒荷载作用在框架柱上的集中荷载 G L5′=8.25+3×

3.3=18.15KN

顶层:F E1=[( G A1′+ G B1′+ G L1′)/2+ G A4′+G B3′ +G L5]/2=20.53KN

C 3=1/2×1.95×3.9=3.8m 2= C 2 =

D 2 =D 3

E 2= E 31/2×1.65×3.3=2.72m 2

G C2′= G C3′= G D2′=G D3′=6.21×3.8=23.6KN G E2′= G E3′=6.21×2.72=16.89KN

F E2′=(23.6+2.5×3.9+3.9×3)/2=22.53KN F E′=20.53+22.53=43.06KN

F C′=(23.6+23.6+16.89+15.37+2.5×3.9+2.5×3.3)/2=48.73KN

F A′=(23.6+16.89+2.5×7.2+3×7.2)/2=40.05KN

标准层:G l5=2.5×3.3+5.2×3.3=25.41KN

F E1=[(

G A1+ G B1+ G L1)/2+ G A4+G B3+G L5]/2=23.5KN

G C2= G C3= G D2=G D3=3.55×3.8=13.49KN

G E2= G E3=3.55×2.72=9.66KN G F2= G F3=8.79KN

F E2=(13.49+2.5×3.9+5.2×3.9)=21.76KN

F E=23.5+21.76=45.26KN F E= 23.5+21.76+45.26KN

F C=(13.49+13.49+9.66+8.79+2.5×7.2+0.2×2.6×8×7.2)/2=46.69KN

F A=(13.49+9.66+2.5×7.2+×5.2×7.2)/2=39.3KN

A′列柱:顶层上柱:F9=40.05KN 下柱:F9′=40.05+15.19=55.24KN 八层:F8= F9′+ F A=55.24+39.3=94.54KN F8′= F8+15.19=109.73KN

七层:F7= F8′+ F A=109.37+39.3=149.03KN F7′= F7+15.19=164.22KN

六层:F6= F7′+ F A=203.52KN F6′= F6+15.19=218.71KN

五层:F5= F6′+ F A=258.01KN F5′= F5+15.19=273.21KN

四层:F4= F5′+ F A=312.5KN F4′= F4+15.19=327.69KN

三层:F3= F4′+ F A=366.99KN F3′= F3+15.19=382.18KN

二层:F2= F3′+ F A=421.48KN F2′= F2+15.19=436.67KN

一层:F1= F2′+ F A=475.97KN F1′= F1+29.59=505.56KN C′列柱:顶层上柱:F9=48.73KN 下柱:F9′=48.73+18.75=67.48KN 八层:F8= 114.17KN F8′= 132.92KN

七层:F7= 179.61KN F7′= 198.36KN

六层:F6= 245.05KN F6′= 263.8KN

五层:F5= 310.49KN F5′= 329.24KN

四层:F4= 375.93KN F4′=394.68KN

三层:F3= 441.37KN F3′= 460.12KN

二层:F2= 506.81KN F2′= 525.56KN

一层:F1= 572.25KN F1′= 572.25+36.53=608.78KN E′列柱:顶层上柱:F9=43.06KN 下柱:F9′=43.06+15.19=58.25KN 八层:F8= 103.51KN F8′= 118.7KN

七层:F7= 163.96KN F7′= 179.15KN

六层:F6= 224.41KN F6′= 239.6KN

五层:F5= 284.86KN F5′= 300.05KN

四层:F4= 345.31KN F4′=360.5KN

三层:F3= 405.76KN F3′= 420.95KN

二层:F2= 466.21KN F2′= 481.4KN

一层:F1= 526.66KN F1′= 541.85KN

恒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受荷简图(设计值)如图4

1

0C A 0A 110E E 3

2

6

5

4

A 2A 3A 4A 5A 632654E E E E E 8

7

C A 7A 89

9

A C 87E E 9

E 图4 恒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受荷简图(设计值)

42004500

C C C C C C C 67.48

48.7330.23KN

19.111KN/m

22.338KN/m

9.235KN/m 17.378KN/m

13.628KN/m 19.309KN/m

40.0555.24 43.0658.25

109.794.5419.111KN/m

114.2132.9

9.235KN/m 17.378KN/m

30.23KN

118.7

103.5164.2149.019.111KN/m

179.6198.4

9.235KN/m 17.378KN/m

30.23KN

179.2

164.0218.7203.519.111KN/m

245.1263.8

9.235KN/m 17.378KN/m

30.23KN

239.6

224.4273.2258.019.111KN/m

310.5329.2

9.235KN/m 17.378KN/m

30.23KN

300.1

284.9327.7315.519.111KN/m

375.9394.7

9.235KN/m 17.378KN/m

30.23KN

360.5

345.3382.2367.019.111KN/m

441.4460.1

9.235KN/m 17.378KN/m

30.23KN

421.0

405.8436.7421.519.111KN/m

506.8525.69.235KN/m 17.378KN/m

30.23KN

481.4

466.2476.0

505.6608.8572.3

526.7

541.9

27.91KN

2.2 竖向可变荷载

查荷载规范: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为1.5kN/m 2,上人屋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为1.5kN/m 2

。 A ′C ′跨:q=0.669 1.95d1.5+0.752 1.65 1.5=3.82kN/m

C ′E ′跨:F M '=

21 [2

1

(1.89+1.69) 1.5+(0.81+0.56) 1.5+0.75 3.3 1.5]=4.23kN q E'M =0.7058 1.95 1.5+0.847 0.9 1.5=3.21kN/m q MC'=0.7058 1.95 1.5=2.06kN/m

活荷载作用在框架柱上的集中荷载

F E =21 [21

( G A1+ G B1)+ G A4+G B3+G C3]=[(1.89+1.69) 1.5/2+(0.81+0.56+3.8) 1.5]

=5.22kN F C =21 ( G C1+ G D2 + G E2+G F2)= 21

1.5 (3.8+3.8+

2.72+0.75

3.3)=9.6kN

F A = 21 (

G D3 + G E3)= 2

1

1.5 (3.8+

2.72)=4.89kN

活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受荷简图(标准值)见图5

毕业设计书

1

0C A 0A 110E E 3

2

6

5

4

A 2A 3A 4A 5A 632654

E E E E E 8

7

C A 7A 89

9

A C 8

7E E 9

E 图5 活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受荷简图(标准值)

42004500

C C C C C C C 9.63.82KN/m

2.06KN/m

3.21KN/m

4.89

5.229.7819.210.4414.6728.815.6619.5638.420.8824.45482

6.129.345

7.631.3234.2367.236.5439.1276.841.7644.01

86.4

46.98

4.23KN

3.82KN/m

2.06KN/m 4.23KN

3.21KN/m

3.82KN/m

2.06KN/m 4.23KN

3.21KN/m

3.82KN/m

2.06KN/m 4.23KN

3.21KN/m

3.82KN/m

2.06KN/m 4.23KN

3.21KN/m

3.82KN/m

2.06KN/m 4.23KN

3.21KN/m

3.82KN/m

2.06KN/m 4.23KN

3.21KN/m

3.82KN/m

2.06KN/m 4.23KN

3.21KN/m

3.82KN/m

2.06KN/m 4.23KN

3.21KN/m

4.899.6

5.229.7814.6719.5624.4529.3434.2339.1244.018

6.476.86

7.2

57.6

48

38.4

28.8

19.2

10.44

15.66

20.88

26.131.32

36.54

41.76

46.98

2.3风荷载标准值计算

风压标准值计算公式为:w=βZ μS μZ ω0 本地区基本风压为:w 0=0.36

楼高H>30m ;地面粗糙类别为C 类;风振系数:βZ =1+H i /H ξγ/μZ 表1

层次

1

2

3

4

5

6

7

8

9

Hi (第i 层距离室外地面的高度) 4.65 7.65 10.65 13.65 16.65 19.65 22.65 25.65 28.65 H 总=32.25m B ≈15m H/B ≈2

查表:脉动影响系数γ=0.59 表2

离地面高度(m )z 4.65 7.65 10.65 13.65 16.65 19.65 22.65 25.65 28.65 风压高度系数μZ

0.50 0.63 0.73 0.81 0.87 0.93 0.99 1.04 1.09

结构基本周期:T=(0.08~0.1)n. 取T=0.9,ω0 =0.36kN/m 2

ω0T 2=0.36 0.92

=0.29 查表得:脉动增大系数ξ=1.2725

βZ =1+H i /H ξγ/μZ 表3

z 4.65 7.65 10.65 13.65 16.65 19.65 22.65 25.65 28.65 βZ

1.22 1.28 1.34 1.39 1.45 1.49 1.53 1.57 1.61

毕业设计书

查表得:风载体型系数:迎风面为1.0;背风面为-0.5 ∴μS =1.5 ωk =βZ μS μZ ω0

∵结构高度H=26.75<30m,故取βZ =1.0, μS =1.3 表4

z 4.65 7.65 10.65 13.65 16.65 19.65 22.65 25.65 28.65 ωk

0.33 0.44 0.53 0.61 0.68 0.75 0.82 0.88 0.95

转化为集中荷载(受荷面与计算单元同)

9层: F W 9K =0.95 3.6 (1.5+3/2)=10.25KN 8层: F W 8K =3.6 3.0 (0.95+0.88) 2=9.9KN 7层: F W 7K =3.6 3.0 (0.88+0.82) 2=9.2KN 6层: F W 6K =3.6 3.0 (0.82+0.75) 2=8.47KN 5层: F W 5K =3.6 3.0 (0.75+0.68) 2=7.71KN 4层: F W 4K =3.6 3.0 (0.68+0.61) 2=6.96KN 3层: F W 3K =3.6 3.0 (0.61+0.53) 2=6.14KN 2层: F W 2K =3.6 3.0 (0.53+0.44) 2=5.21KN

1层: F W 1K =3.6 0.44 3.0/2+3.6 0.33 4.65=7.86 KN (如图6所示

1

0C C A 0A 11

E E 32654C C C C C A 2A 3

A 4A 5A 63

2

6

5

4

E E E E E 87C C A 7A 8

9

9

A C 8

7

E E 9E 图6 框架受风荷载作用图(标准值)

F W 9K 0.9510.25KN 9.90KN F K 8W 0.959.20KN F K 7W 0.888.47KN F K 6W 0.827.71KN F K 5W 0.756.96KN F K 4W 0.686.14KN F K 3W 0.535.21KN F K 2W 0.447.86KN

F K

1W 0.610.880.820.750.680.610.530.440.33

0.33

2.4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2.4.1 重力荷载代表值(恒载+0.5活载) 2.4.1.1 恒载

屋面重力值:G 面=6.21 (14.94 8.94+1.2 4.44)=863KN

楼板重力值:G 板=(14.94 8.94+1.2 4.44) 3.55+10 (0.06 25+0.4)=512KN 梁重力值: G 梁=(8.7 4+1.2+9.9) 2.81+14.7 3 2.5+2.5 0.2 0.4 25=244KN 柱重力值: G 上柱=15.19 10+18.75 5=244.7KN G =28.45 10+35.13 5=460KN

毕业设计书

墙重力值:G女儿墙=(8.94+14.94+10.14 2+1.2) 3=136KN

G标墙=8.94 5.1+(8.4+6) 4.08+10.14 5.1+14.94 2 5.2+13.2+6) 4.16

=413KN

G底墙=14.94 2 7.6+10.14 2 7.5=379KN

2.4.1.2 活荷载

Q=1.5 (14.94+8.94+1.2 4.44)=208KN

2.4.1.3 重力荷载代表值

G9= G板+G梁+G上柱/2+G女儿墙+G标墙/2

=863+244+244.7/2+136+413/2

=1572KN(不包括屋面活荷载)

G8= G板+G梁+G上柱+ G标墙+F活/2

=512+244+244.7+413+208/2=1518KN

G2=G3=G4=G5=G6=G7=G8=1518KN

G1= G板+G梁+G上柱/2+G底柱/2+G标墙/2+G底墙+F活/2

=512+244+244/2+460/2+413/2+379/2+208/2

=1608KN

质点重力荷载代表值见图7

2.4.2 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框架的侧移验算

2.4.2.1 横梁线刚度

为了简化计算,框架梁截面惯性矩增大系数取1.2

A′C′跨:k b= i A9'C9'=9.04×105 3 104=27.12 109N·mm

C′E′跨:k b= i C9'E9'=8.438×105 3 104=25.31 109 N·mm

2.4.2.2 柱的线刚度

边柱:底层:k c=6.08 105 3 104=18.24 109N·mm

其它层:k c=11.39 105 3 104=34.17 109N·mm

中柱:底层:k c=9.27 105 3 104=27.81 109N·mm

其它层:k c=17.37 105 3 104=52.1 109N·mm

2.4.2.3 框架柱的侧移刚度D值

2~9层D值的计算表5

D k=∑k b/2k cα=k/(2+k)D=12αk c/h2

边柱A′0.7940.28412939

边柱E′0.7410.2712301

中柱C′ 1.0060.33523272

底层D值的计算表6

D k=∑k b/2k cα=k+0.5/(2+k)D=12αk c/h2

边柱A′ 1.4870.573950

边柱E′ 1.3380.5573860

中柱C′ 1.8850.6146488

毕业设计书2.4.2.4 计算框架自振周期

各层D 值汇总(见表7)

各层D 值汇总 表7

D 值/层次 柱类型 2~9层(D 值 根数) 1层(D 值 根数) 边 柱 A ′轴 12939 5=64695 3950 5=19750

E ′轴 12301 5=61505 3860 5=19300 中柱

C ′轴

23272 5=116360

6488 5=32440

∑D (KN/m )

242560

71490

按顶点位移法计算,考虑轻质砌块墙对框架刚度的影响,取基本周期调整系数α0=0.8,计算公式为T 1=1.7α0T ?,式中△T 为顶点位移。按D 值法计算。见表8

横向框架顶点位移计算 表8

T 1=1.7 0.842.0=0.88s

2.4.2.5 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和位移的计算

多遇地震作用下,设防烈度为7度,查表αmax =0.08.深圳市反应谱特征周期查表 Tg=0.35s,Tg <T 1<5Tg

∴034.008.0)88

.035.0()(

9

.0max 9.011=?=?=ααT Tg 2.4.2.6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因为T 1=0.88s >1.4 Tg=1.4 0.35=0.49s.尚需考虑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 δn=0.08T 1+0.07=0.08 0.88+0.07=0.140

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 ek =α1Geq=0.034 0.85 13176=396KN

顶部附加的集中水平地震作用为:ΔFn=δn ·F ek =0.1404 396=55.6KN

)1(91

n EK i

i i i i i F H G H

G F δ-=∑=

i

i i H

G ∑=9

1

=1608 5.62+1518 3 7+1572 3=45631KN

层次

Gi(kN) Di Δi -Δi -1=∑G i /D Δi(m)

9 1572 1572 242650 0.007

0.42 8 1518 3090 242650 0.013 0.413 7 1518 4608 242650 0.019

0.4 6 1518 6126 242650 0.025

0.381 5 1518 7644 242650 0.032 0.355 4 1518 9162 242650 0.038 0.324 3 1518 10680 242650 0.044 0.286 2 1518 12198 242650 0.05 0.242 1

1608

13716

242650

0.192

0.192

∑=n

i Gi

1

毕业设计书

()KN F H

G H G F n EK i i

i

411404.0139645631

62

.571.1590)1(9

1

1

11=-???=

-=

∑=δ

同理:F 2=63KN F 3=81KN F 4=103KN F 5=126KN F 6=142KN F 7=167KN F 8=201KN F 9=247KN F 9'=F 9+△Fn =247+55.6=302KN F i ,V i 和△ue 的计算(见表9)

F i ,V i 和△ue 的计算

层次 9 8 7 6 5 4 3 2 1 F i (KN) 302 301 167 142 126 103

81

63

41

V i (KN)

302

503

670

812

938

1041 1122 1185 1226

∑D(KN/m) 242560 242560 242560 242560 242560 242560 242560 242560 71490 △ue (m) 0.0008 0.001 0.0016 0.0021 0.0025 0.0032 0.0036 0.0041 0.0072

满足)

底层:(550

1781162.50072.0<==?h ue 满足)层:(5501732130049.02<==?h ue 横向框架各层水平地震作用和地震剪力如图8 302KN 201KN 142KN 167KN 126KN 103KN 81KN 63KN 41KN

302KN

503KN

670KN

812KN

938KN

1041KN

1122KN

1185KN

1226KN

a 水平地震作用

b 地震剪力

图8 横向框架各层水平地震作用和地震剪力

3. 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分析

3.1 恒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分析

恒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受荷简图如图4所示 3.1.1横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弯矩计算

毕业设计书

3.1.1.1 梁的固端弯矩可按下面方法求得: A ′C ′跨:

2121ql M ab -

= 212

1

ql M ba = M A 9'C 9'=-22.338 4.22

/12=-32.83KN M C 9'A 9'=32.83KN

M A 8'C 8'=-19.111 4.22

/12=-28.09KN M C 8'A 8'=28.09KN C ′E ′跨: 第9层:

M C 9'E 9'=-27.91 1.5 32/4.52

=-18.61KN ·m

M E 9'C 9'=27.91 1.52 3/4.52

=9.3KN ·m

M C 9'E 9'=-13.628 4.52

/12=-23KN ·m M E 9'C 9'=23KN ·m

M C 9'E 9'=)335.44(5.4123681.52

3

?-???-=-5.681KN ·m

M E 9'C 9'=)3335.485.46(5

.4123681.52

22

3?+??-??? =8.52KN ·m

∴M C 9'E 9'=-18.61-23-5.68=-47.29KN ·m M E 9'C 9'=9.3+23+8.52=40.82KN ·m 标准层:

M C 8'E 8'=-30.23 1.5 32/4.52

=-20.15KN ·m

M E 8'C 8'=30.23 1.52 3/4.52

=10.08KN ·m

M C 8'E 8'=-9.235 4.52

/12=-15.58KN ·m M E 8'C 8'=15.58KN ·m

M C 8'E 8'=)335.44(5

.4123143.82

3

?-???-=-8.14KN ·m M E 8'C 8'=)3335.485.46(5

.4123143.8222

3

?+??-??? =12.21KN ·m

∴M C 8'E 8'=-20.15-15.58-8.14=-43.87KN ·m M E 8'C 8'=10.08+15.58+12.21=37.87KN ·m

3.1.1.2 根据梁、柱相对线刚度,算出各节点的弯矩分配系数μij ,如图所示。

如:A 9'点: μA9'C9'=87.149.149

.1+=0.443

μA9'A8'=87

.149.187

.1+=0.557

用弯矩分配法计算框架内力,传递系数为2

1

,各节点分配二次即可。

毕业设计书

上柱下柱左梁右梁上柱下柱左梁右梁下柱上柱

0.5570.4430.260.4980.2420.4260.574

-32.8332.83-47.2940.82

90.0018.2914.54 3.760.007.20 3.50-17.39-23.43

5.03 1.887.27 2.63-8.70 1.75-

6.91

0.00-3.85-3.06-0.31 0.00-0.60-0.29 2.20 2.96

0.0019.47-19.4743.550.009.23-52.7827.38-27.38

0.3580.3580.2840.1730.3330.3330.1610.270.3650.365

-28.0928.09-43.8737.87

10.0610.067.98 2.73 5.25 5.25 2.54-10.22-13.82-13.82 89.14 5.03 1.36 3.99 3.60 2.63-5.11 1.27-6.91-11.72

-5.56-5.56-4.41-0.88 -1.70-1.70-0.82 4.69 6.34 6.34

13.649.52-23.1633.937.15 6.18-47.2633.60-14.40-19.20

0.3580.3580.2840.1730.3330.3330.1610.270.3650.365

-28.0928.09-43.8737.87

3~7 10.0610.067.98 2.73 5.25 5.25 2.54-10.22-13.82-13.82

5.03 5.03 1.36 3.99 2.63 2.63-5.11 1.27-

6.91-6.91

-4.09-4.09-3.24-0.72 -1.38-1.38-0.67 3.39 4.58 4.58

10.9911.00-21.9934.09 6.50 6.51-47.1132.30-16.15-16.15

0.3580.3580.2840.1730.3330.3330.1610.270.3650.365

-28.0928.09-43.8737.87

10.0610.067.98 2.73 5.25 5.25 2.54-10.22-13.82-13.82 2 5.03 6.03 1.36 3.99 2.63 3.11-5.11 1.27-4.45-6.91

-4.45-4.45-3.53-0.80 -1.54-1.54-0.74 2.72 3.68 3.68

10.6311.64-22.2834.01 6.34 6.83-47.1831.64-14.59-17.05

0.4290.2290.3420.2050.3940.2090.1920.3260.4390.235

-28.0928.09-43.8737.87

12.05 6.439.61 3.23 6.22 3.30 3.03-12.35-16.62-8.90 1 5.03 1.62 4.80 2.63-6.17 1.52-6.91

-2.85-1.52-2.27-0.26 -0.50-0.26-0.24 1.76 2.37 1.27

14.23 4.91-19.1435.878.35 3.03-47.2528.80-14.26-14.54

A′7.12C′ 4.18-7.27E′

毕业设计书

3.1.1.3 梁的跨内最大弯矩的求法。

C 9'E 9'段弯矩的求法:

Q C 9'E 9'=3

25.4)

5.125.4(391.27?+??=17.23KN

Q E 9'C 9'=3

25.4)

325.4(5.191.27?+??-=-6.03KN

Q C 9'E 9'=0.5 13.628 4.5=30.663KN Q E 9'C 9'=-30.663KN

Q C 9'E 9'=)335.425.42(5

.423681.53

233

3+??-??? =-11.9 KN

∴Q C 9'E 9'=17.23+30.66+5.05=52.94 KN Q E 9'C 9'=-6.03-30.66-11.99=-48.68 KN 集中力作用点M 1点弯矩:

M m =52.94 1.5+0.5 19.31 32

+27.38-52.78-0.5

13.63 1.52

-48.68 3=-20.47 KN ·m 跨中K 点弯矩:

M k =52.94 2.25+0.5 19.31 2.252

+27.38-52.78-0.5

5.68 0.752

-27.91 0.75-48.68 2.25=-23.96 KN ·m 距C 9'2米P 点处弯矩: M p =52.94 2+19.31 0.5 2.52+27.38-52.78-0.5 13.62 22-5.68 0.53

-27.91 0.5 -48.68 2.5=-22.8 KN ·m

∴可得:C 9'E 9'跨跨中弯矩K 点弯矩最大 M k =-23.96 KN ·m

C 8'E 8'段弯矩:

Q C 8'E 8'=)5.125.4(5.4323.303

2

?+??=22.39KN

Q E 8'C 8'=)325.4(5.45.123.303

2

?+??-=-7.84KN

Q C 8'E 8'=0.5 9.24 4.5=20.78 KN Q E 8'C 8'=-20.78 KN

Q C 8'E 8'=)35.42(5.42314.833

-????=7.24KN

Q E 8'C 8'=)335.425.42(5

.42314.83233

3

+??-????-=-17.19 KN ∴Q C 8'E 8'=22.39+20.78+7.24=50.41KN

Q E 8'C 8'=-7.84-20.78-17.19=-45.81KN

集中力作用M 处弯矩: M u =50.48 1.5+0.5 17.38 32

+33.6-47.26-0.5

9.24 1.52

-45.81 3=-7.67KN ·m 跨中K 点弯矩:

2

-0.5 9.24 2.252-0.5 8.14 0.752

-30.23 0.75-

-45.81 2.25=-7.67KN ·m

毕业设计书

距C 8'2米P 点处弯矩:

M p =50.41 2+17.38 0.5 2.52+33.6-47.26-0.5 9.24 22-8.14 0.53

-30.23 0.5 -45.81 2.5=-7.67KN ·m

3~7层:跨中K 点:

M k =50.41 2.25+0.5 17.38 2.252

+32.31-47.11-

-0.5 9.24 2.252-0.5 8.14 0.752

-30.23 0.75- -45.81 2.25=-8.81KN ·m

M k =-9.55 KN ·m

M k =-12.46 KN ·m

恒载作用下的弯矩图如图9

C A

E

图9 恒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单位KN/m)

19.4719.47

17.75

43.5552.78

23.96

27.38

27.389.5213.6

33.937.67

14.447.26

33.6

6.6923.1613.64

21.9913.6

6.1834.09

7.16

8.81

16.15

32.31

1111

6.5134.094

7.1119.2

16.15

6.514

7.11

1121.9911

13.6

6.5134.09 6.514

7.11

8.81

16.15

16.1532.31

1121.9911

13.6

6.5134.09 6.514

7.11

8.81

16.15

16.15

32.31

1121.9911

13.6

6.5134.09 6.514

7.11

8.81

16.15

16.15

32.31

1121.9911

13.6

6.5134.09 6.514

7.11

8.81

16.15

16.15

32.31

11.6410.64

22.2714.0

35.876.83 6.5547.26

8.81

17.05

14.59

31.64

19.144.91

14.23

14.64

3.04

8.35

8.81

7.6321.17

28.8

2.46

1.52

7.13

3.1.2 恒载作用下框架的剪力计算 由简图和推导公式进行计算

毕业设计书

梁 A 'C ' 段:∑M A =0 M A -M B -2

2

1ql -Q B ·l=0 Q B =

ql l M M B A 2

1

-- ∑M B =0 M A -M B -221

ql -Q A ·l=0 Q A =ql l M M B A 2

1+-

梁 C 'E '段前已算出.

柱:∑ M C =0 - M C –M D - Q D ·h =0 Q D =h M M D

C +-

∑ M D =0 - M C –M D - Q D ·h =0 Q C =h

M M D

C +-

梁:A 9'C 9': Q A 9'C 9'=2.434.2221

2.455.4347.19??+-=41.18 KN

Q C 9'A 9'=2.434.3221

2.455.4347.19??--=-52.64 KN

A 8'C 8': Q A 8'C 8'=2.411.1921

2.49

3.3316.23??+-=37.57KN

Q C 8'A 8'=2.411.192

1

2.49

3.3316.23??--=-42.7 KN

3~7层:Q A 7'C 7'=37.25 KN Q C 7'A 7'=-43.01 KN +

+

---++-

+

5.46-+

--++

-+--+

+

-+--++

-+--+

+

-+

--+

+

-+

--+

+

-+

--++

-

-

-

-

-

-

-

-

6.84

7.334

8.68

10.1810.7711.8942.750.414.234.3445.817.337.337.33

7.218.62

1.31

37.57

37.25

37.25

37.25

37.25

37.25

37.34

36.15

4.344.344.344.29

5.060.81

43.01

43.01

43.01

43.01

43.01

50.4150.4150.4150.4150.4150.4142.93

44.12

11.89

11.8911.89

11.8911.8911.8911.89

45.8145.8145.8145.8145.8145.8145.81

10.7710.7710.7710.2512.74

3.24

图10 恒荷载作用下的剪力图(单位:KN)

A

C

E

41.18

11.03

41.18

8.84

15.5352.64

50.41

毕业设计书

3.1.3恒荷载 作用下框架的轴力计算

+++

++++++

++

+

++++++

+++

+

+

+

+

+

+

78.75116153.25190.5227.75265302.34

338.49

105.58853.65

759.12

572.36478.95665.78385.53292.11198.6948.68415.16

369.35

277.73231.92323.54186.11140.394.49图11 恒荷载作用下的轴力图(单位:KN)

A

C

E

41.18

3.2活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计算 3.2.1楼面活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计算

由于楼面活载<4.0KN/m 2

,故按活载满布的情况计算。为减小误差,将最终结果中,梁的跨中弯矩扩大1.2倍,支座弯矩不变。 3.2.1.1楼面活载作用下框架的弯矩计算

A 'C '跨:M A 'C '=-22.482.312

1

??=-5.62 KN ·m M A 'C '=5.62 KN ·m C 'E '跨: M C 'E '=2

2

5.435.123.4??-=-2.82KN ·m

M E 'C '=2

5.43

5.123.4??-=1.41 KN ·m

M C 'E '=25.406.212

1

??=-3.48 KN ·m

M E 'C '=3.48KN ·m

M C 'E '=23

5.42.1315.1??- (4 4.5-3 3)=-1.15 KN ·m

M E 'C '=2

25

.42.1315.1??- (6 4.52-8 4.5 3+3 32

) ∴ M C 'E '=-2.82-3.48-1.15=-7.45 KN ·m

M E 'C '=1.41+3.48+1.73=6.62 KN ·m

毕业设计书

上柱下柱左梁右梁上柱下柱左梁右梁下柱上柱

0.5570.4430.260.4980.2420.4260.574

-5.62 5.62-7.45 6.62

3.13 2.490.480.910.44-2.82-3.80

1.010.24 1.250.31-1.410.22-1.21

-0.70-0.55-0.04 -0.07-0.040.420.57

3.44-3.447.31 1.15-8.45

4.44-4.44

0.3580.3580.2840.1730.3330.3330.1610.270.3650.365

-5.62 5.62-7.45 6.62

2.01 2.01 1.600.320.610.610.29-1.79-2.42-2.42 1.57 1.010.16 0.800.460.31-0.90 0.15-1.21-1.90 -0.98-0.98-0.78-0.11 -0.22-0.22-0.110.80 1.08 1.08 2.60 2.04-4.64 6.620.840.70-8.16 5.78-2.55-

3.24 0.3580.3580.2840.1730.3330.3330.1610.270.3650.365

-5.62 5.62-7.45 6.62

2.01 2.01 1.600.320.610.610.29-1.79-2.42-2.42 1.01 1.010.16 0.800.300.31-0.90 0.15-1.21-1.21 -0.78-0.78-0.62-0.09 -0.17-0.17-0.080.610.830.83 2.24 2.24-4.48 6.650.740.75-8.14 5.60-2.80-2.80 0.3580.3580.2840.1730.3330.3330.1610.270.3650.365

-5.62 5.62-7.45 6.62

2.01 2.01 1.600.320.610.610.29-1.79-2.42-2.42 1.01-1.210.16 0.800.300.36-0.90 0.15-0.78-1.21 0.010.020.01-0.10 -0.19-0.19-0.090.500.670.67

3.030.82-3.85 6.640.730.78-8.15 5.48-2.52-2.95 0.4290.2290.3420.2050.3940.2090.1920.3260.4390.235

-5.62 5.62-7.45 6.62

2.41 1.29 1.920.380.720.380.35-2.16-2.91-1.56 1.010.19 -0.960.30-1.08 0.18-1.21 -0.51-0.27-0.410.36 0.680.360.330.340.450.24 2.90 1.01-

3.92 5.39 1.710.75-7.85

4.98-2.46-2.53

0.51A'0.47C'E'-1.23

毕业设计书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文献综述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1.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建筑要求的提升,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建筑造型和建筑功能要求日趋多样化,无论是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日益增多,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其界面高度小自重轻,刚度大,承载能力强、延性好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国工程中,特别是桥梁结构、高层建筑及大跨度结构等领域,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框架结构具有建筑平面布置灵活、自重轻等优点,可以形成较大的使用空间,易于满足多功能的使用要求,因此,框架结构在结构设计中应用甚广。为了增强结构的抗震能力,框架结构在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 2.现行主要研究 2.1预应力装配框架结构 后浇整体节点与现浇节点具有相同的抗震能力;钢纤维混凝土对减少节点区箍筋用量有益,但对节点强度、延性和耗能的提高作用不明显。与现浇混凝土节点相比,预应力装配节点在大变形后强度和刚度的衰减及残余变形都小;节点恢复能力强;预制混凝土无粘结预应力拼接节点耗能较小,损伤、强度损失和残余变形也较小。装配节点力学性能受具体构造影响很大,过去进行的研究也较少,一般说,焊接节点整体性好,强度、耗能、延性等方面均可达到现浇节点水平;螺栓连接节点刚度弱,变形能力大,整体性较差。因此,这一类节点连接如应用于抗震区,需做专门抗震设计。 2.2地震破坏 钢筋混凝土在地震破坏过程中瞬态震动周期逐步延长,地震动的低频成分是加剧结构破坏的主要因素,峰值和持时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瞬态振型的变化与结构的破坏部位直接相关。结构破坏过程中,瞬态振型参与系数变化不大。结构瞬态振动周期延长加剧时,结构的整体耗能能力增大,结构濒临倒塌时,基本失去耗能能力。结构破坏过程中,位移时程与破坏构件百分比的变化与地震的峰值的出现密切相关。破坏构件百分比是表征结构破坏与倒塌的指标。地震动的几个特征对结构破坏影响均很大。 2.3异性柱框架结构抗震性能

结构毕业设计计算书

目录 第一部分设计原始资料 0 第二部分结构构件选型 0 一、梁柱截面的确定 0 二、横向框架的布置 (1) 三、横向框架的跨度和柱高 (2) 第三部分横向框架内力计算 (2) 一、风荷载作用下的横向框架(KJ-14)内力计算 (2) 三、竖向恒载作用下的横向框架(KJ-14)内力计算 (10) 四、竖向活载作用下的横向框架(KJ-14)内力计算 (21) 第四部分梁、柱的内力组合 (28) 一、梁的内力组合 (28) 二、柱的内力组合 (30) 第五部分梁、柱的截面设计 (34) 一、梁的配筋计算 (34) 二、柱的配筋计算 (35) 第六部分楼板计算 (38) 第七部分楼梯设计 (40) 第一节楼梯斜板设计 (40) 第二节平台板设计 (41) 第三节楼梯梁设计 (41) 第八部分基础设计 (43) 第一节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和基础材料 (43) 第二节独立基础计算 (43) 参考文献 (48) 致谢 (49)

第一部分 设计原始资料 建筑设计图纸:共三套建筑图分别为:某办公楼全套建筑图:某五层框架结构。 1.规模:所选结构据为框架结构,建筑设计工作已完成。总楼层为地上3~5层。各层的层高及各层的建筑面积、门窗标高详见建筑施工图。 2.防火要求:建筑物属二级防火标准。 3.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填充墙厚度详分组名单。 4.气象、水文、地质资料: (1)主导风向:夏季东南风、冬秋季西北风。基本风压值W 0详分组名单。 (2)建筑物地处某市中心,不考虑雪荷载和灰荷载作用。 (3)自然地面-10m 以下可见地下水。 (4)地质资料:地质持力层为粘土,孔隙比为e=0.8,液性指数I 1=0.90,场地覆盖层为1.0 M ,场地土壤属Ⅱ类场地土。地基承载力详表一。 (5)抗震设防:该建筑物为一般建筑物,建设位置位于6度设防区,按构造进行抗震设防。 (6)建筑设计图纸附后,要求在已完成的建筑设计基础上进行结构设计。 第二部分 结构构件选型 一、梁柱截面的确定 1、横向框架梁 (1)、截面高度h 框架梁的高度可按照高跨比来确定,即梁高h=)8 1 ~121(L 。 h=)81~121( L 1=)8 1 ~121(×9200=767~1150mm 取h=750mm (2)、截面宽度 b=)2 1~3 1(h=)2 1~3 1(×750=250~375mm 取b=250mm 2、纵向连系梁 (1)、截面高度 h=11( ~)1218L 1=11 (~)1218×3600=300~200mm 取h=300mm (2)、截面宽度

钢结构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说明

钢结构框架柱计算长度系数说明 很多用户对于STS框架柱的计算长度系数计算都存有疑问,尤其是在框架柱存在跃层柱的时候,有的时候会觉得得软件得出的计算长度系数偏大,或者不准确。下面我通过一个用户的模型,来详细的讲解一下计算长度系数的问题。 1 跃层柱计算长度系数显示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软件对于跃层柱计算长度系数显示结果的问题 用户模型如下: 选取其中一根柱子,看一下软件(satwe)对于计算长度系数输出:

绕构件X轴的计算长度系数两层分别是和,因为分了标准层,所以输出了两个计算长度系数,但如果我么手算的话,肯定是按照一个柱子来求计算长度系数,那么现在软件输出的计算长度系数,和我们手算的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可以利用二维门式钢架计算验证一下,抽取这个立面,形成PK文件,二维门刚计算的计算长度系数如下:

二维门刚是按照一整根柱子求出了一个计算长度系数 计算长度系数主要涉及到构件长细比的计算,截面是确定的,那我们来看计算长度:Satwe计算结果: 下段柱计算长度=*米(层高)=米 上段柱计算长度=*米(层高)=米 二维门刚计算结果: *(+)=米 结论:从上面的计算可以得知,satwe对于跃层柱的计算长度系数,是按照一整根柱来得到的,但是输出的时候是分层输出的,所以对于求得的计算长度系数按照层高做了处理,但是结果是一样的,这个我么在后面可以手算验证。 2 如何核对计算长度系数 Satwe对于构件的的计算长度系数的计算是按照《钢规》附录D来计算的,很多用户对软件的计算长度系数存在疑问,但是通过我们的核对,绝大多数的情况,软件还是严格按照规范来计算的,但是对于一些连接情况特别复杂的情况,规范也没有特别说明的的情况,软件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那么我们该怎样核对构件的计算长度系数呢 第一个方法,就是我们上面用到的,抽一榀,用我们的二维门刚来验证。这样的计算结果比较简洁,直观,分别看两个方向的计算长度系数,然后和satwe的计算结果对比。

钢结构梯形屋架课程设计计算书(绝对完整)

第一章:设计资料 某单跨单层厂房,跨度L=24m,长度54m,柱距6m,厂房内无吊车、无振动设备,屋架铰接于混凝土柱上,屋面采用1.5*6.0m太空轻质大型屋面板。钢材采用Q235-BF,焊条采用E43型,手工焊。柱网布置如图2.1所示,杆件容许长度比:屋架压杆【λ】=150 屋架拉杆【λ】=350。 第二章:结构形式与布置 2.1 柱网布置 图2.1 柱网布置图 2.2屋架形式及几何尺寸 由于采用大型屋面板和油毡防水屋面,故选用平坡梯形钢屋架,未考虑起拱时的上弦坡度i=1/10。屋架跨度l=24m,每端支座缩进0.15m,计算跨度l0=l-2*0.15m=23.7m;端部高度取H0=2m,中部高度H =3.2m;起拱按f=l0/500,取50mm,起拱后的上弦坡度为1/9.6。 配合大型屋面板尺寸(1.5*6m),采用钢屋架间距B=6m,上弦节间尺寸1.5m。选用屋架的杆件布置和尺寸如施工图所示。

图2.2 屋架的杆件尺寸 2.3支撑布置 由于房屋较短,仅在房屋两端5.5m开间内布置上、下弦横向水平支撑以及两端和中央垂直支撑,不设纵向水平支撑。中间各屋架用系杆联系,上下弦各在两端和中央设3道系杆,其中上弦屋脊处与下弦支座共三道为刚性系杆。所有屋架采用统一规格,但因支撑孔和支撑连接板的不同分为三个编号:中部6榀为WJ1a ,设6道系杆的连接板,端部第2榀为WJ1b,需另加横向水平支撑的的连接螺栓孔和支撑横杆连接板;端部榀(共两榀)为WJ1c。 图2.3 上弦平面

12 1 2 1---1 2---2 图2.3下弦平面与剖面 第三章:荷载计算及杆件内力计算 3.1屋架荷载计算 表3.1 屋架荷载计算表 3.2屋架杆件内力系数 屋架上弦左半跨单位节点荷载作用下的杆件内力系数经计算如图所示。屋架上弦左半跨单位节点荷载、右半跨单位节点荷载、全跨单位节点荷载作用下的屋架左半跨杆件的内力

土木工程框架结构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土木工程框架结构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所在学院:土木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设计(论文)题目:常州市某培训中心实训大楼指导教师: -1-11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或设计方案比较、选型析等) 毕业设计是一个总结性的教学环节,是学生全面系统地融汇所学理论知识和专 业技能并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经过本教学环节,要加深学生对所学基本理 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设计创新精神,使学生得到 有关单位工程建设从方案制定到施工组织的全过程系统性的训练。经过毕业设计这一 重要的教学环节,培养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 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毕业设计要求我们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系统的完成一项工 程设计,解决与之有关的所有问题,熟悉相关设计规范、手册、标准图以及工程实践 中常见的方法,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强的显著特点。因此毕业设计对于培养学生初步 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在完成本次毕业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感性和理性知识去把握整个建筑的处理, 这其中就包括建筑外观和结构两个方面。还需要我们更好的了解国内外建筑设计的发 展的历史、现状及趋势,更多的关注这方面的学术动态,以及我们在以后的土木工程 专业发展的方向。同时积极、独立的完成本次毕业设计也是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做出的 必要的准备。 一、研究现状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土木工程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所建造的工程设施反映出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面貌,因而土木工程也就成为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之一。土木工程在中国能够分为: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公路和城市道路工程、铁路工程、隧道工程、水利工程、港口工程、给水和排水工程、环境工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

毕业设计结构计算书(格式模板)

湖南科技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作者 学院 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 二〇〇年月日

湖南科技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院系(教研室) 系(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1 设计(论文)题目及专题: 2 学生设计(论文)时间:自年月日开始至年月日止 3 设计(论文)所用资源和参考资料: 4 设计(论文)应完成的主要内容: 5 提交设计(论文)形式(设计说明与图纸或论文等)及要求: 6 发题时间:年月日 指导教师:(签名) 学生:(签名)

湖南科技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人评语 [主要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态度,研究内容与方法,工作量,文献应用,创新性,实用性,科学性,文本(图纸)规范程度,存在的不足等进行综合评价] 指导人:(签名) 年月日指导人评定成绩:

湖南科技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人评语 [主要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文本格式、图纸规范程度,工作量,研究内容与方法,实用性与科学性,结论和存在的不足等进行综合评价] 评阅人:(签名) 年月日评阅人评定成绩:

湖南科技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 日期: 学生:学号:班级: 题目: 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下列材料: 1 设计(论文)说明书共页 2 设计(论文)图纸共页 3 指导人、评阅人评语共页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评语: [主要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研究思路,设计(论文)质量,文本图纸规范程度和对设计(论文)的介绍,回答问题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 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名) 委员:(签名) (签名) (签名) (签名)答辩成绩: 总评成绩:

钢框架结构计算书-毕业设计

摘要 该计算书为滨岛医疗中心门诊楼建筑方案及钢框架结构设计计算书,本设计依据建筑方案及给出的结构类型。参照规范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建筑抗震规范》(GB 50011-2010)、《混凝土结构规范》(GB 50010-2010)、《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等。完成设计内容有:建筑方案、结构平面布置、结构计算简图确定、荷载统计、内力计算、内力组合、主、次梁、柱选取及布置连接截面验算以及节点设计、楼梯设计、基础设计、工程概预算。结构类型为钢框架结构,梁、柱为钢梁、钢柱,板为组合楼板,柱脚采用埋入式,楼梯为板式钢筋混凝土楼梯、基础采用锥形独立基础。本计算书中列出了框架在恒荷载、活荷载、地震荷载、风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剪力、轴力图以及内力组合表。 关键词结构设计;钢框架;独立基础;医用建筑

Abstract The calculations for the BinDao medical center clinic building steel frame building solutions and design calculations, based o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rogram structure given type. Design process based on structural loads standard (GB50009-2012) determine the structure of the loa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 (GB50011-2010), design of steel structures (GB50017-2003) and the relevant requirements for structural design and calculation. The main work to complete the structure diagram layout and calculation of the identification, load statistics, internal force calculation and combina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beams and floor cross-section design and checking, node connection design, staircase design, basic design as well as project budget.Type of structure is steel frame structure, beams, columns of steel beams, steel columns, plates of composite slabs, column foot buried, reinforced concrete slab staircase stairs, independent foundation with a tapered base. Meanwhile, The calculations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book lists the dead load, live load, seismic loads, wind loads bending moment, shear, axial force, and force combination table. Keywords Structural Design; Steel Frame;single footing medical building;

钢结构设计计算书

《钢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焊接普通钢屋架设计 二、普通钢屋架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 通过钢屋架课程设计要求能掌握屋盖系统结构布置和进行构件编号的方法;能综合运用有关力学和钢结构课程所学知识,对钢屋架进行内力分析、截面设计和节点设计;掌握钢屋架施工图的绘制方法。 三、课程设计资料 1. 建筑类别 厂房总长度120m,檐口高度15m。厂房为单层单跨结构,内设两台中级工作制桥式吊车。 拟设计钢屋架简支与钢筋混凝土柱上,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柱顶截面尺寸为400?400mm。钢屋架设计不考虑抗震设防。 厂房柱距选择: 6米 2. 屋架形式 2.1 三角形屋架 1)属有檩体系:檩条采用槽钢10,跨度为6m,跨中设一根拉条φ10。 2)屋架屋面做法及荷载取值(标准荷载值) 永久荷载:波形石棉瓦自重 0.20kN/m2 檩条及拉条自重 0.20kN/m2 保温木丝板重 2 2 2 2 2 d4cm 0.25kN/m e4cm 0.38kN/m f8cm 0.50kN/m 10cm 0.60kN/m h12cm 0.70kN/m ? ? ? ? ? ? ? ?? :厚 :厚 :厚 g:厚 :厚 钢屋架及支撑重(0.12+0.011?跨度)kN/m2 可变荷载:屋面活荷载 0.30kN/m2 积灰荷载 10.2 20.3 30.35 40.4 --- ? ?--- ? ? --- ? ?--- ? kN/m2 注: 1.以上荷载值均为水平投影 2.A,B屋架的形式与尺寸见图1

2.2 梯形钢屋架 1)属无檩体系: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大型屋面板(1.5m ?6m)。 2)屋架屋面做法及荷载取值(标准荷载值) 永久荷载:防水层(三毡四油上铺小石子) 0.35kN/m 2 找平层(2cm 厚水泥砂浆)0.02?20=0.4kN/m 2 保温层(泡沫混凝土):222d 4cm 0.25kN/m e 8cm 0.50kN/m f 12cm 0.70kN/m ?? ??? :厚:厚:厚 预应力大型屋面板: 1.4kN/m 2 钢屋架及支撑重: (0.12+0.011?跨度)kN/m 2 可变荷载:屋面活荷载 0.70kN/m 2 积灰荷载 ??? ? ??? ------------6.045.034.023.01kN/m 2 注:1.以上数值均为水平投影值 2.C 形式及尺寸见图1

框架结构毕业设计说明书

目录 0 绪论 (3) 1 工程概况 (3) 1.1设计资料 (3) 1.1.1 总图规划与工程位置 (3) 1.1.2 建筑物的组成及功能介绍 (4) 1.1.3 门窗使用 (4) 1.1.4 结构设计要求 (4) 1.2柱网布置 (4) 2 框架侧移刚度的计算 (4) 3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 (7) 4.横向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和侧移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10) 4.1.1 横向自振周期计算 (11) 4.1.2 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计算 (11) 4.1.3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 (12) 4.1.4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12) 5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16) 5.1计算单元的选择确定 (16) 5.2荷载计算 (17) 5.2.1 恒载计算 (17) 5.3、内力计算 (19) 5.4梁端剪力和柱轴力的计算 (25) 5.4.1 恒载作用下梁端剪力计算 (25) 5.4.2 对于第四层 (25) 5.5横向框架内力组合 (27) 5.5.1 结构抗震等级 (27) 5.5.2 框架内力组合 (27) 5.6框架A柱的内力组合及柱端弯矩、剪力设计值的调整 (28) 5.6.1 A柱端弯矩设计值调整 (28) 6框架梁、柱截面设计 (30) 6.1梁截面设计 (30) 6.1.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30) 6.1.2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32) 6.2柱截面设计 (33) 6.2.1 已知条件 (33) 6.2.2 构造要求 (33)

6.2.3 剪跨比和轴压比验算 (33) 6.2.4 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33) 7 屋盖、楼盖设计 (38) 7.1楼盖设计 (38) 7.1.1设计资料(此板为13~14轴之间的板) (38) 7.1.2 屋盖的结构平面布置 (38) 7.1.3 板的设计 (38) 7.1.4 单向板计算 (38) 7.1.5 双向板(B7~B9)设计 (40) 8 楼梯设计 (41) 8.1第一层楼梯设计 (41) 8.1.1 设计参数 (41) 8.1.2 楼梯板计算 (41) 8.1.3 平台板计算 (42) 8.1.4 平台梁计算 (43) 9基础设计 (44) 9.1.1 对承载力修正 (44) 9.1.2 基础底面尺寸计算(采用柱下条形基础) (44) 9.1.3 计算基底净反力设计值 (45) 9.1.4 基础高度 (45) 9.1.5配筋计算 (46) 10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分析及设计总结 (47) 10.1技术经济措施 (47) 10.2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 (48)

某淀粉厂废水处理毕业设计-说明书计算书

某淀粉厂废水处理毕业设计-说明书计算书

一、前言 (一)设计任务来源 学院下达设计任务。 (二)原始资料 原始资料见设计任务书。 (三)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按扩大初步设计要求完成设计文件。 (四)设计指导思想 毕业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根据“环境保护法”和设计规范以及党和政府颁布的各项政策和法令,依据原始资料,设计一座城市或工业企业的污水处理厂,具体指导思想如下: 1.总结、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具体设计,扩大和深化专业知识,提高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2.熟悉建造一座现代化污水处理厂的设计程序,掌握各类处理构筑物的工艺计算,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广泛阅读各类参考文献及科技资料,正确使用设计规范,熟练应用各种设计手册,标准设计图集以及产品目录等高等工具书,进一步提高计算、绘图的技能和编写好设计说明书,完成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五)设计原则 “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使用、确保质量”。 二、概述 淀粉属多羟基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广泛地存在于植物的根、茎和果实中。淀粉是食物的重要成分,是食品、化工、造纸、纺织等工业部门的主要原料。 目前,我国淀粉行业有600多家企业,其中年产万吨以上的淀粉企业仅60多家。该行业1979—1992年的13年中,年产量从28万t增加到149万t,平均年递增率14%。1998年淀粉产量为300多万t。每生产13 m废水,在淀粉、酒 m淀粉就要产生10—203

精、味精、柠檬酸等几个较大的生物化工行业中,淀粉废水的总排放量占首位。淀粉废水中的主要成分为淀粉、蛋白质和糖类,随生产工艺的不同,废水中的Cr COD 浓度在2 000—20 000mg/L 之间。这些淀粉废水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其中所含的有机物进入水体后会迅速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造成水体因缺氧而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同时还会促使水底的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分解而产生臭味,恶化水体,污染环境,损害人体健康。因此废水必须进行处理。 淀粉生产的主要原料作物有甘薯类、玉米和小麦。 (一)以甘薯类为原料的淀粉生产工艺是根据淀粉不溶于冷水和其密度大于水的性质,采用专用机械设备,将淀粉从水中的悬浮液中分离出来,从而达到生产淀粉的目的。作为原料的马铃薯等都是通过流水输送到生产线的,在流送过程中,马铃薯等同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洗净。除此之外,淀粉厂内还设有专门清除马铃薯等表皮所沾染的污物和砂土的洗净工序。这两工段(洗净和流送工段)流出的废水含有大量的砂土、马铃薯碎皮碎片以及由原料溶出的有机物质。因而这种废水悬浮物含量多,Cr COD 和5BOD 值都不高。 原料马铃薯经洗净后,磨碎形成淀粉乳液。乳液中含有大量的渣滓,需使淀粉乳与渣滓分离,淀粉乳进入精制、浓缩工段。这时,分离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水溶性物质,如糖、蛋白质、树脂等,此外还含有少量的微细纤维和淀粉。Cr COD 和5BOD 值很高,并且水量较大,因而这一工段是马铃薯原料淀粉厂主要污染废水。 在精制淀粉乳脱水工序产生的废水水质与分离废水相同。 淀粉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渣滓,长期积存在贮槽内,会产生一定量酸度较高的废水。另外,还有蛋白分离废水、生产设备洗刷废水、厂区生活废水等。 (二)以玉米为原料的生产工艺其废水主要来源于浸泡、胚芽分离、纤维洗涤和脱水等工序。此工艺主要表现为耗水量大和淀粉提取率低,这就造成了玉米淀粉废水量大,且污染物浓度高。工艺用水量一般为5—123m /t 玉米。玉米淀粉废水中的主要成分为淀粉、糖类、蛋白质、纤维素等有机物质,Cr COD 值为8 000—30 000mg/L ,5BOD 值为5 000—20 000mg/L ,SS 值为3 000—5 000mg/L 。 (三)以小麦为原料的生产工艺其废水由两部分组成:沉降池里的上清液和离心后产生的黄浆水。前者的有机物含量较低,后者的含量较高。生产中,通常将两部分的废水混合后称为淀粉废水。

(完整word版)钢结构承载计算公式

钢结构计算用表 为保证承重结构的承载能力和防止在一定条件下出现脆性破坏,应根据结构的重要性、荷载特征、结构形式、应力状态、连接方法、钢材厚度和工作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选用合适的钢材牌号和材性。 承重结构的钢材宜采用Q235钢、Q345钢、Q390钢和Q420钢,其质量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 700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的规定。当采用其他牌号的钢材时,尚应符合相应有关标准的规定和要求。对Q235钢宜选用镇静钢或半镇静钢。 承重结构的钢材应具有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强度和硫、磷含量的合格保证,对焊接结构尚应具有碳含量的合格保证。 焊接承重结构以及重要的非焊接承重结构的钢材还应具有冷弯试验的合格保证。 对于需要验算疲劳的焊接结构的钢材,应具有常温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当结构工作温度等于或低于0℃但高于-20℃时,Q235钢和Q345钢应具有0℃C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对Q390钢和Q420钢应具有-20℃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当结构工作温度等于或低于-20℃时,对Q235钢和Q345钢应具有-20℃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对Q390钢和Q420钢应具有-40℃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 对于需要验算疲劳的非焊接结构的钢材亦应具有常温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当结构工作温度等于或低于-20℃时,对Q235钢和Q345钢应具有0℃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对Q390钢和Q420钢应具有-20℃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 当焊接承重结构为防止钢材的层状撕裂而采用Z向钢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厚度方向性能钢板》GB/T 5313的规定。 钢材的强度设计值(材料强度的标准值除以抗力分项系数),应根据钢材厚度或直径按表2-77采用。钢铸件的强度设计值应按表2-78采用。连接的强度设计值应按表2-79至表2-81采用。 钢材的强度设计值(N/mm2)表2-77

钢结构课程设计计算纸

一、设计资料 温州地区某一单跨厂房总长度60m,纵向柱距6m,跨度18m。建筑平面图如图1所示。 1.结构形式: 钢筋混凝土柱,梯形钢屋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屋面坡度i=1/10; L为屋架跨度。地区计算温度高于-200C,无侵蚀性介质,屋架下弦标高为18m; 厂房内桥式吊车为1台30t(中级工作制)。 2. 屋架形式及材料: 屋架形式、几何尺寸及内力系数(节点荷载P=1.0作用下杆件的内力)如附图2所示。屋架采用的钢材为Q235钢,并具有机械性能: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点、180℃冷弯试验和碳、硫、磷含量的保证;焊条为E43型,手工焊。 3. 荷载标准值(水平投影面计) ①永久荷载: 三毡四油(上铺绿豆砂)防水层 0.5 KN/m2 水泥砂浆找平层 0.5 KN/m2 保温层0.55 KN/m2 一毡二油隔气层 0.05 KN/m2 水泥砂浆找平层 0.4 KN/m2 预应力混凝土大型屋面板 1.4 KN/m2 屋架及支撑自重:按经验公式0.120.011 q L =+计算: 0.318 KN/m2 悬挂管道: 0.15 KN/m2 ②可变荷载: 屋面活荷载标准值:2 7.0m kN / 雪荷载标准值: 0.35KN/m2 积灰荷载标准值: 1.2 KN/m2 厂房平面图

.51507.5 9 内力系数图 二、屋盖支撑布置 1、上弦横向水平支撑 上弦横向水平支撑布置在房屋两端的第二开间,沿屋架上弦平面在跨度方向全长布置。考虑到上弦横向水平支撑的间距大于60m,应在中间柱间增设横向水 平支撑。 2、下弦横向水平支撑 屋架跨度为18m,应在上弦横向水平支撑同一开间设置下弦横向水平支撑,

(完整版)框架结构毕业设计

第一章设计任书 1.1.1 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六层办公楼,主体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占地面积为1310㎡,建筑面积5240㎡,建筑物共6层,底层层高5.1m,标准层层高3.6m,顶层层高4.5m,总高度25.5m,室内外高差0.450m,基础顶面距离室外地面1.05m,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该办公楼主要以层为单元出租,每层为一个独立的单元,拥有接待室、会议室、档案室、普通办公室、专用办公室等。楼内设有两个电梯三个楼梯,主、次楼梯开间均为3m,进深均为6.6m,楼梯的布置均符合消防、抗震的要求。 1.1.2 设计条件 一、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防,抗震设计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g; 二、基本风压: 0.55KNm2,B类粗糙度; 三、雪荷载标准值:0.2KNm2; 四、结构体系: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五、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场地地形平坦,土质分布具体情况见表,II 类场地土。地下稳定水位距地表-9m,表中给定土层深度由自然地坪算起。建筑地点冰冻深度-0.5m。 表1-1 建筑地层一览表 序号岩土 深度 土层 深度 (m) 厚度 范围 (m) 地基土 承载力 (kPa) 压缩 模量 (mPa) 1 杂填土0.0—1. 2 1.2 --- ---

2 粉土 1.2—2.0 0.8 200 5.0 3 中粗砂 2.0—4.8 2.8 300 9.5 4 砾砂4.8—15. 10.2 350 21.0 1.2 建筑设计任务及要求 一、基本要求: 满足建筑功能要求,根据已有的设计规范,遵循建筑设计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造型美观的原则,对建筑方案分析其合理性,绘制建筑施工图。 二、规定绘制的建筑施工图为: 1、底层、标准层及顶层平面图:比例 1:150(图1-1) 2、主要立面图:比例 1:150(图1-2,图1-3) 3、屋面排水布置图:比例 1:150 4、剖面图:比例 1:150 5、墙身大样及节点详图:比例 1:100及1:10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范文,图纸计算书、建筑说明书外文翻译、开题报告书

- - -. 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XX雅筑地产中天锦庭6号住宅楼设计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 学生 指导教师教授 讲师

一、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来源、类型 本论文课题来源于XX雅筑地产中天锦庭6号住宅楼设计,本设计来自工程实际,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该建筑分十三层,耐火等级为一级,主体结构为二级耐久年限,抗震设防为八级。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人们对住宅的需求量逐渐增多,住宅物业管理日益为人们所关注。住宅小区已经成为人们安家置业的首选,几十万到几百万的小区住宅比比皆是。尤其近几年,高层小高层已然成为现代开发商与消费者选择的主流。这是由高层和小高层的特点所决定的,高层建筑可节约城市用地,缩短公用设施和市政管网的开发周期。人们花的钱越多,不但对住宅的本身的美观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物业小区的服务和管理也要求越来越高,比如对小区的绿化,保安,停车场,维修甚至对各项投诉的要求小区管理者做的好。信息时代的今天,住宅小区的硬件设施也必须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对现代化住宅小区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区楼的艺术美更要符合现代人的需求,此外还必须有较高的实用性、经济性。住宅小区的居住环境安全与否,是小区居民极其关心的问题,要创建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不仅要有科学的小区管理制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小区规划的安全性,这其中涉及到居民的生理、心理安全和社会安全等因素。在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居民的有效防X行为,通过控制小区和组团入口、明确划分空间领域等措施来提高小区的安全防卫能力。一是在小区和组团的入口处设置明显标志,使住宅小区具有较强的领域性和归属性。二是注重院落空间的强化,使居民之间既有充分了解和相互熟悉的机会,又可以使住户视线能够触及到住宅入口,便于对陌生人进行观察、监视。三是注重小区交通网络的合理组织。在小区主干道的规划设计上要做到“顺而不穿,通而不畅”,减少交通环境的混乱交杂,提高安全系数,在小区级道路的规划上尽量作曲形设计,限制车辆穿行的速度,达到安全与降低噪音的目的。同时,规划时应尽量减少组团的出入口,一般设置两个即可,以便有效控制外来行人任意穿行,从而起到安全防卫的作用。我这次选择的是高层住宅楼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设计一栋满足居住需求和美观要求的住宅楼。并且也可以通过这次的毕业设计,把以前学习的专业课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以及对它们更加深入的学习和系统化的总结。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查阅、搜集许多的资料,将提高我运用图书馆的资料文献和互联网上大量信息的能力。office办公软件的综合运用使我的电脑基本功有了很大的提高。从建筑设计到结构的计算设计都是由自己单独完成,这就培养了我们独立解决设计中的问题以及娴熟使用auto CAD和PKPM系列软件的能力。综合性地运用几年内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一个问题,在作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所学知识得到疏理和运用,它既是一次检阅,又是一次锻炼。

教你如何钢结构算量

教你学钢结构算量 钢结构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土建算量的不会钢结构算量的大有人在,但日后如果再不会,就要谈谈自己的工资是涨不上去了。钢结构一直以来是与土建分开的,后来的劲钢结构及钢组合结构在施工的过程中,都是先有钢结构公司安装再有总包施工砼,如此以来接合也会慢慢的相近,有时候基本上融合在一起,我只能说我会做钢结构的算量,报价谈不上,因为我的经验不足。 1。算量最基本的就是看图纸,土建的人都烦钢构图纸的太乱,其实我也有这种看法,因为平法并没有用在其上面,图样还保留了一前土建制图的原则,所以做为老人看比较习惯(101图集出之前的人),后来像我这样人看钢结构图纸真的看不习惯,不过没有办法,还是要习惯的,我们知道麻烦,但任何事情都有规律的,钢结构的详图结点相当的多,但这些变化真的在算的时候影响相当的小,重要是大的方向把握好,钢结构的结点图也是相当科学的,都和科学受力相对应。有许多是重复或对称等。认真的看都会看出来。对于图纸的特点,我会在下面讲 2。算重量,因为钢结构的算量基本上全是按吨计(板按M2)。钢材+钢材就是钢结构。而钢材多指型钢,对于型钢的分类算量的方法,我也会一一列出。并做出讲解。 3。统计汇总,哈哈,此类应该是不难的,以清单为基本,分类汇总而以了。 识图问路 1。我对钢结构的认识,应该比大家深一些,因为我毕业的时候就进了一家钢结构公司,工作不到两个月,经常的工作就是画一个图纸的钢构件,把这个钢构件看明白了,画出来,他们叫钢结构深化设计(细化方案)做加工所用,说白了,一张钢板怎么加工这样的东东的。我讲的图识别,其它就是0 3G102上面的东东,大家有机会可以去下载看一下。闲言碎语不多讲,说说吧,钢结构图应该怎么看不头痛。 把握好看图不难的原则,其实很简单,比建筑的施工简单多了,因为他每个部分都有详图,哪里不明白了,就看此图有没有什么详图符号,有就找,其实我看明白的地方不是详图的地方,拿出来与原图一对就明白了,是什么柱,是什么梁就明白了许多。 一. 钢结构 1 钢结构设计制图分为钢结构设计图和钢结构施工详图两阶段。 2 钢结构设计图应由具有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完成,设计图的内容和深度应满足编制钢结构施工详图的要求;钢结构施工详图(即加工制作图)一般应由具有钢结构专项设计资质的加工制作单位完成,也可由具有该项资质的其他单位完成。 注:若设计合同未指明要求设计钢结构施工详图,则钢结构设计内容仅为钢结构设计图。 3 钢结构设计图 1)设计说明:设计依据、荷载资料、项目类别、工程概况、所用钢材牌号和质量等级(必要时提出物理、力学性能和化学成份要求)及连接件的型号、规格、焊缝质量等级、防腐及防火措施; 2)基础平面及详图应表达钢柱与下部混凝土构件的连结构造详图; 3)结构平面(包括各层楼面、屋面)布置图应注明定位关系、标高、构件(可布置单线绘制)的位置及编号、节点详图索引号等;必要时应绘制檩条、墙梁布置图和关键剖面图;空间网架应绘制上、下弦杆和关键剖面图;

钢结构课设计算书完整版.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梯形钢屋架 ——某工业厂房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2010级 指导教师:雷宏刚、李海旺、闫亚杰、焦晋峰 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2013年12月

一、设计题目:梯形钢屋架 二、设计资料 某工业厂房,屋盖拟采用钢结构有檩体系,屋面板采用100mm厚彩钢复合板(外侧基板厚度0.5mm,内侧基板厚度0.4mm,夹芯材料选用玻璃丝棉,屋面板自重标准值按0.20 kN/m2计算),檩条采用冷弯薄壁C型钢。屋面排水坡度见表1,有组织排水。屋架支承在钢筋混凝土柱上,柱顶标高9.0m,柱截面尺寸为400×400mm。不考虑积灰荷载。 注:屋架、檩条、拉条及支撑自重标准值可按下列数值考虑: 0.30kN/m2(6.0m) 0.40kN/m2(7.5m) 三、设计内容及要求 要求在2周内(2013.12.23~2014.1.3)完成钢结构课程设计内容,提交设计图纸及计算书一套。 1. 设计内容 (1)进行屋盖结构布置并选取计算简图; (2)屋架内力计算及内力组合; (3)屋架杆件设计; (4)屋架节点设计; (5)屋架施工图。 2. 设计要求 (1)整理设计计算书一份 ○1设计条件 ○2结构布置 ○3计算简图 ○4荷载选取 ○5内力计算 ○6内力组合 ○7构件设计 ○8节点设计 ○9挠度验算 (2)绘制施工图 ○1屋盖布置图(图纸编号01):屋架平面布置图+上、下弦支撑平面布置图+垂直支撑布置图; ○2屋架施工图(图纸编号02):屋架几何尺寸、内力简图+屋架施工详图+节点、异形零件详图+设计说明+材料表等。

表1 梯形钢屋架课程设计任务表 坡度1:10 1:20 长度(m)60(柱距6m)75(柱距7.5m)72(柱距6m)90(柱距 题号跨度 21 24 27 30 21 24 27 30 21 24 27 30 21 24 地点 北京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上海市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乌鲁木齐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46 成都市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南京市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哈尔滨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太原市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运城市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长治市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吕梁市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四、参考资料 (1)钢结构设计基本原理,雷宏刚,科学出版社 (2)钢结构设计,黄呈伟、李海旺等,科学出版社 (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4)钢结构设计手册(上册)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轻型屋面梯形钢屋架,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6)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7)土木工程专业—钢结构课程设计指南,周俐俐等,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完整版)混凝土框架结构毕业课程设计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WENZHOU UNIVERSITY OUJIANG COLLEGE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二)》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08土木工程本一 姓名:王超 学号: 指导教师:张茂雨 日期:2011年6月10号 混凝土框架结构课程设计

一.设计资料 某三层工业厂房,采用框架结构体系。框架混凝土柱截面尺寸边柱为500mm×500mm,中柱600mm×600mm。楼盖为现浇钢筋混凝楼盖,其平面如图所示。(图示范围内不考虑楼梯间)。厂房层高分别为4.5,4.2,4.2米。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L1=8100,L2=6600) 1. 楼面构造层做法:20mm厚水泥砂浆地面,钢筋砼现浇板,15mm厚石灰砂浆 刷。 2.可变荷载:楼面屋面标准值取5.0KN m2,活荷载分项系数1.3。 3.永久荷载:包括梁、板及构造层自重。钢筋砼容重25 KN m3,水泥砂浆容重 20KN m3,石灰砂浆容重17KN m3,分项系数为1.2。 材料选用:

混凝土采用C20(f c=9.6Nmm2,f t=1.10Nmm2)。 钢筋柱、梁受力筋采用Ⅱ级钢筋(f y=300 Nmm2),板内及梁内其它钢筋采用Ⅰ级(f y=210 Nmm2) 二.框架梁及柱子的线刚度计算 取①轴上的一榀框架作为计算简图,如图所示。 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E c =2.55×104Nmm2=25.5×106KNm2。框架梁惯性矩增大系数:边框架取1.5,中框架取2.0。 中框架梁的线刚度: i b 1=α b EI b l=2.0××25.5×106×0.3×0.736.6=66.28×103KN·m2 边框架梁的刚度: i b 2α b EI b l=1.5××25.5×106×0.3×0.736.6=49.70×103KN·m2

毕业设计计算书教材

1.工程概况与设计资料 1.1结构形式 采用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1.2水文地质 地基土层自上而下为:人工填土,层厚0.6~1.0m;褐黄色粘土,层厚4.0~4.5m,f a k= 80 kN / m2,γ = 19 kN / m3;灰色淤泥质粉土,层厚20~22m,f ak= 70 kN / m2,γ = 18kN / m3;暗绿色粉质粘土,未穿,f ak= 160 kN / m2,γ = 20 kN / m3。 地下水位在自然地表以下0.8m,水质对结构无侵蚀作用。 基础持力层为褐黄色粘土层。 1.3设计荷载 基本风压及基本雪压按上海地区采用。 常用建筑材料和构件自重参照荷载规范确定。 屋面使用荷载按上人屋面设计;楼面使用荷载值根据荷载规范确定。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1.4楼屋面做法 屋面:防水层(防水卷材八层做法,三毡四油上铺小石子,0.35 kN / m2),40厚C20细石混凝土找平层(双向配筋φ4 @200),保温层(膨胀水泥珍珠岩,平均高度h = 100mm, 4 kN / m3),油膏胶泥一度隔气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板,板下20厚纸筋灰粉底。 楼面:30厚水泥砂浆找平,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板下20厚纸筋灰粉底。 1.5材料 混凝土:基础用C20;上部结构用C25。 墙体:±0.000以下采用MU10标准砖,M5水泥砂浆;±0.000以上采用MU10多孔砖,M5混合砂浆。 1.6建筑平面尺寸、使用荷载 平面尺寸:纵向跨数×纵向跨度(m)—横向跨数×横向跨度(m)= 7×5.7m—2×6.3m 楼面活荷载:4.4 kN / m2 屋面活荷载:2.0 kN / m2 1.7主要参考资料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9-2001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教材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教材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结构力学>>教材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房屋建筑学>>教材 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