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保护现状及修复对策探究

合集下载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湿地是地球上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类型,其具备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合理干预和不可持续利用,湿地资源正逐渐减少并受到破坏。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的现状十分重要。

目前,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面临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缺乏全面的湿地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

在我国,虽然有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湿地保护条例》,但仍然存在管理不规范、不科学等问题。

湿地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完善是保护湿地的基础。

第二,湿地的自然环境恶化严重。

在许多地方,湿地受到了过度的排污、填海造地等人为活动的影响,导致湿地退化和生态系统破坏。

气候变化也对湿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湿地的生态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湿地具有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气候调节等重要的生态功能,但由于人类的利用方式不当,这些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第四,湿地的经济价值未被充分认识和发展。

湿地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例如湿地旅游、湿地农业等,但由于对湿地经济价值的认识不足,湿地的经济利用不够发达。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应采取以下策略:加强湿地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制定更加全面和具体的湿地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对湿地保护的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加大湿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力度。

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湿地退化的控制,推动湿地恢复和生态系统的保护。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加强湿地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加大湿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力度、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功能、加强湿地的经济价值的开发和利用等措施,可以有效推动湿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摘要】湿地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湿地面临严重的威胁和破坏。

本文通过对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管理不到位、资源利用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了加强监管、制定科学规划等建议。

未来应加强湿地保护意识,促进可持续利用,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通过对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的评估和总结,为未来湿地保护工作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湿地保护管理, 湿地利用, 现状分析, 问题分析, 建议, 效果评估,总结, 未来发展方向, 结论, 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湿地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湿地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为了有效保护和管理湿地资源,各国纷纷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力度,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和措施。

当前湿地保护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如监管不力、生态恢复效果不佳、利益驱使过强等。

通过深入研究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建议,对于更好地实现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建议,推动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1.2 研究目的湿地是珍贵的生态资源,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湿地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本文旨在通过对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为进一步完善湿地保护管理政策、提升湿地保护水平提供借鉴和指导。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一、探讨当前湿地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分析其成因和影响;二、剖析当前湿地利用的现状,探讨其优势和不足;三、总结国内外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四、评估当前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的效果,为未来政策调整和决策提供依据。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湿地是指水体、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相互作用的一种自然生态系统,是稀缺而珍贵的自然资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是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类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本文将对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湿地保护管理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湿地面积不断减少。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湿地面积在不断缩小,湿地景观逐渐破碎化。

湿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湿地是众多物种的栖息地,但由于污染和人类活动的干扰,湿地生物多样性正在遭到破坏和减少。

湿地利用方式存在不合理的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只注重湿地资源的经济利益,并忽视了湿地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育。

针对湿地保护管理的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加强湿地保护意识的普及。

通过宣传教育和媒体报道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管理的认识,增强对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加强湿地保护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制定更加完善的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并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保障湿地的合法保护。

加强湿地生态修复和保育。

通过湿地生态水系的修复和改善,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在湿地利用方面,我们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推动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相结合。

在湿地利用规划中,充分考虑湿地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育,确保湿地的合理利用,并减少对湿地的破坏。

加强湿地经济价值的开发利用。

将湿地资源转化为可持续利用的产业,发展湿地旅游、湿地农业等产业,提高湿地的经济效益,并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

推动跨界湿地合作,加强国际间的湿地保护与管理合作,共同保护湿地资源,促进全球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湿地保护意识,加强湿地保护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湿地生态修复和保育,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才能实现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湿地是指具有浸润的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及特定植被的生态系统,是稀有和珍贵的自然资源。

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不当利用,湿地面临严重威胁和破坏。

本文将分析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目前,湿地保护管理存在以下问题:1. 法律和政策不完善:湿地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对湿地的保护和管理缺乏明确的指导和规范,导致湿地面临更多的破坏。

2. 缺乏有效的监测与评估:湿地的监测与评估工作不够完善,导致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了解不足,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和采取措施。

3. 基础设施建设与湿地利用冲突:由于湿地一般地势较低,易于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常常与湿地的生态功能相冲突,导致湿地的水文条件和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影响。

4. 公众的环境意识不足:大多数人对湿地的认识有限,缺乏湿地保护的意识和行动,导致对湿地的不当利用。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1. 完善湿地保护法律和政策:加强对湿地保护的立法工作,制定更具约束力和可操作性的法律和政策,推动湿地保护工作的良性循环。

3. 建立湿地保护管理的跨部门合作机制:湿地保护管理需要不同部门的合作,如水利、环保、林业等,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共同制定湿地保护管理措施,确保湿地的可持续利用。

4. 加强公众的环境教育和宣传:加强对公众的环境教育和宣传,提升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湿地保护工作。

5. 促进湿地可持续利用:在湿地保护的基础上,推动湿地的可持续利用,开展科学的湿地经济开发,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加强立法、监测与评估、跨部门合作、公众教育和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只有通过多方合力,才能实现湿地保护管理的目标,并保护好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湿地是指水文环境稳定,且植物丰富、动物繁衍的地带。

它是自然界重要的生态系统,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人类活动频繁,湿地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湿地资源,并进行合理利用,我们有必要对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湿地保护管理现状分析1.湿地的面临的主要问题(1) 居民和工业污水排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类活动频繁,湿地面临着大量的污水排放,降低了湿地的水质,并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损害。

(2) 过度开发和破坏。

为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部分地区对湿地进行填埋、围垦等行为,导致湿地面积减少,生态平衡被破坏。

(3) 生态环境破坏。

采矿、土地整理以及大规模的农业活动,等也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2.湿地保护管理现状中国政府在湿地保护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

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鸟类保护区等,加强对湿地资源的保护。

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并对违法建设和污染行为进行了处罚,减少了湿地受到的破坏。

在具体执行层面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对湿地保护工作的重视不够,很难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二、湿地利用现状分析1.湿地的合理利用方式(1) 旅游观光。

湿地生态环境独特,吸引了众多游客,可以通过开发湿地旅游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2) 农业种植。

在湿地地区可以科学种植水稻、蔬菜等农作物,可以利用湿地的水资源,保障了作物的生长,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3) 生态养殖。

利用湿地资源进行鱼类、虾类的养殖,可以有效地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同时也保护了湿地生态环境。

2.湿地利用现状目前,一些地区对湿地的利用已经初步进行了规划,确定了湿地旅游开发、养殖业以及农业种植等利用模式。

一些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了对湿地资源的管理和开发,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的建议1.加强对湿地资源的保护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对湿地资源的监测和管理,规范湿地开发利用行为,推动政策落实和督促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陕西省湿地生态保护现状及湿地生态和资源修复技术研究

陕西省湿地生态保护现状及湿地生态和资源修复技术研究

陕西省湿地生态保护现状及湿地生态和资源修复技术研究陕西省是一个拥有着丰富湿地资源的省份,由于湿地生态对于生态环境稳定以及生物多样性维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湿地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陕西省湿地生态保护现状及湿地生态和资源修复技术进行深入探讨。

一、陕西省湿地生态保护现状1.湿地资源分布情况陕西省境内的湿地资源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渭河流域、河西走廊等地区,主要包括沼泽、湖泊、河流三大类型。

渭河湿地、洛河湿地、汉江湿地、黄河湿地等是陕西省重要的湿地保护区。

这些湿地生态系统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对于维护地区生态平衡、水资源调节、净化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湿地生态环境现状由于长期的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陕西省的湿地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和污染。

湿地面积减少、湿地水质恶化、湿地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

一些湿地生态环境受到河流污染、固体废物排放、农业面源污染等影响,生态问题日益严峻。

3.湿地保护政策为了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系统,陕西省加强了湿地保护政策的推进,落实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加大了湿地保护工作的投入力度。

加大了对湿地保护区的管理力度,提高了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水平,并通过多种途径增强了人们对湿地生态保护的认知。

二、湿地生态和资源修复技术研究1.湿地生态修复技术为了加强湿地的生态修复工作,陕西省积极开展了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通过植被的恢复植栽、水资源的管理调控、污染的治理修复等手段,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比如利用活性炭、生物吸附技术等对湿地内的重金属等物质进行修复处理,有效净化了湿地水体。

2.湿地资源修复技术陕西省还加大了对湿地资源的修复工作,充分利用湖泊、河流等湿地资源,加强对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人工养护、湿地复垦等方式,使得湿地资源得到有效恢复和合理利用,提高了湿地资源的综合效益。

森林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探微

森林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探微

森林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探微森林湿地是地球上生态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是许多动植物的栖息地,也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许多森林湿地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了解森林湿地资源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一、森林湿地资源现状1. 森林湿地资源的分布森林湿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地球的温带和热带地区,这些地区的气候和地形条件对于森林湿地资源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气候温暖、降雨充沛,这些地区适宜植物生长,从而形成了广大的湿地资源。

森林湿地资源不仅是动植物的栖息地,还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功能。

森林湿地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淡水资源库之一,许多河流和湖泊的水都是来自于森林湿地。

森林湿地资源还是地球上的氧气工厂,它们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维持着地球大气中的氧气含量。

森林湿地资源还可以有效地净化空气和水质,减少环境污染。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森林湿地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一方面,大量的森林湿地被用于农业生产或城市建设,导致原有的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工业生产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也直接导致了许多森林湿地的水质污染。

1. 加强立法保护为了有效保护森林湿地资源,国家应加强相关立法,明确森林湿地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标准。

应严格执法,对违法破坏森林湿地资源的行为进行处罚,并加大保护力度。

2. 科学规划利用在开发利用森林湿地资源时,应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的用地,确保森林湿地的原生态系统得以保护。

要积极推动沼泽地的保护和恢复工作,恢复受损的湿地生态系统。

3. 加强环境监测加强森林湿地资源的环境监测工作,对森林湿地的水质和空气质量进行定期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保障森林湿地资源的生态健康。

4. 科学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对于森林湿地资源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森林湿地资源的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森林湿地资源的保护工作。

我国湿地资源保护现状及管理对策探讨

我国湿地资源保护现状及管理对策探讨

我国湿地资源保护现状及管理对策探讨湿地是指由于气候湿润或地下水位高而积聚并滞留水分的特定地理区域。

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价值,包括水质净化、保护物种多样性、防洪抗旱等等。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目前我国湿地资源正面临不同程度的威胁和破坏。

保护湿地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

我国湿地资源保护现状并不乐观。

目前,我国湿地面积总量在全球位居前列,但由于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开发等因素,在过去几十年中,湿地面积不断减少。

许多湿地已被填塞、围垦或污染,湿地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

湿地资源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法律法规不健全。

虽然我国有相关的湿地保护法规,如《湿地保护法》,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

其中包括法律执行力度不够、执法效果不显著等。

湿地保护的政策配套和经济激励机制也有待完善。

在管理对策方面,加强湿地保护意识和教育宣传非常重要。

公众对湿地资源的重要性和脆弱性缺乏了解,加强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保护湿地的意识和行动是必要的。

加强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

制定更加完善的湿地保护法律法规,明确湿地保护的责任和权限,加强对湿地的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加强湿地生态修复和保护管理。

珍稀湿地生物栖息地的恢复和保护,对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恢复和保护湿地的植被、水质等环境要素,加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湿地资源保护的重要举措。

加强跨部门的合作和联防联控机制。

湿地资源保护涉及多个部门和行业,需要形成多部门协作的联防联控机制,加强湿地资源的管理、监督和保护。

我国湿地资源保护现状不容乐观,但通过加强湿地保护意识教育、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湿地生态修复和保护管理以及加强跨部门的合作,可以有效促进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湿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地生态保护现状及修复对策探究
21世纪是注重生态文明的新世纪,未来人类生存的竞争不仅是经济竞争,也是生态和环境的竞争。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而城市湿地则是城市的守护神。

湿地生态系统也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湿地生物群与其相互作用的地理环境所构成的自然系统,是介于水、陆生态系统之间的一类生态单元,它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国土资源,是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经济效益。

标签: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对策
1我国湿地生态现状分析
(1)湿地生态旅游资源退化、污染严重,动植物种类和数量锐减。

由于诸多人为原因,我国的湿地面积锐减。

近年来,青海湖的湖面面积减少了301.6km2,昔日的鸟岛变成了半岛。

目前,鄱阳湖的天然水域面积从1954年的5100平方公里缩小到了3900平方公里;洞庭湖区面积1949-1975年30年间减少了1659平方公里。

三江平原直到现在仍然在被大量的开垦为农田。

同时,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化肥、农药被排入湿地,湿地水质遭到极大破坏,污染的加重也使得湿地的生态功能日益下降。

(2)城市化对湿地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急剧,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对湿地的影响不容忽视。

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水面率逐步降低,不透水面积逐步扩大,导致城市湿地系统逐步消失[4] 。

湿地面积逐步减少。

同时人口增加,大量的生产生活用水未经处理排入湿地,超出其自净能力,是湿地水体、土壤受到严重污染。

据统计,长江每年接受的废水、污水量,是20世纪70年代的3倍。

我国沿海地区累计已丧失滨海灘除湿地约119万公顷,有因经济建设占用湿地约100万公顷,也就是说,相当于沿海湿地总面积的50%被毁掉了。

(3)生态环境变化对湿地的影响。

环境的污染、温室气体无休止的排放以及等等一些其他因素,导致生态环境变化严重,气候暖干化,冰川消减,风蚀、冻蚀,雪线上升,鼠害、虫害,地温升高,冻土退化,降水减少,草场破坏,水土流失,沙漠化等,都对湿地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我国西部地区干化趋势明显,湿地生态退化不可回避。

(4)湿地保护、社区扶贫经费投入不足,旅游收入分配不合理。

投资者和管理者在实现资金回笼的同时,应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对湿地资源进行维护,必要时应对受损湿地进行建设性恢复。

但是,由于受经济利益的趋势,开发者往往重开发轻保护,很少或几乎不拿出资金进行资源的保护与建设,这给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2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对策
(1)加强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我国开发湿地生态旅游中的很多问题都与缺乏明确的法规、条例有关。

政府应制定适宜的湿地保护、利用和管理条例,并加强监督和检查。

首先,法律是最有力最强制的措施,湿地治理也应做到有法可依,为了防止我国湿地生态环境继续恶化,湿地立法刻不容缓,通过有关法律程序,如民事、刑事等等来进行湿地保护,加快湿地保护方面立法步伐。

其次,制定有关行政部门的湿地保护政策,在湿地生态管理中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湿地监控和功能评价体系,对已有的湿地进行长年的追踪测定和调控,并且强制执行湿地保护政策,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2)湿地污染要防治、治理统筹兼顾。

湿地管理要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湿地污染主要来自工农业的生产和城市居民生活中的污水和废弃物的排放,要严格加强对城市排污场所的管理。

严禁在湿地附近进行大型农业生产、建设重污染工业园,已建的工业基地要强行迁走。

对已经污染的湿地,通过一些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对退化或者消失的城市湿地进行修复或者重建,逐步恢复湿地受干扰前的结构、功能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

最终达到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状态[5] 。

严格做到治理和防治统筹兼顾。

(3)加强对现有湿地的保护,对已破坏湿地进行建设性恢复。

实践证明,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现有湿地资源的最有效的途径。

但我国的自然保护区数量仍然太少,面积也太小,现有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不能有效的保护湿地资源。

我们应在对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加强管理的同时,增加湿地保护区的数量,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对湿地及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和监测工作,为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可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对已破坏湿地进行建设和恢复的方法主要有休牧、休渔、建设生态工程等。

生态工程是恢复已破坏湿地的一个根本性办法,它是指通过人为的培育替代生境来代替以污染了的生态环境。

建设生态工程时,应注意替代生境与原生境的功能相等性。

(4)将湿地生态旅游纳入到地区旅游发展规划之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我国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基本上都与一定类型的其他旅游资源并存。

我们应综合考虑地区的资源状况,在地域分工理论的指导下,将其与周边资源共同开发,形成整体协调的大旅游区。

(5)加强对湿地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及监督,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教育。

首先,目前我国虽然已建立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制度,但在生态影响评价的管理方面仍很薄弱,特别是对于已经明确需要采取生态恢复和补救措施的,也因缺乏法律保障而难以执行。

目前我国应当围绕国家生态建设工作重点,建立生态影响评估制度,不断完善湿地保护管理制度,保护好现已为数不多的天然湿地。

其次,提高公众意识。

广泛地开展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宣传教育,重点是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干部、湿地保护管理人员、湿地开发利用者、当地社区人员及青少年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意识教育。

(6)控制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是天然湿地保护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目前我国对天然湿地的保护工作,主要方式就是在天然湿地区域建立保护区。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其实质性的目标是要维持天然湿地的土地利用状况,以建立保护
区之时的湿地自然生态系统状况和生态特征为起点,通过管理使其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为了使天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必须以建立在保护天然湿地生态功能基础上的湿地合理利用,逐步取代破坏性利用。

这就需要从湿地区域现有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比例、空间配置等对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角度,考虑土地经营方式和使用制度的调整,重新审定土地使用证、土地承包合同和土地利用规划。

对于高风险区、生态脆弱区的湿地土地使用权,国家应当收回,以满足生态保护与生态恢复的国家和公众利益需要。

3结束语
总之,湿地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无法替代的独特功能和作用。

因此,加大湿地生态防护工作力度,努力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保障湿地生态功能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清新湿地成就美丽湖南[J].薛萍.林业与生态.2019(02)
[2] 湿地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解析[J].杨威.现代园艺.2019(12)
[3] 中国湿地保护恢复策略研究[J].安树青,张轩波,张海飞,沈美亚,王怡道,陈俊.湿地科学与管理.2019(02)
[4] 内蒙古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及保护策略[J].王凯.现代园艺.2018(24)
[5] 修订《宁夏湿地保护条例》的建议分析[J].田瑞.现代园艺.2018(24)
[6] 湖北湿地保护立法现状与建议[J].钱庆.绿色科技.2018(23)
[7] 黄山市湿地保护现状及发展对策[J].蔡群.绿色科技.2018(24)
[8] 湖北湿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张季,陈蕾.人民长江.2018(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