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湿地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湿地是地球上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类型,其具备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合理干预和不可持续利用,湿地资源正逐渐减少并受到破坏。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的现状十分重要。
目前,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面临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缺乏全面的湿地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
在我国,虽然有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湿地保护条例》,但仍然存在管理不规范、不科学等问题。
湿地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完善是保护湿地的基础。
第二,湿地的自然环境恶化严重。
在许多地方,湿地受到了过度的排污、填海造地等人为活动的影响,导致湿地退化和生态系统破坏。
气候变化也对湿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湿地的生态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湿地具有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气候调节等重要的生态功能,但由于人类的利用方式不当,这些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第四,湿地的经济价值未被充分认识和发展。
湿地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例如湿地旅游、湿地农业等,但由于对湿地经济价值的认识不足,湿地的经济利用不够发达。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应采取以下策略:加强湿地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制定更加全面和具体的湿地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对湿地保护的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加大湿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力度。
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湿地退化的控制,推动湿地恢复和生态系统的保护。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加强湿地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加大湿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力度、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功能、加强湿地的经济价值的开发和利用等措施,可以有效推动湿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关于连云区森林保护及城市绿化的调研报告

关于连云区森林保护及城市绿化的调研报告发表时间:2019-01-15T14:33:23.4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作者:赵微[导读] 连云区被海洋、森林、湿地三大生态系统环抱其中,近年来,以山体绿化、道路绿化、滨水绿化、主题公园为骨架,逐渐打造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富有特色的城市景观绿地系统。
墟沟林场连云区被海洋、森林、湿地三大生态系统环抱其中,近年来,以山体绿化、道路绿化、滨水绿化、主题公园为骨架,逐渐打造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富有特色的城市景观绿地系统。
一、连云区林业发展及城市绿化现状一是生态林业建设相关情况。
十二五期间,共投入林业建设资金1.2亿元,造林面积达19884亩,完成9个村庄绿化示范村,森林抚育3.84万亩。
森林防火工作。
连云区山城相依,进山道口四通八达,去冬以来,在重点林区建设和购置了防火蓄水池、祭拜台、风力灭火机等相关设备设施,并在林区制高点增加建设高清红外监控,所有监控系统联网接入区防火指挥中心。
森林资源执法工作。
近年来,连云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以打击破坏林地资源为主的“雷霆行动”、“候鸟三号”等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对各种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坚决予以打击。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近五年来,连云区对美国白蛾和松材线虫病治理力度逐年加大,仅松材线虫病五年来便投入防治资金500余万元,累计砍伐清理大小病死松树及衰弱木近4.1万棵。
二是城市绿化建设相关情况。
连云区自2012年城市绿化及植树造林工作以市BRT一号线工程建设为契机,不断掀起全区城市绿化及植树造林工作新高潮。
期间,北固山森林公园改造工程投入2000万元,连徐高速零公里段新丝路公园景观改造投入4500万元,连云新城佛星岩绿化工程投入500万元,226省道云山段配套工程投入1000万元,北固山5公里健身游步道工程投入2800万元。
还着力打造了云山排淡河大板桥段1.5公里绿色河道工程、海滨大道北侧老火车站至陶庵段绿化提升工程,并实施了云和路、桃源路、云宿路等11条主干道两侧绿化提升,栽植香樟、栾树等各类乔灌木30万余株,绿化改造面积25万平方米。
连云港临洪河口湿地公园的保护与恢复规划探讨

*基金项目:国家级林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2018〕04号 陈广成,男,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生态湿地规划、景观设计, E-mail: chenguangcheng@ 修回日期:2019-07-24
2.3 动物资源
1.2 气候条件
根据《中国动物地理区划》,连云港在动物地理区
临洪河口湿地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属暖温带南 划上属于古北界、华北区、黄淮亚区。通过资料查阅和
缘湿润性季风气候,兼有暖温带和北亚热带气候特征。 实地调查,在临洪河口湿地公园及其周边区域共发现
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临洪河是 野生动物151 种,其中两栖类有7 种,隶属于1 目3 科;
入海段,从太平庄闸至入海口全长15 .69 km,湿地公园 总面积达2 353 .10 hm2。 湿地公园周边已建立起完整 完善的道路连接体系,项目区域北部现有S242 穿过, 南侧有G25 高速公路和连盐铁路线穿过,湿地公园内 部东侧有一条南北向护堤路与城市道路相衔接,临近
1 临洪河口湿地概况 1.1 区位位置
临洪河口湿地类型多样,物种丰富,对湿地的开发 利用始于上世纪50 年代围垦种植,之后又有盐田生产 和港口建设等生产开发,近年来因交通设施建设、农业 种植、渔业养殖等致使湿地系统萎缩[1-2]。由于缺少湿 地保护意识,湿地资源开发利用缺少总体规划,地区行 业部门在开发利用中出现矛盾和纠纷长期不能解决, 湿地开发利用严重影响到湿地中各种动植物赖以生存 的空间,从而使湿地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受到一定程 度的破坏[3]。
的82 %。湿地类型多样,包括近海和海岸湿地人工湿 均以鸟类为最多。
地、沼泽湿地、河流湿地4 大类,涉及浅海水域、淤泥质 2.4 景观资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湿地是指水文环境稳定,且植物丰富、动物繁衍的地带。
它是自然界重要的生态系统,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人类活动频繁,湿地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湿地资源,并进行合理利用,我们有必要对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湿地保护管理现状分析1.湿地的面临的主要问题(1) 居民和工业污水排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类活动频繁,湿地面临着大量的污水排放,降低了湿地的水质,并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损害。
(2) 过度开发和破坏。
为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部分地区对湿地进行填埋、围垦等行为,导致湿地面积减少,生态平衡被破坏。
(3) 生态环境破坏。
采矿、土地整理以及大规模的农业活动,等也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2.湿地保护管理现状中国政府在湿地保护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
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鸟类保护区等,加强对湿地资源的保护。
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并对违法建设和污染行为进行了处罚,减少了湿地受到的破坏。
在具体执行层面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对湿地保护工作的重视不够,很难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二、湿地利用现状分析1.湿地的合理利用方式(1) 旅游观光。
湿地生态环境独特,吸引了众多游客,可以通过开发湿地旅游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2) 农业种植。
在湿地地区可以科学种植水稻、蔬菜等农作物,可以利用湿地的水资源,保障了作物的生长,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3) 生态养殖。
利用湿地资源进行鱼类、虾类的养殖,可以有效地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同时也保护了湿地生态环境。
2.湿地利用现状目前,一些地区对湿地的利用已经初步进行了规划,确定了湿地旅游开发、养殖业以及农业种植等利用模式。
一些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了对湿地资源的管理和开发,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的建议1.加强对湿地资源的保护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对湿地资源的监测和管理,规范湿地开发利用行为,推动政策落实和督促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当前湿地保护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3)

当前湿地保护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3)综上所述,解决湿地保护中的冲突问题,构建完善的保护、利用和管理制度,在湿地资源面临严峻挑战的今天,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1]朱建国.我国湿地保护立法的意义、现状及几点建议.中国土地科学.1999年1月.[2]宋国光.合理利用和保护我国的湿地.国土经济.2003年4月.[3]李彧挥.湿地保护区土地所有权问题的探讨.中南林学院学报.2002年12月.[4]姜文来.我国湿地资源开发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中国土地科学.1997年7月.当前湿地保护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篇2]湿地保护是一个历史范畴。
人类社会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之后,湿地保护逐渐演变为“全球性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发展热”背后的“非理性思维”。
中国湿地,历经近几十年的围垦造田破坏,目前又正面临城市化、工业化带来的严重挑战。
在人类征服自然的诉求面前,中国湿地优势继续丧失、退化不止的总体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党的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做好湿地保护工作成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当务之急。
一、以生态效益为根本,充分体现湿地功能的重点责任湿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也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
湿地功能主要体现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
首先,湿地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作用。
它在维持生物多样性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物种保存和物种多样性保护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控制洪水,调节水流方面功能显著,是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的重要载体;在降解污染物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工农业生产和人类其他活动以及径流等自然过程带来的有毒物质进行降解和转化。
第二,湿地具有强劲的经济功能作用。
它为人类提供丰富的动植物产品、重要的水资源、独特的矿物资源和能源、水运等重要资源。
第三,湿地具有显著的社会功能作用。
它既有自然观光、、娱乐等美学方面的直接功能,还为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对象、材料和试验基地。
湿地保护规划保障措施

湿地保护规划保障措施湿地保护规划保障措施湿地是生态系统中最具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以及调节气候等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实现湿地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保护湿地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是一些湿地保护规划的保障措施。
首先,加强湿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制定和完善湿地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比如湿地保护法,确保湿地得到科学有效地保护。
同时要加大对湿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增强对湿地保护的自觉性。
其次,建立湿地保护区和相关保护体系。
根据湿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划定湿地保护区,在这些区域实施特殊的保护措施,限制开发和利用活动。
同时要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等多种形式的保护体系,全面保护湿地资源。
再次,加强湿地科研和监测工作。
实施湿地科学考察和调查,了解湿地资源的分布、类型、功能和生态特征。
加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保护湿地中的珍稀物种和濒危物种。
并建立湿地监测体系,对湿地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湿地生态环境变化的问题。
此外,加大对湿地保护的经济支持。
利用政府专项基金和国际援助等资源,对湿地保护工作进行经济投入。
鼓励相关企业对湿地保护进行捐赠和赞助,形成多方面的资金来源,确保湿地保护工作的开展。
最后,开展湿地保护教育与宣传工作。
加大对公众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举办湿地保护知识讲座、举办湿地网上宣传活动、编写湿地保护教材等方式,普及湿地保护理念,激发公众对湿地保护的热情。
总之,湿地保护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通过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建立湿地保护区和相关保护体系,加强湿地科研和监测工作,加大对湿地保护的经济支持,以及开展湿地保护教育与宣传工作,可以有效地保护湿地资源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湿地保护的目标,确保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连云港市湿地保护与利用探讨

个县来说 都是一条 防护 体系 ;石梁 河
( ) 障措施 3保 湿 地恢 复 以恢 复 生 态 为科 学 基
2 沿 海 湿 地 开 发 利 用 缺 少 总 体 作为 江苏 省最大 的人工 湖 ,位于苏鲁 、
交界 ,制定保护规划对 它生态 系统 的 础 , 需要 时间 、 人力 和财力的支持 。对
完善 的政策和法制体系是有效保 并将 其成 果 与管理 体制 紧密结 合 , 开 义务 , 因此 , 要广泛地 开展湿地保护 和
护湿地 的关 键 ,出台有关 湿地和湿地 展技术推广和交流 。
保护 的专业性 法律 、 法规体系 , 为湿地
充分利 用该市湿地 景观丰富 多彩 要性 , 鼓励保 护湿地 , 动员群众积极参
的机构权 限以及管理分工 ,规定管理 兔 、 獾子 、 灰鹤 、 白天鹅等野生动物。根
五、 结语
程序及对 违法行为 的处理 方法和程序 据 国际湿地 定位和保护标 准 , 这里适宜
理者 、 利用者提供基本的行为准则。
湿地是 一个 自然综合 体 ,由于具 等 ,为从事保 护湿地与合理利 用的管 建设湿地公 园 , 推进生 态旅游 , 开展湿 有凋节 生态 环境 的特殊功 能 ,关于湿 地保护 与合理利用优化模式 的试验 , 为 地管理 的研究 一直是世界 各国关注 的
3 合 理 利 用 , 与 自然 和 谐 相 处 、 人
可 在水 库 北 岸 打 造水 上 观 光 乐 园。 石梁河水库位于新沭河 中游 , 地处 山东省 临沐 县与江苏 省赣 榆县 、东海
土 地 的大 量 开 发使 湿 地 改 变 用 途 ,围垦 种植 与养殖破坏 了湿地 中各 种动 、 植物赖 以生存 的空间 。
灌河作为感潮型河道 , 连 云港市来说 ,需 因地制宜采取各种 由于我国沿海湿地资 源开发利 用 恢复也很重要 。 缺少 总体 规划 ,地 区行业 部 门在湿 地 是江苏 省除长江之外 的唯一 的 自然河 措施促 进湿地恢 复,制定水资源综合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湿地是水和陆地相交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
湿地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维持水资源、土地资源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平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湿地生态系统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湿地,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目前,国内的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保护措施不够完善。
尽管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如《湿地保护法》、《河道管理法》等,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和保护中,往往存在执行不到位、缺乏资金、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二是湿地利用方式单一。
目前,我国湿地的利用方式主要是旅游观光,但是这种利用方式容易引起过度开发和破坏,对湿地的保护产生负面影响。
三是湿地监管不严。
一些地方政府在湿地的管理和保护中没有切实履行职责,导致一些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查处,从而损害湿地生态环境。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建议:一是加强保护措施的执行力度。
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湿地保护的力度,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同时加强湿地保护法规的宣传和普及程度,以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二是丰富湿地利用方式。
政府应该在湿地的管理和保护中加入生态农业、生态渔业等方式,同时加大对湿地保护的投资力度,鼓励各类湿地保护合作机制的建立,以实现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平衡。
三是加强湿地监管。
政府应该在湿地的监管和管理中加大力度,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对违法行为进行严格的查处,同时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实现全方位的湿地保护。
总之,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社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加大力度加强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同时不断推动湿地可持续利用的探索和实践。
我们每个人也应该增强湿地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参与湿地保护行动,为我们的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连云港市湿地保护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 目前连云港市还没有就湿地保护下发专门的湿地保护政策或管
5 连云港市湿地保护对策
5.1 构建湿地保护组织管理体系 连云港市应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原则,严格实行统一
管理、依法管理,科学管理。 首先应尽快成立“连云港市湿地保护领导 小组”,下设湿地保护办公室,由市政府直接领导,组建“政府领导、人 大政协监督、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湿地保护组织管理系统和政府统 一协调管理的机制。 其次,要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以市林业局为主,环 保、土地、建设等部门配合,建立联合执法和执法监督的体制,大力提 高管理能力和水平,加大湿地保护执法力度,严格执法。 5.2 构建湿地保护政策法规体系
科技信息
○环保论坛○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10 年 第 9 期
连云港市湿地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
解妍秋 (连云港市连云区环保局 江苏 连云港 222042)
【摘 要】针对连云港市当前湿地保护现状,分析了连云港市湿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研究并提出了连云港市湿地保护的对策与 措施,对于政府制定湿地保护政策措施和实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具有积极的参考作用。
目前,连云港市财政还无湿地保护专项资金,资金严重不足是湿 地保护与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湿地调查、保护区及示范区建 设、污水治理、湿地监测、湿地研究、执法手段与队伍建设等方面都缺 乏专门的资金支持。 4.5 未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对湿地进行全方位保护的最积极有效的 措施,目前,连云港市在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方面尚处于空白。
污染是连云港市湿地面临的最严重威胁之一。 目前已有 20%的河 流、湖泊因污染而丧失了基本使用功能(水质为 V 类、劣 V 类)。 近岸 海域水体污染也较为严重,尤以氮、磷污染为重。 由于大量使用化肥、 农药、除草剂等化学产品,稻田等人工湿地受面源污染较严重。 3.3 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过度和不合理的用水已使连云港市湿地供水能力受到重大影响。 如西双湖,由于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水域面积减少,生物资源锐 减。 此外,近年来修建的水坝、涵闸等水利工程,隔断了自然河流与湖 沼等湿地水体之间的天然联系,导致湿地水文变化,功能下降,其潜在 的危害尚无法估量。 3.4 生物资源利用过度
表 1 连云港市主要湿地类型及分布情况表
湿地类型 面积(万公顷)
分布
海岸湿地
5.9
赣榆县、灌云县、连云区
河流湿地
15.4
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连云区、新浦区、 海州区、开发区
湖泊湿地
1.5
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工湿地
6.7
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开发区
合计
29.5
2 连云港市湿地保护现状
【关键词】湿地保护;现状;对策研究
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 因其独特的生 态功能,湿地享有“地球之肾”之美誉。 连云港市湿地类型齐全,生态功 能突出,然而,随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展,连云港市 湿地保护面临的问题不容乐观,特别是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 层面后,作为沿海开发龙头的连云港市,已迎来新一轮沿海开发的热 潮。 因此,研究连云港市湿地保护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和面临威胁,提 出湿地保护对策措施,对于连云港市维护湿地生态平衡,实施沿海可 持续开发,实现沿海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湿地保护是跨部门、多学科、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因而其投入也具 有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 政府投入是湿地保护资金来源的主 渠道,市政府应将湿地保护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于每 年的财政预算中安排湿地保护专项资金,加大投入,保证湿地保护行 动计划与国民经济计划同步实施。 同时,还要采取措施,制定政策,积 极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向湿地保护投资,建立全社会参与湿地保护 的投入机制,为湿地保护提供有力的投资保障。 5.6 构建防污治污的环境监管体系
近年来,连云港市酷渔滥捕的现象十分严重,不仅使重要的天然 经济鱼类资源受到很大的破坏,而且也严重影响着这些湿地的生态平 衡,威胁着其它水生物种的安全。 如连云港市海洋鱼类产量从十年前 的 7.5 万吨下降到目前的 5.1 万吨。 3.5 水土流失与泥沙淤积加剧
由于自然和人为活动的影响,连云港市水土流失面积已达 287 平 方公里,约占全市国土面积的 4%。 长期以来,河流中的泥沙含量增大, 造成河床、湖底、水库淤积,湿地面积不断缩小,功能衰退。 据初步统 计,自 20 世 纪 80 年 代 以 来 ,连 云 港 市 仅 水 库 由 于 泥 沙 淤 积 减 少 的 库 容为 1.2 多亿立方米,接近东海县安峰山水库目前的库容量。 3.6 海岸侵蚀不断扩张
相关部门缺乏对资源和土地利用后的湿地生态变化、生物多样性
801
2010 年 第 9 期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环保论坛○
科技信息
变化的监测。 环保、海洋等部门在湿地污染监测布点的数量、测定时间 等方面都未能达到要求,而且不同部门在使用的监测方法、设备上也 存在差异,监测标准尚不统一。 4.4 投入资金缺乏
作 者 简 介 :解 妍 秋 (1967—),女 ,江 苏 沭 阳 人 ,硕 士 学 位 ,工 程 师 ,主 要 从 事 污染防治、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生态保护、核与辐射管理等工作。
[责任编辑:张慧]
●
(上接第 779 页)因为考虑现场交叉施工较多,从减少施工时的破坏考 虑,采用了强度更高,但消声效果稍差的双层铝箔玻纤风管。
连云港市应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尽快制定《连云港市湿地 保护行动计划》和《连云港市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并在经济和社会各 项计划、规划中深化湿地保护具体内容,在制定地方金融、财政、土地 利用相关政策时体现湿地保护具体要求,将湿地、水资源的综合管理、 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规划、国土利用规划等与湿地的法规协调一致, 逐步构建湿地保护政策法规体系。 5.3 构建湿地保护三大工程体系
连云港市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环保监察、企业治理、公众监督”的 环境监管体制, 认真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 制度,加强各类湿地的污染控制和防治,加快治理已受污染的海域、 湖泊、河流。 严格控制高污染、高消耗建设项目和工业企业“三废”排 放,减轻农药和化肥对湿地的危害。 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 济,建立污染补偿机制,对因开发利用造成的湿地环境破坏问题,要 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进行修复。 科
理规定,涉及湿地保护的一些宏观内容分散在经济、社会、生态等规划 中,不成系统,难以发挥依法管理的作用。 4.2 缺乏湿地管理协调机制
连云港市湿地保护管理、开发利用牵涉面广、部门多,至今尚未形 成良好的协调机制。 林业、水利、国土、环保、海洋、渔业等部门因在湿 地保护、利用和管理方面的目标不同,利益不同,各自为政,各行其事, 矛盾较为突出,影响了湿地的科学管理。 4.3 监测体制不完善
目前,连云港市湿地保护基本处于无为而治状态,虽有职能部门, 也曾开展过一次湿地调查,但在湿地保护的许多方面还是空白。 2.1 湿地保护的政策法规缺失
连云港市湿地保护起步较晚,目前尚未制定专门的湿地保护法规 制度和政策措施。 有关湿地保护的一些宏观要求仅体现在连云港市制 定的有关规划上,如生态市规划、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旅游规划等。 2.2 湿地保护的管理机构职能未能得到发挥
3 连云港市湿地保护存在的问题
3.1 盲目围垦改造 长期以来,盲目的进行农用地开垦和城市开发占用天然湿地直接
造成了连云港市天然湿地面积减少、功能下降。 具统计,从 1985 年至 2005 年 间 , 由 于 工 农 业 用 地 造 成 滩 涂 湿 地 面 积 减 少 2.5 万 公 顷 ,为 1985 年沿海滩涂面积的 30%。 3.2 污染日趋加剧
连云港市应结合市情,加快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治理 与恢复三大湿地工程建设步伐。 首选应将前三岛湿地、滨海湿地、武障 河湿地作为首批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对象,重点保护,加大投入。 其 次应加快湿地公园建设步伐, 目前国内已有 9 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我省仅有的 2 个都在苏南,连云港市昌圩水库、大圣湖等自然湿地有 此潜力,应加大资金扶持,重点建设。 第三应选择在一些典型和急需的 湿地区域(如石梁河水库)优先安排保护、治理和恢复示范项目,特别 是要加强对生态功能的保护和恢复。 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开展湿地保 护和合理利用示范,抓好一批重点示范工程,以指导全面的湿地保护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连云港市也逐步加强了对湿地资源的调查 研究工作,相继开展了与湿地保护有关的一些调查与研究。 2004 年开 展湿地资源状况专项调查,初步摸清了连云港市湿地的类型、分布、资 源、效益利用、保护状况等情况,但更深入与专业的调查没有开展。 2.4 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处于空白
连云港市目前尚未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目前仅有的自然保护区 为云台山森林自然保护区和前三岛鸟类自然保护区。 2.5 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不力
1 连云港市湿地概况
连云港市位于江苏省北部,东临黄海,拥有江苏仅有的基岩岸线 和唯一的滨海大港。 连云港市既有基岩海岸湿地, 又有内陆河流、湖 泊、水库、稻田湿地,湿地总面积约为 29.5 万公顷(其中仅海岸 湿 地 面 积就达 5.9 万公顷),占江苏省湿地面积的 7.38%。 具初步统计,连云港 市湿 地 生 物 种 类 达 500 多 种 ,其 中 仅 鸟 类 就 有 110 种 ,国 家 珍 稀 保 护 鸟类达 20 种。 连云港市主要湿地类型及分布情况见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