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及功能
移动通信实验指导书CDMA部分.docx

CDMA系统一.概述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称作码分多址。
在CDMA通信系统中,不同用户传输信息所用的信号不是靠频率不同或时隙不同来区分的,而是用各不相同的编码序列来区分的。
或说是靠信号的不同形来区分的。
从频域或时域观察,多个CDMA信号是互相重叠的。
码分多址是以扩频技术为妹础,所谓扩频是把信息的频谱扩展到宽带中进行传输的技术。
CDMA信号的产生包括调制和扩频两个步骤,可以先用待传送的信息比特刈•载波进行调制,再用伪随机系列(PN)扩展信号的频谱,也可以先用伪随机系列为待传送的信息比特相乘, 把信息的频谱扩展后,再对载波进行调制。
这两种方式是等效的。
适用于CDMA系统的扩频技术是直接序列扩频(DS),这巾CDMA系统称作直接序列扩频CDMA 系统(DS-CDMA)o在直接序列扩频CDMA系统中,所有用户(或称信道)工作在相同的中心频率上,用户信息信号与高速率的伪随机码序列(PN序列或称码字)相乘得到宽带信号。
不同的川户使用不同PN序列。
这些PN序列相互正交,利用PN序列来区分不同的用户,如图0—1所示。
得到的宽带信号再去调制载波信号的某个参量。
▲玛字图0—1 DS—CDMA示意图接收端要从收到的扩频信号中恢复出它携带的信息,必须经过解扩和解调两个步骤。
解扩就是接收端以与发送端相同的PN序列与接收到的扩频信号相乘,恢复出原频带信号;解扩后的信号再经过常规的解调,即可恢复出其中传送的信息。
二.DS-CDMA移动通信原理图0-2为DS-CDMA移动通信系统原理框图。
系统中采用包含N个正交的PN序列CI, C2,…,6作为地址码,分别与信码dl,d2,…,dn相乘或模2加实现扩频调制。
信码速率fb (单位:b/s,比特/秒)、丿謹月Tb=l/fb;地址码速率fp (单位:c/s,子码/秒或码片/秒)、翩Tp=l/fp, 地址码序列每周期包含p个子码元,序列周期T = pT p.通常设置(0-1)(0-2)式中,K为正整数。
移动通信学习心得

移动通信学习心得第一篇:资深移动通信工程师学习zigbee心得2020-11-12物理层的pib是什么概念?有什么用?2020-11-18物理层的cca. 物理层是怎么知道信道的被占用环境.aodv+eny是什么概念?aodvjr协议[2]在考虑了无线节点的有限移动性之后,以最大限度降低节点功耗为目标,对aodv 协议进行了简化。
aodvjr协议仅保留了aodv协议按需路由的动态特性,而将hello消息、路由错误信息、问询序列号等aodv协议为了适应节点移动性提出的优化步伐齐备省略,对aodv协议进行了最大限度的简化。
受益于如许的简化,aodvjr协议在能耗方面极大地优于aodv协议,因此aodvjr 协议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无线传感器网络。
aodvjr协议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思量路由的安全性,不仅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极有可能被窜改或存心抛弃,路径信息本身也有大概被变动。
为了维持路径的可用性,路径的生命期只有在收到数据包时才举行更新,而发送数据包不举行路径更新。
zigbee和adhoc网络不同.在adhoc网络中各个结点间的职位地方是雷同的. 而zigbee中网元间的职位地方是不一样的.建网过程中,协调器对信道的主导扫描是干什么?发出信标请求又是干什么?pan id 又是根据什么机制确定的?64为ieee地址的作用是什么?一个终端节点第一开机,检测信道,如果有1个以上信道上有信标,这个节点怎么做选择呢? 是不是所以拓扑结构的地址分配算法都是:an=ak+cship(d)*rm+n?还是,只是树状拓扑布局时,按这个算法分配地址呢?官方的网络层的路由协议是什么?是aodvjr和cluster-tree都有吗?rf4ce是什么?gts是什么概念?beacon的一个作用是注册/识别一个pan?是什么概念?路由表入口是什么概念?cap contention access periodcfp contention free periodgts guaranteed time slot2020年12月31日星期五听视频 zigbee和蓝牙红外 wifi是一个档次的概念2020年颁布第一个zigbee规范。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湖北文理学院物电学院移动通信基础实验报告班级:通信1911姓名:XXX学号:实验一、多径衰落实验一、 实验目的1、了解多径衰落产生原因及类型。
2、了解多径衰落对信号的干扰。
二、实验内容1、观察多径衰落对信号的干扰。
三、实验仪器1. 装有XSRP 软件及matlab 的PC四、实验原理在陆地移动通信中,移动台往往受到各种障碍物和其他移动体的影响,以至于到达移动台的信号是来自不同传播路径的信号之和。
接收信号强度出现快速、大幅度的周期性变化,称为多径快衰落,也称小区间瞬时值变动。
统计表明,在障碍物均匀的城市街道或ao 森林中,信号包络起伏近似于瑞利(Rayleigh )分布,故多径快衰落又称为瑞利衰落。
快衰落的衰落幅度变化与地形地物有关,可达10dB~30dB ,衰落速度与移动台移动速度有关。
在没有直达路径的情况下(当多径数较多时,各路径信号幅度差异很小),快衰落服从瑞利分布:2222(),0p e μσμμμσ-=≤<∞ 1、产生快衰落的原因有两个:多径效应和多普勒频移。
(1)多径效应由移动体周围的局部散射体引起的多径传播效应称为多径效应,表现为快衰落。
发射端的信号到达接收端的路径并非一条,由于经历不同的传播损耗和衰落,各径信号均不相同。
(2)多普勒频移在多径条件下,由移动体的运动速度和方向引起信号频谱展宽的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引起的附加频移称为多普勒频移,可用下式表示:cos d f υαλ=式中α是入射电波与移动台运动方向的夹角,υ是移动台运动速度,λ是波长。
上式中,/υλ与入射角无关,是f d 的最大值, f m =/υλ称为最大多普勒频移。
2、快衰落的分类快衰落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空间选择性衰落,频率选择性衰落和时间选择性衰落。
所谓选择性,是指在不同的空间、不同的频率和不同的时间,其衰落特性是不同的。
下面首先介绍三个概念:时延扩展、相干带宽和相干时间。
(1)时延扩展考虑到多径的影响,无线信号有不同的路径,每个路径有不同的路径长度,因此每个路径的信号到达时间是不同的,这种由于多径效应引起的接收信号中脉冲宽度扩展的现象,成为时延扩展,用符号τ表示。
GSM实验报告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chool of Nanchang University实验报告实验课程: GSM移动通信系统实验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老师:李迟生目录实验一 GSM系统构成与硬件连接 (2)实验二 GSM帧仿真 (5)实验三 GSM信道编码与译码仿真 (11)实验四 GSM基站下行链路仿真 (16)实验一 GSM系统构成与硬件连接一、实验目的1.了解GSM的系统构成与硬件连接2.为接下来的实验做知识储备二、实验原理1.GSM的发展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源于欧洲。
1982年在欧洲邮电行政大会(CEPT)上成立“移动特别小组”(Group Special Mobile)简称“GSM”,开始制定使用于泛欧各国的一种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规范。
1990年完成了GSM900的规范,产生一套12章规范系列。
随着设备的开发和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的建立,GSM逐渐演变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的简称。
2.GSM的关键技术2.3.1 工作频段的分配1. 工作频段我国陆地公用蜂窝数字移动通信网GSM通信系统采用900MHz 频段:890~915(移动台发、基站收)935~960(基站发、移动台收)双工间隔为45MHz,工作带宽为25 MHz,载频间隔为200 kHz。
随着业务的发展,可视需要向下扩展,或向 1.8GHz频段的GSM1800过渡,即1800MHz频段:1710~1785(移动台发、基站收)1805~1880(基站发、移动台收)双工间隔为95MHz,工作带宽为75 MHz,载频间隔为200 kHz。
2. 频道间隔相邻两频道间隔为200kHz。
每个频道采用时分多址接入(TDMA)方式,分为8个时隙,即8个信道(全速率)。
每信道占用带宽200 kHz/8=25 kHz。
将来GSM采用半速率话音编码后,每个频道可容纳16个半速率信道。
移动通信扩频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移动通信扩频技术的原理和基本概念。
2. 掌握扩频通信系统的组成和信号处理过程。
3. 通过实验验证扩频通信的抗干扰性能和频谱利用率。
4. 分析扩频通信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优势。
二、实验原理扩频通信是一种通过将信号扩展到较宽的频带上的通信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将信息数据通过一个与数据无关的扩频码进行调制,使得原始信号在频谱上扩展,从而提高信号的隐蔽性和抗干扰能力。
扩频通信的主要特点如下:1. 扩频:通过扩频码将信号扩展到较宽的频带上,提高信号的隐蔽性。
2. 抗干扰:由于信号频谱较宽,抗干扰能力强,可抵抗多径干扰、噪声等影响。
3. 频谱利用率:扩频通信采用码分复用(CDMA)技术,可充分利用频谱资源。
4. 分集:通过扩频码的不同,可实现信号的分集接收,提高通信质量。
三、实验设备1. 移动通信实验平台2. 信号发生器3. 信号分析仪4. 通信控制器5. 通信终端四、实验内容1. 扩频信号的产生(1)设置信号发生器,产生原始信号。
(2)选择合适的扩频码,进行扩频调制。
(3)观察扩频后的信号频谱,验证扩频效果。
2. 扩频信号的接收(1)设置通信控制器,模拟移动通信环境。
(2)将扩频信号发送到接收端。
(3)接收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扩频,恢复原始信号。
(4)观察解扩频后的信号,验证解扩频效果。
3. 抗干扰性能测试(1)在接收端加入噪声,观察信号变化。
(2)调整噪声强度,测试扩频信号的抗干扰性能。
4. 频谱利用率测试(1)设置多个扩频信号,进行码分复用。
(2)观察频谱,验证频谱利用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扩频信号的产生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扩频码调制,原始信号在频谱上得到了有效扩展,验证了扩频通信的基本原理。
2. 扩频信号的接收实验结果表明,接收端能够成功解扩频,恢复原始信号,验证了扩频通信的解扩频效果。
3. 抗干扰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扩频信号在加入噪声后,信号质量仍然较好,证明了扩频通信的抗干扰性能。
移动通信认知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
2. 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熟悉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如多址技术、调制技术、编码技术等。
4. 理解移动通信系统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二、实验设备1. 移动通信实验箱一台2. 台式计算机一台3. 移动通信教材及参考资料三、实验内容1.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1)介绍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从第一代模拟通信到第二代数字通信,再到第三代和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2)阐述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多址技术、调制技术、编码技术等。
(3)分析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如CDMA、TDMA、OFDM等。
2.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1)介绍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包括基站、移动台、交换中心、传输网络等。
(2)分析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3)展示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流程。
3. 移动通信关键技术(1)介绍多址技术,如FDMA、TDMA、CDMA等。
(2)阐述调制技术,如AM、FM、PM、QAM等。
(3)分析编码技术,如卷积编码、Turbo编码等。
4. 移动通信应用(1)介绍移动通信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如手机通信、无线宽带接入、物联网等。
(2)分析移动通信对人们生活、工作的影响。
(3)探讨移动通信未来的发展趋势。
四、实验步骤1. 理论学习(1)阅读移动通信教材,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
(2)查阅相关资料,掌握移动通信关键技术。
(3)学习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和功能。
2. 实验操作(1)根据实验指导书,搭建移动通信实验平台。
(2)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3)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3. 数据分析(1)分析实验数据,验证移动通信关键技术。
(2)总结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3)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掌握了移动通信关键技术。
2.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搭建了移动通信实验平台,进行了实验操作,观察到了实验现象,记录了实验数据。
北交大通信专业综合实验移动通信系统和网络协议部分

指导教师:周春月实验一主被叫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移动台主叫正常接续时的信令流程。
2、了解移动台主叫时被叫号码为空号时的信令流程。
3、了解移动台主叫时被叫用户关机或处于忙状态时的信令流程。
4、了解移动台主叫时被叫用户振铃后长时间不接听的信令流程。
5、掌握移动台被叫正常接续时的信令流程。
6、掌握通话结束呼叫释放时的信令流程。
7、了解被叫用户振铃后长时间不接听时移动台被叫的信令流程。
二、实验仪器1、移动通信实验箱一台;2、台式计算机一台;3、小交换机一台:三、实验原理处于开机空闲状态的移动台要建立与另一用户的通信,在用户看来只要输入被叫号码,再按发送键,移动台就开始启动程序直到电话拨通。
实际上,移动台和网络要经许多步骤才能将呼叫建立起来。
以移动台和移动台进行通信为例,就包括主叫移动台和主叫MSC建立信令链接、主叫MSC通过被叫电话号码对被叫用户进行选路,即寻找被叫所处的MSC、被叫MSC寻呼被叫MS并建立信令连接过程等三个过程。
本实验主要是让掌握移动通信中移动台主叫时MS和MSC之间的信令过程、以及为了完成通话连接,主叫MSC和被叫MSC之间的信令过程(即七号信令中的部分消息)。
四、实验内容1、记录正常呼叫的过程中,移动台主叫部分和被叫部分的信令流程2、记录被叫关机时,移动台主叫部分的信令流程3、记录被叫振铃后无应答时,移动台主叫部分和被叫部分的信令流程4、记录被叫号码无效时,移动台主叫的信令流程5、记录通话结束后,呼叫链路释放的信令流程五、实验步骤主叫实验:1、通过串行口将实验箱和电脑连接,给实验箱上电。
将与实验箱相连的电脑上的学生平台程序打开。
在主界面上双击“主叫实验”图标,进入此实验界面。
2、点击“初始化”键,看到消息框中出现“初始化”完成。
再点击“开机”键,从而使移动台处于开机状态。
3、移动台主叫实验需要某一个被叫移动台的配合,在教师的协调下,选择一个作为被叫的实验箱,并了解此被叫的电话号码。
移动通信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2. 掌握移动通信系统中基带话音的基本特点;3. 学习并掌握移动通信系统中常见的调制解调技术;4. 了解移动通信信道的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5. 熟悉移动通信实验设备和软件的使用。
二、实验设备与软件1. 实验设备:移动通信实验箱、示波器、频谱分析仪、计算机等;2. 实验软件:MATLAB、C++等编程语言及相关移动通信仿真软件。
三、实验内容1.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及功能(1)实验目的: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功能。
(2)实验内容:1)观察移动通信实验箱的组成,了解各个模块的功能;2)根据实验指导书,搭建移动通信实验系统;3)观察实验系统工作状态,分析各个模块的作用;4)总结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基带话音的基本特点(1)实验目的:了解基带话音的基本特点,掌握话音信号的传输特性。
(2)实验内容:1)观察实验箱中的话音信号发生器,了解话音信号的生成过程;2)使用示波器观察话音信号的波形,分析其时域和频域特性;3)总结基带话音的基本特点。
3. 调制解调技术(1)实验目的:学习并掌握移动通信系统中常见的调制解调技术。
(2)实验内容:1)观察实验箱中的调制解调模块,了解其工作原理;2)搭建调制解调实验系统,进行模拟信号的调制和解调;3)使用频谱分析仪观察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分析调制效果;4)总结常见的调制解调技术及其特点。
4. 移动通信信道特性(1)实验目的:了解移动通信信道的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2)实验内容:1)观察实验箱中的信道模拟模块,了解信道特性;2)搭建信道模拟实验系统,进行信道特性分析;3)使用示波器观察信道模拟结果,分析信道对信号传输的影响;4)总结移动通信信道的特性。
5. 实验软件使用(1)实验目的:熟悉MATLAB、C++等编程语言及相关移动通信仿真软件的使用。
(2)实验内容:1)学习MATLAB、C++等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编程技巧;2)使用相关移动通信仿真软件进行信号处理和系统仿真;3)总结实验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及功能一、实验目的1.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
2.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功能。
3.了解基带话音的基本特点。
二、实验内容1.按网络结构连接各设备,构成移动通信实验系统。
2.完成有线有线、有线无线及无线有线呼叫接续,观察呼叫接续过程,熟悉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功能。
3.用实验箱及示波器观测空中传输的话音波形。
三、基本原理图1-1是与公用电话网(PSTN )相连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方框图。
系统包括大量移动台MS 、许多基站BS 、若干移动交换中心MSC 及若干与MSC 相连的数椐库(HLR 、VLR 等,图中未画出),MSC 通过中继线与公用电话网PSTN 的交换机EX 相连,接入公用电话网。
系统的基本功能是:移动台能与有线电话或其它移动台通话(或传输数椐等信息)。
图1-1 移动通信系统方框图这样庞大复杂的系统无法放在实验桌上由同学自己动手做实验。
将系统合理简化得到图1-2,它将图1-1实际系统全部交换机EX 及MSC 合并成一部交换机;基站BS 及移动台MS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公用电话网(PSTN ) MS ( Mobile Station ): 移动台 BS ( Base Station ): 基地台 MSC ( Mobile Switch Center ) : 移动交换中心(包括交换机和数MS MSEX MSCBS BS TEL各选用一台;有线电话采用二部。
它与图1-1实际系统在包含的各种功能设备(交换机、基站、移动台及有线电话)、系统基本网络结构(各设备的连接关系)及系统功能等特征方面是相同的。
图1-2 简化的移动通信系统方框图常用的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有三类: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集群移动通信系统及无绳电话系统,它们的功能及应用场合各不相同,但它们涉及的基本工作原理及技术是相同的。
移动通信的多址方式主要有FDMA 、TDMA 、CDMA 三大类。
FDMA 系统一般为模拟移动通信制式,TDMA 及CDMA (实际上,通常为TDMA/FDMA 及CDMA/FDMA 混合多址方式)为数字移动通信制式。
FDMA 发展早,已成功应用于各种移动通信系统多年,目前在一些领域仍在应用。
数字移动通信是在模拟移动通信基础上发展、演进而来的,在网络组成、设备配置、系统功能和工作方式上二者都有许多相同之处。
基于以上原因,为了得到体积小巧、价格低廉、可放在实验桌上由学生动手操作的移动通信教学实验系统。
在图1-2中,BS 、MS 实际选用基于FDMA 技术、采用数字信令的中国CT1无绳电话,EX 选用小型程控交换机,TEL 为有线电话。
为了测试上述小型移动通信系统无线部分的功能,采用了一台实验箱(SDT ),构成一套完整的移动通信教学实验系统,如图1-3所示。
图1-3 移动通信教学实验系统MS ( Mobile Station ) : 移动台(无绳电话手机)BS ( Base Station ) : 基地台(无绳电话座机)EX ( Exchanger ) : 程控交换机TEL (Telephone ) :有线电话 SDT MSBS EX TEL TEL下面对图1-3各部分实际采用的设备及本实验内容介绍如下:1.CT1无绳电话CT1无绳电话属于FDMA系统,数十个双工频道被全部无绳电话共用,采用话音模拟调频及数字信令技术。
系统有一个基地台,即无绳电话座机,通过用户线接入电话网交换机;可带1-4部移动台即无绳电话手机(每一时刻,只能有一部手机通话)。
无绳电话是为方便有线电话用户而提出的。
它将有线电话座机与通话手柄之间的电缆(绳)去掉,用无线信道代替之,通话手柄成为无绳电话手机。
用户持无绳手机在以座机为中心的小范围内移动通话,十分方便。
虽然从使用功能上看,无绳电话是有线电话的无线延伸,但其工作原理及使用的技术都属于移动通信范畴。
CT1无绳电话及在其后发展起来的各种数字无绳电话组成的无绳电话大家族,成为常用的四类移动通信系统之一。
我国的CT1无绳电话技术标准、工作原理及手机使用方法见附录1。
通常,同一实验室内有许多组实验系统,相距很近,为了防止互相干扰,必须降低无绳电话的发射功率及接收机灵敏度,以减小电磁波作用范围。
在此条件下,为了保证同一套实验系统内部接收信号足够强,能正常完成各实验,必须加强无线设备间的无线耦合:①无绳座机BS的天线垂直竖立但不要拉出。
实验箱”BS收发信机”天线放置在无绳座机天线与座机外壳之间的缝隙中,使二者无线紧耦合。
②无绳手机MS的天线不要拉出。
将实验箱”MS收发信机”天线的芯线与地线夹在一起后套在无绳手机天线上,使二者无线紧耦合。
2.程控交换机本教学实验系统中程控交换机采用1拖4双绳路小型用户程控交换机,一条外线可接4部内部电话。
本系统中不用其外线端口,只使用内部4条用户线端口,其技术参数与使用方法与PSTN程控交换机相同,相当于4门PSTN程控交换机。
图1-4为小型程控交换机的外观图。
四个用户线插座可连接四部电话(包括无绳电话座机),插座下方号码为对应电话的号码。
交换机由220V AC市电供电,通电后电源指示LED灯连续闪烁。
用户电话摘机后对应的LED指示灯亮。
图1-4 小型程控交换机外观图3.实验箱实验箱包含的电路模块很多,功能齐备,它既是测量仪器,又可作为被测量对象,其电路原理及使用方法详见附录2。
在实验一~实验四中实验箱作为测量仪器,在实验一中用来观测无绳电话发射在空中的话音波形,了解话音的特点。
4.移动通信教学实验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根据上面介绍的各设备原理,按照图1-3的布局顺序放置并连接设备,就构成了移动通信实验系统。
本系统可实现以下呼叫通话功能:(1)无绳手机呼叫有线电话(无线呼叫有线);(2)有线电话呼叫无绳手机(有线呼叫无线);(3)有线电话呼叫有线电话(有线呼叫有线)。
在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主、被呼用户才可能建立话路,进入通话:(1)被呼用户空闲;(2)主、被呼用户之间至少有一条空闲路径。
由以上实验可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网络结构及功能。
另外,在手机与有线电话通话时,用示波器在实验箱上观测发射在空中的话音波形,可了解话音的基本特征。
话音是由发音器官中的声音激励源和口腔声道形状的不同而形成的。
话音分为浊音和清音,浊音包括元音及浊辅音。
浊音对应于声带振动,每个单词中至少包括1个浊音。
浊音,又称有声音。
发浊音时声带在气流作用下准周期地闭合或开启,从而在声带中激励起准周期的声振动,形成浊音声波,如图1-5所示。
图中T P 为基音周期,则基音频率f p =1/T p 。
通常f p 在70~300Hz 范围内,则T p =3~13ms 。
基音频率一般女声较高,男声较低。
清音又称无声音。
发清音时声带不振动,声道被气流冲击产生较小辐度的声波,其波形与噪声相似,清音信号没有准周期性。
包括浊音及清音的话音能量主要集中在300~3400Hz 频率范围内。
t (ms)相对声压图1-3 浊音波形图1-5 浊音的准周期波形 相对声压四、实验步骤1.按图1-3的布局顺序放置设备并连接成系统:两部有线电话用户线插入交换机号码801、802的用户线插孔;无绳电话座机用户线(带用户线信号测量板插入交换机号码804的用户线插孔。
这些号码就是各部电话对应的号码。
将交换机、无绳电话座机及手机充电器都接通220V AC电源。
无绳电话座机、手机及实验箱使用上次实验已经对好码的同一套系统或由教师实验前完成对码,使三者识别码及呼叫信道一致(对码步骤详见实验四的实验步骤1)。
2.有线电话1摘机,交换机上对应的LED指示灯亮,用户听拨号音。
用户拨号呼叫有线电话2,有线电话2振铃,有线电话1听回铃。
有线电话2摘机通话,通话完毕挂机,未挂机的一方听忙音。
若有线电话2忙(已摘机),则有线电话1摘机拨号后听忙音。
若有线电话2用户线从交换机上拔下,有线电话1拨号后听回铃。
3.有线电话2拨号呼叫有线电话1,通话完毕挂机。
4.无绳手机按“通话”键摘机,听到拨号音后拨有线电话1或有线电话2的号码,有线电话振铃,无绳手机听回铃。
有线电话摘机通话,通话完毕挂机(其中,无绳手机再按“通话”键或将手机放回充电器则挂机)。
5.有线电话摘机拨号(804)呼叫无绳手机,手机振铃,有线电话听回铃。
手机按“通话”键摘机通话,通话完毕挂机。
6.将双踪示波器两个探头分别接至实验箱”BS测量”及”MS测量”面板上接收机解调输出端AF o。
接通实验箱电源(K5置ON),置系统测量自动AUTO工作方式(按”工作方式”控制面板K1键至SYST灯亮,再按K2键使K2灯亮),实验箱守候在无绳电话控制信道。
关发射机(”发射机控制”面板上的K6置OFF),关信令存储显示模块(”无线信令存储显示”面板上的K10置OFF)。
手机按“通话”键摘机,与座机一起由控制信道转移到某空闲通话信道,实验箱检测到摘机信令后自动跟踪扫描,锁定于该通话信道。
若实验箱因误码未检测到手机摘机信令仍停在控制信道,则按K3键启动实验箱扫描信道(SCAN),最后锁定于该通活信道。
实验箱锁定于通话信道的标志是:信道扫描仃止并且”BS测量”及”MS测量”面板同时显示各自的接手机拨号呼叫有线电话进入通话后,示波器可观测到通话双方的话音波形,记录浊音波形,测出浊音的基音频率。
五、实验报告内容1.画出移动通信实验系统的网络结构方框图,给出系统功能,并说明它是如何由常用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在保持基本特证不变条件下合理简化而来。
图1-3 移动通信教学实验系统移动通信教学实验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根据上面介绍的各设备原理,按照图1-3的布局顺序放置并连接设备,就构成了移动通信实验系统。
本系统可实现以下呼叫通话功能:(1)无绳手机呼叫有线电话(无线呼叫有线);(2)有线电话呼叫无绳手机(有线呼叫无线);(3)有线电话呼叫有线电话(有线呼叫有线)。
在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主、被呼用户才可能建立话路,进入通话:(1)被呼用户空闲;(2)主、被呼用户之间至少有一条空闲路径。
将系统合理简化得到实际系统全部交换机EX 及MSC 合并成一部交换机;基站BS 及移动台MS 各选用一台;有线电话采用二部。
它与实际系统在包含的各种功能设备(交换机、基站、移动台及有线电话)、系统基本网络结构(各设备的连接关系)及系统功能等特征方面是相同的。
2.总结主呼方从摘机、拨号、通话到挂机的各个阶段听到那些信号音。
3.画出自己话音浊音波形,给出所测基音频率,与同组同学比较。
MS ( Mobile Station ) : 移动台(无绳电话手机)BS ( Base Station ) : 基地台(无绳电话座机)EX ( Exchanger ) : 程控交换机TEL (Telephone ) :有线电话 SDT MSBS EX TEL TEL所测得的基音频率:实验二无线数字信令一、实验目的通过对移动通信教学实验系统的测量,了解一般移动通信系统无线数字信令(空中信令)的基本概念,包括数字信令调制方式、帧结构及传输协议等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