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的加注和附录的格式
注释及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注释及参考文献格式要求附录2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注释及参考文献格式要求一.注释格式为统一格式起见,本院外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注释采用尾注和夹注,不采用脚注。
凡是对论文中某一单词、词组、引文、或某一说法进行补充性说明的,采用尾注(即下文第1条所说的End-notes)的方式,但在论文里英文统一采用Notes一词(见附录1);凡是在论文中使用直接引语或间接引语的,一律采用文中夹注的方式(见下文第2条)。
1.尾注(End-notes)在正文需注释处的右上方按顺序加注数码①②③……,在论文的正文之后写注文,每条注文加对应数码,回行时与上一行注文对齐。
加注数码与数码对齐。
2.夹注(In-text Citations)某些引文和/或所依据的文献无需详细注释者,以夹注的形式随文在括弧内注明。
1)来自专著的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已经出现格式:出版年份:页码例如:Rees said,“As key aspects of learning are not stable,but changeable,this opens the way for the role of the teacher as the pre-eminent mediator in the process”(1986:241).2)来自专著的直接引语,作者姓名在文中没有出现格式:作者姓名出版年份:页码。
例如:“我们所懂得的只是实体存在的片段,可以肯定地说,一切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至多只能是部分地真实,但这不应作为放弃理论研究的借口”(Chomsky 1979:48) 。
“One reason perhaps is that the Chinese audience are more familiar with and receptive to Western culture than the average English readers is to Chinese culture”(Fung 1995:71).3)如果引述的内容为大段原文(超过四行),所引原文左边双倍缩进(即10个字符),右边与上下文对齐。
附录1 论文格式示例(格式参考)

附录1:(封面、封底用120克白色铜版纸打印)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华文中宋小初号加粗居中)(题目)(黑体2号加粗居中)院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月日(华文中宋3号居中)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黑体小2号加粗居中)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宋体小4号)作者签名: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黑体小2号加粗居中)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省级优秀学士论文评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囗,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2、不保密囗。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宋体小4号)作者签名:年月日导师签名:年月日(注:此页内容装订在论文扉页)摘□□要(黑体小2号加粗居中)××××××××××××××××××××××××××××××××××××××××××××××××××××××××××××××××××××××××××××××××××××××××××。
毕业论文的表与附录编排

毕业论文的表与附录编排在撰写毕业论文时,表格和附录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它们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并且能够使论文内容更加完整。
本文将就毕业论文中表格与附录的编排方法进行探讨。
一、表格的编排在毕业论文中,表格的编排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表格的标题:每个表格都应该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标题,标题应该置于表格之上。
标题应该简洁明了,准确概括表格中所呈现的内容。
2. 表格的设计:表格的设计要简洁美观,保证表格内容的清晰易读。
表格应该有明确的行和列,可以使用横线和竖线进行分隔。
每个单元格中的内容应该居中对齐,并且字体大小应适中。
3. 表格的编号:每个表格应该有一个独立的编号,编号应置于表格的左上角。
编号应根据章节进行分级编排,例如第一个表格可以标记为“表1-1”,其中1代表第一章,1代表第一个表格。
4. 表格的引用:在论文正文中,应该引用表格,并且引用的位置应与表格所在的位置一致。
引用时应包括表格的编号,例如:“根据表1-1所示”。
二、附录的编排附录是毕业论文中用于展示重要数据、图表、代码等的部分,它可以使论文更加完整详实。
在编排附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附录的标题:每个附录都应该有一个标题,标题应该明确表达附录的内容,例如“附录A 排查数据”。
2. 附录的编写格式:附录中的内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分节,每个节标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编写。
附录中的内容应该清晰,易读,并且按照统一的格式进行排版。
3. 附录的编号:每个附录应该有一个独立的编号,编号应置于附录标题之前。
编号应根据需要进行分级编排,例如第一个附录可以标记为“附录A”,其中A代表第一个附录。
4. 附录的引用:在论文正文中,应该引用附录,并且引用的位置应与附录所在的位置一致。
引用时应包括附录的编号,例如:“详细数据可见附录A”。
三、其他注意事项在编排表格和附录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1. 表格和附录的顺序:表格和附录的顺序应该根据内容需要进行编排,可以根据章节顺序进行排列,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硕士论文脚注格式

硕士论文脚注格式篇一:硕士论文引用注释规范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申请硕士学位论文格式与引用注释规范(试用)一、论文格式(一)论文构成1. 封面2. 版权声明页(统一格式与行文,另发)3.题目、作者等信息页4. 答辩委员会签名页5. 致谢6. 摘要(英文)(一般不超过800单词,关键词3—5个)7. 摘要(中文)(与英文摘要对应)8. 目录9. 正文(Introduction, body, conclusion)10. 参考文献 (Bibliography )11. 附录(有则提供)12. 读研期间科研活动和成果(二)论文正文字体、字号、引文、图表与行距1. 字体:英语用Times New Roman;汉语用宋体。
2. 字号:标题一律用粗体(Boldface);章的标题居中,与正文空两行,每章要开新页;其余标题靠左顶格,上下各空一行间距。
一级标题(章标题):三号字体;二级标题:小三号字体;三级标题:四号字体;四级标题:小四号字体。
正文字体大小:小四号字体。
3. 标题序号:Chapter One …1.11.1.11.1.1.1…2.12.1.1…4. 引文:少于四行的直接引文置于双引号内;超过四行(包括四行)的引文要与正文隔开,上下各空一行,左边缩进10个字母;如所引原文第一行有缩进,则该行在论文中再缩进三个字母的间距,即引文第一行缩进13个字符;字体小1号使用;行距为1。
5. 图表:图表应有与内容相符的明确标题;图的标记以第二章图一为例则为:Figure 2—1 ,依此类推;表的标记以第二章表一为例则为:Table 2—1,依此类推。
6. 行距:除四行及以上引文行距为1外,全文为1.25倍或18磅。
二、引文注释规范1.注释或引用分为文内注和文末参考文献两种形式。
文内注置于圆括号内,紧跟在引用内容之后;应标出作者姓(名)和页码,若同一作者有多部著作引用,则应在作者姓后分别注出该著作出版年份,如,(Weiss 1998:76)、(Weiss 2002:104),等。
学术论文中附录的格式要求及示例

学术论文中附录的格式要求及示例附录在学术论文中是对主体内容的补充,用于展示一些详细数据、图表、代码等辅助材料,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论文的内容。
附录的格式要求和排版规范是确保学术论文整体质量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介绍学术论文中附录的格式要求,并给出一些示例供参考。
一、附录的标题和编号1. 标题附录的标题应清晰明确,以便读者能够快速了解附录内容。
可以使用“附录”、“附录A”、“附录1”等方式进行标注。
标题文字应与正文保持一致,使用相同的字体和字号。
例如:附录A 数据采集过程中的问题记录2. 编号每个附录都应有独立的编号,以便读者可以迅速定位所需信息。
可以使用字母(A、B、C...)、数字(1、2、3...)或其他合适的符号进行编号。
编号应与标题之间使用空格或者点号隔开,以增强可读性。
例如:附录A: 数据采集过程中的问题记录二、附录的排版要求1. 页面布局附录应当置于论文主体之后,可以单独占用一页或多页。
附录与正文之间应有明显分隔,可以使用分割线或其他合适的方式进行视觉区分。
例如:------------------------------------ 此处可以插入分割线 ----------------------------------------2. 字体与字号附录中的文字应使用与正文一致的字体和字号。
通常情况下,使用宋体、黑体或其他常用字体,并与正文保持一致。
字号根据排版要求选择,通常为小5号字体(10.5pt)至小4号字体(12pt)之间。
例如:数据采集时遇到的问题如下所示:3. 表格和图表在附录中引用的表格和图表应具备完整的编号和标题,并与正文中引用的表格和图表保持一致。
表格和图表的格式应清晰、简洁,各项数据应准确无误地显示出来,以便读者理解和分析。
例如:表A1 数据采集问题记录问题记录 | 日期 | 问题描述-----------|------------|-----------问题1 | 2021/01/01 | 数据丢失问题2 | 2021/01/03 | 采集设备故障4. 代码和算法在附录中引用的代码和算法应具备清晰的结构和完整的语法,便于读者理解和实践。
毕业论文附录参考范例,论文附录

毕业论文附录是论文的组成部分,一般放在全文最后,主要起到补充的作用,根据情况是可以省略的,当然,一篇完整的论文,附录也是比较重要的,有需要就不要省掉。
下面我们以范例的形式展现 毕业论文附录的格式规范和书写特点。
一、毕业论文附录参考范例附录A:英文原文英文出处:网址Writing a Linux device driver can be a complex undertaking, the details of which cannot fully covered in a 45 minute presentation. However, I'm going to pass over some of the higher level details of writing device drivers and refer readers to the excellent reference materials already available.Instead, this document will focus on aspects of writing device drivers for non-standard hardware, exploring the hardware APIs, with examples taken from the work done adding device driver support for the Cirrus Logic EP9312 System On Chip Embedded Platform.If some aspect of writing a device driver is not covered in this document, the next option is to review the code of similar device drivers to see how the issue is handled in that implementation. In most cases the issue at hand has been encountered previously.Another option, and one used by most device driver developers, is to review the archives of,or post an inquiry to one of the linux-kernel mailing lists or a lis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device driver being developed.……附录B:中文译文写一本Linux设备驱动可以是一件复杂的事情,详细的情况也不能在45分钟的陈述中完全包括。
毕业设计附录格式

毕业设计附录格式一、引言附录是毕业设计论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于附加一些重要的补充材料,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评价论文内容。
本文将详细探讨毕业设计附录的格式要求及编写注意事项,以帮助毕业生提升毕业设计附录的质量。
二、毕业设计附录的格式要求1.标题:附录应在目录中列出,并按附录A、附录B的顺序编号。
每个附录应有一个简洁明确的标题。
2.页码:每个附录单独编页码,页码应位于页面底部居中位置。
3.文字样式:附录的文字样式应与正文保持一致,通常使用宋体或仿宋字体。
4.字号:附录的字号一般为小五号(9号字),但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调整。
5.表格与图表:附录中的表格与图表要进行编码,如“附录A表1”、“附录B图2”。
同时,需要确保附录中的表格与图表编号与正文中的一致并连续。
三、毕业设计附录的编写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内容:附录中的内容应是对正文的补充和延伸,如原始数据、计算过程、系统设计图、用户调查问卷等。
需要注意的是,附录中的内容应具有代表性,避免对读者造成困扰。
2.清晰明了的表达:附录中的文字要简洁明了,逻辑清晰,以便读者理解。
可以使用标题、段落、标点符号等准确表达思想。
3.合适的排版:附录中的内容排版要整齐、对齐,表格和图表要规范。
可以使用Word等排版工具来处理内容的格式。
3.1 附录内容的摘要附录中的内容要有一个简单明了的摘要,介绍附录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摘要要简洁明了,能够让读者迅速了解附录的内容。
3.2 附录内容的详细说明对于附录中的表格、图表等内容,需要提供详细的说明,包括表格的列名和行名、图表的解释和说明等。
这样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附录中的内容。
3.3 附录内容的逻辑关系如果附录中的内容有明确的逻辑关系,可以使用有序列表的形式来展示。
有序列表可以清晰划分附录的各个部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附录的结构。
3.3.1 第一部分附录的第一部分内容的详细说明。
3.3.2 第二部分附录的第二部分内容的详细说明。
附录1 论文格式示例(格式参考)

附录1:(封面、封底用120克白色铜版纸打印)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华文中宋小初号加粗居中)(题目)(黑体2号加粗居中)院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月日(华文中宋3号居中)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黑体小2号加粗居中)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宋体小4号)作者签名: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黑体小2号加粗居中)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障、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学位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省级优秀学士论文评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囗,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2、不保密囗。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宋体小4号)作者签名:年月日导师签名:年月日(注:此页内容装订在论文扉页)摘□□要(黑体小2号加粗居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文中的对他人文章,思想等的引用,需要用“尾注”的形式表示.正文中“上标”形式标出,在正文后的“Notes”中,详细标出引文的出处。
正文中的数字必须和“Notes”中的数字相对。
例:正文:.... Also, if the proliferation of electronic database on different formats is any guide, electronic texts might be published in different formats and for various systems-Because it would require a larger range of skills, reading would require more training. And because on-line publishing would of necessity be more centralized, Paul Start suggested that it could act idly undermine individual freedom to write and to read.[10 spaces][double space]←→On-line publishing also has some sinister possibilities. In the hands of a totalitanan government, it could be used to monitor what citizens were reading. When it suited theregime, the texts of past newspapers, journals, and books could be permanentlyaltered.12()[double space] these scenarios seem far-fetched, but it is sobering to remember that books might be destroyed more efficiently by pulling the plug on electronic texts than by throwing large numbers of copies on bonfires.注释的写法: 一定注意各个标点符号。
I 著作/书i. 一个作者第一次提到:Author Name Surname, Title of Book(Place of publication: Name of Publisher, Year of publication), page number.例:1. Joseph Migga Kizza,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and Cyberethics. (Jefferson, N.C.: McFarland, 2002), 35.再次提到:Author Surname, Title of Book, page number.再次提到该书时,如果书名长于四个词,就可以缩短该书名。
例:2. Kizzh,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39.ii. 两个或三个作者在该书有两个作者的情况下,用“an d” 连接,作者用全名。
-在该书有三个作者的情况下,前两个作者用全名,用逗号分开。
第三个作者的名字前加“and”第一次提到:Author Name Surname and Author Name Surname, Title of Book (Place of publication: Name of publisher,Year of publication), page number.例:1.Ken Coates and Carin HoIroyd, Japan and the Intemet Revolution(New York: PalgraveMacmillan, 2003), 15.再次提到:Author Surname and Author Surname, Title of Book (shortened if more than 4 words), page number.e.g.:2. Coates and HoIroyd, Japan and the Internet Revolution, 15.II.期刊上的文章i第一次提到Author Name Surname and Author Name Surname, “Title of Article,” Title of Journal volume number, no. issue number (Year of publication): page number.例:1. Mihir Parikh and Sameer Verma, “Utilizing Internet Technologies to Support Learning: An Empirical Analysi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2, no. 1 (2002): 31ii再次提到:Author Surname, “Title of Article (shortened),” page number.例:2. Parikh and Verma,”Utilizing Internet Technologies,” 43.III.数据库、网络上的文章i.第一次提到1. Jeff Bennett, “Environmental Value and Water Policy,” Australian Geographical Studies 41, no.3 (2003): 239, http:// www. /.ii. 再次提到:2. Benneu, “Environmental Values,” 247.例:下面例子是来自网络上的文章,原文为PDF格式。
1.Tim sprod, “Philosophy,Young People and Well-being,” Youth Studies Australia 18, no.2 (1999): 13, http: // .au/ysa/article/ysa-pfs/ysa pp12-16.pdf.注释页Notes[double space][5 spaces]1. Leonard Stazkin, In Cold Type: Overcoming the Book Crisis (Boston: HoughtonMifflin, 1982).2. Paul Starr, “ The Electronic Reader,” in Reading in the 19805, ed. Stephen Braubard (New York: Bowker, 1983), 149.3. Gregory Crane, “…Hypermedia‟ and Scholarly Publishing,” in Scholarly Publishing , Apr. 1990, 131.4. Shatzkin, 79.(本项与第一项为同一出处)5. Stazr, 149.(本项与第二项为同一出处)6. Elizabeth I.Eisenstein,The Printing Pre5s asan Agent of Chan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9), 107.7. Eisenstein, 72.8. Welter W. Powell, Books: The Culture and Qmmerce of Book Publishing (New York:Basic Books,1982),97.9. Eisenstein, 125.10. Nicholas E. Davices, “The Health-Scdenees Information Struggle: The Private Information Industry versus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07(15 July 1982), 201.11. Davices, 202.12. Starr, 125. (本项与第二项为同一出处)13. Poweli, 97.14. Irving Louis Horowitz and Mary E.Curtis, “The Impac t of Technology on Scholarly Publishing,” SchoJarly Publishing, Apr. 1982, 10.Bibliography “文献参考”英文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如下:按照作者姓名的英语字母的排列顺序排列。
一律不加序号。
注:参考文献的写法和注释的写法不一样。
不加序号。
I 著作/书Author Surname, Author Name. Title of Book. Place of publication: Name of Publisher, Year of publicadon.例:Kizza, Joseph Migga.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and Cyberethics.Jefferson: N.C.: McFarland, 2002.再版的书:(第一版的书不用写出版本)Author Surname, Author Name. Title of Book. Number ed. Place of publication: Name of Publisher,Year of publication.例:Fenna, AIm. Australian Public Policy. 2nd ed. Trenchs Forest, N.S.W.: Pearson Education Australia, 2004.两个或三个作者Author Surname, Author Name and Author Name Surname. Title of Book. Publication: Name of Publisher,Year of publication.例:Coates, Ken and Carin Holmyd. Japan and the Intemet Revolution. New York: Palgrave, 2003. 第一个作者的姓,名和第二个作者的名姓II.期刊上的文章Author Surname, Name and Author Name Surname. “Title of Article.”Title of Journal volume number, no.issue number (Year of publication): page range of article.例:Parikh, Mihir and Sameer Verma. “Utilizing Internet Technologies to Support Learning: An Empineal Analysis.”Intentatiom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2, no.1 (2002): 27-46.III.数据库,网络上的文章数据库上的文章:Bemett, Jeft. “Environmental Values and Water Policy.” Australian Geographical Studies 41, no.3 (2003): 237-250. http: // /.网络上的文章:(原文为PDF格式)Sprod, Tim. “Philosophy,Young People and Well-being,” Youth Studies Australia 18, no.2 (1999): 12-16. http: // .au/ysa/article/ysa-pfs/ysa pp12-16.pdf.中文参考文献根据《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的要求书写参考文献,并按顺序编码制,作者只写到第三位,余者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