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模拟
00312政治学概论模拟一

政治学概论(代码:00312)模拟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大国和大国集团在国际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理由是()。
A.某一国家集团的意志B.超级大国的经济实力C.世界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D.联合国的决议【解析】C 大国和大国集团在国际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理由是世界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
2.联合国属于哪类国际组织()。
A.专门性国际组织B.区域性国际组织C.一般政治性国际组织D.军事性国际组织【解析】C 国际组织的分类:(1)按照其基本性质、活动目标和范围划分:一般政治性国际组织和专门性国际组织。
一般政治性国际组织如:一战以后的国际联盟,二战以后的联合国。
专门性国际组织如:世界气象组织。
世界海事组织等。
(2)按照成员构成和处理事物的地域范围划分:全球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
(3)按照活动的内容和领域划分:不同领域的国际组织,政治性国际组织、经济性国际组织、军事性国际组织和文化科技卫生体育性国际组织。
3.东西矛盾的本质是()。
A.经济问题B.文化问题C.战争问题D.制度问题【解析】C4.制约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根本因素()。
A.政治文化因素B.相互作用方式C.力量对比关系D.政治心理因素【解析】C 制约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根本因素力量对比关系。
5.政治发展性质改变的具体标志是()。
(两个方向,动力,两个途径:改革与革命)A.最高统治者的改变B.政治制度的改变C.执政党的更换D.立法机关构成的改变【解析】B 从纵向来看,政治发展的性质是依据社会发展的性质而转移的,隶属于总的社会政治发展,从横向来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由各种社会要素和各种关系相互联结、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在特定的社会发展形态中,政治发展既是整体社会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又对其他方面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无产阶级发展史(社会主义)

要结合国情搞好改革,坚持走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要警惕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独立。
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苏维埃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毛泽东:“十月革命一
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4)苏联:
斯大林:领导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反法西斯战争)。
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1966年,文化大革命是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被反革命集团(江青、林彪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遭受到破坏,人民生活基本上没有提高。
(2)巩固政权措施:
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权;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1918年3月迁都到莫斯科;1918-1920年,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经过三年的国内战争,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3)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赫鲁晓夫:二战后美苏争霸时期苏联领导人,与美国总统肯尼迪较量。1962年导致出现“古巴导弹危机”
戈尔巴乔夫:美苏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时期苏联领导人,使美苏关系渐趋缓和。1991年底苏联解体。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1949、10、1开国大典(国庆节)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挫折: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内乱:文化大革命有中国特色: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模拟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模拟题一.单项选择题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C)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2.金融资本是(A)A.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相互渗透,融合生长而形成的新型的资本形态。
B.银行垄断资本。
C.工业垄断资本。
D.一般的资本。
3.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是(C)。
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B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实质4.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A)。
A同一劳动过程中的两个不同万面 B不同劳动过程中的两个不同万面C同一劳动过程中先后出现的两次劳动 D不同劳动过程中相同的劳动形式5.物质的本质特性是(A)A.客观实在性B.实物性C.结构性D.可分性6.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D)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B.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7.“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C )。
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8.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A )A.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B.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C.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 D.国家政权问题9.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C)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0.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C)。
A国际卡特尔 B混合联合企业C跨国公司 D国际康采恩11.在帝国主义条件下,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D)A.垄断消灭竞争。
B.垄断产生竞争,竞争产生着垄断。
C.竞争减弱。
D.垄断不能消灭竞争,竞争更加剧烈,更加深刻,更带有破坏性。
12.跨国公司是(D)A.一种国际性的垄断组织 B.国际卡特尔。
C.在流通领域结成的国际垄断同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9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的建立提能训练(含最新模拟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9讲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的建立提能训练(含最新模拟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某西方学者评论说:“他们虽然有社会变革的方案,但并不期望和打算通过无产者的起义来实现社会变革。
……实际上,他们几乎没考虑过自己精心制作的蓝图如何才能付诸实践。
”该学者评论的是() A.科学社会主义B.三民主义C.平均主义D.空想社会主义解析:由题干中的“并不期望和打算通过无产者的起义来实现社会变革”可以排除A、B,因为二者是主张暴力革命的。
C与材料内容不符。
答案:D2.有人说:“马克思启蒙了数以千计争取自由正义的人民,他是现代政治思想之父。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马克思()A.改造空想社会主义B.发表《共产党宣言》C.赞扬巴黎公社革命D.指导十月革命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依据材料可知,应从思想的角度来考虑,排除C、D。
比较A、B,B影响更大。
答案:B3.2014·黄冈模拟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在其最新著作《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有史以来最彻底的,而且资本主义越发达,马克思主义就越实用,一点也没有过时的感觉。
这说明马克思主义()A.具有预见性B.是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的C.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规律D.只适用于发达资本主义阶段解析:由马克思主义诞生于工业革命时期可知B、D错误;A本身没有错误,但与题干不符。
马克思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的彻底性和不过时性说明了C正确。
答案:C4.2014·河北联考下面卡片内容节选自恩格斯的《巴黎公社二十一周年给法国工人的贺信》。
错误!卡片内容反映了巴黎公社()A.具有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B.承担着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的任务C.没有科学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D.英勇无畏精神与斗争策略值得借鉴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巴黎公社反对的是法国三色旗代表的资产阶级和德国三色旗代表的普鲁士入侵者,因此B内容反映了其革命的任务具有双重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8.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其中维新派的局限性体现在
A。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B。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C。害怕人民群众 D。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9.辛亥革命前革命与改良的辩论的重大意义有
C。开始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的转移
D。它开辟了在革命低潮形势下重新聚集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17.抗日战争时期阶级斗争与民族斗争的关系是
A。民族斗争高于阶级斗争 B。阶级斗争高于民族斗争
A。是指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
B。配合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军
C。使国民党处于全民包围之中
D。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
B。中国迫切需要一个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C。中国革命形势处于低潮
D。中国革命形势处于不断高潮
16.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的深远历史意义有
A。它把革命的退却和革命的进攻有机地结合起来
B。成功地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战略转变
D。既有资本主义因素,又有社会主义因素,而后者占主导地位
2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面临的任务是
A。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彻底解决中国人民同三大敌人的矛盾
B。动员人民努力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破败的国民经济
A。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
B。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
C。两者互相联系,互相促进
D。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模拟试题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二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班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伸张性B.可知性C.不可逆性D.客观实在性2.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A.内在联系B.外部联系C.主观联系D.表面联系3.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___的观点以及永恒发展的观点。
()A.质量互交B.普遍联系C.对立统一D.辩证否定4.在客观规律面前,表现人的主砚能动性的是()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B.人可以改变规律C.人可以创造规律D.人可以消灭规律5.人们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A.参加社会实践B.依靠广大群众C.认识客观规律D.制定周密计划6.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A.杜会革命B.社会的基本矛盾C.阶段斗争D.社会的主要矛盾7.假象同真相一样,也是客观的。
这是一种()A.神秘主义观点B.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唯物主义辩证法观点8.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A.它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B.它是不是得到多数人的承认C.它是不是在新时代产生的D.它是不是具有新的特点9.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是()A.人口数量的增多B.英雄人物的组织C.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D.先进思想的传播10.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是通过()A.对生产的影响才能实现B.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才能实现C,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才能实现D.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才能实现11.生产力系统中独立的实体性因素是()A.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B,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C.教育、文化、卫生D.经济管理、分工协作、预测决策12.马克思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这说明()A.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革命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大作用C.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D.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13.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19世纪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B.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C.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D.空想平均主义的学说14.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A.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B.保持党的群众性C.保持党的先进性D.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15.只要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没有发生变化,单位商品()A.会发生相应的变化B.会增加C.不会发生变化D.会减少16.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A.工人阶级民主B.少数人的民主C.人民当家作主D.工农阶级民主17.国家政权属于()A.社会物质生活条件B.社会的上层建筑C.剥削阶级意志的表现D.社会的经济基础18.与商品的赊购赊销相联系的货币职能是()A.贮藏手段B.支付手段C.价值尺度D.流通手段19.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是()A.抽象劳动时间B.具体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0.股份公司是以_____为前提的。
2010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2010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模拟试题及答案(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冲刺试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二)第Ⅰ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包含在资本家工厂里半成品中的资本价值处于资本循环的( ) 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2.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是( )A.社会总商品资本B.社会总生产资本C.社会总货币资本D.社会总流通资本3.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价格的构成是( )A.成本价格加利润B.成本价格加超额利润C.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D.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4.生产价格形成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的基本规律是( )A.价值规律B.生产价格规律C.资本主义占有规律D.平均利润规律5.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导致( )A.平均利润的产生B.企业利润和利息的分离C.利息的出现D.高利贷的产生6.股票价格( )A.和股票面额完全一致B.是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C.和股息成反比,和存款利率成正比D.和股息成正比,和存款利率成反比7.-块土地每年可得级差地租500元,绝对地租200元,其他租金100元,银行利息率是5%,这块土地的理论价格是( ) A.1.6万元B.1.4万元C.1万元D.800元8.因距离市场较近而交纳的地租属于( )A.级差地租IB.级差地租ⅡC.绝对地租D.垄断地租9.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垄断组织是( )A.卡特尔B.康采恩C.托拉斯D.混合联合公司10.垄断阶段较之自由竞争阶段竞争范围的扩大主要体现在出现了( )A.部门内部的竞争B.部门之间的竞争C.国内竞争D.国际竞争11.垄断资本家制定垄断价格的根本目的在于( )A.创造更多的商品价值B.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C.获得高额垄断利润D.实现其政治上的统治12.资本主义经济中的计划管理( )A.消除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无政府状态B.带有指令性质C.是指导性和预测性的D.能自觉保持社会再生产比例关系13.资本主义经济中一定程度的计划管理和调节主要是依靠( ) A.财政手段B.法律手段C.经济手段D.行政手段14.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的后盾和基础是( )A.经济实力B.政治实力C.军事实力D.外交实力15.以下不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部分质变的是( )A.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B.从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资本社会化形式的发展D.资本主义企业内部管理的加强16.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论的是( )A.马克思和恩格斯B.列宁C.斯大林D.毛泽东17.社会主义革命以后,首先要经过( )A.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共产主义第一阶段D.战时共产主义阶段18.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任务是( )A.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夺取政权B.无产阶级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D.完成剥夺剥夺者的任务19.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A.无产阶级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B.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C.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D.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20.马克思主义政党是( )A.马克思主义者的群众组织B.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C.全体无产阶级组成的政党D.在工人运动中自发产生的2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是( )A.工人阶级B.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C.马克思主义政党D.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22.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 )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B.社会生产关系的高度发展C.人的思想觉悟的极大提高D.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优化23.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根本保证是( ) A.社会制度的和谐完善B.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C.人的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D.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24.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 )A.生产资料的单一社会公有制B.多种形式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并存C.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形式并存D.生产资料的个人和公共所有并存25.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因素是( )A.实现社会单一的公有制B.按需分配C.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D.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26.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 ) A.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B.实行按劳分配原则C.实行按需分配原则D.实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体制27.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归根结底是( )A.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B.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C.被统治阶级的意愿决定的D.统治阶级的倒行逆施决定的28.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的融合形成( ) A.万能垄断者B.金融资本C.国家垄断资本D.金融寡头29.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 A.工业资本B.银行资本C.金融资本D.商业资本30.无产阶级最终实现自身获得解放只有( )A.打碎旧的国家机器B.建立社会公有制C.提高劳动生产率D.解放全人类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毛中特复习模拟题

第一章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毛泽东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是在C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D中共七大2. 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D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D中共七大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AA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B把马克思主义同外国经验相结合C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D坚持调查研究和走群众路线4.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D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D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5.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提出反对教条主义任务的领导人是A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张闻天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AA 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7.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BA 以人为本B 发展C 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8.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AA 以人为本B 发展C 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9.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CA 以人为本B 发展C 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10.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DA 以人为本B 发展C 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BCDA 毛泽东思想B 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2、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那两大理论成果ABA毛泽东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邓小平理论 D科学发展观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是ABDA 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B 包含了中华民族的特殊规律C 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D 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4.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的内容有ABCDA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5.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是ABCA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B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C 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D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三、判断对错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易错题)1889年7月14日,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巴黎召开,会场悬挂着马克思的画像,巨幅标语上写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在政治上与经济上剥夺资产阶级,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化”。
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标志着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C.社会主义运动从理想变为现实D.体现出马克思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影响2.亚当·斯密在其撰写的《道德情操论》(1759年)中主张:“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
”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进行实践的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巴黎公社C.十月革命胜利后的俄国D.罗斯福新政的实施3.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下列章节:“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发表”、“巴黎公社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等。
此著作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A.近代工业文明的兴起B.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C.资本主义制度的痼疾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4.(2012·泉州模拟)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十月革命的亲历者,他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写道: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的“愿望”应该是( )A.实现共产主义B.推翻沙皇专制C.建立苏维埃共和国D.获得“面包”与“和平”5.(2012·厦门模拟)1917年列宁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为布尔什维克党制定策略。
这个文件在刚提出时,并没有被全党立即接受,但很快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在下列《四月提纲》的内容中,最能体现当时俄国广大人民群众愿望的是 ( )A.“退出帝国主义战争”B.“不要议会制共和国”C.“一切官员由选举产生”D.“废除警察、军队”6.列宁作为十月革命的象征,在公众面前已建立起持久的地位。
列宁之所以“在公众面前已建立起持久的地位”,主要是因为他领导的十月革命( )A.以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为政治目的B.率先将社会主义理论付诸实践C.开创了俄国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D.验证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7.“必须想到,那个‘鲍罗廷(苏联人,1923年,苏联政府派遣他任中国国民党的首席政治顾问)’……他对中国的情况不够了解——也不可能有足够了解——不能要求他任何时候都会作出正确的判断。
而中国共产党尽管发展迅速,(但)它终究只有六年历史,很不成熟。
”这段论述可用于解释( )A.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B.国民大革命兴起的必要性C.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D.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根源8.(探究题)《礼记·中庸》中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这段话不适合用来形容( )A.新文化运动中蔡元培的办学思想B.苏俄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C.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讲话D.中共一大制定的最高纲领9.(2012·福州模拟)1927~1936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日益成熟的十年。
这种“成熟”表现在( )①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②妥善处理了党内矛盾和分歧③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④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10.(2012·宁德模拟)歌曲是时代的产物,与“嗨来梅翠花,嗨呀海棠花,送给那英勇的八路军”反映共同时代主题的歌词是( )A.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B.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C.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D.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11.(易错题)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中关于某次会战的解说词:“这些人用他们的生命粉碎了日军三月亡华的狂言……用他们的鲜血改写了中国军人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他们扭转了日本由北向南进的侵华策略。
”这次会战( )①表明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抗日决心②体现了中国军人视死如归的精神③打乱了日本侵略者的战略部署④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2.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经历了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到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转变。
这一转变反映出的显著变化有( )①中国革命的性质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③中共的政治斗争策略④中共的中心任务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3.某同学从旧书市场买到一本民国时期的书,下图是其封面。
据此判断该书发行时间应是( )A.辛亥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北伐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14.(2012·石家庄模拟)右图是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先生1949年创作的漫画《春天到,河冰解》。
漫画中,河冰解冻,残存的冰块上有蒋介石和代总统李宗仁、张群、孙科、白崇禧等愁眉苦脸的国民党军政要人。
漫画反映出( )A.中国民主政治力量赢来了合作的春天B.抗战中国民党政府内部分崩离析的局面C.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处于最后胜利阶段D.重庆谈判中,国民政府内部出现分裂15.(2012·莆田模拟)著名史学家张传玺说:“没有任何一个史学家,没有任何一本历史书没有理论、思想,其中包括那些倡导‘学术自由’的人。
”这段话的主要观点是( )A.历史研究应该有充足的实证材料B.历史研究离不开一定理论的指导C.强调理论,轻视史料D.理论建构无益于历史研究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共40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巴黎公社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
在政权建设方面,废除旧军队、旧警察,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和议会,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并建立了工人阶级自己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在社会经济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材料二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废除旧的等级制度,宣布国内各民族人民的权利平等,废除教会的一切特权。
苏维埃政权接管银行、铁路,对企业开始实行工人监督,后来将大企业收归国有;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请回答:(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巴黎公社与苏维埃政府革命措施的相同点。
(6分)(2)与巴黎公社相比,苏维埃政府的革命措施有哪些进步性?(6分)(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公社革命与苏维埃政府之间的关系。
(8分)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凌欺压……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
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数不胜数。
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
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庆祝抗战最后胜利》材料二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
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
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
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三恩格斯1893年10月10日给俄国友人尼·丹尼尔逊复信中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典型例证。
(4分)(2)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
(8分)(3)通过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说明材料三观点的合理性。
(8分)答案解析1.【解析】选D。
题干材料表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对国际无产阶级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
A项结论应是指《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C两项结论应是指十月革命,故A、B、C三项结论均与题干材料不符。
2.【解析】选B。
“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与共产主义思想有一致性。
而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尝试,故B项正确。
3.【解析】选B。
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归纳题干涉及的所有事件的共同点或反映的历史发展进程。
本题所列举的内容反映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的发展过程。
A、C、D三项结论均与题意不符。
4.【解析】选D。
一战期间,沙皇俄国的落后与腐朽充分暴露出来,人民痛苦不堪,俄国人民的要求集中在“和平、土地和面包”上,即获得“面包”与“和平”是当时俄国人民的迫切愿望。
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党立即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满足了人民的迫切愿望。
故选D项5.【解析】选A。
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并继续参加一战,故面包和和平是当时俄国广大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愿望。
B、C、D三项结论与题意不符。
6.【解析】选C。
题目实际上考查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它开创了俄国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
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7.【解析】选A。
题干材料从内外因的角度解释了“国共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外因是共产国际代表不了解中国国情,内因是中共还不成熟,缺乏斗争经验。
由题干中中共成立“只有六年历史”可以推断本段材料应写于1927年,可以排除B、D。
C项与题干信息不符。
【误区警示】大革命是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而不是由国民党单独领导的。
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基础。
北伐战争胜利了,而国民革命运动却失败了。
8.【解析】选D。
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兼容并包”的思想,材料中ABC三项均包含了这种思想,D想没有体现出“兼容并包”的思想。
9.【解析】选A。
注意时间限制是1927~1936年。
③是在1922年的中共二大上,④是在1937年,所以排除③④。
从井冈山根据地开始,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经过1927年八七会议和1935年遵义会议妥善处理了党内矛盾和分歧,故①②正确,选A项。
10.【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依据材料中“那英勇的八路军”即可以判断是抗日战争时期,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反映时期相符。
11.【解析】选A。
由材料中“粉碎了日军三月亡华的狂言”可知,该会战是淞沪会战,故①②正确,“扭转了日本由北向南进的侵华策略”说明③正确。
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是1938年广州、武汉失守后,排除④。
12.【解析】选B。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性质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①错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中日民族矛盾,中共的中心任务由反对国民政府转向抗日,中共的政治斗争策略也随之发生变化,故②③④符合题意。
13.【解析】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