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的破坏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新版)

合集下载

何谓爆炸其破坏作用如何.doc

何谓爆炸其破坏作用如何.doc

何谓爆炸其破坏作用如何爆炸是物质的一种急剧的物理、化学变化。

在变化过程中伴有物质所含能量的快速释放,变为对物质本身、变化产物或周围介质的压缩能或运动能。

爆炸时物系压力急剧增高。

爆炸按性质分类,可分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按爆炸传播速度分类,可分为爆燃、爆炸和爆轰;按反应相分类,可分为气相爆炸、液相爆炸和固相爆炸。

爆炸常伴随发热、发光、压力上升、真空和电离等现象,具有很大的破坏作用。

它与爆炸物的数量和性质、爆炸时的条件,以及爆炸位置等因素有关。

在建筑物内发生爆炸,造成建筑物损坏的程度由于各种条件影响而有所不同。

破坏严重的是墙倒屋塌;轻一些的是屋顶位移,墙壁裂缝,门窗破坏。

同时,爆炸后多数还伴随着发生火灾。

爆炸对建筑物的破坏是各种破坏力的综合作用结果。

爆炸的破坏作用主要来自下列几个方面:爆炸压力。

爆炸压力是爆炸产生的机械效应,是爆炸事故造成杀伤、破坏的主要因素。

冲击波。

在爆炸瞬间,当能量突然释放到周围空气中时,就会产生冲击波。

冲击波最初从释放点呈辐射状并以超音速扩散,但随着强度的降低,其传播速度也逐渐下降。

当冲击波作用到人或物体上时,会产生巨大的杀伤力和破坏力,超压值愈大。

其杀伤力和破坏力愈大。

高温。

爆炸温度约在2000~3000℃左右。

通常爆炸气体扩散只发生在极其短促的瞬间,对一般可燃物质来说,不足以造成起火燃烧,而且有时冲击波还能起到灭火作用口但建筑物内遗留的大量热量,会把从破坏设备内部不断流出的可燃气体或易燃、可燃蒸气点燃.使厂‘房内的可燃物全部起火,加重爆炸的破坏作用。

爆炸碎片的冲击口建筑构件和机械设备等破坏以后,变成碎片飞出。

会在相当大的范围内造成危险,碎片飞散的距离通常在100~500m 之间,碎片愈薄,飞散速度愈大,危害也愈严重。

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及反应历程

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及反应历程

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及反应历程爆炸是一种剧烈的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和产生爆炸性气体或废物。

影响爆炸的因素包括物质的化学性质、外界环境、反应条件以及存在的助燃物等。

在理解爆炸的影响因素和反应历程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物质的化学性质对爆炸的影响至关重要。

某些化学物质具有高度爆炸性,如硝酸铵等,它们在适当的条件下能够快速分解并释放大量能量。

而一些物质可能需要特定的反应条件或助燃物才能发生爆炸。

因此,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对于预测和控制爆炸过程至关重要。

其次,温度、压力和氧气浓度等反应条件也是爆炸的重要影响因素。

高温和高压可以加速反应速度,产生更强烈的爆炸。

同时,含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反应的速度也会增加。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爆炸的规模和强度。

另外,外界环境也会对爆炸的影响产生重要作用。

例如,空气湿度、风速和气候条件等因素会改变爆炸物质与周围空气的相互作用方式,进而影响爆炸反应的速率和能量释放。

最后,存在的助燃物也是影响爆炸的重要因素。

助燃物是能够提供额外的氧气或可燃物质的物质,使反应更强烈或更持久。

助燃物可能是细粉末、液体或气体,它们能够改变爆炸物质的燃烧特性,从而增加爆炸的威力。

当以上因素综合作用时,反应历程会经历一系列连锁反应。

首先,在适当的外界环境和反应条件下,爆炸物质开始发生分解或燃烧反应,产生大量热能和气体。

这些产物进一步加热周围环境,形成燃烧区域。

随着足够的气体和热能的释放,爆炸波扩散并迅速蔓延,给周围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温度变化,形成冲击波。

爆炸的规模和强度取决于爆炸物质的性质、反应条件、外界环境和助燃物的存在。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了解和控制这些影响因素,以避免或最小化爆炸的危害。

因此,在处理和存储具有爆炸性的物质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和防护措施,以保护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爆炸作为一种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仅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还对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瓦斯爆炸衰减规律和破坏效应(最新版)

瓦斯爆炸衰减规律和破坏效应(最新版)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瓦斯爆炸衰减规律和破坏效应(最新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瓦斯爆炸衰减规律和破坏效应(最新版)1引言我国煤矿瓦斯大,瓦斯涌出强度高,危险性较大。

大中型煤矿中,高瓦斯矿井占20.34%;小型煤矿中,高瓦斯矿井占15%左右。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开采强度的增大,瓦斯涌出量就会进一步增大;那么,瓦斯灾害的治理越来越成为煤矿灾害防治的重点。

因此,在煤矿安全事故中,瓦斯爆炸事故一直是煤矿最严重的灾害之一。

2004年10月20日22:10,郑煤集团大平煤矿突然发生岩巷特大瓦斯事故,148人遇难;2004年11月28日上午07:10左右,陕西省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发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166人遇难;2005年2月1415:03,辽宁省阜新市孙家湾煤矿发生一起特大瓦斯事故,死亡人数214人。

从以上几起近期发生的影响较大的瓦斯爆炸事故来看,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的原因在于管理漏洞,对发生瓦斯爆炸后通风系统破坏程度不能及时了解,决策不够及时;反过来,当决策人员对破坏程度的不同有了了解就有助于救灾决策,确定要保护的关键的通风构筑物,调节通风系统,使爆炸后产生的有害烟流及时排出,保持通风系统的稳定、保护井下人员的安全,从而将重大事故灾害造成的破坏减少到最低程度。

无论对于决策人员还是对于研究人员而言,发生瓦斯爆炸过程中以及瓦斯爆炸后表征爆炸的压力场、温度场和浓度变化规律和衰减规律的参数的获得都较难。

新版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教材电子版:第一篇 消防基础知识 第三章 爆炸

新版消防安全技术实务教材电子版:第一篇 消防基础知识 第三章 爆炸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知识点整理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三章爆炸第一节爆炸的定义及分类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通常伴有发光和声响。

火灾过程有时会发生爆炸,从而对火势的发展及人员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爆炸发生后往往又易引发大面积火灾。

一、爆炸的定义爆炸指在周围介质中瞬间形成高压的化学反应或状态变化,通常伴有强烈放热、发光和声响。

爆炸是由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引起的。

在发生爆炸时,势能(化学能或机械能)突然转变为功能,有高压气体生成或释放出高压气体,这些高压气体随之做机械功,如移动、改变或抛射周围的物体。

一旦发生爆炸,将会对邻近的物体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这是由于构成爆炸体系的高压气体作用到周围物体上,使物体受力不平衡,从而遭到破坏。

二、爆炸的分类爆炸有着不同的分类,按物质产生爆炸的原因和性质不同,通常将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三种。

其中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最为常见。

(一)物理爆炸物质因状态变化导致压力发生突变而形成的爆炸叫物理爆炸。

物理爆炸的特点是爆炸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均不改变。

例如,蒸汽锅炉因水快速汽化,容器压力急剧增加,压力超过设备所能承受的强度而发生的爆炸;压缩气体或液化气钢瓶、油桶受热爆炸等。

物理爆炸本身虽没有进行燃烧反应,但它产生的冲击力可直接或间接地造成火灾。

(二)化学爆炸化学爆炸是指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

化学爆炸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性质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这种爆炸速度快,爆炸时产生大量热能和很大的气体压力,并发出巨大的声响。

化学爆炸能直接造成火灾,具有很大的火灾危险性。

各种炸药的爆炸和气体、液体蒸气及粉尘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的爆炸都属于化学爆炸,特别是后一种爆炸,几乎存在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危害性很大,应特别注意。

1、炸药爆炸炸药是为了完成可控制爆炸而特别设计制造的物质,其分子中含有不稳定的基团,绝大多数炸药本身含有氧,不需要外界提供氧就能爆炸,但炸药爆炸需要外界寻找火源引起。

爆炸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爆炸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爆炸的机理及影响因素概述爆炸是一种剧烈的物质变化过程,常常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和破坏性影响。

了解爆炸的机理和影响因素对于安全防范和事故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爆炸的机理以及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

爆炸的机理爆炸的机理涉及三个基本要素:燃料、氧气和点火源。

当燃料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相遇并遇到足够强的点火源时,化学反应迅速进行,产生大量的热能和气体。

这些快速释放的高温高压气体迅速膨胀,造成爆炸的效应。

燃料燃料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常见的燃料包括炸药、石油和天然气等。

不同的燃烧物质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和能量密度,从而对爆炸的威力产生影响。

氧气氧气是支持燃烧的关键因素。

在空气中,氧气占大约21%。

当氧气与燃料接触并达到一定浓度时,燃烧反应开始并产生大量的热能。

点火源点火源是引发燃烧反应的源头。

常见的点火源包括明火、高温表面、电火花等。

一旦点火源接触到燃烧物质,它会引发燃烧反应,并迅速扩大。

影响爆炸的因素爆炸的威力和影响范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爆炸物质的性质爆炸物质的性质对爆炸的威力产生重要影响。

不同的燃烧物质具有不同的能量密度和爆速。

例如,高爆炸力炸药通常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爆速,从而产生更强大的爆炸效应。

爆炸物质的浓度爆炸物质的浓度也是影响爆炸威力的重要因素。

当燃烧物质的浓度达到可燃范围内时,它将更容易被点火并发生爆炸。

爆炸环境的条件爆炸环境的条件包括温度、压力和湿度等因素。

高温、高压和干燥的环境更容易引起剧烈的爆炸反应。

此外,氧气浓度也会对爆炸威力产生影响,较高的氧气浓度将导致更剧烈的爆炸。

爆炸物质的包装和容器爆炸物质的包装和容器也会对爆炸的威力产生影响。

在封闭的容器中,爆炸威力可能会增加,因为容器限制了气体的扩散和气体发生物理冲击的范围。

防护措施防护措施的存在和执行可以减小爆炸的影响。

例如,在工业环境中,采取防尘、防火措施可以降低发生爆炸的风险并减少破坏范围。

结论爆炸的机理和影响因素是复杂且多样的。

爆炸的破坏形式及破坏力

爆炸的破坏形式及破坏力

(4-3A) 3A)
为比容: 其中 V为比容:V = 1/ ρ
如果介质为理想气体,则其状态方程为: 如果介质为理想气体,则其状态方程为:
PV = RT
理想气体的内能为: 理想气体的内能为:
(4 - 4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PV e= k −1
代入( 3A) 代入(4-3A)得:
P (k +1)V0 − (k −1)V1 1 = P (k +1)V1 − (k −1)V0 0
空气冲击波压力曲线
表3-10 不同超压冲击波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破坏 等级 1 2 3 4 5 6 7 8 砖木结构完全破坏 砖墙部分倒塌或缺裂、土房倒塌 砖墙部分倒塌或缺裂、 木结构梁柱倾倒,部分折断,砖结构屋顶掀掉, 木结构梁柱倾倒,部分折断,砖结构屋顶掀掉,墙部 分移动或裂缝, 分移动或裂缝,土墙开列或部分倒塌 木板隔墙破坏,木屋架折断,顶棚部分破坏 木板隔墙破坏,木屋架折断, 门窗破坏,屋面瓦大部分掀掉, 门窗破坏,屋面瓦大部分掀掉,顶棚部分破坏 门窗部分破坏,玻璃破碎,屋面瓦部分掀掉, 门窗部分破坏,玻璃破碎,屋面瓦部分掀掉,顶棚抹 灰脱落 砖墙部分破坏,屋面瓦部分翻动, 砖墙部分破坏,屋面瓦部分翻动,顶棚抹灰部分脱落 房屋玻璃完全无损 建筑物破坏程度 超压∆ 超压∆Pk/105pa >2.0 1.0~2.0 0.5~1.0 0.3~0.5 0.15~0.3 0.07~0.15 0.02~0.07 0.001~0.05
(4)冲击波特点: 冲击波特点: (1)冲击波波阵面前后介质状态在极小范围 内发生突跃变化,其差值为有限量; 内发生突跃变化,其差值为有限量; (2)冲击波传播速度永远大于未扰动介质中 的声速;对于已扰动介质, 的声速;对于已扰动介质,其传播速度小于该 介质当地声波速度; 介质当地声波速度; 冲击波波速与其强度有很大关系, (3)冲击波波速与其强度有很大关系,而声 波则不然。 波则不然。 没有外界能量的支持, (4)没有外界能量的支持,冲击波传播因消 耗能量而逐渐衰减为音波而趋于消失。 耗能量而逐渐衰减为音波而趋于消失。

爆炸的破坏形式及破坏力

爆炸的破坏形式及破坏力

精选版课件ppt
2
它直接造成机械设备、装置、容器和建筑物 的毁坏和人员的伤亡,后果往往是严重的。
机械设备和建筑物被冲击后,会变成碎片飞 出。碎片一般在100m~500m内飞散,会在相当范 围内造成危险。在一些爆炸事故中。由于爆炸碎 片击中人体造成的伤亡常占较大的比例。
精选版课件ppt
3
4.1.2 冲击波的破坏作用
Rm 1.1 Wb Rm 2.7 Wb
Wb 300kg Wb 300kg
Rm—使人致死距离,m;
精选版课件ppt
11
4.1.3 造成火灾
爆炸发生后,爆炸气体产物的扩散只发生在 极其短促的瞬间,对一般可燃物来说,不足以造 成起火燃烧,而且冲击波造成的爆炸风且还有灭 火作用。但是建筑物内遗留大量的热或残余火苗, 会把从破环的设备内部不断流出的可燃气体或易 燃、可燃液体的蒸气点燃,也可能把其它易燃物 点燃引起火灾。
由此得出,冲击波传播过程中要保持其 固定的波速和波阵面的压力,则必须不断从 外部获得能量的补充。
精选版课件ppt
20
(3)冲击波的基本方程
平面正冲击波的传播
精选版课件ppt
2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单位时间内流入与 流出波阵面的物质的质量相等。即:
0(D u0)1(D u 1) (4-1)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运动物体动量的变 化等于外力作用的冲量。:
冲击波的形 成
爆炸物质爆炸时.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产物 以极高的速度膨胀,象活塞一样挤压其周围空气, 把爆炸反应释放出的部分能量传给这压缩的空气 层,空气受冲击而发生扰动,使其压力、密度等 产生突跃变化,这种扰动在空气中传播就成为冲 击波。
精选版课件ppt
4
冲击波的破 坏

爆破爆炸的危害作用及预防措施

爆破爆炸的危害作用及预防措施

炸药爆炸时,人类可利用其化学能转变成的机械功,完成一些人工或者机械不能或者难以完成的工作。

爆炸的同时还将产生爆破地震波、空气冲击波、爆破噪音、个别飞石、爆破毒气等危害作用,这些危害作用亦称危害效应或者负面效应。

它们对人员、建造物和设备所造成的危害范围,因爆破规模、性质与周围环境的不同而异。

如露天爆破时,地震与飞石的影响范围较大,空气冲击波在加强抛掷时有显著作用,而松动爆破则几乎没有影响。

爆破规模较大时,还要考虑爆破毒气的危害问题。

为了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必须正确计算各项安全影响范围,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对于建造物与构筑物必须评价其安全程度。

对于重要目标必须保证不受爆破地震、空气冲击波和爆破飞石的破坏,要严格进行安全校核,必要时应减少一次(或者一段)的爆破装药量或者采取其它安全措施。

在地底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

地面上与震源相对处,叫震中。

地震的大小,在地震学上用震级和烈度来衡量。

1.1.1.1 震级震级也称地震强度,用以说明某次地震本身的大小。

它是直接根据地震释出来的能量大小确定的。

用一种特定类型的、放大率为2800 倍的地震仪,在距震中100km 处,记录图上量得最大振幅值 (以1/1000mm 计) 的普通对数值,称为震级。

例如,最大振幅为0.001mm 时,震级为“0”级;最大振幅值为1mm 时,震级为“3”级;最大振幅值为1m 时,震级为“6”级。

地震震级的能量究竟有多大?可用爆炸能量来说明。

在坚硬岩石(如花岗岩)中,用2~3×106kg 炸药爆炸,相当于一个4 级地震。

一个8 级地震的功率大约相当于100 万人口城市的发电厂在20~30 年内所发出电力的总和。

由此可见,虽然地震仅仅发生于瞬时的变化,但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却是巨大的。

1.1.1.2 烈度烈度是指某一地震在具体地点引起振动的强度标准,它标志着地震对当地的实际影响,作为工程建造抗震设计的依据。

烈度不是根据地震仪器测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爆炸的破坏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新版)
爆炸的破坏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新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

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一)爆炸的破坏的作用形式
1.冲击波
随爆炸的出现,冲击波最初出现正压力,而后又出现负压力。

负压力是气压下降后空气振动产生局部真空而形成所谓吸收作用。

由于冲击波产生正负交替的波状气压向四周扩散,从而造成附近建筑物的破坏。

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与冲击波的能量大小、本身的坚固性和建筑物与产生冲击波的中心距离有关。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建筑物在各个距离上受到的不同破坏程度来计算产生的冲击波的能量。

但是,实际上,往往同样的建筑物在同一距离内由于冲击波扩散所受到的阻挡作用不同而破坏的程度也不一样。

冲击波对建筑物的破坏还与其形状及大小有关,如果建筑物的宽和高都不大,冲击波易于绕过,则破坏较轻,反之则破坏较重。

因此,想通过爆炸时附近建筑物的被破坏程度来精确计算产生冲击波的能量是比较困难的,比较实用的是用近似法,即根据相似法计算气浪压力和用经验公式直接进行计算。

2.震动
在遍及破坏作用的区域内,有一个能使物体震荡、使之松散的力量。

3.碎片冲击
机械设备、装置、容器等爆炸以后,变成碎片飞散出去会在相当广的范围内造成危害,化工生产中属于爆炸碎片造成的伤亡占很大的比例。

碎片飞散一般可达100~500米。

4.造成火灾
通常爆炸气体扩散只发生在极其短促的瞬间,对一般可燃物质来说,不足以造成起火燃烧,而且有时冲击波还能起灭火作用。

但是,建筑物内遗留大量的热或残余火苗,还会把从破坏的设备内部不断流出的可燃气体或易燃可燃液体的蒸气点燃,使厂房可燃物起火,加重爆炸的破坏力。

5.其它破坏作用
噪声、有毒气体等。

(二)爆炸破坏作用的影响因素
1.爆炸物的数量和性质
主要表现为单位重量的爆炸物爆炸威力的相对比较。

2.爆炸时的条件
震动大小、受热情况、爆炸初期的压力、空气混合物的均匀程度等。

3.爆炸位置
在设备内部或均匀介质的自由空间,周围的环境和障碍物。

当爆炸发生在均匀介质的自由空间时,从爆炸中心点起,在一定范围内,破坏力的传播是均匀的,并使这个范围内的物体粉碎、飞散。

XX设计有限公司
Your Name Design Co., Lt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