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 晏子使楚 【精品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 晏子使楚  【精品教案】

11 宴子使楚教学目标:1、了解宴子出使楚国国,有力的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故事,由衷的佩服宴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2、理解宴子说的话,体会宴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

3、认识8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释课题,导入课文1、出示课题“宴子使楚”。

理解“使”,出使。

2、介绍宴子。

说明“子”是古代对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

说说,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

比如:孔子、孟子等。

3、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课堂交流(1)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读一读难读的句子。

3、尝试给课文分段(1)那些段落是写三件事的?(2)分段三、再读课文,走近宴子1、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让你感到最高兴的又是什么?2、课堂交流,并朗读相应的课文。

(1)最气愤的是楚王“想乘机侮辱宴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2)最高兴的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

”3、从楚王的变化中,你能说说宴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四、深入阅读,体会智慧1、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

(让学生自由说理)转折点: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3)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怒发冲冲地心平气和地冷静地)。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一、深入阅读,体会智慧(一)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读哪句话?为什么?2、课堂交流,随机点拨。

《晏子使楚》最新教学设计(通用11篇)

《晏子使楚》最新教学设计(通用11篇)

《晏子使楚》最新教学设计(通用11篇)《晏子使楚》最新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晏子使楚》最新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晏子使楚》最新教学设计篇1教学要求:1、了解历史故事的内容,知道晏子出使楚国时,能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维护国家的尊严。

2、能根据意思写出并积累成语。

3、能用不敢不造句。

4、学习边读边思的良好习惯,继续提高默读能力。

5、小组合作,编写剧本,排演课本剧。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了解晏子(一)揭题(板书:晏子)同学们,你们了解晏子吗?(学生回答)晏子的真名叫晏婴,那为什么又叫他晏子呢?(学生猜测)想:古时候,哪些人的称呼中有子?(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孔子、老子、孟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呼呢?小结:孔子、孟子等都是古代的大学问家,晏婴为什么也称晏子呢?他肯定也有与众不同的地方。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

(板书:使楚)(二)导言:《晏子使楚》的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课件:春秋形势图)晏子受齐王的派遣只身出使楚国,为了能及时了解他出访的情况,同学们,想不想当一回齐国的小记者,随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怎样才算一个优秀的小记者呢?(耳聪、目明、嘴勤、手快)二、初读感知,走近晏子现在我们就出发,跟随晏子出使楚国。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提供初读要求:(1)动口、动手,用心朗读。

(2)初步知道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2、适当检查、交流。

三、潜心体悟,研读晏子1、大家跟随晏子左右,他哪方面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你听出哪些话中有话的?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

小组交流:你听出了什么话外音?怎么听出来的?(小组合作学习,课件提示:(l)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2)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反驳的?(3)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结果怎样?)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教案参考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教案参考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教案参考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晏子使楚》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能够分析晏子的外交策略和智慧。

能够概括晏子使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和研究报告,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研究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晏子的智慧和勇气,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通过理解晏子使楚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对国家利益和社会责任的认识。

通过讨论晏子的行为和决策,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道德观念。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晏子使楚》选自《史记·晏子列传》,讲述了晏子出使楚国的经历。

晏子以其智慧和勇气,成功应对了楚国的挑战和考验,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和利益。

2.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晏子使楚”、“智慧”、“勇气”等。

分析晏子的外交策略和智慧,如如何应对楚国的挑衅和如何运用辞令等。

概括晏子使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如春秋时期的国际关系和晏子的地位等。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晏子的历史背景和《史记》的简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问学生对晏子的了解和期待,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晏子使楚》,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或提问,解决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疑问。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晏子的外交策略和智慧。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展示晏子使楚的过程和决策。

3.4 总结与反思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收获,分享对晏子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强调晏子的智慧和勇气的重要性。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评价学生在讨论和展示中的表现和贡献。

4.2 理解与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在课文理解和分析中的准确性and 深度。

晏子使楚教案

晏子使楚教案

晏子使楚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晏子使楚》。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晏子的形象和故事背景。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晏子的言行举止。

(2)学会对比分析,从课文中提炼出晏子的智慧与品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学习晏子的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学会做一个有担当、有智慧、有礼貌的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晏子使楚》。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晏子的形象和故事背景。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分析晏子的言行举止,提炼出他的智慧与品质。

(2)对比分析,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晏子吗?他有什么特别之处?(2)简介晏子的背景,导入《晏子使楚》的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晏子的形象。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自主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晏子的言行举止,提炼他的智慧与品质。

(2)对比分析,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认识晏子的聪明才智和爱国情怀。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将晏子的智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 朗读与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鼓励学生背诵课文,增强记忆力,提高语文素养。

四、课后作业1. 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2. 复述课文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晏子形象的认识。

3.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以及心得体会的思考深度。

六、教学策略1. 情景模拟: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晏子使楚的情景,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表演能力。

《晏子使楚》教案

《晏子使楚》教案

《晏子使楚》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晏子使楚》。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晏子使楚的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

(3)了解晏子的智慧、勇敢和爱国精神。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晏子的聪明才智和为国家利益着想的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于担当的责任感。

(3)激发学生学习历史文化的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2.1 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2.2 晏子的智慧、勇敢和爱国精神的领悟。

2.3 课文中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3.1 课文中古代文化知识的把握。

3.2 晏子使楚历史背景的了解。

3.3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4.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晏子的智慧、勇敢和爱国精神。

4.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共同进步。

4.4 情境教学法:设置情境,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增强体验感。

五、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晏子使楚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或分组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5.3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做好笔记。

5.4 讲解课文: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阐述晏子的智慧、勇敢和爱国精神。

5.5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共同进步。

5.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晏子的智慧、勇敢和爱国精神。

5.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6.1 采用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6.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朗读、发言、合作等,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晏子使楚》教案(五篇)

《晏子使楚》教案(五篇)

《晏子使楚》教案(五篇)第一篇:《晏子使楚》教案《晏子使楚》教案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晏子使楚》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晏子使楚》教案1教学要求:1、了解故事内容,学习晏子出使楚国时,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辨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尊严的精神。

2、认真分析人物的语言,注意体会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3、学会生字、新词,积累有关词语。

教学重点:学习晏子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辨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尊严的精神。

教学难点:用心体会人物语言,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预习,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略)第二课时一、板书课题:晏子使楚提问:题目是什么意思?晏子:名婴,号平仲。

使:出使(动词)。

楚:楚国。

二、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分自然段读文,说说每段大意。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词意:国势敝国枳安居乐业3、答疑。

三、阅读分析1、阅读思考:①楚王讥笑晏子身材矮小,叫人在城门旁开了个5尺来高的洞让晏子钻进去。

在这种情况下,晏子是怎样对待的?结果怎样?②当楚王讥笑齐国没有人才,所以派晏子这样的人出使楚国时,晏子是怎样反驳楚王的?结果怎样?③楚王讥笑齐国人做强盗,没有出息时,晏子又是怎样驳斥楚王的?结果怎样?2、讨论、汇报。

3、重点思考:晏子是怎样战胜楚王的?4、小结:晏子出使楚国,能以自己的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驳倒楚王,不辱使命,维护了齐国尊严。

《晏子使楚》教案2教学目标:1、学认10个会认字,练习写好8个会写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晏子是怎样机智地驳倒楚王,维护齐国的尊严的,体会晏子的话语中所表现出的聪明和机智。

3、任选文中的一个小故事,分小组进行表演。

2023五年级《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2023五年级《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2023五年级《晏子使楚》教学设计2023五年级《晏子使楚》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理解课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

理解宴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4.能复述课文内容。

5.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能理解课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

理解宴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简介背景,揭题,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

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

揭示课题,理解“使”、“楚”是什么意思?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注意能读准生字词的读音。

2.检查读书情况。

3.读书,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并做上记号。

4.交流不理解的词句意思。

5.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晏子出使楚国,楚国的国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给予了有力地反驳,使楚王不敢不尊重他。

)6.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三、自由读文,质疑1.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2.楚王怎样侮辱晏子?3.晏子怎样反驳?四、解决第一个问题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自己读文解决。

(楚国国势强盛,有吞并各国的野心。

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显示国威,就是要吓倒齐国,使齐国臣服。

)五、作业:看关于晏子的故事第二课时一、复习: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二、深入学习课文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从第三、四、五自然段中画出晏子言行的句子,可引导学生把楚王三次对晏子的侮辱连起来,做比较、分析,梳理出楚王策略和情绪的变化。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晏子使楚》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晏子使楚》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晏子使楚》教案一. 教材分析《晏子使楚》是一篇古代汉语文学作品,选自部编版和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本文主要讲述了晏子作为齐国的使者,前往楚国进行外交使命的故事。

通过晏子机智、聪明、勇敢地应对楚国的各种挑战,展现了他的外交才能和高尚品质。

本文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富有教育意义,旨在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对古代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生僻字词、古代礼仪和特殊句式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的品质和智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人物形象;学会生字词,了解古代礼仪和特殊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培养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晏子的机智、勇敢、诚实、谦逊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学会生字词,了解古代礼仪和特殊句式。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晏子的品质和智慧;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情感教学法:教师以情感人,让学生在感受课文美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课文课件或幻灯片3.生字词卡片4.相关古代礼仪和特殊句式的资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幻灯片展示课文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11课《晏子使楚》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理解晏子说的话,体会晏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

2.了解晏子出使楚国国,有力的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故事,由衷的佩服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3.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认识“侮辱、规矩、笑嘻嘻、大臣、柑橘”等词语。

教学重点
1.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驳的?
2.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1.出示课题“晏子使楚”。

理解“使”,出使。

2.介绍晏子。

说明“子”是古代对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

说说,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

比如:孔子、孟子等。

3.说说课题的意思。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二、合作交流
1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读一读难读的句子。

3.尝试给课文分段
(1)那些段落是写三件事的?
(2)分段
4.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让你感到最高兴的又是什么?
5,并朗读相应的课文。

(1)最气愤的是楚王“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2)最高兴的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6.从楚王的变化中,你能说说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7.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

(让学生自由说)
转折点: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3)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怒发冲冲地心平气和地冷静地)。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读哪句话?为什么?
2.课堂交流,随机点拨。

(1)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

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插肩,脚碰脚。

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①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齐国首都临淄的人多。

②这句话为后文做好伏笔,引诱楚王上当。

(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

①理解这句话的推理,隐含了“楚国是一个下等国家”。

②体会晏子的智慧和说话的技巧。

他为什么不明说?
3.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二)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找出晏子说的话,想想说的是什么意
思?
2.出示:“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

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理解:水土不服
①柑橘因为水土不服,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

②齐国人因为水土不服,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

(2)这段话中隐含了什么意思?(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3.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

三、品读体验
1.用一个词语来说说晏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临危不惧口齿伶俐热爱祖国足智多谋能言善辩……
2.想象一下,晏子长什么样?面对楚王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让学生充分的说,并能结合课文的有关语言说出理由。

3.尝试分角色朗读课文。

先分组准备,再课堂朗读。

4.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抓住重点句:
“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趁机侮辱宴子,显现楚国的威风。


“从此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理解首尾呼应的关系。

5.比较课文中间每一次较量中楚王前后态度的对比,理解和开头
结尾的关系。

四、拓展延伸
1.摘录晏子反驳楚王的话。

2.排练课本剧
3.练习: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四个字的词语:
⑴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

()
⑵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

()
⑶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
⑷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

()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受到侮辱巧妙反击挫败楚王
钻墙洞钻狗洞=访狗国只好开城门
不中用下等人──下等国只好陪着笑
没出息水土不同只好赔不是
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