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光纤通信课程设计报告

光纤通信课程设计报告

光纤通信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掌握光纤的传输特性以及光纤的类型和结构。

2. 使学生掌握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了解发射机、光纤、接收机等关键部件的工作原理。

3. 让学生掌握光纤通信的优点,了解其在现代通信领域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光纤通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分析光纤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2.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掌握光纤的连接、敷设和测试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小组合作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光纤通信技术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其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态度,使其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光纤通信领域的发展,增强国家自豪感和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课程性质为理论实践相结合。

在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此为基础,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1. 光纤通信原理- 光纤的结构与分类- 光纤的传输特性:模式、带宽、损耗- 光的发射与接收原理2. 光纤通信系统组成- 发射机:光源、调制器- 光纤:单模光纤、多模光纤- 接收机:光检测器、解调器3. 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 现代通信网络中的应用- 不同场景下的光纤敷设与接入技术- 光纤通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4. 光纤通信性能分析- 系统性能指标:速率、误码率、距离- 影响光纤通信性能的因素- 提高系统性能的方法和技术5. 实践操作- 光纤的切割、熔接和测试- 光纤通信实验:搭建简易光纤通信系统- 小组合作:设计并分析光纤通信方案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以下安排和进度:- 第1周:光纤通信原理- 第2周:光纤通信系统组成- 第3周: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 第4周:光纤通信性能分析- 第5周:实践操作(实验课)教材章节对应如下:- 第1-2章:光纤结构与特性、光纤通信原理- 第3章:光纤通信系统组成- 第4章:光纤通信技术与应用- 第5章:光纤通信性能分析与优化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课本,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光纤通信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通信课程设计实验总结

通信课程设计实验总结

通信课程设计实验总结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学会分析通信系统的基本性能指标,并能运用通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通信系统的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

•掌握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

•熟悉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信号的分类、运算和变换。

•理解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等基本通信过程。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数学工具分析通信系统的信号和系统特性。

•能够运用通信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通信问题。

•学会使用通信实验设备,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和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学生将通信技术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讲授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1.第一节:通信系统概述•通信系统的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

•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信号的分类、运算和变换。

2.第二节:模拟通信系统•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模拟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

3.第三节:数字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

4.第四节:通信系统的应用•通信系统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实例。

•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本章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通信系统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通信原理的应用。

3.实验法:安排通信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支持本章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通信原理》2.参考书:《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3.多媒体资料:通信系统原理讲解PPT、通信系统应用案例视频4.实验设备:通信实验装置、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通过以上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信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通信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工作单位:题目: 《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1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加强对电子电路的理解,学会对电路分析计算以及设计。

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完成综合设计型和创新性实验及训练,创造一个动脑动手﹑独立开展电路实验的机会,锻炼分析﹑解决电子电路问题的实际本领,实现由课本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化;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现代通信系统的全面认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 课程设计要求要求:掌握以上各种电路与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实验的设计、电路调试与测量的方法。

1.培养学生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图表和文献资料的自学能力,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对实验电路的分析计算,了解简单实用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

3.掌握示波器,频谱仪,失真度仪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简单电路的实验调试和整机指标测试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3 课程设计进度安排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II)1设计任务 (1)2实验原理分析 (2)2.1 PCM原理介绍 (2)2.2 HDB3编码及解码原理 (8)2.2.1编码规则 (8)2.2.1解码规则 (8)2.3 汉明码 (9)2.3.1 校验 (9)2.3.3 校验方法 (9)2.3.4 编码原理 (9)2.4 PSK数字调制 (13)2.4.1 4PSK调制原理 (13)2.4.2 4PSK解调原理 (14)2.5 AWGN信道原理 (15)3 实验方案设计 (16)3.1 PCM编解码分析 (16)3.2 汉明码编解码分析 (16)3.3 HDB3编解码分析 (17)3.4 PSK调制解调编程分析 (17)3.5 AWGN信道编码分析 (17)4 MATLAB整体程序设计 (18)4.1 MATLAB使用简介 (18)4.2 MATLAB中主要函数简介 (18)4.3 系统编码流程图 (18)5 结果分析 (19)5.1 PCM编码结果 (19)5.2 汉明码编码结果 (20)5.3 HDB3编码结果 (22)5.4 PSK调制结果 (23)5.5 AWGN信道仿真结果 (24)5.6 PSK解调结果 (24)5.7 HDB3解调结果 (25)5.8 汉明码解码结果 (25)5.9 PCM解码结果 (26)6 分析与小结 (27)6.1 实验结果分析 (27)6.2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27)6.3 小结 (27)参考文献 (28)附录: (29)通信系统的作用就是将信息从信源发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地。

毕业设计100光纤通信+课程设计报告

毕业设计100光纤通信+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光纤通信课题名称通信系统综合实验一、设计内容与设计要求1、设计内容1)多路数据+多路电话光纤综合传输系统的实现2)多路数据+多计算机+单路图像/语音全双工光纤综合传输系统的实现3)*多路计算机+双路图像/语音全双工光纤综合传输系统的实现2、设计目的掌握变速率时分复用的原理、实现方法;学习并掌握计算机RS232通信技术;掌握时分复用技术和波分复用技术的灵活搭配使用;实现数字和语音同时通信。

3、实验仪器与设备1.光纤通信实验系统2台。

2.示波器1台。

3.波分复用器2个。

4.电话2部。

I5.FC/FC光纤跳线2根。

6.计算机若干台串口通信电缆若干根。

7.1310nm/1550nm波长波分复用器2个。

8.摄像头1个。

9.监视器1个(或用电话代替)。

4、设计原理《多路数据+多路电话光纤综合传输系统》综合了固定速率时分复用、解固定速率时分复用、PCM编译码、波分复用等几个子系统,具体的实验原理可以参看《光纤通信原理教学系统实验指导书》中的实验二十一、实验二十四、实验二十五、实验二十的方法;《多路数据+多计算机+单路图像图像/语音全双工光纤综合传输系统》拟实现模拟图像、数据在同一光纤中传输。

即在光纤中同时传输数字数据和模拟信号。

一种解决方案综合了《光纤通信原理教学系统实验指导书》中的实验二十六、实验二十七、实验十六的知识;《多路计算机+双路图像/语音全双工光纤综合传输系统》综合了固定速率时分复用、解固定速率时分复用、变速率时分复用、解变速率时分复用、位时钟提取(数字锁相环DPLL)原理及实现五个实验,具体的实验原理可以参看《光纤通信原理教学系统实验指导书》中的实验二十一、实验二十三、实验二十四、实验二十五、实验二十六、实验二十七。

5、设计要求掌握结构化系统设计的主体思想,以自下而上逐步完善的方法实现指定的通信系统功能,并按要求测试相关参数、波形等实验数据,以积累一些典型的通信子系统的功能、性能、参数等知识以及系统集成的知识。

通信自动化系统课程设计

通信自动化系统课程设计

通信自动化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通信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相关的概念和术语。

2. 学习通信自动化系统中常用的通信技术和控制方法,了解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 掌握通信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流程和关键步骤,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通信自动化系统的需求,进行系统总体设计和功能划分。

2. 学会使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通信自动化系统的模拟与仿真,具备初步的系统搭建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使其能够在项目实践中有效配合,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自动化技术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使其认识到通信自动化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关注社会问题,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国家建设。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通信工程和自动化技术,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特点:高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数学和信息技术基础,对通信自动化技术有一定了解,求知欲强,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项目驱动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通信自动化系统概述- 通信自动化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组成- 通信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历程与趋势2. 通信技术基础- 通信原理与通信方式- 信号传输与调制解调技术- 常用通信协议与标准3. 自动化控制技术- 控制系统基本原理与分类- 自动化控制设备及其功能- PLC编程与应用4. 系统设计与实现- 通信自动化系统设计方法与流程- 系统功能划分与模块设计- 系统集成与调试5. 应用案例与实际操作- 通信自动化系统在工业、交通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实际操作:系统搭建、调试与优化- 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6. 创新实践与拓展- 设计与创新:基于实际需求,开展通信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创新- 团队协作:分组进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拓展学习:引导学生关注通信自动化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发展动态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通信自动化系统概述第二周:通信技术基础第三周:自动化控制技术第四周:系统设计与实现第五周:应用案例与实际操作第六周:创新实践与拓展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课程设计之通信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之通信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之通信系统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通信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通信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关键技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通信系统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通信系统的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2)了解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原理及特点;(3)熟悉通信系统的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技术;(4)掌握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和故障检测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通信系统设计中的基本问题;(2)具备通信系统参数的测量和分析能力;(3)能够运用通信系统设计软件进行简单的通信系统设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2)增强学生对通信工程领域的兴趣和好奇心;(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围绕通信系统设计展开,教学内容如下:1.通信系统的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2.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原理及特点;3.通信系统的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技术;4.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和故障检测方法;5.通信系统设计软件的使用和操作。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章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讲解通信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讨论法:学生讨论通信系统设计的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通信系统设计实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4.实验法:安排通信系统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本章将选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通信系统设计》;2.参考书:相关通信领域的学术论文和专著;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资料等;4.实验设备:通信系统设计实验套件。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章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估:1.平时表现:考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实验操作等方面的积极参与程度,占总评的30%;2.作业:布置与本章内容相关的习题和设计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占总评的20%;3.考试:安排一次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50%。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1. 引言通信系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无线通信、互联网、电视、手机、卫星通信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通信系统的性能,在通信工程领域中,仿真技术被广泛应用。

本课程设计将介绍通信系统仿真的相关概念、方法和工具,以及如何根据具体问题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

2. 通信系统仿真的目的和意义通信系统仿真是通过计算机模拟通信系统的运行和性能,以达到理解系统特性、优化设计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它在通信工程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

通信系统仿真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理解系统特性:通过仿真可以深入了解通信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信源、信道、调制解调器、信道编码和解码等,从而更好地理解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优化设计:通过仿真可以评估不同的系统设计方案,找到最佳的参数配置和算法,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降低成本。

•解决问题:通过仿真可以模拟通信系统在不同情况下的性能表现,从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干扰问题、误码率改善等。

3. 通信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通信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是模拟和计算。

通信系统仿真通常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模拟和计算:•信源:通过模拟产生各种类型的信号,比如正弦波、随机信号等。

•信道:通过模拟产生不同的信道特性,比如传输损耗、多路径效应、噪声等。

可以通过添加白噪声、多径信道模型等方式来模拟实际信道的特性。

•调制解调器:通过模拟调制解调过程,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或者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信道编码和解码:通过模拟编码和解码过程,对信号进行编码和解码,提高抗干扰性能。

•误码分析:通过模拟接收端信号的误码情况,分析误码率和误差传播等指标。

通信系统仿真的计算过程需要使用编程语言和相关工具,比如MATLAB、Python等,以及通信系统仿真平台,比如NS-3、OPNET等。

4. 通信系统仿真的步骤通信系统仿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仿真目标:明确仿真的目标,包括仿真对象、仿真精度和仿真场景等。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学院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通信系统课程设计院部: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时间:2010 年12 月31日报告成绩:高速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目录 (3)摘要 (4)关键词 (4)Abstract (5)第一章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整体设计 (6)1.1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简介 (6)1.2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设计思想 (7)1.3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设计的方案分析 (7)第二章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具体设计 (8)2.1 A—E的工程分站设计 (8)2.2 系统部件的选择 (8)2.2.1光源的选择 (8)2.2.2光纤的选择 (8)2.2.3光电检测器的选择 (9)2.2.4光接口规范的选择 (9)2.3 应用代码的选择 (9)2.4 衰耗预算 (10)2.4.1无光放大器系统的衰耗预算 (10)2.4.2带光放大器系统的衰耗预算 (10)2.5色散预算 (11)2.5.1码间干扰与频率啁啾的功率代价 (11)2.5.2色散相关参数的确定 (12)2.5.3色散的具体计算 (12)第三章数字光纤通信系统设计结果 (14)总结 (16)参考文献 (17)当今世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高度结合,光纤通信有了长足发展。

纵观当今电信的主要技术,光纤和广波的变革极大的提高着信息的传输。

进入1993年以后,我国光纤通信已处于持续大反战时期。

其特征是大量新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高速介质接入网(HMAV)光时分复用接入(OTMMA)和波分复用接入(WDMA)、光孤子(solition)、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SDH产品等开发实用实用化开展大量、深入研究工作。

同时,各种专用光纤系统组成及其系统参数测量技术现状,无论是对光纤通信的业主、经销商,还是对光纤通信的广大用户都是重要的。

20世纪70年代末,光纤通信开始进入实用化阶段,各种各样的光纤通信系统如雨后春笋在世界各地建立起来,逐渐成为电信传送网的主要传送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农业大学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PSK调制和解调系统学生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时间实习(设计)地点理信学院机房2015年09月01日一、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实践,能进一步掌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方法;通过设计一个完整的小型程序,初步掌握开发软件所需的需求定义能力、功能分解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代码调试技能;学习编写软件设计文档;为未来的软件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求学生掌握所学的程序设计方法的基本知识。

结合实际深入理解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

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开发一个小型的程序,能根据问题的需要构造所需的数据结构,设计适合的算法,解决问题。

掌握设计任务的具体要求,进行设计、调试软件的具体方法、步骤和技巧。

对一个实际课题的软件设计有基本了解,拓展知识面,激发在此领域中继续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为学习后续课程做准备。

二 PSK 信号调制解调模型的建立2.1、PSK 信号调制模型的建立相移键控(PSK )是利用载波的相位变化来传递数字信息,而振幅和频率保持不变的一种数字信号传递方法。

PSK 的调制原理框图如下图所示,与ASK 信号的产生方法比较,只是对s 的要求不同,在ASK 中s 是单极性的,而在PSK 中S 是双极性的基带信号。

)(t stc ωcos图1 模拟调制方法开关电路)(2t e PSKπ)(t s图2 键控法2.2、PSK 信号解调模型的建立PSK 信号的解调通常采用相干解调法,解调器原理框图如下图。

在相干解调中,怎样得到与接收的PSK 信号同频同相的相干载波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2t e PSK a cdt c ωcos b图3 PSK 信号的解调原理框图2.3、PSK 调制过程分析根据PSK 调制的定义,设初始相位0和π分别表示二进制“1”和“0”。

因此,PSK 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2()cos()PSK c n e t A t ωϕ=+,其中,n ϕ表示第n 个符号的绝对相位:因此,可得到下式典型波形如下图所示图4 PSK 信号的时间波形由于两种码元的波形相同,极性相反,故2PSK 信号可以表述为一个双极性全占空矩形脉冲序列与一个正弦载波的相乘,即其中,2PSK A cos ,()A cos ,1c c t P e t t Pωω⎧=⎨--⎩概率为概率为00,1n ϕπ⎧=⎨⎩,发送“”时发送“”时()2PSK ()cos c e t s t t ω=()()n s ns t a g t nT =-∑这里,g(t)是脉宽为TS 的单个矩形脉冲,而an 的统计特性为即发送二进制符号“0”时(an 取+1),)(2t e P S K 取0相位;发送二进制符号“1”时( an 取 -1),)(2t e P S K 取π相位。

这种以载波的不同相位直接去表示相应二进制数字信号的调制方式,称为二进制绝对相移方式,且其带宽为基带信号的两倍。

调制过程产生的代码和波形如下: clear all; close all;clf; %清除窗口中的图形 max=20 %定义max 长度 g=zeros(1,max);g=randint(1,max);%长度为max 的随机二进制序列 cp=[]; mod1=[]; f=2*2*pi;t=0:2*pi/199:2*pi; for n=1:length(g); if g(n)==0;A=zeros(1,200);%每个值200个点 else g(n)==1;A=ones(1,200); endcp=[cp A]; %s(t),码元宽度200 c=cos(f*t);%载波信号mod1=[mod1 c];%与s(t)等长的载波信号,变为矩阵形式 endfigure(1);subplot(3,2,1);plot(cp);grid on;axis([0 200*length(g) -2 2]);title('随机二进制信号序列'); cm=[];mod=[];for n=1:length(g); if g(n)==0;B=ones(1,200);%每个值200个点 c=cos(f*t); %载波信号 else g(n)==1;B=ones(1,200);c=cos(f*t+pi); %载波信号 endcm=[cm B]; %s(t),码元宽度2001,1,1n P a P ⎧=⎨--⎩概率为概率为mod=[mod c]; %与s(t)等长的载波信号 endtiaoz=cm.*mod;%e(t)调制figure(1);subplot(3,2,2);plot(tiaoz);grid on;axis([0 200*length(g) -2 2]);title('2PSK 调制信号'); figure(2);subplot(3,2,1);plot(abs(fft(cp)));axis([0 200*length(g) 0 400]);title('原始信号频谱'); figure(2);subplot(3,2,2);plot(abs(fft(tiaoz)));axis([0 200*length(g) 0 400]);title('2PSK 信号频谱'); 运行结果:图5 二进制、PSK 信号波形和频谱图2.4、PSK 解调过程分析 根据PSK 调制的原理框图图6 PSK 信号的解调原理框图带通滤波器的意义是让有用信号(已调信号)通过,滤除一部分噪声,所以有用信号在a 处得到信号为()()cos c a t s t tω=假设相干载波的基准相位与2PSK 信号的调制载波的基准相位一致(通常默认为2e0相位)。

所以得到下式222211()()cos ()cos ()()cos 222PKS c c c c t e t t s t t s t s t t ωωω===+通过低通滤波器后21()()2d t s t =最后通过抽样判决器恢复出数字信号。

但是,由于在2PSK 信号的载波恢复过程中存在着的相位模糊,即恢复的本地载波与所需的相干载波可能同相,也可能反相,这种相位关系的不确定性将会造成解调出的数字基带信号与发送的数字基带信号正好相反,即“1”变为“0”,“0”变为“1”,判决器输出数字信号全部出错。

这种现象称为2PSK 方式的“倒π”现象或“反相工作”。

这也是2PSK 方式在实际中很少采用的主要原因。

另外,在随机信号码元序列中,信号波形有可能出现长时间连续的正弦波形,致使在接收端无法辨认信号码元的起止时刻。

2PSK 信号相干解调各点时间波形如下图所示:图7 2PSK 信号相干解调时各点时间波形为了更直观的了解解调过程,我用MATLAB 绘出解调过程的相关波形,代码和波形如下: clear all; close all;clf; %清除窗口中的图形 max=20 %定义max 长度 g=zeros(1,max);g=randint(1,max); %长度为max 的随机二进制序列 cp=[]; mod1=[];a b cd ef=2*2*pi;t=0:2*pi/199:2*pi;for n=1:length(g);if g(n)==0;A=zeros(1,200); %每个值200个点else g(n)==1;A=ones(1,200);endcp=[cp A]; %s(t),码元宽度200c=cos(f*t); %载波信号mod1=[mod1 c]; %与s(t)等长的载波信号,变为矩阵形式end%figure(1);subplot(3,2,1);plot(cp);grid on;%axis([0 200*length(g) -2 2]);title('随机二进制信号序列');cm=[];mod=[];for n=1:length(g);if g(n)==0;B=ones(1,200); %每个值200个点c=cos(f*t); %载波信号else g(n)==1;B=ones(1,200);c=cos(f*t+pi); %载波信号endcm=[cm B]; %s(t),码元宽度200mod=[mod c]; %与s(t)等长的载波信号endtiaoz=cm.*mod; %e(t)调制tz=awgn(tiaoz,10); %信号调制中加入白噪声,信噪比为10 jiet=2*mod1.*tz; %同步解调figure(1);subplot(3,2,1);plot(jiet);grid onaxis([0 200*length(g) -2 2]);title('相乘后信号波形')figure(1);subplot(3,2,2);plot(abs(fft(jiet)));axis([0 200*length(g) 0 400]);title('相乘后信号频谱');%低通滤波器fp=500;fs=700;rp=3;rs=20;fn=11025;ws=fs/(fn/2); wp=fp/(fn/2);%计算归一化角频率[n,wn]=buttord(wp,ws,rp,rs);%计算阶数和截止频率[b,a]=butter(n,wn);%计算H(z)jt=filter(b,a,jiet);figure(1);subplot(3,2,3);plot(jt);grid onaxis([0 200*length(g) -2 2]);title('经低通滤波器后信号波形') figure(1);subplot(3,2,4);plot(abs(fft(jt)));axis([0 200*length(g) 0 400]);title('经低通滤波器后信号频谱'); %抽样判决for m=1:200*length(g);if jt(m)<0;jt(m)=1;else jt(m)>=0;jt(m)=0;endendfigure(1);subplot(3,2,5);plot(jt);grid onaxis([0 200*length(g) -2 2]);title('经抽样判决后信号波形')figure(1);subplot(3,2,6);plot(abs(fft(jt)));axis([0 200*length(g) 0 400]);title('经抽样判决后信号频谱');运行结果:图8 解调相关波形三、高斯白噪声对系统影响分析当信号经过信道传输时会受到噪声的影响,这是不可避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