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补充讲义(二苯乙烯基甲酮)

合集下载

二苯甲酮的合成研究

二苯甲酮的合成研究

二苯甲酮的合成研究通过对甲苯和丙酮的分别合成,可以获得二苯甲酮,该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很常用。

二苯甲酮的结构式如下:用试管装入25mL浓度为75%的甲苯和30mL浓度为75%的丙酮,用超声波振荡器对混合物进行提取,并使其回流反应2min,静置一段时间后再离心分离提取液。

将离心后的两层液体分别进行减压蒸馏。

首先对甲苯中残留的乙酸乙酯进行提纯,接着加入适量饱和碳酸钠溶液对甲苯进行洗涤,最后对洗涤液进行蒸馏。

分别得到甲苯、乙酸乙酯和洗涤液,然后用旋转蒸发仪蒸出甲苯,而乙酸乙酯和洗涤液则不进行处理,直接冷却保存。

对于丙酮中残留的乙酸乙酯进行提纯,也采用旋转蒸发仪蒸出丙酮,而乙酸乙酯和洗涤液则不进行处理,直接冷却保存。

向两个装置中加入等量的乙酸乙酯、乙酸乙酯衍生物和3-amino-5-methylpyrrolidine,用超声波振荡器对其进行提取,并使其回流反应5min。

静置一段时间后离心分离提取液。

将离心后的两层液体分别进行减压蒸馏。

首先对甲苯中残留的乙酸乙酯进行提纯,接着加入适量饱和碳酸钠溶液对甲苯进行洗涤,最后对洗涤液进行蒸馏。

分别得到甲苯、乙酸乙酯和洗涤液,然后用旋转蒸发仪蒸出甲苯,而乙酸乙酯和洗涤液则不进行处理,直接冷却保存。

对于丙酮中残留的乙酸乙酯进行提纯,也采用旋转蒸发仪蒸出丙酮,而乙酸乙酯和洗涤液则不进行处理,直接冷却保存。

将所得的化合物进行干燥,即可得到二苯甲酮。

1。

先合成4-二苯基甲酮(97%),将4-二苯基甲酮与4-苯基-2-丁酮(10%)混合,用H酸酸化,生成4-二苯基甲酰胺,与盐酸(100%)在加热条件下反应5h。

2。

用40%氢氧化钾水溶液处理,然后加入盐酸(100%)水溶液并通入CO2气体使温度上升至95~100 ℃,反应8~10h。

3。

用冰醋酸处理,然后滴加浓硫酸(98%)溶液并加热回流反应5h。

4。

用冷水洗涤固体,得到固体二苯甲酮。

二苯甲酮的鉴定与反应: 1。

用4-硝基苯肼与锌粉(6%)、浓氨水(1%)共热,生成红色络合物,加热后呈绿色。

【报告】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共聚实验报告

【报告】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共聚实验报告

【关键字】报告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共聚实验报告篇一:苯乙烯与二乙烯基苯的悬浮共聚苯乙烯与二乙烯基苯的悬浮共聚一、实验原理悬浮聚合是制备高分子合成树脂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悬浮聚合中,单体受到强烈的搅拌分散作用以小液滴的形式悬浮在聚合介质中聚合。

每—个悬浮的单体小液滴实际上相当于本质聚合的小单元。

这个小液滴在聚合介质的直接包围之中,所以聚合热可以及时而有效地排出,同时聚合速率较快,分子量也较高。

悬浮聚合的分散体系是一种不稳定体系,在液体界面张力作用下,单体液滴之间有相互凝聚的倾向,同时当转化率达20%~30%以后,在单体液滴内部巳溶胀一部分高聚物,从而使液滴变粘,这时液滴之间的碰撞会造成粘结现象(粘块、粘条),使聚合失败。

所以为了保证悬浮聚合的成功,必须向体系中加入明胶,聚乙烯醇、羟甲基纤维素等—些有机高分子作为分散剂。

这时,分散剂可以降低液体的界面张力,使单体液滴的分散程度更高;也可以增加聚合介质的粘度,从而阻碍单体液滴之间的碰撞粘结;同时它们还可以在单体的液滴表面形成保护膜防止液滴的凝聚。

有些悬浮聚合为了达到更好的防止粘结的效果,还要加入Ca、Mg的碳酸盐、磷酸盐,这些物质是不溶于水的极细小的无机粉末,它们可以吸附在单体液滴表面起机械阻隔作用,对防止粘结有特殊的结果。

本实验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取苯乙烯和二乙烯苯的交联聚合物,该交联共聚物小球,经磺化或氯甲基化等高分子基因反应,可以制得离子交换树脂,共聚小球颗粒大小受各种反应条件的影响,尤以搅拌强度和分散剂种类、用量的影响最大,分散剂用量大,搅拌强度高都会使颗粒变小。

(2%)(后换成5%PVA),二乙烯基苯(工业级)三、实验步骤:1.装好实验装置,应注意搅拌与装置的配合,搅拌不得摩擦瓶口,碰击瓶壁,也不能太低。

搅拌的好坏是实验成败的关键之一。

2.将浓度为2%的聚苯乙烯—alt—顺丁烯二酸钠盐溶液7g(约7mL),水ll0mL加入四口烧瓶中,搅拌并加热,当温度达70 oC时,停止加热,通N2 5分钟,再将溶有0.35~0.40g 过氧化苯甲酰(分析天平称取)的苯乙烯35g及二乙烯苯7mL缓缓加入烧瓶中,调节搅拌速度,继续通N2 5分钟后,加热至90 oC。

实验二 苯乙烯悬浮聚合

实验二   苯乙烯悬浮聚合

实验二苯乙烯悬浮聚合一、实验目的1、了解悬浮聚合反应原理、特点及配方中各组分作用。

2、掌握苯乙烯悬浮聚合的实验室实施方法,搅拌、温度等各种条件对产品的颗粒度合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虽然实验一所介绍的本体聚合是烯类单体聚合制备高分子聚合物的最简单的方法。

但这种方法不是在全体情况下都适用的。

特别是大型工业生产中。

因为本体聚合开始除加的很少引发剂外,体系中只有单体一个组分。

在聚合过程中,随着单体不断转变为聚合物大分子,体系的粘度急剧增高,聚合热的传递越来越困难,引起自动加速效应和不规则的过热点,导致产物有较宽的分子量分布和过热点的缺陷。

为了克服本体加聚过程中粘度增高和传热受阻产生的不良后果,一种办法是加入一种惰性的、可溶的、低分子量的稀释剂来减轻,这种方法就是溶液聚合。

虽然溶液聚合提供了较好的热控制,减缓了自动加速效应,但溶剂很少对自由基是真正惰性的。

由于溶剂常常发生链转移反应使得产物的分子量大大降低,而且聚合溶剂的除去和回收也是相当复杂和浪费的,所以在自由基加聚反应中用的较少。

另一种方法是加入一种不相混溶的液体,通过强烈的搅拌使单体变成不连续的小颗粒或微珠分散在作为连续相的液体中。

采用能溶解于单体相的引发剂(油溶性引发剂),使得引发、增长、终止过程均在单体微珠中进行。

这样实际上每个单体微珠均成为一个独立的、微型的本体聚合反应体系,但是却把传热距离缩短到了0.2~0.5mm,从而解决了传热问题,这就是悬浮聚合。

因此悬浮聚合就本质而言仍然是本体聚合。

符合本体聚合的动力学规律。

悬浮聚合通常采用的连续相是水,水是最廉价易得的。

而且热容高、粘度小、表面张力大,有利于形成悬浮体系。

由于悬浮聚合反应热易于排除,保证了反应温度的均一性,减少了爆聚反应的可能。

因此可以使用催化剂等来提高反应速率。

而且制成的产品呈均匀的颗粒状,不经造粒就可以直接用于成型加工。

同时解决了本体聚合难以大型化的问题,现代工业生产中采用的大型悬浮聚合釜可达200M2以上。

1,2-二苯乙烯的制备实验报告

1,2-二苯乙烯的制备实验报告

1,2-二苯乙烯的制备实验报告示例文章篇一:《1,2 - 二苯乙烯的制备实验报告》嗨,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讲我做的1,2 - 二苯乙烯的制备实验。

这可真是一次超级有趣又有点小挑战的经历呢!我一走进实验室,就感觉特别兴奋。

那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仪器,就像一个神秘的科学王国。

我的实验伙伴也在,他的眼睛里也透着好奇和期待。

做这个实验呀,首先得准备好材料。

就像做饭得先把食材准备好一样。

我们需要苯甲醛、氢氧化钠,还有一些其他的试剂。

那些试剂瓶一个个站在那里,像是等待检阅的小士兵。

我小心翼翼地拿起苯甲醛的瓶子,哇,那股味道有点刺鼻呢。

我心里想,这小小的瓶子里装着的东西,马上就要在我的操作下变成新的东西,可真神奇。

然后就开始实验啦。

我们把苯甲醛放到反应容器里,那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魔法师,要把普通的东西变得不普通。

接着加入氢氧化钠,这时候可不能马虎。

我一点点地加着,眼睛紧紧盯着反应容器,就怕出什么差错。

我的伙伴在旁边也不敢大声说话,眼睛瞪得大大的,就像两个铜铃。

他小声地跟我说:“你可小心点呀,这一步很关键呢。

”我回答他:“我知道啦,你别在我耳边一直唠叨,我紧张着呢。

”加完氢氧化钠后,神奇的事情就开始发生了。

溶液开始慢慢地发生变化,有一些小气泡冒了出来。

我心里想,这就像是锅里的水开始沸腾了一样。

不过这个反应可比烧水复杂多了。

那些小气泡是不是就是新物质在一点点生成的信号呢?我越看越兴奋,我的伙伴也凑过来,我们两个的脑袋都快碰到一起了。

他说:“哇,好神奇啊,就像变魔术一样。

”我也不住地点头。

在反应的过程中,我们还得不停地搅拌。

搅拌可不容易呢,得让溶液均匀地混合,就像搅拌面糊一样,得让每一处都搅拌到。

我搅得手臂都有点酸了,可是我可不敢停下来。

我的伙伴看我累了,说:“我来帮你一会儿吧。

”我就像看到救星一样,赶紧把搅拌棒交给他。

他一边搅拌一边说:“这感觉就像是在驾驶一艘小船,得稳稳地才行。

”我被他的话逗笑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溶液的颜色也在发生变化。

有机合成课件实验二:安息香氧化制二苯基乙二酮——薄层层析监测反应进程.docx

有机合成课件实验二:安息香氧化制二苯基乙二酮——薄层层析监测反应进程.docx

实验一安息香氧化制二苯基乙二酮一薄层层析监测反应进程一、实验目的1、掌握制备二苯基乙二酮的原理和方法2、掌握TLC检测实验进程的方法二、实验原理(1)薄层色谱的有关知识薄层色谱法是以薄层板作为载体,让样品溶液在薄层板上展开而达到分离的目的,故也称为薄层层析。

它是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一种广泛使用的实验技术,可用于精制样品、化合物鉴定、跟踪反应进程和柱色谱的先导(即为柱色谱摸索最佳条件)等方而。

1.薄层色谱常用的吸附剂硅胶和氧化铝是薄层层析常用的固相吸附剂。

化合物极性越大,它在硅胶和氧化铝上的吸附力越强,所以吸附剂均制成活性精细粉末。

活化通常是加热粉末以脱去水分。

硅胶是酸性的,用来分离酸性或中性的化合物。

氧化铝有酸性、中性和碱性的,可用于分离极性或非极性的化合物。

商用的硅胶和氧化铝薄层板可以买到,这些薄板常用玻璃或塑料制成。

溶剂在薄层板上爬升的距离越长,化合物的分离效果越好。

宽的薄层板也可用于量较大的样甜,具有广2 nrni厚的大板可用于50~1000 mg样品的分离制备。

2.样品的制备与点样样品必须溶解在挥发性的有机溶剂中,浓度最好是1〜2%。

溶剂应具有高的挥发性以便于立即蒸发。

丙酮、二氯甲烷和氯仿等是常用的有机溶剂。

分析固体样品时,可将20~40mg样品溶到2讥的溶剂中。

在距薄层板底端约lcm处,用铅笔划一条线,作为起点线。

用毛细管(内径小于lmm)吸取样品溶液,垂直地轻轻接触到薄层板的起点线上。

样品量不能太多,否则易造成斑点过大,互相交叉或拖尾,不能得到很好的分离效果。

3.展开将选择好的展开剂放在层析缸中,使层析缸内空气饱和,再将点好样品的薄层板放入层析缸中进行展开。

使用足够的展开剂以使薄层板底部浸入溶剂3~5 mm,但溶剂不能太多,否则样点在液面以下,溶解到溶剂中,不能进行层析。

当展开剂上升到薄层板的前沿(离顶端5^ 10mm处)或各组分已明显分开时,取岀薄层板放平晾干,用铅笔划岀前沿的位置后即可显色。

二苯乙烯类概念

二苯乙烯类概念

二苯乙烯类概念二苯乙烯(Styrene)是一种含有苯环和乙烯基团的有机化合物。

它的化学式为C8H8,结构式为C6H5-CH=CH2。

二苯乙烯有很高的吸光度,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紫外线吸收剂、光敏材料、荧光染料以及聚合物领域。

这里我们将重点介绍二苯乙烯的合成方法和应用领域。

1. 合成方法:二苯乙烯的合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1 乙烯和苯通过芳烃化反应合成,该反应需要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常见的催化剂有氯化铝(AlCl3)和氯化亚铁(FeCl3)。

1.2 乙烯和溴苯通过加成反应发生烯烃碳碳双键的加成,从而形成二苯乙烯。

1.3 将苄基苯甲酸经脱羧反应得到苄基苯甲醛,经缩合反应得到二苯乙烯。

2. 应用领域:二苯乙烯具有很高的紫外光吸收性能,因此在防晒霜、护肤品和彩妆中被广泛应用。

它可以吸收并散射紫外线,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

此外,二苯乙烯还被用作光敏材料,在印刷和复制技术中起到重要作用。

它可以用于制作印刷胶片和微缩胶片,进而应用于图文制作、文字印刷等领域。

二苯乙烯还可以作为荧光染料使用,用于涂料、塑料、油墨等领域。

它能够增加材料的亮度和色彩鲜艳度,使其具有更好的视觉效果。

此外,二苯乙烯还被广泛应用于聚合物领域。

通过将二苯乙烯进行聚合反应,可以得到聚苯乙烯(Polystyrene),一种常见的塑料材料。

聚苯乙烯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机械性能和耐候性,因此在家具、电器、包装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总结:二苯乙烯作为一种有机化合物,具有很高的紫外光吸收性能和荧光特性,所以在防晒霜、彩妆、印刷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此外,二苯乙烯还可用于制备聚苯乙烯等聚合物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机械性能,因此在家具、电器和包装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二苯乙烯基甲酮的制备ppt课件

二苯乙烯基甲酮的制备ppt课件

5. 抽滤,产品放在外表皿上放入烘箱枯燥, 枯燥后称重,计算收率。
五.注 意 事 项
1. 碱性太大会呵斥苯甲醛的歧化反响,碱性 太小会主要产生一缩合产物卞叉丙酮;
2. 缩合反响是一个放热反响,而丙酮沸点为 56.2℃,故不需加热并留意冷却,以免使 缩合反响温度过高;
3. 结晶后的溶液一定要冷却至室温,否那么 产品有损失。
2. 用布氏漏斗抽滤搜集产品,并用水洗涤。
3. 再用0.56ml冰醋酸和14ml 95%乙醇配成的 混合液洗涤,在布氏漏斗内静止30秒钟, 再抽滤。最后再用水洗涤一次产品,得黄 色粉状固体。
4.重结晶:将固体移至50 ml圆底烧瓶中,参 与12 ml无水乙醇,加热回流,待饱和溶液 制得后再多加2 ml无水乙醇,冷却至室温, 产品呈淡黄色的片状结晶。
+ 2H2O
除了上述主反响外,还存在以下副反响:
2
CHO OH-
COOH
+
CH2OH
O
2CH3
CH3
OH-
O
CH3
CH3
CC H CH3
三.反 应 装 置
四.实 验 步骤
1. 按图塔好反响安装,在三口烧瓶中放入3ml 苯甲醛,1ml丙酮和22ml 95%乙醇,开动搅 拌机,继而参与28ml 10%氢氧化钠溶液,搅 拌15min,反响物起初是廓清均相的,几秒 钟后变为乳状液体,不久有黄色固体颗粒产 生。
有机化学合成实验
二苯乙烯基甲酮的制备
一.实 验 目 的
1. 掌握二苯乙烯基甲酮的合成方法 2. 掌握机械搅拌的运用方法 3. 进一步熟习用有机溶剂重结晶的根本操作

二.实 验 原 理
两分子苯甲醛在碱性条件下 和丙酮缩合生成二苯乙烯基甲酮。

药物化学实验报告萘普生

药物化学实验报告萘普生

药物化学实验报告萘普生实验名称:药物化学实验报告-萘普生一、实验目的:通过合成萘普生,了解其合成原理和方法,掌握药物化学合成的基本技巧和实验操作。

二、实验原理:萘普生是一种非活性代谢产物,通过检测尿中的代谢产物可以评估肝脏功能和药物代谢。

合成萘普生的主要原料是苯丙酮和甲马拉酮。

实验中,首先将苯丙酮和甲马拉酮在碱性条件下缩合得到二苯乙烯甲酮。

随后,二苯乙烯甲酮与乙腈进行酰基化反应,生成2-2'-联苯酰基苯乙腈。

最后,该产物经还原反应,得到目标产物萘普生。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配置碳酸钠溶液(5%)。

b. 称取苯丙酮(2 mol)、甲马拉酮(2 mol)、2-2'-联苯酰基苯乙腈(2 mol)。

c. 配置盐酸溶液(10%)。

d. 配置乙醇溶液。

2. 合成二苯乙烯甲酮:a. 将苯丙酮与甲马拉酮加入三口烧瓶中,加入少量碳酸钠溶液搅拌,溶解。

b. 用醋酸纤维素滤膜将溶液过滤。

c. 将过滤得到的溶液加入托氏器中,加入NaOH溶液,搅拌反应1小时。

d. 反应结束后,加入酶水,搅拌过滤得到二苯乙烯甲酮。

3. 酰基化反应:a. 将二苯乙烯甲酮与乙腈加入烧瓶中,搅拌溶解。

b. 加入醋酸溶液,搅拌反应4小时。

c. 反应结束后,降温,过滤得到2-2'-联苯酰基苯乙腈。

4. 还原反应:a. 将2-2'-联苯酰基苯乙腈加入酸性还原溶液中,加热反应2小时。

b. 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过滤得到目标产物萘普生。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本实验成功合成了目标产物萘普生。

通过红外光谱, 紫外可见光谱, 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等表征手段对合成产物进行了鉴定和分析。

实验中,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使苯丙酮和甲马拉酮溶解,生成二苯乙烯甲酮。

NaOH溶液的作用是使二苯乙烯甲酮发生缩合反应,生成2-2'-联苯酰基苯乙腈。

醋酸溶液的作用是进行酰基化反应,最终生成目标产物萘普生。

酸性还原溶液的作用是进行还原反应,得到最终的萘普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苯乙烯基甲酮(双苄叉丙酮)
反应:
药品:苯甲醛 3g 3ml (0.028mol)
丙酮 0.79g 1ml (0.014mol)
95%乙醇 36ml
10%氢氧化钠溶液 28ml
冰醋酸,无水乙醇
实验所需时间:3小时。

实验步骤:在100ml 三口烧瓶中放入3ml 苯甲醛、1ml 丙酮和22ml 95%乙醇。

开动电动搅拌机混合,再加入28ml 10%氢氧化钠溶液[1],至少搅拌15分钟[2]。

反应物起初是澄清均相的,1分钟内变为乳状液体,不久有黄色固体颗粒产生。

抽滤收集析出的固体产品,并用水洗涤(产品不溶于水),抽干水分。

断开连接吸滤瓶的橡胶管,布氏漏斗中的固体再用0.56ml 冰醋酸和14ml 95%乙醇配成的混合液洗涤,让其在布氏漏斗内静止30秒钟,再次抽滤,最后再用水洗涤一次,得黄色粉状固体。

将固体仔细地移至50ml 圆底烧瓶中,分批加入无水乙醇(共约12ml ),电热套空气浴加热回流进行重结晶,待饱和溶液制得后再多加2ml 无水乙醇[3],快速转移入干净的加热的小烧杯中,冷却至室温[4],产品呈淡黄色漂亮的片状结晶。

抽滤,产品放在表面皿上或培养皿中,在烘箱内(50-60o C )干燥20-30分钟,称重,计算产率。

产量:约2g 。

纯二苯乙烯基甲酮为淡黄色片状结晶,熔点113 o C(分解)。

二苯乙烯基甲酮的标准红外光谱如下图所示。

CHO 2+H 3C C O CH 3稀NaOH CH=CH C O CH=CH
注解:[1]氢氧化钠10%是重量百分比。

碱性太大会造成苯甲醛的歧化反应。

碱性太小会主要生成一缩合
产物( 苄叉丙酮)。

[2]缩合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而丙酮沸点为56.2o C 。

故不需加热并注意冷却,以免使缩合反应
温度过高。

[3]若溶液颜色不是呈淡黄色而呈棕红色,可加少许活性炭脱色。

[4]结晶时的溶液为一定要冷却到室温,否则产品有损失。

[5]烘干时注意温度宜控制在50~60o C ,以免产品溶化或分解。

思考题:
1、 此反应的原理是什么?其中有什么反应中间体生成?
2、 如果不用苯甲醛,而采用乙醛代之进行此反应,你认为可能有什么现象发生?
3、 反应过程中反应液呈黄绿色的乳液,为什么? 为什么有的同学反应过程乳液颜色呈橙红色?
4、 粗产品水洗后为什么要用乙酸和乙醇混合溶剂洗,洗去的应是什么物质?
CH=CH O CH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