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肢动物图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共54张PPT)

• (3)体表具有 外骨骼,能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的器 官,并防止体内水分蒸发,以适应陆地生活
(4)④ 为 气门,是蝗
虫呼吸时气体进出的
Ⅰ
ⅡⅢ
门户,相当于植物叶
表皮上的 气孔 。
②① ③ ④⑤
2.缢蛏身体有哪些结构?它们 分别有什么作用?
3.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8
节肢动物
• 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包括人们熟知 的虾、蟹、蜘蛛、蚊、蝇、蜈蚣以及已绝灭 的三叶虫。目前已命名的种类有120多万种, 占所有已知动物种数的80%以上。
观察思考并讨论:
⑴观看课本图片:完成P15表格
比较你们观察的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完成下表。
壳退化的软体动物。壳可退化为一体内片状结构, 成一列颗粒,或完全消失。有的危害园林。
虎斑宝贝
曾经为古代货币。 现为工艺品。
虎斑宝贝
盘鲍
(即鲍鱼), 壳可入药,称 石决明。
红螺:俗名: 海螺。 分布广,以渤海湾产量较高。 主要产地有大连、烟台、威海、青岛等地。
各种软体动物 的贝壳
褐云玛瑙螺:原产东非,引入我国后成为严重入侵种。
动物名称
蝗虫 瓢虫 蜘蛛 蜈蚣
身体是否较硬
较硬
身体是否分节, 分节
硬
分节
较硬
分节
较硬
分节
体节是否有差别 有差别 有差别 有差别 有差别
有无触角, 触角是否分节
有无翅
有触角 有触角
分节 分节 有翅 有翅
无触角 无翅
有触角 分节 无翅
有几对足, 足是否分节
三对足 分节
三对足
四对足
每节1--2 对足
分节 分节 分节
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 了什么?
513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柔软的身体外面有外套膜,大多有贝壳。 运动器官是足。
(三)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食用:牡蛎、扇贝、鲍等富含蛋白质
和多种维生素,且脂肪含量低。 药用:鲍的壳、乌贼的壳、珍珠粉 装饰品: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 传播疾病: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 寄主,与血吸虫的传播有关
二、节肢动物
(最大的动物类群)
(一)昆虫类
观察思考并讨论:
⑴观看课本图片:完成P15表格
(1)比较你们观察的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完成下表。
动物名称 身体是否较硬
蝗虫
较硬
瓢虫
硬
蜘蛛
较硬
蜈蚣
较硬
虾
硬 分节 有差别
身体是否分节, 分节 分节 分节 分节 体节是否有差别 有差别 有差别 有差别 有差别
有无触角, 触角是否分节
1、代表动物——蝗虫
通过观察结合课本P15页的插图完成下列题目: (1)蝗虫的身体分为哪几部分?有什么特点? (2)说出图中1 至 9的名称
3 腹部 胸部 2 头部 1 4 触角 前足 5 中足6 气门 8
9翅
7后足
通过观察结合课本P15页的插图完成下列题目: (3)轻轻捏一捏蝗虫的身体,体会一下有 什么感觉? (4)坚硬的外骨骼对蝗虫有什么作用呢? 2:观察蝗虫触角、足及翅的特点 3:蝗虫的呼吸 将两只蝗虫分别放在甲、乙两支装满水的试管中, 甲试管中的蝗虫头部朝下,乙试管中的蝗虫胸腹 部朝下 提问:甲和乙两支试管中哪一只蝗虫先死亡?为什么?
实验材料;(果蝇) 传播疾病。(蚊、 蜱、 螨叮咬人)
课堂练习 请独立完成第17面的练习
P17 1、 (×)(×) P17 2、 ( A ) P17 4、
对虾解剖讲解ppt课件

• 4、三对大小鄂
• 5、两对触角
对虾的消化系统:
是不是被名目繁多的足整晕了呢?其实这些都是进化的结果。 为什么虾和蟹总会联系在一起?“虾兵蟹将”~
• 观察了虾的附肢后,我们开始观察虾的消 是不是被名目繁多的足整晕了呢?其实这些都是进化的结果。
身体被由几丁质组成的外骨骼包围;
化系统 在胸部有5对神经节,腹部有六对神经节。
第第 二一 步步 足足
第 四 腹 肢
第 三 腹 肢
第 二 腹 肢
第 一 腹 肢
第二小颚 大颚
第
第一小颚 是不是被名目繁多的足整晕了呢?其实这些都是进化的结果。
雄性对虾的第一腹肢上有一个小小的分支,而雌性则没有。
二
相比于昆虫用有机物,这种方法更经济,但也更易碎。 一对尾肢,可在游动中保持平衡。 再来看看它的19对附肢吧
• 相比于对虾附肢的高度特 化与不同分工,马陆(千 足虫)的附肢就简单很多 (都是一样一样的)。
通过对虾附肢分雌雄:
• 雄性对虾的第一腹肢上有一个小小 的分支,而雌性则没有。
附肢的解剖:
• 首先从第五游泳足开始 向上逐步将18对附肢解
下,并成对放好。
• 1、五对游泳足 • 2、五对步足
图片区
• 3、三对鄂足
打下基础。
神经节相连。 含几丁质的外骨骼是节肢动物门的基本构造,几丁质-蛋白质复合物类似于我们的胶原蛋白。
翻起背部的体膜,可以看见三角形的心脏。
• 食道下神经节:是头部后 首先从第五游泳足开始向上逐步将18对附肢解下,并成对放好。
两对触角,用于感应外界刺激
三对和胸部前三对神经节 两对触角,用于感应外界刺激
• 食道下神经节:是头部后 三对和胸部前三对神经节
初中八年级上册生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课件

贝壳 外套膜
足
1.贝壳的作用是什么?
起保护贝壳内非常柔软的身体。
2.你所观察的动物是靠什么结构运动的? 又是靠什么结构呼吸的?
双壳类动物可以用足缓慢
地运动。
利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
换
足
3.试着想一想,它是如何获取食物的? 通过身体后端的入水管吸入水,水流 经身体一些器官后,再通过出水管排 出体外。 在吸入和排出水的过程,摄取水中的 食物颗粒并排出未消化的残渣。 出水管
体表有坚韧的外__骨___骼
节肢动物
的主要特
征
身体和附肢都_分__节___
课后练习 P17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软体动物都生有贝壳。
( ×)
(2)节肢动物的附肢分节,身体不分节。( × )
2、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活环境及获取食物的方式, 正确的是( A )
A、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利用刺细胞帮助捕获猎物 B、寄生虫终生生活在寄主体内或体表,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存 C、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靠入水管、出水管获取水里的食物颗粒 D、节肢动物生活在陆地上,利用口器获取食物
果蝇是非常经典的实验材料;
(2)有害:传播疾病,如_蚊__、__蜱__、__螨_等。
身体_柔__软___
身体表面有_外__套__膜___
软 软体动物 大多具有_贝__壳____
体 动
运动器官是__足___
物
和
一对_触__角__
节 肢 动 物
节肢动物
昆中的 基本特 征
三对__足___ _两__对__翅___
小试牛刀
1.河蚌、蜗牛和乌贼共同具有的特点是( B)
A.都有贝壳 B.都有外套膜 C.都用腹足 运动 D.都用腕足捕食
部编八年级生物上册-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附习题)

常见动物有:河蚌、扇贝、文蛤、缢蛏 、石鳖、 蜗牛、乌贼、章鱼等。
石鳖,背部有8 个覆瓦状排列的贝壳, 腹面有一个扁平的足, 可以用足缓慢爬行或吸 附在岩石上。
蜗牛,壳为螺 旋形,依靠大而扁平 的足来爬行,足内腺 体会分泌粘液,可减 少爬行时足与地面的 摩擦力,头部有触角、 眼等感觉器官。
(3)实验说明蝗虫呼吸器官开口在( C )
A.头部 B.胸部 C.腹部 D.胸部和腹部
(4)蝗虫的呼吸器官叫做( B )
A.气管 B.气门 C.气腔 D.气囊
(5)实验说明蝗虫的呼吸器官适于与什么进行气体
交换( B )
A.水中溶解的气体 B.空气
C.水和空气都行
D.不能判断
3.昆虫在发育过程中,都有蜕皮现象的原因是 (A ) A.外骨骼限制了身体长大 B.外层皮肤不能随身体长大 C.外骨骼的细胞不能分裂 D.外层皮肤的细胞不能分
• 食用:虾、蟹提供了动物蛋白。 • 为植物传粉:蜜蜂等昆虫为地球上几十万种开花
植物传播花粉。 • 药用:蝎、蜈蚣、蝉蜕等可以入药,治疗疾病。 • 科研:果蝇是非常经典的遗传学实验材料。 • 危害:蚊、蜱虫、螨叮咬人并传播疾病。
课后作业
1.关于软体动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软体动物的全部身体柔软 B.很多种类的软体动物都可以食用 C.河蚌、田螺是软体动物 D.大多生活离不开水,也有生活在陆地上的
以蝗虫为例,试着描述昆虫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 2.头部:感觉和摄食,有一对触角,三个单眼和一 对复眼,口器用于摄食。
3.胸部(运动):三对足跳跃,两对翅飞行。触角 和足等是昆虫的附肢,分节。
4.腹部:有气门,与之相连的气管用于呼吸 5.体表有外骨骼。
人教版八级上册513节肢动物课件(18张)[可修改版ppt]
![人教版八级上册513节肢动物课件(18张)[可修改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dd1c992ce45c3b3567ec8bdc.png)
那是因为在它的 身体表面包着坚 韧的外骨骼
外骨骼
外骨骼是由昆虫的表皮细 胞分泌的物质形成,主要 含有几丁质、蛋白质等成 分。
外骨骼不仅能保护昆 虫本身,还可以防止 蝉蜕 体内水分蒸发。
外骨骼会局限昆虫的生长和发育,所以昆虫需要定期 的蜕皮,昆虫一生中蜕皮的次数一般是固定的,通常 发育为成虫后就不再蜕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513节肢动物 课件(18张)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你将会了 解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掌握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树立保护节肢动物的意识。
观察以下图片,它们在形态结构上有 哪些共同点?
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 已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 有已知动物种类数的80%以上。
代表动物——蝗虫
口器 前足
后足 中足
蝗虫的结构特点
一对触角
感 觉
一组口器
和
头部
三个单眼
摄 食
中
一对复眼
心
胸部 腹部
一般有两对翅
运 动
中
心
三对足
生
10对气门
殖 和
有多种代谢器官
代
谢
中
末端有生殖器官
心
用手触摸蝗虫的身体,
会感觉它的体表比较 硬,这是为什么呢?
用手触摸这些昆虫的身体,会感 觉它们的体表比较硬,这是为什 么呢?
练一练
3.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
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是
A.软体动物
B.节肢动物 √
C.线形动物
D.环节动物
4.成语“金蝉脱壳”中的“壳”是指
A.外骨骼 √
C.贝壳
B.角质层 D.角质鳞片
对虾及图片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第一课时软体动物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方面通过对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满怀激情爱科学,勇于探索学科学,求真务实做科学的精神。
(2)通过对课外读物的阅读,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育珠的国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激发其学好科学的自信心和学好科学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重点难点重点: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难点: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具准备河蚌的外形和结构挂图,蜗牛和乌贼的挂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没有手,没有脚,背着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缩到房里头”请同学猜一下这是什么动物?“蜗牛”2、利用多媒体展示几种常见软体动物的图片,并让学生进行识别,让学生想一想,这几种动物的形态,结构是否一样?教师进一步指出:这些动物尽管在形态,结构上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是它们却都属于软体动物。
为什么它们都属于软体动物?它们之间有哪些相同之处?它们的存在与人类有什么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题目)二、新知学习(一)、观察缢蛏的内部结构:1、让学生结合“观察与思考”,阅读课文12 页的第1、2段,认识“外套膜”,“贝壳的形成”和“贝壳的作用”。
缢蛏外面有两片大小相近的石灰质贝壳,因而称为双壳类。
壳内柔软身体表面包裹着外套膜,贝壳是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
2、结合13页第一段课文,学生交流以下问题:(1)、贝壳的作用是什么?(2)、靠什么结构运动?(3)、靠什么结构呼吸?(4)、缢蛏如何获取食物?3、指名回答并纠错:对壳内柔软的身体起保护作用。
靠足缓慢运动。
用鳃呼吸。
在吸水和排水过程中摄取食物。
(二)、指导学生进一步观察石鳖,蜗牛和乌贼。
1.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介绍这三种软体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