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 第五单元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1.按顺序填数。
2、3、□、5、□、□ 7、□、5、4、□、□2. 填一填。
3.把右边的6只熊猫圈起来。
在左数第7只熊猫的上面画○。
4. 比一比,填一填。
1.看图写算式。
2.看情境图写算式。
3.算一算。
4.用下面的数字卡片,你能摆出几个得数是6和得数是7的算式?5.3 8和9的认识1.2.数一数,写一写,并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
3.在方框里画图。
4、填一填。
5.4 8和9的加减法1.看图列式。
2.连一连。
3.看谁先过河。
4.丽丽买了两件商品用了8元钱,她买的什么?乐乐也买了两件商品用了9元钱,她买的什么?5.5 10的认识1.数一数,连一连。
2.按规律填空。
(1)10、8、( )、( )、2、0。
(2)( )、( )、3、4、( )、( )、( )、8、( )、( )。
(3)( )、9、( )、7、( )、( )、4、3、( )、1。
(4)1、3、5、( )、( )。
3.4. 数一数,填一填。
(1)有( )个,有( )个。
(2)比少( )个,比多( )个。
5.6 10的加减法1.看图写算式。
2.在○里填上“>”“<”或“=”。
3+7○9 5+5○10 3+6○6 8+1○10 10-3○4+6 8+2○5+5 10-5○9-6 3+7○4+5 3.算一算。
4.一共有多少个三角形?1.看图写算式。
2. 按顺序算一算。
3.看谁算得快。
4. 填数,使横行、竖列相加都等于10。
1.看图写算式。
2.连一连。
3.画出小羊的过河路线。
4.填一填。
第五单元清一、照样子,划一划。
(6分)6 9 10 8二、填一填。
(1题6分,2题5分,3题8分,4题2分,共21分) 1.按顺序填数。
(1)(2)2.动物报数。
(1)(2)3.(1)图中一共有( )个水果,其中有( )个,有( )个。
(2)从右边数,第( )个、第( )个、第( )个和第( )个都是。
(3)把左边的3个水果圈起来。
4.照样子填数。
三、算一算。
2024年全新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第五单元汇总

2024年全新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第五单元汇总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数出10以内的数,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2.让学生学会用数字表示物体数量,培养数感和数的概念。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1~10的认识2.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3.10以内数的组成4.10以内数的加减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10的认识,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10以内数的组成。
难点:10以内数的加减法。
四、教学过程(一)第一课时:1~10的认识1.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了1~5的认识,今天我们要学习1~10的认识。
你们准备好了吗?2.教学过程(1)认识1~10的数字师:我们先来认识1~10的数字,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数一数。
生:(跟随老师一起数数)师:很好,现在请大家翻开书本,找到第1页,我们一起来认识1~10的数字。
(2)学习1~10的数词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10的数字,我们要学习1~10的数词。
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读。
生:(跟随老师一起读数词)(3)练习数数师:现在请大家拿出自己的小手指,我们一起来练习数数。
从1数到10,看谁数得最快。
生:(跟随老师一起数数)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1~10的数字和数词,也学会了数数。
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熟练掌握。
(二)第二课时: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1.导入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1~10的认识,今天我们要学习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教学过程(1)学习10以内数的顺序师:请大家拿出自己的小手指,我们一起按照顺序数一数1~10的数字。
生:(跟随老师一起数数)师:通过数数,我们发现1~10的数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2)学习10以内数的大小师:我们来学习10以内数的大小。
请大家用大于、小于或等于的符号表示下面每组数的大小关系。
生:(完成练习)(3)练习比较大小师:现在请大家拿出自己的小卡片,上面写着1~10的数字。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0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0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10的认识》是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数字10,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10的意义,能够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并能运用10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对数字有一定的认知,但部分学生可能对10的概念理解不够清晰,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10的认识的培养,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数字10,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能够运用10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数字10,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10的概念,熟练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10的概念。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数字卡片、小动物图片、计数器等。
2.学具准备:学生作业本、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数字卡片,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数字1-9,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然后,向学生介绍数字10,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字10。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小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小动物的数量,让学生练习数数,巩固对数字10的认识。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图片中小动物的数量与数字10的关系,让学生理解10的概念。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1:加法和减法运算
- 研究用加号和减号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 了解加法和减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 练运用加法和减法求解实际问题
知识点2:数的排序
- 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学会将数字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进行排序
- 练排序数字的能力,包括从给定的数字中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
知识点3:数的比较
- 研究使用大于、小于和等于进行数的比较
- 练判断数字的大小关系,比较大小并填写适当的符号
知识点4:数字的组成与分解
- 了解数字的组成,包括十进制数的位数和位值
- 学会将数字按位分解,将一个数字拆分为各位数字的和
知识点5:数的估算
- 研究使用估算法对数字进行大致计算
- 掌握估算的方法和技巧,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点6:几何图形
- 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和三角形
- 学会用几何图形的特点进行分类和辨认
知识点7:计量长度
- 研究使用标准长度单位进行长度的测量
- 练使用尺子和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知识点8:时间的认识
- 认识钟表的指针和刻度,掌握用钟表读取时间的方法
- 练读取和写入简单的时间表达方式
知识点9:数的序数表达
- 研究使用序数词表达数字的先后顺序
- 掌握序数词的写法和使用方法
以上为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知识点汇总。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能够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运算能力和几何形状辨认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 数学 第五单元

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引言1.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阶段,数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理逻辑思维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主要围绕认识10以内的数展开,本单元内容的掌握对学生打下基础数学概念,是他们未来数学学习的关键。
3. 本文将就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的主要内容展开分析,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一、认识10以内的数1. 了解0-5之间的数a. 学生通过识图和实物进行数数活动,能够认识和书写0-5之间的数。
b. 通过各种游戏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0-5之间的数的大小关系。
2. 了解6-10之间的数a. 学生通过数数活动和实际操作,认识和熟练书写6-10之间的数。
b. 培养学生对6-10之间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能力。
二、认识10以内的加法1. 认识加法符号和加法计算a.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计数情境,初步了解加法符号和加法计算的概念。
b. 利用各种教学工具和游戏,帮助学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练习。
2. 加法运算实际应用a. 联系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并进行加法运算。
b.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加法关系,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三、认识10以内的减法1. 认识减法符号和减法计算a. 通过实际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减法符号和减法计算的概念。
b. 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进行减法计算练习。
2. 减法运算实际应用a. 设计各种生活情境,让学生进行减法运算的实际应用。
b. 引导学生将减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小结1. 通过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认识10以内的数,掌握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操作,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应用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1. 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的学习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基础能力培养意义重大,家长和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注重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复习教案|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复习教案|人教版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复习教案|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的复习课。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认识人民币以及简单的几何图形。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2. 提高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能够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交易。
3. 巩固学生对简单几何图形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的熟练运用,以及对人民币的认识。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进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能够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人民币模型、几何图形模型。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如购物、交易等,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师通过黑板展示一些100以内的数,让学生口头报数,并说出每个数的组成。
3. 复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教师通过黑板展示一些100以内的加减法题目,让学生口头计算,并解释计算过程。
4. 复习认识人民币:教师通过展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说出每个面值的人民币的名称,并能够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交易。
5. 复习简单几何图形: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等,让学生说出每个图形的名称,并能够识别和描述图形的特征。
6.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互相交流答案,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00以内数的认识: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35 + 27 = 6276 45 = 31认识人民币:1元 2元 5元 10元简单几何图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23的组成:20 + 3;57的组成:50 + 7;85的组成:80 + 5。
人教版 一年级上册 数学 第五单元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第五单元是关于数数和简单的加法。
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将学习如何在数轴上数数,如何用手指表示数目,并且我们还将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首先,我们将学习如何在数轴上数数。
数轴是一个直线,上面标有一系列的数字。
我们可以用手指或者一根笔在上面滑动,从一个数字滑到另一个数字,并且念出它们的顺序。
比如,我们可以从1滑动到7,并且念出“1、2、3、4、5、6、7”。
数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
接下来,我们将学习用手指表示数目。
通过用手指表示数目,我们可以更好地感知数字的大小和数量。
例如,当我们想要表示数字1时,我们可以伸出一根手指;当我们想要表示数字2时,我们可以伸出两根手指,以此类推。
用手指表示数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字的概念。
最后,我们将学习简单的加法运算。
加法是一种基本的运算,它可以帮助我们将两个或多个数目合并在一起。
我们可以使用手指或数轴来进行加法运算。
在加法运算中,我们需要理解加号(+)、等号(=)以及加法的结果。
加号表示两个数目相加,而等号表示两边的数目相等。
例如,1 + 2 = 3,可以理解为将1和2相加得到3。
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加法运算,我们可以使用数轴和手指。
比如,如果我们有2个苹果,再加上3个苹果,我们可以从数轴上的2滑动到5,并用手指表示出5个苹果。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2 + 3 = 5的结果。
通过学习第五单元的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简单的加法运算。
这些知识对我们的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都非常重要。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并在实际中运用这些知识。
总之,第五单元的内容包括数轴的使用、手指表示数目和简单的加法运算。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的概念和运算。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这个单元,并能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6_10的认识和加减法ppt课件1新人教版

三、巩固练习
4
6
7
2. 数一数、比一比。
5
5 < 6
6
6 < 7
还可以怎样填?写一写。
7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
真正的才智是刚毅的志向。 —— 拿破仑 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谁要是没有强烈的志向,也就不能够热烈地把这个志向体现于事业中。 —— 凯洛夫 勇敢坚毅真正之才智乃刚毅之志向。 —— 拿破仑 生活赋予我们一种巨大的和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志愿,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着希望信心和青春。 —— 奥斯特洛夫斯基 志向不过是记忆的奴隶,生气勃勃地降生,但却很难成长。 —— 莎士比亚 人所缺乏的不是才干而是志向,不是成功的能力而是勤劳的意志。 —— 部尔卫 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 —— 赞科夫 人的理想志向往往和他的能力成正比。 —— 约翰逊 9、与其埋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管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强。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别把失去看得过重,放弃是另一种拥有;不要经常艳羡他人,人做到了,心悟到了,相信属于你的风景就在下一个拐弯处。 10、有些事想开了,你就会明白,在世上,你就是你,你痛痛你自己,你累累你自己,就算有人同情你,那又怎样,最后收拾残局的还是要靠你自己。 11、人生的某些障碍,你是逃不掉的。与其费尽周折绕过去,不如勇敢地攀登,或许这会铸就你人生的高点。 12、有些压力总是得自己扛过去,说出来就成了充满负能量的抱怨。寻求安慰也无济于事,还徒增了别人的烦恼。 13、认识到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假象,认识到此生都是虚幻,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佛法的真相。钱多了会压死你,你承受得了吗?带,带不走,放,放不下。时时刻刻发悲心,饶益众生为他人。 14、梦想总是跑在我的前面。努力追寻它们,为了那一瞬间的同步,这就是动人的生命奇迹。 15、懒惰不会让你一下子跌倒,但会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你的收获;勤奋也不会让你一夜成功,但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你的成果。人生需要挑战,更需要坚持和勤奋! 16、人生在世:可以缺钱,但不能缺德;可以失言,但不能失信;可以倒下,但不能跪下;可以求名,但不能盗名;可以低落,但不能堕落;可以放松,但不能放纵;可以虚荣,但不能虚伪;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可以浪漫,但不能浪荡;可以生气,但不能生事。 17、人生没有笔直路,当你感到迷茫、失落时,找几部这种充满正能量的电影,坐下来静静欣赏,去发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18、在人生的舞台上,当有人愿意在台下陪你度过无数个没有未来的夜时,你就更想展现精彩绝伦的自己。但愿每个被努力支撑的灵魂能吸引更多的人同行。 19、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中看到了某种忧患。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 20、每一个成就和长进,都蕴含着曾经受过的寂寞、洒过的汗水、流过的眼泪。许多时候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能看到希望。 、在做任何事之前,必须有正确的方向,盲目地行动只会导致失败。正确的方向是成功的前提,没有或迷失了方向,做事情就很难成功。 8、做任何事,最重要的是让自己满意,一味地听取别人的意见,迎合别人,按别人的想法做事,最后吃亏的是自己。请记住,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让自己满意,就是最大的成功! 9、做人一定要诚信,靠欺诈能让你富一阵子,但绝对不会让你富一辈子,一味的欺诈,会让你血本无归! 10、成功需要一些勇气和冒险精神,坦然面对人生,敢于冒险,面对危险或困难时,越是害怕越是陷入危险中,无所畏惧才会有解决之道。 11、世界上所有的奖励都是奖给功劳的,而不是苦劳,没有功劳,再多的苦劳没用,做一件事只有有了最后想要的结果,过程才有意义,人们从来都是以成败论英雄的。 12、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装懂,对自己不懂或不擅长的事情,在行动之前一定要问清楚,不能盲目瞎干。 13、懒惰是你一生最大的敌人,靠勤劳比靠侥幸的得来的收益更能致富。 14、付出什么你就得到什么,如果你付出的是最大的努力,你就可以获得最好的报酬。 15、守信是你的资本:信任犹如一根钢丝,一旦建立起来了,可以抵抗变故的拉扯,一旦折断了它,就很难再把它接上了。与人相处时,别人首先要信任你,才会真心地对待你,当别人觉得你不可靠时,你的机会就丧失殆尽了。 16 、真正的友谊并不是一味地讨好,而且在发现对方的缺点错误后,能真心指出来并帮助其改正,使之不断地完美起来,要远离那些一味对你溜须拍马的人,这种人只让你耳朵享受,却会让你生活受罪! 17、多看别人的优点,多想别人对你的好处,不要对你做一百件好事你不感恩,做一件让你不满意的事就怀恨在心,这样的人天理不容,更别说成就什么大事了。 18、团结就是力量,学会与他人合作,只有团结起来,才有强大的力量去面对外界的冲击,才能有效地规避风险,从而保护每个合作者的利益。 19、珍惜眼前的学习机会,当你现在有机会学习各种经验时,一定要倍加珍惜。靠混日子是混不了一辈子的,许多过程都是不能省略的,至少学会这些经验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20、每个人的选择都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的最优的选择,大部分人都是安全感的奴隶,当你觉得生活轻而易举,成就感爆棚时,很有可能你只是选择了基础难度,而在你的圈子外,还有很多很多比你厉害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人,从一开始就是最高难度且现在比你财富多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你所谓的成功,也许只是他们眼中短暂歇脚的驿站。不要做温水里的青蛙,只有走出自己的心灵舒适区,你的人生才真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