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姓氏来源
周姓的来源姓周的名人有哪些

周姓的来源_姓周的名人有哪些周姓是中国的一大姓氏,虽然他不必陈姓、李姓的数量多,但是有关周姓的历史却一点也不比它们要短。
周姓的来源是怎样的?姓周的名人有哪些?曾经一统天下的周姓到底有多少厉害的子孙,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1、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
黄帝的四世孙后稷,姓姬。
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
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
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
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以周为氏。
如周平王之后,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
另有周赧王之后,在唐代先天(712-713年)年间,因避唐玄宗名讳改姬姓为周姓。
周公旦之后姓周。
2、出自周昌、周任之后。
《河图运录法》记载,远古黄帝轩辕氏时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分散于古时的汝南(今河南、安徽一带)、庐江(今安徽、湖北省境)、浔阳 (今属江西省)、临川(今属江西省)、陈留(今属河南省境)、沛国(今属河南、安徽、江苏省境)、泰山(今属山东省境)、河南(今属河南省境)等地。
3、少数民族改为周姓1)南北朝时,北魏献帝的第二个哥哥,原姓普,后改姓周。
《魏书·官氏志》记载:“献帝以兄为纥骨氏,后改为胡氏。
次兄为普氏,后改为周氏。
”献帝时,把北魏国拓跋氏分为七份,以七兄弟统率之。
由此可知,拓跋氏改姓周氏的,不只献文帝的次兄一人,还有次兄统率的那一部分国人。
周氏,是北魏国兴旺的七族之一。
魏拓跋氏改姓周氏的后代,有隋朝名将周摇。
周摇(约 507--590),字世安,是北魏献帝次兄普乃氏(普氏)的后代。
2)唐朝上元年间,少数民族有“暨佐时”(音译)三字姓的,改为周氏。
3)代北(今山西省东北部)的复姓“贺鲁”氏,改为周氏,贺鲁氏是由“夷”(少数民族)变为周姓。
4 、唐朝先天、开元年间,姬姓改为周姓。
唐玄宗名叫李隆基,“姬”与“基”声音相近,当时长安姬姓,为避唐玄宗名讳,改为周姓。
关于周姓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关于周姓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一、周姓的来历周姓,是中国姓氏中一个非常有名的姓氏,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庞大的族群。
关于周姓的来历,有多种说法。
据《姓氏考略》记载,周姓最初是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国家,当时的这个国家就叫做“周”,因此它的领导人和居民都有了“周”作为姓氏。
这个国家最初是由姬姓的太王建立,后来被周公伯禽所灭,太王的子孙就以周作姓。
此外,还有一种看法认为,周姓是源于古代的氏族制度,原先是由姓和氏两个单元组成,最初周姓是氏的一种形式,相当于今天的“李家人”、“张家人”。
后来,由于各种原因,这种制度逐渐消失了,而周姓又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姓氏。
二、周姓的分布情况周姓在中国是流传相当广泛的姓氏之一,几乎遍布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人口中,姓周的有3582130人,约占总人口的0.26%。
其中,大部分人集中在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等中部和东部的省份。
三、周姓的文化意义周姓作为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姓氏之一,具有着深远的文化意义。
首先,周姓和周朝有着密切的关系。
周朝不仅是中国封建君主制度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时期。
周姓作为周朝的后代,自然也承载着这个时期的文化荣光。
其次,周姓与孔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哲学家、教育家。
他的学说被大量地传承下来,对于中国的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周姓的始祖周公旦被孔子尊为“贤者之祖”,因此周姓在中国的文化史上也显得格外重要。
四、周姓的发展现状在现代社会,周姓已经成为了一个较为普遍的姓氏,其在各行各业都有代表。
据不完全统计,周姓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都有从事的人士,其中不乏许多杰出人才。
在政治领域,周氏可以说已经跻身世界政坛,成为中国的重要政治家。
如中国的两任国家主席周恩来、周总理,都是姓周的人。
在经济领域,也有不少的周姓企业家,如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周文重、恒大集团董事长许家印等。
周姓氏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和启示

周姓氏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和启示姓氏是一个人的家族标志,承载着某种历史和文化的遗传。
作为中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周姓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从古至今,周姓通过其卓越的代表人物和丰富的历史背景,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启示。
一、周姓的历史渊源周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中国周朝时期。
周姓源于周武王姬发所建立的周朝,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朝代。
周朝的兴起标志着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的过渡,同时也为后来中国封建社会的碧血国度奠定了基石。
周姓的形成和发展与周朝的兴衰息息相关,体现出周姓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二、周姓人物的杰出贡献周姓作为中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代表人物。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周公解梦、文王、武王等周朝的君主和官员。
周公解梦早在西周时期就以聪明睿智的才能备受赞誉。
他以超凡的智慧为周朝做出了重要的决策,为国家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文王是周朝的奠基者,他开创了周朝文化的繁荣,奠定了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基础。
武王则是周朝的英雄人物,他奋勇杀敌,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强大国家,推动了周朝后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除了周朝的杰出人物,周姓还涌现出一大批在其他历史时期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比如周文王以孝义和贤德为美德,被后世尊奉为“仁圣”;周公旦则被称为“国士无双”,他的周易思想对后来的道家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有重要影响;周瑜是东吴时期的杰出将领,他以聪明智勇的才能赢得了赞誉,对东吴的兴起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杰出人物的出现,充分彰显了周姓在政治、文化和军事等领域的卓越才能,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周姓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启示周姓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其杰出代表人物上,还体现在其家族传承和价值观念的积淀上。
周姓源远流长,有着浓厚的文化积淀。
周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影响了之后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发展,催生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道德伦理和礼仪风范。
周的姓氏

• 明初就一批著名文学家为江西吉水周氏家 谱写序。如:解缙的《吉水桑园周氏族谱 序》、杨荣的《周氏族谱序》(此谱为明 初翰林院编修周叙重修)、金幼孜的《周 氏族谱序》(此谱为明初大理寺少卿周彦 奇、国子监博士周歧凤重修)。
•
周姓名人较多,列举以下几位: 1、周树人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 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 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 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 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的 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五四新文化运 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 2、周恩来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曾用名伍 豪等,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伟大的马 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 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 导人。他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 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国际上也 格,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
•
3、周勃 周勃(未知—前169年),西汉开国将 领、宰相。于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随刘 邦起兵反秦,以军功拜为将军,赐爵武威 侯。在随刘邦由汉中进取关中时,击赵贲, 败章平,围章邯,屡建战功。
• 4、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 庐江舒县人。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 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 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 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 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 年),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 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 (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公元 210年)病逝于巴丘(今湖南岳阳),年仅36岁。
周字姓氏研究报告

周字姓氏研究报告周字姓氏研究报告姓氏研究是中国姓氏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字姓氏是中国最为常见的姓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报告将对周字姓氏的来源、分布、特点以及文化意义进行研究探讨。
一、来源周字姓氏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历史时期。
根据历史记载,周字姓氏最早可追溯到夏代。
据《古今姓氏拾遗补》记载,夏代时期有夏令时人穴夷后代的子孙,以居住地或部族名称为姓,其中一个部落以首领周为姓,逐渐形成了周字姓氏。
二、分布周字姓氏在中国的分布非常广泛。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周字姓氏在全国范围内的分布较为均衡,不论是北方还是南方的各个省市都有周字姓氏的分布,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农村地区的人口中都可以找到周字姓氏的身影。
这也与周字姓氏的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有关。
三、特点1.人口众多:周字姓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之一。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统计,周字姓氏在全国范围内的人口数量较多,达到了数千万以上。
2.地域分布广泛:周字姓氏的分布范围广泛,几乎遍布全国各个省市。
这与周字姓氏的历史渊源有关,也反映了周字姓氏的流传和扩散速度快,并且没有明显的地域限制。
3.文化内涵丰富:周字姓氏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的内涵。
根据中国姓氏文化研究专家的解释,周字姓氏与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联系密切,尤其是与周朝的历史有着紧密的关联,因此周字姓氏在中国人心目中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四、文化意义周字姓氏在中国的文化历史中拥有重要意义。
首先,周字姓氏与周朝有着紧密的关联,是中国古代历史中最为光辉灿烂的时期之一。
其次,周字姓氏是中国文化中所重视的姓名文化的代表之一,代表着中国人对家族和传承的尊重。
此外,周字姓氏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吉祥的象征意义,被认为是一种大气、光明和正直的象征。
综上所述,周字姓氏作为中国最为常见的姓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来源可以追溯到夏代,分布范围广泛,特点包括人口众多、地域分布广泛以及文化内涵丰富。
在中国文化历史中,周字姓氏具有重要的意义,代表着中国人对传统文化和家族的尊重。
五年级周的姓氏研究报告

五年级周的姓氏研究报告姓氏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地位,反映了家族血统和传承。
在五年级的姓氏研究报告中,我选择了周姓作为研究对象。
以下是我的研究报告内容:一、周姓的起源周姓是中国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
周姓是以西周王室的国号“周”作为姓氏,属于帝王封姓制度的一部分。
因此,周姓被视为高贵、尊崇的姓氏。
二、周姓的分布周姓在中国人口中非常常见,是中国姓氏排行榜上的前十名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周姓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
尤其是在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等地,周姓人口较为集中。
三、周姓的名人周姓有许多杰出的名人和贡献者,其中包括历史上的周公旦、周子昂、周恩来等。
周公旦是西周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周子昂是唐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诗人,他的作品曾被誉为“千古绝唱”。
周恩来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的伟大政治家和革命家,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任总理,并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四、周姓的寓意和特点周姓寓意着一种尊贵、庄重和正直的品格。
周姓的人们通常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崇高的道德品质,他们注重家庭的传承和家族的荣耀,同时也承载着家族的希望和期待。
五、我对周姓的认识通过这次研究,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周姓的起源、分布和特点。
周姓的人们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承载着家族的使命和责任,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为自己拥有这样的姓氏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也希望能够传承和发扬周姓的优良传统,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以上就是我关于五年级周姓研究报告的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对周姓有更深入的了解。
周姓氏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贡献

周姓氏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贡献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许多姓氏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中,周姓氏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姓氏之一,不仅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而且通过周文化的影响,为中国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周姓氏的历史渊源周姓氏源于夏朝时期的大禹后代,夏代朝廷系统是以封地的名字作为姓氏,而周姓源于禹所封地的后人。
周这个姓氏的来源与中国文化中的两个重要元素紧密相连,一个是周文化,一个是封建制度。
周文化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高度发展,而封建制度则构成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基石。
因此,周姓氏的历史渊源与中国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
二、周姓氏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周姓氏在中国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
首先,周姓氏是中国历史上几个重要姓氏之一,它与曹、孔、孟等姓氏并列,代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权威和尊贵。
其次,周姓氏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
再次,周姓氏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传承了周文化的精神,而且在其后裔中涌现了许多文化名士。
最后,周姓氏在中国社会中拥有广泛的族群,其血脉延续至今,为中国社会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三、周姓氏的文化贡献周姓氏的文化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思想文化、艺术文化以及科技创新。
1. 思想文化周姓氏的先贤们对中国古代的哲学、宗教和伦理道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公制定的《周礼》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早的礼制典范,对中国古代的社会治理和道德准则产生了重要影响。
周公的政治思想和治国理念在中国史书中被赞誉为“仁政”,体现了周姓氏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巨大贡献。
2. 艺术文化周姓氏在中国古代艺术文化领域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周朝时期,青铜艺术达到了高度繁荣的阶段,许多著名的青铜器就是在周姓氏的赞助和支持下制作的。
这些青铜器既是当时社会的权力象征,又是艺术的杰作,对中国古代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科技创新周姓氏在科技创新方面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周姓氏的后代中涌现出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医学家。
zhou姓

周姓的起源简介姓氏:【周】拼音:Zhou郡望:汝南郡名人:周树,周璇,周勃,周瑜,周恩来胜迹:台北武功周氏宗祠文献:周氏族谱历史:周姓是当今中国第九大姓,在台湾排名第二十一。
周姓的起源十分复杂,其姓氏来源很多;有的出自黄帝的将领周昌,有的出自商代的太史周任。
周姓源于姬氏者,为黄帝之后裔后弃,后弃的裔孙周太王古公,率领族人迁居周原,曾孙姬发攻灭商朝,并建立了周朝。
到了周平王时,子姬烈封于汝南,被称为周家,后来就发展成了周姓。
周朝的最后一个天子,周郝王,在周朝被灭以后,沦为平民,他的后代,就以周作为自己的姓氏。
周姓也有从其他姓改姓过来的,如元代有叫苏卓周的人改姓周,因为住在武功,被称为“武功周氏”;北魏时献帝次兄姓普,在孝文帝迁都时,被改成了周。
周姓于西晋年间迁入安徽,于唐代进入福建,到清朝,开始进入台湾。
周姓的分布很广,主要聚居地有:汝南,庐江,浔阳,临川,陈留,沛国,泰山,河南,武功,淮南,永安,文安,华阴,清河,江陵,长安等。
补充资料:姓氏起源:周姓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轩辕氏。
据《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
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
黄帝的儿子后稷,姓姬。
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
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
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
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及周朝遗民以周为氏。
如周平王之后,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
周赧王之后。
周公旦之后。
由他氏改姓或他族改姓为周的。
如唐玄宗时,有姬氏因避帝名讳,故而改姓周。
元时,有苏氏改姓周的。
唐末有叫成纳的,后梁时赐姓周。
北魏时有鲜卑皇族普氏改姓周。
南北朝时,代北复姓贺鲁氏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汉字单姓周氏。
家乘谱牒江苏:周氏族谱六卷、周氏家谱十八卷、润州周氏重修宗谱十卷、江都周氏家谱六卷、润东周氏族谱三十二卷、蒋湾桥周氏宗谱十四卷浙江:周氏家谱不分卷、周氏宗谱不分卷、武林周氏家乘不分卷、余邑周氏宗谱三卷、汝南周氏宗谱四卷、姚江孝义周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周氏宗谱、谷阳周氏族谱十六卷首一卷、周氏族谱一卷、周氏续修家谱十一卷首一卷、周氏四修族谱十二卷、小云南周氏宗谱一卷聚集地:迁徙分布周氏早期主要在河南发展繁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来源有四:
1、周姓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轩辕氏。
据《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後代都以周为姓氏。
2、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
黄帝的儿子後稷,姓姬。
後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
周公东征胜利後,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
这些姬姓国的後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
西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及周朝遗民以周为氏。
如周平王之後,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
另有周赧王之後,周公旦之後。
3、由他氏改姓或他族改姓为周。
如北魏时有鲜卑皇族普氏改姓周。
南北朝时,代北复姓贺鲁氏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後,改汉字单姓周氏。
南朝陈时,有一著名将领叫项猛奴的被周荟抚养改姓周,名文育。
唐玄宗时,有姬氏因避帝名讳,故而改姓周。
唐末有叫成讷的,後梁时赐姓周。
元时,有一位叫苏卓周的改姓周。
又有喜同、术忽、哈刺歹等蒙古人改姓周。
明代江苏吴县人吴健7岁时家贫卖身同县周家,也改姓周。
二、迁徙分布:
周氏早期主要在河南发展繁衍。
居住在河南临汝的周氏,部分人于秦代迁往沛郡,成为当地著姓,西汉大臣周昌、周勃、名将周亚夫即属此支。
东汉末年,京师遭董卓之乱,汝南安城周氏有一支迁居今安徽庐江。
西晋永嘉年间,中原士族随晋室同渡,有一支周氏迁往姑熟[姑孰、南洲,今安徽当涂]。
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随行人员中有周姓将校,这是周姓入福建最早者。
唐僖宗时,河南周氏族人又有随王潮、王审知入闽的。
南宋大臣周必大,自称其先祖为郑州管城人。
汝南周氏有一支直接迁往福建宁化石壁乡,还有一支徙居永定。
清朝康熙、乾隆年间,闽、粤周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
唐代元和年间,除沛国周氏、长安周氏为周赧王的後代,河南周氏为鲜卑族改姓外,大都是西汉汝坟侯周仁的後裔。
周仁5世孙周燕,子孙繁盛,分衍出许多支脉,如周燕之子周忠因任太山太守而在当地定居,形成太山周氏。
四、家乘谱牒:
江苏:周氏族谱六卷、周氏家谱十八卷、润州周氏重修宗谱十卷、江都周氏家谱六卷、润东周氏族谱三十二卷、蒋湾桥周氏宗谱十四卷
浙江:周氏家谱不分卷、周氏宗谱不分卷、武林周氏家乘不分卷、余邑周氏宗谱三卷、汝南周氏宗谱四卷、姚江孝义周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
周氏宗谱、谷阳周氏族谱十六卷首一卷、周氏族谱一卷、周氏续修家谱十一卷首一卷、周氏四修族谱十二卷、小云南周氏宗谱一卷
五、历史名人:
周亚夫[一前143],西汉名将。
沛县(属今江苏)人。
周勃子,初封条侯。
文帝时,匈奴东进,他以河内守为将军,防守细柳(在今陕西咸阳),军令严整,被誉为“真将军”。
景帝时,任太尉,平定吴楚七国之乱,迁丞相,谢病免。
後以子私买御物所累下狱,绝食死。
周瑜[175-210]:三国吴之名将,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氏,建安13年[208年],火烧赤壁,大败曹操大军,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精音乐,时称“曲有误,周郎顾。
”
周处[约236-297]:西晋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南]人氏,字子隐,吴时为东观左丞,晋平吴後,历任新平太守,迁御史中丞,後任建威将军,封平西将军、周孝侯,当地至今流传著他改恶从善、射南山虎、斩长桥蛟之传说,京剧传统剧目《除三害》就是表现他的故事。
周敦颐[1017-1073]:北宋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氏,曾官大理寺丞,国子博士。
因筑室庐山莲花峰下小溪上,以营道故居濂溪名之,後人称其濂溪先生。
他依据陈抟的《无极图》,著《太极图说》,理学大师朱熹曾推崇他为理学的创始人。
著有《爱莲说》。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氏。
平生创作了许多新词调,其词格律谨严,写法新颖,被词学界推誉为“巨擘”,对後世影响很大,开南宋格律词派之先河。
周昉:唐代以画肖像、佛像著称的名画家,出身显贵家族。
其画风为“衣裳简劲,色彩柔丽,以丰厚为体”。
宋代的米芾将他与顾恺之、陆探微、吴道子三人并称为"四大人物画家"。
周树人[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本名,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氏。
周信芳[1895-1975]:字士楚,艺名麒麟童。
浙江慈溪人,生於江苏清江浦。
京剧艺术家。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浙江绍兴人,生於江苏淮安。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无私地献出自己的一切,建立了丰功伟绩,赢得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爱戴和尊敬。
周培源[1902.8.28-1993]:江苏宜兴人氏。
1928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理学博士学位。
1936年至1937年参加爱因斯坦领导的广义相对论讨论班并进行相对论引力论和宇宙论的研究。
著名的物理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协主席、名誉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