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中国现代历史大事年表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中国现代历史大事年表1949年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1952年土地改革(50-52年)基本结束,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53-57)开始朝鲜战争结束,抗美援朝胜利(50-53)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54年确立并完善)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1955年万隆会议(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共八大召开,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文化艺术方面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教训: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要立足于本国国情,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文化大革命”开始(66-76)—教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放在经济建设上;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个人崇拜;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1971年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第26届联合国大会,我国回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发表,两国关系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1974年我国第一艘核潜艇研制成功1976年 4月,四五运动9月,毛泽东逝世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内容:(思想路线)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路线)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团。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以下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的归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知识梳理中国现代史:1949年-至今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中国现代史主要事件: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三大改造、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美建交、改革开放等中国现代史历史意义2. 重点知识点土地改革的意义: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使广大农民获得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抗美援朝的意义:保卫了新中国的国家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稳定了新中国的政局,为开展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三大改造的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建立;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经济建设要立足于本国国情;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中美建交的意义:结束了中美两国长期对立的局面,打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解了世界紧张的局势。
改革开放的意义: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3. 难点解析如何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
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和人民民主专政等,在三大改造完成后,这些特征在中国都初步具备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大事年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大事年表(1-3单元)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内容见书)《共同纲领》临时宪法作用10月1日开国大典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1950年10月25日彭德怀带领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1年阿沛阿旺普美代表团到达北京西藏和平解放同年9月人民解放军先遣部队进驻拉萨。
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议上签字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同年开始三大改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4年起国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1956年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6年90%以上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这年初出现了公私合营的高潮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完成(主要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八年级下册大事年表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华东军区海军建立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国大典)1949年…我国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50年《中华人民土地改革法》颁布;《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农业、手工业改造开始1953年7月抗美援朝的胜利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建成投产1953年底中印就西藏问题谈判,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开始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尼赫鲁、吴努发表联合声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北京,制定共和国第一部宪法1955年万隆会议,印尼,周恩来提“求同存异”。
1956年文艺工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956年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我国仿制成功歼5歼击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6年中共八大良好开端。
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Ⅱ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1956-1966)1957 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一五年计划完成。
1958 年提出“总路线”;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9-1961年西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1961年春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1964年6月我国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在西北地区试验成功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Ⅲ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1966年“文革”开始;组建导弹部队(第二炮兵)1966年10月第一次中近程地地导弹核试验成功(第一颗核导弹试验成功)1967年上海“一月风暴”全国内乱;老干部抗争被诬为“二月逆流”。
八年级历史人教版时间轴

八年级历史人教版时间轴时间事件。
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 - 1842年鸦片战争。
1851 - 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
1856 -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9世纪60 - 90年代洋务运动。
1894 -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898年戊戌变法。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1926 - 1927年北伐战争。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
1927年9月秋收起义。
1928年井冈山会师。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1934 - 1936年红军长征。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全民族抗战开始。
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1940年百团大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时期:1949—1953年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2.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通过《共同纲领》。
3.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筹建新中国之时,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新中国成立前夕,成立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新中国成立前夕,空军成立;在建国的第一年里(1949.10—1950.10)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4.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司令员:彭德怀。
5.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
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6.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年1.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4年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成为我国的基本制度。
4.1954年4—7月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
5.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6.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掀起高潮。
7.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时期:1949—1953年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2.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通过《共同纲领》。
3.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筹建新中国之时,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新中国成立前夕,成立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新中国成立前夕,空军成立;在建国的第一年里(1949.10—1950.10)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4.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司令员:彭德怀。
5. 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
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6.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年1.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4年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成为我国的基本制度4.1954年4—7月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
5.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6.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掀起高潮。
7.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历史八年级人教版中国近代史时间表

影响。
公元 1945 年 8 重庆谈判,10 月 10 日签订“双十协定”。
月
P89
公元 1946 年 6 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爆发。 月
公元 1947 年 挺进大别山——战略进攻第一步,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P90
公元 1948 年
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 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三大战役中,国 民党军队的 主力基本上被 消灭,从而 大大加速了 人民解放战
次思想解放朝,在社会上起到了启蒙作用。
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签订《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孙中山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 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体 8 月成立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孙中山为总理。 创办机关刊物——《民报》 三民主义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河大合唱》;郭沫若《屈原》;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八上 END
公元 1945 年 9 第一届全国人大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
P21
中考资料——历史
中国近代史时间表
月
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第一部反应人民利益的宪法。
新 中 国 成 立 前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只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公元 1898 年 6 月到 9 月
公元 1900 年 公元 1901 年
公元 1905 年
公元 1911 年 10 月 10 日 公元 1911 年 12 月 公元 1912 年 元旦
戊戌变法(P114)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上鼓励 私人兴 办工矿 企业 ;文化 上开 办新式 学堂 培养人 才,翻译 西方 书籍,传 播新思 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9 月,慈禧发动政变,百日维新。 性质:①资产阶 级性质的改 良运动②一次 爱国救亡政 治运动③中 国近代第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时期:1949-1953年1、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2、1949年9月:一政协在北平召开,通过《共同纲领》。
3、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筹建新中国之时,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新中国成立前夕,成立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新中国成立前夕,空军成立;在建国的第一年里(1949.10—1950.10)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4、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司令员:彭德怀。
5、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6、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
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农村生产力大大解放,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7、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年1、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
意义: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公私合营,实行赎买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成为我国的基本制度。
4、1954年4-7月: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
5、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6、1955年: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1955年: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掀起高潮。
7、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1、1956年:中共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使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2、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分析我国形势新变化),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3、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4、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这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5、1959年:大庆油田建成,石油自给。
6、1959-1961年:中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7、20世纪60年代初:西藏地区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8、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9、1964年6月: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试验成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1、1966年:文革开始,发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成立“中央文革小组;1966年10月:我国拥有可实战的导弹;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第二炮兵部队)组建成功,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
;2月前后,老革命家被2、1967年:1月,“一月风暴”诬为“二月逆流”;氢弹研制成功。
3、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4、1971年4月:“乒乓外交”5、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
6、1971年9月13日:九一三事件,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7、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8、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9、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10、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1973年:抗疟新药青蒿素诞生。
11、1974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12、1976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逝世;1976年4月5日:清明节,四五运动(性质:人民群众悼念周恩来、抨击“四人帮”);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四人帮”),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
13、1977年:恢复高考。
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至今1、1978年5月: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展开。
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1978年底(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内容: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并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3、1978年底、1979年初: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5、1980年:为刘少奇恢复名誉,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以平反;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开始对外开放。
6、1982年:全国人大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7、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8、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12月: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中英《联合声明》;射击运动员许海峰获得了中国第一块奥运金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9、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开辟长江三角洲等沿海经济开放区;10、1986年:八六三计划;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义务教育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
11、1987年:4月,正式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中葡《联合声明》;中共十三大,邓小平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百万大裁军工作胜利完成。
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
12、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成立,简称APEC;组织“希望工程”。
13、九十年代以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14、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首次举办亚运会;设立上海浦东开放区。
15、1991年: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6、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7、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
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共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18、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19、1993年:“汪辜会谈”(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的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标志着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20、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成为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安居工程”开启。
21、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2、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邓小平逝世;中共十五大,把邓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