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恶英的危害PPT课件
垃圾焚烧二恶英的产生与控制课件

• 3.2 焚烧过程中改进燃烧技术
• (1)改进燃烧状况
• 改进燃烧状况,保证稳定、充分燃烧可以减少 PCDD/Fs的生成。燃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如温度、湍 流度、停留时间等对PCDD/Fs的形成有着较大的影响, 现代的垃圾焚烧炉设计时为控制二噁英的排放,都 采用“3T原则”,即燃烧温度保持在800℃以上 (Tempeartur)e;在高温区送入二次空气,充分搅拌 混合增强湍流度(Thbrulenec);延长气体在高温区的 停留时间(Time>25)。燃烧的稳定性对二噁英的产生 也有很大的影响,如一般垃圾焚烧炉开始运行和停 止时二噁英的含量要高于正常运行时。
• 垃圾预处理的目的就是尽量减少进入焚烧系统中能对 二噁英的生成起作用的物质的量, 一方面通过预分拣 的方法来减少生活垃圾中氯和重金属含量高的物质进 入垃圾焚烧系统, 从而减少二噁英合成反应中所需的 反应物和重金属催化剂的量; 另一方面采用高硫煤与 城市生活垃圾混烧的方法, 不但能够提高燃烧的稳定 性而且燃烧产生的SO2对二噁英的产生有抑制作用。
பைடு நூலகம்
• 一般认为, 有氯和金属元素存在条件下的有机 物燃烧均会产生二噁英。通过分析发现, 城市 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氯化物( 如聚氯乙 烯塑料、氯苯等) 和无机氯化物( 如氯化钠、氯 化镁等) , 其中有机物的含量达到20%~50%, 这 促使城市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二噁英量 最大, 其次为有毒有害废物焚烧。
2 二噁英在垃圾焚烧过程中的产生
自1977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垃圾焚烧厂排放的烟 气以及飞灰中检测到二噁英以来,20多年来各国研 究者对其在垃圾焚烧中的机理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 研究。己经有几种被公认的机理,但是在实际垃圾 焚烧炉中究竟何种机理占主要地位仍然存在争议。 按照垃圾焚烧系统的工艺流程,将垃圾在焚烧中二 噁英的形成机理主要分为三大类:(l)作为燃料的原生 垃圾中含有痕量的二噁英,在焚烧中未能完全破坏 或分解,继续在固体残渣和烟气中存在;(2)在燃烧炉 膛中二噁英的生成(即高温气相反应);(3)燃烧后的区 域内二噁英的再生成(即低温异相催化反应,包括前 驱物以及denovo合成反应)。
世纪之毒——二恶英的性质、危害及来源

1 、二恶英在垃圾焚烧发电过程中的产生垃圾焚烧发电过程中二噁英的生成集中在垃圾在焚烧炉中的燃烧过程。
自1977年Olive 等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城市垃圾焚烧飞灰中发现氯化二苯并二噁英开始,对垃圾焚烧炉中二噁英的形成和排放机理的研究已有20多年,然而,对二噁英的生成机理并未研究透彻。
目前普遍接受的燃烧过程中二噁英的排放来源有3种主要机理。
(1)从原生垃圾中来。
原生垃圾中自身含有二噁英类物质,在焚烧过程未被破坏,存在于燃烧后的烟气中。
(2)在燃烧过程中产生。
含氯前体物包括聚氯乙烯、氯代苯和五氯苯酚等,在燃烧中通过重排、自由基缩合、脱氯或其它分子反应等过程会生成二噁英,这部分二噁英在高温燃烧条件下大部分也会被分解。
(3)在燃烧尾部烟气中再合成。
在燃烧过程中,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了一些与二噁英结构相似的环状前驱物(氯代芳香烃),在较低温度(250~600 ℃)下,这些前驱物在固体飞灰表面发生异相催化反应合成二噁英,即飞灰中残碳、氧、氢和氯等在飞灰表面催化合成中间产物或二噁英,或气相中的前驱物在飞灰表面与不挥发金属及其盐发生多种反应,生成表面活性氯化物,再经过多种复杂的有机反应生成吸附在飞灰颗粒表面上的二噁英。
2 、二恶英的性质、危害、来源二恶英(dioxins)是多氯二苯并二恶英(PCDD,Polycholoro dibenzo-p-dioxin)和多氯二苯并呋喃(PCDF,Polycholoro dibenzo-furan)的统称,它共有210种同族体,其中前者75种,后者135种。
二噁英主要来源于垃圾焚烧、含氯农药合成、纸浆的氯气漂白。
其中垃圾焚烧所排放二噁英量为其排放总量的75%以上,如日本1990年二噁英的排放量为3 940~8 450 g (TEQ),其中垃圾焚烧排放出的量为3 100~7 400 g(TEQ),占二噁英总排放量的80%~90%。
所以发达国家对垃圾焚烧厂进行了严格的规定。
我国在发展和推广垃圾焚烧发电技术时,应本着发展治理并举的方针,高度重视控制二噁英的产生。
二恶英

CONTENTS
4.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注意卫生和平衡,不吃受污染的食物,
THANKS
@ Yo u r N a m e
主讲人:周宸旭 做PPT:鲜杨,唐玉琪 材料:龙红惠 唐艾伶
许关美
张小梅
二恶英
1.化学结构,物理化学性质 2.致病性 3.来源 4.预防
二噁英是指含有2个或1个氧键连结2个苯环的含氯有机化合物 ,它的英文名字“Dioxin” 。 由于Cl原子在 1~9的取代位置不同 ,构成 75种异构体多氯代二苯 (PCDD)和 135种异构体多 氯二苯并呋喃 (PCDF) ,通常总称为二噁英。二噁英(Dioxin),又称二氧杂芑(qǐ),是一种无色 无味、毒性严重的脂溶性物质,二噁英实际上是二噁英类(Dioxins)一个简称,它指的并不 是一种单一物质,而是结构和性质都很相似的包含众多同类物或异构体的两大类有机化合物。
主要的来源是以下者几个:(1)废物焚烧炉,包括城市生活废物、危险性或
二恶英也可从下列来源类别无意生成和排放出来,包括:(1)废物的露天焚 烧,包括在填埋场的焚烧;(2)冶金工业中的其他热处理过程;(3)住户燃 烧源;(4)焚尸炉;(5)动物遗骸的销毁;(6)纺(如老鼠)致死,但是,对于人类, 剂量即使高达100μg/ kg(体重) ,除表现出氯痤疮病外并无 别的明显病症。对于二噁英的致癌机理,目前的研究结果 显示,二噁英的作用可能是在于当一个正常细胞转变成一 个癌细胞之后,加速了癌细胞的生长,而不是诱发初始的细 胞癌变。 2.虽然二噁英对一些实验动物例如老鼠是危险的,但对人类 来说,还不是强烈的致癌和致畸物质。更让人为之一振的消 息是,二噁英可能还是治疗乳腺癌的药物。总之,二噁英是 一种污染物,但还不是导致世界毁灭的化学品。对它,人们 还需做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 CONTENTS
二恶英的危害及治理对策ppt课件

1
一、二恶英的定义、理化性质与毒性
1.1定义
二恶英(Dioxin)是指含有1个或2个氧键连接2个苯环的含氯有机化合物,二恶英是 非人为生产,但存在于各种环境介质的一类环境内分泌干扰素,是一种持久性有 机污染物(POPs)。包括2类含氯化合物:多氯二苯并二恶英(PCDD)和多氯二苯并 呋喃(PCDF),根据氯原子取代数目与位置的不同,PCDDs有75种可能的结构,而 PCDFs则有135种可能的结构,因此二恶英(PCDD/Fs)共有210种可能的结构。 二恶英类物质中以2,3,7,8一四氯代二恶英(2,3,7,8-TCDD)的毒性最强。
5
二恶英的毒性当量
二恶英毒性随氯原子的位置和数目的不同存在差异: 含有0,1,2,3个氯原子的二恶英无明显毒性; 含有4~8个氯原子并且在2,3,7,8位置上有氯原子取代的二恶英才有毒, 共有17种,其中2,3,7,8-TCDD毒性最强,随氯原子数的增加,毒性将会 减弱,相差1000倍以上,毒性的强弱决定了其在人体内与体内分子结合 能力的强弱。 环境中的二恶英以混合物形式存在。 为评价这些混合物对健康的潜在效应提出了毒性当量的概念,并通过毒性当 量因子(TEF)来折算,以毒性最强的2,3,7,8-TCDD的TEF为1,其它二 恶英异构体的毒性折算成相对于2,3,7,8-TCDD的毒性强度。
12
四、二恶英的形成机理
(1)二恶英类物质的生成应具备如下条件:含苯环的化合物(苯、酚等);含氯元素的 化合物(氯化氢、氯气等);反应催化剂(铁、铜等);反应温度在300-600℃之间。 (2)城市垃圾焚烧炉中二恶英有两种成因: 一是二恶英类物质混入垃圾, 二是焚烧炉在燃烧垃圾过程中产生二恶英,其机理相当复杂。 有关研究认为,焚烧垃圾时,二恶英的形成机理如下: ①高温合成:即高温气相生成PCDD。在垃圾进入焚烧炉内初期干燥阶段,除水分 外含碳氢成分的低沸点有机物挥发后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形成暂 时缺氧状况,使部分有机物同氯化氢反应,生成PCDD。 ②从头合成:在低~t(250~350cI=)条件下大分子碳(残碳)与飞灰基质中的有机或无 机氯生成PCDD。残碳氧化时,有65%~75%转变为一氧化碳,约1%转为氯苯转 变为PCDD,飞灰中碳的汽化率越高,PCDD的生成量也越大。 ③前驱物合成:不完全燃烧及飞灰表面的不均匀催化反应可形成多种有机气相前驱 物,如多氯苯酚和二苯醚,再由这些前驱物生成PCDD。 具体哪一种机理起主导作用取决于炉型、工作状态和燃烧条件。生成PCDD的前提 可以概括为:存在有机或无机氯,存在氧,存在过渡金属阳离子作为催化剂。
二恶英的危害及防治

工艺 三班
来自 John 、 Mike 等的新 消息 12
视频 应用商庖
相机
SkyDrive
1个任务正在进行
兲机
Microsoft Office 2013
深证成分指数
消息 3 音乐 8
9,421.02 ▲ +0.27% (+24.92) 2013/2/22 10/21 CST
Word 2013
附件
4.中国大多数地方的领导只注重政绩,根本丌在乎这些环境问题。提出的口 号永进都是“垃圾减容,减量”,但有没有想过潜在的危害以及人们的健康问题? NO。
回收站 垃圾邮件 共1封
我们幵没批评中国的意思,只是觉得丌要再走先収展后治理的老路,别总 是提各种口号而没有落到实处。中国特色的垃圾焚烧,还是少収生比较好……
控制措施
控制污染的源头
切断二噁英的形成途径 净化二噁英的污染:
详细介绍
控制污染的源头
二噁英最主要的来源是焚化炉等污染源,控制好这些污染源意义重大。美国国家环保局(EPA)中试反应器焚
化实验表明,焚化过程中加入硫可大大降低二噁英类化合物的形成。用天然气焚烧时以CuSO4的方式加入硫,可以
减少二噁英的排放。用含硫煤焚烧城市庘弃物丌仅有劣于减少二噁英类化合物的生成,而丏也可降低SO2的排放。 幵提出了可能的机理: ① 通过气相反应除去Cl2:Cl2+SO2+H2O=2HCl+SO3; ② 硫的存在降低了Deacon铜催化剂的活性,它不CuO反应生成CuSO4,丌 利于二噁英类化合物的生成; ③ S生成SO2不二噁英类化合物的前身苯酚类化合物収生磺化反应,阻碍了 生成二苯幵二噁英及二苯幵呋喃,防止了迚一步氯化作用。
下一步
二恶英介绍(精装版)

二噁英的分布
Ø 尽管二恶英来源于本地,但环境分布是全球性的。世界 上几乎所有媒介上都被发现有二恶英。这些化合物聚积最 严重的地方是在土壤、沉淀物和食品,特别是乳制品、肉 类、鱼类和贝壳类食品中。其在植物、水和空气中的含量 非常低。
Ø PCB工业废油的大量储存,其中许多含有高浓度的PCDFs ,这种现象遍及全球。长期储存以及不当处置这种材料可 能导致二恶英泄漏到环境中,导致人类和动物食物污染。 PCB废物很难做到在不污染环境和人类的情况下处理掉。这 种材料需要被视为危险废物并且最好通过高温焚烧处理。
10
尤先科中毒案件
Ø 二恶英首次被用作下毒工具是用在2004年的乌克兰总统 候选人尤先科,他于9月开始出现身体不适,至11月被证实 中毒,体内被验出含量大量TCDD,浓度为108000pg/g,这 也是首宗人体摄取大量二恶英急性中毒的个案。
11
越战“橙剂”遗毒
Ø 1959年—1975年越南战争期间,美军曾使用一种强力落 叶剂橙剂以去除叶片、曝露出躲在丛林中的越共,目前( 2011年)仍有不少退伍军人被验出体内积存过量的二恶英 Ø 越战后,“橙剂后遗症”逐渐显现,越南人民和参加越 战的美国老兵深受其害。导致自身各种疾病并荼毒后代。
➢ 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2a,气态二恶英在空气中光化学分解的半衰 期为8.3d,在人体内降解缓慢 ,主要蓄积在脂肪组织中。
➢ 在PCDD/Fs众多异构体中,以2,3,7,8一四氯二苯对二氧芑 [qǐ] (简称TCDD,见下图)毒性为最大。大致相当于氰化钾的 1000倍、砒霜的900倍;其皮肤接触毒性是DDT农药的20000倍。 PCDD/Fs是目前世界上毒性最强的剧毒化合物。1盎司(28.35 g)就足以置100万人于死地。
7
二恶英的产生机理及控制技术 ppt课件

一般情况下,把前两类物质简称为二噁英(PCDD/Fs),根据
氯原子取代数目及取代位置的不同,它们分别含有75种和
135种同系物。
PPT课件
5
物理性质
高熔点 高沸点 二噁英一般为白色晶体,熔点为302℃~ 305℃,500℃时开始分解,800℃时在21s内完全分解。
非常稳定 微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极难溶解于水,同时 耐酸、碱、氧化剂和还原剂。
当存在含氯原料时, 各种燃烧过程均可 产生和释放二噁英, 如生活垃圾、污水 污泥,医疗废物和 危险废物焚烧,高 温炼钢,熔铁,废 旧金属回炉,煤、 木材、石油产品的 燃烧
9
垃圾焚烧是二噁英产生的重要来源之一,这里 我们主要讲述垃圾焚烧过程中的二噁英产生机 理
二噁英的形成机理
PPT课件
10
因为固体废物的焚烧过程中二噁英形成过程的复杂性,其产 生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已被证实的垃圾焚烧过程中 PCDD/Fs的形成机理主要有4种方式:
PPT课件
8
二噁英的来源
二噁英的来源
工业生产过程
化工生产过程
自然界存在的酚 类物质(如木浆 中的酚)可通过 氯化形成二噁英。 如使用氯漂白纸 浆的造纸工艺可 产生二噁英,并 存于废水中。
一些化工产品, 如氯,氯化物 (五氯酚、多氯 联苯、苯氧基除 草剂等)在生产 过程也产生二噁 英。
PPT课件
燃烧焚烧过程
从头合成
前驱物合 成
垃圾中 已经存在 的
垃圾在燃烧时 原有PCDD/Fs 未完全破坏或 分解,继续在固 体残渣和烟气 中存在;
高温气相 生成
与合适的前驱 物有关,是气相 中氯苯和氯酚等 氯代前驱物在温 度500~800℃时 的热解重排结果.
重要环境污染物——二恶英介绍

普通人身体中的二噁英,90%来自被污染的食物。 二噁英是一种亲脂肪的化合物,被动物摄入后最容易存积 在脂肪较多的部位,也会在脏器中堆积。人吃了这些畜禽 的肉、蛋、奶,或者制品(如香肠、火腿、奶粉等)之后, 二噁英也随同进入人体。因此,食物也成了“世纪之毒”侵 袭人体的最好媒介。
如何减少二噁英的危害
生活垃圾处理实例
具体实行过程: 朗润园小区建成之初,配备两台有 机垃圾处理机→小区物业服务中心发起餐余垃圾分类收集 活动→70余户业主每天自觉地将家中的餐余垃圾分开处理 →每户发放了两个塑料垃圾桶,交替使用;每晚有专人上 门收集餐余垃圾→经过机器的降解处理,餐余垃圾中的 95%能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给小区的绿化施肥。
二噁英主要产生于固体废弃物的焚烧过程或某些含氯有 机化合物的生产过程中,并通过相关物质进入土壤、水和大气 环境。研究发现,二噁英主要的污染源是化工冶金工业、城市 垃圾焚烧、纸浆漂白、杀虫剂制造等产业。在城市汽车尾气排 放、我们日常所用的一次性塑料袋等聚氯乙烯(PVC)制品的 燃烧甚至香烟的烟雾中,都可能产生二噁英。
二噁英的毒性十分大,是氰化物的130倍、砒霜的900倍,有 “世纪之毒”之称。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将其列为人类一级致癌物。 二噁英的毒性因氯原子的取代位臵不同而有差异。 自然界的微生物和水解作用对二噁英的分子结构影响较小,因 此,环境中的二噁英很难自然降解消除。二噁英一旦进入人体, 便会成为人体内的顽固分子,很难再将其排出体外。它会在人的 脂肪或脏器中不断积累,最终造成对人的伤害。因此,要减少二 噁英带来的危害,唯一的方法就是减少摄入量,避免累积效应。
Duarine Chen
比利时污染鸡
世纪之毒& 化学艾滋病毒
越南死亡地带
日本米糠油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垃圾分类才是 王道
分类回收
Thank you!
SUCCESS
THANK YOU
2019/7/23
二噁英的介绍
二噁英的污染
相关背景
理化性质 毒性作用 毒性试验 毒效应机制 污染来源
• 来源
,“二恶英”,常以微小的颗粒存在于大 气、土壤和水中,主要的污染源是化工冶 金工业、垃圾焚烧、造纸以及生产杀虫剂 等产业。
大气环境中的二恶英90%来源于城市和工 业垃圾焚烧。
它的毒性十分大,是氰化物的130倍、砒 霜的900倍,有“世纪之毒”之称。
越战后,“橙剂后遗症”逐渐显现,越南人 民和参加越战的美国老兵深受其害。导致 自身各种疾病并荼毒后代。
越南“和平村”
2.1999年1月,比利时、荷兰、法国及德国相继 发生严重的畜禽类产品及乳制品二恶英污染事 件,随后在一些猪肉和牛肉中也发现了二恶英。 事件发生后引起世界广泛关注,包括我国在内 的各进口国纷纷采取紧急措施停止进口四国该 类产品。
毒性作用
1.一般毒性
二恶英类化学物质产生毒性效 应的剂量低.如在小鼠中产 生致癌作用剂量可低致 0.001 Pg/kg·d,在环境 中广泛存在,难降解易于生 物聚集且产生各种毒性效应, 主要包括;氯痤疮,衰竭综 合症,肝毒性,致畸毒性, 生殖和发育毒性,致癌,神 经和行为毒性,免疫抑制, 体内多种代谢醇的诱导(如 P4501A1),内分泌系统的干 扰等。
近期广州要在番禺大石建垃圾焚烧发电站,日处理垃圾2000吨。由
于垃圾没有分类,直接焚烧必定产生大量二恶英。因为周围5公里内有近40 万居民和一些大型小区,小区居民纷纷使用各种途径进行抵制,目的是改用
垃圾分类来解决。
• 预防与治理
1.积极提倡垃圾分类 收集和处理
2.控制无组织的垃圾 焚烧,通过采用新的 焚烧技术,提高燃烧 温度,降低二恶英类 的排放量。
• 垃圾焚烧发电厂
城市工业垃圾焚烧过程中 二恶英的形成主要有三种 途径:
1、含氯垃圾塑料的焚烧温度 低于800℃不完全燃烧 ;
2、纸张、木制品、食物残渣 等经过铜、钴等金属离子的催 化作用
3、.在制造农药、杀虫剂、除 草剂、木材防腐剂、落叶剂的 过程中派生。
污染来源
城市垃圾、工业废弃物
3.2004年 ,尤先科患病系二恶英中毒。
SUCCESS
THANK YOU
2019/7/23
理化性质
二恶英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化合物,而是 由四百多种化合物组成的庞大家族。它包 含多氯二苯二恶英(TCDDs)和多氯二苯并 呋喃(TCDFs)把它们归在一起总称二恶英 是因为它们有很相拟的化学性质和结构, 并且对人体健又有相似的不良影响。
2.生殖毒性
大量动物实验表明二恶英对 生殖系统的毒性主要表现 为生殖细胞毒性、胚胎 发育毒性和致畸性。以 最接近类生殖和发育特性 的灵长娄动物猕猴怍为实 验动物模型的研究表明, 在着床期间(妊娠第12天) 经TcDD处理的12只怀孕猕 猴有10只发生早孕丢失 (流产率为83 3%)。
3.致癌性
体外实验发现.TcDD能影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引起体外培养的人细胞株的恶性转化,。较长 时间(80~100周)给予TCDD灌胃【0~5mg/ (kg·d)】,大鼠引起肝细胞癌、硬腭及鼻甲和 肺的扁平上皮癌的增加;小鼠可导致肝细胞癌、 甲状腺腺泡细胞瘤的增加。职业流行病学研究 表明TCDD与呼吸系统、肺、胸腺、结缔组织和 软组织、造血系统、肝等几乎所有的肿瘤有关, 其中以引发软组织肉瘤的危险性增加最为显著。
垃圾焚烧可产生一定量的 PCDD—Fs,尤其是在燃烧不完 全时以及含大量聚氯乙烯塑料 的垃圾焚烧时可产生大量的 PCDD—Fs;医院废弃物和污 水.印染造纸行业中因氯气漂 白产生的废气、废水,木材燃 烧.汽车尾气特别是含铅汽油 燃烧排放的废气,含PcBs的设 备事故以及环境中的光化学反 应和生物化学反应等均可产生 PcDD-Fs。
二恶英性质稳定 ,熔点较高,极难溶于水, 可以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是无色无味的 脂溶性物质,所以非常容易在生物体内积 累。
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2a,气态二恶英在空气中 光化学分解的半衰期为8.3d,在人体内降解 缓慢 ,主要蓄积在脂肪组织中。二恶英是 一种含 Cl的强毒性有机化学物质 ,在自然 界中几乎不存在,只有通过化学合成才能产 生 ,是目前人类创造的最可怕的化学物质 , 被称为“ 地球上毒性最强的毒物” 。
• 危害
它们能干扰机体的内分泌,产生广泛的健 康影响。使雌性动物不孕、使男性雌性化 的作用。
二恶英有明显的免疫毒性,可引起动物胸 腺萎缩、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降低 。
食物是人体内二恶英的主要来源,经常接 触的人更容易得癌症。
• 相关事件
1999年3月,比利时“毒鸡事件” 。 2004年12月,乌克兰前总统尤先科二恶英中毒。 2008年12月 ,葡萄牙在从爱尔兰进口的30吨猪
毒效应机制
二恶英类化学物质毒性的分子机制还没完全 研究清楚,但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人们对 其机理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总的说来.二 恶英类化学物质产生作用不是通过直接的 损伤,二恶英类化学物质并不与蛋白质和 核酸形成加合物,也不直接损害细胞DNA。 它们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芳香烃受体诱导基 因表达,改变激酶括性,改变蛋白质功能 等而起作用。
肉中检测出二恶英。 2011年01月,德国农场动物饲料二恶英污染事
件。 等等。
越战“橙剂”遗毒 。
相关背景
1.1960年代至70年代, 越战期间,为打击隐 蔽在山林处作战的越 共部队,美国空军向 越南喷洒了大量落叶 剂(别名“橙剂”), 杀死树木和草丛。 该落叶剂主要作用 物质就为二恶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