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常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第四节碳和硅
2018高中化学人教版参考课件:4.1 碳、硅及其化合物

第1讲 碳、硅及其化合物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考纲解读
主干梳理
考点层析
高考全息
随堂演练
触摸高考
2.硅酸钠 (1)白色、可溶于水的粉末状固体,其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有黏性,水溶液 显碱性。 (2)它能与酸性比硅酸强的酸反应,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与盐酸反应:Na2SiO3+2HCl 2NaCl+H2SiO3↓。 H2SiO3↓+Na2CO3。
第1讲 碳、硅及其化合物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考纲解读
主干梳理
考点层析
高考全息
随堂演练
触摸高考
知识点一 碳、硅
1.碳、硅的存在形态、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碳 存在 既以游离态存在,又以化合态存 形态 在 单质 金刚石、石墨、C60 等 单质物 金刚石不导电,硬度比晶体硅大; 理性质 石墨硬度小,是电的良导体 金刚石用作切割刀具; 用途 石墨用作电极、铅笔芯 硅 仅以化合态存在;地壳中含量仅次 于氧 只有晶体硅和无定形硅两种 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作半导体材料、硅芯片、太阳能电 池板
第四单元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 1讲
碳、硅及其化合物
第1讲 碳、硅及其化合物
考纲解读 考纲解读
主干梳理
考点层析
高考全息
随堂演练
考纲要求 1.了解 C、Si 单质及其化合物的 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 C、Si 单质及其化合物对 环境质量的影响。
高考热点 1.碳、硅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2.以新材料、新技术为背景考查碳、硅及其 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用途。 3.硅及二氧化硅的特性。 4.粗硅的制取与提纯。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考纲解读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碳、硅及其化合物

说明:反应要隔绝空气;炭的用量要合适; 方法一:将生成的粗硅和Cl2反应生成液态 SiCl4,通过蒸馏(或多次蒸馏),实现SiCl4和杂质 的分离,得到的高纯SiCl4用H2还原。
主要反应: Si+2Cl2
高温 高温
SiCl4
Si+4HCl
SiCl4+2H2
方法二:将生成的粗硅在加热条件下与 HCl(g)反应,制成化合物SiHCl3,与杂质分离; 再在高温条件下用H2还原,重新得到高纯硅和 HCl。
SiO32-+CO2+H2O=CO32-+H2SiO3
1.二氧化硅(SiO2)又称硅石,是制备硅及其化 合物的重要原料(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iO2属于两性氧化物 B.盛放Na2CO3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 C.硅胶吸水后不能重复再生 在硅胶中加入CoCl2可显示硅胶吸水是否失效 D.图中所示转化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2)下列有关硅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碳化硅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生产耐高温水泥 B.氮化硅硬度大、熔点高,可用于制作高温陶瓷 和轴承 C .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高性能通讯材 料——光导纤维 D.普通玻璃是由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砂制备的, 其熔点很高 E.盐酸可以与硅反应,故采用盐酸为抛光液抛光 单晶硅
5.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强的是
7、 如图,已知:①单质 E可作为半导体材料; ②化合物F是不能生成盐的氧化物;③化合物I能 溶于水呈酸性,它能够跟氧化物 A起反应。据此, 请填空: (1) 化合物 F 、 I 分别是? (2) 反应③④的化学方程 式是?
2. 将足量CO2气体通入水玻璃中,然后加 热蒸干,再在高温下充分燃烧,最后所得的 固体物质是( ) A. Na2SiO3 B. Na2CO3、Na2SiO3 C. Na2CO3、SiO2 D. SiO2
高中化学 碳、硅及其重要化合物

课时1 碳、硅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点一 碳、硅单质及其氧化物【考必备·清单】1.碳、硅的存在形态、物理性质和用途[名师点拨] ①碳单质的结构不同导致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相似。
②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2.碳、硅单质的化学性质 (1)碳单质的化学性质——还原性 ①与O 2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O 2不足:2C +O 2=====点燃2CO ; O 2充足:C +O 2=====点燃CO 2。
②与其他物质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a .与CuO 反应:C +2CuO=====高温2Cu +CO 2↑(可用于金属的冶炼); b .与CO 2反应:C +CO 2=====高温2CO ;c .与水蒸气反应:C +H 2O(g)=====高温CO +H 2(制水煤气);d .与浓硫酸反应:C +2H 2SO 4(浓)=====△CO 2↑+2SO 2↑+2H 2O 。
(2)硅单质的化学性质——还原性 ①与O 2反应:Si +O 2=====△SiO 2;②与氢氟酸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同):Si +4HF===SiF 4↑+2H 2↑; ③与NaOH 溶液反应:Si +2NaOH +H 2O===Na 2SiO 3+2H 2↑。
3.硅的制备(1)原料:二氧化硅、焦炭。
(2)原理:SiO 2+2C=====高温Si(粗)+2CO↑。
(3)提纯:Si(粗)+2Cl 2=====△SiCl 4,SiCl 4+2H 2=====高温Si(纯)+4HCl 。
4.碳和硅的氧化物(1)一氧化碳: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不溶于水,可用作气体燃料和冶金工业的还原剂。
(2)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 CO 2+H 2OH 2CO 3[名师点拨] ①CO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但SiO 2不溶于水,不能用SiO 2与水反应制备硅酸。
②SiO 2既能与HF 反应,又能与NaOH 溶液反应,但SiO 2不是两性氧化物。
重点高中化学-碳硅知识

碳、硅及其化合物授课目的:1.认识碳元素、硅元素的单质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认识碳元素、硅元素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3.认识碳元素、硅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授课重难点:认识碳元素、硅元素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授课过程:考点一碳、硅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1.碳、硅元素的存在形态(1)碳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
碳的同素异形体有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C60等。
(2)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占第二位,仅次于氧元素,全部以化合态存在,是一种亲氧元素,单质硅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
2.碳、硅单质的结构、物理性质与用途的比较碳硅结构金刚石:空间网状结构晶体硅:与金刚石近似的空间网状结构石墨:层状结构物理金刚石熔点高、硬度大石墨熔点晶体硅为灰黑色固体,有金属光彩、硬度大、熔性质高、质软,有圆滑感点高用途金刚石用于制造切割刀具,石墨用晶体硅用作半导体资料,制造硅芯片和硅太阳能作电极、铅笔芯电池3.碳、硅单质的化学性质(1)碳(2)硅①与 F2反应: Si+2F2===SiF4。
②与氢氟酸反应: Si+ 4HF===SiF4↑+ 2H2↑。
③与 NaOH 溶液反应:Si+2NaOH+ H2O===Na2SiO3+2H2↑。
④与 O2反应: Si+O2SiO2。
⑤与 Cl 2反应: Si+ 2Cl2SiCl4。
硅的工业制法碳、硅单质的特别性1.一般情况下,非金属元素的单质熔、沸点低,硬度小,但晶体硅、金刚石熔、沸点高,硬度大,其中金刚石为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
2.一般情况下,非金属单质为绝缘体,但硅为半导体,石墨为电的良导体。
3.Si 的还原性大于 C,但 C 在高温下能还原出Si: SiO2+ 2CSi+ 2CO↑。
4.非金属单质与碱反应一般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且无氢气放出,但硅与强碱溶液反应只作还原剂,且放出氢气:Si+2NaOH+ H2O===Na2SiO3+ 2H2↑。
第11讲 碳、硅及其化合物

主要设备 水泥回转窑
玻璃窑
陶瓷窑
第2部分 第4章 第11讲
第18页
名师伴你行 ·高考一轮总复习 ·化学
报 告
②玻璃生产中的两个重要反应:
一
N__a_2_C_O__3+__S_i_O_2_=_高=_=_温=_=_N__a_2_S_iO__3+__C__O_2_↑_______________; 课
高温 _C_a_C_O__3_+__S_iO__2=__=_=_=_=_C_a_S_i_O__3+__C__O_2_↑________________。
课 时 作 业
报 告
质
⑤与碱 如与CaO反应: 性氧化 _______________
如与Na2O反应:
二
物反应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用途
光导纤维、光学 仪器、电子部件
制饮料、制碳酸盐
第2部分 第4章 第11讲
第13页
名师伴你行 ·高考一轮总复习 ·化学
报 告
有黏性,水溶液显碱性。
一
②与酸性较硅酸强的酸反应
课
时
a.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作 业
报
_N_a_2_S_i_O_3_+__2_H__C_l_=_=_=_2_N__a_C_l_+__H_2_S_i_O_3_↓______________。
告
二
b.与 CO2 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N__a_2S_i_O__3+__H__2_O_+__C__O_2_=_=_=_N__a_2_C_O__3+__H__2_S_iO__3_↓_________。
二
第2部分 第4章 第11讲
高中化学碳和硅的知识点介绍

高中化学碳和硅的知识点介绍在高中的化学学习中,学生过会学习到很多的知识点,下面店铺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化学中关于碳和硅的知识点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化学碳和硅的知识点(一)碳族元素1、组成和结构特点(1)碳族元素包括碳、硅、锗、锡、铅五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IVA族。
(2)碳族元素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得到或失去电子,易形成共价键。
主要化合价有+2和+4价,其中碳和硅有负价。
碳族元素在化合物中多以+4价稳定,而铅在化合物中则以+2价稳定。
碳族元素中碳元素形成的单质(金刚石)硬度最大;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在所有非金属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中,CH4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12C是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原子;硅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其单质晶体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2、性质的递变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碳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由非金属元素逐渐转变为金属元素,即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
(二)碳及其化合物1、碳单质(1)碳的同素异形体(2)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碳的性质稳定,在加热、高温或点燃时常表现出还原性,做还原剂,温度越高,还原性越强,高温时的氧化产物一般为一氧化碳。
溶解性不同:一般情况下,所有的钾盐、钠盐和铵盐是可溶的,所有的酸式盐是可溶的,正盐的溶解度小于酸式盐的溶解度,但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
热稳定性不同:一般情况下,难溶的正盐和酸式盐受热易分解,可溶性碳酸盐稳定不易分解。
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两者都能与强酸(H+)反应产生CO2,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可鉴别两者。
可溶性盐的水解程度不同:相同浓度的正盐溶液的pH值大于酸式盐溶液的pH值。
与碱反应不同:弱酸的酸式盐可与碱反应生成正盐。
与盐反应不同:碳酸钠可与氯化钙或氯化钡反应生成难溶性碳酸盐,但碳酸氢钠不反应。
碳及硅元素的性质及应用

摘要本文简单粗略地介绍了Ⅳ主族,即碳族元素的基本通性,并对其中的碳元素和硅元素进行展开,分析了它们的单质,各类化合物的性质与制备方法,并揭示了它们在现实生活、工业等各个领域的用途及应用前景。
最后对碳、硅元素之间的异同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希望通过本文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有关碳元素、硅元素以及碳族元素的扩展知识。
关键词:金刚石、石墨、富勒烯、碳纳米管、超导材料、沸石分子筛、半导体、高温结构陶瓷、纤维一.碳族元素的通性碳族元素是Ⅳ族元素,包括碳(carbon C)、硅(silicon Si)、锗(germanium Ge)、锡(tin Sn)、铅(lead Pb)、五个元素。
碳和硅是非金属元素,其余三种是金属元素。
本族元素基态原子的价电子结构为ns2np2。
碳和硅主要形成共价化合物,常见的氧化态为+4。
由于C-C单键的键能比C-H、C-O的键能低,所以含C-C键的化合物大量存在。
碳原子还有较强的形成多重键的倾向。
与碳相比,硅生成多重键的倾向明显减弱,在绝大多数化合物中硅原子常以sp3杂化形成4个单键,由于Si-O键能比Si-Si键能多,所以硅是亲氧元素。
随着本族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过渡到第六周期元素铅时,由于原子核中有充满的4f亚层,有集中增强的核电场,加强了6s电子的穿透性,使6s能级显著降低,6s电子较不易成键,这就是所谓的“惰性电子对”。
因此,在锗、锡、铅中,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增大,稳定氧化态由+4变为+2。
+2氧化态的锗有很强的还原性,而+2氧化态的锡和铅离子在极性溶液中存在,+4氧化态的铅为强氧化剂。
碳和硅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其中硅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锗的分布很分散,锡和铅矿藏较集中,易提炼。
锡在自然界中主要的矿石是锡石SnO2,我国有丰富的铅资源。
铅的主要矿石是方铅矿PbS。
碳族元素的单质都有十分重要的应用。
例如,高纯度的硅和锗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在电子工业中用来制造各种半导体元件,锡和铅可用于制造合金,铅还可以作核反应推的防护屏等。
碳和硅及其化合物.

碳、硅及其化合物无机非金属材料一、碳及其化合物1、单质(1)同素异形体金刚石:构型、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
无色透明,熔沸点高,硬度大,难溶于溶剂,不导电。
用途:钻具、装饰品。
石墨:平面层状正六边形结构,层间以范德华力结合。
熔点很高,质软,有滑腻感,电的良导体。
用途:润滑剂、电极、铅笔芯、耐火材料。
C60:形似足球,俗称“足球烯”,是分子晶体。
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有吸附性)等,实际是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组成。
(2)化学性质还原性:(与O2、浓H2SO4、CuO、H2O)、、2、气态氢化物—CH43、一氧化碳CO(1)物理性质:色味的气体,溶于水,有剧毒(与血红蛋白作用)(2)化学性质:高温下表现出强还原性(与O2、Fe2O3、CuO)、4、二氧化碳CO2(1)结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空间构型为型。
属于由键构成的分子,固态时为晶体。
(2)物理性质:色味的气体,溶于水,干冰能升华。
(3)化学性质:①弱氧化性(Mg、C)、② 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NaOH 、Ca(OH)2、CaCO 3、Ca(ClO)2)、 、(4)制法① 工业制法:② 实验室制法:5、碳酸H 2CO 3结构 ,二元弱酸,不稳定,易分解,具有酸的通性。
在化学方程式中写成CO 2和H 2O 的形式,只有作为水解产物时写成H 2CO 3的分子式。
6、碳酸盐(正盐、酸式盐)(1)溶解性 正盐 溶解度比较 酸式盐K +、Na +、NH 4+ 可溶 >可溶 其它难溶< 可溶 (2)热稳定性 类别稳定性分解产物 稳定性变化 正盐K +、Na + 高温不分解 稳 定 性 减 弱其它难溶性 常温稳定,高温分解 金属氧化物+CO 2 酸式盐K +、Na + 加热可分解,<200℃ 正盐+CO 2+H 2O其它Ca 2+、Mg 2+等 加热可分解,<100℃ 正盐+CO 2+H 2O 铵盐 (NH 4)2CO 3、NH 4HCO 3 不稳定,常温已分解 NH 3+CO 2+H 2O (3)相互转化7、碳化物(1)SiC ,金刚砂,原子晶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②不能用HCl与Na2CO3反应的原因:Na2CO3易溶于水,与盐酸反应速率快,不利于收集。
2、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投影]:气体发生装置:由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状态决定
发生装置发应物的状态
发应条件
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装置排空气法
向下排空气法
排水法
3、装置图
装置的注意事项:(1)若用长颈漏斗来注入盐酸,长颈漏斗下端必须伸入液面以下(2)若用试管来装药品,固定试管时,试管口竖直向上,试管底部与铁架台面接触。
4、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5、检验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6、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
CaO+CO2↑
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
课
外
作
业
课后作业
教
学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