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弟子规 》教案

合集下载

《弟子规》教案设计精选

《弟子规》教案设计精选

《弟子规》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弟子规》第一章“入则孝”,具体内容包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弟子规》第一章的基本内容,了解孝道文化。

2. 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孝顺长辈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传统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文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如“勿缓”、“敬听”等。

教学重点:《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弟子规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孝顺父母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孝道的思考。

2. 新课内容展示:展示《弟子规》第一章内容,逐句解释,让学生理解其含义。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句,如“父母呼,应勿缓”,讲解其用法和意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拟实际生活场景,运用所学内容进行角色扮演。

6. 课堂互动: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庭中孝顺父母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大《弟子规》第一章——入则孝2. 副孝道文化传承3. 内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孝顺父母的短文。

父母养育之恩,无以回报。

我们应当尊敬父母,孝顺长辈,做到有求必应,有命必行。

在学习《弟子规》第一章“入则孝”后,我深知孝道的重要性。

今后,我将更加努力地践行孝道,为父母分担家务,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陪伴他们度过晚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了孝道文化。

但部分学生对古文词语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有关孝道的故事、名言,进行分享交流,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同时,组织学生参与家庭实践活动,将孝道融入日常生活。

《弟子规》教案完整版最新版

《弟子规》教案完整版最新版

《弟子规》教案完整版最新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弟子规》的第一章“入则孝”。

具体内容包括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兄弟和睦、谨慎言行等方面的规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弟子规》第一章的基本内容,理解其内涵。

2. 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团结友爱的道德品质。

3. 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增强文化底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古文的理解,如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具体表现。

重点:《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弟子规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介绍《弟子规》的作者、背景及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 课文讲解:逐句解析《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解释重点词语,阐述其内涵。

4.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理解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具体表现。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在生活中践行《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

7. 课堂互动: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庭中践行孝道的经历,促进同学间的交流。

六、板书设计1. 《弟子规》第一章——入则孝2. 内容: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兄弟和睦、谨慎言行3. 重点词语:孝、敬、谨、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弟子规》第一章的内涵,能否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弟子规》的其他章节,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同时,关注家庭、社会中的孝道事迹,进行分享交流。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解析1. 古文理解:《弟子规》作为一部古代儿童启蒙读物,其语言简练,寓意深刻。

对于现代学生而言,理解古文词语和句子结构是难点。

《弟子规》完整版精品教案设计

《弟子规》完整版精品教案设计

《弟子规》完整版精品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弟子规》的基本内容,了解古代圣贤的教诲。

2. 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的道德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弟子规》中的道德规范,将其融入日常生活。

教学重点:《弟子规》各章节的核心内容和实践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弟子规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思考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意义,从而引出《弟子规》的学习。

2. 新课导入:介绍《弟子规》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了解其价值。

3. 章节讲解:(1)总序:阐述《弟子规》的教育目的和内容。

(2)入则孝:讲解孝敬父母的具体表现和方法。

(3)出则悌:介绍尊敬师长的意义和做法。

(4)谨:强调自律、严谨行事的重要性。

(5)信:讲述诚信做人的原则。

(6)泛爱众:倡导关爱他人,弘扬博爱精神。

(7)亲仁:强调亲近仁者,学习仁德。

(8)余力学文:鼓励学生在学习之余,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4.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内容,设计相关例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实践演练,提高道德素养。

六、板书设计1. 《弟子规》完整版学习2. 板书内容:(1)总序: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2)入则孝:尊敬父母,孝顺长辈。

(3)出则悌:尊敬师长,关爱同学。

(4)谨:自律严谨,言行一致。

(5)信:诚信做人,诚实做事。

(6)泛爱众:关爱他人,弘扬博爱。

(7)亲仁:亲近仁者,学习仁德。

(8)余力学文:努力学习,提升素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孝敬父母的理解。

(2)列举三个你在生活中实践《弟子规》的例子。

(3)针对本章内容,设计一个实践情景,并阐述其意义。

2. 答案:(2)答案示例:如: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座、帮助同学解决问题、诚实守信等。

国学《弟子规》优秀教案(通用11篇)

国学《弟子规》优秀教案(通用11篇)

国学《弟子规》优秀教案国学《弟子规》优秀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国学《弟子规》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学《弟子规》优秀教案篇1一、学习内容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二、教材分析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无心而做了不好的事,是一种过错;如果明知故犯,就是一种恶劣的行为了,就会受到眼里的惩罚。

生活中,我们要做到知错就改。

三、教学目标1、理解本段弟子规的含义与内容2、养成严于律己知错就改的良好品质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由《曹操割发》的故事导入三国时,有一次曹操率领军队去打仗。

出发前,他警告将士,不要毁坏麦田,如果有人违反规定,一定杀无赦。

队伍正在田间的路上行走,忽然一群小鸟从麦田中飞出来,曹操的战马受惊,冲向麦田,踏坏了一大片麦子。

曹操对军法官说:“我违反了军令,应按军法治罪。

”说着,他拔出了宝剑,说:“我是主帅,不能自杀,就把头发割下来代替砍头吧!”说完,用剑割下了自己的头发。

曹操严于律己,有错必纠的品质,表现出了他作为政治家的胸怀。

2、指名读出学习目标。

3、齐读学习内容,用五分钟读背这一内容。

4、检查背诵情况。

5、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理解本段弟子规的含义与内容。

6、指名小组发言,说一说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

其他小组补充矫正。

7、教师重点点拨突破难点。

8、小组讨论:如何做一个严于律己有错必纠的中学生?每组推选一名同学进行交流9、集体交流10、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无心)非——错(有心)非——恶非既是错严于律己有错必纠国学《弟子规》优秀教案篇2一、教学内容弟子规关于诚信的有关内容“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二、教材分析诚信是金,《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闻过则喜是其中心内容,漂亮话、奉承话往往害人害己。

《弟子规》教案(精选8篇

《弟子规》教案(精选8篇

《弟子规》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弟子规》的第一章“入则孝”。

具体内容包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了解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父母、孝顺父母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并记住《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

难点:如何将孝敬父母的理论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做到言行一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弟子规》教材、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孝顺父母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孝道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孝道。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自己在生活中孝敬父母的事例,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弟子规》第一章——入则孝2. 内容:(1)父母呼,应勿缓;(2)父母命,行勿懒;(3)父母教,须敬听;(4)父母责,须顺承。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弟子规》第一章的内容,写一篇关于孝敬父母的感悟。

2. 答案示例:通过学习《弟子规》第一章,我明白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会时刻牢记这四句话,尽量做到言行一致,让父母感到高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例题、随堂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将孝道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仍需进一步探讨。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与父母共同讨论如何在家庭中践行孝道,将孝敬父母的具体做法付诸实践。

同时,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孝道的经典故事,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2. 板书设计中的内容呈现。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弟子规》完整版教案(精选)

《弟子规》完整版教案(精选)

《弟子规》完整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弟子规》的内容,掌握每一节的主要含义,并能够背诵一部分章节。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将《弟子规》的核心思想与现实生活结合,提高自我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弟子规》,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的意识,提高道德素养,增强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二、教学内容1.《弟子规》概述√背景介绍√内容结构√主要思想2.《弟子规》逐节讲解√第一部分:总序√第二部分:三才(天地人)√第三部分:三纲(君臣父子)√第四部分: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第五部分:日常生活中的规矩3.实践活动√讨论和角色扮演√实践训练与行为规范4.总结与评价三、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与背景介绍1.导入√教师活动:√播放与《弟子规》相关的短片或音乐,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对《弟子规》的初步理解,例如:“你们听说过《弟子规》吗?它是什么样的书?”。

√学生活动:√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家庭中与《弟子规》相关的习俗。

√通过互动环节,激发学生对《弟子规》的学习兴趣。

2.背景介绍√教师活动:√介绍《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以及编写背景和历史意义。

√解释《弟子规》的目的:规范学生行为,培养道德品质。

√学生活动:√阅读《弟子规》的概述,讨论其编写背景和目的。

√提问学生对《弟子规》的初步看法和理解。

第二节:逐节讲解《弟子规》第一部分:总序1.内容:总序部分概述了《弟子规》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2.教师活动:√逐句解读总序的含义,解释为何《弟子规》值得学习和传承。

√强调学习《弟子规》的态度,鼓励学生用心学习,付诸实践。

3.学生活动:√背诵总序,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个人对总序的理解。

√完成相关练习题,检验对总序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二部分:三才(天地人)1.内容:介绍天地人的关系,以及作为人的行为规范。

2.教师活动:√解读“天地人”的含义,讲解天时、地利、人和的关系。

《弟子规》教案范文(精选7篇)

《弟子规》教案范文(精选7篇)

《弟子规》教案范文(精选7篇)《弟子规》教案范文(精选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弟子规》教案范文(精选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弟子规》教案1教学目标:1、把孝心的观念引入到小朋友的心田。

2、教育小朋友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

不但孝,关键是顺。

3、培养小朋友的感恩之心。

教学重点:1、关键在落实上。

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

2、让小朋友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弟子规》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教学时数:一课时一、复习导入:让小朋友复习上堂课的内容:弟子规——总序。

齐声背诵。

师:大家背得太棒了,看得出大家都很喜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弟子规》。

二、学习、理解内容:1、师:“谁能来读一读今天学习的内容?”A、请2名学生读B、生评议2、师:“理解有利于更好的朗读和背诵,我们来学习一下这几句话的意思。

”入则孝——过去古人非常讲究孝道。

晚辈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要到长辈的房间向长辈“请安”。

入;也是指在家中。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呼唤我们,听到就应该马上答应,不要慢慢吞吞,半天不回答。

表现出一种无理的态度,或者有抵触情绪,自己不高兴就不应声。

比如;你正在看一个好看的电视,或者玩得正开心,父母叫你出来吃饭,你不答应。

或者答应了半天还是不动。

父母命:行勿懒——父母让我们去做事,应立刻起身去做,不可拖延偷懒。

或者高兴做就做,不高兴做就不做。

还有的小朋友和家长讲条件,我做了你给我什么奖励?这都是不对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在教育我们的时候,应该怀着恭敬的心去倾听。

不要漫不经心,愿意听就听,不愿听就不听。

否则,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父母责:须顺承——小朋友有时做错了事,家长会批评责备我们。

我们要赶快承认自己的错误,虚心接受,不要让家长生气。

《弟子规》教案完整版

《弟子规》教案完整版

《弟子规》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弟子规》第一章“入则孝”,具体内容包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弟子规》中关于孝顺父母的基本道理。

2. 培养学生尊敬父母、孝顺父母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古文的理解和背诵。

教学重点:孝顺父母的美德教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弟子规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孝顺父母的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孝顺父母的思考。

2. 新课内容学习:a. 朗读《弟子规》第一章,让学生初步感知古文。

b. 解析古文,讲解每个句子的意义。

c. 举例说明,讲解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孝顺父母。

3. 例题讲解:讲解两个关于孝顺父母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孝顺父母的事例,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弟子规》第一章——入则孝2. 主要内容:a. 父母呼,应勿缓b. 父母命,行勿懒c. 父母教,须敬听d. 父母责,须顺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孝顺父母的作文。

2. 答案:无标准答案,要求内容真实、情感真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孝顺父母的含义,并在生活中付诸实践。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孝经》,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孝顺父母的论述,提升自身道德修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板书设计的内容与结构5.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在于古文的理解和背诵,这是因为古文的语言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教案《弟子规》出则弟第一段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白,和兄弟姐妹相处的时候要互敬互爱。

.2、做兄长的有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教学重点:1、使学生明白,和兄弟姐妹相处的时候要互敬互爱。

.2、做兄长的有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教学内容:《弟子规》出则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教学时数:一课时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一)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做兄姊的要友爱弟妹,弟妹则要恭敬兄姊,因为兄姊年龄较长经验丰富,比较懂得照顾弟妹,做弟妹的要尊重兄姐的指导与安排,兄弟姐妹之间能够和睦相处,父母内心就会感到宽心安慰,孝道就在其中了.※提问一:有谁是家中的兄姊你们在家都如何照顾弟妹※故事一:紫荆树的故事.(二)财物轻怨何生兄弟姊妹之间常常会因为财物分配不均而生怨恨,如果彼此能将财物看轻,那麼手足之间将会减少很多冲突,自然能和睦相处.※故事二:郑濂碎梨※引申一:兄弟姊妹最常吵架的原因就是玩具,食物及钱财,爸妈买东西给小孩一定都要每人一份,否则彼此之间都会争吵不休,若大家能向郑濂学会如何与人分享,甚至将财物看轻,那就不会有争执.(三)言语忍忿自泯兄弟之间言语要谨慎,互相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将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误会,伤害彼此之间的感情.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口实为祸福之门. 事例一:心理状态对人体状况的影响美国科学家爱尔曼做了一个简单的试验,把一支支玻璃管插入有冰水的容器,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下呼出的「气水」.当人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会变成水澄清透明;反之生气时的气水则有紫色沉殿.爱尔马把这种紫色的「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死了.由此可知人生气十分钟会耗费大量精力,相当於参加一次三千公尺的赛跑(大约学校操场二十圈),因此常常生气的人很难健康,长寿.二、故事启蒙(一),皮鞋兄弟:认识友爱的行为,实践兄友弟恭,长幼有序.有一对皮鞋兄弟每天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皮鞋哥哥很爱护弟弟总是走在最前面,让弟弟在后面走得舒坦些.但是左脚的弟弟却嫉妒右脚的哥哥占尽光彩,有一次弟弟将哥哥推入大水沟,回家时因为没有哥哥的照顾,弄得灰头土脸.小主人发现只剩一只皮鞋,便把弟弟丢入垃圾桶,刚好有一个捡垃圾的孩子发现皮鞋弟弟,将它捡起来和从水沟捡来的皮鞋一比,正好是一双,於是皮鞋哥哥与皮鞋弟弟又团圆在一起了!1.引导发问:(1)左脚皮鞋弟弟为什麼生哥哥的气呢(2)右脚皮鞋哥哥如何对弟弟呢(3)皮鞋弟弟把哥哥推到水沟后,他心里想些什麼(4)没有哥哥的保护,弟弟变得怎样呢(5)最后皮鞋兄弟的结果,你喜欢吗(6)小朋友你们是如何对待兄弟姊妹3.给小朋友的话:父母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只是因小孩不同的个性要给予不同的引导,哥哥照顾弟妹,弟妹恭敬兄长,就是最好的孝顺.4.考验时间(1)单脚站立一分钟的感受.(2)左手放於背后,右手搬椅,感受有另外一只手帮忙时是否更轻松自如.(二)李绩焚须唐朝有一个大臣,叫做李绩.当李绩做宰相的时候,生了病,御医说要用人的胡子作药引,唐太宗二话不说将自己的龙须切下来,后来李绩的病真的好了.又有一次,他的姊姊偶然生起病来.李绩就亲自替他姊姊烧着火去煮粥.那里晓得吹了一阵风来.竟把李绩的胡须烧着了.他的姊姊看见了.就说.我们家里男的女的佣人多得很.为什麽要你自己辛苦到这个地步呢李绩回答他姊姊道:「我难道是为了没有人的缘故吗我是因为现在姊姊的年纪已经老了,我的年纪也老了,虽然要想常常替我姊姊煮粥,那里能够呢」1.引导发问:(1)为何唐太宗割胡 (李绩是忠臣,治天下的得力助手)(2)忠臣出於孝子之门.(3)做大事者,小事也做得好,做事能力从小训练.(三)赵孝争死汉朝时候.有一人姓赵,叫孝,和他的弟弟赵礼很友爱的.有一年城里闹饥荒,一班强盗占据了宜秋山,把赵礼捉去了,并且要吃他,赵孝就赶紧跑到了强盗那里,恳求那班强盗们说道:「赵礼是有病的人,他的身体又很瘦,不好吃的.我的身体生得很胖,我情愿来代替我的弟弟给你们吃,请你们把我的弟弟放走了.」强盗还没有开口说话.他弟弟赵礼就说道:「我被将军们捉住了,就是死了,也是我自己命里注定的,哥哥有什么罪呢」两兄弟抱着,大哭了一番.强盗也被他们感动了,就把他们兄弟俩都释放了.这件事传到了皇帝那里,就下了诏书,让他们兄弟两个都做了官.1.引导发问:(1)陪伴我们最久的亲人是谁 (兄弟姐妹)(2)你们快乐吗哪些是你们认为快乐的事 (孟子人生三乐第一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一)状况剧分析:1.剧情阿牛和阿花是ㄧ对兄妹,有一天阿牛和阿花一起到动物园玩,看到一辆载了一匹马的货车,阿牛说:「这匹白色的马真好看.」阿花说:「这明明就是一匹黑马,你的眼睛是看到哪里去了!」阿牛:「我从箱子的破洞中看到了,是匹白马!」阿花:「我也从箱子的破洞中看到了,是匹黑马!」两人争论不休就吵了起来,情急之下,阿牛就动手推了阿花ㄧ下,阿花也不甘示弱的回了一拳,两人就打了起来,最后两个人都挂彩了,鼻青脸肿.此时,动物园的管理员看两人都伤痕累累,问他们说:「你们为什麼在打架呢」阿牛:「这明明昰一匹白马,他偏偏说是黑马!」阿花:「这本来就是黑马!」管理员说:「我把马牵出来好了.」(将马慢慢从纸箱中牵出,让小朋友看到破洞中黑白颜色的变化.)管理员:「这匹马身上ㄧ条黑一条白的,是斑马啦!」阿牛和阿花异口同声:「啊,原来如此,那我们不就白吵了!」阿牛:「对不起,阿花.」阿花:「对不起,阿牛,我们以后再也不要吵架了.」(教具:斑马图卡及破个小洞的纸箱.)2.讲解小朋友,我们常常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事情,只要别人和我们意见不同,我们就会觉得他们是错的,像上面这个故事,是谁错了呢其实两个人都是对的,两个人也都是错的,因为都只对了一半.所以下次当别人跟我们意见不同时,我们也不要和别人争吵,因为我们可能也只对了一半.(就像平常数学题只对一半时,老师会打半对半错ㄧ样.)《弟子规》出则弟第二段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白,和别人相处的时候要长幼有序.2、和别人相处的时候,凡是要懂得礼让教学重点:1、使学生明白,和别人相处的时候要长幼有序.2、和别人相处的时候,凡是要懂得礼让教学内容:《弟子规》出则弟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已即到教学时数:一课时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一)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不论吃东西或坐下,走路时,都应该长幼有序,要尊敬长者ㄧ切以长者为优先.饮食和长辈同桌用餐时,要等长辈开动了之后,我们才可以挟菜,不要因为肚子饿,或是因为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先吃了起来.有一些小朋友吃饭时会拿著筷子在菜里面翻来翻去挑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这样是很没礼貌也不卫生.当我们吃饭的时候要把主位让给长辈坐,如果在公司里要让给长官坐,主位就是正对门的位置,因为当长辈坐在那个位子时可以掌握整个状况,招呼后来的客人. 故事一:孔融让梨坐当我们坐著时看到长辈来要先让坐,另外我们坐车时,也要有秩序,排队要排好,不能争先恐后,上了车后要先往后走,把位子让出来,不要一上车就挑前面的位子坐,这样会造成别人的不方便,因为假如后来上车的是老人家,行动不便的人或孕妇,让他们在摇摇晃晃的车上走到后面坐就十分的危险.走1.和家人出门时,我们走路的顺序应该怎麼走呢(此时会有学生回答前面,左右,后面)如果你是小小朋友,走在父母亲的后面会有跌倒或被坏人带走的危险时,就应该走在父母亲的左右,牵著父母亲的手,或是走在父母亲视线看得到你的地方,这样父母亲才能安心.如果你是大朋友,这时可以走在父母亲或长辈的左右陪他们聊天,或走在他们的后方,不可以自己走得很高兴,将长辈远远的抛在后方.当我们和爷爷奶奶ㄧ起出门时,老人家难免走得慢一些,这时候我们要耐心的等待,不要不耐烦.如果老人家行动不方便时,我们可以稍微搀扶他们,进门时也要让长辈先走,这样才是孝顺的表现.(请学生出来示范如何搀扶老人家走路)问题:现在很多同学上学时都是自己走在前面,父母亲或爷爷奶奶在后面帮他们背书包,这样的行为好不好(二)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长辈在叫人的时候,我们要立刻去替长辈找人,如果长辈要找的人不在,就要先到长辈面前,问问看有什麼事情,自己能否帮忙处理.有时候,当父母亲要找哥哥姐姐做事,但哥哥姐姐不在的时候,这时我们要代替哥哥姐姐去帮忙,不要觉得这不关我的事情.古时候的房子都很大,很多亲戚会住在一起,所以当有客人来要找人的时候,没有办法直接到你们家的房子里,所以就需要招呼客人,帮长辈找人.如果今天有长辈来,我们刚好在打电脑,就在座位上大喊:「妈,有人来了!」这样好不好好像很没礼貌对不对所以我们如果这样做就只想到自己的玩乐,对长辈不恭敬.接待客人的礼貌,在家里,学校,或公司里面都是很重要的.家中:有客人来访时,要先请他进门,递上拖鞋,请他坐下再奉上茶水,然后请他先等ㄧ下父母亲.学校:别班的老师要找你们老师时,不应该在门口大叫,而是要到老师面前请他等ㄧ下,然后再去叫自己的老师.老师要找同学时,如果那位同学不在可以先去告诉老师,问老师有什麼需要代劳的地方.公司:当有客户来时,我们不能叫客户自己进去找老板,而是要让客人先在外面坐下,倒水招待,再去请示老板.像在政府机关里面如果要接待客人,很多都是各国重要的人,假如接待的人不合礼节,丢脸就会丢到国外去了,所以孔老夫子说的:「不学礼,无以立」.二,故事启蒙:(一)张良与圮上老人秦始皇时代有一个名叫张良的人,有一天他走到桥上看见一位老人坐在桥边,脚抬起来的时候鞋子刚好掉下桥,老人便说:「年轻人快来帮我捡鞋子.」张良把鞋子捡起给老人,老人又说:「你不会帮我穿上吗」张良帮老人将鞋穿上.老人对他说:「你真是个好孩子,明天天亮时到这裏来,我有话对你说.」隔天一早,老人比张良早到,老人很生气的走了.第二天,张良天还没亮就到桥上,老人还是比他早到.第三天张良决定不回家,一整夜在桥上等老人,到五更天时他看到老人出现,老人很高兴便送他一本兵书.张良努力研读兵书,最后帮助刘邦推翻秦朝.1.引导发问请问张良为什么可以得到老人的兵书 .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一)大家来找碴老师演戏,请学生找出老师错误的地方.1.吃饭小英与小花两姊妹吃饭时不等爸妈一起用餐,就自己夹起桌上的饭菜自行开动了. ※正确:姊妺应先叫爸妈用餐,并将碗筷摆好,等爸妈开始吃饭时两人才可动筷子.2.走路小英在一条小路上行走,前面有位老婆婆挡住她,小方不停地抱怨,只差没叫老婆婆闪开让她过.※正确:小英可在后方等老婆婆通过后再走,若真有急事可先向老婆婆打声招呼借过.3.公车让座小英搭公车回家,车上人很多,有位老太太上车,没有人让座给她,小英看见老婆婆往自己的方向走来,赶紧装睡.※正确:小英应主动起身请老婆婆到自己的座位上坐.4.长辈叫人妈妈叫小花做事,小花正好在讲电话,小英在房间打电动装作没听到.妈妈改叫小花,小花骗妈妈她正在写功课.妈妈:「小花,小花,帮妈妈买酱油.」妈妈:「小英,小英,帮妈妈买酱油.」小英:「我正在写功课,没空.」※正确:小英应主动告诉妈妈小花没空,请问妈妈有什麼事要交待的吗5.客人来访有一天阿姨按电铃,小花正在客厅看电视,不理会电铃声,依然看得哈哈大笑,妈妈赶紧从房间出来开门,请阿姨入内,并叫小花让座,小花很不情愿的离开客厅. 叮咚,叮咚……妈妈:「小花去开门.」小花:「我在看电视没空.」妈妈自己去开门,「请进!」「小花,起来给阿姨坐.」小花:「我电视还没看完,真讨厌!」正确:小花看到客人来访,应先开门请客人进来,拿拖鞋请客人穿上入内,并引导客人入坐,帮客人倒茶,告诉家人谁来访.(二)实际演练:请学生演练客人来访时应该如何接待1.先向客人问好2.请客人入内,并拿拖鞋给他3.请客人坐好,倒水给客人4.请客人稍等,请长辈出来接待《弟子规》出则弟第三段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白,遇到长辈时应该有的礼貌是什么.2、和长辈说话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什么教学重点:1、使学生明白,遇到长辈时应该有的礼貌是什么.2、和长辈说话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什么教学内容:《弟子规》出则弟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教学时数:一课时一、精读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字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