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塑限自动计算绘图(双曲线)

合集下载

液塑限试验方案

液塑限试验方案

液塑限试验方案液塑限测定实验方案1.试验基本原理实验采用型号为LG-100D的数显式土壤液塑限联合测定仪,该仪器主要包括圆锥(常用圆锥质量为76g,也有质量为100的,锥角为30°)、显示圆锥入土深度的显示屏和自动放锥的电磁铁3部分。

实验时用联合测定仪对3种不同含水率的试样进行放锥锥入,得到圆锥入土深度和相应试样含水率,然后,以圆锥入土深度为纵坐标,含水率为横坐标,作双对数曲线,3个点应连成一条直线,直线上锥入深度为17mm对应的含水率为液限,锥入深度为2mm时对应的含水率为塑限。

本实验适用于粒径小于0.5mm以及有机质含量不大于试样总质量5%的土样。

2.试验仪器设备(1)LG-100D数显式土壤液塑限联合测定仪;锥体质量为76g,锥角为30°,最大量程为22cm,测量时间为5秒。

(2)天平:称量2000g,最小分度值为0.01g。

(3)其他:标准筛(孔径0.5mm)、调土刀、调土皿、研钵或木棒、干燥器或烘箱、吸管、保湿器或棉纱布、凡士林、铝盒、试样杯、蒸馏水等。

3.试验操作步骤3.1制备土样(1)取土过筛。

取有代表性的天然含水率试样700g,经烘箱烘干,如试样中含有大于0.5mm的颗粒和杂物时,用研钵或木棒压碎,过0.5mm的标准筛,取筛下的试样500g。

(2)制备土膏。

将所取的试样分别放在5个调土皿中,加入适当的蒸馏水制成含水率不同的土膏,盖上棉纱布或置于保鲜袋中,静置12个小时以上。

3.2装土入杯将制备好的试样充分搅拌均匀,分层装入试样杯中,用力压密,使空气逸出。

对于较干的试样应先充分揉搓,用调土刀使其密实的填入试样杯内。

填满后刮平表面。

3.3放锥入土(1)将仪器放置在平面工作台上,调整水平螺旋脚,使水泡聚中。

(2)将仪器的电源插头插好,打开电源开关,预热5分钟。

测量前用手轻轻托起锥体至限位处,此时显示屏上的数字为随机数,测量时会自动消除。

(3)将装好式样的试样杯放在联合测定仪的升降座上,在圆锥上涂抹一薄层凡士林,这时缓缓地向逆时针方向调节降旋纽,当试杯中的土样刚接触锥尖时,接触指示灯立刻发亮,此时应停止旋动,然后按测量键。

浅谈Excel电子表格进行液塑限计算与作图

浅谈Excel电子表格进行液塑限计算与作图

浅谈Excel电子表格进行液塑限计算与作图按照《土工试验操作规程》做液塑限试验时,其作图求解时误差较大。

含水量跟插入深度的读数都精确到0.1,普遍认为在双对数坐标上难以定点,连线以后亦难以准确读出读数。

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利用电脑、用计算的方法准确算出液限、塑限。

作图亦可利用电脑的作图功能作出准确的双对数图。

电脑上去计算,首先我们得利用“土在液限与塑限范围内时含水量,其用液塑限联保测量方法的锥或仪的入土深度和土的含水量成对数正比”。

用函数的表示方法:lg(w)=klg(h)+b。

按照此理论:用液塑限联合测量法我们会得出三组试验数据。

入土深度为20mm时(h1、w1),入土深度中间点时(h2、w2),入土深度在塑限点附近时(h3、w3),根据上列函数,我们可得:按此两直线,再根据粉性土或砂性土的公式。

由于做试验的同时一般都须出报告,而Excel同时具备表格和计算作图。

于是我们选择Excel表格来完成该工作。

解出两直线的塑限入土深度,hp1,hp2,(若液限点刚好是20mm时,则只有一个入土深度hp。

再根据两直线方程,用各自的入土深度hp值,计算出塑限Wp1、Wp2。

当│Wp1-Wp2│≤2时,塑限值hp为:(Wp1-Wp2)/2。

当│Wp1-Wp2│>2时,本次试验无效,须重新做试验。

而当│Wp1-Wp2│≤2时,利用试验的液限点(h1,W1)和计算出的塑限点([hp1+hp2]/2,Wp)定的中间线,计算出液限值在h=20mm 时中间线对应的含水量即为液限。

根据以上所列公式,我们利用Excel的计算及作图功能,那我们只须将液塑限试验的数据输入Excel表格。

即可得到液塑限的计算结果。

就用广东省公路工程施工表格中的試验表(15)作为示范。

如下表:我们先建立一个Excel新文件,在“Sheet1”改名为“报告”“Sheet2”中改名为“计算”。

在上图“报告”工作表中,[即试验表(15)]如上表。

液塑限联合测定法自动计算表资料

液塑限联合测定法自动计算表资料
XXXX建设项目 XX高速
ETG-05
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液塑限联合测定)
施工单位:
合 同 号:
监理单位:
试验单位
样品名称
取样地点
工程部位
试验 次数
入土深度(mm)
盒号
1
2 平均
试验编号:
试验日 期
取样日 期
用途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盒质量 (g)
检测依 据
盒+湿土质 盒+干土质 水分质 量(g) 量(g) 量(g)
84.92 85.04
78.50 78.68
6.42 6.36
61.17 61.75
10.5 10.3
10.4
5 3 19.9 19.9 19.9
6
16.59 93.31 80.42 12.89 17.03 96.13 82.84 13.29
锥入深度与含水率(h-w)关系图
63.83 65.81
20.2 20.2
JTG E40-2007
干土质 含水量 量(g) (%)
平均 含水量
(%)
1 16.84 81.55 78.23 3.32 61.39 5.4
1 5.0 4.9 5.0
5.5
2 17.12 79.76 76.44 3.32 59.32 5.6
3 2 12.3 12.0 12.1
4
Hale Waihona Puke 17.33 16.9320.2
锥入深度(mm)
100
60 40
20
108 6 4
2
1
1
2
4 6 8 10
20
40 60 100
含水率(%)

土工液塑限自动计算表(1)

土工液塑限自动计算表(1)
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报告
工程名称:鄂托克前旗昂素至城川公路 委托单位:内蒙古承远建设工程承包有限责任公司 取样地点:k3+625原地面 使用部位:k0+688-K4+000
试 试验次数 h1 入土深度 (mm) h2 h=1/2×(h1+h2) 盒号 盒质量(g) 盒+湿土质量(g) 盒+干土质量(g) 含 水 率 水分质量(g) 干土质量(g) 含水率ω (%) 平均含水率(%) 4.13 43.58 9.48 9.4 3.93 41.93 9.37 9.09 58.42 15.56 16.0 10.93 66.39 16.46 12.18 61.51 19.80 19.8 11.44 57.73 19.82 4 34.66 82.37 78.24 1 5.20 5.30 5.25 1 35.42 81.28 77.35 3 56.40 123.91 114.82 验 结 果 2 9.00 9.50 9.25 2 55.99 133.31 122.38 8 33.21 106.90 94.72 3 19.90 20.10 20.00 7 79.76 148.93 137.49
委托人:张苗 见证人:张新宇 委托日期:2011.5.19 试验日期:2011.5.20
100
圆锥下沉深度与含水率关系曲线
圆锥下沉深度h(mm)
10
液 限 WL= 塑 限
1
1.0 10.0
19.8% 16.0%
h= h=
20 mm 11.5 mm 3.8%
WP=
塑性指数
含水率(%)
100.0
IP=WL-WP=
27.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土工程分类: 黏土质砂

对液塑限试验的一点理解

对液塑限试验的一点理解

对液塑限试验的一点理解最近学习了土工规程,看过了后有一点体会,想跟同事们探讨一下,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规程中,要求我们根据液限值,然后查W L-hp关系图求hp值,砂类土采用上面那条曲线(多项式线),而细粒土采用下面那条曲线(双曲线),如果在这里我们一直采用查图法来直接得hp值的话,这个试验就没有什么疑问了!但是,如果用公式来计算hp值就有些问题了,9.1.4.3最后一句话说“对于细粒土,用双曲线确定hp值;对于砂类土,则用多项式确定hp 值。

假设:砂类土,W L=45%,代入多项式公式计算得hp=2.3,而图上查得hp=2.8;W L=50%,计算得hp=1.8,图上查得hp=2.7;输入一系列W L值60、70、80、90,所得出的值也与图上查得的值不同,而正好与用双曲线公式计算的结果相同,这样,如果采用直接查图和采用直接用公式计算的人就会得出两个不同结果,谁对谁错呢?看了一下条文说明,提示说,在低液限区(W L≤35%)时,采用不同的曲线,这就是说W L>35%时,是采用相同的曲线的,到底采用什么曲线规范也没说(经查图,其实多项式曲线是到交点处截止的,交点以后的曲线是双曲线,交点是41.48%),所以在很多的时候我们在计算的时候:砂类土就采用多项式公式计算,细粒土就采用双曲线公式计算——这其实也是规程中9.1.4.3最后一句话误导的!如果不用查图法,而直接用计算法,正确的计算方法应该是(这样算出的结果与查图的相同):当W L>41.5%(双曲线与多项式曲线的交点)时,直接用双曲线公式计算h p值;当W L≤41.5%时,砂类土采用多项式公式计算hp值,细粒土采用双曲线公式计算hp值。

根据以上情况,我们进行了一组试验,我们的试验数据是:0.074mm通过率:46%(定名为砂类土);液限:57.5% (锥入深度h: 4.1、12.0、20.0;含水量:36.3、50.0、57.5)方法1:在书上hp-W L图上查得:hp=2.6mm(与双曲线计算结果一致),对应H-W图查得塑限Wp=32.0,求得塑性指数Ip=25.5,土类命名为粘土质砂(SC);方法2:按书上多项式公式计算:hp=1.5mm,对应H-W图查得塑限Wp=27.6,求得Ip=29.9,土类命名为粘土质砂(SC)。

液塑限自动计算表和图学习和教练版

液塑限自动计算表和图学习和教练版

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记录表本图坐0.832534820.341945930.983685840.431132550.055109140.87855227123456789101123.419.414.715.613.519.817.613.614.819.220.4 0.1305340.4148350.9871920.1210210.5711460.4778440.3222370.6836110.4452290.680400160.2331410711145826391215253040450.12692221.331803864.711063370.750861312.39297259 2.82703421砂土塑限入土深度粘土塑限入土深度盒号及重量含水量的范围1230.918978602辅助公式系数标准公式系数0.5766645750.680015402顺便给我讲一下如何用VBA将趋势线的公式取出来存在某一个单元格之中,想解决以上问题都需要用到什么知识,在哪里可以查到。

请指教。

图表外的好多数据都是编程序用的辅助数据,不用管他。

两点连成的线用的面的红色数据第一个注意点后面的批注第三个注意点在上面批注中102030405060708011088101809011099101901001101010101100102020101103030101:本图坐标是用双对数函数做的X 注意点在批注中101104040101419.910505010113.344.5106060101410.219.910707010113.327.044.510909010110100100101INDEX 引有EXP 返回e的n次方LN返回给定数值的自然对数LINEST 返回线性回归方程的参数POWER 返回某数的乘幂线用的是后面的红色数据。

液塑限联合测定法塑限确定方法的探讨

液塑限联合测定法塑限确定方法的探讨

液塑限联合测定法塑限确定方法的探讨大家好!我是《土木工程试验检测技术研究》及《细集料含泥量与含粉量的试验研究》的作者韦汉运,群共享有《土木工程试验检测技术研究》及《细集料含泥量与含粉量的试验研究》的内容简介,如有兴趣,可到群共享下载。

下面我从《土木工程试验检测技术研究》(共48篇论文)中摘录“液塑限联合测定法塑限确定方法的探讨”与大家分享,如有欠妥之处,欢迎到“工程试验交流千人群(207135730)”继续交流、探讨。

土的塑限是土物理性质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含水量不适宜直接压实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备注:摘自JTG F10—200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第4.1.2-3条),其中的塑性指数,即为土的液限与塑限之差值,因此,塑限也是决定土样是否可以用于路基填筑的一个重要因素。

现行《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TO118-2007“液限和塑限联合测定法”(备注:下简称“TO118-2007试验”)按如下方法确定土样的塑限:“根据本试验4.2.1求出的液限,通过76g锥入土深度h与含水率w的关系曲线(图TO118-1),查得锥入土深度为2mm时所对应的含水率即为该土样的塑限Wp”(备注:摘自TO118-2007试验第4.3.1条)、与塑限入土深度hp的关系曲线(图TO118-2),“根据本试验4.2.2求出的液限,通过WL查得hp,再由图TO118-1求出入土深度为hp时所对应的含水率,即为该土样的塑限Wp。

关系图时,须先通过简易鉴别法及筛分法把砂类土与细粒土区别开来,再按这两查hp-WL种土分别采用相应的hp-W关系曲线;对于细粒土,用双曲线确定hp值;对于砂类土,则L用多项式曲线确定hp值”(备注:摘自TO118-2007试验第4.3.2条)。

根据TO118-2007试验第4.3.1条,当采用76g锥进行液塑限试验时,在h-w图上查得固定入土深度hp=2mm时所对应的含水率,即为该土样的塑限;根据TO118-2007试验第4.3.2条,当采用100g锥进行液塑限试验时,hp值是一个变数,在h-W图上查得该变数hp值所对应的含水率,即为该土样的塑限。

T 0118液限和塑限联合测定法

T 0118液限和塑限联合测定法

T 0118-2007液限和塑限联合测定法1目的和适用范围1.1本试验的目的是联合测定土的液限和塑限,用于划分土类、计算天然稠度和塑性指数,供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使用。

1.2本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O. Smm、有机质含量不大于试样总质量5%的土。

2仪器设备2.1圆锥仪:锥质量为100g或76g,锥角为300,读数显示形式宜采用光电式、数码式、游标式、百分表式。

2.2盛土杯:直径SOmm,深度40一SOmmo2.3天平:称量200g,感量0.Olgo2.4其他:筛(孔径O. Smm)、调土刀、调土皿、称量盒、研钵(附带橡皮头的研柞或橡皮板、木棒)、干燥器、吸管、凡士林等。

3试验步骤3.1取有代表性的天然含水率或风干土样进行试验。

如土中含大于0.5~的土粒或杂物时,应将风干土样用带橡皮头的研柞研碎或用木棒在橡皮板上压碎,过0.5~的筛。

取0.5~筛下的代表性土样2008,分开放人三个盛土皿中,加不同数量的蒸馏水,土样的含水率分别控制在液限(a点)、略大于塑限(。

点)和二者的中间状态(b点)。

用调土刀调匀,盖上湿布,放置18h以上。

测定a点的锥人深度,对于100g锥应为20mm 10 . 2mm,对于76g锥应为17mm。

测定c点的锥人深度,对于100g锥应控制在5~以下,对于76g锥应控制在2~以下。

对于砂类土,用100g锥测定c点的锥人深度可大于5mm,用76g锥测定c点的锥人深度可大于2mmo3.2将制备的土样充分搅拌均匀,分层装人盛土杯,用力压密,使空气逸出。

对于较干的土样,应先充分搓揉,用调土刀反复压实。

试杯装满后,刮成与杯边齐平。

3.3当用游标式或百分表式液限塑限联合测定仪试验时,调平仪器,提起锥杆(此时游标或百分表读数为零)、锥头上涂少许凡士林。

3.4将装好土样的试杯放在联合测定仪的升降座上,转动升降旋钮,待锥尖与土样表面刚好接触时停止升降,扭动锥下降旋钮,同时开动秒表,经Ss时,松开旋钮,锥体停止下落,此时游标读数即为锥人深度h,o 3.5改变锥尖与土接触位置(锥尖两次锥入位置距离不小于lcm),重复本试验3.3和3.4步骤,得锥人深度h20 hl, h:允许平行误差为O . Smm,否则,应重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土, 路基填料 温度35℃,湿度40%
试验次数 1 试验项目 h1
入土深 度 (mm)
2 9.6 9.6 9.6
3 23
26.42 83.80 69.10 14.70 42.68 34.44
3 20.0 20.0 20.0
6 25
24.92 96.30 75.30 21.00 50.38 41.68
盒质量(g)
23.74 89.40 74.50 14.90 50.76 29.35
23.66 101.4 81.50 19.90 57.84 34.41
AB AC
4.451 -5.9 4.133 -5.39 c 0.581 0.1 <2 4.29
10.0
含 水 量 (%)
盒+湿土质量(g) 94.50 盒+干土质量(g) 78.90 水分质量(g) 干土质量(g) 含水量(%) 平均含水量(%)
锥入深度与含水量(h-W)关系图
4.5 4.6 4.6
21
24.85
100.0
A
B
1.5
C
1.6
D
1.446
h2
LogW (x) LogH (y)
锥入深度h(mm)
1.5
1 2
h1 h 28 B
1.30
0.581 a 0.66 b
26
23.94 93.70 73.20 20.50 49.26 41.62
15.60 54.05 28.86
Hp'= ▲x= AD
成功
-5.62
1.0 10.0 100.0 以上为液塑限计算过程,切勿删除!
含水量W%
29.1
34.4
41.6
试验 结果
低液限粘土,记为CL
液限WL= 塑限WP=
41.1 26.3
% %hp=
14.8 2.9 mm
塑性指数Lp=
六叶高速公路建设项目 路基、路面液限、塑限联合试验记录表
试-11 1 页 第 1 页
合同号:LY-01
试验单位 试验编号 取样地点 试样说明 及用途 试验环境
承包人:路桥集团二公局三公司
六叶路基总监办中心试验室 试验规程

JTJ051-93
01标取土场,k105+900
试 验 者 校 核 者 试验日期 报告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