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第5章精密加工中的测量技术

合集下载

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机械制造技术

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机械制造技术

≤0. 1
主轴轴向圆跳动 / μ m
≤0. 1
滑台运动的直线度 / μ m
≤1/150
横滑台对主轴的垂直度 / μ m
≤2/100
主轴前静压轴承(φ100mm)的刚 径向
度 /(N/μm)
轴向
1140 1020
主轴后静压轴承(φ80mm)的刚度 /(N/μm) 640
纵横滑台的静压支承刚度 /(N/μm)
基座
周缘 护板
T形布局的金刚石车床
11
➢ 金刚石车床主要性能指标
金刚石车床主要性能指标
最大车削直径和长度 /mm
400×200
最高转速 r/mm
5000~10000
最大进给速度mm /min
5000
数控系统分辩率 /μm
0. 1~0.01
重复精度(±2σ) / μ m
≤0. 2/100
主轴径向圆跳动 / μ m
3
◆ 精密加工与超精密加工的发展
加工误差(μm)
加工设备
测量仪器
102
普通加工
车床,铣床 精密车床
卡尺 百分尺
磨床
比较仪
101
精密加工
坐标镗床
气动测微仪
坐标磨床
光学比较仪
100
金刚石车床 光学磁尺
10-1 超精密加工
10-2
精密磨床
电子比较仪
超精密磨床 激光测长仪 精密研磨机 圆度仪轮廓仪
超高精密磨床 激光高精度
720
12
◆ 金刚石刀具
➢ 超精切削刀具材料:天然金刚石,人造单晶金刚石
➢ 金刚石的晶体结构:规整的单晶金刚石晶体有八面体、 十二面体和六面体,有三根4次对称轴,四根3次对称轴和 六根2次对称轴(图7-20)。

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

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

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精密及超精密加工对尖端技术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今各主要工业化国家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来发展精密及超精密加工技术,它已经成为现代制造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本节将对精密、超精密加工和细微加工的概念、基本方法、特点和应用作一般性介绍。

一、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的界定精密和超精密加工主要是根据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两项指标来划分的。

这种划分是相对的,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划分界限也将逐渐向前推移。

1.一般加工一般加工是指加工精度在10µm左右(IT5~IT7)、表面粗糙度为R a0.2µm~0.8µm的加工方法,如车、铣、刨、磨、电解加工等。

适用于汽车制造、拖拉机制造、模具制造和机床制造等。

2.精密加工精密加工是指精度在10µm~0.1µm(IT5或IT5以上)、表面粗糙度值小于R a0.1µm的加工方法,如金刚石车削、高精密磨削、研磨、珩磨、冷压加工等。

用于精密机床、精密测量仪器等制造业中的关键零件,如精密丝杠、精密齿轮、精密导轨、微型精密轴承、宝石等的加工。

3.超精密加工超精密加工一般指工件尺寸公差为0.1µm~0.01µm数量级、表面粗糙度R a 为0.001µm数量级的加工方法。

如金刚石精密切削、超精密磨料加工、电子束加工、离子束加工等,用于精密组件、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及计量标准组件制造等方面。

二、实现精密和超精密加工的条件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是一项内容极为广泛的制造技术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超微量切除技术、高稳定性和高净化的工作环境、设备系统、工具条件、工件状况、计量技术、工况检测及质量控制等。

其中的任一因素对精密和超精密加工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都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同程度的影响。

1.加工环境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必须具有超稳定的加工环境。

因为加工环境的极微小变化都可能影响加工精度。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

1、通常将加工精度在0.1-1um、加工表面粗糙度R在0.02-0.1um之间的加工方法称为精密加工。

而将加工精度高于0.1um、加工表面粗糙度R小于0.01um的加工方法称为超精密加工。

2、提高加工精度的原因:提高制造精度后可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提高其稳定性和可靠性;促进产品的小型化;增强零件的互换性,提高装配生产率,并促进自动化装配。

3、精密和超精密加工目前包含三个领域:超精密切削;精密和超精密磨削研磨‘精密特种加工。

4、金刚石刀具的超精密切削加工技术,主要应用于两个方面:单件的大型超精密零件的切削加工和大量生产的中小型零件的超精密切削加工技术。

5、金刚石刀具有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晶面的选择;切削刃钝圆半径。

6、超稳定环境条件主要是指恒温、防振、超净和恒湿五个方面的条件。

7、我国应开展超精密加工技术基础的研究,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超精密切削、磨削的基本理论和工艺。

2)超精密设备的关键技术、精度、动特性和热稳定性。

3)超精密加工的精度检测、在线检测和误差补偿。

4)超精密加工的环境条件。

5)超精密加工的材料。

8、超精密切削实际选择的切削速度,经常是根据所使用的超精密机床的动特性和切削系统的动特性选取,即选择振动最小的转速。

9、超精密切削实际能达到的最小切削厚度和金刚石刀具的锋锐度、使用的超精密机床的性能状态、切削时的环境等都直接有关。

10、为实现超精密切削,刀具应具有如下性能:1)极高的硬度、极高的耐磨性和极高的弹性模量,以保证刀具有很长的寿命和很高的尺寸耐用度。

2)切削刃钝圆能磨得极其锋锐,切削刃钝圆半径r值极小,能实现超薄切削厚度。

3)切削刃无缺陷,切削时刃形将复印在加工表面上,能得到超光滑的镜面。

4)和工件材料的抗粘结性好、化学亲和性小、摩擦因素低,能得到极好的加工表面完整性。

11、SPDT——金刚石刀具切削和超精密切削。

12、晶体受到定向的机械力作用时,可以沿平行于某个平面平整地劈开的现象称为解理现象。

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课件

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课件
珩磨效果影响因素
珩磨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磨石的粒度、粘结剂的类 型、珩磨头的转速和压力等。
电解加工工艺
电解加工工艺概述
电解加工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反应去除 工件材料的加工方法,具有加工精度 高、表面质量好等特点。
电解加工工艺流程
电解加工工艺通常包括工件表面处理 、电解液的选择和调整、电解加工设 备的设置以及加工参数的控制等步骤 。
、汽车和航空领域。
陶瓷材料
陶瓷材料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和 耐高温等特点,常用于制造刀具、 磨具和高温部件。
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由两种或多种材料组成, 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如碳纤维复 合材料具有高强度和轻质的特点。
复合材料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具有高 强度、高刚性和耐腐蚀等 特点,广泛应用于建筑、 船舶和汽车领域。
抛光效果受到抛光轮的材料、转速、抛光膏或抛光液的成分以及抛光 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珩磨工艺
珩磨工艺概述
珩磨是一种利用珩磨头上的磨 石与工件表面进行摩擦,以去 除表面微小凸起和划痕的加工
方法。
珩磨材料
珩磨头上的磨石由硬质颗粒和 粘结剂组成,具有较高的硬度 和耐磨性。
珩磨工艺流程
珩磨工艺通常包括工件表面处 理、涂敷润滑剂、珩磨头的旋 转运动以及工件的往复运动等 步骤。
碳纤维复合材料
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高强 度、轻质和耐高温等特点 ,常用于制造航空器和体 育用品。
金属基复合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以金属为 基体,加入增强纤维或颗 粒,以提高材料的强度、 刚度和耐磨性。
04
精密与超精密加工工艺
研磨工艺
研磨工艺概述
研磨材料
研磨是一种通过研磨剂去除工件表面微小 凸起和划痕的加工方法,以达到平滑表面 的效果。

答案精密加工课后习题—黄

答案精密加工课后习题—黄
超硬磨粒突出。
.
.
液压喷砂法,用高压泵打出流量为20L/min、压力为150Pa的冷却液,进入喷嘴的漩涡室时,形成低压,从
边孔中吸入碳化硅或刚玉等磨粒及空气,与冷却液形成混合液,并以高速喷嘴喷射到转动的砂轮上。
晶面。
网面最小单元不同,100是正方形,110为矩形,111为三角形,网面密度100:110:111为1:1.414:2.308
网面距不同:100与110为均匀分布,分别为D/4=0.089mm,sqrt(2)D/4=0.126mm,111为宽窄交替宽为
sqrt(3)D/4=0.154mm,窄为sqrt(3)D/12=0.1051mm
光刃的长度对表面加工质量效果不大,对刀不易
圆弧刃容易对刀,半径可取R=2~5mm。可加工高质量的超光滑表面,缺点是刀具制造复杂
2-19试述金刚石刀具的前面应选哪个晶面
选用100面,111面硬度高,而微观破损强度并不高,研磨加工困难。
选用100面的原因:
1)100面耐磨性高于110面,刀具使用寿命长
2)100面微观破损强度高于110面,产生崩刃的机会小
解理现象:111面的面网宽面距比100和110都大,最易解理。
好磨难磨方向可用图表示:
.
.
好磨方向
难磨方向
100磨削率:111磨削率:110磨削率=5.8:1:12.8
2-15金刚石晶体有哪些定向方法?
1)人工目测定向2)X射线定向3)激光定向
2-16试述金刚石晶体的激光定向原理和方法。
利用金刚石在不同晶面方向上,晶体结构不同,对激光反射形成的衍射图像不同而进行。
小后面与加工表面间的摩擦
2-10工件材料的晶体方向对切削变形和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如何?

精密加工课后习题答案

精密加工课后习题答案

1-1试述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对发展国防和尖端技术的重要意义。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是国际竞争取得成功的关键技术。

许多现代技术产品需要高精度制造。

发展尖端技术,发展国防工业,发展微电子工业等都需要精密和超精密加工制造出来的仪器设备。

1-2从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看,过去和现在达到怎样的精度可被称为精密和超精密加工精密加工:加工精度0.1~1um表面粗糙度Ra在0.02~0.1um超精密加工:加工精度高于0.1um表面粗糙度Ra小于0.01um1-3精密和超精密加工现在包括那些领域。

1)超精密切削(各种镜面)2)精密和超精密磨削研磨(集成电路基片和高精度磁盘)3)精密特种加工(电子束、离子束加工使美国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线宽达到0.1um)1-4试展望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

对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给予足够的重视,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进行研究和发展,在生产中稳定纳米加工,扩大应用亚微米加工技术,并开始纳米级加工的试验研究,则在10~15年内有希望达到美国等先进国家的水平。

可先在某些单项技术上取得突破,逐步使我国的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5我国的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和发达国家相比情况如何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少的差距。

不少精密机电产品尚靠进口。

有些靠老工人手艺,且报废高。

某些精密机电产品我国虽已能生产,但其中的核心关键部件仍需依靠进口,我国每年需进口大量尚不能生产的精密数控机床设备。

1-6我国要发展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应重点发展哪些方面的内容?1)超精密切削、磨削的基本理论和工艺2)超精密设备的关键技术、精度、动特性和热稳定性3)超精密加工的精度检测、在线检测和误差补偿4)超精密加工的环境条件;5)超精密加工的材料2-1金刚石刀具超精密切削有哪些应用范围?用于加工铝合金、无氧铜、黄铜、非电解镍等有色金属和某些非金属材料。

用于加工陀螺仪、激光反射镜、天文望远镜的反射镜、红外反射镜和红外透镜、雷达的波导管内腔、计算机磁盘、激光打印机的多面棱镜、复印机的硒鼓、菲尼尔透镜2-2金刚石刀具超精密切削的切削速度如何选择?根据所使用的超精密机床的动特性和切削系统的动特性选取,即选择振动最小的转速。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课程设计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课程设计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的学习与研究,培养学生对于精密加工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够通过实验操作提高技能水平。

二、课程设计内容2.1 精密加工技术1.精密加工技术概述2.精密加工的分类3.精密加工的工艺过程4.现代精密加工技术发展及应用2.2 超精密加工技术1.超精密加工技术概述2.超精密加工的分类3.超精密加工的工艺过程4.现代超精密加工技术发展及应用2.3 实验操作1.精密加工技术操作实验2.超精密加工技术操作实验三、课程设计要求3.1 实验操作要求1.实验前学生需要了解实验操作流程,明确实验目的,熟悉实验原理和安全注意事项。

2.实验时按正常操作方法和工艺参数,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实验成功率。

3.实验后需认真整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3.2 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报告应清晰准确地展现实验目的、原理、实验流程和数据处理过程。

2.实验报告应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

3.实验报告应具有合理的结论和推论,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评价。

四、课程设计参考书目1.《精密加工技术》(第3版), 刘宗英等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82.《超精密加工技术概论》, 郁勇新著, 科学出版社, 20093.《现代制造工艺技术》(第5版), 翁启惠等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五、课程设计总结通过学习和研究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并进行实验操作,可以使学生加深对于精密加工技术的了解和掌握,提高技能水平,同时也对于现代制造工艺技术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第5章 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

第5章 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

• 和表面粗糙度的检验,而且要测量加工设备 的精度和基础零部件的精度。 • 高精度的尺寸和几何形状可采用分辨率为 0.1~0.01µ m,的电子测微计、分辨率为 0.01~0.001µ m的电感测微仪或电容测微仪来 测量。圆度还可以用精度为0.01µ m的圆度仪 来测量。
加工设备必须具有高精度的主轴系统、进给 系统(包括微位移装臵),现在的超精密车 床,其主轴回转精度可达0.02µ m,导轨直线 度可达1000000:0.025,定位精度可达 0.013µ m,进给分辨率可达0.005µ m。其回转 零件应进行精密的动平衡。
• 2)高刚度
• 包括静刚度和动刚度,不仅要注意零件本身
• 精密和超精密磨料加工是利用细粒度的磨粒 和微粉主要对黑色金属、硬脆材料等进行加 工,按具体地加工方法分为精密和超精密磨 削,加工精度可达5~0.5µ m,表面粗糙度 Ra0.05~0.008µ m);精密和超精密研磨(加 工精度可达10~0.1µ m,表面粗糙度 Ra0.01~0.008µ m);
合金等刀具进行精密和超精密切削,这些刀
具材料的切削效果不如金刚石,但能加工黑
色金属。对黑色金属等硬脆材料的精密加工
和超精密加工,一般多采用磨削、研磨、抛
光等方法。
• 精密和超精密磨削时,通常采用粒度240#~W7
或更细的白刚玉或铬刚玉磨料和树脂结合剂
制成的紧密组织砂轮,经金刚石精细修整后
• 进行加工。
• 出现了精密电火花加工、精密电解加工、精
密超声波加工、分子束加工、电子束加工、
离子束加工、原子束加工、激光加工、微波
加工、等离子体加工、光刻、电铸及变形加
工等。
• 4.复合加工
• 复合加工是将几种加工方法叠合在一起,发 挥各种加工方法的长处,达到高质量(加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2
条2纹020向/1/外26 弯,表面是凸的,反之,则表 面是凹晶测平尺的直线度
对于较长的研磨表面,如研磨平尺,可采用圆形平晶 进行分段测量,即所谓3点连环干涉法测量。若被测平尺 长度为200mm,则可选用Φ100mm的平晶,将平尺分成4段 进行测量,每次测量以两端点连线为准,测出中间的偏差。 测完一次,平晶向前移动50mm(等于平晶的半径)。然后 通过数据处理,得出平尺的直线度误差。
2020/1/26
第3节 直线度、平面度和垂直度的测量
一、直线度的测量
1.线差法
线差法的实质是:用模拟法建立 理想直线,然后把被测实际线上 各被测点与理想直线上相应的点 相比较,以确定实际线各点的偏 差值,最后通过数据处理求出直 线度误差值。
1)干涉法
对于小尺寸精密表面的直线度误差。把 平晶(光学玻璃或石英玻璃)置于被测表 面上,在单色光的照射下,两者之间形 成等厚干涉条纹,然后读出条纹弯曲度 a及相邻两条纹的间距b值,被测表面的 直线度误差为 a 。
第2节 长度尺寸测量
2.测量平台的支承
大型测量平台常采用多 点支承法。如图,有9 个受力支承点,实际上 仍是采用三点支承一平 面的原理。采用该种方 法各支撑点间距离缩小, 平台受力变形减小,测 量精度提高。
3.测量平台的本身的精度检验
常用三块平台轮流对研,找出凸起进行刮研,直到接触斑点分布均匀。对高 精度测量平台用电子水平仪、自准直光管或双频激光干涉仪,测出平台的水平 倾角,经过数据处理,可得到平台各处不平面度误差的具体数值。
第5章 精密加工中的测量技术
5.1 精密测量技术概述 5.2 测量基准 5.3 直线度、平面度和垂直度的测量 5.4 角度和圆分度的测量 5.5 圆度和回转精度的测量 5.6 激光测量 5.7 自由曲面的测量
2020/1/26
第1节 精密测量技术概述
一、精密测量的意义
精密测量技术是机械工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之一。由于 有了千分尺类量具,使加工精度达到了0.01mm,有了测微比较 仪,使加工精度达到了1µm左右;有了圆度仪等精密测量一起, 使加工精度达到了0.1µm;有了激光干涉仪,使加工精度达到了 0.01µm。
3.测量数据的自动采集处理技术的发展
(很多测量仪器都具备数据处理软件,可将复杂的测量结果数 据处理后显示并打印出来)
2020/1/26
第1节 精密测量技术概述
二、精密测量的环境条件
1.恒温条件 2.隔振条件 3.气压、自重、运动加速度和其他环境条件
(100mm长的刚棒垂直放置,由于自重会使材料产生压缩 变形,长度约缩短0.002µm)
2020/1/26
第1节 精密测量技术概述
一、精密测量的发展
1.极高精度测量方法的测量仪器的发展
(用双频激光测量系统和X射线干涉仪测量长度能达到0.1nm,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测量表面微观形貌可达
0.1nm,精密测角仪可达0.01")
2.精密在线自动测量技术的发展
(新的三坐标测量机都有精密数控系统,可自动完成复杂零件 的全部测量)
为了使用上的需要常将各级精度的量块进行 检定,得到量块的实际长度,将检定量块长度 实际值的测量极限误差作为误差处理。
2020/1/26
第2节 长度尺寸测量
三、工厂自己专用的长度基准
美国穆尔公司经过实践和反复研究,采用圆 柱端面规作为长度基准。外圆柱面可磨到很高 圆柱度,水平放在V形支架内,可旋转以校验 端面和外圆柱面的垂直度,容易达到两端面的 高度平行。
既圆柱端面规后又制成步距规,英制的步距 规每一步距的增量为1in(全长18和16in),公 制的步距规每一步距的增量为30mm(全长 480mm)。全长步距的误差不超过0.05µm。
2020/1/26
第2节 长度尺寸测量
四、平台---测量基准
1.平台的选择 1)平台精度等级 测量平台采用00或0级,生产中使用的平台的测量表面多数为 矩形,长宽比约为4:3,高精度的平台采用正方形台面,平 面度达到0.6µm。 2)平台结构 过去采用平板下加加强筋,有三个支承点架在底架上,刚度 不高。现在多数采用箱式结构,扁平的箱中有加强筋支承, 刚度高。 3)测量平台的材料 铸铁:耐磨性,短期稳定性,受潮生锈但不变形,碰撞后表 面会出毛刺; 花岗岩:耐磨性,长期稳定性,受潮变形但不生锈,碰撞后 2表020/面1/26可能出小坑。
1983年11月第17届国际计量大会上,批准了米的最 新定义。 新定义的内容:米是光在真空中在1/299 792 458 s的时间间隔内所行走的路程长度。
2020/1/26
第2节 长度基准
二、量块的检定
量块是由两个平行的测量面之间的距离来确 定其工作长度的高精度量具,其长度为计量器 具的长度标准。按JJG2056-1990《长度计量器 具(量块部分)检定系统》的规定,量块分为 00、0、K、1、2、3六级。我国对各类量块的检 定按JJG146-1994进行。
目前在基础工业的某些领域,精密测量已成为不可分割的重 要组成部分。在电子工业部门,精密测量技术也被提到从未有 过的高度。例如制造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目前半导体工艺的典 型线宽为0.25µm,正向0.18µm过渡,2009年的预测线宽是 0.07µm。此外,在高纯度单晶硅的晶格参数测量中,以及对生 物细胞、空气污染微粒、石油纤维、纳米材料等基础研究中, 无不需要精密测量技术。
第2节 测量基准
一、长度基准和米定义
米制是18世纪法国最早提出的,“以经过巴黎的地 球子午线自北极至赤道这一段弧长的一千万分之一为 一米”。1880年国际计量局又制作了30多根铂铱合金 的高精度米尺——国际米原器。
1960年10月14日在巴黎通过用氦Kr86在真空中的波 长作为长度基准:1m=1650763.73 * Kr86的波长。
三、量具和量仪材料的选择
1.根据材料热膨胀系数选择 2.根据材料的稳定性和耐磨性选择
(过去量具常用淬火轴承钢GCr15,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 性,但该材料的淬火马氏体中有残留奥氏体,长期使用会 因残生相变使体积和尺寸变化,每年每100mm约为0.02µm, 尺寸稳定性差;近年很多量具改用氮化钢(38CrMoAl)制 造) 2020/1/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