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Ⅱ)配合物抗癌活性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金属配合物抗肝癌的研究进展

金属配合物抗肝癌的研究进展

金属配合物抗肝癌的研究进展化疗是肿瘤的三大传统疗法之一,自从1969年Rosenberg等发现顺铂具有抗肿瘤活性以来,金属配合物便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随着对金属配合物的研究不断深入,新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金属配合物不断涌现出来。

笔者综述了金属配合物抗肝癌的主要作用机制(包括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影响肝癌细胞周期分布、抑制肝癌细胞侵袭和转移)及新型金属配合物抗肝癌细胞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标签:金属配合物;抗肿瘤;肝癌肝癌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发病率显著增加,根据趋势估计在接下来的20年里可能会继续增加。

由于肝癌转移迅速、进展较快,且肝的储备功能有限,不经任何治疗的5年生存率只有5%,而外科手术虽对肝癌的治疗有效,但也只有10%~15%的患者预后良好,且5年生存率低于50%,其他治疗方法由于复发率较高,效果也不甚理想,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依然是人类为之奋斗的目标。

化疗是肿瘤的三大传统治疗方法之一,在肿瘤的治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相关化疗药物也在不断发展。

由于金属配合物可以为药物设计提供一个高度灵活的平台,人们可以由此制造出一系列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因此,作为潜在的抗癌药物受到广泛关注。

自从顺铂1969年被Rosenberg发现,又于1978年被FDA 批准进入临床应用后,科学家们对顺铂等抗癌药物关注越来越多,随着卡铂、奥沙利铂等相继被批准进入临床,铂类化疗药物在治疗肿瘤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虽然铂类化疗药物进入临床应用已经多年,对肝癌的治疗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其耐药性和不良反应也不可小觑,如引起的肾毒性、神经毒性、耳毒性、恶心、呕吐等,严重限制了铂类药物的应用。

目前有关铂类化疗药物的相关研究已经很多,但是其分子机制依然不是很清楚。

在随后的研究中,其他铂族和非铂类金属配合物陆续问世,都表现出了显著抑制人和动物肿瘤的效果,少数已经进入早期临床试验阶段,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顺铂等铂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耐药性,具有较好的潜在药用价值,有望用于各种抗肝癌药物的制备。

铜结合蛋白在癌症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铜结合蛋白在癌症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综 述●铜结合蛋白在癌症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卢 阳 ,宋科官*,黄志鹏(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00)摘要:铜是生物体内不可缺少的金属元素,在机体的生物化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体内大多数铜离子都是与蛋白质相结合的。

本文总结了铜离子及铜结合蛋白在癌症中的作用以及铜结合蛋白与癌症的关系,并讨论其增强铂类化疗药物的作用。

我们特别关注铜结合蛋白如细胞运动介质1(MEMO1)、赖氨酰氧化酶(LOX )、LOX 样蛋白和富含半胱氨酸的分泌蛋白(SPARC )如何从分子水平调节化疗药物。

由于铜在癌症侵袭、迁移过程具有重要作用,故铜结合蛋白可能成为癌症防治的新靶点。

关键词:铜结合蛋白;铜运输;赖氨酰氧化酶;SPARC;MEMO1;ATOX1;癌症;转移中图分类号:R7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264(2019)03-0358-07doi:10.3969/j.issn.2095-1264.2019.03.02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Roles of Copper-binding Proteins in Cancer ★LU Yang, SONG Keguan *, HUANG Zhipeng(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00, China)Abstract: Copper is an indispensable metal ion in every organism. It plays a vital part in the process of biochemistry in each organism. Most of the copper ions in the body are protein-bound. This review summarized the roles the copper ions and copper-binding proteins play in cancer developm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pper-binding protein and cancer. The roles were also discussed of copper-binding protein in enhancing efficiency of 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y. Especially, in this article, we also discussed how copper-binding proteins like mediator of ErbB2-driven cell motility 1 (MEMO1), lysyl oxidase (LOX), LOX-like proteins and 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 (SPARC) regulate chemotherapeutic drugs at the molecular level therapy. Considering the importance of copper in the process of tumor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a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ction of copper-binding proteins may provide new targets for cancer control.Key words: Copper-binding protein; Copper transport; Lysyl oxidase; SPARC; MEMO1; ATOX1; Cancer; Metastasis★基金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 (2017YFB0702600;2017YFB0702604)。

铜配合物的抗癌机理-定义说明解析

铜配合物的抗癌机理-定义说明解析

铜配合物的抗癌机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铜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它在细胞的生长、代谢和免疫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人们对铜配合物在抗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进行了广泛研究。

铜配合物作为一类重要的抗癌药物,其抗癌机理备受关注,对于提高肿瘤治疗效果和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系统梳理铜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探讨其在抗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展望其在未来抗癌治疗中的发展前景。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铜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包括铜配合物的化学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然后,将深入探讨铜配合物在抗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包括铜配合物对肿瘤细胞的影响及其与其他抗癌药物的协同作用。

接下来,将对铜配合物在临床应用和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和展望。

最后,通过对铜配合物在抗癌机理中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并展望铜配合物在抗癌治疗中的发展前景,最后给出一些结论性的观点。

通过以上结构,将全面系统地阐述铜配合物在抗癌机理中的作用和应用,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入的了解。

文章1.3 目的部分的内容如下:本文旨在通过对铜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在抗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和前景的分析,全面探讨铜配合物在抗癌机理中的重要性,展望其在抗癌治疗中的发展前景,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为人们深入了解铜配合物在抗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未来铜配合物的临床应用和发展方向提供指导。

2.正文2.1 铜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铜配合物是由铜离子和配体形成的化合物,其结构和性质对其在抗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起着重要影响。

铜配合物的结构包括配体的种类、构象以及配体与铜离子的配位方式。

不同的配体类型和配位方式将导致不同的配合物结构,从而影响其在生物体内的活性。

铜配合物的性质受其结构影响,主要包括化学稳定性、溶解性、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等方面。

化学稳定性是指铜配合物在生物体内是否容易被分解或转化,影响着其持续性和抗肿瘤效果。

靶向性铜、铂、镍配合物核酸酶活性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靶向性铜、铂、镍配合物核酸酶活性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靶向性铜、铂、镍配合物核酸酶活性及抗肿瘤活性研究铜配合物作为一种潜在的人工核酸酶已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被广泛研究,大量结构设计新颖、核酸酶活性优良的铜配合物已在DNA序列测定、分子印迹、异常DNA识别与切割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在人工核酸酶的研究领域中,切割效率的提高是研究的重点之一,而添加辅助配体以改善配合物原有的性质通常是较为有效的方法。

同时,铜配合物由于毒性低、氧化还原电位适中等原因使其在抗肿瘤活性研究中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是有关靶向性铜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和对特定细胞器的作用研究还比较少见。

因此,具有靶向基团的铜配合物作为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正在逐步兴起。

此外,铜配合物的生理分布、细胞内聚集及抑制细胞再生的过程与铂配合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也为铜配合物作为抗肿瘤药物克服抗药性带来了可能。

自从顺铂的抗肿瘤活性被人们普遍关注和认可,铂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研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课题。

此后设计出的诸多铂类药物如卡铂、奥沙利铂等均取得良好药效。

然而,由于各种副作用及抗药性的产生,他们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自此,能够克服铂类药物抗药性、能够靶向给药以降低药物副作用的新型铂类配合物的设计成为相关研究的热点。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为铜、铂、镍配合物的设计合成、性质改善、人工核酸酶活性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首先,设计合成了铜(Ⅱ)-三吡啶配合物[Cu(ttpy)(Gly)(NO3)](NO3)·H2O (2-1)(ttpy=4’-p-tolyl-2,2’:6,2"-terpyridine,Gly=glycine),并通过ESI-MS、X-寸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该配合物中引入水溶性极好的甘氨酸(Gly)以期提高配合物的溶解性,并由此将中性配合物改为离子型配合物,以实现与DNA通过静电作用加强二者间的结合。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CD光谱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结合的能力与模式,以及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对配合物的DNA切割活性进行了测试与分析,且配合物2-1均与结构类似物配合物2-2[Cu(ttpy)(NO3)2]在结合能力与切割活性上进行了比较分析。

铜(Ⅱ)配合物抗癌活性研究进展

铜(Ⅱ)配合物抗癌活性研究进展

铜(Ⅱ)配合物抗癌活性研究进展金属配合物抗癌药物的研究已经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热点之一。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铜(Ⅱ)配合物具有较好的抗癌活性。

本文在参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铜(Ⅱ)配合物的结构特征﹑和铂(Ⅱ)配合物的活性对比、与DNA的作用﹑与氨基酸的共价作用及对癌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等方面作了介绍。

标签:铜(Ⅱ)配合物;结构特征;抗癌活性;共价作用;诱导凋亡60年代末期,顺铂(cis-platin)做为抗肿瘤药物应用于临床,引导金属配合物抗癌药物研究步入了一个新领域,引起了人们对金属配合物抗肿瘤研究的重视。

近年来已证实锗、钼、钯、铜、锌等金属配合物也具有抗肿瘤活性,对金属配合物的研究已经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中的热点之一[1]。

铜是一种很重要的微量金属元素,它在人体内的含量仅次于铁和锌。

所有的动物、植物都需要靠它来生存和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

同时铜还是机体内氧化还原体系中有着独特作用的催化剂。

目前已知铜存在于生物体内金属蛋白和金属酶的活性部位,对造血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骨骼和结缔组织的形成以及皮肤色素的沉积等过程具有重要作用[2]。

铜作为配合物的活性中心还存在于具有生物功能的蛋白质分子中,其配合物多变的配位结构和活化小分子的催化活性,使其对生命体系有特殊的生物活性和催化作用。

而目前的研究表明:铜是生物体内正常的新陈代谢所必须的,亦是治疗许多疾病的一个主要因素。

近期研究也证实铜与肿瘤血管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因此铜配合物已成为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热点。

早在1912年,德国就用一种由铜的氯化物和蛋黄素组成的混合物来治疗患有面部癌的患者。

这一治疗的成功说明铜化合物具有抗癌功能[3]。

在众多的过渡金属中,铜具有良好的配位特性,且其配合物具有良好的光裂解活性[4],众多的研究者们开始将铜配合物作为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参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工作,从以下几方面对铜(Ⅱ)配合物抗癌活性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

1 铜(Ⅱ)配合物的结构特征Cu(Ⅱ)金属原子的配位多含O、N原子,Cu(Ⅱ)配位数从4~6多变,配位构型有四面体、三角双锥、八面体等。

铜配合物作为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铜配合物作为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铜配合物作为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陆甜甜;秦秀英
【期刊名称】《广东化工》
【年(卷),期】2022(49)4
【摘要】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参与细胞中多种生物过程。

到目前为止,铜配合物作为一种潜在的癌症治疗药物已被广泛研究。

它相较于铂类配合物,具有毒副作用小,很少获得耐药性的特点,并且铜配合物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还可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以增强治疗效果。

本文主要旨在综述铜配合物在作为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方面的研究进展。

【总页数】4页(P93-96)
【作者】陆甜甜;秦秀英
【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9.1
【相关文献】
1.促血管生成素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与抗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2.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为靶点的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3.MRI定量肝灌注指数图:一种可能对抗肿瘤血管生成复合物BIBF1120(一种有效三联血管激酶抑制剂)治疗肿瘤效果可重复评估的方法
4.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抗血管生成药物合用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5.配合物生成反应速率常数与配体酸离解常数之间的直
线自由能关系——Ⅴ.铜(Ⅱ)—2,9-二甲基邻菲啰啉与α-氨基酸和 N-苯基乙二胺生成三元配合物的动力学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金属抗癌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

金属抗癌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

金属抗癌配合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徐绍彬(化学化工学院,1081109001)摘要自顺铂显示出抗癌活性以来,金属配合物的药用性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致力于合成高效、广谱、低毒的新型的金属抗癌药物。

本文对最近几年新开发的金属配合物在抗癌方面的研究应用现状做一综述。

关键词金属配合物抗癌癌症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症, 对癌症的治疗显得尤其紧迫。

开发新型有效的抗癌药物是当今世界十分迫切的重要课题。

但无论是内科治疗还是外科手术都无法根治癌症。

联合治疗时代的到来主要体现在内科治疗显示其越来越重要地位,尽管目前为止已有数十种化疗或辅助抗癌药物运用于临床,而且对其中的一些肿瘤已取得相当高的治愈率,但大多数药物只能是缓解病情。

因而各国都在抗癌药物的研究与发展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特别是随着人们对金属配合物的药理作用的认识的进一步深人, 新的抗癌活性的金属配合物不断被合成出来,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有所突破。

本文对最近几年合成的一些金属配合物如铂类、锗类、钌、铜、银、金等具有抗癌活性的化合物的研究应用状况进行综述。

1 铂类配合物铂类配合物的合成已历经三代。

顺铂是第一代铂类抗癌药物。

目前它已成为广泛用于治疗睾丸癌、子宫颈癌、卵巢癌和膀胱癌的化疗药物之一。

该药的使用局限性是它的耐药性及剂量毒性尤其是对肾脏的损害较大。

第二代铂类配合物结构如图1.2 所示 。

其中以卡铂为代表,其水溶性优于顺铂,肾毒性低于顺铂,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

第三代铂类代表化合物是奥沙利铂(Oxalip latin)和乐铂(Lobap latin) 。

奥沙利铂全称是草酸-(反式-L-1, 2-环己二胺)合铂,实验研究表明,对大肠癌、卵巢癌以及乳腺癌等多种动物和人类肿瘤细胞株,包括对顺铂和卡铂耐药株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乐铂全称是环丁烷乳酸盐二甲胺合铂( Ⅱ) ,由德国爱斯达制药有限公司开发研制。

研究表明,该药的抗肿瘤效果与顺铂、卡铂的作用相当或者更好, 毒性作用与卡铂相同, 且与顺铂无交叉耐药。

铜(Ⅱ)配合物抗癌活性研究进展

铜(Ⅱ)配合物抗癌活性研究进展

T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c o p p e r (1 I )c o mp l e x e s ma t t e r a n t i c a n c e r
a c t i v i t y
G E B e i l e i X U
C H E N X i a o r a n  ̄
【 Ke y wo r d s J C o p p e r (1 I ) c 0 mp l e x e s ; S t r u c t u r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A n t i c a n c e r a c t i v i t y ; C o v a l e n t i n t e r a c t i o n ; I n d u c t i 0 n o f
Un i v e r s i t y , Z h e n g z h o u 4 5 0 0 5 2 , 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Me t a l c o mp l e x e s ma t t e r a n t i c a n c e r d r u g s h a s b e c o me o n e h o t s p o t o f s t u d i e s o n a n t i c a n c e r d r u g s . T h e
l i t e r a t l f r e , T h i s p a p e r m a i n l y i n t r o d u c e d t h e s t r u c t u r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e c o p p e r (I I) c o m p l e x e s , t h e a c t i v i t y c o n t r a s t b e t w e e n c o p p e r (I I) c o m p l e x e s a n d p l a t i n u m (1 I) c o m p l e x e s , t h e r o l e o f c o p p e r (Ⅱ ) c o m p l e x e s w i t h D N A , c o p p e r (I 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Ⅱ)配合物抗癌活性研究进展[摘要] 金属配合物抗癌药物的研究已经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热点之一。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铜(ⅱ)配合物具有较好的抗癌活性。

本文在参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铜(ⅱ)配合物的结构特征﹑和铂(ⅱ)配合物的活性对比、与dna的作用﹑与氨基酸的共价作用及对癌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等方面作了介绍。

[关键词] 铜(ⅱ)配合物;结构特征;抗癌活性;共价作用;诱导凋亡[中图分类号] r97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6-30-0460年代末期,顺铂(cis-platin)做为抗肿瘤药物应用于临床,引导金属配合物抗癌药物研究步入了一个新领域,引起了人们对金属配合物抗肿瘤研究的重视。

近年来已证实锗、钼、钯、铜、锌等金属配合物也具有抗肿瘤活性,对金属配合物的研究已经成为抗肿瘤药物研究中的热点之一[1]。

铜是一种很重要的微量金属元素,它在人体内的含量仅次于铁和锌。

所有的动物、植物都需要靠它来生存和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

同时铜还是机体内氧化还原体系中有着独特作用的催化剂。

目前已知铜存在于生物体内金属蛋白和金属酶的活性部位,对造血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骨骼和结缔组织的形成以及皮肤色素的沉积等过程具有重要作用[2]。

铜作为配合物的活性中心还存在于具有生物功能的蛋白质分子中,其配合物多变的配位结构和活化小分子的催化活性,使其对生命体系有特殊的生物活性和催化作用。

而目前的研究表明:铜是生物体内正常的新陈代谢所必须的,亦是治疗许多疾病的一个主要因素。

近期研究也证实铜与肿瘤血管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因此铜配合物已成为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热点。

早在1912年,德国就用一种由铜的氯化物和蛋黄素组成的混合物来治疗患有面部癌的患者。

这一治疗的成功说明铜化合物具有抗癌功能[3]。

在众多的过渡金属中,铜具有良好的配位特性,且其配合物具有良好的光裂解活性[4],众多的研究者们开始将铜配合物作为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参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工作,从以下几方面对铜(ⅱ)配合物抗癌活性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

1 铜(ⅱ)配合物的结构特征cu(ⅱ)金属原子的配位多含o、n原子,cu(ⅱ)配位数从4~6多变,配位构型有四面体、三角双锥、八面体等。

既有螯合型的,又有桥联型的,cu(ⅱ)金属配合物多是双核的。

胡喜兰等[5]合成了一种新型双核铜配合物[cu(pht)2(ba)2]2,该新型铜配合物中,cu(ii)离子配位于变形的三角双锥中,两个铜原子之间与c,o,n原子相互作用桥接构成一个八元环结构,配合物通过氢键连接成一个稳定的网状结构;李庆祥等[6]合成了1-亚甲基苯并眯唑-1,4,7-三氮环壬烷和[cu(c14h21n5)br]2[cubr4]的铜配合物,研究其结构发现,该配合物由两个1-亚甲基苯并咪唑-1,4,7一三氮环壬烷一溴合铜配阳离子和一个四溴合铜配阴离子组成。

在两个配阳离子中cu(ii)离子位于一个变形四方锥的中心,在配阴离子中cu(ii)离子与四个溴阴离子配位,位于一个稍变形的四面体的中心。

尹富玲等[7]利用联吡啶的dna靶向作用及去甲基斑蝥酸根的抗癌、水溶性作用,合成了2,2’-2联吡啶和去甲基斑蝥酸根合铜(ⅱ)桥联三元混配合物,并研究了它的结构特征和抗肿瘤生物活性。

配合物中2个铜原子呈六配位的拉长畸变八面体构型,生物测试表明该配合物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

ferrari等[8]合成了新的5-甲酰尿嘧啶缩氨基硫脲配合物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结构表征。

发现所有的配合物中配体均以s、n、o通过三螯合来与金属键合。

其中铜配合物的结构是四方锥体,配体组成基底的平面四方形。

2 铜(ⅱ)和铂(ⅱ)配合物的活性对比铂(ⅱ)配合物是当今抗肿瘤药物开发中应用较多的一种,但在使用过程中同时还表现出的一些副作用,如明显的毒性及抗药性。

多数含有机配体的铜配合物都具有抗细胞增殖活性。

反式一二(水杨醛肟)合铜(ⅱ)和一些大环配体与铜的化合物对实验性动物肿瘤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1,2-双(二苯基膦)乙烷及相关的苯代二磷化合物对许多肿瘤细胞都具有抑制作用。

某些含cu(ⅱ)的药物如丁二酮肟铜,博莱霉素等都表现出抗癌活性。

赵喜荣等[9] 研究发现苯乙酮缩氨基硫脲与金属铜(ⅱ)形成的二齿配合物具有很好的抗癌活性,对s180腹水瘤细胞的生长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当表阿霉素、丝裂霉素c与铜配合物联合作用时,对hela-s3人宫颈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协同抑制作用,铜与丙二酸衍生物的配合物和表阿霉素及顺铂联合作用时对人乳腺癌和宫颈癌细胞的生长也有显著的协同抑制作用。

2004年,张寿春等[10]合成了两种新型的8-氨基喹啉-蛋氨酸衍生物cu(ⅱ)配合物[cu(cmqa)(h2o)](ⅰ)和[cu(mqa)(ac)](ⅱ)。

这两个配合物具有相似的配位结构,但其细胞毒活性及与gsh之间的反应性能差异比较大。

配合物ⅱ对p-388小鼠白血病细胞和a-549肺癌细胞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在相同的实验浓度范围内其抗肿瘤活性强于顺铂。

同时又合成了一种新型三元1,10-菲咯啉-苏氨酸-铜(ⅱ)配合物,该配合物对hl-60和sgc-7901肿瘤细胞都显示出明显的体外细胞毒活性,且在多数的实验浓度范围内其抗肿瘤活性强于顺铂。

zhong等[11]以新的席夫碱为配体合成了铜络合物。

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新络合物及其配体对肿瘤细胞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贺飞等[12]以dtc为配体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dtc金属络合物,并对六种人肿瘤细胞进行了体外试验,结果发现sr-cu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他的金属则不具次活性。

而以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与cu-2,2-联吡啶或1-10邻菲咯啉(phen)形成的双核铜络合物对bel-7402人肝癌细胞和hl-60人白血病细胞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另研究表明,带cu动态平衡路径的金属键合运送器能够阻止pt 药物对癌细胞的抵抗力。

研究所提供的证据是顺铂和h-ctrl蛋白质间的直接相互作用,并且证实了顺铂和铜在其输送过程中具有明显的生化结果[13]。

贾磊等[14]以席夫碱为配体,合成了一种含有邻菲咯啉和氨基酸的三元双核铜配合物,对该配合物进行研究后发现,铜配合物在较低浓度时即对hl-60细胞显示出较高的抑制率,对a-549细胞的抑制率相对低一些。

但两者均比顺铂的抗肿瘤活性要高。

3 铜(ⅱ)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核酸(dna)是一类重要的生命物质,它几乎包含了细胞功能所有的遗传信息,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起着关键的作用。

因此dna在生命过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dna包含了细胞功能几乎所有的遗传信息.因此它在生命过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

但是,一旦dna分子与其他分子发生反应,其结构极易被破坏,从而导致生物体发生许多病理性改变。

生物试验证明,dna是抗癌试剂的靶向分子,从抑制癌细胞中dna分子的角度来讲,与dna相互作用的分子可作为潜在的新治疗剂,小分子可与dna相互作用从而阻止癌细胞dna的复制,导致癌细胞的死亡。

研究抗癌的新药都是以dna为作用靶进行设计的[15]。

近年来,过渡金属配合物作为抗癌药物和dna结构探针等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

研究金属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方式与机理,对于探索金属配合物在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而为合成新抗癌药物开辟了新的途径。

由于系统开始研究铜(ⅱ)抗肿瘤配合物相对较晚,且主要研究目标侧重在活性配合物上。

铜配合物发挥抗癌作用的原因可能是铜与药物化合物配位后增加了配合物的亲脂性,使其更易跨膜进入细胞内,进一步对癌细胞dna的插入或其它方式以破坏dna碱基对间的氢键,使dna损伤失去复制功能而发挥作用。

最近美国相关研究表明:实体性肿瘤患者服用适量的铜的配合物治疗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得到了明显的抑制,从而提高了生存率。

但这些配合物并不是消灭了癌细胞,只是将其转化为了正常细胞。

报道已合成出了一系列具有核酸酶活性的铜配合物.如单核铜配合物,双核铜配合物及多核铜配合物等[16]。

另有文献报道[17]:配合物与dna作用主要有共价键结合,插入结合,静电作用和沟槽结合四种基本方式。

多吡啶铜配合物与dna之间有相互作用,有些还存在插入结合。

一些抗肿瘤药物分子就是通过插入dna从而使dna的构象发生改变,使其无法进行复制而显示出抗肿瘤活性[18]。

另有研究发现水杨醛类希夫碱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对dna具有选择性断裂作用,氨基酸分子的引入能够增强药物的脂溶性,缓解对细胞的毒性[19]。

铜配合物因具有核酸酶活性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

如dimetallo-copper-bipyridyl porphyrins20就可以通过插入结合的方式与dna键合,还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连接和附着于dna上。

其独特的结构对于dna的影响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和药物设计上都是很有价值的[20]。

sigman等[21]于1979发现,cu(phen)2及其肽或蛋白质衍生物的核酸酶活性甚至优于天然核酸酶。

该配合物与dna的反应在还原剂h2o2或硫醇存在时,对核酸聚合酶有抑制作用;张寿春[10]合成了一种新型三元1,10-菲咯啉-苏氨酸-铜(ⅱ)配合物,该配合物以嵌入方式与dna结合,当以抗坏血酸作为还原剂时,配合物还能显著切割超螺旋pbr322 dna。

机理研究表明,该切割反应的活性部位可能为羟基自由基。

4 铜(ⅱ)配合物与氨基酸的共价作用氨基酸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物质,它是构成蛋白质并同生命活动有关的基本单元,可以识别dna的特殊碱基对。

一些氨基酸席夫碱配合物具有抑菌、抗癌等生物活性,这类化合物的研究已经相当活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氨基酸特有的羧酸基团,更利于金属的配位,再加上癌变细胞对氨基酸的需求量比正常细胞大得多,因而铜与氨基酸的配合物就可能将抗癌基团运载到癌变细胞内,从而提高到达靶标的有效剂量,增大杀伤癌变细胞的选择性。

氨基酸铜配合物切割dna的研究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含有氨基酸的铜化合物可以作为模板被用来研究含有铜的生物酶的作用模式,已有报道表明某些含有氨基酸的铜配合物具潜在的抗癌活性及人造核酸酶的性质[22]-苏氨酸的引入可能使配合物与dna之间发生选择性相互作用,并且l-苏氨酸作为辅助配体,可以有效改变cu-phen配合物的人工核酸酶和抗肿瘤活性[23]。

陈建化等[24]成了n-(2-羟基萘甲醛)甘氨酸席夫碱配体及其铜(ⅱ)、镍(ⅱ)的配合物,通过动物体内抗癌活性试验表明,配体对小白鼠eac(艾氏腹水癌细胞)无抑制作用,而其铜配合物却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5 铜(ⅱ)配合物对癌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细胞凋亡是生物体组织中发生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