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观后感

合集下载

雍正王朝观后感★

雍正王朝观后感★

雍正王朝观后感★《雍正王朝》是一部由李少红编剧并执导的电视史诗剧。

该剧讲述的是清朝雍正年间的政治斗争和文化背景。

整部剧分为五十集,从雍正皇帝父亲康熙皇帝逝世开始,一直讲述到雍正皇帝的逝世。

电视剧以过程为主线,展现了雍正皇帝执掌朝政所遭遇的各种挑战,包括宗室之间的内讧,地方诸侯的割据和对外的战争等等,同时也展现了雍正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包括戏曲、绘画、思想文化和民俗风情等等。

《雍正王朝》是一部非常精良的电视剧,一方面是由于其作为历史题材的真实性,不仅呈现了清朝时期的政治斗争,更展现了那一时期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另一方面,这部电视剧也因其出色的演员阵容和考究的制作质量而备受赞誉。

其中,陈道明的演技好评不绝;噱头演员徐帆、闫妮也在该剧中展露出多面的才艺,演绎出令人难以忘怀的角色人物。

在本剧中,存在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画面和台词,其中我最喜欢的场景之一是皇帝为了教育宗室的事情。

在这个场景中,在皇帝让一名宗室背诵经典文化的过程中,他不但要求宗室理解文化内涵,更强调了领导者的责任和理想的力量,令我大为感动。

此外,剧中充满了典型艺术和精美的服装设计,每个角色的穿着都非常符合该剧时代背景,展现了清朝时期的精致和华丽。

看到《雍正王朝》不仅让我了解了清朝时代的历史背景,同时还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清朝时期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我对于这部剧的评价是非常高的,因为它不仅令我享受到了其所呈现的故事情节和高质量制作,更为我提供了一次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机会。

总的来说,《雍正王朝》作为一部类型独特、内容丰富的电视剧,充分展现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魅力。

我很高兴能够在观看这部剧之后对清朝时期的历史和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它也给我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这对于我今后的学习和成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雍正王朝》观后感

《雍正王朝》观后感

《雍正王朝》观后感
《雍正王朝》是一部以雍正皇帝为主角的历史剧,通过展现雍正时期的政治斗争、国
家建设和民众生活,生动地描绘了雍正王朝的兴盛和衰落。

剧中的雍正皇帝被塑造成了一个智勇双全的统治者,他不仅有过人的政治智慧和决策
能力,还有强烈的爱国情怀。

他秉承清朝开国皇帝的理念,勤政爱民,致力于全力发
展国家经济和农业,同时积极搜罗人才,推动各项改革。

他还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而在政治方面,雍正王朝也充满了阴谋和暗斗,剧中
各个宫廷官员之间的明争暗斗,使得整个剧情更加扣人心弦。

从整个剧情来看,《雍正王朝》的剧本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命运相互交织,具有很高
的娱乐性和吸引力。

剧中的角色形象也塑造得鲜明而真实,演员们的表演也非常到位,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代入剧情。

同时,《雍正王朝》还通过丰富的历史细节和背景描写,让观众对雍正时期的社会、政治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观看《雍正王朝》之后,我对雍正皇帝这个历史时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这部剧不
仅是一部历史剧,更是一部揭示权力斗争和人性弱点的作品。

通过展现雍正时期的历
史事件和人物命运,剧中所揭示的人性弱点和权力斗争的残酷性,使我对历史和现实
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总的来说,《雍正王朝》是一部非常精彩和引人入胜的历史剧。

它不仅通过生动的故
事展现了雍正时期的政治局势和历史事件,还通过各种细节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
社会的变迁。

观看这部剧之后,我对历史和现实社会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同时也对
雍正时期的历史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012雍正王朝观后感二

012雍正王朝观后感二

雍正王朝观后感二
雍正王朝主要讲述了一个历史背景下的九龙夺嫡,祸起萧墙。

康熙老年。

一个一个人独立难支,只有四子胤征。

能够实心用事。

嗯,有老八的,有老八的。

一心想当杨广。

更有更有老九老十的推波助澜。

如果康熙一刀,那必定是祸起萧墙,立竿见影。

2月和。

二月河的原著真是十分的精彩,但电视剧的演绎却是入木三分。

从里边里边编辑的人物来看。

个人感觉最精彩的部分就是佟国维。

马七推举八阿哥应。

8阿哥胤祀。

这其中有上下串联,更有雍正,雍正在旁在旁,在一旁冷眼旁观,只不过有顶流军师乌思道旁一旁分析,所以才免于遭受康熙给自己儿子。

设下的这么一个大陷阱,正所谓大坑就是要坑儿子
雍正王朝这部剧。

最令人深刻的一个角色就是李卫。

李卫几乎贯穿了雍正王朝自始至终的演绎,从开始第二届的江南赈灾开始。

李伟就一直跟着雍正出生入死,出将入相。

最终能够直接荣升直隶总督。

这其中有李卫的勤勤恳恳,更有他的那个战队精神。

只不过是李卫跟对了人,而且做对的事。

相比于高福来说,确实好上一万年。

雍正王朝观后感

雍正王朝观后感

雍正王朝观后感最近看了《雍正王朝》这部剧,真的是感触颇多呀!这剧里的人物那叫一个丰富,情节也是跌宕起伏,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波谲云诡的时代。

先来说说雍正这个人吧。

在剧里,他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苦命”的皇帝。

为了推行改革,那真是操碎了心,碰了一鼻子灰不说,还到处招人恨。

就拿整顿吏治这件事儿来说,那阻力可不是一般的大。

各级官员那是想尽办法给他使绊子,阳奉阴违的大有人在。

可雍正呢,咬着牙也要把这事儿干下去。

我还记得有个情节,雍正坐在书房里,对着一堆奏折发愁,那紧锁的眉头,疲惫的眼神,让我深深感受到他的无奈和坚持。

他心里清楚,这事儿要是不干,国家就没救了,老百姓就得继续受苦。

他身边的亲信,像李卫、田文镜,那也是为了帮他推行新政,到处得罪人。

再说那八爷胤禩,表面上一副仁义道德的样子,其实心里头的小九九可多了去了。

每次看到他在背后搞小动作,我都恨得牙痒痒。

他拉帮结派,搞小团体,为了自己能当上皇帝,不择手段。

可到头来,还不是一场空。

还有年羹尧,这家伙一开始是雍正的得力干将,打了不少胜仗。

可后来呢,居功自傲,嚣张跋扈得不行。

雍正给他的恩宠,他全当成了理所当然,最后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我就想啊,这人咋就这么不知足呢?好好的荣华富贵不珍惜,非得自己作死。

剧里的那些大臣们,也是各有各的心思。

有的一心为公,有的只为自己的私利。

每次朝堂上的争论,那都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立场和利益据理力争,那场面,真叫一个精彩。

给我印象特别深的一个情节是,雍正为了推行“摊丁入亩”的政策,亲自到民间去考察。

他看到老百姓因为沉重的赋税而生活困苦,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他走进一户农家,看到家里破破烂烂的,连口像样的锅都没有。

那家的老人拉着雍正的手,哭诉着生活的艰辛。

雍正当时的表情,充满了同情和决心。

他回到京城后,立刻召集大臣们商议,坚决要把这个政策推行下去。

这个情节让我看到了雍正作为一个皇帝的担当和对百姓的关怀。

还有一处,就是雍正和他的儿子弘时之间的关系。

雍正王朝观后感

雍正王朝观后感

[雍正王朝观后感]最近头脑发热刚看完李卫当官,现在最吸引我滴就是雍正王朝,老片子啦,那个时候上初中看不懂,现在看看很有感觉,雍正王朝观后感。

感觉《雍正王朝》是难得的国产好剧,作为一部历史剧,比其它什么康熙微服私访,戏说乾隆好太多,先不说剧里演员阵容强大,剧本编写也是紧扣人心。

看《雍正王朝》,对我来说是因为有唐国强,呵呵,不过,里面却有一个人物不得不说,那就是四爷胤禛的军师——邬思道。

《雍正王朝》中的几股夺嫡力量: 1.太子,几乎是孤寡一人,但好歹有皇上为其撑腰,毕竟太子是皇上最喜欢的皇子。

2.四爷,孤臣自居,只有十三爷和他是同一战线,但后来皇上为了保护他,而将他关押保护,所以只有邬思道为他出谋划策。

3.八爷,号称八贤王,党羽遍布朝野,几乎收买笼络了所有大臣,呼声极高。

4.十四爷,手握兵权,十万大军在手,拥兵自重。

看这个实力分析,四爷应该是最弱的,既无兵权,又是孤臣自居,且不怎么得皇上欢心,但是最后赢的却是四爷,而他之所以能够赢,是身边有一位能够看穿任何人的心理的心理学专家邬思道,更绝的是他和皇上素未谋面,却能够很好地把握皇上的心理,帮助四爷一步一步稳扎稳打,最后赢得皇位。

而在四爷的夺嫡过程中,有三步棋至关重要,这三步棋要是一旦有任何偏差,皇位就不会是他的了。

第一步:上书保举废太子,表现出君子清心寡欲,不欲党争。

太子是皇上的第二个儿子,从两岁开始做太子,一直四十年,可惜这个太子是扶不上墙的烂泥,不仅没有一点才华,而且荒淫无度,和皇上的妃子郑春华私通,终于皇上下令废了太子,并且让朝野大臣们推举新太子,这时候,所有人全部推选自己这一派的首领,朝野之间立刻显出党派斗争。

四爷本来正是为难的时候,不知道该推举谁的时候,邬思道为其解忧。

邬思道: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个老爷子生了一大群儿子,慢慢的老爷子老了,这么大的家当,总得交给一个儿子来管吧,可钥匙只有一把,儿子却有一大群,儿子们争得你死我活,不可开交,这时只有一个儿子,他很精明啊,从不去争这把钥匙,只是默默地帮老爷子干事儿,有一天老爷子终于想明白了,就把这把钥匙十三爷:交给了那个不争的儿子邬思道:对,这就叫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夫为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雍正王朝》观后感

《雍正王朝》观后感

《雍正王朝》观后感哎,说实话,看完《雍正王朝》这部大戏,我这心里头可是五味杂陈,跟坐过山车似的,一会儿激动得不行,一会儿又感慨万千。

这部剧啊,简直就是历史剧的巅峰之作,让人看了还想再看,回味无穷。

剧里头,雍正爷一出场,那气场,简直就是“龙行天下,虎啸山林”。

他的眼神儿锐利,仿佛能洞察人心,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透着一股子深沉和睿智。

说实话,我以前对雍正爷的印象也就停留在“冷面王”这个称号上,可看了这部剧,我这才算是真正了解了他。

雍正爷这个人啊,真的是复杂得很。

他既是个铁腕皇帝,也是个有情有义的人。

为了江山社稷,他可以六亲不认,铁面无私;但面对自己的亲人和兄弟,他又会流露出深深的温情和关怀。

就像剧里头,他对待十三爷胤祥,那感情,比亲兄弟还亲。

胤祥被圈禁的时候,雍正爷那是天天惦记着,一有机会就去看望,还偷偷送吃的穿的。

这感情,可不是演出来的,是真的打动人心。

再说说剧里的那些大臣们,一个个也都是活灵活现的。

张廷玉,那可是老臣中的楷模,为人处世那叫一个稳重,说话办事滴水不漏。

还有年羹尧,一开始是个多么嚣张跋扈的人啊,可最后呢,还不是落了个凄凉下场。

这人啊,真的是太复杂了,有时候,你真的不知道他心里头在想些什么。

剧里头还有一些情节,那真的是看得我热泪盈眶。

比如雍正爷推行改革,那可是顶着多大的压力啊。

朝堂上,那些个老顽固们一个个跳出来反对,可雍正爷就是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信念。

这种精神,真的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还有,当雍正爷知道自己时日不多的时候,那种无奈和不舍,真的是让人看得心疼。

他一心为国,可最后呢,却落得个孤家寡人的下场。

说实话,这部剧真的是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

以前啊,我觉得历史就是那些枯燥无味的年份和事件,可看了这部剧,我才明白,历史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人组成的,他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这部剧啊,就像是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雍正王朝》的读后感

《雍正王朝》的读后感

《雍正王朝》的读后感在读完《雍正王朝》这本书后,我深受震撼。

这本书通过生动的叙述和细腻的描写,再现了雍正时代的政治风云和社会百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书中对雍正王朝的描绘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雍正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独立的皇帝统治时期,也是清朝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书中详细描述了雍正内政外交的变革,以及他在治理国家方面的努力和决策。

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形象、政治情节的描述,我对雍正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有了更加真切的感受。

其次,书中生动的人物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通过对雍正以及其他重要人物的塑造,将他们的思想、行为、性格等描写得栩栩如生。

雍正是一个有着远见卓识的君主,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政策调整,力图使国家更加强盛。

同时,书中也描述了雍正对待官员的严明要求和残酷手段,展示了他维护封建统治的决心和手段。

这些个人形象的塑造让我对历史人物有了更加真实的认识,也使我对雍正时期的政治风云有了深入的理解。

除了政治事件和人物形象的描写,书中也展现了雍正时期社会百态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宫廷的权谋斗争,还是底层平民的生活状况,作者都给予了充分的描写。

书中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描绘,使我对封建社会下人们的生活和命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同时,书中也探讨了雍正时期的社会道德与家族伦理观念,带给我思考。

在阅读过程中,我对这段历史时期的发展和演变有了更加丰富的认识。

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历史的巨轮在这个时期加速旋转,带来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变革。

同时,我也思考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雍正时期的政治权谋、社会不公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与当下的社会问题相类比。

总之,《雍正王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详细的叙述和精彩的描写,书中不仅展现了雍正时代的政治风云和社会变迁,更深入思考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读完这本书,我对雍正王朝这段历史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对历史和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雍正王朝电视剧观后感

雍正王朝电视剧观后感

雍正王朝电视剧观后感最近迷上了《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一口气追完,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这部剧啊,真的是把宫廷里的那些事儿展现得淋漓尽致。

就说雍正吧,从一开始的不被看好,到最后坐上皇位,这一路的艰辛,看得我是又紧张又感慨。

先讲讲雍正的夺嫡之路。

那可真是步步惊心呐!他既要面对其他阿哥的明争暗斗,又得时刻揣摩康熙老爷子的心思。

记得有一个情节,众阿哥为了争夺追缴户部欠款的差事,那场面,简直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八阿哥胤禩看似贤德,实则满心算计,拉拢人心;大阿哥胤褆呢,有勇无谋,只想着用武力和权势压人。

而雍正呢,他默默地观察着局势,不轻易表态,却在关键时刻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

这时候就能看出雍正的智慧和谋略了,他不急于出头,却总能在关键时刻展现出自己的能力。

还有雍正身边的那些大臣们,也是各有各的心思。

像年羹尧,一开始跟着雍正那叫一个忠心耿耿,在战场上杀敌无数,立下赫赫战功。

可后来呢,权力大了,心也就飘了,开始居功自傲,不把雍正放在眼里。

这人物的转变,真让人唏嘘不已。

再说说李卫,从一个小乞丐一步步成为雍正的心腹大臣,他的忠诚和机灵让人喜欢得不行。

他办起事儿来那股子认真劲儿,还有时不时冒出的一些鬼点子,都让人忍不住叫好。

剧中的康熙老爷子更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掌控着全局,心里跟明镜似的,哪个阿哥有什么心思,他都清楚得很。

他对儿子们既有着父亲的慈爱,又有着皇帝的威严。

记得有一次,康熙在朝堂上训斥众阿哥,那眼神,那语气,吓得阿哥和大臣们大气都不敢出。

可转过头,他又会单独找某个阿哥谈心,教导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

这种恩威并施的手段,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再说说那些宫廷里的女人吧。

雍正的福晋那拉氏,端庄贤惠,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着雍正。

还有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命运坎坷,被卷入了宫廷的争斗之中。

她们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增添剧情的色彩,更是反映出了在那个时代,女人的无奈和悲哀。

这部剧里的细节处理得真是太到位了。

比如说宫廷里的礼仪,大臣们的服饰,还有宫殿的布置,都让人感觉仿佛真的回到了那个时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剧《雍正王朝》观后感——千古智者邬思道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邬思道是康熙皇四子(后来是雍正皇帝)身边那位不动声色、尽算先机的极有分量的人,腿瘸,走路拄拐棍,被皇四子尊称为“邬先生”。

他在康熙三十六年曾以举人身份参加应天府会试,期间率领五百考生大闹贡院,触犯国法,被康熙镇压收容了十多年,幸蒙皇四子相救,最后成为其府邸高级幕僚,潜心参谋政务十年。

他虽未象诸葛孔明那样羽扇纶巾,但却有足不出户便洞明天下事态、人心善恶之智,仅凭风声耳报就能洞穿错综复杂的朝野局势,建言献策,一语中的,在皇四子走向雍正皇帝的坎坷道路上竭忠尽智,居功至伟。

大功告成后又不贪恋富贵荣华,急流勇退,半隐江湖,既有散仙逍遥自在之乐,又无达官遭疑召祸之忧,常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神龙现首,点到即退。

其超人才智不亚于春秋范蠡、汉代张良、东方朔、明朝刘伯温。

仅举几例以证之:1.向皇四子提出“以不争为争”的竞争策略,切合当时实际。

康熙废掉太子后,太子之位已成空缺,一时间议举储君成为朝野关注热点。

号称“八贤王”的皇八子胤祀派人到处拉选票,给老皇帝施加压力,皇四子内心也骚动不安,但苦于势单力薄,放不甘心,争又无把握,邬先生看出主子心思,经反复考虑后,献出妙计,他先讲了一个故事: "一个大富人家,老爷子生了一大群儿子。

慢慢地,老爷子逐渐老迈,这么大一个家当总得交给一个儿子来管吧。

可是管家的钥匙只有一把,儿子却有一群。

交给谁哪?一时拿不定主意,等等看吧。

于是,儿子们争得你死我活,不可开交。

这时,只有一个儿子默默站在一边,只帮老爷子干事,却从不参与争斗。

争来争去,老爷子终于想明白了,这把钥匙交给这群争吵的儿子中的任何一个,都会管不好。

于是,老爷子将钥匙交给了那个不争的儿子"。

邬先生讲完故事后又提炼出观点:“这就叫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其实,邬思道讲的这个十分浅显的故事揭示了康熙王朝中整个夺嫡的复杂过程。

管家和治国同一道理,皇四子心有灵犀一点通,把“以不争为争”作为自己的竞争策略,使本来好象没有多少希望的他逐渐取得了皇阿玛——康熙的理解、信任和赏识,最后水到渠成。

2.忠告皇四子跳出争嫡矛盾旋涡,推荐皇十四子任“大将军王”。

康熙晚年,新疆准葛尔部叛乱,朝廷六万平叛大军因种种原因全军覆没,朝野震惊,此时众皇子夺嫡争斗如火如荼,谁能到西北带兵平叛,谁就有了兵权,皇八子、皇十四子、皇四子都志在必得,朝臣意见不一,皇上也很为难。

这时邬先生忠告皇四子放弃这次没把握的机会,向皇上推荐皇十四子任“大将军王”,经略西北,并保举心腹干将年羹尧押运粮草,即向康熙表明自己无意争“大将军王”的淡泊心境,又缓和了与皇十四子的关系,也牵制了炙手可热的皇八子,同时冠冕堂皇地把自己的嫡系安插到事关平叛成败的关键职位,可谓一剑四雕!退一步海阔天高,真是高明之至!3.在皇四子即位的惊涛骇浪中居中调度,举重若轻。

康熙传位于皇四子后归天之际,众皇子都在宫内,形势瞬息万变,皇八子早已串通军界,准备武力夺位,当时却昧着良心说未听清皇阿玛传位给谁,其党羽——皇九子、皇十子随声附和,推波助澜,两个年幼的小皇子却说了真话,诸皇子争论不休,当即打斗起来。

皇四子严令九门提督隆克多守住宫门:“谁敢出宫一步,立刻锁拿”。

隆克多是康熙用恩威并施之术打造的一把锋利宝刀,这时派上了用场,唯新皇之命是从,立即派人将畅春园团团围住,皇八子兵变的信息没有传出去,避免了一场大流血。

皇四子在皇上传位后,立即派人带皇帝金牌回府找邬先生,邬按事先商量好的计策,持金牌到宗人府放出最得皇四子信任的“侠义十三郎”胤祥,胤祥火速持皇上金牌进入卫戍京城的丰台大营,以霹雳手段提升三个强悍旧部为副将,杀死八爷走卒——丰台大营主帅程文远,带兵火速勤王救驾。

“老十三”进宫后,皇四子一颗悬着的心才落了地。

八爷见大势已去,只好在隆克多宣读康熙遗诏后,很懊丧地随同众皇子朝拜新君。

1722年11月13日深夜,康熙皇四子在畅春园继位,史称雍正皇帝。

继位当晚,雍正以“乍逢大变,宫中情形不明”为由回府过夜。

老谋深算的邬先生安排五路人马护驾,彼此互不统属,由“老十三”居中指挥,保证万无一失,并不准任何人接近皇上,吩咐府中人说:“公事找张廷玉,兵事找十三爷,如私事则答天子没有私事”。

每逢大事有静气,邬先生就是这样的人,他知机之明、谋事之精、成事之略令人叹为观止! 4.功成身退,半隐自保,千古绝顶聪明之人。

综观皇四子夺嫡史,邬先生居功第一。

但皇四子继位的同时,乌先生的使命也已经完成,以后怎么办?是留还是走?乌先生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选择了后者。

皇四子继位当晚,回府后第一个要找的就是邬先生,他淡淡地说,“你的名分我已经想好了”,但没说是啥,实际在观察试探邬的态度,这早在邬的预料之中,邬不假思索地说,不想做官啦,原因有三:第一是说他是残疾人,腿瘸,不宜在朝廷上行走,不符合领导干部应有的形象;第二是说他是先皇废弃之人,不宜就仕新朝;第三是说“臣虽小有才气,但以阴谋为体,皇上行光明之道,用的应是光明正大之人,臣纵有些才气,也是熬干了的药渣,何堪再用?”仔细想来,邬先生说的三条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当官儿靠的是脑子,身体残疾不是主要的;一朝天子一朝臣,先皇不用的新皇就不能用啦?先皇康熙为平定台湾而在东北马场启用的姚启圣不就是顺治皇帝下旨永不任用的吗?至于善于搞阴谋诡计也说不通,管人治军治国的方式都能拿到桌面上来吗?雍正在追问归隐的方式时他说: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臣想采取半隐的方式,理由:一是不挣点银子晚年生活没有保障,二是跟随主子多年,情义难断,想主子的时候可以来看看主子;三是主子需要奴才的时候,能够找着了……云云。

这几句话说的实在,也说到皇帝心里去了。

雍正不是不明白这些道理,如果皇帝真的有心,完全可以留下邬先生,但是他没有,丝毫没有挽留的意思。

邬先生提出辞职告退,他也就照准了。

当晚把酒言欢,不过是客套而已。

就这样,邬先生悄然离开了雍正,以后虽无大贵大富,却有衣食之源、逍遥之乐、全身之保!5.在国家需要时,神龙现首,排忧解难。

年羹尧在西北平叛期间,月耗白银700万两,国库空虚,拖欠国家官银的达官显宦都被免职抄家,朝廷已到山穷水尽地步,此时年的20万大军虽已对叛军形成合围之势,但找不到叛军主力决战,皇上忧心如焚。

而年羹尧飞扬跋扈,大肆铺张,地方运粮官因雨迟到一日就地正法。

每天派一些有家室的军官打探叛军藏身之处,打探不到就杀全家,一时间,西北大营血雨腥风,人心遑遑。

当此危难之时,已经半隐在河南地方官田文静幕府中的邬先生,在粮草不够、无人敢押粮去西北大营之时,主动请缨拄着拐杖去年营送粮。

年知道邬有通天彻地之才,又曾是雍正红人,破例迎出帅府,寒暄之后,单独置酒,为邬接风洗尘,并诚心求教平叛之策。

是夜二人秉烛查看战图,胸有成竹的邬先生谈笑间一句“灯下黑”令焦头烂额的年大将军豁然开朗。

叛军主力既未钻天也未入地,就在大营附近。

年羹尧在邬先生的指点下,一战功成。

邬先生表面上既帮了田文静也帮了年羹尧,待遇自然不薄,但暗地里实际上是帮了雍正度过难关,实现了自己归隐前的诺言,其见识、胆略、心智都无不令人拍案叫绝,这才是高人!电视剧《雍正王朝》观后感——康熙选择接班人前几天,在碎语里加了那句话:康熙对臣子说:我为你们选了一位金刚不可夺其志的主子.....张庭玉,也就是三朝宰相,被康熙大帝称之胃衡臣,则猜出了,是四皇子。

转帖子如下:康熙晚年,当了三十年的太子在皇四子追缴国库欠银过程中遇事推诿、卖官鬻爵,掌管刑部时制造冤狱,和康熙的妃子郑春华私通,被康熙发现,康熙对太子彻底失望。

此时皇十四子为彻底扳倒太子,伪造太子的手谕进行叛乱,康熙借机废掉太子,罢为庶人,永远圈禁。

但精明的康熙在发现真相后对皇十四子的为人也画了问号。

同时皇十三子胤祥做事仗义,容易意气用事,也被康熙圈禁,留作后用。

太子之位已成空缺,一时间议举储君成为朝野关注热点。

号称“八贤王”的皇八子胤祀派人到处拉选票却弄巧成拙,这时选择皇四子作为储君的想法已经在康熙的心中萌芽,但他认为还须继续观察,人未看准,时机未到,过早揭锅可能会激起内乱。

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通过康熙的音容笑貌和行动以及雍王府里神秘瘸子谋士邬思道的一次次精辟入理的分析,将康熙选择接班人的复杂心理活动一步一步地展现给了观众。

我们看到康熙选择接班人的心术的确耐人寻味。

简议如下:1、在查办朝臣拖欠官银案中发现能够刷新吏治的铁腕人才。

在查办朝臣拖欠官银案中,四王子显现出不计得失、心系苍生、敢于碰硬的钢毅、忠正性格,他以霹雳手段追缴了大量欠银,筹集了大量赈灾款,但也因此得罪了一大批臣僚,一些老臣借魏东亭因被逼交欠银而吊死之机向康熙哭诉。

十皇子在八爷的怂恿下到大街上变卖家当并当众殴打协助四王子催交欠银的小吏田文静,无异于火上浇油。

康熙对当时形势洞若观火,处理方式很有艺术:罚挑事的十王子到宗人府监禁半年,以儆效尤;将用官银置办个人产业者交刑部议罪,严肃纲纪;将田文静调任陕西,远离是非;对牵头办案的四王子罚俸一年,以示薄惩。

但康熙当庭对四王子的训诫之语却很有分寸:“你一向以精明自诩,办事有欠舒缓,致使不该死的死了,该办的却没有办,想你一心为朝廷办事,朝廷自然不能委屈了你,但做错了不能不罚,现免去你一年俸禄……”。

康熙的这番话既堵住了悠悠众口,又对四王子的忠心进行了肯定,同时也发现四王子是能够刷新吏治的铁腕人才。

2.对寿宴上的死鹰案心明眼亮,却忍痛不查。

在庆祝康熙六十八岁寿辰的庆典会上众皇子、臣僚争献寿礼以表忠心,四王子献的寿礼非金银非玉器珠宝非古玩字画,而是一本他读过万遍的佛经,百官皆笑,康熙先惊后喜,愉悦有加,此时正在西北平叛的“大将军王”——皇十四子的寿礼千里传到,说礼物是带“寿”字的祥瑞天石,打开一看,却是一只僵硬的死鹰,康熙当即急火攻心,一病不起。

他知道皇十四子纵有天大胆子也不敢如此,寿礼显然是被人调了包,是谁?是何居心?显然是八王子的人干的,目的在于制乱、栽赃、从中渔利,用心歹毒。

老皇帝心知肚明,痛心不已,却未予追查,免去一场大乱。

3.恩威并施,使九门提督隆克多成为保证皇位成功移交的一把锋刀。

隆克多是当朝重臣童国伟侄子,精明干练,当时在童国伟授意下对八王子和四王子两头讨好,见风使舵,但一维皇命是从,康熙知隆之才,疑隆之德,压抑隆多年,直至晚年才提到京城九门提督重位上,以备大用。

死鹰案出现后,康熙一病不起,日渐沉重,自知大限将至,遂传隆到畅春园密室交付重任,但方式却很讲艺术:先出示诏书,责隆党随八阿哥、十四阿哥,图谋不轨,该杀!促隆表明心志,然后话锋一转,让把此诏存于张中堂处,如隆变节再依诏重惩。

使隆毛骨悚然,汗出如浆。

然后又颁诏嘉奖,使隆畏威怀德,最后出示宝刀,明确意图:“这些年来真正压抑你的是朕,你这把宝刀朕要等到最要紧的时候才用啊!我给你们选了一位金刚不可夺其志的主子,传位诏书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你到时要如实宣读诏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