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平衡计算
水资源评价准则及其计算口径

水资源评价准则及其计算口径水资源评价是针对某一区域水资源系统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价的过程,旨在为科学合理地进行水资源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水资源评价准则及其计算口径是水资源评价的核心内容,决定着水资源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一、水资源评价准则水资源评价准则是指衡量水资源状态和功能的基本衡量指标和标准,是水资源评价的基础。
根据国内外研究和实践,现将水资源评价准则分为两类:水量准则和水质准则。
(一)水量准则1.水循环量。
水循环量是指某一流域范围内自然水循环的总量,包括降水、蒸发、径流、地下水补给等。
一般考虑采用年度平均值来表示。
2.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率。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率是指某一流域范围内长期以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程度,表征水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一般考虑采用年度平均值来表示。
3.水资源平衡率。
水资源平衡率是指某一流域范围内水资源平衡状态的指标,表示不同排水分区之间的水量平衡情况。
一般考虑采用年度平均值来表示。
(二)水质准则1.水质类别、水质目标。
根据水体污染状况,对水体进行分类,并设定不同水质目标,以指导水体污染防治工作。
2.水质评价指标、标准。
根据水体的污染状况,制定符合国家标准和实际情况的水质评价指标和标准,以量化水体污染程度和污染来源。
二、水资源评价计算口径水资源评价计算口径是指在水资源评价中,用于衡量各项水资源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原则。
现将水资源评价计算口径分为水量计算口径和水质计算口径两个方面。
(一)水量计算口径1.水循环量计算。
水循环量计算采用水量平衡的原则,根据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地下水补给量等指标进行计算。
2.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计算。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计算采用供需分析的原则,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和总需求量进行计算。
3.水潮汐及灌区排水计算。
水潮汐及灌区排水计算是指考虑水资源对不同排水分区之间的影响以及灌溉用水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根据不同水资源循环分区进行计算。
(二)水质计算口径1.水质评价指标计算。
供水平衡计算

烧结供水水量平衡核算
水泵供水能力(m3/h)
最大管径(mm)
允许最大流量 (m3/h)
备注
550
300
486
150
200
216
300
486
90
150
121.水量平衡核算
用水地点
供水管径
最大供水量
主抽风机电机冷却水
200
216
主抽风机油冷却器冷却水
单辊破碎机冷却水
预热点火炉冷却水
200
烧结机隔热板用水
循环水
环冷鼓风机冷却水 除尘风机轴承冷却水
配料除尘
25
成品仓除尘
25
筛分除尘
25
机尾除尘
25
混合机喷射润滑站冷却水
生石灰消化用水
100
热水管道
一混加水用量
80
二混加水量
80
216
3.375 3.375 3.375 3.375
54 34.56 34.56
最大用水量
180 30 30 8 24 100
15
12
399
10.3
13
0
除尘用水及生活用水
配料除尘
25
3.375
成品仓除尘
50
13.5
3
生产用水
5
机头电除尘
筛分除尘
机尾除尘
水量平衡设计计算公式

水量平衡设计计算公式水量平衡设计计算公式是指在设计过程中,通过计算各种因素对水量平衡的影响,确定水体的输入和输出量,从而达到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目的。
水量平衡是指一定时间内,其中一区域或其中一系统中的水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平衡的状态,通过计算可以确定水的供需关系和资源利用情况,有助于评估可持续发展水资源利用的潜力。
1.水资源供给公式:水资源供给指的是水体从外部输入或自然输入到其中一系统中的水量。
根据水文循环原理,水资源供给主要包括降水量、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补给等。
计算公式如下:水资源供给=降水量+自然地表径流+自然地下水补给-水体蒸发量-大气层向外排放水量其中,降水量是指单位时间内垂直降水的量,可通过气象站点观测数据或气象模型模拟结果进行获取;自然地表径流是指单位时间内地表水流动的量,可通过水文站点观测流量数据获得;自然地下水补给是指单位时间内地下水向上补给地表或河流的量,可通过地下水位和水文地质情况进行估算;水体蒸发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水体蒸发的量,可通过气象、土壤和水体属性等因素进行模拟和估算;大气层向外排放水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水分通过大气层传输而排放的量,可通过水汽输送模型和气象条件进行估算。
2.水资源需求公式:水资源需求指的是其中一系统中水的利用量,主要包括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用水需求。
计算公式如下:水资源需求=农业用水需求+工业用水需求+市区供水量+生态环境需水量其中,农业用水需求是指在农田灌溉、养殖等农业活动中消耗的水量,可通过农作物蒸腾消耗水量和灌溉失水率进行估算;工业用水需求是指在工业生产和制造过程中消耗的水量,可通过工业生产工艺和用水设备消耗率进行估算;市区供水量是指市区居民和机构的用水需求量,可通过人口统计和用水调查数据进行获取;生态环境需水量是指维持生态系统的生存和发展所需的水量,可通过水生态学研究和环境评价指标进行估算。
通过计算水资源供给和水资源需求之间的差值,可以评估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和水体的可持续利用潜力。
企业水平衡测试计算方法

THANKS
感谢观看
水平衡测试的计算步骤
确定测试范围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确定测试的范围,包 括生产用水、生活用 水、辅助设施用水等。
收集数据
收集企业在一定时间 内的进水量、出水量、 漏水量等数据,数据 来源包括水表、流量 计等。
计算总用水量
根据收集的数据,计 算企业在一定时间内 的总用水量。
分析用水状况
根据计算结果,分析 企业的用水状况,包 括用水效率、漏水率 等。
企业水平衡测试计算方法
• 引言 • 企业水平衡测试计算方法概述 • 企业水平衡测试计算方法的具体应用 • 企业水平衡测试计算方法的优势与局
限性
• 企业水平衡测试计算方法的改进建议 • 企业水平衡测试计算方法的案例分析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企业水平衡测试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企业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用水情况,找出 节水潜力,制定相应的节水措施,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测试结果
通过水平衡测试,发现该企业在不同生产阶段的水资源供 需存在差异,提出了优化水资源配置的措施,如调整生产 班次、改进工艺流程等。
案例三:某食品加工企业的水平衡测试
• 测试目的:评估该食品加工企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节水潜力,提高生 产效率,保障食品安全。
• 测试范围:该企业各生产车间的用水环节,如原料清洗、加工处理、产 品冷却等。
案例二:某化工企业的水平衡测试
测试目的
评估该化工企业水资源的供需状况,优化水资源配置,保 障生产稳定运行。
测试范围
该企业各生产车间及辅助设施的用水环节,如原料洗涤、 化学反应、产品分离等。
测试方法
采用在线监测系统和手工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实时监测各 用水环节的水量、水质、温度等参数,分析水资源的供需 平衡状况。
水平衡测算指导

V l水平衡测试指导1 水平衡水平衡是以企业(或生产单元或水系统)为考察对象的水量平衡,即该企业或生产单元或用水系统的输入水量之和等于输出水量之和。
1.1 水平衡的基本图示水平衡的基本图示,仅以水的流向表示进入(输入)和排出(输出)生产单元或系统的水量,与其化学成分和物理状态无关。
1.2 水平衡表达式输入表达式: V c y +V f +V s +V c +V st =V t 输出表达式: V c y +V c o +V d +V 1=V t输入输出平衡方程式: V c y +V f + V s +V c +V st =V c y +V c o +V d +V 1式中: V c y —循环用水量 V f —新水量 V s —串联用水量 V t —总用水量 V c o —耗水量 V d —排水量 V 1—漏溢水量 V c —化学水用水量V st—蒸汽用水量2 水量定义与代号2.1 总用水量企业或二级生产厂的总用水量为新水量与重复利用水量之和;用水单元的总用水量为新水量、化学水用水量、蒸汽用水量与重复利用水量之和;总用水量以V t表示。
2.2 新水量取自任何水源,被第一次利用的水量,称为新水量,亦称取(新)水量,以V f表示。
2.3 耗水量耗水量系指在确定的系统(供水系统或用水工序,如循环水系统、生产装置、注水站等)内,生产过程中进入产品、蒸发、飞溅、携带及生活饮用等所消耗的水量,以V c o表示。
间接冷却循环水系统耗水量V c o冷=F+G式中F—吹散水量;G—蒸发损失水量。
吹散水量F和蒸发损失水量G不易测量时,可用下式估算:F=C冷×K式中C—冷却循环水量;冷K—吹散损失系数;吹散损失系数(K)G=C冷×S×∆t%式中S—蒸发损失系数;∆t—冷却水进出水温度。
蒸发损失系数(S)2.4 漏溢水量漏溢水量系指在确定的系统内,设备、管网、阀门、水箱、水池等漏失或溢出的水量,以V1表示。
水资源学教程 05第五章水资源的基本理论

或
E P
式中: 为E 全球多年平均蒸发量; 为P全球多年平均降水量。
(3)流域水量平衡方程
对于一个天然流域,计算时段内的水量平衡方程式为:
P q入 R E q出 W
式中:P、R、E分别为计算时段内流域降水量、径流量和 蒸发量;q入为计算时段内从外流域流入本流域的水量; q出为计算时段内本流域流到外流域的水量;ΔW为流域地面 及地下蓄水量的变化量。
式中:P为计算时段内的降水量;E为计算时段内的总蒸发 量;R为计算时段内的河川径流量;Ug为计算时段内的地下 潜流量;△W为计算时段内蓄水变化量,包括地表水和地下 水的蓄水变化量。
在多年平均情况下,△W项可忽略不计,上式简化为:
P E R Ug
由于河川径流量R由地表径流量Rs和地下径流量Rg组成,总 蒸发量E由地表蒸发量Es(包括土壤蒸发、植物蒸腾在内) 和潜水蒸发量Eg组成,因此上式可写成:
E洋 P洋 R 式中: E为洋海洋上多年平均蒸发量; 为P洋海洋上多年平均降 水量; 为大R陆多年平均径流量。
根据以上原理,可得到陆地多为陆大陆多年平均蒸发量; 为P大陆 陆多年平均降水量;
为大R陆多年平均径流量。
由海洋和陆地系统的水量平衡方程,可得出全球水量平衡 方程为:
;
为区R域 多R年r 平R均g 蒸E发量; 为区域多年平均调q入入水量; 为
扣除蒸发量后的区qu域多年平均耗水量; 为区域多年平均调
出水q量出 。
5.1.2 水资源转化模型
根据图3-2,可将水资源转化关系表达成一个由降水、蒸 发、径流形成以及大气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四 水”转化的全过程,水资源转化模型则是用来描述各水资 源要素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的数学工具。它清楚地表明了坡 面、包气带和地下水的补排关系,以及水资源的由来和组 成,并根据各要素间的水量平衡关系,对水资源进行定量 分析。
水量平衡法

水量平衡法
水量平衡法是一种用于计算水文循环中各种水流量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输入和输出的水量,以及水库或者流域内的水体变化量,建立起一个水量平衡方程式。
该方法主要用于衡量水资源利用的情况,包括农业灌溉、城市供水、水电站发电等。
通过测量水源的流量、水库水位、地下水位、降雨量等水文数据,可以计算出每个环节的水量,并且通过对不同环节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一些问题,比如某些环节的水量过多或者过少,存在浪费或者不足的风险。
在实际应用中,水量平衡法还需要考虑一些非常复杂的因素,比如水库的泄洪和引水、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湖泊和河流的水位变化等。
因此,该方法需要结合其他水文学的分析方法,如水文模型、水文分析等,才能够更加精确地计算不同环节点的水量。
总的来说,水量平衡法是一种重要的水文学计算方法,它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评估水资源利用的情况,保护水环境,以及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1 -。
水量平衡设计计算公式

水量平衡设计计算公式水量平衡是指在工程或建筑物中,根据不同用水设备的用水量、供水量、回水量及其之间的关系,通过设计计算来实现用水平衡。
水量平衡的准确计算是保障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水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水量平衡的设计计算公式及其相关内容。
水量平衡的设计计算公式主要包括用水设备的用水量公式、供水量公式、回水量公式、流量平衡公式等。
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一、用水设备的用水量公式对于不同的用水设备,用水量的计算公式也不同。
以下是常见几种用水设备的用水量计算公式:1.灌溉设备的用水量计算公式:用水量(m³)= 灌溉面积(㎡)× 灌溉深度(mm)/10002.喷淋设备的用水量计算公式:用水量(m³)=喷淋器头数量×喷淋时间(h)×喷淋流量(m³/h)3.饮用水设备的用水量计算公式:用水量(m³)=人均用水量(m³/d)×使用人口二、供水量公式供水量是指系统供水的总量,根据供水方式的不同,供水量的计算公式也有所不同。
以下是常见几种供水方式的供水量计算公式:1.直接供水方式:供水量(m³/d)=设备用水量+预留量2.间接供水方式:供水量(m³/d)=设备用水量+2×预留量三、回水量公式回水量是指系统中的回水总量,一般用于循环水系统中。
以下是常见的回水量计算公式:1.自由冷却塔的回水量计算公式:回水量(m³/h)=冷却设备冷却水流量×(进口冷却水温度-出口冷却水温度)/(冷却水温度差-出口冷却水温度)2.热交换器的回水量计算公式:回水量(m³/h)=热交换器热载流量×(进口热负荷-出口热负荷)/(热负荷-出口热负荷)四、流量平衡公式流量平衡是指系统中供水量与回水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流量平衡公式的计算,可以判断系统的水量是否平衡。
以下是流量平衡的计算公式:供水量(m³/h)=回水量(m³/h)+泄露量(m³/h)+填充量(m³/h)+外水量(m³/h)其中,泄露量是指管道中的漏水量;填充量是指系统内的补水量;外水量是指系统通过消防水、给排水等外部设施的用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