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最新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孤独之旅》导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16孤独之旅》公开课导学案_3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16孤独之旅》公开课导学案_3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品读文章,体会主人公成长过程中的“孤独”。

2、感悟成长,培养同学们独自面对孤独的勇气。

教学重点:品读细节,体会主人公成长的“孤独”。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大家读过曹文轩先生的《草房子》吗?(读过)《草房子》塑造了很多鲜活的人物,我想问问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桑桑、纸月、细马、秃鹤、杜小康、秦大奶奶)的确,《草房子》里的每一个人物都有其可爱之处。

读过小说的同学可能知道,校长桑乔说,日后,有一个孩子会是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

大家猜猜他是谁?(杜小康)。

是杜小康。

为什么桑乔校长说杜小康...是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呢?(生回答)今天我们跟随曹文轩先生一起走进《孤独之旅》,一起来寻找答案。

(板书标题和作者)二、熟悉背景,了解“孤独”师:了解杜小康之前,我们先了解杜家。

小说是如何形容还没有经历孤独之旅的杜小康家的?生:杜小康家是油麻地最殷实的一家/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首富。

师:那么油麻地最殷实的杜家独子杜小康在经历孤独之旅前是怎样的?生:和孩子们玩游戏扮演神气的总司令/有一年四季的衣服(其他孩子没有)……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油麻地首富的独生子杜小康的表现。

(课件展示)(请男生读)杜小康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拥有了一条油汪汪...的皮带,而油麻地小学的学生到了六年级也只能用草绳当裤带,所以,杜小康上厕所的时候总有一些孩子呆在边上痴痴地...看。

当别的孩子还不知道自行车为何物时,杜小康已经趾高气扬地.....骑自行车上学了。

此外,这优越感还来自他的学习,他是班上成绩最好的...一个学生,而且还是班长。

——曹文轩《草房子》师:这一段可以看出杜小康怎样的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生:“油汪汪”可以看出杜小康家境殷实。

“痴痴地看”可以看出杜小康倍受孩子们崇拜。

“趾高气扬”可以看出杜小康很有优越感。

师:家境殷实的杜小康,倍受崇拜的杜小康,极具优越感的杜小康,又怎样会经历孤独之旅呢?或者说,杜小康为什么会遭遇孤独?生:杜家买了一船的货,结果一天早晨全部翻到河里。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16孤独之旅》优课导学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16孤独之旅》优课导学案_0

《孤独之旅》【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内容,概括故事情节。

2.品析人物形象,感悟心路历程。

3.分析环境描写,理解标题含义。

【教学重点】品析杜小康形象,感悟他的心路历程、成长历程。

【教学难点】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及标题的内涵。

【教学方法】朗读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计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孤独是一座没上发条的钟;孤独是一朵凌寒开放的花;孤独是面对朋友难分难舍的牵挂;孤独是满怀心事时的一声轻叹。

有一个人说:“有些孤独,其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无法回避的元素。

我们要成长,就不能不与这些孤独结伴而行。

”他是谁呢?他就是儿童文学大师曹文轩——中国首位“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草房子》,追随着他的笔触去开启一趟“孤独之旅”吧!板书:孤独之旅二、学习目标1.梳理故事情节,品析人物形象。

2.分析环境描写,挖掘主旨内涵。

三、读——知道一个故事速读课文,从杜小康的角度,概括故事情节。

明确:家道中落,杜小康随父放鸭——父亲撑船赶鸭,杜小康初到苇荡——苇荡遇雨,杜小康经受考验——暴风雨之后,杜小康与鸭共成长四、品——了解一个少年跳读课文,快速勾画出杜小康的语言。

明确:1.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2.我要回家……3.还是分头去找吧。

4.蛋!爸!鸭蛋!鸭下蛋了!(1)杜小康在________(什么时间)________(什么地点)________(什么状况)下说的这句话?(2)作批注:我读到了一个________的杜小康。

品析语句:1.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杜小康在失学放鸭,离开油麻地时在行进的小木船上说的这句话。

我读到了一个幼稚、不懂事、无奈的杜小康。

板书:走进孤独2.我要回家……杜小康在到达芦荡、安顿之后的一个夜里,感到孤独,想家做梦看见母亲哭着说的这句话。

我读到了一个有点懂事、孤独想家、已知道如何面对困难、学会调控情绪的杜小康。

板书:直面孤独3.还是分头去找吧。

杜小康在暴风雨将鸭群冲散,在苇荡里,暴风雨后将歇时,十几只鸭子没被找回来的时候说的这句话。

语文九年级上人教部编版第16课《孤独之旅》导学案1

语文九年级上人教部编版第16课《孤独之旅》导学案1

孤独之旅【学习目标】1.学习小说的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以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2.评价文中杜小康这个人物形象,体验杜小康由幼稚到成熟的成长经历,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体验成长的感受。

【学习重难点】学习小说的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以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法指导】1.运用快速浏览的方法,把握课文梗概,梳理要点。

2.找出作品中的细节描写,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理解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4.体味孤独的含义,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积极的人生态度。

【使用说明】1.充分预习,熟读文本不少于三遍,对精彩片断的圈点批注不少于五处。

2.熟记字音、辨清字形、解词释义;熟记小说的有关知识。

3.自主学习,组内合作探究,AB级学生全部完成导学案题目,C级学生可以不做带★的题目。

预习学案【预习目标】1.查找历史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知识。

2.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熟读全文。

【预习内容】一、搜集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嬉.闹()驱.除()旧茬.儿()戳.破()撩.逗()嗅.着()蹲.下()撅.断()逃窜.()抠.()掺.杂()一缕.()眺.望()捆扎.()挣扎.()胆怯.()三、熟读课文,理解文中下列词语的意思。

嬉闹:驱除:撩逗:置之不理歇斯底里:一落千丈:四、初读感悟:(将自己的所感所悟和疑惑写出来)给段落标上序号,读三遍以上课文,大概明白了作品的大意,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我的疑惑】四、资料链接(一)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

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

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

同样,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二)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16孤独之旅》公开课导学案_3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16孤独之旅》公开课导学案_3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品读文章,体会主人公成长过程中的“孤独”。

2、感悟成长,培养同学们独自面对孤独的勇气。

教学重点:品读细节,体会主人公成长的“孤独”。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大家读过曹文轩先生的《草房子》吗?(读过)《草房子》塑造了很多鲜活的人物,我想问问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桑桑、纸月、细马、秃鹤、杜小康、秦大奶奶)的确,《草房子》里的每一个人物都有其可爱之处。

读过小说的同学可能知道,校长桑乔说,日后,有一个孩子会是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

大家猜猜他是谁?(杜小康)。

是杜小康。

为什么桑乔校长说杜小康...是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呢?(生回答)今天我们跟随曹文轩先生一起走进《孤独之旅》,一起来寻找答案。

(板书标题和作者)二、熟悉背景,了解“孤独”师:了解杜小康之前,我们先了解杜家。

小说是如何形容还没有经历孤独之旅的杜小康家的?生:杜小康家是油麻地最殷实的一家/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首富。

师:那么油麻地最殷实的杜家独子杜小康在经历孤独之旅前是怎样的?生:和孩子们玩游戏扮演神气的总司令/有一年四季的衣服(其他孩子没有)……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油麻地首富的独生子杜小康的表现。

(课件展示)(请男生读)杜小康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拥有了一条油汪汪...的皮带,而油麻地小学的学生到了六年级也只能用草绳当裤带,所以,杜小康上厕所的时候总有一些孩子呆在边上痴痴地...看。

当别的孩子还不知道自行车为何物时,杜小康已经趾高气扬地.....骑自行车上学了。

此外,这优越感还来自他的学习,他是班上成绩最好的...一个学生,而且还是班长。

——曹文轩《草房子》师:这一段可以看出杜小康怎样的特点?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生:“油汪汪”可以看出杜小康家境殷实。

“痴痴地看”可以看出杜小康倍受孩子们崇拜。

“趾高气扬”可以看出杜小康很有优越感。

师:家境殷实的杜小康,倍受崇拜的杜小康,极具优越感的杜小康,又怎样会经历孤独之旅呢?或者说,杜小康为什么会遭遇孤独?生:杜家买了一船的货,结果一天早晨全部翻到河里。

九年级孤独之旅导学案

九年级孤独之旅导学案

九年级孤独之旅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清小说故事情节,分析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

2、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体会小说主题。

3、品味小说细腻的环境描写,学习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的作用。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分析杜小康在孤独之旅中的成长变化。

(2)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和主题的作用。

2、难点深入体会“孤独之旅”的深刻内涵。

三、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诵读品味四、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有时甚至会感到孤独。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去感受一个少年在孤独中的成长历程。

(二)作者简介曹文轩,1954 年 1 月出生于江苏盐城。

1974 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

中国当代作家。

主要作品有小说《草房子》《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等。

他的作品以优美的语言、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主题著称。

(三)知识链接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的描写,作用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社会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情态、人际关系等的描写,作用是揭示社会本质特征,展现世态风情。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小说讲述了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随父亲去放鸭,在孤独中成长的故事。

2、梳理小说情节。

开端:杜小康因家道中落不得不辍学,跟随父亲去放鸭。

发展:杜小康和父亲在芦苇荡中安了家,开始了放鸭生活。

高潮:杜小康在暴风雨中寻找走散的鸭子,变得坚强勇敢。

结局:杜小康鸭子下蛋,父子俩收获了希望,杜小康也在孤独中长大了。

(五)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1、杜小康在孤独之旅中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出发时:茫然、恐惧到达芦苇荡后:害怕、胆怯安顿之后:孤独、想家暴风雨后:坚强、勇敢、成熟2、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人?例如:“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

16 孤独之旅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册初三语文同步导学案(部编版五四学制)

16 孤独之旅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册初三语文同步导学案(部编版五四学制)

16 孤独之旅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册初三语文同步导学案(部编版五四学制)一、导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文本中物理环境、心理环境、人物情感的相互作用,理解人物的孤独感来源及愈合方法;•学习议论文的写作方法,掌握论点的确定、论据的选择和分析、论证的展开等技巧;•认识词语的派生和转义,能够辨析上下文中词语的意义;1.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课内学习内容分析文本中的情感表现和主题;•能够针对所学习的议论文,进行相关话题的讨论和写作练习;•能够在社交交流中自如地运用掌握的词汇;1.3 情感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进一步感悟到人类共同的情感需求,并且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寻找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去化解自己的孤独感;•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意识,提高他们应对社交问题的能力。

二、课前导学2.1 预习课外书籍在读本课文《孤独之旅》前,预习适合自己年龄段的关于孤独主题的课外书籍,并在预习中扎实自己的阅读技能。

比如: - 如果你是热爱动漫的少年少女,可以读《寂寞星期天》,悟出孤独感对于生命的影响和层面; - 如果你对哲学有兴趣,可以读《人生启示录》,探讨孤独、爱情、生命等话题; - 如果你喜欢动手制作,可以阅读中国美术馆出版的《孤独的记号》,领略一些现代艺术家的孤独艺术形式。

2.2 整理课前课文知识点通过查阅教材,结合导学案中列举的课文中的关键词穗,思考如下问题:•关于孤独主题,你能想到哪些具体的语境和体验?•你在阅读文本中,遇到哪些词语的意义较为模糊?•你能否归纳文本中的情感表现和主题?三、课堂导学3.1 课堂案例以《孤独之旅》为例,让学生阅读文本,分析如下问题:•主人公被人误会、孤独无助,从而引发自虐情绪的原因是什么?•文本中表达出主人公的孤独感的句子有哪些?能否指出孤独感出现的具体原因?•文本中人物的命运转变,能否说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呢?3.2 分组讨论结合所学词语,以该文本的主题为话题进行分组讨论,展开个性化的探究,例如:•本文中关于“自卑”的词语有哪些?这些词语既能说明自卑的原因,又能进一步推断出自卑可能带来的后果或影响。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16孤独之旅》赛课导学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16孤独之旅》赛课导学案_0

孤独之旅学习目标:1.理解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2.学习小说的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3.品味“孤独”,体验“成长”的感受。

一、新课导入教师谈话导入: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轩(xuān)嬉闹(xī)凹地(āo)雍(yōnɡ) 掺杂(chān) 胆怯(qiè)撅(juē) 给予(jǐyǔ) 觅食(mì)撩逗(liáo)2.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意思。

厚实:丰富,富裕。

嬉闹:嬉笑打闹。

撩逗:挑逗,招惹。

驱除:赶走,除掉。

茫然:①完全不知道的样子;②失意的样子。

乖巧:①(言行等)合人心意,讨人喜欢;②机灵。

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厉害。

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歇斯底里:形容人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3.作者简介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

1974年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

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学术性著作《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面对微妙》《曹文轩文学论集》《思维论——对文学的哲学解释》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速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小说的情节,明确这篇小说的三要素。

【交流点拨】人物(主人公):杜小康;故事情节:一位少年因家道中落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到偏远的芦苇荡放鸭,经历了生活的艰辛,精神的磨练,最终在暴风雨之后“长大了,坚强了”。

环境:无边无际的芦苇地。

(二)深层探究1.环境描写的作用课文有关自然环境的描写很出色,请找出几处,并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交流点拨】(1)有关鸭群的描写:鸭群向芦苇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6 孤独之旅 导学案.doc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6 孤独之旅  导学案.doc

16 孤独之旅导学案备考重点:文学常识;字音字形:嬉闹、给予、胆怯、仓皇;成语: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

学习目标:1、体验成长的感受。

2、学习小说的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3、学习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习重点:1、体验成长的感受。

2、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学习难点: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知识梳理1、走进作者二、字词积累1、重点字(拼音)嬉.闹( ) 掺.杂( ) 给.予( ) 撩.逗( ) 凹.地( ) 胆怯.( )仓皇.( )逃窜.( ) 戳.( )破2、多音字撩()嚼()扎()( ) ()()()()3、形近字缕:()掺:()镂:()渗:()楼:()惨:()褛:()稠:()缎:()惆:()锻:()4、重点词①厚实:。

②嬉闹:。

③撩逗:。

④茫然:。

⑤一落千丈:。

⑥置之不理:。

⑦歇斯底里:。

5、词语辨析茫然渺茫迷茫辨析三、重点句子1、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

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的明亮。

2、杜雍和从儿子手中接过还有点温热的蛋,嘴里不住地说:“下蛋了,下蛋了……”四、写作借鉴五、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乱窜.(cuàn)给.予(gěi)胆怯.(qiè)嬉.闹(xī)B.戳.破(chuō)顷.刻(qǐng)狗吠.(fèi)眺.望(tiào)C.掺.杂(chān)觅.食(mì)撅.断(jué)祛.除(qū)D..撩.逗(liāo )纯粹.(cuì)凹.地(āo)肥硕.(shuò)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花文寂寞窝棚一落千丈B. 均匀空旷肥硕朦朦胧胧C. 茫然撩逗仓惶置之不理D. 纯粹狗吠胆怯极斯底里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A. 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地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B. 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师生共用导学稿(学案)
课题:《孤独之旅》课型:新授课上课时间: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厚实、嬉闹、乖巧、驱除、歇斯底里、一落千丈”等词语。

2、理清故事情节,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

3、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

4、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学习重点难点:
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

二、学习导航
1、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嬉()闹觅()食驱()除雍( ) 旧茬()儿
戳()破撩()逗轩( ) 凹()地掺()杂
胆怯( ) 撅( ) 给()予( )
你认为还有哪些字的读音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理解下列词语
厚实:嬉闹:撩逗:
茫然:乖巧:驱除:
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
你认为还有哪些词语需要理解积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简介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

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等。

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

电影《草房子》获第19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1998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第4届童年奖以及影评人奖、第14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

你认为还要补充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新知导学
(一)、速读课文,感知小说主要内容,梳理小说三要素。

人物:
环境:
故事情节:
开端:()自然段到()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自然段到()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潮:()自然段到()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局:()自然段到()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研读课文,揣摩语言,合作探究
1、小组内交流,分析鸭群、芦荡、风雨等环境描写的作用:
1)小说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以较大的篇幅来写他父亲和鸭子的用意是什么?
我的看法是:
2)分析杜小康的心理活动,(在文中画出体现“孤独“的词语或句子)说说小说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

我认为“孤独之旅”的含义是
(三)、小结主题,感悟长大
1、结合杜小康的成长,学生感悟长大,用一句话小结读完本文的最深感悟。

2、读完课文后,如果让你对杜小康和杜雍和各说一句话,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对杜小康,我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杜雍和,我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布置作业:
假如你是杜小康,请给你的妈妈、同学或老师写一封信,述说你的孤独之境,或谈谈你的心里话。

五、学后反思
《孤独之旅》答案
二、学习导航
1、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嬉闹(xī) 觅食(mì) 驱除(qū) 雍(yōng) 旧茬儿(chá) 戳破(chuō) 撩逗(liáo) 轩(xuan1) 凹地(āo) 掺杂(chān) 胆怯(qiò) 撅(juō) 给予(jǐyù)
2.、结合语境理解下列词语
厚实:丰富、富裕。

嬉闹:嬉笑打闹。

撩逗:挑逗、招惹。

茫然:①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②失意的样子。

乖巧:①(言行等)合人心意,讨人喜欢。

②机灵。

驱除:赶走,除掉。

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厉害。

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三、新知导学
(一)、人物:少年杜小康
环境:失学后孤独艰苦的环境
(鸭群芦苇荡暴风雨)
故事情节:杜小康和父亲一起去放鸭,经受
磨难,逐渐成熟、坚强的故事。

开端:写杜小康因家道破落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感受。

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

结局:写鸭子们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二)、1、小说中的描写鸭群、芦荡和暴风雨等景物,是为了把人物摆到特定的景物环境中去展现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

2、对完成杜小康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着不可磨灭的衬托作用;对这两者的描写,使得杜小康的孤独感受显得更为真切,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3、离乡背井的孤独别;离别母亲与伙伴的孤独;单调乏味生活的孤独;
前途迷茫与未知的孤独。

(三)(1)、孤独可以使人坚强。

(2)、人要勇于面对困难,才能战而胜之。

(3)、人要战胜大自然,关键是战胜自我。

2、对杜小康说的应以对他战胜孤独的祝贺为主要内容;对杜雍和说的应以对他东山再起的鼓励为主要内容。

例如:对杜小康,我想说:祝贺你战胜孤独,重新上学。

对杜雍和,我想说:发家致富,永不放弃,在不能不让孩子辍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