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篷梁计算

合集下载

土建工程量八大计算范围、公式、难点及注意事项

土建工程量八大计算范围、公式、难点及注意事项

土建工程量八大计算范围、公式、难点及注意事项土建工程量八大计算范围、公式、难点及注意事项土建工程工程量的计算是工程审计的重点,重点分类为墙体、门窗、过梁、阳台、挑檐、雨蓬、柱子、梁等八个方面,这里详细汇集这八个方面的计算范围、公式、难点及注意事项,对造价入门有一定的帮助;一、墙体计算方法1、墙体工程量:砖基础与墙身的划分,以首层设计室内地坪为界,设计室内地坪以下为基础,以上为墙身;如墙身与基础为两种不同材质时,按材质不同处为分界线。

(1)墙体体积:砼墙;砖墙。

(2)砼墙模板(3)砼墙高度超过3.6m增价(4)内外脚手架2、墙体工程量计算方法⑴墙体体积=长×宽×高—门窗洞口体积—墙内过梁—墙内柱—墙内梁等。

①实心砖墙、空心砖墙及石墙均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扣除门窗洞口、过人洞、空圈、嵌入墙内的钢筋混凝土柱、梁、圈梁、挑梁、过梁及凹进墙内的壁龛、管槽、暖气槽、消火栓箱所占体积。

不扣除梁头、板头、檩头、垫木、木楞头、沿缘木、木砖、门窗走头、砖墙内加固钢筋、木筋、铁件、钢管及单个面积0.3m2以内的孔洞所占体积。

凸出墙面的腰线、挑檐、压顶、窗台线、虎头砖、门窗套的体积亦不增加,凸出墙面的砖垛并入墙体体积内。

a墙长度:外墙按中心线,内墙按净长计算。

b墙高度:i外墙:斜(坡)屋面无檐口天棚者算至屋面板底;有屋架且室外均有天棚者算至屋架下弦底另加200mm;无天棚者算至屋架下弦底另加300mm,出檐宽度超过600mm时按实砌高度计算;平屋面算至钢筋混凝土板底。

ii内墙:位于屋架下弦者,算至屋架下弦底;无屋架者算至天棚底另加100mm;有钢筋混凝土楼板隔层者算至楼板顶;有框架梁时算至梁底。

iii女儿墙:从屋面板上表面算至女儿墙顶面(如有混凝土压顶时算至压顶下表面)。

iv内、外山墙:按其平均高度计算。

v围墙:高度算至压顶下表面(如有混凝土压顶时算至压顶下表面)围墙柱并入围墙体积内。

②现浇混凝土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雨蓬梁计算(扭构件)

雨蓬梁计算(扭构件)

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内容提要:1.矩形截面纯扭构件的受力性能和承载力计算方法;2.剪扭构件的相关性和矩形截面剪扭构件承载力计算方法;3.矩形截面弯、剪、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方法;4.受扭构件的构造要求。

5.1概述图5-1a所示的悬臂梁,仅在梁端A处承受一扭矩,我们把这种构件称为纯扭构件。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纯扭构件是很少见的,一般都是扭转和弯曲同时发生。

例如钢筋混凝土雨蓬梁、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的边梁、单层工业厂房中的吊车梁以及平面曲梁或折梁(图5-1b、c)等均属既受扭转又受弯曲的构件。

由于《规范》中关于剪扭、弯扭及弯剪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方法是以构件抗弯、抗剪承载力计算理论和纯扭构件计算理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因此本章首先介绍纯扭构件的计算理图 5-1 受扭构件示例5.2 纯扭构件受力和承载力计算5.2.1 素混凝土纯扭构件的受力性能由材料力学知,在纯扭构件截面中将产生剪应力τ,由于τ的作用将产生主拉应力σtp和主压应力σcp,它们的绝对值都等于τ,即∣σtp∣=∣σcp∣=τ,并且作用在与构件轴线成450构件随即破坏,破坏具有突然性,属脆性破坏。

5.2.2 素混凝土纯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1.弹性计算理论由材料力学可知,矩形截面匀质弹性材料杆件在扭矩作用下,截面中各点均产生剪应力τ,剪应力的分布规律如图5-3所示。

最大剪应力τmax发生在截面长边的中点,与该点剪应力作用对应的主拉应力σtp和主压应力σcp分别与构件轴线成450方向,其大小为σtp=σcp= τmax当该处主拉应力σtp达到混凝土抗拉极限时,构件将沿与主拉应力σtp垂直方向开裂,其开裂扭矩就是当σtp=τmax=f t时作用在构件上的扭矩。

试验表明,按弹性计算理论来确定混凝土构件的开裂扭矩,比实测值偏小较多。

这说明按弹性计算理论低估了混凝土构件的实际抗扭能力。

2.塑性计算理论对于理想塑性材料的构件,只有当截面上各点的剪应力全部都达到材料的强度极限时,构件才丧失承载力而破坏。

3D3S雨篷计算的心得体会

3D3S雨篷计算的心得体会

3D3S雨篷计算的心得体会讲讲钢结构雨篷设计的一些心得体会:雨篷设计可能是钢结构设计中最简单的结构了,但是其实有很多时候也是大家最容易忽视的结构。

1.首先是结构体系:没有拉杆的雨篷计算的时候中间的次梁可以两端释放,这样比较安全,根部的支座反力是最大的,所以出埋件和预埋件采用这种建模方式做安全,有拉杆的雨篷如果不是每根主钢梁都拉的话,如果中间的次梁都是两端释放,那么拉杆就成了装饰拉杆,所以一般会在雨篷前端做一根通长的大梁,这样使拉杆可以起到作用。

建议对于中间断开的次梁都应该两端释放,通长的次梁可考虑钢接,使得拉杆起到作用。

所以对于悬挑大的雨篷比如悬挑5~10米,我一定会设置一道通长的次梁,拉杆的长细比根据规范控制在250以内,这样悬挑再大都没有问题。

千万不要认为中间断开的次梁可以钢接,这点真的很危险,可以看看正规的钢结构节点,主梁次梁是如何钢接的。

还有就是悬挑大的雨篷——拉杆就是唯一的结构保障了,所以可以适当减小长细比,还有要看好绘图员的螺栓连接节点,钢板的边距是否标明是2d,螺栓即使是双剪,也尽量按单剪考虑(因为螺栓很便宜),真的很重要,今年雪灾很多雨篷塌了都是拉杆螺栓断裂,还有就是拉杆的埋件注意会有附加弯矩。

2.然后就是荷载问题:自重荷载,施工荷载,雪荷载,风荷载。

自重荷载不多说了;施工荷载一般可以加均布荷载0.5,也可以考虑在最不利位置加集中荷载1;雪荷载就是当地的基本雪压,但是要注意雪荷载有分布系数,雨篷一般在建筑侧边,所以类似高低屋面,分布系数是2,比如苏州的基本雪压是0.4,实际加荷载就是0.8(目前很少有计算书这样做),并且施工荷载和雪荷载不同时考虑,所以知道怎么做了吧;然后是风荷载,一直有听说有正风压之说,可是没有规范依据,所以我只加-2.0的风荷载,审图从来没有异议过,所以不知道网上那么多的正风压从何而来,为什么没人说自重是向上的呢?3.还有就是结构的美观,有的雨篷比如悬掉3米,没有拉杆,间距小的话计算出来可能120的钢管就够了,但是建议你画一个侧面整体视图,你会发现管子看上去很小,雨篷看上去会给人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所以雨篷的截面高度适当控制在1/15~1/20,这样是一个合理的美观尺寸,有安全感,又有安全储备。

楼梯和雨篷设计

楼梯和雨篷设计
未伸入受压区域的纵向受拉钢筋的合力为
全部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的35%为
折线形斜梁内折角处配筋
楼梯和雨篷设计
1.2 雨篷设计
雨篷、外阳台、挑檐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悬挑构件,它们的设计除与一般梁板结构相似 外,悬挑构件还存在倾覆翻倒的危险,因此应进行抗倾覆验算。现以雨篷为例,讲述其计算特点。
1.一般要求
板式雨篷一般由雨篷板和过 梁的作用。
板式雨篷
楼梯和雨篷设计 2.雨篷板和雨篷梁的承载能力计算
1)作用在雨篷板上的荷载 2)雨篷梁计算
雨篷梁上的扭矩
楼梯和雨篷设计
3)雨篷抗倾覆验算
雨篷的抗倾覆荷载
工程结构
图1 楼层梁内移时
楼梯和雨篷设计
图2 板内折角时的配筋
楼梯和雨篷设计
(2)若遇折线形斜梁,梁内折角处的受拉纵向钢 筋应分开配置,并各自延伸以满足锚固要求,同时还 应在该处增设箍筋。该箍筋应足以承受未伸入受压 区域的纵向受拉钢筋的合力,且在任何情况下不应小 于全部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的35%。由箍筋承受的纵 向受拉钢筋的合力,可按下式计算(见图)。
踏步板
斜梁的配筋
楼梯和雨篷设计
3.现浇楼梯的一些构造处理
(1)当楼梯下净高不够,可将楼层梁向内移动(图1), 这样板式楼梯的梯段就成为折线形。对此设计中应注意 两个问题:①梯段中的水平段,其板厚应与梯段相同,不能 处理成和平台板同厚。②折角处的下部受拉纵筋不允许 沿板底弯折,以免产生向外的合力将该处的混凝土崩脱, 应将此处纵筋断开,各自延伸至上面再行锚固。若板的弯 折位置靠近楼层梁,板内可能出现负弯矩,则板上面还应 配置承担负弯矩的短钢筋(图2)。
板式楼梯的计算特点:梯段斜板按斜放的简支梁计算 (图2),斜板的计算跨度取平台梁间的斜长净距l'n。

雨棚计算

雨棚计算

一个雨篷的后置埋件计算书基本思路:假定刚性板,n脚埋件,先算出雨篷梁支座反力:弯矩M、剪力V可以肯定的是:埋板底部肯定受压破坏形式主要有三种:1、锚筋拉断 2、锚筋不断,被拨出 3、锚筋剪断查资料得出锚筋与结构化学作用的握固力Nw(化锚产家提供)由公式Ntb=(πde2/4)*ftb计算出单根锚筋抗拉强度由公式Nvb=nv*(πd2/4)*fvb计算出单根锚筋抗剪强度由公式Nmax=M*y1/∑yi2计算出弯矩作用下最外侧(最外侧所受拉力最大)单根锚筋所受拉力if Nmax>Ntb or Nmax>Nw then {即其中任一项不成立均不满足}抗拉不满足else抗拉满足!;由公式Nv=V/n计算出剪力作用下单根锚筋所受剪力if Nv>Nvb then抗剪不满足else抗剪满足!;说明:式中所有公式均来自钢结构教材例:六脚锚板一、经结构计算已知埋件所受力如下:M=22 kN•mV=10 KN二、强度校核:校核依据:抗剪强度校核:Nv<Nvb式中:Nv—单根锚筋所受剪力Nvb—锚筋抗剪承载力设计值抗拉强度校核:Nmax< Ntb式中:Nmax—单根锚筋所受最大拉力Ntb—锚筋抗拉承载力设计值强力植筋胶FISV360S在植入深度为12cm时承载力设计值为48.4KN。

一根Ⅱ级钢筋抗拉、抗剪强度设计值分别为:Ntb=(πde2/4)*ftb=(π0.0122/4)*310000 =35 KN Nvb=nv*(πd2/4)*fvb=1*(π0.0122/4)*(310000*0.8)=28 KN先假定雨篷钢梁绕锚板形心转动,此时最底排锚筋必定受压,所以构件绕底排锚筋转动,顶排锚筋受拉力最大,计算顶排单根锚筋所受拉力为:Nmax=M*y1/∑yi2=22*0.18/(0.182+0.182+0.092+0.092)=48>Ntb=35KN抗拉强度不满足!每个锚筋所受剪力均为:Nv=V/n=10/6=1.67KN<28KN 抗剪安全!举个例子:计算项目: 后置板_侧面埋板计算[ 基本信息 ]预埋板型号: 四脚埋板锚栓直径: 12 mm最大弯矩: 0.38 kN-m水平支座反力: 14.63 kN垂直支座反力: 3.758 kN外层锚栓中心距: 110 mm[ 锚栓承载力计算 ]:计算假定: 刚性板弯矩作用下: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取0.5×L T = M / ( 2×( L-0.25×L ) )= 380 / ( 2×0.75×110 ) = 2.3 kN水平力作用下:T = N / 4 = 14.63 / 4= 3.65 kN垂直力作用下:S = V / 4 = 3.758 / 4= 0.93 kN外力共同作用下:T = 2.3 + 3.65 = 5.95 kNS = 0.93 kN锚栓允许拉力和剪力分别为:[T] = 14 kN[S] = 14 kN经过计算:( T/[T] )^2 +( S/[S] )^2 < 1.0强度满足!关于幕墙的计算主要用到的知识是力学。

雨棚设计方法分析

雨棚设计方法分析

雨棚设计方法分析摘要:对混凝土结构雨棚构件进行了稳定性验算,验证了雨篷梁两端锚入混凝土柱(墙)的必要性。

另外对雨棚构件进行了配筋计算。

关键词:雨篷梁;倾覆;承载力;配筋面积Design method analysis of canopy(Beijing aviation oil construction Co.,Ltd)Zhangchuanlei litaojunAbstract:The stability checking calculation of concrete structure canopy members is carried out,the necessity of anchoring concrete column(wall)at both ends of awning beam is verified.In addition,the reinforcement calculation of canopy members is carried out.Keywords:Awning beam Capsizing Bearing capacity Reinforcement area 在建筑设计中,经常需要布置混凝土雨棚。

作为一个常用构件,混凝土雨棚的设计是个常见的问题,雨棚设计最核心的为雨棚的抗倾覆,以及雨篷梁构件的设计。

在砌体结构中,雨篷梁夹在承重墙中,承重墙本身重度较大,且传导楼屋面板的荷载,在承重墙自重以及上层楼屋面荷载作用下,雨棚较容易保持稳定。

但在混凝土框架结构或者框剪结构中,由于填充墙为自承重墙,本身自重较小,且不传导楼屋面荷载,这样仅依靠自承重墙的作用难以保持稳定,下面以具体实例来定量说明这个问题。

计算实例某三层框架结构办公楼,墙体采用A3.5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厚250mm,在一层门洞顶设混凝土雨棚,如图1所示。

图1 雨棚平面布置示意图2雨棚剖面做法示意为方便设计计算,将该雨棚建筑图简化为计算模型如下图所示。

雨篷的后置埋件计算书

雨篷的后置埋件计算书
抗剪强度校核:Nv<Nvb
式中:Nv—单根锚筋所受剪力
Nvb—锚筋抗剪承载力设计值
抗拉强度校核:Nmax< Ntb
式中:Nmax—单根锚筋所受最大拉力
Ntb—锚筋抗拉承载力设计值
强力植筋胶FISV360S在植入深度为12cm时承载力设计值为48.4KN。
T = M / ( 2×( L-0.25×L ) )
= 380 / ( 2×0.75×110 )
= 2.3 kN
水平力作用下:
T = N / 4 = 14.63 / 4
3、结构胶计算。包括在风力作用下、自重应力作用下风荷载作用下的值,还有胶缝的宽度和厚度。
4、横梁的计算。包括截面特性、荷载、弯矩等。
5、立柱的计算。包括风荷载、地震作用下的值,立柱的轴力,立柱的弯矩,强度、刚度、挠度的计算。
6、预埋件的计算。包括埋件的几何尺寸,荷载计算、锚筋面积等。
7、各种连接强度的计算。
垂直支座反力: 3.758 kN
外层锚栓中心距: 110 mm
[ 锚栓承载力计算 ]:
计算假定: 刚性板
弯矩作用下: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取 0.5×L
S = 0.93 kN
锚栓允许拉力和剪力分别为:
[T] = 14 kN
[S] = 14 kN
经过计算:
( T/[T] )^2 +( S/[S] )^2 < 1.0
抗拉满足!;
由公式Nv=V/n计算出剪力作用下单根锚筋所受剪力
if Nv>Nvb then
抗剪不满足
else
抗剪满足!;
说明:式中所有公式均来自钢结构教材

拉杆钢结构雨篷计算程序

拉杆钢结构雨篷计算程序

180 165.6 112.8 0.185 0.320 1.00 1.00 0.691 N/mm2 N/mm2 N/mm
6000 220 10 234 8 254 6272 σ 1= σ 2= σ x=
OK! OK! OK!
拉杆设计 (按轴心受力构件设计) 材质 f= D= t= A= σ= σ= 168 3.5 1809 91 243 节点设计 雨篷梁支座节点 支座剪力 螺栓等级 抗剪面数量 螺栓数量 VB= 10.9 级 nv= n= 33.34 螺栓直径 16 1 2个 个 54KN KN 拉杆剪力 抗剪面数量 采用销钉 销钉承载力 节点板厚度 310 mm mm mm2 N/mm2 N/mm2 N/mm2 i= λ = υ= < < 净截面系数 5.82 133 0.38 310 310 OK! OK! 0.85 cm OK!
Q345
钢管直径 钢管厚度 面积 强度验算 稳定验算
(销钉按单剪计算) 拉杆连接节点 VC= nv= d= Vd= t= 165.38 2 30 180.6 16 KN 个 mm KN mm
摩擦面处理 未处理并涂防锈漆
226084681.xls
2014-7-29
第 2 页,共 2 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荷载组合 1.2 * D + 1.4 * L 1.0 * D - 1.4 * W 计算荷载 P1= P2= P= 9.39 -9.66 -9.66 KN/m KN/m KN/m
226084681.xls
2014-7-29
第 1 页,共 2 页
构件内力计算 M(悬臂)= 雨篷梁 N(压)= 斜拉杆 T(拉)= 13.96 -159.74 160.81 雨篷梁设计 材质 Ly= bf= tf= hw= tw= h= A= 强度 稳定 f= mm mm mm mm mm mm mm2 23 94 278 Ix= Wx= Sx= Iy= ix= iy= 钢梁自重 N/mm2 N/mm2 N/mm KN-m KN-m KN KN V(悬臂)= V(跨中)= N(拉)= T(压)= 16.42 33.34 156.46 -165.38 KN KN KN KN M(跨中)= -57.5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题8-1
某钢筋混凝土雨篷过梁,250600b h mm mm ⨯=⨯,已知设计弯
矩M=257kN-m,设计剪力V=210kN ,设计扭矩T=20 kN-m ,混凝
土等级为30C ,纵筋采用Ⅱ级(HRB335)钢筋,箍筋采用Ⅰ级
(HPB235)钢筋,试设计此梁。

解: 已知b=250mm. 0h =565mm , c f =14.3N/2mm
t f =1.432/N mm ,yv f =210N/2mm ,y f =300N/2mm
1.
计算t W ,cor U 和cor A t W =26
b (3h-b )=731.6110mm ⨯
cor U =2(cor b +co r h )=2(200550)⨯+=1500mm cor A =co cor r b h =52200550 1.110mm ⨯=⨯
2. 验算适用条件
(1) 验算截面尺寸
3627
021******* 3.04/0.82505650.81.6110t V T N mm bh W ⨯⨯+=+=⨯⨯⨯<20.250.2514.31 3.58/f N mm c c β=⨯⨯=
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2)验算构造配筋界限
3627
021******* 2.73/250565 1.6110t V T N mm bh W ⨯⨯+=+=⨯⨯20.70.7 1.43 1.00/t f N mm >=⨯=
需按承载力计算配筋
(3) 验算简化条件
V=210kN > 0.35 070.7t f bh kN =
200.175 4.03t t T kN f W kN m =>=⋅
不能简化计算,需按钢筋混凝土弯,剪,扭构件进行计算
3. 确定箍筋用量(按剪扭构件考虑)
按剪扭构件进行计算
(1)设ζ=1.2
(2) 计算t β 33601.5 1.5210101.161010.510.5250565
2010t t W V T bh β==⨯⨯++⨯⨯⨯ 0.938=
0.5<t β=0.938<1
(3) 计算抗扭所需箍筋
10.35st t t t yv cor
A T f W S f A β-=
67520100.350.9381.431.61101.22101.110
⨯-⨯⨯⨯⨯=⨯⨯ 20.398/mm mm =
(4)计算抗剪所需箍筋
100
0.7(1.5)1.25sv t t yv nA V f bh S f h β--=
3210100.7(1.50.938)1.432505651.25210565
⨯-⨯-⨯⨯⨯=⨯⨯20.712/mm mm =
n=2 ∴120.356/sv A mm mm S
= 总用量1120.754/sv sv st A A A mm mm S S S
=+= 配置10@100∅ (*
0.7850.754A sv S
=>) (5)验算最小配箍率
.min 0.28t sv yv
f f ρ= =0.19 % *20.785250
nA sv bs ⨯==0.63%> .min sv ρ 4. 确定纵筋用量(按弯扭构件考虑)
(1)
计算抗扭纵筋 21485f A yv st A U mm cor stl f S
y ζ== (2)
计算抗弯纵筋
0(1x h =
=126mm< 0b h ξ=307mm
121674c SM y
f bx A mm f α== (2) 验算最小纵筋配筋率
受弯 .min 0.2%s y
f f ρ=t 或45 受扭
.min tl y
f f ρ=t
1.430.6300
=
0.18%= (2T Vb
≤) 实际纵筋配筋率
04851674250600250565
stl SM A A bh bh +=+⨯⨯ 1.51%=
> .min .min s tl ρρ+ 选配纵筋
受拉区: 218363
A stl A mm SM += 选配
4Φ25 (
2219641836S A mm m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