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3S雨篷计算的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3d实习心得体会3篇_3d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

3d实习心得体会3篇_3d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

3d实习心得体会3篇_3d心得体会3D Studio Max,常简称为3ds Max或MAX,是Discreet公司开发的(后被Autodesk公司合并)基于PC系统的三维动画渲染和制作软件。

本文是3d实习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

3d实习心得体会一:所谓三维设计就是利用电脑进行设计与创作,以产生真实的立体场景与动画。

虽然在这个学期对3DSMAX的接触才知道3DSMAX是一个广泛应用于游戏开发、后期制造、影视特效及专业视觉设计领域的一款功能强大的三维设计软件,它是集专业建模、动画、渲染一休的三维解决方案。

特别是3DAMAX以其强大的功能卓越的表现力被广大电脑设计人所睛睐,成为当今较热门的设计软件。

在学习3DSMAX的这个学期里,3DSMAX创作的每一个细节都在刺激着我的神经,变幻无穷的3D建模,它的每一个创造都给我带来无比的震憾的惊喜与灵感……今天我要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来创造一个初级建模(室内外建模)虽然这是我第一次曾未有的偿试;不过相信抱着对3D的渴望,相信3DSMAX可以帮助我将难度复杂的室外模型真实地实现出来!一、实习目的1 、了解漫游过程及掌握基本建模和一些基本能力。

2 、进一步掌握3DMAX设计软件的运用。

3 、尝试把学校里学习的环境艺1 / 33术设计相关理论运用到实习过程中。

4 、初探做好建筑建模,熟悉建筑建模的方法和程序步骤。

5 、培养人际交往、社交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以后学习工作做准备。

二、建模实体概述河南城建学院图书馆是一个专业性的高校图书馆。

始建于1985年,1992年建成4178平方米的图书馆楼,1999年建成计算机局域网, 实现了采访、编目、流通的自动化管理,20xx年建成电子阅览室,开始为读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服务。

20xx年投入使用的新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是一个大开放大流通、采取楼宇一体化管理、馆藏资源联合服务的现代化图书馆。

图书馆现有馆藏文献资源103万册,拥有清华同方的《中国学术期刊》、《城市规划》、《博、硕士论文》、《银符考试系统》、《网上报告厅》、《外文期刊》全文镜像等数据库,以及《维普数据》、《万方数据》以及不断增加的大量电子图书。

3D3S雨篷计算的心得体会

3D3S雨篷计算的心得体会

3D3S雨篷计算的心得体会讲讲钢结构雨篷设计的一些心得体会:雨篷设计可能是钢结构设计中最简单的结构了,但是其实有很多时候也是大家最容易忽视的结构。

1.首先是结构体系:没有拉杆的雨篷计算的时候中间的次梁可以两端释放,这样比较安全,根部的支座反力是最大的,所以出埋件和预埋件采用这种建模方式做安全,有拉杆的雨篷如果不是每根主钢梁都拉的话,如果中间的次梁都是两端释放,那么拉杆就成了装饰拉杆,所以一般会在雨篷前端做一根通长的大梁,这样使拉杆可以起到作用。

建议对于中间断开的次梁都应该两端释放,通长的次梁可考虑钢接,使得拉杆起到作用。

所以对于悬挑大的雨篷比如悬挑5~10米,我一定会设置一道通长的次梁,拉杆的长细比根据规范控制在250以内,这样悬挑再大都没有问题。

千万不要认为中间断开的次梁可以钢接,这点真的很危险,可以看看正规的钢结构节点,主梁次梁是如何钢接的。

还有就是悬挑大的雨篷——拉杆就是唯一的结构保障了,所以可以适当减小长细比,还有要看好绘图员的螺栓连接节点,钢板的边距是否标明是2d,螺栓即使是双剪,也尽量按单剪考虑(因为螺栓很便宜),真的很重要,今年雪灾很多雨篷塌了都是拉杆螺栓断裂,还有就是拉杆的埋件注意会有附加弯矩。

2.然后就是荷载问题:自重荷载,施工荷载,雪荷载,风荷载。

自重荷载不多说了;施工荷载一般可以加均布荷载0.5,也可以考虑在最不利位置加集中荷载1;雪荷载就是当地的基本雪压,但是要注意雪荷载有分布系数,雨篷一般在建筑侧边,所以类似高低屋面,分布系数是2,比如苏州的基本雪压是0.4,实际加荷载就是0.8(目前很少有计算书这样做),并且施工荷载和雪荷载不同时考虑,所以知道怎么做了吧;然后是风荷载,一直有听说有正风压之说,可是没有规范依据,所以我只加-2.0的风荷载,审图从来没有异议过,所以不知道网上那么多的正风压从何而来,为什么没人说自重是向上的呢?3.还有就是结构的美观,有的雨篷比如悬掉3米,没有拉杆,间距小的话计算出来可能120的钢管就够了,但是建议你画一个侧面整体视图,你会发现管子看上去很小,雨篷看上去会给人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所以雨篷的截面高度适当控制在1/15~1/20,这样是一个合理的美观尺寸,有安全感,又有安全储备。

雨篷设计应考虑的问题

雨篷设计应考虑的问题

雨篷设计应考虑的问题设计雨蓬时应该考虑那些问题雨蓬的设计是一个很宽的话题,结构布置、截面选择、支座条件、荷载计算及组合、节点构造、排水等等,很难全讲清楚.甲根据本人多年来对雨蓬的设计经验和参考其他同行们的设计实例,我主要针对非独立雨蓬的设计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1、荷载计算雨蓬的荷载主要包括风荷载、恒载、活载、雪载、地震荷载,其中活载和雪载不同时考虑.⑴恒载-恒载没什么好说的,计算玻璃考虑玻璃的自重,计算构件要考虑玻璃、构件等本身的自重.⑵活载-活载一般取0.5KN/m2,活载可以覆盖施工荷载,检修荷载等.⑶雪载-有积雪的地方才有雪载,按照《荷载规范》取值,雪载不与活载同时考虑,两者中应取较大者.⑷地震荷载-6、7度设防地区的雨蓬一般可以不考虑地震荷载,如果考虑的话应该是竖向地震,不必考虑水平地震.⑸风荷载-风荷载是最难也最有争议的荷载;我先谈一下高度变化系数,得到高度变化系数有两种方法,一是采用《荷载规范》条文说明中的公式,二是直接查《荷载规范》的表7.2.1;但高度比较小时,两者得到的数据有较大的差异,应该以《荷载规范》表7.2.1为准.负风压体型系数取为-2.0,这基本上没有争议,正风压体形系数则无相关规范可以遵循,大家莫衷一是,有人不考虑,有人取0.2,有人取0.6,有人取1.0,还有人取为1.5;有人认为可以参考《荷载规范》中“单坡及双坡顶盖”,独立雨蓬正风压体形系数可以遵循此条取为1.0(也可以稍微保守一点取为1.3或1.4),我认为大门口的雨蓬和独立雨蓬不一样,虽然说建筑物周围气流的方向是非常紊乱的,很难把握,但是我相信气流在建筑物周围主要还是向上的,所以正风压体形系数应该比独立雨蓬要小,正风压体形系数应该小于1.0,至于具体是多少绝对不是我们几个非研究人员在这里讨论讨论就可以决定的,这是要经过大量的风洞试验才能确定的,如果《荷载规范》不对此做出规定,此争议将长期存在;另外,从工程事故来看,也从来都是听说雨蓬被掀翻,从来没听说过被风吹掉下来过,如果按照有些人把体形系数取为1.5的话,那么向下组合比向上组合还大,应该是向下破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气流向上,非独立雨蓬考虑向下组合时我个人一般不考虑风荷载,下面的荷载组合可以看到.2、荷载组合1)向上组合1.4风荷载标准值-1.0恒载标准值这里不能考虑活载和雪载2)向下组合活载起控制作用:1.2恒载标准值+1.4*Max{活载标准值,雪载标准值}恒载起控制作用:1.35恒载标准值+1.4*0.7*Max{活载标准值,雪载标准值}取上面两种组合的较大值.虽然有些情况一眼就看出向上荷载起重要控制作用,但是,对于非双轴对称截面梁来说,向下组合可能会引起失稳问题.我举个例子,如果雨蓬主梁采用T型钢截面,向下组合可能导致T型梁腹板自由一侧失稳,向上组合则没有这个问题.3、拉杆长细比问题《钢结构设计标准》规定长细比不宜大于150,但是对于雨蓬的拉杆来说,这个要求太苛刻了,拉杆粗了笨重难看,细了又不满足150的要求.我觉得我们要好好领会钢结构规范“不宜”这两个字,“不宜”不是不可以,只是要慎重对待,既作为受力构件又作为装饰构件的拉杆就“宜”适当放宽,建议长细比在200以内,当然也不是一定不能超过,我就曾经做过长细比是220的,只要考虑实际的长细比所对应的稳定系数计算通过即可.我经常看到有朋友考虑负风压时“假设”或者“认为”拉杆(其实是压杆)不起作用了,这是要不得的,假设都是有条件的,拉杆只要不失稳,就仍然起着主要的作用,你这一假设,就与实际情况相差十万八千里了.4、玻璃强度许用问题我们知道雨蓬和幕墙玻璃的需用强度不一致,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对于12mm的钢化玻璃,幕墙的需用强度是84MPa,而雨蓬的是42MPa,我猜想规范制定者是考虑到雨蓬或采光顶玻璃破碎伤害力更大的原因,所以把安全系数定得更高,但是我们采用夹胶玻璃后就不存在这一问题了,即使破碎也掉不下来.但是既然规范是这样,建议大家计算雨蓬玻璃时还是按照《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来吧.5、玻璃挠度控制问题几个原则:小于1/60,不积水(和坡度相关),自重下不能让人肉眼能容易观察出来(这个和挠度及雨蓬高度都相关).乙对于雨篷的做法与处理我个人认为得从以下方面综合考虑:1、建筑师的外观设计选择梁的外观样式,根据主体结构选择雨篷的受力模型.这个里面合理的受力模型是一个关键.得分析现有的主体情况,合理的安排力的传递方向,从板面到次梁到主梁,这样一步步的分细地布置过来.2、对于拉杆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平面宽度,不同的雨篷连接方式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a、对于小于2000mm点支式的玻璃,一般梁的截面计算结果较小,而玻璃点支空间要求较大,所以为了截面的美观不便于直接使用计算结果的截面大小,而考虑美观与人的心理接受截面的大小而设计.这时的单部挠度变形很小,所以如果建筑师在立面要求的拉杆,这时拉杆可以采用非结构件的装饰拉杆,可不做计算,甚至可以是空心薄壁钢管.)b、对于较大的平面分格的雨篷我们应根据钢梁的可连接主体的结构的情况,先安置主受力梁,这多于结构柱的分布位置,一般主体梁不希望在它的受拉区设置较大的外弯与偏心集中载.这样你可以在柱位置设置主受力梁,此时的梁底部连接可以根据情况设置不同的连接方式,但因减小主体负载与节约埋件成本,建议铰连接.此处拉杆按负风压情况分析,按受压长细比设计不大于1/150.这时你得联系休型,不可只考虑成本选取薄壁的钢材(推荐厚壁细杆,因为厚板的焊缝计算可能不会小于6~8mm,所以拉杆的堵头板也不会太薄).主受力梁间采用侧向联系杆连接,一方面增强侧向稳定,一方面为布置中间钢梁,中间钢梁为考虑整体美观可采用等截面,也可以采用小截面梁,因为他们的受力型式是简支梁的.c、对于玻璃肋连接梁我个人不建议如些处理,因为雨篷多设置于出入口的安全设计,玻璃的正立面延性不错,但端部的脆性很强,在侧向受力时易于驳接处连接破坏,从而失去结构体系,并且这种做而面玻璃承受侧向刚度,不建议使用d、构件式雨篷,这时的钢梁连接非常稳定,构件龙骨起了侧向联系梁的做用(前提满足受压长细比要要求),这时梁截面计算满足即可,因为它的连接要求空间不大,侧向美观性较好处理.但因为多不龙骨与钢梁为不同材质,应有一定的变位能力.根据以上的阐述,现总结一下设计雨蓬时应该主要考虑那些问题.1、材料一定要采用钢化夹胶玻璃,最后采用顶片钢化+内片半钢化玻璃的夹胶的组合,办钢化玻璃也叫热增强玻璃,它的生产工艺与钢化玻璃相似,只是在急冷过程中的风压底于钢化玻璃的工艺标准.半钢化玻璃的表面应力在24~69Mpa之间,底于钢化玻璃的表面应力.所以,半钢化玻璃的强度和抗热冲击性能都略底于钢化玻璃,但相比普通玻璃要提高1~2倍,与钢化玻璃相比,半钢化玻璃的最大优点是玻璃的平整性好,光畸变小,而且由于应力较底,不会产生自爆现象.半钢化玻璃破碎后,碎片类似普通玻璃,呈现贯通的裂纹,不会在玻璃中心部形成封闭状态的小碎片,也就不会从建筑物上掉下来,这一点对于雨蓬玻璃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内片半钢化玻璃更加安全,而且破化时玻璃不会下垂,不影响使用功能和美观,可以保证更换玻璃的时间.2、结构悬挑雨蓬风压取值按-2.0考虑.挠度控制尽量严格,从影响人的视觉效果考虑3、排水汇水面积不是很大的雨蓬,可以考虑自由排水,这样建筑效果更加简洁、美观.4、拉杆设置悬挑3m雨蓬能采用固端连接,尽量采用,可以不设拉杆.悬挑3m以上雨蓬尽量采用铰接,减少固端弯矩,建议必须设拉杆拉杆设置可以分两种:A、上下设细拉杆(受拉),例如φ12--16钢拉杆;B、上设拉管(受拉压),例如:φ68×4--φ121×7.补充几点看法:1.体型系数按-2.0取值不当,应考虑正负风压共同作用,尽管规范中是按2.0进行取值,建议适当加大2.除风载外还应考虑积雪积灰及积水等可能3.选取合适的结构型式,此点极为关键.丙继续讲讲钢结构雨篷设计的一些心得体会:雨篷设计可能是钢结构设计中最简单的结构了,但是其实有很多时候也是大家最容易忽视的结构.1.首先是结构体系:没有拉杆的雨篷计算的时候中间的次梁可以两端释放,这样比较安全,根部的支座反力是最大的,所以出埋件和预埋件采用这种建模方式做安全,有拉杆的雨篷如果不是每根主钢梁都拉的话,如果中间的次梁都是两端释放,那么拉杆就成了装饰拉杆,所以一般会在雨篷前端做一根通长的大梁,这样使拉杆可以起到作用.建议对于中间断开的次梁都应该两端释放,通长的次梁可考虑钢接,使得拉杆起到作用.所以对于悬挑大的雨篷比如悬挑5~10米,我一定会设置一道通长的次梁,拉杆的长细比根据规范控制在250以内,这样悬挑再大都没有问题.千万不要认为中间断开的次梁可以钢接,这点真的很危险,可以看看正规的钢结构节点,主梁次梁是如何钢接的.还有就是悬挑大的雨篷——拉杆就是唯一的结构保障了,所以可以适当减小长细比,还有要看好绘图员的螺栓连接节点,钢板的边距是否标明是2d,螺栓即使是双剪,也尽量按单剪考虑(因为螺栓很便宜),真的很重要,今年雪灾很多雨篷塌了都是拉杆螺栓断裂,还有就是拉杆的埋件注意会有附加弯矩.2.然后就是荷载问题:自重荷载,施工荷载,雪荷载,风荷载.自重荷载不多说了;施工荷载一般可以加均布荷载0.5,也可以考虑在最不利位置加集中荷载1;雪荷载就是当地的基本雪压,但是要注意雪荷载有分布系数,雨篷一般在建筑侧边,所以类似高低屋面,分布系数是2,比如苏州的基本雪压是0.4,实际加荷载就是0.8(目前很少有计算书这样做),并且施工荷载和雪荷载不同时考虑,所以知道怎么做了吧;然后是风荷载,一直有听说有正风压之说,可是没有规范依据,所以我只加-2.0的风荷载,审图从来没有异议过,所以不知道网上那么多的正风压从何而来,为什么没人说自重是向上的呢?3.还有就是结构的美观,有的雨篷比如悬掉3米,没有拉杆,间距小的话计算出来可能120的钢管就够了,但是建议你画一个侧面整体视图,你会发现管子看上去很小,雨篷看上去会给人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所以雨篷的截面高度适当控制在1/15~1/20,这样是一个合理的美观尺寸,有安全感,又有安全储备.还有就是挠度,现在的幕墙规范只要求1/125,这个数值实在太松了,实际悬掉5m可以下沉40mm,到现场就会发现挠度很大,但是又满足规范,大大影响美观,所以适当控制的严格一点,还是有好处的.4.还有考虑到实际的施工质量:图纸上壁厚是6mm,实际施工可能只有5mm多点,施工方是不会帮你买国标的,所以应力比控制的严格一点是有道理的,还有就是埋件,有图纸会标注等强焊接,简单一句话,又不用加加劲肋,但是实际施工等强就意味着二级焊缝要探伤,实际对接焊接的最小厚度是6mm,探伤也没法探,所以根部埋件还是按照角焊缝计算,考虑施工质量,再加一些加劲钢板,给些安全储备.5.还有就是钢结构梁开孔,T型钢梁建议开孔一定要计算,真的很危险,H型钢就可以适当放宽一点,腹板毕竟只是是抗剪.6.还有就是不要认为混凝土强度是无限的,当你的雨篷计算结果根部反力很大时,要适时的和设计院沟通,避免混凝土梁破坏后发生雨篷倒塌.已经遇到很多次发现混凝土梁无法承受雨篷的荷载.这也是要注意的.7.还有要注意,如果主梁是方钢管而不是H型钢的话,要考虑拉杆的耳板焊接在方管的上翼缘,容易出现上翼缘钢板屈曲,所以要考虑增加加劲肋板,H型钢就没有问题了.写这些的目的是看到很多刚入门的新手,觉得计算雨篷很简单,比如3d3s,画几根线,加个荷载,计算通过就ok了,什么都不细想,其实简单的东西还是有点学问在里面的.总结这些始于最近的一个雨篷加固,玻璃还没放上去,就出现大挠度,雪荷载,风荷载都加上去,还有分项系数,都没所有这么大的挠度,总结问题就是上面这些原因,所以大家看看,也多提意见.。

3d实习心得体会3篇_3d心得体会_实习心得体会_

3d实习心得体会3篇_3d心得体会_实习心得体会_

3d实习心得体会3篇_3d心得体会3D Studio Max,常简称为3ds Max或MAX,是Discreet公司开发的(后被Autodesk公司合并)基于PC系统的三维动画渲染和制作软件。

本文是3d实习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

3d一:所谓三维设计就是利用电脑进行设计与创作,以产生真实的立体场景与动画。

虽然在这个学期对3DSMAX的接触才知道3DSMAX是一个广泛应用于游戏开发、后期制造、影视特效及专业视觉设计领域的一款功能强大的三维设计软件,它是集专业建模、动画、渲染一休的三维解决方案。

特别是3DAMAX以其强大的功能卓越的表现力被广大电脑设计人所睛睐,成为当今较热门的设计软件。

在学习3DSMAX的这个学期里,3DSMAX创作的每一个细节都在刺激着我的神经,变幻无穷的3D建模,它的每一个创造都给我带来无比的震憾的惊喜与灵感……今天我要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来创造一个初级建模(室内外建模)虽然这是我第一次曾未有的偿试;不过相信抱着对3D的渴望,相信3DSMAX可以帮助我将难度复杂的室外模型真实地实现出来!一、1 、了解漫游过程及掌握基本建模和一些基本能力。

2 、进一步掌握3DMAX设计软件的运用。

3 、尝试把学校里学习的环境艺术设计相关理论运用到实习过程中。

4 、初探做好建筑建模,熟悉建筑建模的方法和程序步骤。

5 、培养人际交往、社交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以后学习工作做准备。

二、建模实体概述河南城建学院图书馆是一个专业性的高校图书馆。

始建于1985年,1992年建成4178平方米的图书馆楼,1999年建成计算机局域网, 实现了采访、编目、流通的自动化管理,20xx年建成电子阅览室,开始为读者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服务。

20xx年投入使用的新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23000平方米,是一个大开放大流通、采取楼宇一体化管理、馆藏资源联合服务的现代化图书馆。

图书馆现有馆藏文献资源103万册,拥有清华同方的《中术期刊》、《城市规划》、《博、硕士论文》、《银符考试系统》、《网上报告厅》、《外文期刊》全文镜像等数据库,以及《维普数据》、《万方数据》以及不断增加的大量电子图书。

3D3S结构计算探讨剖析

3D3S结构计算探讨剖析
3D3S结构计算
简单雨篷设计
3D3S简单模型基本操作
绘制三维模型 →定义材质→定义型材截面 →型材打断→定义支座→单元释放→添加 荷载(恒荷载、活荷载、风荷载、地震) →生成封闭面→自动导荷载→组合→模型 检查→计算→选择规范→单元验算→结果 显示→计算书
说明
• 1.绘制三维模型(简化模型,避免过多的短线 条); • 2.使用“结构编辑—添加杆件”命令,把线条 定义为有截面、方位等特性的杆件;
在导入风荷载 的过程中,需 要将风振系数 选项录入为阵 风系数的计算 结果,如1.7。
• 5.使用“荷载编辑—杆件导荷载—自动 生 成封闭面—自动导荷载”命令导入荷 载。 • 6.使用“地震作用”命令输入地震参数。
• 7组合,快速生成荷载组合列表。
• 8.模型检查,根据结果调整模型;
体形系数取,负风压-2.0; 又考虑现在环境的复杂 性,我们设置一个正压选 项,0.5;
根据规范GB 50009-2012 表8.2.1所示,针对地面粗 0.24 zA =1.284 (z/10) 1.09 糙度A、B、C、D风压高变 B 0.3 z =1.284 (z/10) 1.0 化系数取值分别不小1.09、 0.44 zC =0.544 (z/10) 0.65 1.0、0.65、0.51
0 —恒荷载,在雨篷计算中可直接考虑为重 力荷载,可以理解为面板+玻璃龙骨+附件。 估算方法: 面板的密度x面板厚度+单位面积的龙骨以 及附件的荷载(0.2~0.3根据实际情况取值) 几种常见材料密度:玻璃—25.6KN/m³ 铝板—28.0KN/m³ 钢材—78.5计算,选择动力特 性分析和线性分析, 进行地震荷载计算 和结构线性内力计 算;有地震荷载的 时候选择动力特性 分析,不考虑地震 的时候则无需选择;

3D3S雨棚钢结构建模操作步骤(懒人小白版)共计39步

3D3S雨棚钢结构建模操作步骤(懒人小白版)共计39步

3D3S雨棚钢结构建模操作步骤1、结构建模2、右视图3、输入命令L,输入坐标(0,0,0),输入高度,复制形成竖向框架。

4、俯视图或者西南轴侧图,完成框架建立。

5、顶部命令行:结构建模——添加杆件——截面名称——截面库——薄壁截面——矩形空心型钢——加载截面——确定(如果是曲线,在定义杆件时就会出现等分的命令框)6、如果方管角度不对。

顶部命令行:结构建模——转角——增加转角——定义。

7、如果变截面工字钢大小头不对。

顶部命令行:显示查询——构件信息——线单元——局部坐标。

(前提保证坐标体系Z轴朝上)。

顶部命令行——结构建模——方位——勾选2轴沿Z轴——选择模型单元放置参数——绕1轴转180度。

8、顶部命令行:结构建模——打断——相交打断——选择打断——框选所有构件。

9、顶部命令行:结构建模——删除重复节点。

(如果有重复节点的话)10、顶部命令行:结构建模——支座——固定支座——选择节点定义约束——框选节点。

(钢梁与结构连接处)11、顶部命令行:结构建模——支座——活动支座——选择节点定义约束——框选节点。

(拉杆与结构连接处)12、顶部命令行:结构建模——刚接铰接——选择一端有圆圈的——选择预释放单元(拉杆)。

拉杆与钢梁是铰接。

(小杆与大杆连接为铰接时,结构建模——刚接铰接——选择预释放单元。

显示查询——线单元——单元释放(验证单元释放的端头是否正确)13、顶部命令行:施加荷载——荷载工况——风、工况号1,添加——风、工况号2,添加——屋面活、工况号3,添加——雪、工况号4,添加——屋面活、工况号5,关闭。

14、先加集中荷载,1米一个。

顶部命令行——打断——打断前端杆件,每段小于1米。

顶部命令行:施加荷载——节点荷载——双击——工况选择5——PZ填-1——施加荷载——选择点15、内部参考点:打叉(或画竖线)16、顶部命令行:施加荷载——导荷范围——双击添加导荷载——工况选择0恒——荷载均布值:0.5KN/㎡——双向导到节点(或杆件)——确定。

三维建筑建模心得体会总结

三维建筑建模心得体会总结

三维建筑建模心得体会总结三维建筑建模是一项与现实世界建筑相结合的技术,它将设计师的想法和概念转化为可视化的虚拟建筑模型。

通过三维建模,建筑师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设计理念,有助于提高沟通和理解,减少误解和改动次数。

在进行三维建筑建模的过程中,我积累了许多心得体会,以下是我对此的总结。

首先,三维建筑建模需要有良好的构思和设计能力。

一开始,我发现将建筑师的想法转化为具体的数字模型并不容易。

这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各个方面,包括外观、结构、功能等等。

我学会了将自己的构思融入到建模中,根据需求和目标进行模型设计,使之更加真实和可行。

其次,三维建筑建模需要具备专业的软件技能。

在进行建模之前,我学习了各种建模软件,包括AutoCAD、SketchUp、Revit等。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我熟练掌握了这些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技巧。

这使我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建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细节决定成败。

在进行三维建模时,我发现细节是非常重要的。

虽然细节工作较繁琐,但不容忽视。

优秀的三维模型需要包含各个方面的细节,例如材质、光照、比例等等。

这些细节的处理将使模型更具真实感,更贴近于实际建筑。

此外,沟通和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建筑师和其他设计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是三维建模成功的关键。

作为三维建模人员,我们需要积极主动地了解建筑师的设计意图,并将其转化为模型。

对构图、比例和尺寸等方面有不同的理解时,沟通和合作是解决问题的良好方式。

总结起来,三维建筑建模是一项令人充实和满足的工作。

通过这个过程,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建筑的知识和技能。

我学会了如何将建筑师的设计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模型,并通过细节的处理使其更加真实。

我也认识到沟通和合作在建模过程中的重要性。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相信我能够在三维建筑建模领域不断进步,并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3d实习心得体会

3d实习心得体会

3d实习心得体会一周的3D实训完毕了。

在这一周里我又学到了更多的3D建模的知识与技巧。

这次实训就像是一次愉快的旅行,开拓了我的视野、提升了我的技能,也更一步加强了我的动手才能。

这一周实训里,我们需要完成的是把之前自己设计好的别墅进展3D建模。

而关于建筑的3D建模陈教师在前半学期已经详细而耐心的教诲过我们了,所以在这周里我们就要把自己所学到的东西运用上去。

实训刚开场的一两天,只是把别墅的一些外墙和地板、屋顶等一些建筑架构建出来,这些对我们来说一点都不难,几个常用的工具如创立、挤出、赋予材质等的操作,我们已经熟烂于心,所以轻松的就把建筑的外轮廓做好了。

接下来的几天,我就开场了建筑的外表的贴图。

建筑的贴图不再像教师之前上课那时有案例、有选好的贴图给我们,这一次,要自己去决定去考虑,用什么样的图案会比较合适,让自己设计的别墅更出色。

结合别墅的特点,以及陈教师的教诲,我在网上搜索了几款适宜贴图。

接下来就要开场给建筑物附上材质了。

当然,我们用的都是Vray材质,这样可以让建筑的贴图更逼真,而且易于修改。

一些简单的贴图对于我们也不是大问题,唯一有一些难点的就是关于坡屋面的贴图,我们要用到“多维/子对象”这样一种方法去操作。

我自己设计的别墅没有采用坡屋顶的造型,所以没有碰上这方面的困难,可是一位有大部分的同学的设计都有坡屋面,所以虽然之前已经教授过关于坡屋面的贴图方法,陈教师还是耐心的再给同学们讲述了一次,对于我,虽然没有用上,不过也是一次知识的加深与稳固。

贴图也做好了的话,根本上建筑这一块就差不多了。

然后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建筑打上灯光了。

因为用的是Vray渲染器,所以我们的灯只需要在一个方向上打一盏就行了,灯光这一块也不难,只要把相关参数调好,把灯的位置摆好,最重要还有一点,就是在渲染设置里面,把间接照明翻开,这样渲出来的图的灯光会更接近我们真实的太阳光。

建筑外形做好了,贴图贴上了,灯光打好了,那么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整个效果拍下来,要把最终效果做出来我们也有几个步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D3S雨篷计算的心得体会
讲讲钢结构雨篷设计的一些心得体会:
雨篷设计可能是钢结构设计中最简单的结构了,但是其实有很多时候也是大家最容易忽视的结构。

1.首先是结构体系:没有拉杆的雨篷计算的时候中间的次梁可以两端释放,这样比较安全,根部的支座反力是最大的,所以出埋件和预埋件采用这种建模方式做安全,有拉杆的雨篷如果不是每根主钢梁都拉的话,如果中间的次梁都是两端释放,那么拉杆就成了装饰拉杆,所以一般会在雨篷前端做一根通长的大梁,这样使拉杆可以起到作用。

建议对于中间断开的次梁都应该两端释放,通长的次梁可考虑钢接,使得拉杆起到作用。

所以对于悬挑大的雨篷比如悬挑5~10米,我一定会设置一道通长的次梁,拉杆的长细比根据规范控制在250以内,这样悬挑再大都没有问题。

千万不要认为中间断开的次梁可以钢接,这点真的很危险,可以看看正规的钢结构节点,主梁次梁是如何钢接的。

还有就是悬挑大的雨篷——拉杆就是唯一的结构保障了,所以可以适当减小长细比,还有要看好绘图员的螺栓连接节点,钢板的边距是否标明是2d,螺栓即使是双剪,也尽量按单剪考虑(因为螺栓很便宜),真的很重要,今年雪灾很多雨篷塌了都是拉杆螺栓断裂,还有就是拉杆的埋件注意会有附加弯矩。

2.然后就是荷载问题:自重荷载,施工荷载,雪荷载,风荷载。

自重荷载不多说了;施工荷载一般可以加均布荷载0.5,也可以考虑在最不利位置加集中荷载1;雪荷载就是当地的基本雪压,但是要注意雪荷载有分布系数,雨篷一般在建筑侧边,所以类似高低屋面,分布系数是2,比如苏州的基本雪压是0.4,实际加荷载就是0.8(目前很少有计算书这样做),并且施工荷载和雪荷载不同时考虑,所以知道怎么做了吧;然后是风荷载,一直有听说有正风压之说,可是没有规范依据,所以我只加-2.0的风荷载,审图从来没有异议过,所以不知道网上那么多的正风压从何而来,为什么没人说自重是向上的呢?
3.还有就是结构的美观,有的雨篷比如悬掉3米,没有拉杆,间距小的话计算出来可能120的钢管就够了,但是建议你画一个侧面整体视图,你会发现管子看上去很小,雨篷看上去会给人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所以雨篷的截面高度适当控制在1/15~1/20,这样是一个合理的美观尺寸,有安全感,又有安全储备。

还有就是挠度,现在的幕墙规范只要求1/125,
这个数值实在太松了,实际悬掉5m可以下沉40mm,到现场就会发现挠度很大,但是又满足规范,大大影响美观,所以适当控制的严格一点,还是有好处的。

4.还有考虑到实际的施工质量:图纸上壁厚是6mm,实际施工可能只有5mm多点,施工方是不会帮你买国标的,所以应力比控制的严格一点是有道理的,还有就是埋件,有图纸会标注等强焊接,简单一句话,又不用加加劲肋,但是实际施工等强就意味着二级焊缝要探伤,实际对接焊接的最小厚度是6mm,探伤也没法探,所以根部埋件还是按照角焊缝计算,考虑施工质量,再加一些加劲钢板,给些安全储备。

5.还有就是钢结构梁开孔,T型钢梁建议开孔一定要计算,真的很危险,H型钢就可以适当放宽一点,腹板毕竟只是是抗剪。

6.还有就是不要认为混凝土强度是无限的,当你的雨篷计算结果根部反力很大时,要适时的和设计院沟通,避免混凝土梁破坏后发生雨篷倒塌。

已经遇到很多次发现混凝土梁无法承受雨篷的荷载。

这也是要注意的。

7.还有要注意,如果主梁是方钢管而不是H型钢的话,要考虑拉杆的耳板焊接在方管的上翼缘,容易出现上翼缘钢板屈曲,所以要考虑增加加劲肋板,H型钢就没有问题了。

写这些的目的是看到很多刚入门的新手,觉得计算雨篷很简单,比如3d3s,画几根线,加个荷载,计算通过就ok了,什么都不
细想,其实简单的东西还是有点学问在里面的。

总结这些始于最近的一个雨篷加固,玻璃还没放上去,就出现大挠度,雪荷载,风荷载都加上去,还有分项系数,都没所有这么大的挠度,总结问题就是上面这些原因,所以大家看看,也多提意见。

雨篷悬挑5.6m,用的是300~150x200x8x10的T型钢,考虑拉杆作用,这个钢梁。

施工方用的是280~150x200x6.8x8.5T型钢(钢板出现负公差),前端钢管没有通长设置,而是间断焊接,所以拉杆只对部分钢梁起作用。

埋件原来是M16,16mm钢板,现在是M12,12mm钢板。

T型钢开工艺孔(图纸不合理,按图施工)。

诸多因素,现在玻璃没装就出现大挠度,需要全部拆下后重新加固。

按照施工方截面重新计算,挠度比实际挠度小很多,考虑是T型钢开工艺孔的缘故,加固方案就不说了。

大家也吸取教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