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治理对策解析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与治理对策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与治理对策一、概述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特定重金属元素存在过量,从而对周围环境和生物产生危害的现象。
此类污染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环境问题之一,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
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本文将会阐述其危害与治理对策。
二、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包括自然和人为两大类。
自然来源:是指自然环境中所含有的重金属元素水平,可能因为气候、土壤、地质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人为来源: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包括:工业排放、农药、化肥的使用、道路交通以及城市化等。
三、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1.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长期饮食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农产品,会导致身体内重金属的积累,而这些重金属逐渐向人体内器官和组织稀释扩散,损伤人体组织器官并引发对人体健康的毒性效应;2.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土壤重金属污染会引起植物死亡、病虫害增多、光合作用能力降低等问题,从而影响生态系统构建;同时,这类污染对于保护和维持生物多样性张弛程度也会起到重要的影响;3. 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土壤重金属及其在养殖、农业、市场艺术的实际应用中造成的危害会驱使部分生产活动加速工艺改变、产业升级,从而导致失去就业机会、农产品采购过程的金融代价叠加等问题。
四、土壤重金属治理对策1. 应对重金属来源在治理重金属污染中,应以减少重金属源头的污染为第一步,该项措施包括:限制重污染工业的生产,对于重金属污染物品的使用加强监管、修建植物污染屏障以及建设废品处置场等;2. 均衡土壤生态系统治理重金属污染应注意运用自然生态化解的原则,通过植被的生态修复、微生物活性促进、土壤-植物-微生物互动等方式进行治理。
这些改变可能会增加土壤环境安全系数、提高土壤生态效率,有效地回收污染土壤,并促进微生物类产生新的代谢型能力;3. 提升土壤养分水平治理重金属污染也需要提高土壤养分水平,以达到复绿、恢复等目的,其中包括用离子交换树脂、和层层统制等技术完善土壤结构,并进行适量的施肥处理等。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土壤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重金属污染是其中之一。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农业生产等方面都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
然而,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措施。
问题一:治理成本高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需要大量的投资,例如治理工程中所用的技术和设备成本、治理过程中的人工费用以及治理后的监测费用等。
治理成本高难以承受,而且由于治理过程复杂,常常面临技术门槛高的问题。
应对措施:要降低治理成本,必须在技术研发过程中注重效率和经济性。
同时,政府需要加大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投资,推广治理技术,让更多的人群了解和参与治理工作,提高治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问题二:生态环境影响大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过程中,处理方法的不同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的影响,例如地下水和土壤基质等的污染,可能发生二次污染。
此外,治理过程还可能对生态平衡和自然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应对措施:治理方案的设计和实施需要注重环境影响评估,并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在治理过程中注重处理方法的选择,选择比较可控的处理方法,并对处理产生的副产物进行控制和处理,减少二次污染的风险。
问题三:缺乏全面的管理与监管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由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负责。
然而,现实中政府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管理和监管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政策不完善,法律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等等,导致治理工作无法得到有效推进和落实。
应对措施:政府需要加强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管理与监管,完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加强对企业和公众的宣传,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更好的保障。
综上所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复杂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
解决问题需要注意效率和经济性,注重环境影响评估,加强管理与监管等方面。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金属元素对土壤的污染,如铅、镉、汞、砷等重金属元素超出环境容许的范围,给土壤和生态环境带来危害的现象。
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潜在危害性、辐射性和积累性,不仅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也对人类健康和安全造成了威胁。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存在诸多问题,同时也需要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
1. 治理成本高昂当前,大部分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包括土壤修复、清理和监测等环节都需要大量的经济支持。
而许多地区的治理经费有限,难以进行全面的治理工作,导致治理效果不佳。
2. 治理技术尚不成熟目前,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技术并不成熟,比如传统的土壤修复技术,如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和物理修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土壤重金属污染,但是其治理效果并不明显,长期来看效果并不理想,且易对土壤生态造成次生污染。
3. 缺乏监管和管理在一些地方,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的监管和管理并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督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导致一些企业和单位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漠视纵容,使得治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4. 社会认知不足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但是部分民众对此并不重视,缺乏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认知,导致公众参与度不高,治理工作难以得到有效的社会支持。
5. 缺乏全局规划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目前缺乏全局规划,治理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规划和布局,导致治理工作片面而又不系统,缺乏整体性和全面性。
二、应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措施1. 加大政府投入政府应当增加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投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监测、治理和修复工作,同时要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完善相关治理体系,明确责任和监督机制。
2. 推广科学技术要加大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不断完善治理技术,提高治理效果和操作的便利性,减少治理成本。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土壤污染已成为全球环境问题的一大难点。
其中,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污染形式。
重金属对于人体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特别是部分重金属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慢性损害作用,如铅、汞、镉等人体容易吸收致癌物质。
为了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但是当前治理工作中存在诸多困难,下面将分别阐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问题一:检测技术水平有限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第一步是进行检测,但是当前我国的土壤污染检测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主要是缺乏标准化的污染物检测方法和设备,导致确定污染源和范围较为困难。
因此,需加强相关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应对措施:加品质、提技术,加强土壤重金属污染检测的研究和开发,拓展纳米技术、传感器技术等新兴的探测技术。
同时,制定相应的标准,加强质量控制。
问题二:治理技术不成熟目前,我国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仍处于发展初期,囿于技术、经费、管理等多重制约因素,焚烧、填埋、复垦等传统治理技术仍是主要方式。
而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治理周期长、治理成本高、废弃物治理不当等问题。
应对措施:提高治理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水平,培育具有创新精神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团队,探索新的治理方式如生物修复、植物吸收、土壤改良等技术。
同时,需要建立健全的治理体系和规范,保障治理效果和治理质量。
问题三:监管不到位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监管责任主要由环保部门负责,但是当前的监管力度不够,有些企业不顾环境污染,在投资和生产中存在着违规排放和处理废弃物问题。
应对措施:加强环境监管,完善监管措施和手段,加强对相关企业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建立长效管控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确保治理工作的规范和落实。
综上所述,对于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应该从技术水平,治理方式和监管措施等方面进行综合加强,使得治理工作更加科学、高效、规范,确保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健康与安全。
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

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壤受到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威胁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表层土壤是城市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影响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重大影响。
因此,对城市表层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二、重金属在城市表层土壤中的来源城市表层土壤中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生活垃圾填埋和农药施用等活动。
这些活动导致了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逐渐积累,从而引发了土壤污染问题。
三、常见的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种城市表层土壤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种包括铅(Pb)、镉(Cd)、铬(Cr)、汞(Hg)等。
这些重金属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需要引起重视。
四、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长期暴露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会导致慢性中毒,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儿童和孕妇更容易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引起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的损伤。
2.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土壤中的重金属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性,破坏土壤生态系统平衡。
–重金属还会进一步污染地下水,威胁周围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五、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方法1.采样方法–选择合适的采样点位,并采用土壤钻孔或其它方法获取土壤样品。
2.实验分析–利用化学分析方法,对土壤样品中的重金属进行检测和分析,包括原子吸收光谱等技术手段。
3.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得出城市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情况。
六、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建议1.减少污染源–减少工业废气排放、加强交通管理,从源头减少重金属排放。
2.土壤修复–利用植物吸收、土壤修复技术等手段,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和改良。
3.加强监测–定期对城市表层土壤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重金属污染问题。
结论城市表层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因此,开展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环境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其治理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其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土壤中某些重金属元素超过一定浓度的现象,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可能达到或超过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本文将探讨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和其治理方法。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1.污染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可以分为两类:人为源和自然源。
人为源主要包括工业排放、生活废弃物和农业活动等,其中工业废水和废气中的重金属是重要的污染源。
自然源主要包括地壳和大气中的重金属元素。
2.污染程度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浓度以及其对生态环境和人体的危害程度。
一些研究表明,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壤中铅(Pb)、镉(Cd)、汞(Hg)等重金属元素超过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限值,污染程度较为严重。
3.影响因素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土壤性质、土壤pH值、降水量、土壤有机质含量、人类活动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加剧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程度和范围。
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方法1.物理方法物理方法主要通过改变土壤结构和重金属元素的形态来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这些方法包括沉积分离、热处理、电动力场和超声波等。
物理方法通常具有高效、快速和无二次污染的优点,但受到应用范围和成本的限制。
2.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主要利用化学添加剂来改变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使其转化为不易溶解的沉淀或复合物。
常用的化学方法包括添加吸附剂、添加稳定剂和添加氧化剂等。
化学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浓度,但存在着添加剂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和二次污染的风险。
3.生物方法生物方法主要借助于微生物和植物来降解和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
这些方法包括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和土地农业利用等。
生物方法具有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的特点,但受到温度、湿度和土壤含水量等环境因素的限制。
4.结合方法结合方法是指将多种治理方法相结合,以提高治理效果和降低治理成本。
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控制与修复

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控制与修复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土壤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问题。
重金属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因此,对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控制与修复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控制和修复两个方面,介绍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相关的措施。
二、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污染物进入城市土壤通常来自于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废弃物处理以及道路交通等多个渠道。
由于城市土壤的承载量较小,一旦发生重金属污染,就会导致废弃土地无法再利用,同时,重金属还会通过食物链的方式进入人体,对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特别是一些重金属元素,例如铅、镉、汞等,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等造成严重影响。
三、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控制措施为了控制城市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及时了解土壤污染状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需要对污染源进行评估,确定优先治理的地区和重点行业。
2. 排放控制:对于重金属污染的排放,需要加强源头管理,对污染物进行合理控制。
例如,对工业企业进行严格的排放标准监管,限制重金属含量。
3. 土壤修复技术:在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中,土壤修复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修复技术包括生物修复、化学修复和物理修复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修复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
四、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措施修复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修复措施:1. 植物修复:植物具有吸收和积累重金属的能力,可以通过植物修复来减少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
例如,选择适应重金属胁迫的植物进行种植,通过植物的吸收作用来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
2. 土壤改良:通过添加改良剂,例如石灰、有机质等,来改善土壤的性质,减少重金属的有效性。
这些改良剂可以与重金属形成化学络合物,降低其毒性。
3. 土壤剥离:对于严重污染的土壤,可以采用土壤剥离的方式,将上层受污染的土壤去除,用新的土壤来覆盖,降低重金属的暴露。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前环境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都造成了严重威胁。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是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探讨如何更有效地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
问题一:治理难度大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过程中,存在着技术含量高、难度大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不均匀性和渗透性,传统的土壤修复方法效率并不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见效。
重金属元素极易固定在土壤中,使得其难以被植物吸收,降低了土壤修复效果。
应对措施: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难度大的问题,科研人员应当不断探索新的土壤修复技术。
采用生物修复技术,通过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介入,促进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固定和转化,提高土壤的修复效果和速度。
加强对土壤修复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土壤修复技术的普及度,多渠道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
问题二:缺乏有效的监测和评估手段当前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缺乏科学准确的监测和评估手段,导致治理效果难以准确评估。
现行的土壤重金属监测方法多以土壤采样检测为主,虽然可以直观获得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但并不能真实反映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活性和生物毒性。
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过程中,需要更加科学、全面地监测和评估土壤污染情况,以便更好地制定治理方案和评估治理效果。
为了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缺乏有效的监测和评估手段的问题,应当加大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生物毒性监测技术的研发,并大力提升土壤污染源的监测能力,确保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及时、全面的监测,以便更科学地制定治理方案。
问题三:治理成本高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成本较高,这是制约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一个重要问题。
当前,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主要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修复技术,这些技术所需的设备、药剂等成本都是较高的。
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过程中,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都增加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治理对策_污染治理时间:2011-07-10 09:02:25 来源:污染治理作者:秩名论文导读::城市化的进程加速了城市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对人类的健康及生命造成威胁。
文中分析讨论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人体健康的途径,并从环境化学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污染治理的对策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论文关键词: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污染治理引言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从18世纪以来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
如今随着各国工业迅猛增长,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的数目和规模均不断扩大[1]。
而城市环境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的复合生态系统。
目前,城市人口剧增,人类活动频繁污染治理,使得组成这个环境的水、空气和土壤时刻处于被污染的状况之下,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中国论文网。
所以,建设一个绿色健康的城市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方向。
城市土壤是指受多种人为活动的强烈影响,原有继承特性遭到强烈改变的厚度大于或等于50cm的城区或郊区土壤[2],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生态系统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环节[3],也是城市赖以存在发展的物质基础。
当大量的重金属随着各种各样的人类活动进入城市土壤中,便造成这些元素在土壤中的积累。
一般认为,土壤中污染物累积总量达到土壤环境背景值的2或3倍标准差时,说明土壤中该污染元素或化合物含量异常,已属土壤轻度污染;当土壤污染物含量达到或超过土壤环境基准或环境标准时污染治理,说明该污染物的输入、富集的速度和强度已超过土壤环境的净化和缓冲能力,则属重度土壤污染。
由于城市人口密集,人类活动频繁,与土壤接触的机率很高,所以城市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更容易通过大气、水体或食物链而直接或间接地进入人体,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甚至生命。
因此,研究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是可持续发展城市所必需进行的重要的基础工作。
1.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2.1 空间分布特征由于城市土壤受人类各种活动的强烈影响,因此其重金属污染分布也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
一般地,人口聚集的城市中心区域土壤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郊区和农田。
对纽约市“市区-郊区-农区”土壤研究发现,重金属离子总量、重金属离子多样性等随着距市中心距离的增加而降低,重要污染重金属Pb、Cu、Ni、Cr的含量下降非常明显[4]。
在城市不同的功能区污染治理,重金属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一般的规律表现为:Pb的浓度为老工业区>老居民区>商业区>开发区>其它;Zn的浓度为老居民区>商业区>老工业区>其它;Cu的浓度为老居民区>商业区>其它;Cd的浓度为老工业区>老居民区>其它[5 - 7]中国论文网。
城市公园是人们与土壤直接接触较多的特殊区域。
北京城区三十多个公园土壤Pb质量分数调查表明,尽管大多数公园土壤污染程度轻,但客流量大的故宫、颐和园等著名公园污染指数却远远高于其它公园[8]。
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另一特征是公路两侧一般为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地带,且呈明显的带状分布[9]。
在50 m~80 m内公路两侧土壤中铅污染相当严重,100 m外土壤中的铅含量没有明显增加[10]。
此外,建筑物的建设、垃圾的堆积填埋等严重破坏了自然土壤结构,土壤层次凌乱,重金属在其垂直剖面方向分布变异较大,不同功能区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各层的聚集状况没有规律可循[11,12] 。
2.2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矿产冶炼加工、电镀、塑料、电池、化工等行业是排放重金属的主要工业源,其排放的重金属可以气溶胶形式进入到大气,经过干湿沉降进入土壤;另一方面污染治理,含有重金属的工业废渣随意堆放或直接混入土壤,潜在地危害着土壤环境[13]。
随着城市化发展,大量污染企业搬出城区,原有的企业污染用地成为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突出问题[14]。
燃煤释放也是土壤重金属重要来源之一,195年中国燃煤排放汞302.9吨,其中向大气排放量为213.8吨,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排汞强度较高[15]。
虽然近些年燃料使用及供暖方式的改变已明显改善这些城市的空气污染状况,但过去燃煤释放并已沉降至城市土壤中的重金属对城市生态系统、环境及人体健康仍会产生长期效应。
随着城市化发展,交通工具的数量急剧增加,汽车轮胎及排放的废气中含有Pb、Zn、Cu等多种重金属元素[16,17],进入周围的土壤环境污染治理,成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此外,雨水淋洗也会使市区内堆放的垃圾中的重金属以有效态形式[18]渗漏释放到土壤中,使城市土壤局部重金属含量增加中国论文网。
而表生条件下以有效态形式存在的金属元素几乎不可能再结合为残渣态,重金属在土壤中迁移能力增加,进而污染地下水。
2.3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影响人体健康的途径城市郊区是市区蔬菜的主要供应基地。
因此,土壤-蔬菜系统是城市人群暴露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途径之一。
目前研究发现中国城郊菜地土壤已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19,20],其供应的许多蔬菜中重金属含量已超过相应的标准。
而西班牙的Nadal等通过建立评价模型发现工业地区甜菜中Cr的积累与摄入有可能导致癌症发生率增加[21]。
城区内,土壤中主要种植的是观赏性或净化空气的植物,通过土壤-植物食物链对人体造成健康危害的可能性不大。
但公园土壤与游人皮肤接触[22]、儿童摄取[22]、风起扬尘被人体直接吸入等成为城市土壤直接接触人体危害健康的又一个主要途径。
研究发现[23,24]沙尘暴时,扬尘中来源于土壤的重金属元素Pb、Zn、Cd、Cu等的浓度比平常高出3~12倍,可吸入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极高污染治理,人体吸入重金属的量因此增加。
2.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对策城市土壤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环境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重要环节。
当其中的重金属含量超过其环境承载力后,将通过地表径流、淋溶、大风扬尘等途径对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环境产生危害。
为了保证人类和谐地生活在高速发展的城市中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寻找控制治理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有效方法势在必行中国论文网。
3.1减少或切断重金属污染源,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优先的原则下,改进生产工艺,实现绿色生产和循环经济,充分回收转换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重金属有害物质,减少三废排放,禁止任意堆放工业生产的废渣,防止其中的重金属物质下渗到土壤或挥发到大气中。
减少煤的使用污染治理,开发清洁能源新技术,调整能源结构及能源供给方式,也是有效降低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有效措施。
分类收集处理城市垃圾,回收其中有用的重金属元素,在垃圾重金属不超标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填埋、堆肥和焚烧。
3.2修复污染土壤,降低对人体的危害由于土壤扬尘已成为城市大气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
因此,可采取化学方法去除土壤中重金属。
实验研究发现采用EDTA溶液淋溶去除土壤重金属的同时还可以回收利用这些物质,因此其成为去除城市土壤重金属的一种极有应用前景的方法。
当然,生物修复污染土壤有着工程措施无法相比的优势。
种植植物不仅可以覆盖城市土壤,减少土壤扬尘的机会,而且还美化城市景观污染治理,净化空气,同时根据污染城市土壤的重金属元素种类有目的地选择植物种类合理搭配,可切实有效地从根源上修复城市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
3.3 建立城市土壤重金属健康评价标准我国尚未制定出城市土壤重金属健康评价标准,不易界定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这不利于城市土壤不同功能的开发,因此应结合人体健康评估、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中重金属赋存状态加大对城市土壤重金属健康评价体系研究的力度,尽快建立相应完整的评价标准,实现对城市土壤正确的评价,以便帮助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出合理的法规,有效地保护、管理城市土壤和正确指导城市土壤的合理开发。
参考文献[1]马光,等.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导论[M].科学出版社, 2000[2]张甘霖,朱永官,傅伯杰.城市土壤质量演变及其生态环境效应[J ].生态学报, 2003, 23 (3) : 539 – 546.[3]张甘霖.城市土壤的生态服务功能演变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J].科技导报(北京) , 2005, 23(3): 16- 19.[4]张金屯,POUYAT R. “城-郊-乡”生态样带森林土壤重金属变化格局[ J ]. 中国环境科学, 1997, 17 (5) : 410 - 413.[5]马建华,张丽,李亚丽.开封市城区土壤性质与污染的初步研究[J]. 土壤通报, 1999, 30 (2) : 93 - 96.[6]王美青,章明奎.杭州市城郊土壤重金属含量和形态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 2002, 22 (2) : 603 - 608.[7]卢瑛,龚子同,张甘霖.南京城市土壤Pb的含量及其化学形态[J]. 环境科学学报, 2002, 22 (2) : 156 -160[8]郑袁明,余轲,吴泓涛,等.北京市城市公园土壤铅含量及其污染评价[J]. 地理研究, 2002, 21(4): 418 - 424.[9]管东生,陈玉娟,阮国标.广州市及近郊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及人类活动的影响[J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40 (4) : 93 - 97.[10]师利明,郭军庆,罗德春.对公路两侧土壤中铅积累模式的理论探讨[J ]. 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 1998, 18 ( 3 ) : 13-15.[11]李敏,林玉锁.城市环境铅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6, 18 (5) : 6 -10.[12]卢瑛,龚子同,张甘霖.南京市城市土壤Pb 的含量及其化学形态[J]. 环境科学学报, 2002, 22(2): 156-160[13]潘海峰.铬渣堆存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J ]. 环境与开发,1994, 9 (2) : 268 - 270.[14]孙俊,陈晓东,常文越,等.搬迁企业环境遗留问题分析及修复对策研究[J]. 环境保护科学, 2003, 29 (118) : 40 - 42.[15]王起超,沈文国,麻壮伟.中国燃煤汞排放量估算[J]. 中国环境科学, 1999, 19(4): 318-321.[16]FALAHI-ARDAKANI A. Contamination of environment with heavy metals emitted fromautomotives [J]. 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1984, 8: 152-161.[17]刘廷良,高松武次郎,左濑裕之.日本城市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 1996, 9 (2) : 47 - 51.[18]张辉,马东升.城市生活垃圾向土壤释放重金属研究[J]. 环境化学, 2001, 20(1): 43-47.[19]李其林,黄昀.重庆市近郊蔬菜基地蔬菜中重金属含量变化及污染情况[J].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0, 17(2): 42-44.[20]张勇.沈阳郊区土壤及农产品重金属污染的现状评价[J]. 土壤通报, 2001, 32(4): 182-186.[21]NadalM, SchuhmacherM, Domingo J L. Metal pollution of soils and vegetation inan area with petrochemical industry[ J ]. 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04, 321 (1 - 3) : 59 - 69[22]ABRAHAMS P W. Soils: their imp lications to human health[ J ]. Sci TotalEnviron, 2002 , 291: 1 - 32.[23]王玮,岳欣,刘红杰,等.北京市春季沙尘暴天气大气气溶胶污染特征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02, 22(4): 494-498.[24]庄国顺,郭敬华,袁蕙,等.2000年我国沙尘暴的组成、来源、粒径分布及其对全球环境的影响[J]. 科学通报, 2001, 46(3): 19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