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应用系统实验报告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移动通信实验报告引言移动通信作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本次实验旨在探索移动通信的原理和技术,并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移动通信的理解。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信号传输、调制解调、信道编码等方面。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移动通信的实际应用和调试技巧。
二、实验原理1. 信号传输移动通信中,信号传输是实现通信的基础。
信号传输主要包括信号的产生、调制和解调三个过程。
信号的产生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器或模拟信号发生器等设备完成。
调制过程将产生的信号转换成适合传输的载波信号,常用的调制方式有调幅、调频和调相等。
解调过程则是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回原始信号。
2. 信道编码为了提高通信质量和可靠性,移动通信中通常采用信道编码技术。
信道编码主要通过添加冗余信息来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和纠错能力。
常用的信道编码方式有卷积码、纠错码等。
三、实验内容1. 信号传输实验通过实验设备产生信号,并进行调制和解调操作。
观察信号的变化和传输效果,了解调制解调的原理和过程。
2. 信道编码实验使用信道编码器对信号进行编码,然后进行传输和解码。
观察编码前后信号的差异,了解信道编码的作用和效果。
3. 通信质量测试通过实验设备进行通信质量测试,包括信号强度、信噪比、误码率等指标的测量。
根据测试结果评估通信质量,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操作和测试,我们得到了一系列的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 信号传输的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信号强度、信道干扰、调制方式等。
合理选择调制方式和增强信号强度可以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
2. 信道编码可以有效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和纠错能力。
采用适当的信道编码方式,可以降低误码率,提高通信质量。
3. 通信质量测试是评估移动通信系统性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信号强度、信噪比和误码率等指标的测量,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通信质量问题。
双机通信实验报告

双机通信实验报告双机通信实验报告引言:双机通信是一种重要的通信方式,它可以实现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流。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下,双机通信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互联网、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双机通信系统,探究其原理和应用。
一、实验设备与步骤1. 实验设备:本次实验使用了两台计算机,一台作为发送端,另一台作为接收端。
另外,还需要一个网络连接设备,如交换机或路由器。
2. 实验步骤:首先,将两台计算机通过网络连接设备连接起来,确保网络连接正常。
然后,在发送端计算机上打开通信软件,并进行相应的设置。
接下来,在接收端计算机上也打开相同的通信软件,并进行设置。
最后,通过发送端计算机向接收端计算机发送消息,观察消息是否能够成功传输。
二、实验原理1. 双机通信的基本原理:双机通信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的。
计算机网络由多台计算机和网络连接设备组成,通过网络连接设备将这些计算机连接在一起。
在双机通信中,发送端计算机将要传输的数据打包成数据包,并通过网络连接设备发送给接收端计算机。
接收端计算机接收到数据包后,将其解包并还原成原始数据。
这样,发送端计算机和接收端计算机之间就实现了数据的传输和通信。
2. 实验中使用的通信软件: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款常见的通信软件来实现双机通信。
该软件提供了用户界面,可以方便地设置通信参数和进行通信操作。
通过该软件,我们可以设置发送端和接收端的IP地址、端口号等参数,以及发送和接收消息的内容。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成功地搭建了一个双机通信系统,并进行了通信测试。
通过发送端计算机向接收端计算机发送消息,我们观察到消息能够成功传输,并在接收端计算机上显示出来。
这表明我们的双机通信系统正常工作。
双机通信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互联网上,双机通信被广泛应用于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服务中。
通过双机通信,人们可以迅速方便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在电子商务领域,双机通信也被用于在线支付、订单处理等环节,保证了交易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通信应用系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通信应用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掌握通信系统中的信号传输与处理方法。
3. 熟悉常用通信协议和标准。
4.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器材1. 通信实验箱2. 计算机3. 信号发生器4. 示波器5. 信号分析仪6. 通信协议转换器三、实验原理通信应用系统主要包括信源、信道、信宿和编码解码器等组成部分。
信源产生原始信号,信道负责信号的传输,信宿接收并处理信号,编码解码器则用于信号的转换。
在通信过程中,信号可能会受到噪声、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来保证通信质量。
四、实验内容1. 信源与信宿(1)信源: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模拟信号,如正弦波、方波等。
(2)信宿:使用示波器接收并显示信号波形。
2. 信道(1)模拟信道:使用通信实验箱搭建模拟信道,观察信号在信道中的衰减、失真等现象。
(2)数字信道:使用通信实验箱搭建数字信道,观察信号在信道中的误码率、误码性能等现象。
3. 编码解码器(1)模拟信号编码:使用编码解码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2)数字信号解码:使用编码解码器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
4. 通信协议(1)TCP/IP协议:使用计算机搭建TCP/IP网络,实现数据传输。
(2)蓝牙协议:使用蓝牙模块实现短距离无线通信。
5. 信号处理(1)滤波:使用滤波器对信号进行滤波,去除噪声和干扰。
(2)调制解调:使用调制解调器实现信号的调制和解调。
五、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系统:根据实验内容,搭建相应的实验系统。
2. 调整参数:根据实验要求,调整相关参数,如信道参数、滤波器参数等。
3. 观察现象:观察信号在信道中的传输情况,分析信号衰减、失真、误码等现象。
4. 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5.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模拟信道:在模拟信道中,信号经过传输后会出现衰减、失真等现象。
通过调整信道参数,可以减小信号衰减和失真。
通信实验报告范文

通信实验报告范文实验报告:通信实验引言: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是不同设备之间的互联,通信技术都是必不可少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通信系统,探究通信原理以及了解一些常用的通信设备。
实验目的:1.了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学习通信设备的基本使用方法。
3.探究不同通信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
实验材料和仪器:1.两台电脑2.一个路由器3.一根以太网线4.一根网线直连线实验步骤:1.首先,将一台电脑与路由器连接,通过以太网线将电脑的网卡和路由器的LAN口连接起来。
确保连接正常。
2.然后,在另一台电脑上连接路由器的WAN口,同样使用以太网线连接。
3.确认两台电脑和路由器的连接正常后,打开电脑上的网络设置,将两台电脑设置为同一局域网。
4.接下来,进行通信测试。
在一台电脑上打开终端程序,并通过ping命令向另一台电脑发送数据包。
观察数据包的传输速率和延迟情况。
5.进行下一步实验之前,先断开路由器与第二台电脑的连接,然后使用直连线将两台电脑的网卡连接起来。
6.重复第4步的测试,观察直连线下数据包的传输速率和延迟情况。
实验结果:在第4步的测试中,通过路由器连接的两台电脑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较高,延迟较低。
而在第6步的测试中,通过直连线连接的两台电脑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较低,延迟较高。
可以说明路由器在数据传输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速率和稳定性。
讨论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通信系统,对通信原理进行了实际的验证。
路由器的加入可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稳定性,使两台电脑之间的通信更加高效。
而直连线则不能提供相同的效果,数据传输速率较低,延迟较高。
因此,在实际网络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路由器进行数据传输。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1.实验中使用的设备和网络环境可能会对实际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2.实验中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延迟可能受到网络负载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移动通信认知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
2. 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熟悉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如多址技术、调制技术、编码技术等。
4. 理解移动通信系统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二、实验设备1. 移动通信实验箱一台2. 台式计算机一台3. 移动通信教材及参考资料三、实验内容1. 移动通信基本原理(1)介绍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从第一代模拟通信到第二代数字通信,再到第三代和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2)阐述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多址技术、调制技术、编码技术等。
(3)分析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如CDMA、TDMA、OFDM等。
2. 移动通信系统组成(1)介绍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包括基站、移动台、交换中心、传输网络等。
(2)分析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3)展示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流程。
3. 移动通信关键技术(1)介绍多址技术,如FDMA、TDMA、CDMA等。
(2)阐述调制技术,如AM、FM、PM、QAM等。
(3)分析编码技术,如卷积编码、Turbo编码等。
4. 移动通信应用(1)介绍移动通信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如手机通信、无线宽带接入、物联网等。
(2)分析移动通信对人们生活、工作的影响。
(3)探讨移动通信未来的发展趋势。
四、实验步骤1. 理论学习(1)阅读移动通信教材,了解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
(2)查阅相关资料,掌握移动通信关键技术。
(3)学习移动通信系统组成和功能。
2. 实验操作(1)根据实验指导书,搭建移动通信实验平台。
(2)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3)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3. 数据分析(1)分析实验数据,验证移动通信关键技术。
(2)总结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3)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掌握了移动通信关键技术。
2.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搭建了移动通信实验平台,进行了实验操作,观察到了实验现象,记录了实验数据。
数据通信实习报告

数据通信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
本次实习是在浙江一家信息技术公司完成数据通信方面的实习。
实习
主要以实验室为实习基础,在实习期间,对公司正在开发的局域网数据通
信系统做详细研究,完成实验室里针对数据通信的网络实验,实验以实现
简单的UDP通信和TCP报文序列发送为主要实验内容,实习周期为两个月,时间从2024年1月1日到2024年3月1日。
二、实习内容
1.实验室整体设备介绍:
实验室内的设备包括两台计算机、一台网络打印机、一台网络路由器、一台数据交换机、一台服务器以及一个集线器,所有设备均是该实验室的
主要设备。
2.硬件设备以及实验环境介绍:
实验期间,依据实验室要求,将两台电脑安装了:网络操作系统(Ubuntu)、网络调试软件(Wireshark)和网络虚拟机(Virtualbox),以及其它必要的软件;同时,将网络路由器和数据交换机进行了IP地址
划分和设置,并且连接计算机,最终形成了实验环境。
3.所做实验项目介绍:
(1)UDP数据通信实验:通过实验室提供的计算机,实现两台计算
机之间的UDP数据通信,即使用UDP协议发送数据,最终实现数据在发送
方和接收方的传输。
无线通信实验报告

无线通信实验报告《无线通信实验报告》无线通信技术是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无线通信技术,我们进行了一次无线通信实验,以下是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无线通信系统的搭建和调试方法,提高对无线通信技术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
实验内容:1. 了解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2. 学习无线通信系统的搭建和调试方法;3. 进行无线通信系统的实际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4.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无线通信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实验步骤:1. 阅读相关无线通信技术的理论知识,了解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2. 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搭建无线通信系统实验平台;3. 进行无线通信系统的调试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4.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无线通信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了无线通信系统的搭建和调试方法,提高了对无线通信技术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我们也发现无线通信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可以在移动通信、物联网、航空航天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结论:无线通信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它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了无线通信系统的搭建和调试方法,提高了对无线通信技术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
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能够更好地应用无线通信技术,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信技术实习报告

通信技术实习报告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有幸在一家知名通信技术公司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实习。
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入了解了通信技术行业的发展现状,学习了各种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同时也参与了一些项目的实践操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首先,我所在的公司主要从事移动通信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在实习期间,我了解到移动通信技术正在不断向5G时代迈进,这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革。
5G技术将大大提高通信速度和带宽,为物联网、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发展提供强大支持。
我参与了公司的一个5G应用实验项目,深刻感受到了5G技术的强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其次,我还了解到了光纤通信技术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光纤通信作为目前最先进的通信技术之一,具有传输速度快、带宽大、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长途通信、宽带接入等领域。
我在实习期间参与了一个光纤通信网络的规划与建设项目,深入了解了光纤通信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对其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最后,在实习期间,我还学习了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无线通信技术在移动通信、卫星通信、无线局域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是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参与了一个无线网络优化项目,深入了解了无线信号的传输特点和优化方法,对无线通信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这段实习经历,我不仅对通信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升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我相信,通信技术行业将会在未来发展得更加繁荣,我也会在这个行业中不断努力,为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感谢公司给予我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让我收获颇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应用系统课程设计班级学号:152210704111姓名:陈犇张润华石彬学院:计算机学院2018 年 12 月目录实验一 FSK 传输系统实验 (3)一.实验目的 (3)二.实验原理 (3)(一)2FSK调制原理 (3)(二)2FSK解调原理 (4)(三)2FSK信号的表达式和波形图 (5)三.实验步骤 (6)(一)FSK调制仿真 (6)(二)FSK解调仿真 (9)(三)FSK系统性能测试仿真 (15)四.实验心得 (17)实验二 PAM编译码器系统 (18)一.实验目的 (18)二.实验原理 (18)1.自然抽样脉冲调制 (19)2.平顶抽样的脉冲幅度调制 (20)三.实验步骤 (20)1.对正弦波进行抽样 (20)2. 对矩形波进行调制 (23)3.PAM解调 (24)3.矩形波解调 (24)四.实验心得 (26)实验三 PCM编译码器系统 (27)一、实验目的 (27)二、实验原理 (27)三、实验步骤 (30)实验一FSK 传输系统实验一. 实验目的1)利用simulink建立FSK调制系统的仿真模型;2)利用simulink建立FSK解调系统的仿真模型;3)利用simulink对FSK系统的性能进行测试;4)将仿真结果与理论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二.实验原理(一)2FSK调制原理二进制移频键控信号的产生,可以采用模拟调频电路来实现,也可以采用数字键控的方法来实现。
两种FSK信号的调制方法的差异在于:由直接调频法产生的2FSK信号在相邻码元之间的相位是连续变化的(这一类特殊的FSK,称为连续相位FSK(Continous-Phase FSK,CPFSK)),而键控法产生的2FSK信号,是由电子开关在两个独立的频率源之间转换形成,故相邻码元之间的相位不一定连续。
模拟调频法:用数字基带矩形脉冲控制一个振荡器的某些参数,可直接改变其振荡频率,输出不同频率的已调信号。
原理方框图如图2-1所示。
图2-1 模拟调频法产生2FSK信号的原理图数字键控法:用数字矩形脉冲控制电子开关,使电子开关在两个独立的振荡器之间进行转换,从而在输出端得到不同频率的已调信号。
图2-2是数字键控法实现二进制移频键控信号的原理图,图中两个振荡器的输出载波受输入的二进制基带信号控制,在一个码元Ts期间输出f1或f2两个载波之一。
图2-2 键控法产生2FSK信号的原理图(二)2FSK解调原理2FSK解调常采用非相干解调法和相干解调法。
非相干解调法用两个带通滤波器分别滤出不同频率的高频脉冲,经包络检测后分别取出它们的包络,将包络检波器的输出经过低通滤波后,送入抽样判决器进行比较,从而判决并输出基带数字信号。
原理方框图如图2-3所示。
图2-3 2FSK相干解调方框图相干解调的具体解调电路是同步检波器,原理方框图如图2-4所示。
图中两个带通滤波器的作用同于包络检波法,起分路作用。
它们的输出分别与相应的同步相干载波相乘,再分别经低通滤波器滤掉二倍频信号,取出含基带数字信息的低频信号,抽样判决器在抽样脉冲v1、v2进行比较判决,即可还原出基带数字信号。
到来时对两个低频信号的抽样值图2-4 2FSK 相干解调方框图(三) 2FSK 信号的表达式和波形图在二进制数字调制中,若正弦载波的频率随二进制基带信号在f 1和f 2两个频率点间变化,则产生二进制移频键控信号(2FSK 信号)。
二进制移频键控信号的时间波形如图2-5 所示,图中波形g 可分解为波形e 和波形f ,即二进制移频键控信号可以看成是两个不同载波的二进制振幅键控信号的叠加。
若二进制基带信号的1符号对应于载波频率f 1,0符号对应于载波频率f 2,则二进制移频键控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212()()cos()()cos()FSK n s n n b n n n e t a g t nT t a g t nT t ωφωθ⎡⎤⎡⎤=-++-+⎢⎥⎢⎥⎣⎦⎣⎦∑∑ (2-1-1)(2-1-2)(2-1-3)图2-5 二进制频移键控信号的波形由图2-1可看出bn 是an的反码,即若an=1,则bn=0,若an=0,则bn=1;两个相角分别代表第n个信号码元的初始相位。
在二进制频移键控信号中,均不携带信息,通常令其为零。
因此,二进制频移键控信号的时域表达式可简化为(2-1-4)三.实验步骤(一)FSK调制仿真2FSK信号是由频率分别为f1和f2的两个载波对信号源进行频率上的控制而形成的,其中f1和f2是两个频率有明显差别的且都远大于信号源频率的载波信号,2FSK信号产生的simulink仿真模型图如下所示:图3-1 2FSK信号的simulink模型方框图其中sin wave1和sin wave2是两个频率分别为f1和f2的载波,Pulse Generator模块是信号源,NOT作为反相器实现方波的反相,最后经过相乘器和相加器生成2FSK信号,ATTENTION:此法只适用于0-1二进制码信道编码,否则此法此处不可使用。
关键点在于0反向为1,同一时刻仅有一方信号为1.各参数设置如下:载波f1的参数设置:其中幅度为2,f1=1Hz,采样时间为0.002s在此选择载波为单精度信号图3-2 载波sin wave1的参数设置载波f2的参数设置:载波是幅度为2,f2=2,采样时间.为0.002的单精度信号。
图3-3 载波sin wave1的参数设置原信号源s(t)序列是用随机的0-1信号产生来模拟信源码流输出,为了方便产生对应的0-1电平信号可以选择基于采样的Pulse Generator(脉冲发生器)信号模块,其参数设置如下:其中方波是幅度为1,周期为3,占1比为1/3的基于采样的信号。
图3-4 Pulse Generator信号模块参数设置【分析】经过以上参数的设置后就可以进行系统的仿真,波形显示如截图:【分析】图中上起第一个为A equal to 2 v 的二进制01电平信号,第二个是f1的载波信号,用于被调制,图三为f2的载波信号也用于被调至,则第四个是按照第一个的信息利用f2和f3的载波信号进行调制的信道编码信号,可以在图4中明显观察到图一的信息被键控调制到两个载波上。
(二)FSK解调仿真解调框图:【分析】调制信号平行传送到两个特定频率的巴特沃兹滤波器,对同一结果信号进行针对分频,提取对应的两路频率信息,由于同一时刻只有一路信号有波动,因此可以采用比较器来完成信号比较从而输出信息的有无从而还原0-1信息,其中信号波动能量来源即为信息代表位0或1.零阶保持器完成信号保持,还原出原信号。
载波(Sine Wave1)参数设置:【分析】载波频率设置为:10HZ,幅度为2 载波(Sine Wave2)参数设置:【分析】载波频率:20HZ,幅度为+2Pulse Generator(脉冲发生器)信号模块其参数设置如下:【分析】其中方波是幅度为1,周期为3,占1比为1/3的基于采样的信号。
带通滤波器(上)参数设置:【分析】带通滤波器参数:带通范围为5~15HZ由于滤波器的边沿缓降,设置为5~15HZ为宜。
带通滤波器(下)参数设置:【分析】带通滤波器参数:带通范围为16~26HZ,考虑滤波器的边沿缓。
低通滤波器(Digital Filter Design1)参数设置:【分析】低通滤波器参数:截止频率为10HZ低通滤波器(Digital Filter Design2)参数设置:【分析】低通滤波器参数:截止频率为20HZ●relay参数设置:【分析】将按照幅度范围输出0-1信息,对波形进行调整。
●Zero-Order Hold(将具有连续采样时间的输入信号转换为具有离散采样时间的输出信号)参数设置:【分析】抽样时间:1s,设置依据:经查阅资料可知,其抽样时间应与脉冲产生器的抽样时间一致,故设为1s。
Unit Delay(使用指定的离散采样时间实现延迟。
该模块接受并输出具有离散采样时间的信号)参数设置:【分析】抽样时间:1s,设置:抽样时间应与脉冲产生器的抽样时间一致,故设为1s。
解调出来的波形有延时,用延时器可以产生更好的波形(对波形进行圆滑)。
解调波形如下图:【分析】图中上起第一个即为脉冲发生器产生的二进制序列01规律序列,第二个为收到的2FSK波形信息,第三个为脉冲发生器产生的二进制序列信号延时一个Ts后的波形,最后一个图为解调后的二进制序列信息。
【分析】观察波形,2FSK线路模拟基本达到预期,没有噪声干扰的情况下,信息未发生失真。
(三)FSK系统性能测试仿真【分析】加入高斯噪声后的FSK系统仿真方框图:【分析】加入高斯噪声后的误码率:【分析】由上图可知:加入高斯噪声后,信号质量变差,误码率升高。
加入高斯噪声后的波形如下图:【分析】图中上起第一个为脉冲发生器产生的二进制01单位规律序列,第二个为收到的加入高斯噪声后的2FSK波形,第三个为脉冲发生器产生的二进制序列信号延时一个Ts后的波形,最后一个为解调后的二进制序列。
可以观察到高斯噪声对总体波形进行了点电平抬高和降低,若噪声对信号f没有较大影响或者高斯噪声f范围不在有效信号频带内,则信号具有较高的抗干扰能力。
这也是我们进行信号编码的原因之一,调制到高频能够有效抗干扰和提高信号传输效率。
四.实验心得2FSK作为信道编码的一种典型调制方式,其原理很简单,与我们所学的数字电路中的模拟开关,选择器模型高度相似,有很好的顺承性,有利于巩固我们信号部分的应用和拓展,信道编码属于通信原理的重要章节,对于信号有效传输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FSK是其中最为经典的一种。
同时我们也知道2FSK相较于其他编码方式也有自己的缺点,主要还是调制效率较低,模拟开关速度有上限,并且会有一定的延时和误码现象,我们还可以通过提高FSK调制位数来提高效率,但是同时,也增加了误码风险,但是我们可以折衷选择一个效率最高的,或者说性价比最高的。
总而言之,对2FSK进行模拟是非常有意义的实验,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巩固通信原理书本知识,并且利用现代化的实验环境方便的对电路进行模拟,实现功能,让我们对具体实现电路有更加深层次的理解。
对于MATLAB的应用是现代通信人的必备工具,MATLAB的实验环境为我们虚拟实践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对于缩小搞笑硬件差距,让我们赶超其他优秀高校的同学提供了机会。
我们一定好利用好这一利器。
实验二PAM编译码器系统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相位调制(PAM)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2)利用simulink建立PAM编译码器系统的仿真模型。
3)掌握用simulink实现信号的PAM调制,并观察波形。
二.实验原理在通信系统中,抽样过程是模拟信号数字化的第一步,利用抽样脉冲把一个连续信号变为离散时间样值的过程称为抽样。
调制与解调是实现信号传递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