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热交换器地送风方案设计

合集下载

某办公区域地板送风变风量系统设计

某办公区域地板送风变风量系统设计

的集成设计达到座位送风的 目的。系统原理图如附图” 地板送 风空调系统示意 图( 工位送风 ): ”
示例介绍

91—
热 电厂 扩大 集 中供 热 能 力 的有 效 方 式
— —
循 环 水余 热 利 用
悄 信聃
擅耍 : 目前 , 着城 市的迅速 发展 , 宅建筑 面积 增 长迅 随 住
速 。 北 方供 热 城 市 的 热 源建 设 速 度 却 远远 跟 不上 城 市的 发 展 而 速度 , 因此 , 方 大部 分供 热城 市 集 中供 热 的 供 需 矛盾 日益 突 北
管道尺寸 的空调 系统 , 系统 原理 图如附图 ” 地板 送风空调 系统
示 意 图 ( 内诱 导 器 ) : 室 ”
方案二 : 室外新风进入 带全 热交换器 机组 , 降焓后 的新风 再与部分 室内回风混合后进入冷水 大温差空调机组 ,处 理后 的混合 风 ( 简称 一次风 )由走廊 架空地板 下部 的主风道送 到 ,
各 问房 间的架 空地板 中 ; 为防止地板 下部冷 表面凝露 , 送风温 度 大约在 1 — 0 。地板下的送风再通过地板 下的变风量风 8 2℃ 机盒送入 室内 ,这类方案一般较适合用于地板下部 空间较大
的大 空 间 系 统 ,通 过 变 风 量 风 机 盒 的灵 活 设 置结 合 办 公 台面
我国 目前的发电厂 以火力发电为主 , 每年消耗着大量 的煤
炭 资 源 , 环 境 造 成 较大 的污 染 。 给 目前 我 国正 处 于 工 业 化 、 镇 城
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 , 一方面能源 的消耗 强度高 、 消费规模
不 断扩 大 , 源 供 需 矛 盾 越 来 越 突 出 。 一 方 面 能 源 利 用 方 式 能 另

全热交换器新风系统

全热交换器新风系统

全热交换器新风系统全热交换器是一种新风系统中常用的技术,它通过热量交换的方式实现热量的回收与利用。

全热交换器新风系统具有节能、环保、舒适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通风系统中。

1. 全热交换器的原理和工作方式全热交换器通过将室内和室外空气进行热量交换,实现室内热量的回收与利用。

它通常由两个平行的热交换器组成,分别用于处理室内和室外的空气。

在工作过程中,新鲜的室外空气和室内空气分别通过两个热交换器进行热量交换,从而实现热量的传递。

2. 全热交换器新风系统的优点2.1 节能全热交换器新风系统可以回收室内空气中的热量,利用热交换器进行热量传递,从而减少了对室外空气的加热或冷却需求。

这样不仅可以节省能源,降低运行成本,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2 环保全热交换器新风系统减少了对室外空气的加热或冷却需求,可以降低能源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这有助于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2.3 舒适全热交换器新风系统可以有效地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提供更加清新和健康的室内环境。

同时,它可以减少外界的噪音和异味进入室内,提供更加安静、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3. 全热交换器新风系统的应用领域全热交换器新风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物的通风系统中,特别适用于需要长时间开窗通风的场所,如住宅、办公楼、学校等。

它在冬季可以通过回收室内空气的热量,提供温暖的新风,减少室内的采暖能耗;在夏季可以通过回收室内空气的冷量,提供凉爽的新风,减少室内的空调能耗。

此外,全热交换器新风系统还适用于一些对内外空气交换有特殊要求的场所,如实验室、医院等。

4. 全热交换器新风系统的注意事项4.1 设备选择在选择全热交换器新风系统时,应根据建筑物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来确定新风系统的设计参数,包括送风量、热交换效率、压降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设备的可靠性、维护保养和运行成本等因素。

4.2 系统设计在设计全热交换器新风系统时,应合理布局和设计系统的各个部分,包括新风供应、热交换、送风和排风等。

全热交换器新风系统原理和特点

全热交换器新风系统原理和特点

全热互换器新风系统原理和特色全热互换器新风系统原理和特色全热互换器新风系统是新风系统的一种,新风系统分为单向流新风、双向流新风和全热互换器新风系统,它兼有新风系统众多长处,是最舒坦、最节能的新风系统。

全热互换器新风系统原理:热互换新风系统将整体均衡式通风设计与高效换热完满地联合在一同,系统配置了双离心式风机和整体式均衡风阀,系统从室外引入新鲜空气,经送风管道系统分派至各寝室、客堂,同时将从走廊、客堂等公共地区采集的室内浑浊气流排出,在不开窗的状况下达成室内空气置换,提升室内空气质量。

新民风流和从室内排出的浑浊气流在新风系统内的热互换中心处进行能量互换,降低了从室外引入新鲜空气对室内舒坦度、空调负荷的影响。

此外,系统还能够依据人体舒坦性需求配置智能化控制系统。

全热互换器新风系统特色:1、空气过滤清楚:内置专业级空气过滤器,保证送入房间内的空气干净清爽。

2、超静音设计:主机风机采纳超低噪音风机,设施内部采纳高效消音技术,工作噪音极低、无扰乱。

3、超薄型易安装:机体特作超薄机型设计,给安装带来极大便利,可节俭有限的建筑空间。

4、免保护设计:独到设计的气流通道,气流透过性好、风阻小,可长久连续使用,实现热互换主体免保护。

5、节能环保:由热互换进行换气,即使使用冷暖气也不会造成能量消耗,供给全方向的高效、节能的换气环境。

6、精工细作:设施零件均采纳优良钢板、环保资料、铝合金框架,表面静电喷塑技术办理,质量上乘,雅观雅致;全热互换器新风系统合用范围 :全热互换器新风系统风量范围: 150-1000m3/h ,合适于住所、写字楼、旅馆、医院、实验室、机房、棋牌室、餐饮、办公、娱乐几乎全部场所,能够依据不一样户型面积、人口数目、周边环境设计不一样方案,合适各样建筑和人群。

跟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尾气、工业废气、装饰污染、天气恶化、城市热岛、建筑关闭等一系列问题影响着我们生活工作。

空气是每一个人时时刻刻都要呼吸的必要品,假如走开清爽、自然的空气我们的生活将面对好多健康安全问题,只有保证室内优秀的空气质量,才能创造更为舒坦健康的居住环境,全热互换器新风系统运用高新技术,能够轻松帮你实现室内空气流通,让您畅享自然健康生活。

全热交换器新风系统原理和特点

全热交换器新风系统原理和特点

全热交换器新风系统原理和特点全热交换器新风系统原理和特点如下:
全热交换器新风系统原理:热交换新风系统将整体平衡式通风设计与高效换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系统配置了双离心式风机和整体式平衡风阀,系统从室外引入新鲜空气,经送风管道系统分配至各卧室、客厅,同时将从走廊、客厅等公共区域收集的室混浊气流排出,在不开窗的情况下完成室空气置换,提高室空气品质。

新风气流和从室排出的混浊气流在新风系统的热交换核心处进行能量交换,降低了从室外引入新鲜空气对室舒适度、空调负荷的影响。

另外,系统还可以根据人体舒适性需求配置智能化控制系统。

全热交换器新风系统特点:
1、空气过滤清晰:置专业级空气过滤器,保证送入房间的空气洁净清新。

2、超静音设计:主机风机采用超低噪音风机,设备部采取高效消音技术,工作噪音极低、无干扰。

3、超薄型易安装:机体特作超薄机型设计,给安装带来极大便利,可节省有限的建筑空间。

4、免维护设计:独特设计的气流通道,气流透过性好、风阻小,可长期连续使用,实现热交换主体免维护。

5、节能环保:由热交换进行换气,即便使用冷暖气也不会造成能量损耗,提供全方位的高效、节能的换气环境。

6、精工细作:设备部件均采用优质钢板、环保材料、铝合金框
架,外表静电喷塑技术处理,质量上乘,美观精致。

关于全热交换新风系统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要点的讨论

关于全热交换新风系统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要点的讨论

关于全热交换新风系统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要点的讨论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室内环境温度不再是对空调系统唯一的参考指标,空气是否洁净、清新也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

且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作为工业发展的衍生品,近些年北方地区的室外空气质量问题越加明显,在政府不断的采取措施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同时,人们也在采取各种方式来缓解空气质量较差的天气对自身带来的危害。

作为暖通空调的从业者,笔者意在本文中对行业内较为优质的空气处理的产品-全热交换新风系统的性能及安装要点进行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暖通空调、施工技术、节能环保正文:一、全热交换新风设备功能概述新风换气机是一种高效节能型空调通风装置,分为全热回收型(全热交换器)和显热回收型(显热交换器),其核心功能是利用室内、外空气的温差和湿差,通过能量回收机芯良好的换能特性,在双向置换通风的同时,产生能量交换,使新风有效获取排风中的焓值(全热型)或温度(显热型),从而大大节约了新风预处理的能耗,达到节能换气的目的。

二、全热交换新风系统的工作原理全热交换机内部配置了离心风机,工作时通过进风管道自室外吸入新鲜空气,经送风管道系统输送至各空调房间,同时将各空调房间或公共区域收集的室内混浊气流排出,在不开窗的情况下完成室内空气置换,提高室内空气品质。

从室外引入的新风气流与从室内排风的混浊气流在新风系统内的热交换核心处进行能量交换,将一部分能量回收,降低因从室外引入新鲜空气对室内温度舒适度及空调负荷的影响。

在新风换气机的新风入口处设置初效、全效空气滤芯(或电子空气净化机)。

它能过滤空气中的灰尘、细菌、花粉、尘螨等微小颗粒。

其中,对PM2.5的一次通过净化率达到90%以上。

可为业主提供更新鲜、健康的空气。

三、全热交换新风系统安装3.1、新风主机吊装3.1.1、主机位置根据图纸位置准确定位,顶面吊装。

3.1.2、主机的四角或固定板上都有固定孔,需要在吊顶上固定φ8的丝杆与主机的固定孔相连;主机顶部与楼顶宜留有10mm的空间(如对静音要求较高场所,可设置减震支吊架)。

井下供热风方案

井下供热风方案

井下供热风方案引言井下供热风方案是一种地下热能利用技术,通过地下井道将热能引入建筑物,提供暖气供应。

本文将介绍这种供热风方案的原理、优势和应用场景。

原理井下供热风方案利用地下井道的地热能源,通过热交换器将地热能转化为空气能源,进而供应建筑物的供热系统。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1.钻探井道:通过在地下钻探井道,将井道与地下热能资源相连。

井道的深度通常在几十米到几百米,根据地热能资源的温度决定井道的深度。

2.热交换器:在地下井道内安装热交换器。

热交换器通过传热介质将地热能转移给热泵系统。

3.热泵系统:地下井道提供的地热能源通过热泵系统进行加热。

热泵系统由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膨胀阀组成。

热泵系统将低温的地热能转化为高温的空气能源。

4.供热系统:热泵系统将产生的空气能源供给建筑物的供热系统。

供热系统可以是传统的暖气系统,也可以是新型的地暖系统。

优势井下供热风方案相比传统的供热方式具有以下优势:1.环保节能:通过利用地下的热能资源,井下供热风方案能够有效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能源消耗,达到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目的。

2.稳定可靠:地下热能资源相对稳定,温度波动较小。

井下供热风方案能够提供稳定可靠的供热系统,确保室内温度的一致性。

3.灵活性:井下供热风方案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建筑物,无论是住宅、商业还是工业建筑,都可以采用这种供热方案。

不受建筑现状的限制,井下供热风方案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部署。

4.维护成本低:井下供热风方案相对于传统的供暖方式,维护成本较低。

地下井道的耐久性较高,需要时可以进行定期维护,减少了维修成本和频率。

应用场景井下供热风方案适用于以下场景:1.新建建筑:在新建建筑中,可以直接设计井下供热风方案,将地下井道与建筑物供热系统结合在一起。

2.既有建筑:对于已经建设完成的建筑物,可以通过改造现有的地下结构,安装井下供热风方案。

3.农村地区:农村地区由于缺乏传统能源供应,采用井下供热风方案可以解决供热问题,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探讨暖通空调设计中全热交换器的使用

探讨暖通空调设计中全热交换器的使用

探讨暖通空调设计中全热交换器的使用刘文锋摘㊀要:暖通空调系统的功能就是创造舒适㊁健康的室内环境ꎮ暖通空调系统参数中ꎬ除温度㊁湿度参数外ꎬ另外一个主要的参数就是室内空气品质ꎬ一般情况下ꎬ通过合适的措施增加室内新风量是改善暖通空调室内空调品质最有效的方法ꎬ新风量越大ꎬ室内空气品质越好ꎮ但是ꎬ新风量的增加会增加处理新风的耗能ꎮ在符合基本要求的设计条件下ꎬ用于处理新风的能耗一般要占整个空调运行费用的30%~40%ꎮ虽然人们已意识到能源紧张带来的危机ꎬ但人们追求舒适健康的环境要求是不会停步的ꎬ满足人们的这种要求与能源紧张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ꎮ因而空调系统中增加新风量的同时如何能做到节约能源消耗的问题是最近几年暖通空调节能研究的一个重要新课题ꎮ关键词:暖通空调设计ꎻ全热交换器ꎻ使用㊀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ꎬ中央空调已广泛应用于商业和民用建筑中ꎬ已成为现代建筑中不可缺少的能耗运行系统ꎮ目前ꎬ我国能源消费大部分依赖于矿产能源ꎮ因此ꎬ降低建筑能耗可以很好地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ꎬ但不允许基于对室内环境的破坏而节约建筑能耗ꎮ特别是对于集中通风空调系统的建筑ꎬ如果减少室外新风量以降低建筑能耗ꎬ很难通风室内空气ꎬ带走室内有害物质ꎮ建筑节能要保证室内环境良好ꎬ为建筑物提供设备ꎬ降低能耗ꎬ减少矿物能耗ꎮ一㊁全热交换器的含义(一)顾名思义ꎬ全热交换器不仅可以进行温差势引起的显热交换ꎬ还可以进行潜热交换(温差势)ꎬ即全热交换ꎮ全热交换器作为一种节能设备ꎬ为解决建筑舒适环境要求与能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有效的装置ꎮ全热交换器正是在这一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引起人们的重视ꎮ全热交换器有很多种ꎬ根据堆芯的运动状态可分为静态式和转轮式ꎮ静态全热交换器芯一般采用平板隔板和折板交替布置ꎮ相邻两块折叠板的堆叠相互垂直ꎬ每块板两侧的框架起到刚性加固和密封的作用ꎬ使两股气流以横流的方式通过换热芯起到热湿交换的作用ꎮ(二)在空调系统中ꎬ当排风量增大时ꎬ新风量也随之增大ꎮ在夏季的制冷调节和冬季的采暖调节中ꎬ新风和排风存在较大的热湿差ꎮ如果新风和排风之间能够进行全热交换ꎬ就可以用来降低新风的能耗ꎮ例如ꎬ在夏季空调系统中ꎬ室内空气温度为25ʃ2ħꎬ相对湿度为55ʃ10ħꎬ总换热效率为65%时ꎬ中央空调新风处理能耗可节约65%ꎬ中央空调运行费用可节约20%~26%ꎬ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ꎮ因此ꎬ在空调系统中采用全热交换器是改善室内空气品质㊁节约能源的有效途径ꎮ另外ꎬ空气与水直接接触时会产生类似于全热交换器的热质交换现象ꎬ在制冷空调系统的温湿度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ꎬ在环境保护和建筑节能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ꎮ二㊁热交换器失效分析的考虑管壳式热交换器作为热交换设备ꎬ通常拥有两个独立的受压腔室ꎬ因此与一般的单腔室压力容器相比ꎬ增加相关受压原件失效的考虑ꎮ管板和换热管连接接头失效的考虑ꎮ该接头若失效会造成管程介质和壳程介质混合ꎬ可能会产生较大危害ꎬ因此需进行考虑ꎮ管板和换热管两侧的介质的压力和温度不同ꎬ这个特点应纳入其失效模式的考虑中ꎬ如两侧的压差较大㊁温差较大ꎬ可能导致的超压力失效或刚性不足ꎮ三㊁空调系统夏季空气处理过程室外状态W点:35ħꎬh为88.7kJ/kgꎮ室内状态N点:26ħꎬh为58kJ/kgꎮ全热交换器的特性可以用显热交换效率ηt㊁全热交换效率ηh来衡量:ηt=(t1-t2)/(t1-t3)ˑ100%ηh=(h1-h2)/(h1-h3)ˑ100%式中:t1 新风的干球温度ꎬħꎻt2 送风的干球温度ꎬħꎻt3 回风的干球温度ꎬħꎻh1 新风的比焓ꎬkJ/kgꎻh2 送风的比焓ꎬkJ/kgꎻh3 回风的比焓ꎬkJ/kgꎮ热交换器的显热交换效率可达70%ꎮ热交换器的全热交换效率可达60%ꎮ计算得:交换机处理后状态P点:28.7ħꎬh=70.28kJ/kgꎮ不同于含有全热换热器的风系统ꎬ室外风直接被新风机处理到机械露点Lꎬ而送入室内ꎮ室外状态W:35ħꎬh为88.7kJ/kgꎮ室内状态N:26ħꎬh为58kJ/kgꎮ经查焓湿图ꎬ得:机械露点状态L:9ħꎬh=6.3kJ/kgꎮ含全热交换器的空调系统会比不含全热交换器的空调系统充分利用了排风中的冷量ꎬ从而节约的能源ꎮ四㊁全热交换器在暖通空调设计实际案例中的使用以某学校实训楼为例ꎬ人均新风量按24m3/(h 人)ꎬ两间100人和150人的课室共用一部全热交换器ꎬ全热交换器吊装在课室走道ꎬ在走道外墙取新风ꎬ排风百叶设于厕所排风百叶旁边ꎻ课室内的新风百叶均匀布置在多联室内机的周围ꎬ排风百叶尽量远离新风百叶ꎬ达到合理的气流组织设计的目的ꎬ全热交换器吊装在室内如某观礼区ꎬ人均新风量按20m3/(h 人)ꎬ室外进排风百叶分别设于房间的南北面ꎬ室内进排风百叶尽量拉开距离ꎮ五㊁结论中央空调为人们营造舒适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同时ꎬ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ꎬ随着设备额定功率的增大ꎬ以及使用数量的增加ꎬ其对能源的消耗也不断增大ꎮ据统计ꎬ我国建筑物的能耗大约占了能源总消耗量的30%ꎮ特别是采用了中央空调的建筑ꎬ其能耗约占建筑总能耗的70%ꎬ而且还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ꎮ空调节能的前景很大ꎬ节能技术的开发势在必行ꎮ而全热交换器在中央空调系统中的普及使用ꎬ极大地降低了建筑能耗ꎬ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ꎬ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添砖加瓦ꎮ参考文献:[1]姜向国.现代中央空调智能化及节能减排技术[J].居舍ꎬ2019(33):42-43.[2]吕贵瑜ꎬ畅翱.中央空调自控系统的设计应用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ꎬ2019(20):145-146.[3]马凤坤ꎬ刘凯ꎬ胡文举ꎬ等.换热器工艺及结构设计[J].盐业与化工ꎬ2019ꎬ45(7):35-39.[4]于巧玲.浅谈压力容器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中国设备工程ꎬ2019(18):90-92.[5]郭金回.管壳式换热器设计中的振动分析[J].化工管理ꎬ2019(28):136-138.[6]刘俊成.管壳式换热器泄漏原因分析及改进设计思路[J].民营科技ꎬ2018(11):68.作者简介:刘文锋ꎬ大连远洋联合机电安装工程有限公司ꎮ002。

新风系统全热交换

新风系统全热交换

新风系统全热交换现代建筑中的新风系统是一种重要的空气处理设备,通过提供新鲜空气,有效地改善了室内空气质量。

而新风系统的一项关键技术就是全热交换。

全热交换是指通过新风系统中的热交换器,实现室内空气和外界进风之间的热量传递。

它的原理是在室内排出的废弃空气中提取出的热量,用来预热或预冷外界进风,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

新风系统全热交换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进风和排风的管道通过热交换器连接,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

当新鲜空气从外界进入系统时,通过热交换器与废弃空气接触,废弃空气中的热量会传递给进风,从而使进风温度升高。

同时,废弃空气中的湿度也会传递给进风,使进风湿度增加。

这样,进入室内的新鲜空气经过预处理,既达到了温度升高的目的,又避免了进风过于干燥的问题。

而经过热交换后的废弃空气则被排出室外。

新风系统全热交换的好处有很多。

首先,它能够显著提高室内外空气质量的差异。

通过热交换器的作用,新鲜空气在进入室内之前,已经被预处理,温度和湿度的适宜程度得到保证。

这样,室内的人员不再需要长时间暴露在外界的恶劣环境中,呼吸到的空气明显更加清新。

其次,全热交换能够减少能源的消耗。

在很多地区,气候寒冷的冬季,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来加热进风。

而通过全热交换,系统能够利用已有的热量,减少加热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另外,在夏季,通过热交换器的作用,进入室内的新风能够被预冷,从而减少了空调系统的负荷,也节约了能源。

此外,全热交换还可以有效减少噪音。

相比于其他传统的空气处理装置,如空调系统,新风系统全热交换过程中的气流变化相对平稳,噪音较小。

然而,新风系统全热交换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由于进风和排风管道是共享一个热交换器的,会存在交叉污染的风险。

如果排风中含有有害物质,如甲醛、一氧化碳等,那么这些有害物质有可能通过热交换器,传递给新鲜空气,从而影响室内空气质量。

因此,在设计和使用新风系统时,需要合理配置过滤器和净化设备,确保室内空气的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热交换器地送风方案设计与能效比较
随着室内气密性的加大,全热交换器作为改善房间空气品质的一种重要方式,近年来引起人民的关注和推崇。

本文分别从人体热舒适性和控制污染源以保证室内空气品质的角度讨论新风量和能量交换的计算和比较,同时论证了合理设计条件下,全热交换器的节能效果。

一、概述
一般来说,相对于空调房间气密性高,无室内外换气的房间,全热交换器可以保证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和节能。

从地板或墙底部送风口或上送风口所送冷风在地板表面上扩散开来,形成有组织的气流组织;并且在热源周围形成浮力尾流带走热量。

由于风速较低,气流组织紊动平缓,没有大的涡流,因而室内工作区空气温度在水平方向上比较一致,而在垂直方向上分层,层高越大,这种现象越明显。

由热源产生向上的尾流不仅可以带走热负荷,也将污浊的空气从工作区带到室内上方,由设在顶部的排风口排出。

底部风口送出的新风,余热及污染物在浮力及气流组织的驱动力作用下向上运动,所以全热交换器能在室内工作区提供良好的空气品质。

全热交换器地送风方式首先在北欧出现,并且在过去的二十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在近十年内也展开了大量研究。

全热交换器地送风方式虽然有一定的优点,但也有其一定的适用条件。

一般适用于污染源与发热源相关的场所,且层高不低于2.5m,此时污浊空气才易于被浮力尾流带走;对房间的设计冷负荷也有一个上限,目前的研究表明,如果有足够的空间来大型送风散流装置的话,房间冷负荷可达120w/㎡。

房间冷负荷过大,置换通风的动力能耗将显著加大,经济性下降,而且送风装置占地、占空间的矛盾也更为突出。

由于置换通风的送风口处于工作区,送风温度必须控制在人体舒适范围内,送风温差的合理确定是置换通风空调系统设计的难点之一。

如果送风温差设计偏小,则会造成送风量偏大,送风散流装置的尺寸大小和数量增多,设备投资加大;如果送风温差过大,送风温度必然较低,人体头部与脚面之间温差偏大,使人产生冷感,降低人体热舒适性。

根据Melikov和Nelson的实验发现33%的测试点上超过15%的人感动有吹风感,引起不适,40%测试点上人体头脚温差超过3℃,这超过了活动区环境条件的ASHARE5592标准。

因此,合理的设计送风量和送风温度是关系到置换通风保证室内空气品质和人体热舒适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分别从人体热舒适性和控制污染源保证室同空气品质的角度讨论置换通风送风量和送风温度的计算方法。

二、送风量计算
1.从人体热舒适性角度
对于置换通风,室内空气温度在垂直方向的分布近似如图1所示。

Tf为脚面处(0.1m)
温度,由于地板的对流和辐射传热以及送风口周围空气的卷入,使其略高于送风Ts,Td为排风温度,Th为1.1m高度,即人为坐姿时头部高度的温度。

瑞典Mundt[5]理论推导出无量纲温度θf的计算式:
(1) LT:通风量M3/hρ:空气密度Kg/m3 Cp:空气定压比热KJ/Kg·℃A:地板面积㎡一般情况下,可按下述数值取:αr:房间辐射换热系数,αr=5w/㎡·℃αr:房间对流换热系数,αc=4w/㎡·℃图1置换通风室内温度垂直分布垂直温度分布是非线形的,且与通风量、热负荷类型、壁面温度、辐射热空间尺寸、风口形式等均有关系。

要想准确的描述它不仅很困难的,而且也没这个必要。

因为舒适性角度出发考虑这个问题,我们最关心的是人体头部和脚部之间的温度。

XiaoxiongYuan[7]1999根据大量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得到计算头脚温差的经验公式:
(2) QO:室内人员及电气设备负荷w,Ql:室内照明负荷w,Qe:结构及太阳辐射热负荷w, 式中的经验系数值如下:A=0.295,B=0.132,C=0.185上述公式在计算余热量时,不计入室内潜热,因为置换通风中促成温度分层的实际因素是显热。

而湿度可按污染物浓度计算[8]。

此公式适用于小型办公室、分区域大型办公室以及工业厂房等。

它虽然是根据坐姿人体舒适性拟和得到,但由于1.1m与1.8m垂直温度梯度要比0.1m与1.1m间温度梯度小,所以上式同样可作为站立人员的舒适性条件。

按ASHARE5592标准,取ΔThf<3℃,再根据不同类型热负荷大小,就可以利用相关经验公式确定在满足人体热舒适性条件下所需送风风量LT。

2.从控制污染源浓度及室内空气品质的角度考虑
置换通风的换气效率要高于混合通风,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空气品质的前提下,所需新风量要少于混合通风所需量,若仍采用混合通风方式确定新风量的经验数值来设计,必将导致新风量大,且浪费了冷量。

其所需新风量的计算可采用下列经验公式[6]: n为换气次数,Q为总负荷,Lm是混合通风方式下通风效率为1时的新风量,按ASHRAE1989标准[8]规定,应由每人最小新风量指标Rp(L/so人)和每㎡地板所须最小新风量指标Rb(L/so人)之和确定:PD:人数,D:差异系数,A:地板面积,具体取值详见表1[7]。

表1ASHRAE62-1989R新风量要求使用类型通风要求使用指标RP Rb 人员密度差异因数通风效率办公空间3.0 0.35 0.07 1 0.8 零售商店3.5 0.85 0.15 0.75 1.00 普通教室 3.0 0.55 0.35 1 0.90 会议室2.5 0.35 0.5 1 1.00 3.送风量的确定送风量的大小L取LI与LT的较大值在特殊情况下,LI=LT,则空气处理系统采用100%的新风,即空气处理系统为直流式:一般情况下,LI<LT,则新风率R=LI/LT。

三、送风温度的计算
送风量一旦确定后,就可以根据负荷大小确定送风温度Ts和排风温度Td。

当室内参数送风量L,送风量温度Ts,排风温度Td以及新风量LI确定后,就可以确定制冷系统总的冷负荷。

四、计算示例
一个置换通风办公室,房间尺寸为4m×8m×3m(L×W×H),围护结构冷负荷Qe为1.5Kw,照明冷负荷QI为0.2Kw,人员及设备冷负荷Qo为2Kw,单位面积的冷负荷指标115.6w/㎡,室内散湿量为0.25g/s,则ε=14800。

试计算送风量和送风温度。

工作区设计温度为24℃。

解:根据公式2计算,取ΔThf=2.5℃,LT=1001.7m3/h 根据公式6,且PD取4人,Lm=83.5m3/h 根据公式4:η=2.05,所需新风量为:LI=40.7m3/h LI<LT,L=LT=0.278m3/s,Th=24℃,Tf=24-2.5=21.5 根据公式1:θf=0.175,由此得到:Ts=19.5℃,Te=30.5℃ΔT=Te-Ts=11.0℃若采用混合通风设计,按机器露点送风TL=13℃,送风温差为13℃,新风量为Lm,由于置换通风室内温度垂直分布(21.5℃-30.5℃),故为了增强可经,混合通风室内设计温度取平均值TN1=26℃,则送风量及新风比分别为:
L1=0.236m3/s=849.6m3/h,R1=9.8% 根据置换通风及混合通风的送风温度及
新风比可以确定系统的能耗。

可以分别计算置换通风和混合通风的耗冷量Qd和Qm,对于置换通风,首选确定二次回风量L2以及一次回风混合点C的焓值iC:对于混合通风,首选需要确定一次回风后的混合点焓值iC: 可以看出,采用置换通风设计,将会造成送风量加大,造成风机能耗加大,送风散流器的大小和数量增多。

但由于新风量低于混合通风的设计值,且置换通风送风温度(19.5℃)明显高于混合式通风(13℃),可有效利用二次回风,使整个系统能耗将于混合式通风,节能12%-18%[9]。

五、结论
置换通风送风量及送风温度是通风系统设计的一个关键问题,涉及室内空气品质和舒适性要求,同时也关系到系统能耗。

按上述介绍公式来确定送风量和送风温度,不仅可以满足人体舒适性要求,也能保证室内空气品质,设计送风量略高于混合通风。

合理地设计置换通风系统,并有效地与热回收、二次回风等结合起来,可以使系统节能。

上文所提供的设计方法是按具体的条件得到的,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对于大空间,如剧院、大型工业厂房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