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标精品教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来源于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该部分主要介绍了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特点、形成条件以及畜牧业的主要类型和分布。
具体内容包括: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定义、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类型和分布。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已经学习了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和特点,对于农业地域类型的分类有一定的了解;其次,学生已经掌握了畜牧业的概念和特点,对于畜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认识;最后,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理环境对农业的影响,对于不同地域的农业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这些已有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了解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类型和分布。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不同地区的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农业地域类型的认识和尊重,激发学生对农业地理环境的兴趣和热爱。
4.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地区的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5. 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同时激发学生对农业地理环境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
解决方案:通过具体的实例讲解,如介绍内蒙古的畜牧业发展情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畜牧业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和特点。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3.3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学案设计

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前预习案一、大牧场放牧业1.概况:分布:。
畜种:以牧牛为主的国家:、。
以养羊为主的国家或地区:、。
2.特点:(识记)3. 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1)区位优势(识记)(2)发展措施(识记)二、乳畜业1.特点:面向城市____________的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地域类型。
2.生产对象:主要是奶牛。
3.主要产品: __________及其制品。
4.分布:北美洲______________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5.西欧的乳畜业(1)区位条件气候温凉、潮湿——利于__________生长。
地形______——利于牧草和饲料种植。
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有饮用牛奶的习惯——________广阔。
(2)特点:商品率____,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程度高。
【预思考】1.比一比:大牧场放牧业与商品谷物农业在生产条件和地域分布上存在哪些相同之处?2.美国五大湖地区发展乳畜业的自然条件是什么?3.判断正误:大牧场放牧业与乳畜业的主要产品都是一样的。
【预习检测】读“某地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回答1~3题。
1.图示农业地域类型是( )A.园艺业B.游牧业C.混合农业D.大牧场放牧业2.关于图示农业基本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产规模大②能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③科技水平低④产品主要供应市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图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分布的典型地区是( )A.恒河平原南部B.波德平原北部 C.潘帕斯草原D.墨累—达令盆地下图是“我国某自然村四种农产品产值百分比的扇面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影响该村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是( )A.政策B.市场 C.交通D.气候5.该自然村可能位于( )A.杭州市附近 B.哈尔滨市附近C.昆明市附近D.西安市附近课内探究案考点一、大牧场放牧业1.大牧场放牧业的基本特征[迁移应用1]形成大牧场放牧业的共同的自然区位条件是( )A.有良好的海洋运输条件和先进的保鲜、冷藏技术B.草类茂盛,大面积优良的天然草场C.地广人稀,且有大面积热带草原气候区D.都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这些地区不适宜发展种植业,只能发展畜牧业2.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1)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①潘帕斯草原气候温和,草类茂盛,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
人教版高一 必修二 地理第三章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课题:乳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的的分布、特点,学会分析其形成条件。
2.结合图文,提升学生阅读、思考、交流、比较、分析、归纳、演讲、复习、解题等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引导观察图与视频,学生带着问题,在图中挖掘信息进行自主和合作学习。
2.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掌握同类问题的分析思路,进行知识迁移,举一反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课本,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地去分析思考国内的类似问题,关心国事。
教学方法:探究法,材料分析法教学过程:教师:复习引入。
我们食堂经常吃那些食物?我们以米面为主的饮食结构原因?今天请大家吃一顿西餐。
呈现PPT1,都叫啥?有谁吃过这些东西?我们经常吃吗?转入:看来,你们中间不缺乏吃货啊。
面包、牛奶等饮食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
牛排,羊排等饮食在国人的餐桌上也屡见不鲜。
但你知道这些食品是哪些国家的主要饮食结构吗?本节课,我们来一起寻找答案。
教师:投影PPT2。
先看一下学习目标学生:齐声朗读一遍教师:课本对本内容呈现有限。
仔细观察课本图3-1-5,找出乳畜业主要地区分布。
学生:观察与思考,尝试说出分布。
教师:点击PPT3,学生自查的回答情况,教师点评:有奶喝和奶制品吃的,都属于欧美发达国家啊。
我们今天的生活也在改善。
教师:结合下图和观察PPT4-5,以西欧为例,分析其发展乳畜业的条件。
学生:交流以下问题1.利用PPT4,分析该区域的位置和气候类型等自然条件2.利用PPT5,分析本区域人口、城市、工业等社会经济条件学生归纳:教师:播放PPT6,结合拓展材料1和4,引导学生思考乳畜业的特点。
学生:集约化程度高、商品率高教师:引发学生关注我国乳业安全质量问题。
转入:接下来,我们再看另一个乳畜业发达的地区--美国五大湖地区。
教师:我提供资料,同学们参阅上述方法,讨论完成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条件?呈现PPT7的四幅图,学生:带着下列问题交流1.该区域的位置和气候类型等自然条件2.本区域人口、城市、工业等社会经济条件3.本区域移民历史。
人教版高一 必修二 地理第三章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1

高中地理 3.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一、教学目标设计(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掌握影响大牧场放牧业及乳畜业分布的区位因素2、学会分析并掌握促进放牧业、乳畜业发展的方法有哪些(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对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归纳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2、通过读图分析西欧气候条件对乳畜业的影响及西欧经济发展对乳畜业的影响(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畜牧业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农业的发展既要自然条件的支持又要人文条件的辅助,提高学生一分为二看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主要涉及的是对大牧场放牧业与畜牧业的区位条件的考察,本课时的重难点具体如下所述:1、重点(1)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的分布、成因、特点(2)影响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的区位因素2、难点影响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的区位因素三、教学过程与环节设计(一)课程导入(3′)前面我们学习了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分析了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对种植业区位条件的影响。
大家也知道世界上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所以也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地区都适合种水稻,那么不同地区都适合发展什么农业呢?为什么适合发展那些农业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进行畜牧业的学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可以学会分析畜牧业的区位条件。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51-54的内容,完成自主学习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 12′)1、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等国的、气候区。
其特点是、。
2、根据书本P51案例4,概括潘帕斯草原放牧业的区位优势有哪些?阿根廷为保障其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3、乳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主要是、、、、等地的周围,其生产对象主要是:,产品是、。
4、完成书本P52页活动题。
(三)小组讨论( 8′)1、自然因素及人文社会因素如何影响畜牧业的发展?2、对比大牧场放牧业与乳畜业区位条件的异同?(四)展示交流( 12′)展示时应合理划分问题,避免一个人或一个小组包揽所有题目,另外,尽量保证机会均等,每个小组一节课就回答一次问题为好,对于特别积极的小组予以表扬,但要向其提议把机会让给其他还没有回答问题的小组。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

4.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5.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形成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农业地域类型的认识,增强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和责任感;
3.教师讲解畜牧业生产中的环境、资源、技术等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在畜牧业中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研究一种畜牧业地域类型,结合教材和实际案例,分析其特点、分类及影响因素。
2.各小组进行讨论,整理分析结果,准备进行课堂分享。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3.学生互相交流答案,共同进步。
(五)总结归纳
1.教师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研究成果,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2.教师针对学生讨论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3.教师强调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醒学生关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4.学生反馈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内容,观察身边的畜牧业现象,如养殖场、畜牧产品市场等,撰写一篇观察报告。要求:不少于500字,内容包括畜牧业地域类型、生产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2.选择一种世界主要畜牧业生产国,分析其畜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和潜力。要求:不少于800字,运用地图、统计图表等工具,结合教材和课外资料,进行深入分析。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设计难易适度的教学活动,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3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公开课教学设计

学校
班级
学科
地理
授课人
课题
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用案例说明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和特点。
过程与方法
读图分析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运用资料归纳乳畜业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比分析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教学手段
课前选取有关的资料、图片和图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课件等
教学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法;2.多媒体直观演示法;3.案例教学法;
4.读图综合分析法;5.讨论探究法
教学重点
1.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类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
2.利用图表资料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能力。
教学难点
西欧乳畜业与阿根廷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的比较。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一、大牧场放牧业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牛业的区位因素。(总结归纳)
1.分布地区(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
2.特点: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3.区位条件:①气候温暖、草类茂盛;
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③距海港近、水陆交通便利。
(学生活动)
(1)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场入牧业的例子,归纳大牧场放牧业这种
2013年3月29日
同学们,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两种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在世界上有些地方,由于自然和人文条件的原因,人们并不从事种植业,那么他们到底从事哪一种农业劳动呢?下面我们先看一段录像,请大家认真观看,录像里反映的是什么农业类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教案-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課時計劃課題:第三節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課型:新課【教學目標】1.用案例說明大牧場放牧業形成的區位因素和特點。
2.讀圖分析西歐乳畜業形成的區位因素,運用資料歸納乳畜業的特點。
3.對比分析西歐乳畜業和潘帕斯大牧場放牧業的區位條件。
【教學重、難點及解決辦法]】重點:1.案例說明大牧場放牧業形成的區位因素和特點2.讀圖分析西歐乳畜業形成的區位因素,運用資料歸納乳畜業的特點。
難點:對比分析西歐乳畜業和潘帕斯大牧場放牧業的區位條件解決方法:案例分析法、啟發式講述法、比較分析法【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圖片缺勤登記:【板書設計】第三節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3.3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一、大牧場放牧業1、大牧場放牧業是一種面向市場的農業地域類型。
2、分佈地區美國、阿根廷(以牧牛為主)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以牧羊為主)3、這些國家有大面積的乾旱、半乾旱氣候區,這些地區植被稀疏,不適宜經營種植業,只能用於放牧業。
4、特點:生產規模大、專業化程度高。
二、乳畜業1、產品種類產品:牛奶及其製品,如奶粉、黃油和乳酪。
2、分佈:北美洲五大湖周圍地區、西歐、中歐,以及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
【講授過程】【新課導入】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季風水田農業和商品穀物。
在世界上有些地方,由於自然和社會經濟因素的不同原因,人們從事農業並不是從事種植業,那他們到底是哪一種農業類型呢?下麵我們先看一些圖片,請大家認真觀學生學、思過程設計活動:請大家閱讀書本第51面第一段及投影圖片,思考以下問題:1、大牧場放牧業是一種面向市場還是自給的農業地域類型?2、主要分佈在哪些國家?看。
提問:以上圖片內容反映了什麼農業類型?(畜牧業)【板書】第三節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類型一、大牧場放牧業活動:請大家閱讀書本第51面第一段及投影圖片,思考以下問題:1、大牧場放牧業是一種面向市場還是自給的農業地域類型?2、主要分佈在哪些國家?這些國家在放牧牲畜的種類上有什麼差別?3、從氣候和植被方面分析,這些國家為什麼可以發展大牧場放牧業?4、大牧場放牧業有什麼特點?學生回答後,教師總結。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1

1.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整理畜牧业地域类型的分类、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形成一份知识结构图或思维导图。
2.选择一个具体的畜牧业地域类型,分析其发展条件和存在的问题,撰写一篇分析报告,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3.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畜牧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特征,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4.通过实践活动,如参观养殖场、开展养殖技能培训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畜牧业的生产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一份关于畜牧业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饲养技术等方面,旨在了解社会公众对畜牧业发展的认知和态度。
4.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畜牧业地域类型的相关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5.鼓励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查找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功案例,与同学分享,并进行课堂交流。
6.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参观当地养殖场、开展养殖技能培训等,亲身体验畜牧业生产过程,撰写实践活动报告。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畜牧业地域类型的定义、分类及特点,重点分析草原牧区、山地牧区、农耕区畜牧业等类型。
2.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数据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畜牧业地域类型的内涵。
3.教学重点:讲解影响畜牧业地域类型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市场需求、政策支持等。
1.多元化教学策略运用
-设想:结合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GIS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增强学生对畜牧业地域类型的直观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课标要求
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主要叙述乳畜业的生产对象、产品、影响乳畜业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以及乳畜业分布的地区等。
乳畜业在一些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大城市周围都有发展,是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农业类型,学生学习能力较强的话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乳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有哪些?乳畜业发展的问题是什么?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分布。
2.通过学习大牧场放牧业,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3.掌握大牧场放牧业在经营方式、商品化、专业化、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特点。
4.解西欧乳畜业的形成因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学会归纳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2.把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作比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自然条件是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条件,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才能天人合一。
2.人文条件也越来越大地影响到农业的区位选择,事物是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
1.理解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类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
2.利用图表资料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能力。
教学难点
西欧乳畜业与阿根廷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的比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和地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言:同学们,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两种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
在世界上有些地方,由于自然和人文条件的原因,人们并不从事种植业,那么他们到底从事哪一种农业劳动呢?
一、大牧场放牧业
1.特征: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具有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
2.主要分布: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
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这些地区植被稀疏,不适宜经营种植业,只能用于放牧业。
美国、阿根廷牧牛占重要地位,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养羊占重要地位。
案例
通过这个案例,使学生必须注意如下问题:
1.对大牧场放牧业区位因素的相关分析不要孤立地看待,自然因素是基础,人文经济因素是条件,科技进步(包括交通状况和草场条件的改善)是“催化剂”。
2.在分析图3.16时,应重点把握该区域的海陆位置、地形、发达的铁路运输和便捷的海运条件等重要信息。
3.结合案例4完成活动题。
(对于活动的处理可以采取学生阅读案例→学生分析→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程序进行。
)
活动
1.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例子,归纳大牧场放牧业这种农业地域类
型的区位条件。
1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质优良;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廉,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距海港近,促进了牧场的商品经营。
2.大牧场放牧业在经营方式、商品化、专业化、经济效益、科技应用等方面有什么特点?
3.经营方式:集约农业、生产规模大
商品化、专业化水平高;经济效率高;重视科技应用,例如培育良种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划区轮牧等。
4.典型代表——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上发展大牧场牧牛业
有利的区位条件
(1)气候温和,草类茂盛,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
(2)地广人稀,而且土地租金低,为牧场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性;
(3)距海港近的区位优势,促进了牧场的商品经营。
(读图要求:在世界地图上,熟悉以上国家及地区、潘帕斯草原等的地理位置。
)
为促进牧牛业发展,阿根廷人作了如下工作
(1)铁路的贯通,便于把肉牛运到港口城市屠宰加工后外运;
(2)采取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和牧草生长用水等措施,使牧场不退化
(3)饲养良种牛,加强对良种牛的培育,以及对牛群病害的研究。
阿根廷地广人稀,所产牛肉主要出口。
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使潘帕斯牛肉的市场扩展到欧洲。
活动:P52(让学生思考、分析)
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区能否采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模式?
我国内蒙古、新疆地区地广人稀、草场质量好,如果能够加强科技应用,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完全可以采用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模式。
第二课时
二、乳畜业
1.概念:是随着城市发展而形成的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地域类型
2.生产对象:奶牛,
3.产品:牛奶及其制品,如奶粉、黄油和奶酪。
4.分布: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多紧邻消费市场(由于牛奶及大部分乳制品不耐贮藏,且运输不便)目前,世界上许多大城市都有奶牛农场分布于市郊。
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也发展了乳畜业。
活动
1.分析西欧乳畜业的形成因素。
(1)饲料因素:为什么西欧有适于养牛业需要的多汁牧草? (提示:从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分析。
)
提示:图3.19和3.20反映出西欧具有广阔的平原和凉爽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归纳总结:纬度高,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这种气候条件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适宜发展奶牛饲养业,形成了欧洲人以肉奶等高脂肪、高热量食品为主的饮食习惯。
(2)市场因素:为什么西欧对乳畜产品有很大的需求量?
提示:表3.1反映了西欧城市化水平高,说明市场因素对乳畜业的重要影响。
右下图说明了西欧饮食习惯对乳畜业形成的影响。
归纳总结:随着经济发展,欧洲的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居民的奶类消费需求大。
此外,牛奶及大部分乳制品不耐贮藏,乳畜业就更需要近市场分布。
2.用下列材料论证你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并进一步提炼出西欧乳畜业的分布和生产经营等方面的特点。
提示:通过材料的阅读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西欧乳畜业商品率、机械化程度高。
大城市周边以生产牛奶为
主,离城市较远的地区以生产乳制品为主。
3.把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区位条件,与阿根廷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作一比较。
提示:可以从气候、草场条件、市场、交通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教师归纳:与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相比,西欧的乳畜业接近市场。
气候条件不同,草场质量不同,欧洲以奶牛为主,潘帕斯草原大牧场则以肉牛为主。
后者远离市场,对交通条件依赖较大。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了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案例说明了大牧场放牧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和特点,读图分析了西欧乳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运用资料归纳了乳畜业的特点。
同时对比分析了西欧乳畜业和潘帕斯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板书设计
3.3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大牧场放牧业
1.特征:面向市场,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
2.主要分布:美国、阿根廷——牧牛
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养羊
3.典型代表——潘帕斯草原大牧场牧牛业
1)有利的区位条件——
(1)(2)(3)
2)发展过程——粗放的自给游牧业→密集的商品牧牛业
3)为促进牧牛业发展,阿根廷人作了如下工作:
①②③
二、乳畜业
1.概念:
2.生产对象:
3.产品:
4.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