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惠城区南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合集下载

关于生态立体城市的城市设计探索 ——以惠州高铁南站新城规划设计研究为例

关于生态立体城市的城市设计探索 ——以惠州高铁南站新城规划设计研究为例

关于生态立体城市的城市设计探索——以惠州高铁南站新城规划设计研究为例摘要:南站新城是惠州环大亚湾新区的三个起步区之一,是珠江口东岸的专门化新兴服务业中心,是服务惠阳、大亚湾区和深圳东部地区的惠阳新中心区,是一个基于高铁站点TOD的新城片区开发,更是一个以土地整理为核心的更新改造。

要满足片区作为惠州高铁新城和环大亚湾新区启动区的角色,配置相关的职能、产业和服务。

本文针对南站新城的规划背景、规划原则以及设计策略等对其规划进行研究探讨关键词:南站新城;规划原则;规划策略;分区规划设计1项目规划背景淡水南站新城(以下简称“南站新城”)位于惠州市惠阳区东部。

惠阳紧邻深圳,属“深莞惠”都市圈,是惠州与深圳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热点地区。

伴随区域高速轨道交通网络的完善,深圳轨道14号线及惠州轨道1号线经过南站新城并设置相应站点,南站新城成为向北辐射惠城区、南部联通大亚湾的核心节点片区。

由此依托区域轨道交通一体化建设,珠三角的核心腹地将沿轨道交通线轴向拓展,依托厦深铁路高铁站形成的南站新城将进一步融入与深圳、厦门等城市的区域一体化进程。

南站新城是省和市政府关注的重点项目,是环大亚湾新区的起步区,将打造成惠州大亚湾石化区及环大亚湾新区其它产业的区域级服务中心。

南站新城对加快惠州跻身珠三角发展“第二梯队”、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辐射带动粤东和粤北地区具有重大意义(如图一)。

2南站新城的规划原则 2.1区域统筹原则以区域统筹发展理念,注重南站新城片区与深圳、环大亚湾新区其他组团、惠阳中心城区等片区的协调发展,重点统筹功能定位、布局结构、综合交通体系等多个方面。

以区域统筹发展为目标,优化各类用地、设施,协调对内对外交通联系、合理分配开发建设时序和规模,促进区域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实现区域一体化统筹协调发展。

2.2生态可持续原则片区与深圳、环大亚湾新区其他组团、惠阳中心城区等片区的协调发展,重点统筹功能定位、布局结构、综合交通体系等多个方面。

惠州市惠城区南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惠州市惠城区南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惠州市惠城区南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录⽂本第⼀章总则 (2)第⼆章发展⽬标与功能定位 (3)第三章地块划分及编码 (3)第四章建设⽤地性质控制 (4)第五章建设⽤地使⽤强度控制 (5)第六章道路交通规划 (5)第七章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设施⽤地规划 (7)第⼋章城市设计 (10)图则第⼀章总则第⼀条本规划适⽤范围(以下简称本⽚区)为:惠城外环路以南,莞惠⾼速公路以北,惠⼤⾼速公路以西,惠⼤铁路以东的城市建设⽤地,总⽤地⾯积24.17平⽅公⾥。

第⼆条制订本规划的主要规划依据是:《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报批稿)。

第三条本规划法定⽂件由⽂本和图则构成。

⽂本是指规定规划强制性内容的具有法定效⼒的规划条⽂,图则是指反映⽂本内容的规划图纸及相关表格。

⽂本与图则具备同等的法律效⼒,两者应同时使⽤。

第四条本⽚区的⼟地使⽤及⼀切开发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划的有关规定,还应符合国家、⼴东省及惠州市的有关法律、政策、规范相关条款的规定。

第五条本规划所确定的道路交通设施和市政设施的⽤地范围,可能在详细设计时略有修改,但须报城市规划⾏政主管部门审定。

第六条本规划由惠州市城市规划⾏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如需调整,必须符合《⼴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

第七条本规划⾃惠州市⼈民政府批准之⽇起实施。

即⽇起,该地区原有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动废⽌。

第⼆章发展⽬标与功能定位第⼋条本⽚区发展⽬标为:依托⾼起点、⾼标准的惠州市体育⽂化中⼼、惠州教育园区以及惠州数码园,将本⽚区发展成为集商业/商务中⼼、体育/⽂化中⼼、⾼等教育园区、城市住区和⾼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体的,服务于惠州市的综合新城。

第九条本⽚区主要有五⼤发展功能,分别是:体育/⽂化、商务/商业、城市住区、⾼等教育、⾼新技术产业。

第三章地块划分及编码第⼗条主要根据道路界线进⾏本⽚区的街坊及地块划分,编号的顺序依次为从西⾄东、由北⾄南。

地块编码采⽤两级编码⽅法,由编制区代码(街坊代码)—地块代码组成。

惠州市惠城区南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惠州市惠城区南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惠州市惠城区南部新城规划道路交通规划本片区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为惠大高速公路、莞惠高速公路、惠南大道、主1号路、主3号路(三环路南延段),各建设地块出入口及内部支路详见图则。

本片区内道路采用网状道路结构,区内道路分为六个等级:(1)高速公路:惠大高速、莞惠高速,红线宽度控制60-80米;(2)快速路:惠南大道、四环路,红线宽度60米;(3)城市主干路:主1号路、主3号路(三环路南延段)、主2号路、主4号路、6号路,红线宽36-60米,双向6~8车道;(4)城市次干路:红线宽32—42米,双向4~6车道;(5)Ι级支路:联系各街坊及组团间的支路,红线宽18—32米;(6)Π级支路:各街坊及组团内部道路,红线宽18米。

南部新城的规划填补了惠城区和惠阳区两个市区主要城区过渡地带城市规划空白的现状,南部新城的规划区域,既是惠城区、惠阳区两大主城区城市中心的延伸,也是相对较为独立的一个崭新城市区域。

南部新城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是连接各城区的重要交汇点《惠州市惠城区南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指出,南部新城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广东省区域空间的资源结构性变化,使得惠州市成为区域发展的重点地区之一。

在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建成投产、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迅猛的条件下,惠州市域经济发展重点正向南调整,这也使得南部新城成为惠城区及惠阳区(包括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向连接陈江仲恺地区惠东的重要节点。

在惠州城市总体规划平面图中,南部新城正好处在惠州的中心位置。

南部新城规划是市政府历年来首次对惠城区和惠阳区的中间地带进行详细规划。

惠城区和惠阳区两大主城区存在很多优势互补的方面,两个主城区的发展呈现出“向心力”。

南部新城规划的出台,将有利于整个惠州城市资源的整合和升级。

此外,南部新城将成为惠州城市发展南北走廊的重要衔接点,是惠州城市“南进北拓”的重要跳板。

根据惠州城市总体规划,惠州主要由四大城市次区域组成,即分为惠城、惠阳-大亚湾、陈江-仲恺和北部山区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惠州市金山湖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惠州市金山湖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一章总则1.1规划依据依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2005] 146号)、《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建规[2002]218 号)、《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报批稿)、《惠州市综合交通规划(2005—2020)》、《惠州市城区防洪排涝规划》、《惠州市河南岸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惠州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报批稿)、国家、省、市有关法规和规范、其它部门相关文函和会议纪要。

1.2规划原则本规划依照的原则是:尊重上层次规划、创造最优整体效益、弹性发展和重视可操作性。

1.3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南四环路、惠南大道、南岸路、白泥一路和西枝江围合的区域, 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6. 44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区西部约3平方公里的用地属于《惠州市河南岸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范围,本次分区规划不再规划研究,仅在最后成果的《土地利用规划图》中反映该部分内容。

1.4规划聊艮规划期限为2007〜2020年。

第二章功能定位和规模1.1功能定位本规划区的功能定位为以居住为主、商业和休闲娱乐为辅的发展区。

2.2规模3. 2. 1人口规模规划控制人口规模为15. 5万人。

4. 2.2用地规模本次规划用地面积为1353. 79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1170. 18公顷, 占本次规划用地面积的86. 44%o第三章用地布局规划4.1布局结构采用“一个中心,一条风光带、一个休闲娱乐区和三个居住社区”的空间布局结构。

其中“一个中心”是指结合南部新城中心体育场在四环路北部规划市级公共设施用地,形成规划区的中心;“一条风光带”是指充分利用西枝江的自然环境优势,形成西枝江滨江风光带;“一个休闲娱乐区”是指结合规划的金山湖公园形成休闲娱乐区;“三个居住社区”是指金山A区、金山B区和金山C区。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纲要公示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第6条城市性质珠江三角洲地区性中心城市,以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为主的制造业基地,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第7条城市职能(1)中心城市职能:惠州市是珠三角东部的次中心城市,随着规划区经济实力的提高,次中心城市的地位将会进一步突出。

由于扼守珠江三角洲东部交通门户的地理区位条件和处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高端位置,惠州市对博罗、龙门、惠东、河源、汕尾等地将会发挥更大的区域辐射和服务功能,包括商务、教育、就业、居住、旅游等方面。

(2)产业职能:惠州为广东省石化产业基地,积极培育石油及化学产业集群;形成电子信息业产业集群,形成劳动密集型的轻加工业发展优势(如服装、毛织、运动器材、灯饰等)。

建立起旅游业产业集群。

第8条城市发展目标总体目标:产业强市,拥有良好生态环境和文化魅力的旅游城市、文明城市和宜居城市。

第一阶段:到2010年,积极推进拥有惠州产业特色的工业化发展速度、质量和规模,梳理和整合空间资源、城市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加大基础设施、环境整治等基础性投入,构建良好发展环境,夯实发展基础,为城市的全面腾飞提供支持。

第二阶段:到2020年左右,推进现代化建设质量,建设魅力独特、经济强盛、生态环境优良、城乡协调、文化及旅游产业发达、社会文明、适宜人居的城市,全面提升城市战略地位。

远景发展: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强市,拥有良好生态环境和文化魅力的旅游城市、文明城市和宜居城市。

第9条经济发展目标与策略(1)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GDP)达到1700亿元,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到2 020年,全市生产总值(GDP)达到5800亿元,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规划设计条件告知书

规划设计条件告知书

规划设计条件告知书案卷编号:申请单位:惠州市国土资源局惠城区分局项目地点:南部新城,、、地块发卷日期:主管部门:惠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编制单位:惠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目录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用地现状第三章规划设计要求第四章其他要求第五章附则图则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受理惠州市国土资源局惠城区分局的申请(惠城国土资函[]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组织编制本《规划设计条件告知书》(下称《告知书》)。

第二条本《告知书》所设定的规划条件,是本用地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是办理本用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依据。

国土部门应严格按照本《告知书》所设定的规划条件和国土资发[]号文件的要求,组织对本用地土地使用权进行公开出让。

第三条本《告知书》所设定的规划条件,是对本用地进行项目策划、总平面规划、建筑设计、规划验收等的依据。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改变本《告知书》。

本《告知书》包括《文本》及《图则》两部分,必须同时使用。

第四条编制本《告知书》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惠州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年版)《惠城区南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关于同意调整南部新城,、、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惠府函[]号)惠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年第九次会议纪要第五条本《告知书》未明确的相关内容应符合现行国家、省、市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用地现状第六条本用地位于惠城区南部新城,用地编号为,、、,其具体位置详见《图则》。

第七条本用地周边情况:地块东侧为惠南大道,南侧为现状宽度约M的水泥路,西侧为惠大铁路,北侧为村民用地;、、地块东侧为惠淡公路,西侧为惠南大道;与地块间为现状宽度约M的道路。

第三章规划设计要求第八条用地规划要求本《告知书》采用“计算指标用地面积”(即计算指标用地界线范围内的用地面积)计算容积率、建筑密度、住宅建筑净密度、绿地率等有关技术经济指标。

惠州市惠城区南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1)

惠州市惠城区南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1)

惠州市惠城区南部新城规划道路交通规划本片区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为惠大高速公路、莞惠高速公路、惠南大道、主1号路、主3号路(三环路南延段),各建设地块出入口及内部支路详见图则。

本片区内道路采用网状道路结构,区内道路分为六个等级:(1)高速公路:惠大高速、莞惠高速,红线宽度控制60-80米;(2)快速路:惠南大道、四环路,红线宽度60米;(3)城市主干路:主1号路、主3号路(三环路南延段)、主2号路、主4号路、6号路,红线宽36-60米,双向6~8车道;(4)城市次干路:红线宽32—42米,双向4~6车道;(5)Ι级支路:联系各街坊及组团间的支路,红线宽18—32米;(6)Π级支路:各街坊及组团内部道路,红线宽18米。

南部新城的规划填补了惠城区和惠阳区两个市区主要城区过渡地带城市规划空白的现状,南部新城的规划区域,既是惠城区、惠阳区两大主城区城市中心的延伸,也是相对较为独立的一个崭新城市区域。

南部新城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是连接各城区的重要交汇点《惠州市惠城区南部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指出,南部新城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广东省区域空间的资源结构性变化,使得惠州市成为区域发展的重点地区之一。

在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建成投产、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迅猛的条件下,惠州市域经济发展重点正向南调整,这也使得南部新城成为惠城区及惠阳区(包括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向连接陈江仲恺地区惠东的重要节点。

在惠州城市总体规划平面图中,南部新城正好处在惠州的中心位置。

南部新城规划是市政府历年来首次对惠城区和惠阳区的中间地带进行详细规划。

惠城区和惠阳区两大主城区存在很多优势互补的方面,两个主城区的发展呈现出“向心力”。

南部新城规划的出台,将有利于整个惠州城市资源的整合和升级。

此外,南部新城将成为惠州城市发展南北走廊的重要衔接点,是惠州城市“南进北拓”的重要跳板。

根据惠州城市总体规划,惠州主要由四大城市次区域组成,即分为惠城、惠阳-大亚湾、陈江-仲恺和北部山区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介绍)惠城南部新城和惠阳新桥地区规划

(介绍)惠城南部新城和惠阳新桥地区规划

惠城南部新城和惠阳新桥地区规划惠澳惠淡大道沿线将建新的城市级中心区惠城南部新城和惠阳新桥地区规划(草案)出台核心提示随着惠澳大道和惠淡路的修建,惠州的两个中心区惠城区和大亚湾区被连接了起来,其沿线地区区位优势彰显,战略意义突出。

如何整合惠城和大亚湾的区域优势?怎样规划惠州城市南拓的格局?惠州发展能否抓住提升城市功能、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机遇?近期公示的《惠澳、惠淡大道沿线地区综合开发策略暨惠城南部新城、惠阳新桥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让惠州市民们看到了一个美丽的远景。

本报讯近日,《惠澳、惠淡大道沿线地区综合开发策略暨惠城南部新城、惠阳新桥地区控制性详绌规划》(草案)在惠州市规划建设局网站上公示,《规划》将惠澳、惠淡大道沿线长约50公里、宽约36公甲的南北向带状地带作为惠州市新的城市中心地区进行了总体规划。

有关专家指出,轴线发展、双核集聚的策略将为惠州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规划》定稿历时两年《规划》指出,随着惠澳大道和惠淡路的修建,联系惠州市惠城区和大亚湾区两个中心城区的惠澳、惠淡大道沿线地区区位优势彰显,城市开发进程加速。

同时,该轴线也是直接承担深圳东进、惠州南拓的主要空间发展走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对这一地区土地的高效利用和空间协调发展,是在新一轮的发展阶段中保证惠州城市功能继续提升、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为统一该地区的建设标准、保证该地区的空间协调发展、保障空间环境品质、形成地区开发建设行为的统一秩序,惠州市规划建设局制定此规划。

据悉,《惠澳、惠淡大道沿线地区综合开发策略暨惠城南部新城、惠阳新桥地区控制件详细规划》从2004年8月开始进行编制,方案经多次征求惠城区、惠阳区、大亚湾区等各区和国土资源局、发改局、公用事业局、交通局等部门的意见,于今年7月7日原则通过了惠州市规划建设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并于近日在规划建设局网站上公示。

将惠州融入惠深港城市带《规划》对惠澳、惠淡大道沿线地区的定位是惠州市新的城市中心区,规划期限和《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致,远期为2020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文本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 (3)
第三章地块划分及编码 (3)
第四章建设用地性质控制 (4)
第五章建设用地使用强度控制 (5)
第六章道路交通规划 (5)
第七章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用地规划 (7)
第八章城市设计 (10)
图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规划适用围(以下简称本片区)为:惠城外环路以南,莞惠高速公路以北,惠大高速公路以西,惠大铁路以东的城市
建设用地,总用地面积24.17平方公里。

第二条制订本规划的主要规划依据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报批稿)。

第三条本规划法定文件由文本和图则构成。

文本是指规定规划强制性容的具有法定效力的规划条文,图则是指反映文本容的规
划图纸及相关表格。

文本与图则具备同等的法律效力,两者
应同时使用。

第四条本片区的土地使用及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划的有关规定,还应符合国家、省及市的有关法律、政策、规相关
条款的规定。

第五条本规划所确定的道路交通设施和市政设施的用地围,可能在详细设计时略有修改,但须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定。

第六条本规划由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如需调整,必须符合《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

第七条本规划自市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实施。

即日起,该地区原有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自动废止。

第二章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
第八条本片区发展目标为:依托高起点、高标准的市体育文化中心、教育园区以及数码园,将本片区发展成为集商业/商务中心、
体育/文化中心、高等教育园区、城市住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
区为一体的,服务于市的综合新城。

第九条本片区主要有五大发展功能,分别是:体育/文化、商务/商业、城市住区、高等教育、高新技术产业。

第三章地块划分及编码
第十条主要根据道路界线进行本片区的街坊及地块划分,编号的顺序依次为从西至东、由北至南。

地块编码采用两级编码
方法,由编制区代码(街坊代码)—地块代码组成。

第十一条本片区总共分为26个编制区(街坊),由448个地块组成。

第十二条本规划所确定的地块界线,并不一定代表确实的用地红线围,在详细的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将
地块进行合并或细分。

第四章建设用地性质控制
第十三条依据本片区的功能定位,确定本片区的主要土地用途为:体育、文化娱乐、商业、居住、教育、工业等。

本片区各
地块土地利用性质详见图则。

第十四条本规划所确定的土地用途是对未来土地使用的控制与引导,现状合法的土地用途与规划规定用途不符的,原则上
可继续保持其原有的使用功能,一旦这类土地要求进行改
造与重建时,必须与规划规定的用途相符。

第十五条本规划所确定的公共配套设施及市政设施,若安排在土地使用权已出让的地块,规划主管部门可根据有关法规的规
定,在有需要的时候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并对拥有土地
使用权的单位或个人给予适当补偿。

第十六条本规划对地块规定了三类土地利用性质:
(1)一类用地性质是指“规划确定的用地性质”;
(2)二类用地性质是指“经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方可变更的用地性质”;
(3)三类用地性质是指“经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批准方可变更的用地性质”。

第五章建设用地使用强度控制
第十七条本片区城市建设用地各项建设项目必须满足本图则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含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的规定,各地块
建筑容量指标详见图则的规定。

第十八条规划中工业用地的容积率控制为上限,容积率控制下限按相关主管部门依据不同行业的特点所制定的建设标准确
定。

第十九条在规划执行过程中,遇到以下特殊情况时,土地开发项目及建设总量应保持不变:
(1)对图则确定的地块进行合并开发的;
(2)对图则确定的地块进行细分开发的。

第六章道路交通规划
第二十条本片区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为惠大高速公路、莞惠高速公路、惠南大道、主1号路、主3号路(三环路南延段),
各建设地块出入口及部支路详见图则。

第二十一条本片区道路采用网状道路结构,区道路分为六个等级:(1)高速公路:惠大高速、莞惠高速,红线宽度控制60-80米;
(2)快速路:惠南大道、四环路,红线宽度60米;
(3)城市主干路:主1号路、主3号路(三环路南延段)、主2号路、主4号路、6号路,红线宽36-60米,双
向6~8车道;
(4)城市次干路:红线宽32—42米,双向4~6车道;
(5)Ι级支路:联系各街坊及组团间的支路,红线宽18—32
米;
(6)Π级支路:各街坊及组团部道路,红线宽18米。

第二十二条本规划确定的Π级支路,可能在下阶段详细设计时略有修改,但须报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审定。

第二十三条地块的机动车出入口距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距离应符合以下规定:
(1)沿城市主干路,除规划设置的道路,严格控制在城
市主干道上直接设置机动车出入口;
(2)在道路交叉口路缘石半径的端点,向主干路方向延
伸80米,向次干路方向延伸60米及向支路方向延伸
30米的围,是禁止为机动车开口的路段。

(3)机动车停车场出入口不宜设在城市主干路两侧,如
确需设置,应执行右进右出的交通管制。

第二十四条本片区的机动车位配置标准按《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评审稿)中的“主要项目配建停车场(库)的停车位指
标”执行。

体育中心的配建车位根据举办体育赛事时的实
际需求确定。

停车方式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地面、地下停
车方式。

第二十五条本片区设27处社会公共停车场,主要满足社会公共停车
需求,对配建停车场起补充调节作用。

社会公共停车场分
别位于1-08、1-21、2-08、3-03、3-07、3-11、4-11、4-25、
4-29、6-04、6-09、6-11、7-03、7-07、7-16、7-19、8-03、
8-12、8-14、9-02、9-06、9-15、10-11、11-05、12-02、
13-06、21-33-2地块。

第二十六条所有停车场均应为残疾人提供不小于总数1.5%的停车位,专位专用。

第二十七条本片区的轨道交通线路及站点、公交服务线路及站点的位置根据专项规划确定。

第二十八条本片区地面公共交通场站分为两级设置:公交枢纽站及停靠站。

公交枢纽站共设9处,分别位于1-07-3、1-16、2-06、
4-03-1、10-08、12-18、15-02、18-06、19-08地块;在
干道上应设港湾式停靠站。

第七章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用地规划
第二十九条本片区的配套设施包括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

第三十条本规划中的配套设施依据上层次规划和本片区的人口规模综合确定,当实际人口规模超过规划人口一定限度时,应
对本规划进行必要的检讨。

第三十一条本片区配套设施设置详见“配套设施规划一览表”(见图则)。

第三十二条本规划中为本片区及周边地区服务的交通设施、污水处理
设施、环卫设施、消防设施等城市交通、市政设施,可在
专项规划中进行深化,在深化过程中确需对本规划确定的
上述设施进行修改的,应报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审定。

第三十三条本规划规定的配套设施是为本片区服务的必不可少的基本设施,不得随意减少数量或压缩规模。

第三十四条同一红线地块的小区级配套设施,其具体位置可局部调整。

第三十五条配套设施的建设必须满足相应的防护、环卫等规的要求。

配套设施规划一览表(表7.1)
第八章城市设计
第三十六条本片区是市重要的体育文化区,本片区的任何开发建设活动均应遵循下列原则:
(1)充分利用本片区北部由金山湖经体育中心通往本片
区中部的生态休闲带状空间的自然地形特征,组织
步行公共休闲活动带,突出公共活动空间形象和品
质。

(2)加强对本片区中部公共休闲活动带的自然景观保护,体现本地区在环境景观方面的整体性、连续性的特
色。

第三十七条本片区“主1号路、景观路沿线地区”是重要的城市门户区域、“由金山湖经体育中心通往本片区中部的公共休闲
活动带”是标志性的公共活动空间。

第三十八条本片区的道路景观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 . .. . .
(1)主1号线、景观路、主3号路等主要道路界面应注重景观的连续性、节奏感和标志性,强调整体风格的
协调统一;
(2)城市道路应尽量保证路灯高度、造型等的统一和连续;
(3)沿城市主次干道一侧的建筑群体在建筑风格、材料及色彩上应保持协调统一。

第三十九条本片区步行系统包括:地面步行道及由金山湖经体育中心通往本片区中部的公共休闲活动带。

步行系统应按相关规
进行无障碍设计。

第四十条由金山湖经体育中心通往本片区中部的公共休闲活动带应与相交的车行道实现分离,保证步行空间的连续性。

第四十一条本片区的广告与标识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1)各类型的广告应进行统一规划协调布置;
(2)标识应清晰、明确、规;标识物的形式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3)考虑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和公共空间的视觉质量;
(4)保证行人和机动车驾驶员的安全。

第四十二条本片区的公共空间必须为所有人(包括残疾人)提供安全舒适的通道。

.. .专业.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