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稳态》(二)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及稳态的维持 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 4.2.3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稳态的维持课件 苏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4.2.3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稳态的维持课件 苏教版必修3

传递。
a
2
知识·储备区
第3课时
5.如图所示的生态系统 中含有鹿、蛇、猫头鹰、草、兔、鼠等生物, 能使猫头鹰增多的因子分别是蛇___减__少___,
本 草__增__多____,兔___增__多___,鹿___减__少___。

时 6.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__信__息____调

目 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叫做__反__馈__调__节____。
___齐___全__(具有生产者、消费者
环和能量流动,在一定时期 内保持稳定
和分解者)
本 课 时 栏
生态瓶的材料必须__透__明____ 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保持
生态瓶内温度;便于观察
目 开 关
生态瓶宜小不宜大,瓶中的水量 便于操作;瓶内储备一定量
应占其容积的_4_/_5_左右,要留出
的空气
一定的空间
[学习重点]
1.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a
1
知识·储备区
第3课时
1.人和动物完成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行为以及身体内各个器官的协同
配合是由_神__经__调___节__和_激__素___调__节__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 课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单__向__流__动____和__逐__级__递___减___;物质
开 关
a
3
知识·储备区
第3课时
情景导入
多媒体播放蜜蜂跳圆圈舞和摆尾舞的动画。教师引导:它们为
什么跳这样的舞呢?蜜蜂自己知道。我们看教材也能知道,蜜
本 课
蜂在传递蜜源信息。其实看教材的同时,就是我们从教材中获
时 栏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4.2《生态系统的稳态》第2课时教案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4.2《生态系统的稳态》第2课时教案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稳态第2课时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一、学习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师生交流,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概念;分析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种类及特点;概述研究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意义。

(2)通过图解分析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应用。

并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通过资料分析、小组讨论,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说出信息传递的种类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生态系统趋于稳定的特点。

(3)自我调节的主要机制(负反馈和正反馈)。

难点:(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关系。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负反馈调节机制三、教学方法1.要采用直观教学法。

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动画等直观手段向学生展示不同材料,让学生观察,然后分析归纳,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本节主要是基于对生物现象的描述,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分析讨论理解这些内容。

列举实例,引导学生对群落的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等相关内容进行讨论,分析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说明自然界中生态系统有趋于稳态的特点,进而引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3.制作动画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指导学生分析具体的生态系统的实例,让学生理解负反馈和正反馈的调节机制。

四、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1)将学生分配几个学习小组进行初步的讨论、交流,各组在作业本上写出信息的概念、信息的种类,并举例说明:分析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另外,各组总结出本节的知识结构体系。

(2)在调查实践过程中,积极开展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试制作生态瓶、观察记录其中生物的生活时间,用数码相机拍下相关照片。

(3)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2.教师的教学准备:收集信息的种类、信息传递的例子,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的相关视频资料。

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苏教版必修三备课资料)

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苏教版必修三备课资料)

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第一节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教材梳理知识点环境对生物非常重要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对单个生物体而言,其周围的一切客观存在都是它的环境。

1.生态因子(1)概念: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因素称为环境因子。

生态因子可分为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

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

(2)生态因子与环境因子的区别生态因子是环境中能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因素,生态因子只是周围环境因子的一部分,如阳光、温度、水及其他生物。

海拔高度、水域深度等虽然是对环境因子的一种描述,但海拔高度(如2000m)、水域深度(如200 m)并不能直接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分布,海拔高度、水域深度的作用是通过该高(深)度位置的阳光、温度、水、气压及其他因子的作用体现出来的,因而海拔高度、水域深度是环境因子而不是生态因子。

2.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1913年,谢尔福德提出了耐受性定律。

任何生物的种群数量都会随某种生态因子的改变而改变,这种关系可以形象地表述为钟形耐受曲线(如下图)。

谢尔福德的耐受性定律说明:(1)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也叫生态幅。

(2)对于同一生态因子,不同种类的生物耐受范围很不相同。

(3)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但是其中必有一种和少数几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这些关键性因子就是所谓的限制因子。

(4)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它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

进而成为一个整体,而非彼此孤立。

③生态系统有大有小,大的生态系统如整个海洋、陆地,其他的如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池塘,甚至一块农田、一条河流都可看做是一个生态系统。

注意:小的生态系统可联合成大的生态系统,简单的生态系统可组合成复杂的生态系统。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4.2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第3课时)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学案 苏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4.2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第3课时)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学案 苏教版必修3

第3课时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类型及作用。

(重点)2.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3.分析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及调节机制。

(难点)4.设计并制作生态瓶,观察并分析其稳定性。

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2.信息传递的特点信息传递既有从输入到输出的传递过程,也有从输出到输入的反馈过程。

3.信息传递的作用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强化生态系统的调节机制,发挥维持生态系统稳态的作用。

4.信息传递的应用(1)用短日照处理能使菊花提前开花;(2)在田间释放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可以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减少害虫的繁殖数量,从而减少农药的使用量,达到既防虫又减少环境污染的效果等。

[合作探讨]探讨1:性激素属于化学信息吗?提示:不属于。

化学信息是生物体释放于体外的化学物质,如性外激素。

性激素存在于生物体内,不属于化学信息。

探讨2:蝙蝠既能发出信息,又能接受信息来进行回声定位,说明信息传递有什么特点?提示:说明信息传递有双向传递的特点。

探讨3:鸟类突然振翅飞起对同伴报警和通过尖锐鸣叫的报警所涉及的信息有何不同?提示:前者为行为信息,后者为物理信息。

[归纳拓展]1.信息传递的模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1)信息传递的双向性:信息有从输出者向输入者的传递,也有从输入者向输出者的反馈。

(2)信息传递的功能: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把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范围3.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区别和联系1.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某种植物根系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宿主而死亡。

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 )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D.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解析】生态系统中信息的分类是以信息的传递形式的依据来划分的,物理信息是通过物理因素、物理过程来传递的,如光、声、温度、磁力等;化学信息传递的是一些化学物质,如性外激素等;行为信息是通过动物的特殊行为、动作这些“肢体语言”来传递和表达的。

苏教生物必修3--13生物系统的稳态(教案)[教育].docx

苏教生物必修3--13生物系统的稳态(教案)[教育].docx

第四章生物系统的稳态第二节生物系统的稳态【教学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屮能量流动的过程2.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3•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4.应用能量流动规律进行相关计算【教学重点】牛态系统屮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教学难点】生态系统屮能呈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教学媒体】PPT课件、图片【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吋间分配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导入新课:推进新课第1课时导入新课:播放美国影片“荒岛余生”片段思考与讨论:假设你是电影中的主人公查克一样流落荒岛,如果那里除了能饮用的水以外,儿乎没有任何食物。

你随身带得食物只有一只母鸡、15kg玉米。

以下哪种半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你选择的救援策略是哪-•种?为什么?(1)先吃鸡,再吃玉米;(2)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母鸡,吃母鸡产下大蛋,最后吃母鸡。

那么哪种方式更合理,学了今天的“生态系统的稳态-一-能量流动” 冇关内容,大家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展示图片兔了吃草、狼吃兔了的图片,提问:(1)图中兔了的能量来自哪里?(2)草中的能屋又是从哪来的?(3)那么兔了中的能量去了哪里?生:(1)兔子的能量来自青草;(2)草中的能量來自太阳;(3)兔子中的能量被狼摄食,兔子呼吸消耗掉,兔子的粪便中,牛下來的小兔子当中师:我们把牛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牛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阅读课木P100《积极思维-一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有什么特点?》分小组讨论思考:(1)生产者(如藻类、水草等)的能虽怎样得来的?(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什么?(3)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冇儿个去向?(4)植食性动物如何获得能虽?分析:1、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分别是多少?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得出结论:(1)牛产者的能量來自太阳能;(2)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

仝产者固定的A阳能总量就是流经这个牛态系统的总能量;(3)生产者固定的A阳能有三个去处:一部分被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储存在体内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食同化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没被初级消费者利用的能量和初级消费者摄食未消化而排出的粪便中的这一部分被分解者释放出来;(4)植食性动物通过摄食生产者获得能虽。

高中苏教版生物必修3作业:4.2.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含解析】

高中苏教版生物必修3作业:4.2.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十七)(建议用时:40分钟)题组一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1.下列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①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②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向雌鸟发出信号③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若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的真菌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A.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B.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D.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B[题干中萤火虫通过闪光识别同伴体现了物理信息的作用;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急速起飞,扇动翅膀强调了特殊的行为,体现了行为信息的作用;植物根系分泌的是一种化学物质,体现了化学信息的作用。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B.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C.延长短日照植物黄麻的光照时间可提高麻皮产量,这属于行为信息的合理利用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主要有三种形式: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都离不开信息传递,此外,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C项中的光照属于物理信息。

]3.如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双向的B.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C.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D.生态系统各成分间都有各种形式的信息传递A[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而物质循环是反复出现、循环流动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

]4.在草原上,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食的信息;森林中,狼能依据兔留下的气味来猎捕后者,兔同样能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追捕,这说明()A.生命活动的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B.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C.信息传递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生命活动的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C[分析题干可以判断,信息传递能调节兔与狼之间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2 生态系统的稳态 第2课时 课件 苏教版必修3

4.2 生态系统的稳态 第2课时 课件 苏教版必修3

1.性激素属于化学信息吗? 【提示】 不属于。化学信息是生物体释 放于体外的化学物质,如性外激素。性激 素存在于生物体内,不属于化学信息。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1.含义 相对稳定 的状态,是生态系 结构 指生态系统保持 和功能 统_____ _________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 2.产生原因 生态系统对于外界的干扰,具有自我延续、 自我调节 自我修复、 、生物与生物以 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
草原的合理放牧等感性材料为 例,结合【课堂互动探究2】的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理解生态 系统稳态的概念、生态系统的 调节机制及生态系统稳态的相 对性。教师对例2的【审题导析】
步骤5:学生阅读教材P89【课
题研究】的内容,分组交流讨 论生态瓶的设计方案和制作方 法,教师强调实验探究中应注 意的事项。参照【课堂互动探 究】中【实验探究】的实验分 析,当堂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
步骤1:情景导课:
以【新课导入建议】 引出本节课题。
步骤2:以分组抢
答的方式完成【正 误判断】,检查学 生的预习效果。
步骤3:引导学生根据了解
到的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实例,
结合【课堂互动探究】中“探 究1”的“问题导思”,通过
知识分析、归纳总结规律,通 过例1分析提高。
步骤4:以森林的适度砍伐、
教师用书独具演示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稳 态的维持 ●课标要求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2.阐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设计并制作生态瓶。

第2课时
●课标解读 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类型及 作用。 2.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3.阐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设计并制作生态瓶,观察并分析其稳定 性。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课件:第四章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稳态(二)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3课件:第四章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稳态(二)

(3)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 甲昆虫天敌和乙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是 _____甲__昆__虫__天__敌__数__量__增__加__,__乙__昆__虫__天__敌__数__量__减__少_________。 (4)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 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说明信息 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_信__息__还__能__够__调__节__生__物__的__种__间__关__系__,__以__维__持__生__态__系__统__的__稳__定__。
2.稳态的相对性 当一个生态系统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生态系统自 身更新和自我调节的能力时,便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稳态的破 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例如,当大片森林被毁灭性地砍伐, 可能导致气候异常,雨水失调,水土流失,植被衰退等。 3.生态系统的稳态主要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方式进行的 反馈调节分为负反馈调节和正反馈调节两种。 (1)负反馈调节 ①概念:当生态系统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 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响 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现象叫作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 节体现的是一条食物链中不同营养级之间的关系。
[解析] 通过图示分析发现兔子种群数量增加,植物减少, 植物减少又反过来抑制兔子种群数量的增加,因此,这种反 馈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通过负反馈调节使其在结 构和功能上达到动态平衡。
若把兔子全部消灭,上题中另一种生物种群数量会 如何变化? 提示: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探规寻律 生态系统稳态的关系,如图所示。
易错警示
信息传递不仅仅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也会存在于生 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 向与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2)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形式看,这属
于________信息。 (3) 信 息 能 够 影 响 生 态 系 统 中 不 同 物 种 的 __________,以维持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解析:影响海洋生物群落垂直分布的主导因
素是光照,光属于物理信息。不同波长的光 透过水面以下的深度不同,海水200米以下 几乎没有植物存在。信息可影响生态系统中 不同物种的分布,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1)D
的稳态
(2)物理
(3)分布
生态系统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依赖于生态系统内部 生物种类的多少以及食物链、食物网的复杂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②实例:丹顶鹤雌雄求偶时双双起舞。
(4)营养信息 养分 食物 ①概念:以_______或______传递的信息, 包括食物的数量等。 食物链 ②实例:_________和食物网是生物的营养
信息系统。
2.特点:既有从输入到输出的信息传递, 输出到输入 也有从____________的信息反馈。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3.生态系统的稳态主要是通过负反馈调节
方式进行的反馈调节分为负反馈调节和正反 馈调节两种。 (1)负反馈调节 ①概念:当生态系统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
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
应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 化的那种成分的现象叫做负反馈调节,负反
栏目 导引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2)化学信息 代谢产物 ①概念:以____________等化学物质传递的
信息,包括性外激素、告警外激素等。 性外 ②实例:某些昆虫释放________激素吸引异 性前来交尾。
(3)行为信息
表现 动作 ①概念:以生物的_______或______传递的 运动 信息,包括舞蹈、________等。
(2)保护对策:针对各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
特点,采取相应的保护对策,保护各种生态 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3)意义: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才能从生态
系统中获得持续稳定的产量,才能使人与自 然和谐地发展。但是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并 不是维护生态系统的原始稳定状态。人类还 可以在遵循生态系统规律的前提下,建立新
(2)无机环境
物理信息
生物
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
(3)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天敌数量 减少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变式训练
海水退潮后露出的海边岩石上有各种海藻 附着,它们从上到下呈带状水平分布。 (1)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不同深度的海水 ( )
A.温度不同
C.含氧量不同
B.盐度不同
D.光谱成分不同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例2
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兔子种群数
量与植物种群数量之间的反馈调节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问题: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1)兔子种群和植物种群数量的这种调节属
于________调节,它是生态系统________能 力的基础。 (2)这种调节对生态系统的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调节机制 3.意义:强化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 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调控生物的生长发育 短日照 实 例 : __________ 处 理 能 使 菊 花 提 前 开 花 , 长日照 _________处理能使菊花延迟开花。
(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性外激素 实例:田间释放人工合成的__________,干扰 害虫的正常交尾,从而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判一判
(1)信息传递也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
(√)
(2)信息传递是单向的,不循环的(×) (3)长日照处理使菊花延迟开花,是化学信 息的应用(×)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二)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及稳 态的维持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学习导航
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重点)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应用。
3.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重难点)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新知初探思维启动
一、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传递形式
(1)物理信息
物理过程 ①概念:以_____________为传递形式的信 光 热 息。包括_____、声、______、电、磁等。 向光 ②实例:植物________生长。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想一想
对于已遭破坏的草原生态系统应采取什么措 施加以调节,使其重新焕发生机? 提示:建立草原防护带、杜绝人为破坏等。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要点突破讲练互动
要点突破 信息传递的形式、作用及 其应用
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形式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类别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信息传递的类型、
来源、传播途径等。解答本题可从以下几个
方面分析:
①明确信息的来源、传播途径。 ②正确判定信息传递的类型。 ③正确分析题干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解析】
(1)X物质是植物释放出的,能吸
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则X是 在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之间 传递信息的。 (2)信息可以来自无机环境,也可以来自生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类别
概念
传递形式
实例
生态系统中 植物或动 (1)鸟类的求偶舞 行为 以生物的表 物的异常 (2)蜜蜂的“8”字舞 信息 现或动作传 表现行为 (3)天鹅的结伴同游 递的信息 生态系统中 老鹰以田鼠为食, 营养 以食物或养 食物链和 田鼠多的地方吸引 信息 分传递的信 食物网 饥饿的老鹰前来捕 息 食
生态系统的稳态
二、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1.生态系统稳态的概念:生态系统对于环 自我调节 境 的 干 扰 , 具 有 一 种 ____________ 、 自我修复 ____________和自我延续的能力,这种保持 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生态系统的稳态。 生物多样性 2.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是保持生态 系统稳态的重要原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 复杂 类越多,食物链越______,生态系统的自我 越强 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就________。
统的稳定,如当雪兔数量减少时,这种营养
缺乏状况就会直接影响猞猁的生存,猞猁数
量的减少,也就是雪兔的天敌的减少,又促 进雪兔数量的回升……循环往复就形成了周 期性的数量变化。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3.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关系 项目
区别
来源 途径 特点 范围 单向流 食物链各 动、逐 营养级生 级递减 物间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具体作用
(1)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如莴苣的 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 生长。 (2)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如由昆虫的体
表腺体所分泌的性外激素,能引诱同种异性
个体前来交尾。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3)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题中兔子种群数量与植物种群数量变化 用曲线如何表示?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解析】
通过图示分析发现兔子种群数量
增加,植物减少,植物减少又反过来抑制兔
子种群数量的增加,因此,这种反馈调节属
于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通过负反馈调节使 其在结构和功能上达到动态平衡。
联系
能量 太阳 流动 能 物质 生态 循环 系统
食物 链或 食物 网
反复出 群落与无 现,循 机环境之 环流动 间
共同把生态 系统各组分 联系成一个 统一整体, 并调节生态 系统的稳定 性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区别 项目 来源 途径 特点 范围 生物与 生物之 间或生 物与环 境之间 联系 共同把生态 系统各组分 联系成一个 统一整体, 并调节生态 系统的稳定 性
会进一步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鱼类死亡。因
此,由于正反馈的作用,污染会越来越严重, 鱼类的死亡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4.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破坏稳定性的因素:自然因素,如火山 爆发、地震、台风、流行病等。人为因素, 如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人类活动 造成的环境污染。
生物或 信息 多种 无机环 传递 途径 境
往往 是双 向的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例1 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 乙两种昆虫和蜘蛛。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 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甲昆虫在白 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甲昆虫采食该 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
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
能量流动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一旦物质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